傅全香老师姓名:傅全香[6]
原名:孙泉香
生日:1923年8月3日
籍贯:浙江 嵊县后庄村
艺术角色:花旦
艺术成就:1933进“四季春科班”学艺,工花旦,代表作《梁祝》,越剧[1][7]傅派创始人
艺术职称: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傅全香的嗓音明亮、音域宽广、润腔华彩,且真假嗓结合,曲调跌宕多姿、波澜起伏,表演富于激情,以"花衫"戏见长,善用强烈的外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最擅长于表现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悲剧妇女形象。
越剧的流派如下:
1、袁派,袁派代表作有《祥林嫂》中的祥林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梁祝哀史》中的祝英台、《香妃》中的香妃等。袁派是袁雪芬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袁派优秀传人有戚雅仙、张云霞、金采风、吕瑞英、筱水招、朱东韵、方亚芬、陶琪、华怡青、李沛婕、陈慧迪、徐琼、徐晓飞等。
2、范派,范派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李娃传》中的郑元和、《打金枝》中的郭嫒等。范派是范瑞娟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
3、尹派,尹派代表作有《何文秀》中的何文秀、《屈原》中的屈原、《沙漠王子》中的沙漠王子、《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盘妻索妻》中的梁玉书等。尹派是尹桂芳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
4、傅派,傅派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情探》中的敫桂英、《李娃传》中的李亚仙、《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人比黄花瘦》中的李清照等。傅派是傅全香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
5、徐派,徐派代表作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西厢记》中张珙、《春香传》中李梦龙、《追鱼》中张珍、《北地王》中刘谌等。徐派是徐玉兰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
6、戚派,傅派代表作有《龙凤花烛》、《婚姻曲》、《香笺泪》、《血手印》等。戚派是戚雅仙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
越剧的特点
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
一、袁派:
袁派由袁雪芬创立。
袁派唱腔旋律淳朴而委婉,深沉而流畅,既善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更以真情实感取胜,重视以情动人,唱腔的节奏变化多端,唱法上重视润腔、气口运用、力度对比,因而从容自如,韵味很浓。
袁派代表作有《祥林嫂》中的祥林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梁祝哀史》中的祝英台、《香妃》中的香妃等。
袁派优秀传人有方亚芬、陶琪、华怡青等。
二、尹派:
尹派由尹桂芳创立。
尹桂芳的表演朴实无华,高雅脱俗,潇洒天成,尹派唱腔更是脍炙人口,它注重以字制腔,以情带声,善于运用重音和音色,速度的变化来刻化人物性格和感情起伏,听来优美舒展,酣畅淋漓在越剧中还有“十生九尹”的美称。
尹派代表作有《何文秀》中的何文秀、《屈原》中的屈原、《沙漠王子》中的沙漠王子、《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等。
尹派优秀传人有尹小芳、筱桂芳、宋普南、茅威涛、赵志刚、王君安、萧雅等。
三、范派:
范派由范瑞娟创立。
范瑞娟的表演以温厚典雅著称,具有男性稳健轩昂的阳刚之气,其唱腔特点是淳朴滋实,宽厚响亮,热情内涵,咬字坚实稳重,行腔迂回流畅,拖腔丰富,旋律起伏多变
范派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李娃传》中的郑元和、《打金枝》中的郭嫒等。
范派优秀传人有丁赛君、史济华、方雪雯、章瑞虹、吴凤花等。
四、傅派:
傅派由傅全香创立。
傅全香的表演富于激情,以花衫戏见长,唱腔上借鉴了京剧程砚秋及昆曲,评弹的演唱方法,尖团音规范分明,真假嗓结合演唱,润腔华彩,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
傅派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情探》中的敫桂英、《李娃传》中的李亚仙、《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人比黄花瘦》中的李清照等。
傅派优秀传人有薛莺、胡佩娣、洪芬飞、张腊娇、何英、陈颖、颜恝、陈岚、陈飞等。
五、徐派:
徐派由徐玉兰创立。
徐玉兰的表演俊逸潇洒,传神逼真,富于激情,嗓音清越嘹亮,徐派唱腔的特点是高昂激越,丰富多彩,奔放流畅,大起大落,刚柔交融,声情并茂。
王派代表作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西厢记》中张珙、《春香传》中李梦龙、《追鱼》中张珍、《北地王》中刘谌等。
徐派优秀传人有徐小兰、金美芳、刘丽华、汪秀月、钱惠丽、翁荔英、张小君等。
六、王派:
王派由王文娟创立。
王文娟文武兼备,表演精湛,擅长描摹人物神态,有性格演员之誉,她在师承支兰芳的唱腔基础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平易质朴,流畅自然,情感浓郁的王派唱腔。
王派代表作有《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忠魂曲》中的杨开慧、《西园记》中的王玉贞、《孟丽君》中的孟丽君等。
王派优秀传人有单仰萍、王志萍、钱爱玉、俞建华等。
七、戚派:
戚派由戚雅仙创立。
戚派艺术朴实无华,感情深沉含蓄,以情动人,戚雅仙的唱腔初学袁雪芬,后根据自身条件,汲取众家之长,发展变化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戚派,其特点是缠绵委婉,吐字清晰,朴素真挚同,韵味醇厚。
戚派代表作有《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玉堂春》中的苏三、《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王老虎抢亲》中的王秀英等。
戚派优秀传人有周雅琴、朱祝芬、金静、徐洁和、周美姣、王杭娟、朱蔺等
八、陆派:
陆派由陆锦花创立。
陆锦花擅工穷生的巾生,表演潇洒自然,风雅脱俗,绘形传神,其唱腔是在马樟花“四工调”的基础上丰富提高的,特点是音色明亮纯净,行腔舒展松弛,吐字清晰入耳。
陆派代表作有《珍珠塔》中方卿、《彩楼记》中吕蒙正、《情探》中王魁、《盘夫》中曾荣等。
陆派优秀传人有夏赛丽、黄慧、许杰、曹银锑、裘巧芳等
九、吕派:
吕派由吕瑞英创立。
吕瑞英的表演从人物出发,体验真挚,表现真实,具有强烈的魅力,她的唱腔,脱胎于袁派,自成一体,其嗓音甜美,音域较宽,行腔中多用4、7半音和切分音,还善用滑音、颤音和其他装饰音,具有华彩清新的情韵。
吕派代表作有《三看御妹》中的刘金定、《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金山战鼓》中的梁红玉、《九斤姑娘》中的张九斤等。
吕派优秀传人有吴素英、孙智君、张咏梅、陈辉玲、周柳萍等。
十、金派:
金派由金采风创立。
金采风擅长青衣,兼演花旦,表演细腻隽永,善于刻画人物内在感情她的唱腔在师承袁派的基础上,吸收范派的醇厚舒展和傅派的婉转华彩,委婉流畅,刚柔相济,韵味浓厚,念白讲究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性。
金派代表作有《盘夫》中的严兰贞、《碧玉簪》中的李秀英等。
金派优秀传人有谢群英,黄美菊,新秀樊婷婷等。
十一、毕派:
毕派由毕春芳创立。
毕春芳的表演飘逸潇洒,松弛自然,擅长演喜剧,唱腔吸收融合尹派和范派的音调,自成一格,嗓音清脆而富有弹性,运腔圆润,咬字清晰,唱法多变,旋律新颖。
毕派代表作有《王老虎抢亲》中的周文宾、《白蛇传》中的许仙、《玉堂春》中的王金龙、《血手印》中的林招得、《卖油郎》中的卖油郎等
毕派优秀传人有杨童华、杨文蔚、丁小娃、孙建红等。
十二、张派:
张派由张桂凤创立。
张桂凤戏路宽广,表演真切,善于刻划人物性格,被誉为为性格演员,其唱腔刚劲挺拔,顿挫分明,声情并茂。
张派代表作有《二堂放子》中的刘彦昌《九斤姑娘》中的张箍桶等。
张派优秀传人有董柯娣等。
越剧《红楼梦》:情殇的人文精神及时代意义
黄叶斌
一
人间四月天,一朵从江南水乡漂移到九省通衢的戏剧之花诗意绽放。值武汉电视台举办“越剧展演周”的机会,我有幸在湖北剧院观看了一场杭州越剧团演出的《红楼梦》。这是在**版的越剧《红楼梦》之后,我第二次欣赏这部由名著改编的戏剧。
围绕着宝黛的爱情悲剧,唯美精致的舞台布景、柔软甜润的越剧唱腔、精美古典的服饰妆扮、细腻深沉的性格表演、大气磅礴的乐队伴奏,都以一种江南风味的气息氤氲着整个剧场的空间,吸引着观众的视线,调动着观众的感官,潜滋暗生着一种剧情感染和情感回旋的气流。
可惜,这种戏剧的观众,大多是中老年人(除了艺术学校的学生),况且剧场里面还有许多空位。该剧为何遭遇如此冷遇呢?笔者以为有几个原因:地方戏剧的观众群,是有文化局限和疆域界限的;戏剧唱腔的慢节奏和道白的方言障碍(尽管伴有滚动电子字幕,但还是影响或分散了观众的欣赏精力),也分割和排斥了大多数现代青年的兴趣和忍耐力;面对现代传媒和娱乐的多元化选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目前似乎处于一种被动灌输和本能逃亡的境遇(尤其是年轻人);对该剧的策划和宣传,还没有形成一种声势和引力场;戏票的较高价格,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普通百姓观看的欲望,高雅艺术的文化消费与大众化普及时代还有较远的距离等。
二
《红楼梦》的主题与宝黛爱情悲剧,已经被红学家们解读、分析、猜想和论证了无数遍。就连伟人也对此给予了“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赞誉和评价。当然,见仁见智是一种正常现象,而以艺术形式在舞台上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和破译人物心灵的密码,则是当代文艺工作者应该担当的责任。
《红楼梦》中人物的粉脂气和爱情悲剧的演绎,似乎更加适合越剧艺术的特长展示和发挥。君不见,越剧表演中,男主角好像都是女扮男装的,阴柔之气过于沉重和缠绵,就连剧中家族的主宰者也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太太,因而使得阳刚之魂退避三舍,当然也不会出现“大江东去”、“金戈铁马”般的豪情壮志了。在这样一种生活氛围中,作为男子汉代表的贾宝玉,怎么能够逃脱那种女性权利的包围圈呢?这是一种很有趣的中国特色:家族权利的至高无上,封建伦理的绳索捆绑,溺爱受宠的人格基因,怎么会孕育出一种为爱痴情的叛逆者的形象呢?该剧告诉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是怎样一种历史背景的揭示和警醒;对爱情悲剧的讲述,是怎样一种人文精神的底蕴和悖论。
三
情殇,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表现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悲剧效应比团圆喜剧更能够打动人心争取观众读者。为何?罗密欧与朱丽叶挑战世俗社会偏见的挤压而演绎一段悲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因为同窗相恋化蝶殉情,都是一种人间自我独立意识觉醒的体现、柏拉图似的精神恋爱升华和超越的标志。因此,千百年来,情殇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总是那么令人回味无穷、唏嘘不已。
情殇,是人类的一种高尚而情绪化、愉悦而疼痛感的美学范畴。它的层次划分、程度界定和意义阐释,则因为时代熏染、社会裹挟、阶层定位、传统因袭、文化背景和人格差异显示出一种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解读。当然,一般来说,处于主流话语权的知识分子和权贵家族,对情殇的表述和宣传往往拥有更多的优势与条件。
对于爱情婚姻悲剧的描写,是情殇中的重要一环。从《诗经·氓》的**哀叹中,我们可以看见普通百姓数千年前的情感演变和家庭破裂的轨迹;在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的长篇叙事故事的控诉中,我们看到封建家族礼教蹂躏和摧残青春幸福的无形枷锁;在《西厢记》、《伤逝》等戏剧小说中,我们能够领略到青春焦虑和现实残酷的无奈的祭奠;在“人比黄花瘦”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才情女子孤独寂寥的心痛;在“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的沈园题词中,我们可以聆听到放翁先生难言之忏悔;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朦胧迷离的爱情诗中,我们似乎看见一位纯情女子正梨花带雨充满幽怨地向我们走来;在《红楼梦》中,作者更是将以宝黛钗三人为代表的青春情感悲剧推向极致,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情殇的个性标本和典型形象。殊不知,从封建礼教的指腹为婚、媒妁代言、逃婚私奔、男尊女卑的多妻制到如今的小三、二奶、婚外情和试婚,爱情婚姻悲剧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还是伦理道德的沦丧?是否可以说,任何情殇的主体或客体,都是社会制度和宗法礼教的间接的牺牲品和殉葬品。个人的抗争和叛逆、追求与向往,尽管表达出一种十分奢侈而卑微的欲望,但是,在强大而顽固的封建伦理秩序的禁锢下,总是碰得头破血流。因此,只有真正的启蒙意识的觉醒和自由民主平等制度的建立,才可能为纯净而真诚的爱情婚姻之门套上百年和好之心锁。
对于亲情友情悲剧的咏叹,也是情殇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亲人朋友“自古多情伤离别”,因此就有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遥想与告慰;有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怜惜与珍重;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自恋与凄凉;有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自伤与落寞;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悯与怅惘;有了《背影》中的父亲佝偻着身躯爬过栅栏为儿买水果的辛酸与自责;有了《我与地坛》中坐在轮椅上的儿子得到母亲默默呵护守望的担心与理解……于是,在人们的情感生活中,这种怀念牵挂亲人故友的诗词文章,几乎占据了中国文学长廊的大部分视域,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的倾情描述和真情讴歌。这种伤痛感的刻苦铭心,是一个人生命体征坚韧和温润的注释,是一种灵魂在回忆和怀想中的升华,是人间的离愁别绪的时间烙印。
对于乡愁国殇悲剧的哀痛,更是情殇中的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之恨,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民族怒吼;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戍边期待,到“乡愁是一张船票”的隔海之眷念;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绵绵乡思,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的游子情怀;从“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淡淡乡愁,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家国之痛……这种从个人的哀伤走向乡愁国恨的普世价值,是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感染共鸣的效果的,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重要粘合剂,也是衡量文学作品的主旨高下的重要标准之一。
四
情殇,从表面上看,它是一种人的心理活动和情感际遇的外在表现形式;实际上,它是历史风云和社会环境的内在映射反应,只是表现的内容和特点有所不同而已。
情殇,具有双刃剑的魔力:它使人的身心遭到摧残,使得心灵世界的底片上刻下永不褪色的暗记,使得情感的田园里难以再次生长出令人陶醉惬意的纯情之花;同时,它又能够丰富人的情感生活,成熟人的情感理念,强壮人的情感骨骼,并给予他人和社会以有益的教训和启示。
情殇,是对温馨幸福美好甜蜜愿望的反动,是对人类情感世界的一种反讽。它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生活的调料、人生的阶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历经情殇的欲火冶炼和阵痛考验,人类才会逐步走向高尚与伟大、懂得与珍惜的境界。
情殇,它的产生基本属于两种情况:一是外在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干涉、挤压、分割与限制,使得有情人终究不能成为眷属,使得生活中悲剧的出现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战乱动乱的无辜离散、自然灾害的强行撕裂、地理环境的距离鸿沟、意外事故的惊心降临、身心疾病的不期而遇、宗法礼教的无形藩篱、世俗舆论的恶意中伤等;二是主观内心情绪所表现的误解、偏激、焦虑、忧郁、孤寂、失望与绝望,是个人的良好意愿或幻想与现实碰撞后的心灵结痂和精神纠结。比如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出现大量的忏悔、悔恨、反思、自责、怨天尤人的痛苦等。
面对情殇,如何对待?凡人被动接受,智者学会排解——或与人倾述求得慰藉,或借助于文学描述浇心中块垒,或寄情山水游目骋怀,或寻找寄托开始新的生活……
正如“苦痛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一样,情殇也是生活的馈赠。但是,我们从来不希望情殇永远伴随着左右,糟踏着我们的心情,污染者我们的生活,撞击着我们的神经。这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厌恶和排斥它,正视和善待它。这可能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取舍的态度吧。
《红楼梦》的爱情婚姻悲剧,以其厚重而阔大的人文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千古绝唱,同时,它也以历久弥新的时代意义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感动和思索……
陈国良的音乐作品(影视类作曲)
1 二集越剧电视剧 《人比黄花瘦》 傅全香计镇华主演
2 八集越剧电视剧 《秋瑾》 王滨梅主演
3 三集绍兴莲花落电视剧 《翠姐姐回娘家》 吕静陈国良主演
4 二集绍剧电视剧 《新官劫》 赵秀治 颜 佳主演
5 二集越剧电视剧 《陈三两》 黄依群 张 弓主演
6 二十集电视剧连续剧 《宋慈断狱》 张志明 茹 萍 何赛飞 何 晴主演
7 十七集电视剧连续剧 《乱世兄弟》 姚 鲁主演
8 八集越剧电视剧 《严兰贞》 黄美菊 李公律主演
9 二十集电视剧连续剧 《红粉须眉》(越剧音乐部分)高榕王正军何赛飞主演
10 二集绍兴莲花落电视剧 《大年三十》 寿建立 翁仁康主演
11 四集电视剧连续剧 《民情日记》
12 八集越剧电视剧 《毛泽东与杨开慧》 王 鍴 舒锦霞主演
13 二集新昌调腔电视剧 《闹九江》 张英正 曹鑫江主演
14 八集越剧电视剧 《何文秀》 萧 雅主演
15 二集绍兴莲花落电视剧 《糊涂官判糊涂案》 翁仁康主演
16 十集越剧电视剧 《杨乃武平冤记》 王滨梅主演
17 六集越剧电视剧 《妈祖》 钱慧主演
18 三集越剧电视剧 《李清照》 何 英 茅威涛主演
19 四集越剧电视剧 《招贤记》 王滨梅 张 弓 张伟忠主演
20 十集越剧电视剧 《竹叶青青》 王滨梅 张伟忠 余少群主演
21 越剧** 《蝴蝶梦》 王志萍 郑国凤主演
22 八集电视剧连续剧 《天堂霓裳》 茹 萍 翟乃社主演,
23 二集电视剧连续剧 《水魂》
陈国良的音乐作品(舞台艺术作曲)
1974年 5月 越剧《海岛女民兵》 (嵊县越剧团)钱爱玉
1979年11月 越剧《波光粼粼》 (嵊县越剧团)孙水玉 浙江省国庆三十周年演出奖
1981年 2月 越剧《四姑娘》 (嵊县越剧团)钱爱玉 浙江省现代戏会演演出奖
1981年 4月 越剧《雍姬怨》 (嵊县越剧团)钱爱玉
1982年12月 越剧《情仇》 (上海卢湾越剧团)
1983年 4月 越剧《寻儿记》 (上海松江越剧团)
1983年12月 越剧《汉文皇后》 (嵊县越剧团)陈岚 浙江省首届戏剧节演出奖
1985年 7月 越剧《泪从笑中流》 (嵊县越剧团) 绍兴市第二届戏剧节音乐奖
1985年12月 越剧《李商隐》 (新昌越剧团)俞爱妃 浙江省第二届戏剧节音乐创作三等奖
1987年 7月 绍剧《海瑞斗严嵩》 (浙江绍剧团)十三令童 绍兴市第三届戏剧节作曲二等奖
1987年 8月 越剧《桃花源》 (天台越剧团) 台州市戏剧节友谊奖
1987年11月 越剧《魂断汉宫》 (嵊县越剧团)王水燕 浙江省第三届戏剧节作曲二等奖
1987年11月 越剧《醉公主》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吴素英 浙江省第三届戏剧节作曲三等奖
1989年 9月 越剧《大义夫人》 (嵊县越剧团)陈岚
1991年 5月 越剧《芳草魂》 (嵊县越剧团) 浙江省第五届戏剧节作曲一等奖
1995年 1月 越剧《琵琶记》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洪瑛江瑶 中国第四届戏剧节优秀作曲奖
1995年 6月 越剧《沁公主》 (乐清越剧团)张腊娇王少楼 浙江省第六届戏剧节优秀音乐奖
1995年 7月 越剧《多雾的早晨》 (鄞县越剧团)
1995年 9月 绍剧《大禹治水》 (浙江绍剧团)周建英马超英全国第六届文华奖优秀作曲奖
1995年12月 越剧《寒情》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茅威涛
1996年 4月 越剧《红楼二龙》 (平阳小百花越剧团)朱晓平
1996年 8月 越剧《三蒿恨》 (浙江越剧团)王滨梅
1997年 4月 越剧《将门之子》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 )吴凤花 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音乐奖
1997年 5月 绍剧《新来的女局长》(萧山绍剧团)
1997年 6月 越剧《范蠡救子》 (平阳小百花越剧团)
1998年 6月 越剧《白兔记》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江瑶 何炯华
1998年 9月 越剧《孔乙己》 (浙江越剧团)茅威涛
1999年 3月 越剧《豪姑塔》 (嘉兴越剧团)钱松青王建丽 浙江省第八届戏剧节优秀音乐奖
1999年 4月 绍兴《咫尺灵山》(浙江绍剧团)刘建扬 浙江省第八届戏剧节优秀音乐奖
1999年 6月 越剧《孝女曹娥》 (上虞越剧团)张一
1999年 8月 越剧《安乐王》 (仙居越剧团) 许寒英
2000年 1月 越剧《花烛恨》 (诸暨越剧团)周柳萍 浙江省第八届戏剧节优秀音乐奖
2000年 6月 越剧《痴梦》 (诸暨越剧团) 周柳萍
2000年 9月 越剧《双玉蝉》 (乐清越剧团)张腊娇王少楼
2000年11月 越剧《陈二两》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黄依群
2001年 1月 越剧《洗马桥》 (乐清越剧团)张腊娇王少楼 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作曲奖
2001年 5月 越剧《贞妮传》 (海宁越剧团)张学芬张杭英
2001年 6月 越剧《汉武兴邦》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江瑶
2001年 9月 越剧《情洒寒江》 (永嘉越剧团)李宝盈
2002年 4月 越剧《陈艺专场》 (浙江越剧团)陈艺
2002年 6月 越剧《雷锋塔》 (杭州黄龙越剧团)王杭娟
2002年 8月 越剧《梨子熟了》 (浙江越剧团) 华渭强
2002年 9月 越剧《一夜新娘》 (乐清越剧团)周妙利
2002年11月 越剧《东山再起》 (诸暨越剧团)周柳萍
2003年 5月 越剧《天子骄女》 (浙江越剧团)王滨梅
2003年 8月 越剧《玉蜻蜓》 (杭州黄龙越剧团)王杭娟
2003年10月 越剧《双狮宝图》 (舟山越剧团)陈娜君
2003年12月 越剧《何文秀》 (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萧雅
2004年 1月 越剧《天一阁》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茅威涛
2004年 7月 越剧《一代风华》傅全香艺术专场(上海越剧院)傅全香
2004年10月 越剧《白兔记》 (上虞越剧团)孙伟娟、徐柳飞
2004年11月 越剧《荆钗记》 (浙江艺术学院)
2005年 3月 越剧《窦娥冤·斩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章益清
2006年 8月 越剧《天道正义》 (诸暨越剧团)楼明迪
2006年12月 越剧《红色浪漫》 (浙江越剧团)陈艺、华渭强 中国越剧节金奖
2007年 8月 越剧《吴群专场演出》(上海越剧团)吴群
2007年11月 调腔《挑水伯》 (新昌调腔剧团)王莺 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优秀音乐奖
2007年12月 越剧余少群专场《秋海棠》、《盘妻》(浙江越剧团)余少群
2008年 6月 草根越剧《九斤姑娘》(浙江越剧团)王滨梅
2008年10月 越剧《新三笑》 (乐清越剧团) 丁笑娃 周妙利
2008年12月 越剧《高则成》 (瑞安越剧团)章灯园
2009年 8月 姚剧《五月杨梅红》 (余姚姚剧团)
2009年 9月 调腔《红神》 (新昌调腔剧团)王晓燕
2009年10月 越剧《牡丹亭·幽欢》(浙江小百花)蔡浙飞、章益清
2009年11月 越剧《双玉蝉》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董鉴鸣
2010年 3月 越剧《花溪情歌》 (桐庐越剧团)王键
越剧流派是演员表演艺术的总体,它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多种艺术因素,集中体现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有些细微之处,还包括着不少为曲谱难以包容,也无法详尽记录的特殊演唱形态,却更能体现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一个剧种,流派唱腔越丰富,它的生命力就越强,剧种也就越繁荣、越成熟,表演范围也越广。目前,越剧有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尹桂芳创立的“尹派”、范瑞娟创立的“范派”、傅
全香创立的“傅派”、徐玉兰创 立的“徐派”、戚雅仙创立的“戚派”及“王派”、“陆派”、“毕派”、“张派”、“吕派”、“金派”等其它流派。
一、袁派:
袁派由袁雪芬创立。她演出的多是善良、端庄而带悲剧色彩的妇女形象,唱腔旋律淳朴而委婉。袁雪芬的嗓子,音色并不特别亮,音域也不特别宽,她以真情实感取胜,重视以情动人,唱腔的节奏变化多端,唱法上重视润腔、气口运用、力度对比,因而从容自如,韵味很浓。
袁雪芬演过一百多出戏,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特点的妇女形象。例如,祝英台、崔莺莺、祥林嫂、花木兰、梁红玉、秋瑾等等。袁派形成后,学袁派戏,唱袁派腔的人愈来愈多,包括有成就的名演员如戚雅仙、张云霞、金采凤、吕瑞英、筱月英、朱东韵等。
二、尹派:
尹派由尹桂芳创立。尹桂芳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书生。朴实而不呆板,聪颖而不轻佻,潇洒而不飘浮。
尹桂芳音域不宽,唱腔多在中音区运行,很少用高音;她的鼻音较重,演唱时按“字重腔轻以情带声”的原则把字音吐清而别具风味,又善于运用重音和音色、速度的变化表达人物感情的起伏。尹派特色是深沉隽永,流畅舒展,缠绵柔和,代表作有《盘妻索妻》的“洞房”,《沙漠王子》的“算命”,《浪荡子》的“叹钟点”等。尹派传人有尹小芳、筱桂芳、宋普南、赵志刚、茅威涛等等。
三、范派:
范派由范瑞娟创立。范瑞娟戏路较宽,善演梁山伯、焦仲卿、郑元和、贾宝玉这类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书生,也善演文天祥、韩世忠、李秀成这样的忠臣良将,还善演贺老六、扎西这样的近现代人物。她的嗓音实,声宏亮,中气足,音域宽,演唱追求刚劲的男性美。作为[弦下腔]的创始人之一,她的唱腔中的[弦下腔]规范,又独标一格,成为显示流派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
范派的特点是朴素大方,稳健轩昂,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带男性气质,有阳刚之美。范派弟子在观众中较有响的有丁赛君、陈琦、邵文娟、史济华、张志明、方雪雯、章瑞虹等。
四、傅派:
傅派由傅全香创立。其主要特点是: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激情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力以情的魅力。傅派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祝英台,《劈山救母》的华山圣母,《情探》的敫桂英,《杜十娘》的杜十娘,《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李娃传》的李亚仙,《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等。
傅全香的嗓音条件很好,而且真假嗓结合,曲调波澜起伏,重视收放开合与花腔的润色,唱腔美若呖呖莺声,被誉为“金嗓子”,“越剧花腔女高音”,是越剧花旦唱腔中的重要流派。傅派传人有:薛莺、徐涵英、陆梅英、张蓉华、胡佩娣、洪芬飞、张腊娇、张金月、何英、陈颖、颜恝、陈岚、陈飞等。其中何英、陈颖这两位傅派新秀,在国内外已具有一定影响。
五、徐派
徐派由徐玉兰创立。她演出的多是倜傥热情、豪爽多才的人物。
徐玉兰嗓音条件好,音哉宽,在曲调方面吸收了绍剧粗犷悲壮的特点,京剧刚健、坚实的技巧,又融合了越剧早期男玉唱腔中朴实、淳厚的因素,在气息控制、共鸣运用、板式转换等方面,都有别出心裁的创造。
徐派的特点是华采俊逸,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情炽热,曲调大起大落,跌宕明显。代表作有《北地王》的刘谌,《西厢记》的张生,《春香传》的李梦龙,《红楼梦》的贾宝玉,《追鱼》的张珍,《西园记》的张继华等。
徐派的传人
有金美芳、徐小兰、刘丽华、汪秀月、翁荔英、刘觉、徐持平、钱惠丽等。
六、戚派
戚派由戚雅仙创立。戚派是从袁派中衍化出来的。
戚雅仙的嗓音条件不是很好,音域不宽,旋律多在中、低音区迂回。戚派的特点是感情真挚浓厚,曲调朴实,花腔不多,用音范围不广,但组织严密,节奏鲜明,音型简练并经变化反复出现,形成给人印象深刻的特征音调,易学易记。
戚派的代表作有《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玉堂春》中的苏三,《琵琶记》中的赵五娘,《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王老虎抢亲》中的王秀英等,主要传人有周雅琴、朱祝芬、金静、徐洁和、周美姣等。
七王派
由王文娟创立。王文娟师承竺素娥,以善于表演人物神态、传达内心感情著称,扮相清秀,表情细腻,动作优美。唱腔上受姚水娟、王杏花、支兰芳等影响。王文娟博采众长,刻意求新,逐步形成了自然流畅、平易质朴、情意真切、韵味醇厚的风格。她塑造的艺术形象有《红楼梦》的林黛玉,《追鱼》的鲤鱼精,《春香传》的春香,《孟丽君》的孟丽君等。王派传人有钱爱玉、姚建平、钱世娥、王志萍、徐璐等。
八陆派
由陆锦花创立。陆锦花师承张福奎,又受马樟花影响,熔铸吸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流派艺术。擅长扮注儒生、穷生、巾生。她的演唱不尚华丽,不喜雕琢,朴实清丽,自然流畅,其塑造的艺术人物有《珍珠塔》的文卿,《彩楼记》的吕蒙正,《盘夫索夫》的曾荣,《情探》的王魁等。陆派传人主要有曹银娣、陆文治、许杰,以及越剧新秀夏赛丽等。
九毕派
由毕春芳创立。毕春芳擅长演喜剧,她发声清脆且富有弹性,音域较宽,善于运用唱法的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她吸收了范派和尹派的唱腔精华,袁派的表演技巧,融汇贯通,自成一格。在塑造《三笑》的唐伯虎,《王老虎抢亲》的周文宾,《血手印》的林招得,《玉堂春》的王金龙都有所创新。毕派传人有杨文蔚、丁莲芳等。
十张派
由张云霞创立。张云霞师承袁雪芬,又拜昆曲名角方传靶为师。她从摹仿到发展到创新,左顾右盼,兼收并蓄,终于脱颖而出。至建国后自立门户,形成了张派艺术。代表作有《秦香莲》、《李翠英》、《春草》、《貂蝉》等。张派唱腔的主要特点是:曲调细腻婉转,情意浓;音色柔和甜润,韵味足。目前有不少青年旦角学习张派艺术,如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的何赛飞,就是其中佼佼者。
十一吕派
由吕瑞英创立。吕瑞英初跟袁雪芬学艺,后以其绚丽多彩,雍华花俏的唱腔,在旦角中自成一格。吕瑞英的嗓子音域较宽,音色较亮,多扮演一些聪慧少女和巾帼英雄,如红娘、金枝、薛宝钗、穆桂英、梁红玉等。她的唱腔在质朴细腻、委婉深沉的袁派基础上,向活泼稚嫩、昂扬明亮、富于激情的方向扩展。她的唱腔乐感强,有“越剧界抒情女高音”之称誉。目前,不少新秀喜欢学唱“吕派”,其中浙江的吴素英、黄依群、陈辉玲等已在观众中产生一定影响。
十二金派
由金采风创立。金采风师袁雪芬,并吸收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各家精华,融汇一体。她擅演大家闺秀,如《盘夫索夫》中的严兰贞、《碧玉簪》的李秀英、《西厢记》的崔莺莺等。她运腔婉转回荡,抑扬顿挫;吐字清晰,字字送听;运气自然,富于韵味。特别是她的代表作有《盘夫索夫》及《碧玉簪》中的某些唱段,在群众中流传甚广。
张桂凤、吴小楼、徐天红等,都是著名的老生演员。她们的演唱刚健质朴、富有感情、苍劲教练、激昂高亢,为越剧老生腔的建立,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当今活跃在越剧舞台上的优秀青年演员,如赵志刚、茅威涛、何英、钱惠丽等,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影响,他(她)们在表演和演唱上,已有自己的特色,他(她)们的风格也在逐渐形成之中。
学唱越剧先了解越剧流派特点
越剧在四十年代进入[尺调腔]时期后,出现了一批勇于改革,积极创新的著名演员。她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不断丰富越剧唱腔和表演程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各具艺术特色的越剧流派。 越剧流派是演员表演艺术的总体,它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多种艺术因素,集中体现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有些细微之处,还包括着不少为曲谱难以包容,也无法详尽记录的特殊演唱形态,却更能体现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一个剧有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尹桂芳创立的“尹派”、范瑞娟创立的“范派”、傅全香创立的“傅派”、徐玉兰创 立的“徐派”、戚雅仙创立的“戚派”及“王派”、“陆派”、“毕派”、“张派”、“吕派”、“金派”等其它流派。
一、袁派: 袁派由袁雪芬创立。她演出的多是善良、端庄而带悲剧色彩的妇女形象,唱腔旋律淳朴而委婉。袁雪芬的嗓子,音色并不特别亮,音域也不特别宽,她以真情实感取胜,重视以情动人,唱腔的节奏变化多端,唱法上重视润腔、气口运用、力度对比,因而从容自如,韵味很浓。 袁雪芬演过一百多出戏,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特点的妇女形象。例如,祝英台、崔莺莺、祥林嫂、花木兰、梁红玉、秋瑾等等。袁派形成后,学袁派戏,唱袁派腔的人愈来愈多,包括有成就的名演员如戚雅仙、张云霞、金采凤、吕瑞英、筱月英、朱东韵等。
二、尹派: 尹派由尹桂芳创立。尹桂芳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书生。朴实而不呆板,聪颖而不轻佻,潇洒而不飘浮。 尹桂芳音域不宽,唱腔多在中音区运行,很少用高音;她的鼻音较重,演唱时按“字重腔轻以情带声”的原则把字音吐清而别具风味,又善于运用重音和音色、速度的变化表达人物感情的起伏。尹派特色是深沉隽永,流畅舒展,缠绵柔和,代表作有《盘妻索妻》的“洞房”,《沙漠王子》的“算命”,《浪荡子》的“叹钟点”等。尹派传人有尹小芳、筱桂芳、宋普南、赵志刚、茅威涛等等。
三、范派: 范派由范瑞娟创立。范瑞娟戏路较宽,善演梁山伯、焦仲卿、郑元和、贾宝玉这类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书生,也善演文天祥、韩世忠、李秀成这样的忠臣良将,还善演贺老六、扎西这样的近现代人物。她的嗓音实,声宏亮,中气足,音域宽,演唱追求刚劲的男性美。作为[弦下腔]的创始人之一,她的唱腔中的[弦下腔]规范,又独标一格,成为显示流派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 范派的特点是朴素大方,稳健轩昂,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带男性气质,有阳刚之美。范派弟子在观众中较有响的有丁赛君、陈琦、邵文娟、史济华、张志明、方雪雯、章瑞虹等。
四、傅派: 傅派由傅全香创立。其主要特点是: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激情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力以情的魅力。傅派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祝英台,《劈山救母》的华山圣母,《情探》的敫桂英,《杜十娘》的杜十娘,《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李娃传》的李亚仙,《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等。 傅全香的嗓音条件很好,而且真假嗓结合,曲调波澜起伏,重视收放开合与花腔的润色,唱腔美若呖呖莺声,被誉为“金嗓子”,“越剧花腔女高音”,是越剧花旦唱腔中的重要流派。傅派传人有:薛莺、徐涵英、陆梅英、张蓉华、胡佩娣、洪芬飞、张腊娇、张金月、何英、陈颖、颜恝、陈岚、陈飞等。其中何英、陈颖这两位傅派新秀,在国内外已具有一定影响。
五、徐派 徐派由徐玉兰创立。她演出的多是倜傥热情、豪爽多才的人物。 徐玉兰嗓音条件好,音哉宽,在曲调方面吸收了绍剧粗犷悲壮的特点,京剧刚健、坚实的技巧,又融合了越剧早期男玉唱腔中朴实、淳厚的因素,在气息控制、共鸣运用、板式转换等方面,都有别出心裁的创造。 徐派的特点是华采俊逸,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情炽热,曲调大起大落,跌宕明显。代表作有《北地王》的刘谌,《西厢记》的张生,《春香传》的李梦龙,《红楼梦》的贾宝玉,《追鱼》的张珍,《西园记》的张继华等。 徐派的传人 有金美芳、徐小兰、刘丽华、汪秀月、翁荔英、刘觉、徐持平、钱惠丽等。
六、戚派 戚派由戚雅仙创立。戚派是从袁派中衍化出来的。 戚雅仙的嗓音条件不是很好,音域不宽,旋律多在中、低音区迂回。戚派的特点是感情真挚浓厚,曲调朴实,花腔不多,用音范围不广,但组织严密,节奏鲜明,音型简练并经变化反复出现,形成给人印象深刻的特征音调,易学易记。 戚派的代表作有《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玉堂春》中的苏三,《琵琶记》中的赵五娘,《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王老虎抢亲》中的王秀英等,主要传人有周雅琴、朱祝芬、金静、徐洁和、周美姣等。
七王派 由王文娟创立。王文娟师承竺素娥,以善于表演人物神态、传达内心感情著称,扮相清秀,表情细腻,动作优美。唱腔上受姚水娟、王杏花、支兰芳等影响。王文娟博采众长,刻意求新,逐步形成了自然流畅、平易质朴、情意真切、韵味醇厚的风格。她塑造的艺术形象有《红楼梦》的林黛玉,《追鱼》的鲤鱼精,《春香传》的春香,《孟丽君》的孟丽君等。王派传人有钱爱玉、姚建平、钱世娥、王志萍、徐璐等。
八陆派 由陆锦花创立。陆锦花师承张福奎,又受马樟花影响,熔铸吸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流派艺术。擅长扮注儒生、穷生、巾生。她的演唱不尚华丽,不喜雕琢,朴实清丽,自然流畅,其塑造的艺术人物有《珍珠塔》的文卿,《彩楼记》的吕蒙正,《盘夫索夫》的曾荣,《情探》的王魁等。陆派传人主要有曹银娣、陆文治、许杰,以及越剧新秀夏赛丽等。
九毕派 由毕春芳创立。毕春芳擅长演喜剧,她发声清脆且富有弹性,音域较宽,善于运用唱法的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她吸收了范派和尹派的唱腔精华,袁派的表演技巧,融汇贯通,自成一格。在塑造《三笑》的唐伯虎,《王老虎抢亲》的周文宾,《血手印》的林招得,《玉堂春》的王金龙都有所创新。毕派传人有杨文蔚、丁莲芳等。
十张派 由张云霞创立。张云霞师承袁雪芬,又拜昆曲名角方传靶为师。她从摹仿到发展到创新,左顾右盼,兼收并蓄,终于脱颖而出。至建国后自立门户,形成了张派艺术。代表作有《秦香莲》、《李翠英》、《春草》、《貂蝉》等。张派唱腔的主要特点是:曲调细腻婉转,情意浓;音色柔和甜润,韵味足。目前有不少青年旦角学习张派艺术,如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的何赛飞,就是其中佼佼者。
十一吕派 由吕瑞英创立。吕瑞英初跟袁雪芬学艺,后以其绚丽多彩,雍华花俏的唱腔,在旦角中自成一格。吕瑞英的嗓子音域较宽,音色较亮,多扮演一些聪慧少女和巾帼英雄,如红娘、金枝、薛宝钗、穆桂英、梁红玉等。她的唱腔在质朴细腻、委婉深沉的袁派基础上,向活泼稚嫩、昂扬明亮、富于激情的方向扩展。她的唱腔乐感强,有“越剧界抒情女高音”之称誉。目前,不少新秀喜欢学唱“吕派”,其中浙江的吴素英、黄依群、陈辉玲等已在观众中产生一定影响。 十二金派 由金采风创立。金采风师袁雪芬,并吸收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各家精华,融汇一体。她擅演大家闺秀,如《盘夫索夫》中的严兰贞、《碧玉簪》的李秀英、《西厢记》的崔莺莺等。她运腔婉转回荡,抑扬顿挫;吐字清晰,字字送听;运气自然,富于韵味。特别是她的代表作有《盘夫索夫》及《碧玉簪》中的某些唱段,在群众中流传甚广。
张桂凤、吴小楼、徐天红等,都是著名的老生演员。她们的演唱刚健质朴、富有感情、苍劲教练、激昂高亢,为越剧老生腔的建立,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当今活跃在越剧舞台上的优秀青年演员,如赵志刚、茅威涛、何英、钱惠丽等,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影响,他(她)们在表演和演唱上,已有自己的特色,他(她)们的风格也在逐渐形成之中。
怎样喊嗓练声
第一阶段:
未曾出声先练气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约3、4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
一)“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
(二)“深吸慢呼数字练习”
我们把第一步骤称为“吸提推送’,“吸提”的气息向里向,“推送”的气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时做气息延长练习。我们推荐三种练法:
A数数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快速地数数字“ 12345678910”,——口气反复数,数到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反复数多少次。
B.“数枣”练习:“吸提”同 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出 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 (吸足气)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 四个枣五个……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反复4—6次。
C.“数葫芦”练习:“吸提” 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念:“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吸足气)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4—6次。
数数字、“数枣”、“数葫芦”控制气息,使其越练控制越,千万不要跑气。开始腹部会出现酸痛,练过一段时间,则会自觉大有进步。
(三)“深吸慢呼长音练习”
经过气息练习,声音开始逐步加入。这一练习仍是练气为主,发声为辅,在推送同时择一中低音区,轻轻地男生发“啊”音(“大嗓”发“啊”是外送与练气相顺),女生发“咿”音(“小嗓”咿”是外送)。一口气托住,声音出口呈圆柱型波浪式推进,能拉多长拉多长,反复练习。
(四)“托气断音练习”
这是声、气各半练习。双手插腰或护腹,由丹田托住一口气到额咽处冲出同时发声,声音以中低音为主,有弹性,腹部及横膈膜利用伸缩力同时弹出,我们介绍三种练习:
A一口气托住,嘴里发出快速的“噼里拍啦,噼里拍啦”(反复)到这口气将尽时发出“嘭一啪”的断音。反复4—6次。
B.一口气绷足,先慢,后快地发出“哈工哈)—(反复)(加快)哈,哈,哈……”锻炼有进发爆的断音,演唱中的“哈哈…”大笑、“啊哈”、“啊咳”常用。
C.一口气绷足,先慢后快地发出“嘿—厚、嘿—厚”(反复逐渐加快)“嘿厚,嘿厚……”加快到气力不支为止,反复练习。
经过这一阶段练习,气为声之本,气为声之帅的气息,已基本饱满,“容气之所”已基本兴奋、活跃起来,而声音一直处于酝酿、保护之中,在此基础上即可开始准备声音练习了。
第二阶段:气、声、字的练习
戏曲演员尤其京剧演员包括戏曲爱好者在喊嗓练声上容易犯急于求成的毛病,恨不能很快地就能喊出又高又亮的嗓音来,急着喊高音,猛喊甚至瞎喊乱喊,这往往是事与愿违的。我们在研究喊嗓练声时,有意地先练气息不急于发声,是利于发声练习,要大家明确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这第三阶段,我们建议还是不急于爬音阶喊高音,而从气、声、字结合练起。这三者关系应排成这样一个顺序:气为音服务,音为腔服务,腔为字服务,字为词服务,词为情服务。从这个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字的位置居于中心,前面牵着“音”和“腔”,后面联着“词”与“情”。当中一塌,满盘皆输。字音的真切,决定着声音的圆润,“以字行腔”正是这个理儿。在喊嗓练声中的字、音、气的关系,应是托足了“气”,找准了“音”,咬真了“字”。具体方法是:用汉语拼音的方法把字头、字腹、字尾放大放缓,以字练声,然后加快,同时练嘴皮子和唇齿牙舌喉的灵活性。
①唇音练习:(先放慢,放大念一遍逐渐加快到念绕口令)
八一百一标一兵一奔—北一坡一
北一坡一炮一兵一并一排一跑—
炮一兵一怕一把一标一兵一碰一
标一兵一怕一碰一炮一兵一炮一
②齿音练习(方法同上)
四——是四,
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
四十——是——四十,
不要把十四——说——四十,
也不要把四十——说——十四,
③舌音练习(方法同上)
六十六岁刘老六,推着六十,
六只大油篓,
六十六枝垂杨柳,
拴着六十六只大马猴。
④喉音练习(方法同上)
山前有只虎,
山下有只猴,
虎撵猴,猴斗虎,
虎撵不上猴,
猴也斗不了虎
⑤舌音牙音练习(方法同上)
街南来了个瘸子,右手拿着个碟子,左手拿个茄子;街上有个撅子,橛子绊倒了瘸子,右手摔了碟子,左手扔了茄子
⑥十三道辙字音练习
风(中东)一催(灰堆)一暑(姑苏)一去(一七)一荷(波梭)一花(发花)一谢(乜斜)
秋(由求)一爽(江阳)一云(人辰)一高(遥条)一雁(言前)一自(支思)一来(怀来)
俏(遥条)一佳(发花)一人(人辰)一扭(由求)一捏(乜斜)一出(姑苏)一房(江阳)一来(怀来)
东(中东)一西(一七)一南(言前)一北(灰堆)一坐(波梭)
这样一练,你哪路音圆润,哪路音干瘪,分得清,找得准。气、音、字练习非常实用有效。
第三阶段:吟诗、吟唱练习
把吟诗、吟唱放在第四阶段目的是练习和挖掘“低音宽厚,中音圆润,高音坚韧"的嗓音素质,不盲目拔高、爬高,而是巩固中音、低音,使其音色华美、音质纯正,保住一条好听好用的嗓子,同时锻炼高音的坚韧有弹性。此时的念白练唱都是无伴奏的,演唱更难,要求更高,在第三阶段练,有气、音、字垫底,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爬上来的,嗓音并不疲劳,练习有实效,把握性大①吟诗:一般选各个行当的定场诗,因为角色刚刚上场,要给观众留下第一印象,并使他们停止议论,安静下来,所以定场诗应是声调较高,不急不慢,是角色自己兴趣志向的自我剖析,韵律性极强,必须好好练,又适合于喊嗓、练声、练习。比如《击鼓骂曹》祢衡的定场诗,“口似悬河语似流,全凭舌尖压诸侯,男儿何得擎天手,自当谈笑觅封侯”;再如《挑华车》中岳飞的定场诗“明亮亮盔甲射人斗牛宫,缥缈缈旌旗遮住太阳红,虎威威排列着明辅上将,雄纠纠胯下驹战马如龙”。在万物苏醒,万象更新的清晨你可以尽情发挥练嗓。
②吟唱:具有念白吟诵相夹,半唱半念交相辉映的特点,比吟诗更难,其情感更宜抒发,其音律更宜舒展,正好用来喊嗓发声。半吟半唱如引子,例如,《宇宙锋》赵艳容上半吟(念)“杜鹃枝头泣,(吟唱)血泪暗悲啼。”再如阳平关》曹操(半吟念)“只手(吟唱)独擎天,奇勋已早建,(半吟念)虚名扶汉祚,(吟唱)时势魏将迁”。直接吟唱如《秦琼卖马》“好 汉英雄困天堂,不知何日回故乡”,再如《清风亭》“年纪迈,血气衰,年老无儿绝后代”,“听妈妈高声唤悲哀,想必是为姣儿失却了夫妻恩爱”。
③京白:(普通话)吟诗:为现代戏表演念词而练习,如用吟诗的旋律,念《毛主席诗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等。再如念现代戏一些经典道白,“久旱的禾苗逢甘霖,点点记在心”,“千枝万叶一条根,都是受苦人”等,都是喊嗓练声的好素材。传统大段念白及一些贯口练习也可在这一阶段锻炼气息和发声。
第四阶段:弧形气声练习
这是京剧里非常独特的一种发声技巧,它像舞蹈里的弹跳,跳起来蹲下去又弹起来,也像体育里的掷铅球,转起来,缩回来,再掷出去,气息和声音推出形成一条/型,抛物线,拉回来,再抛出去。
如武生:啊/咳/
老生:马/来/
花脸:酒/喔啊\来/
丑:啊/哈/
青衣:苦/哇/
容⌒禀/
这类双弧形气、声,如不好好练,极容易出“岔音”,“转”或“呲花”。一般要领是:运好气——托好字(像“汉语拼音”一样分解字音)——抛出去——收——再抛出去,控制好气息、音量,选出最佳音色,一环扣一环,相得益彰。尤其程派吟诵的“容——禀”似断不断、细若游丝、欲断又起至饱满地送到家。归音归韵更是需要努力练习和掌握的。
第五阶段:爬音阶及高难音练习
“嘎调”、“翻高”、“高腔”是演唱中不可缺少的,我们称其为高难音。在喊嗓练声中练习这路音,注意不可多练,关键是找方法找位置,如果拼命去喊去叫,前面练习的会全部做废,还会伤及嗓子。练习这路音最忌挤、卡、捏、压、强努、硬拼横气。老先生说“如字要高唱不必用力反呼(使拙劲去喊),惟将此字做狭做细,做锐,做深,则音自高矣……,凡遇高扬之字照上法将气提起送出……则听者已清晰明亮,唱者又不费劲。”这里有窍门,有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去摸索,去探求。
越剧(按流派分):
花旦流派:
袁派:《一缕麻》《梁祝》《双烈记》《祥林嫂》《白蛇传》《梅花魂》《相思树》(前面几部
与范派)、《西厢记》(与范、徐派)、《女皇与公主》《断肠人》《明月重圆夜》《木
兰从军》、《香妃》、《恒娘》、《山河恋》(饰季娣)、《火椰村》、《黑暗家庭》、
《王昭君》、《忠魂鹃血》、《壮丽的青春》、《秋瑾》、《绝代艳后》、《碧玉簪》
《孝女心》等
傅派:《梁祝》《小忽雷》《李娃传》《孔雀东南飞》(前面几部与范派)、《情探》(与陆
派)、《小妹妹》、《赵五娘》、《白蛇传》(饰白素贞)、《山河恋》(饰戴嬴)、
《人比黄花瘦》、《西厢记》(饰红娘)、《杜十娘》、《白蛇传》(饰小青)等
戚派:《白蛇传》《龙凤花烛》《血手印》《王老虎抢亲》《玉堂春》《玉蜻蜓》《梁祝》(前
面几部与毕派)、《琵琶记》、《香罗带》、《婚姻曲》、《泪滴灯花开》、《蔡文
姬》、《香笺泪》、《红色医生》、《卓文君》、《祝福》、《石榴红》、《孟姜女》、
《屈原》(饰婵娟)等
王派:《西园记》(与徐派)、《则天皇帝》、《好婆媳》、《忠魂曲》、《白兔记》、《白毛
女》、《三看御妹》、《孟丽君》、《毋忘曲》、《皇帝与村姑》、《艺术魂》、《风萧
萧》等
金派:《碧玉簪》、《彩楼记》、《红楼梦》(饰王熙凤)、《汉文皇后》、《鲁迅在广州》、
《盘夫索夫》、《庵堂认母》、《拾玉镯》、《不准出生的人》等
吕派:《打金枝》、《三看御妹》、《穆桂英挂帅》、《九斤姑娘》、《花中君子》、《西厢
记》(饰红娘)、《红楼梦》(饰薛宝钗)、《孟丽君》、《十一郎》、《桃李梅》、
《沈园绝唱》等
小生流派:
范派:《宝莲灯》、《洛神》、《孔雀东南飞》、《打金枝》(与吕派)、《小忽雷》、《白蛇
传》、《万古忠义》、《沈园绝唱》、《忠王李秀成》等
徐派:《红楼梦》《春香传》《追鱼》《是我错》《梁祝》《北地王》(前面几部与王派)、
《西厢记》(与袁派)、《黄金与美人》(与傅派)、《紫玉钗》等
尹派:《宝玉与黛玉》、《梁祝》、《何文秀》、《屈原》、《盘妻索妻》、《藏书之家》、
《五女拜寿》、《山河恋》(饰申息)、《沙漠王子》、《浪荡子》、《江姐》(饰江
姐、《信陵君》、《唐伯虎落地》等
毕派:《白蛇传》、《龙凤花烛》、《三笑》(饰唐伯虎)、《光绪皇帝》、《卖油郎》、《天
方夜谭》、《林冲》、《越王勾践》、《彩楼记》等
陆派:《珍珠塔》、《盘夫索夫》、《情探》、《劈山救母》、《礼拜天》、《义》、《双珠
凤》、《孟丽君》(饰元成帝)、《一缕麻》、《孝女心》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