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因背疼去治疗,手法调整胸椎,结果手法后,我发生了呕吐,后面一直嗓子眼有异物感,胸闷,恶心。

你好,我因背疼去治疗,手法调整胸椎,结果手法后,我发生了呕吐,后面一直嗓子眼有异物感,胸闷,恶心。,第1张

手法复位不当造成的。胸椎2 3 4 5 6 7其中之一发生错位都会造成咽炎,嗓子发痒,咳嗽,但又咳不出又咽不下,有时会发生剧烈的咳嗽,同时,还有其他神经性支气管炎,神经反射性咳嗽,打呼噜,呼吸暂停;呼吸时肩钾疼痛只能呼吸半口气,神经反射性心脏病假性心脏病,肋间神经疼,乳腺疼痛,神经反射性肝脾区疼痛,胃疼胃涨胃酸等等很多的病种和症状。到医院去看病可以说基本上全部是误诊误治。吃任何药物都是没有作用的。治疗方法只有一个:对错位的胸椎进行复位,只要复位到位上述症状立刻就能消失。解决方法告诉你:做这个复位一定要平爬在床上,双手 向后放在身体两侧,身体自然放松。《需要叫家人帮助做复位》方法是握拳用4指大关节按压住胸椎疼痛点,右侧疼就往左侧方向推,反之就往右肩侧方向推,推到不疼为止。力量由轻到重,绝不可用猛力,最大推压10公斤的力。只要推压到位的你“呼吸的时候右胸口肋骨下面疼”的症状立刻就消失了。胸椎按压处的疼痛一般有个四五天自己就好了。一般情况下半个来小时就可复位治好了。做这个复位是比较疼的, 因为胸椎骨错位长时间挤压神经已经很疼了,现在复位又要在长时间受到挤压已经很疼的神经上再进行推压,因此会很疼,但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

一、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引起胸背痛的常见原因。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往往因搬提重物时姿势不良,躯干用力扭转或因强力挤压而发生韧带撕裂、小关节位移等。 (解剖生理) 胸椎小关节是胸椎后关节、肋椎关节的总称。 1、胸椎与后关节 胸椎椎体两侧后部有1到2对肋凹关节小面与肋骨小头相连。因第2到9肋骨小头上移,与上一节胸椎体构成关节。故2到9胸椎体的两侧各有一个上半关节面和一个下半关节面。胸椎横突尖端的前面有一接肋骨结节的关节面,即横突肋凹。胸椎棘突细长,向后下方伸出。胸椎上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后而偏外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前而偏内下,相邻胸椎的关节面组成胸椎后关节,又称为关节突间关节。 2、肋椎关节 每个肋椎关节包括肋骨小头关节和肋横突关节。 (1)肋骨小头关节 由肋骨小关节面与胸椎肋凹相对而组成,关节囊被放射性韧带加固。2到10肋,每一肋骨小头同时接两个胸椎的肋凹;第1、11、12肋骨的小头,仅和相应的一个胸椎体上的独立肋凹相对,结构较前者单纯。 (2)肋横突关节 由肋骨结节关节面与相应的胸椎横突肋凹构成。肋横突关节只限于第1到十肋、十一、十二肋不与十一、十二胸椎构成肋横突关节。 3、胸神经、胸段脊髓发出的胸脊神经共十二对,在同序椎下缘穿出,即分为前、后支。前支除第一胸神经参与臂丛,十二胸神经参与腰丛外,其余均不成丛,称为肋间神经,行走于肋沟内;后支向后进入背部,分成内侧支与外侧支,支配背部部分肌肉、关节及项、背、腰、腹部的部分皮肤感觉。 (病因病理)胸段脊柱因有胸廓的其它组织加固,比颈、腰段脊柱稳定,故损伤错位的机会较少。但胸椎间盘及其椎间韧带等组织的退变,可减弱胸段脊柱的稳定性,而增加损伤的机会。如受到强大外力的挤压,用力过猛的扭转,或睡眠姿势不当等,均可造成胸椎后关节的移位、肋椎关节的错缝或半脱位,而刺激肋间神经或胸神经后支,出现急性背、胸部疼痛。久之,这些错位的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改变,引起慢性背部疼痛。 (临床表现与诊断) 1、病史 本症常发生于体力劳动者,多有躯干用力扭转或挤压性外伤史。 2.症状 急性损伤的病例,病人多主诉单侧(或双侧)背肌剧烈疼痛,偶有向肋间隙、胸前部及腰腹部的相应部位放射性疼痛,病人常不能仰卧休息,深呼吸或咳呛时痛剧。慢性损伤,多有背部酸痛及沉重感,久站、久坐、过劳或气候变化时症状加重,但一般无放射性疼痛。 3、检查 在急性期,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慢性期,则一般无运动障碍。触诊时可发现患椎棘突偏离脊柱中心轴线,患椎棘突旁压痛;附近肌肉紧张或有硬性索条,棘上韧带肿胀或剥离。如胸脊神经受累,在患椎棘突旁2厘米上1厘米处按压时,可出现向伤侧相应区域的放射痛。 4、X线检查 有利于本症的诊断,目的在于排除胸段脊椎的其它疾患,如胸椎结核、肿瘤等。 (治疗) (一)按摩治疗 1、原则 整复错位,舒筋活血,解痉止痛。 2、施术部位 胸背部。 3、取穴 扭伤穴、夹脊穴、压痛点。 4、施术手法 以整复手法为主,辅以抚摩、按揉、拨理手法。 5、时间 十到十五分钟每次。急性期2到3日一次;慢性期每日一次。 6、手法操作 病人取俯卧位,术者立于健侧,用拇指按揉扭伤穴1到2分钟、继之,用双手掌自上而下抚摩、按揉损伤部位数分钟,待局部筋肉组织松软后,选施下列手法进行复位。 (1)脊柱旋转复位法 病人端坐于方凳上,两足分开与肩等宽。助于固定病人下肢,以维持其正坐姿势。术者坐其背后,一手从病人胸前握其健侧肩部上方,肘部卡住伤侧肩部,另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此时,按需要嘱病人配合前屈,侧弯及旋转动作,待脊柱旋转力传到拇指时(即指感),拇指协同用力把棘突向对侧上方顶推,指下有错动感或伴响声,示复位成功。而后用拇指推理、按压棘上韧带和两侧骶棘肌数遍。 (2)顶背扳肩复位法 病人坐于低凳上。术者立其背后,一下肢呈半屈曲状,足尖踩于凳子上,膝部顶于伤处(患椎棘突或相当于肋骨后端),双手握拿病人两肩前部向上拨伸,嘱病人抬头挺胸,深呼吸,于吸气末手、膝协同用力顶背扳肩,此时多闻及复位响声,而后,用拇指按揉、推理该部1到2分钟(痛点部位)即可。 (3)按压痛点推肩法病人端坐,两腿分开。术者立于伤侧,一下肢抵紧伤侧膝关节内侧,一手拇指按压背部痛点,另手放于健侧肩前部(嘱病人挺胸);此时,两手协同用力按压、推肩、将胸部向健侧回旋至最大限度,拇指下有跳动感为佳。继之,用拇指推、按理筋即可。 (4)俯卧牵引按压法 病人取俯卧位;一助手用双手分别插于病人两腋下,另一助手两手分别握拿病人两踝部,做对抗牵引。术者立于病人左侧,用一手掌心沟部按压向后凸起的胸椎棘突后凸消失,示复位成功。若未复位,仍在拨伸牵引下,用双手拇指由上而下逐个按压胸段棘突两侧间隙3到5遍,而后由下而上沿棘突顺向推按,拇指下有跳动感为佳。 (5)俯卧按压扳提法 病人取俯卧位。术者立于健侧,用一手掌根或拇指置于疼痛部位,向前按压,另一手握伤侧肩部向和扳提,两手协同操作,将疼痛部前后活动数次。此时多可闻及响声或手上错位感,示小关节复位或滑膜嵌顿解除。继之,用一手自上而下推揉病变部位(痛点处)及其上、下2到3分钟。 (6)立位牵抖复位法 病人取立位,双手交叉置于颈根部。术者站其后方,用上胸部抵紧病人上背部,双手环绕固定病人两肘部,将病人提起(嘱病人全身放松)牵引零点五到一分钟,而后上下抖动数次,闻响声缓慢放松牵引;继之,双拇指在患部脊柱及两侧施推理,滑按手法5到7次结束。本法适用于胸部中上段小关节错位。 (二)其它疗法 新伤手法后应休息3到5天,同时配合局部湿热敷,每日2次。 二、胸壁筋肉挫伤 胸壁是由骨性胸廓和筋肉组织所构成。当胸壁直接受到外力撞击或挤压,未足以使肋骨发生骨折时,可造成胸壁部筋肉挫伤,引起局部剧烈疼痛,尤其咳呛或深呼吸时症状加重。 (临床表现与诊断) 1、胸壁受击处疼痛、肿胀、深呼吸时疼痛加剧,数日或十数日疼痛无明显减轻。 2、检查时,在病变局部可触及肋骨骨膜钝厚,或有线状剥离并且有明显压痛,肋间隙肌肉紧张或有轻度肿胀,有时可触及一滚动的条索状物。 (手法治疗)

  关键词 胸椎小关节紊乱;针刺;推拿;手法整复

  脊柱小关节紊乱,由于解剖生理特点决定了本病临床中以腰椎间关节和腰骶关节为常见,颈椎小关节次之,胸椎小关节再次之。临床治疗手法整复时以胸椎小关节较前两者为难。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摸索,总结出一套整脊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甚佳。现将近年来治疗16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160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68例;年龄16~68岁,16~20岁者9例,>20~30岁者29例,>30~40岁者61例,>40~50岁者42例,>50~60岁者16例,>60~68岁3例;病程最短3 h,最长3个月;因坐卧姿势或体位突然改变而诱发者61例,因外力扭转、牵拉而诱发者57例,无明显诱因而发者42例。 根据《中医推拿学》[1]中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背部疼痛,查体可见棘突偏歪或凹陷等异常变化,棘突旁或棘间压痛锐敏且与患者所诉疼痛部位相符,可触及钝厚之棘上或棘旁韧带。除外其它骨骼方面病变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床侧,仔细检查寻找局部压痛点后,常规消毒,选用3寸长28号毫针,左手拇、食指撑开皮肤,右手持针柄,呈15°~20°角,快速进针,缓慢刺入痛点反应区域,得气后,用震颤法行针30 s,缓慢出针,不留针。22 推拿 221 手法放松 患者俯卧位,医者以掌揉法自上而下施于胸椎两侧5~8遍,再用掌根揉法,先自下而上,施于胸椎棘突上各3~5遍,注意使掌根轻抵压在各胸椎棘突上。

  222 手法整复

  体位同前不变,嘱患者张嘴,放松不要紧张。医者用掌根自上而下用寸劲按压胸椎棘突1~2遍,再以掌根按压在患者错位的胸椎棘突上,施以寸劲按压,在向下按压的过程中,同时施以左(或右)的旋转寸劲,此时可闻及关节的弹响声,向左、向右旋按整复各1次(如果单手力道不够,亦可用双手叠按)。接着以此整复手法施于各个胸椎上,以收整复胸椎之功。最后,再用手法放松,结束治疗。治疗每日1次,观察治疗3 d,连续3次治疗无效则改用他法治疗。

  3 结果

  疗效标准:胸背部疼痛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活动如常,胸椎检查无明显压痛点,随访1个月无复发为痊愈;胸背部疼痛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如常,胸椎检查压痛似有,不明显,随访1个月无复发为显效;胸背部疼痛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但活动后疼痛又出现,胸椎检查有压痛或随访1个月内复发者为好转;症状无改善为无效。结果160例患者痊愈86例,显效61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100%。

  4 讨论

  胸椎小关节紊乱属中医“推骨错缝”范畴,临床表现以胸背部疼痛为主,部分患者有胸闷、心悸等症状。此病多因姿势不良或突然改变体位或外力扭转牵拉引起胸背肌肉捩伤或小关节错位,因此,在治疗中解除肌肉痉挛、整复错位的小关节是关键,而针刺、推拿、手法整复正好发挥其独到之处。针刺起调经通络之功,推拿收舒筋理脉之效,二者结合,通则不痛;手法整复纠正小关节的错位,解除了病根,整个治疗体现了“标本兼治”之则。

  整复手法是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与探索而总结出来的一套整脊手法,在此手法整复中,寸劲的使用是关键。笔者体会,医者按压手的方向与运行方向一致,即自上而下时手指方向向下;自下而上时手指方向向上。不能双手操作者,可通过变换站立的方向来改变。通过整复手法,使脊柱小关节被动运动,从而纠正小关节的错位、紊乱,解除滑膜的嵌顿、肌肉的痉挛。但需注意:一是临床诊断明确,排除其它胸椎疾患如结核、肿瘤、骨折等引起的胸背痛;二是对年老体弱及骨质疏松患者施以手法整复要慎重,力量以轻揉为主,以防发生意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4273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