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妈要了解,新生儿的黄疸一直不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新手妈妈要了解,新生儿的黄疸一直不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第1张

新生儿黄疸一直不退,首先我们要区分孩子是什么类型黄疸,因为黄疸类型不同,消退时间也不相同。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后最明显,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称“生理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4-7天,持续2个月左右,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无临床症状。

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迹象。持续时间长,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黄疸程度重,呈金**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

什么样的黄疸宝宝需要干预治疗?

目前国际上最权威的评估方法,是用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胎龄≥35周新生儿适用)。超过95百分位是高胆红素血症,应该积极干预;没有到达95百分位的单纯性黄疸,观察随访就可以了。

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光疗”,很多人担心蓝光照射的副作用,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已经临床70多年了,只要保护得当,宝宝基本不会受到伤害。

还有些家长想用晒太阳的方式替代蓝光照射,太阳光里不仅有蓝光,还有紫外线、红外线等会给宝宝娇嫩皮肤和眼睛带来伤害的光源,所以这种想法不靠谱,不建议家长们尝试。

还有人说服用葡萄糖水能降黄疸,有研究人员做过相关试验,试验表明葡萄糖水没有退黄效果,葡萄糖属单糖,入肠分解可直接进入血液,参与血糖浓度,可能会对胰岛和肾脏产生压力,还可能影响宝宝肾功能发育。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症状,家长不必为此过于惊慌,先根据宝宝情况分清是哪种黄疸,然后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干预治疗,所以总结一句话就是:多听医生建议,少自作主张

1 第1步:判断病情

宝宝在出生后的两三天就出现黄疸偏高的情况,家长们首先要观察宝宝的病情,根据宝宝身体出现的黄疸的症状判断宝宝是属于哪一类型的黄疸。

通常在医院时,宝宝的黄疸指数属于生理性黄疸的范围,一般不用照光,就可与妈妈一起出院。如果妈妈发现宝宝体重持续下降,身体又有愈来愈黄的趋势,就得送医院观察。

附:黄疸症状如何判断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症状表现为宝宝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2、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就属于病理性黄疸。另外病理性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是指宝宝和妈妈血型不合引起的,一般在医生会在宝宝出院的时候就告知父母。

4、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5、母乳性黄疸

一般来说母乳性的黄疸很少见,其黄疸特点是: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这是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2 第2步:对症治疗

当确诊了宝宝是哪种的黄疸后,即可对症治疗宝宝黄疸了,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生理性黄疸

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不需治疗,家长们可按照下面的病期护理方法照料好宝宝即可。

2、病理性黄疸

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可用锡中卟啉治疗,其代号为(SnMP)。它是目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可用于临床惟一的血红素类似物,在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处理功能尚未成熟时,使用该药更具有合理性,另一种是肠道微生态制剂,如妈咪爱、乐托尔等。

光疗

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已有40余年历史,它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至今仍为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标准”疗法。

3、溶血性黄疸

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4、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一般是常规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法。常规治疗方法是:化验血清胆红素,如轻微超标,可用中药菌陈汤(菌陈,灸大黄,黄苓)退黄,如超标严重则需要进行蓝光照射,破坏血中过高的胆红素,另外如果宝宝是因为胆道堵塞或闭锁引起的黄疸,则最好是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最佳。

5、母乳性黄疸

如果黄疸值超过20mg/dL,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用婴儿奶粉辅助。如果在48小时之内黄疸改善再重新喂食母乳,胆红素可能会稍微回升2~4 mg/dL,对宝宝不会有影响。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大约会在1~3个月内完全消失。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

3 第3步:病期护理 1、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

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

备注: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处理好的胆红素会由胆管到肠道后排泄,粪便因此带有颜色,但当胆道闭锁,胆红素堆积在肝脏无法排出,则会造成肝脏受损,这时必须在宝宝两个月内时进行手术,才使胆道畅通或另外造新的胆道来改善。

2、观察宝宝日常生活

只要觉得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都要去医院检查。

3、仔细检查宝宝黄疸变化

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建议家长们可以试着按压宝宝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就要注意了。

4、家里光线不要太暗

宝宝出院回家之后,尽量不要让家里太暗,窗帘不要都拉得太严实,白天宝宝接近窗户旁边的自然光,电灯开不开都没关系,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在医院时,宝宝黄疸指数超过15mg/dL,医院会照光,让胆红素由于光化的反应而代谢。如果妈妈出院回家了,则要照自然光,照光或多或少会有些帮助。

5、勤喂母乳

如果证明是因为喂食不足所产生的黄疸,妈妈必须要勤喂母乳,因为乳汁分泌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勤吸才会刺激分泌乳激素,分泌的乳汁才会愈多,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吃不够或因持续黄疸,就用水或糖水补充。

6、保证充足的睡眠

给宝宝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帮助宝宝能够安静的入睡,一般宝宝刚出生,探望的人比较多,同时很多亲戚朋友都会抱一抱,这些都会影响宝宝的休息,容易引起宝宝烦躁,不利于宝宝恢复身体,最好是妈妈陪在宝宝身边一起睡,可以增加宝宝的安全感,睡得更香,宝宝有一个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4 如何快速降低宝宝黄疸 1、勤喂奶

勤喂奶有助于提高刚出生的宝宝喂养而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排泄,减少黄疸光疗机会,降低胆红素水平。

2、添加糖水

如出生24小时后测得黄疸指数>9 mmol/L,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添加葡萄糖水以增加刚出生的宝宝小便次数,以利于小便中胆红素的排泄。或者喂白开水也是可以的,建议2小时左右喂一次,每次20ml左右,以白开水最佳!

3、游泳

宝宝游泳可以促进胃肠道激素和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食欲增加。而且游泳时活动消耗量较多肠蠕动加强,排便多,有利于胎粪的尽早排出,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

4、抚触

给刚出生的宝宝进行抚触可促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多,增加婴儿的喂哺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促进胎粪排泄。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备注:抚触是用双手对刚出生的宝宝的各部位皮肤进行有次序的按摩,出生24小时后的宝宝,即可开始皮肤抚触。可在洗完澡、游泳后、午睡或晚上睡觉前、两次哺乳中间、宝宝不饥饿不烦躁时进行。

5、多晒太阳

宝宝黄疸偏高,家长们可多带宝宝到外面晒晒太阳,照射外面的紫外线,能够尽快帮助宝宝降低黄疸,建议最佳晒太阳的时间是早上9:00—9:30,下午4:00—4:30,每次时间20分钟,这段时间太阳相对温和,不会伤害宝宝皮肤。

新生儿黄疸怎么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情况了,新生儿出现黄疸的话都会使父母们非常的揪心,那么大家知道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是怎么样的吗,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不同护理

 对于新生儿病理性的黄疸来说我们一般可以采用蓝光照射的治疗方法来治疗,但是在照射时候要保护好宝宝的眼睛已经会阴部位。

 同时医生会开退黄疸的药,一般来说,新生儿的胃对药物很敏感,所以可能有呕吐的现象发生,妈妈也不要惊慌,及时处理就好。

 宝宝出院后如黄疸仍未全部褪尽,可把宝宝的皮肤完全曝露的太阳直接照射,同时要注意眼睛部分光线的遮挡,有助于黄疸的消退。如是母乳性黄疸可配合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用人工喂养,有助于黄疸消退。

 还有就是在宝宝满月或者是第42天的时候,需要带宝宝回医院复查,这样医生可以做进一步的检查这样以便医生及时的发现问题。

  二、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

  1、了解黄疸厉害程度

 了解黄疸厉害程度,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一遍更好地控制治疗及护理。

  2、在新生儿患有黄疸期间

 在新生儿患有黄疸期间,常常会出现吸吮无力的状况,妈妈在哺乳或者喂养时,要有耐心。少量多次、间歇喂养,保证奶量充足摄入。

  3、要注意保暖

 要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的稳定,并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4、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

 在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护理的时候,要观察患儿是否有哭声已经他们的吮吸力以及肌张力,从而来判断新生儿是有无核黄疸。

 一旦发现新生儿黄疸出现得早,黄染严重程度发展得快,皮肤黄染范围大,如扩展到四肢,甚至手心脚心,就意味着病情严重,如果延误治疗就会发生核黄疸,造成脑神经系统不可逆转的损害。要尽早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必要的换血治疗。

  5、发生胆红素脑病者

 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特殊现象,是婴儿出生足月之后出现脸上变黄的一种情况,爸爸妈妈这个时候会特别的着急。其实不雅特别着急,只要及时送去医院检查治疗,再加上一些正确的`家庭护理方法就可以的。

 1、每天要注意宝宝便便的颜色,便便的颜色可以确定是不是肝脏胆道出现问题,便便越来越发白就可以判断是不是胆道封锁,要给专业的医生检查。如果是胆道封锁的情况,要在宝宝两个月大的时候进行手术治疗。

 2、每天要注意宝宝的日常变化,看看皮肤的颜色是不是越来越黄,是不是精神不好,胃口也不好,很嗜睡的情况,要是出现这些问题一定要及时抱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3、仔细观察黄疸的变化,黄疸是从头开始变黄,从脚部开始退,眼睛是最黄的,也是最难退的。如果是还是看不太出,就可以用手指按压住宝宝的皮肤,要是呈现白色的就没有问题,呈现**就要注意一些。

  注意事项

 宝宝从医院检查治疗之后,家里的光线不要太暗,也不要把窗帘拉的太严实。

 每个新生儿都经过一个黄胆期即面部皮肤和眼白发黄,只是有的明显,有的用肉眼看不出,医学上称之为生理性黄胆。这种黄胆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4-6天达高峰,10-14天消退。如果提前出现,延后消失,或黄胆严重者则属于病理性黄胆,需要到医院检查治疗。

 出生后6小时开始喂水可以减轻黄胆的程度,因为肠蠕动可减少肠腔中的胆红素吸收。如果黄胆很重,就要住院进行光疗,能迅速降低黄胆,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也叫核黄胆),因为核黄胆可引起智力低下的后遗症。

 所以每位母亲要注意自己的宝宝的皮肤颜色,如有异常到当地医院咨询,以便让医生告诉你的小儿是否需要治疗。

 黄疸是因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皮肤及巩膜黄染。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具有一些特点:概括地说新生儿胆红素形成相对较多,而对胆红素的代谢、排泄功能又较低,所以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一定时期里会发生生理性黄疸,有病时亦容易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1)在出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

 (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

 (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

 (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有下列表现之一时常提示黄疸为病理性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为细胞破坏增多,常见因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或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头颅血肿或其它部位出血亦使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黄疸。一些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黄疸,感染可发生在宫内或出生后。

 败血症、泌尿道感染时黄疸发生率较高。出生时窒息、缺氧或生后胎粪排出延迟者,黄疸往往较深。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克汀病)患儿的黄疸消退常延迟。母乳性黄疸,约占母乳喂养的05~1%。

 生理性黄疸一般毋需处理。生后较早地开始进食可以使胎粪较早排出,而且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从而减少胆红素自肠道吸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新生儿有黄疸时要避免使用磺胺药、阿司匹林,因这些药物有利于核黄疸的发生。

  换血疗法

  1换血指征

 (1)产前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出生时有贫血,脐血红蛋白<120g/L,水肿,肝脏肿大,心力衰竭者。

 (2)血清胆红素生后24小时>17umol,24-48小时>257umoI/L,每日胆红素上升速度>85umoI/L,或经综合治疗血清总胆红素继续上升达342umoI/L者。

 (3)出现早期脸红素脑病症状者。

 (4)早产儿及前一胎有死胎,全身水肿,严重贫血者可放宽换血指征。

  2换血部位

 (1)出生后<1周,脐静脉换血。

 (2)出生后≥1周,大隐静脉换血。

  中医中药

 祖国医学称“胎黄”。引起本病的原因有湿热熏蒸,寒湿阻滞,瘀积发黄等。

;

 先确定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然后在对症治疗。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两周之内消退就是很正常的,平时可以多给宝宝喝水,多晒晒太阳。超过两周以上就要注意了,需要去医院排除病理性黄疸的可能。医院的`治疗方法就是照蓝光。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光照疗法: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睾丸用黑纸遮盖,用单光(20W蓝色荧光灯管8支平列排成弧形,管间距离25cm,距患儿35—50cm)或用双光(上下各6支灯管,下方距离患儿25—35cm)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120umol/L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酶诱导剂:常用(鲁米那)。生后第1周给药,剂量为4—8mg/kg/日,连服4日,3—7日可显效。也可首次给大剂量(8mg/kg/日),然后小剂量维持(4mg/kg/日)。加用(可拉明)100mg/kg/日,可提高疗效。

 2、中医药治疗

 (1)湿热熏蒸:面目发黄,**鲜明,精神不振,不欲吮乳,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病情较重者,可见神昏,抽搐。 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方药:茵陈10克、栀子3克、大黄2克、枳实3克、车前草6克、茯苓10克。 中成药:茵陈五苓丸、茵栀黄注射液。

 (2)寒湿阻滞:面目皮肤发黄,色淡而晦暗,或黄疸日久不退,神疲困倦,四肢欠温,纳少易吐,大便溏薄色白,小便短少,或腹胀气短,舌淡苔腻。 治法:温中化湿,益气健脾。 方药:茵陈10克、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1克、附子3克、茯苓10克。

 (3)淤积发黄: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日渐加重,腹满纳呆,神疲少动,食后易吐,胁下痞块,小便短黄,大便灰白,或见淤斑,唇色暗红,舌质色紫暗或有淤点、苔黄,指纹沉滞。 治法:化淤消积,利疸退黄。 方药:菌陈10克、栀子2克、柴胡6克、茯苓6克、白术6克、桃仁6克、当归6克、白芍6克、制军2克,甘草2克。

引言:其实大部分宝宝在出生之后都会出现轻重不同的黄疸,这是非常常见的,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的黄疸能够尽早的消退,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如何消退呢?首先想要治疗黄疸一般都是采用光照疗法,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就是蓝光照射,不过这种治疗方法一般是用于黄疸比较严重的宝宝或者有病理性的黄疸,而正常情况下黄疸的话,家长只需要带宝宝多晒晒太阳,也给宝宝多喝水,让宝宝身体当中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帮助宝宝及时排便,对于黄疸的消除都是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为什么宝宝会出现黄疸

刚出生的宝宝会出现黄疸,这是因为在出生前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氧气是比较少的,为了增加胎儿的血氧携带量,就会出现红细胞增多的现象,而在出生之后,宝宝通过正常的肺呼吸来正常吸氧,就会让红细胞变得比较多余,长期下来就会让体内多余的细胞出现裂变,从而形成黄疸,一般这种胆红素会通过肠道来进行排出。

如何判断是不是病理性黄疸?

一般病理性的黄疸发病是比较急的,在产后24小时之内就会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会发现宝宝的脸开始变黄,这个时候说明情况是比较严重的,而生理性的黄疸是在宝宝出生2~3天后开始出现,而且对于宝宝身体也不会造成明显的不适病,理性的黄疸消费时间也是需要结合治疗时间来进行观察的,而生理性黄疸不到两周的情况就会慢慢消失。

总结

最后形成了黄疸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新生儿本身的一种代谢情况,家长也不需要过于担心,一般情况下都是生理性的代谢,其他的病理性代谢是需要通过药物或者光照来进行治疗,还是比较安全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4263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