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川字的诗句(带有川字的诗句)

关于带川字的诗句(带有川字的诗句),第1张

1带有川字的诗句

1、南北朝·徐陵 《关山月》

原文选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陈上祈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释义:

十五的月亮映照在关山,征人思乡怀念秦川。(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的我而没有睡觉。战争的旗帜飘扬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在祁连山上。战争局势如此紧张,从军征战何时能够还乡。

2、唐·高适 《燕歌行》

原文选段: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释义: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3、唐·李白 《蜀道难》

原文选段: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释义: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4、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

原文选段: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释义: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5、宋·翁卷 《乡村四月》

原文选段: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释义: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2带川的诗句有哪些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朱熹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程灏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杨炯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万条拂去旌。——岑参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范成大 九州安错?川谷何洿?——屈原《天问》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牛-----岑参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古风」李白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自从结发日未几,离君缅山川。——去妇词(一作顾况诗)」李白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3带有川字的诗句

王维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

临高台送黎拾遗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欧阳詹村步如延寿,川原似福平。

蜀门与林蕴分路后屡有山川似闽中因寄林蕴蕴亦闽人也文天祥六龙忽蹉跎(别唐十五诫),川广不可溯(送汝阳王琎)。 祥兴第三十六连山暗烽燧(送从弟亚),川谷血横流(送樊侍御)。

江行第八十八王十朋川峡天下险,几人持节过。 十八坊诗 弭节王安石岸迥重重柳,川低渺渺河。

晚归司马光极目千里外,川原绣画新。 石阁春望刘学箕川明鱼泳水,林静鸟啼春。

题壁朱熹川流汇南奔,山豁类天辟。 观黄德美延平春望两图为赋二首 其一米芾川华开日月,林岭暗松筠。

致爽轩四首 其一陈与义日落潭照树,川明风动花。 出山二首 其二洪适川陆有芙蓉,名同物不同。

盘洲杂韵上 木芙蓉胡宿川馆亲蚕后,宫房献茧初。 皇后合端午帖子 其一郭印川原万草木,总放无量光。

和光亭二首 其二陶弼川流八桂末,地势九疑馀。 寄梧守曾几川上雪髯翁,文章政相似。

虎川董嗣杲向阳窗不关,川僧补直裰。 冷翠谷口占 其三魏了翁川游不停息,雨集有满除。

过大安军黑水阻涨憩崇道观以需涨落乃济。

4搜集含川字的诗句

朱彝尊《幔卷》

洛浦川长,青溪路断,晓露风灯灭。

李益《奉和武相公<春晓闻莺>》

蜀道山川心易惊,绿窗残梦晓闻莺。

分明似写文君恨,万怨千愁弦上声。

周邦彦《氐州第一》

波落寒汀,村渡向晚,遥看数点帆小。

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

官柳萧疏,甚尚挂微微残照?

景物关情,川途换日,顿来催老。

渐解狂朋欢意少,奈犹被思牵情绕。

座上琴心,机中锦字,最觉萦怀抱。

也知人悬望久,蔷薇谢、归来一笑。

欲梦高唐,未成眠、霜空已晓。

还有王昌龄《风凉原上作》

风凄日初晓,下岭望川泽。

先秦 - 屈原 - 天问

九州安错?川谷何洿?

南北朝 - 谢灵运 -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川渚屡径复,

乘流玩回转。--《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谢灵运

川途去无限。

客思坐何穷。 --《白帝城怀古》 陈子昂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题潼关楼》 崔颢

川流寒水急,云返故山迟。

落照游人去,长空独鸟随。 --《幽上留别令狐侍郎》 马戴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 --《宿武阳(一作陵)即事》 孟浩然

5与川有关的诗句

《探得李》李世民

舒华光四海,卷叶荫三川。

《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自从关路入秦川,争道何人不戏鞭。

《春台望》李隆基

目极千里际,山川一何壮。

《途次陕州》李隆基

山川入虞虢,风俗限西东。

《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李隆基

野霁伊川绿,郊明巩树红。

《途经华岳》李隆基

饬驾去京邑,鸣鸾指洛川。

《赐崔日知往潞州》李隆基

会书丞相策,先赐颍川金。

《幸华严寺》李忱

帐殿出空登碧汉,遐川俯望色蓝笼。

《唐享昊天乐•第四》武则天

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与池塘有关的古诗

如下,望采纳:

池塘生春草作者:杨公远

燕寝凝香梦更清,梦回得句快吟情。可怜人化辽天鹤,池上年年草自生。

宫词作者:朱权

池塘骤雨打新荷,点点如珠似泪多。纵把金针穿不得,几回搔首奈愁何。

秋夜作者:曾烜

何处偏能断客肠,西风吹雨到池塘。都将万垒青山恨,散作离愁一夜长。

初夏作者:周翼之

入夏庭中雀可罗,间僧间客间相过。莺声不得蛙声接,杨柳池塘寂寞多。

丁未立春作者:张镃

今岁春从底处回,非关缇室动葭灰。幽人昨夜池塘梦,已见新春草际来。

嘉禾百咏·桃花亭

作者:张尧同

不待东风拆,池塘已自春。试看源上客,犹恐是秦人。

苔钱作者:叶岂潜

青钱点点浮鹅眼,绿毯鳞鳞织翠毛。聚散因风翻覆手,池塘犹喜没惊涛。

谢惠连作者:徐钧

千里相思一段奇,精交神契及心期。池塘春草天然句,不梦此人无此诗。

荷叶杯作者:温庭筠

一点露珠凝冷,

波影,满池塘。

绿茎红艳两相乱,

肠断,水风凉。

蝶恋花作者:晏几道

碧草池塘春又晚,

小叶风娇,尚学娥妆浅。

双燕来时还念远,珠帘绣户杨花满。

绿柱频移弦易断,

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

—曲啼乌心绪乱,红颜暗与流年换。

关于塘栖镇的古诗

明 卓明卿

碧树围平野,溪风引暮凉。

越歌征白雪,吴唱起沧浪。

偶聚星临座,闲眠月到床。

不知修竹外,飞露湿琴张。

他笔下的塘西山水典雅而明丽,表现了他豁达恬淡的人生态度。

苏轼在《木兰花令·送马中玉》诗中写道:“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

光绪《唐栖志》中有着这样的记载:“迨元以后,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又云:“唐栖官道所由,风帆梭织,其自杭而往者,至此少休;自嘉秀而来者,亦至此而泊宿,水陆辐辏,商家鳞集,临河两岸,市肆萃焉。”

清康熙年间,有文人这样写道:“夫唐西……观其山川之秀丽,人物之委蛇,而舟航络绎,商贾骈填,钱布潮至,丝粟山积;其地多原田,宜谷宜蚕;多沼泽,可鱼可芡;实东南之一巨区,而省会之一门户也。设其一丝不育,即有机杼其空之叹;一谷不登,能无凶荒饥馑之忧,是又不特能卜三吴之盛衰,亦可以辨江南之隆替矣。”

古代描写山的诗词

《江上望皖公山》 李白 奇峰出奇云。 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 口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 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 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 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 投迹归此地。

2《咏江郎山》 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 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 撑持天地与人看。

3《题天柱峰》 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王勃 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王勃 春园 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王勃 登城春望 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王勃 夜兴 野烟含夕渚,山月照秋林。还将中散兴,来偶步兵琴。

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 别人四首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王勃 赠李十四四首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王勃 早春野望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王勃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 寒夜思友三首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

王勃 始平晚息 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客行朝复夕,无处是乡家。

王勃 扶风昼届离京浸远 帝里金茎去,扶风石柱来。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

王勃 普安建阴题壁 江汉深无极,梁岷不可攀。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

董思恭 咏李(一作太宗诗) 盘根植瀛渚,交干横倚天。舒华光四海,卷叶荫山川。

于季子 咏项羽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陈子昂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望苑长为客,商山遂不归。谁怜北陵井,未息汉阴机。

张说 又(一本此首同前第一首为二首) 春来半月度,俗忌一时闲。不酌他乡酒,惟堪对楚山。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赵冬曦 和张燕公耗磨日饮(一作张说诗) 春来半月度,俗忌一朝闲。不酌他乡酒,无堪对楚山。

卢僎 题殿前桂叶 桂树生南海,芳香隔楚山。今朝天上见,疑是月中攀。

蔡隐丘 石桥琪树 山上天将近,人间路渐遥。谁当云里见,知欲渡仙桥。

周瑀 临川山行 朝见青山雪,暮见青山云。云山无断绝,秋思日纷纷。

沈如筠 寄天台司马道士 河孩缉粉垦莠旧疯>>

哪些古人写过关于西塘的诗

七绝 雨里西塘

白墙灰瓦雨如烟,古意石桥月半弯。

碧柳丝丝垂旧事,为谁摇落为谁眠?

首波主打《唐宋元明清》,曲如其名,让听者瞬间犹如置身与书香的历史画卷中,不断翻开人们在脑海中留下的一篇篇怀古情结。在曲风上,更是极尽弦式RnC曲风之精华,不但有成名曲《西厢》、《昆明湖》的古韵意境,更是具备了“听两遍即会吟唱”的流行张力。十足体现了后弦对这张专辑“高度流行”的定位。

专辑中的一半歌曲将会“非常上口”。一改之前后弦歌曲好听难学的特点。可以预见,K歌市场中必又增添一首抢麦热播的怀古流行曲。

酷爱“驴”的后弦,喜欢在旅行中享受创作,往往会得到很多创作上的惊喜。

去年游历浙江古镇西塘,夜晚在河边欣赏对岸戏台的戏曲声色时,旋律灵感顿时油然而生,当场写下这首《唐宋元明清》。

《唐宋元明清》

词曲:后弦

(三百首偶尔路人念,谁把地上霜劝归我床前 )

寒窗苦读瘦了谁的脸

兰亭有摘落在你案前

一卷空白

心照的人不宣

砚剩泪思念

二十四桥终别明月浅

藏头的诗不忍吐再见

抖下枕边灰

尾音还留回荡耳边

朦胧的月与你翻起

唐宋元明清的夜

瞒着谁滴的几册伤

我们轻轻唱

我颂七言你数六弦

唐宋元明情已别

回首灯火不见阑珊

只有寂寞在嘹亮

念藏头诗:

棠叶心事重

送行诗无用

远去故人容

明夜雨不懂

轻逝花落空

已隔几朝梦

别泪掩妆浓

去年剪春风

文章孤独借纸续断篇

残梦重温拓不回从前

一曲告别

丝竹废很多年

灰尘四五钱

笔锋眷恋我填《西江月》

琴心流连你叹《春去也》

惊醒诗中美

韵脚不倦哪怕遥远

朦胧的月与你翻起

唐宋元明清的夜

瞒着谁滴的几册伤

我们轻轻唱

我颂七言你数六弦

唐宋元明情已别

回首灯火不见阑珊

只有寂寞在嘹亮

茉莉花唱段:书中的茉莉花 ,凋谢后,只丢下这淡雅

朦胧的月与你翻起

唐宋元明清的夜

瞒着谁滴的几册伤

我们轻轻唱

我颂七言你数六弦

唐宋元明情已别

回首灯火不见阑珊

只有寂寞在嘹亮

(我,此生,不想再错过)

朦胧的月与你翻起

唐宋元明清的夜

瞒着谁滴的几册伤

我们轻轻唱

我颂七言你数六弦

唐宋元明清终须别

回首灯火不见阑珊

只有寂寞在嘹亮

其一

长廊隐住廊桥梦,漫曲轻歌忘念归。

夜枕清流思若水,晓听软语满檐飞。

注:西塘乃吴根越角之地,吴歌越语总温柔。夜宿酒家名曰廊桥梦,临河

木窗清风隔,雕花床上拢碧纱。十分的古朴,甚喜之。

其二

桥头酒家唤钱塘,几代风雨亦寻常。

纵有灰鸭三 ,还输一脉水菱香。

注:三白泛指白水鱼、白米虾和银鱼。嫩角指菱角。

其三

青石桥傍木廊旧,细柳阶边水阳楼。

小院真情休莫问,岂与花事竞风流川

注:水阳楼,西塘古旧。主人好金石竹刻、小女儿一心求画。看主人家如

今的恬适,不禁想起水阳楼的过去。存先人的旧物易,存先人的风骨难!

其四

桐村古渡沉桥影,烟拢长廊墨绛灯。

不是夜来非月色,清河与我共孤声。

其五

胥塘寂静如秋水,几盏花灯轻浅洄。

料得游人应记取,清流枕上梦同魂。

注:西塘古称胥塘。永夜思绪亦如水,此时魂梦与谁同?

其六

淡我前生孤寂梦,行云逝水纵吴歌。

>>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自己家乔迁之喜贺词 新家乔迁之喜贺词 下一篇:行云流水的对联下一句 如行云流水下一句

浮影残妆 临水斜阳 荷香依稀辨 残影已满塘 这几句诗词作者是想表达怎样一种心境呢?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唐代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一剪梅残荷

啼鸟重来绕画梁 红雨微茫。

雁影成行 残荷深处有凄凉。

昨梦思量, 清苦诗肠。

望尽秋衫惜旧香, 诗冷纱窗。

春怨奇章, 黄昏秋怨结中肠。

浮影残妆, 临水斜阳。

荷香依稀辨 残影已满塘

欲言复无言 诸相皆虚妄

需要大量描写荷塘的诗词。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碧荷映玉泉 妩媚顾自鲜。婷婷戏绿水,轻展碧玉伞。秀色压群艳,清香谁更怜。

满池塘睡莲香,红蜻蜓点水忙。轻风降玉露,明月照影长。微凉, 微凉,痴步过西墙。

写瞿塘峡的诗词

《瞿塘峡》

年代: 清 作者: 张问陶

峡雨濛濛竟日闲,扁舟真落画图间。

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

《瞿塘峡》

年代: 宋 作者: 项安世

家住东溟狎巨涛,今年三峡试容舠。

瞿塘关下惊危甚,一席巴天浪许高。

《望瞿塘峡》

年代: 宋 作者: 张嵲

万古瞿塘峡,犹存禹凿痕。

岷峨驱众水,滟澦没孤根。

云黑树含雨,祠荒雅噪昏。

悲凉瀼西地,三叹相营魂。

古诗门前——,塘里——

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晨读对韵》

麻 韵(ɑ)

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狗尾草,鸡冠(ɡuān)花,白鹭(lù)对乌鸦。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有时两点三点雨,到处十支五支花。

文学诗词有关莲花河塘的诗词

1

爱莲说 陶渊明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

诗经 国风》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3采莲曲 明沈野

解道芙蓉胜妾容,故来江上采芙蓉。

4

水仙子·咏江南 元张养浩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 卷香风十里珠帘。

5

荷花 元何中

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椅拥云霞。

苏东坡的诗词七里山塘

七里山塘是苏州古代的金粉地、闹市区(类似南京的夫子庙),是开发的新景点。

虽然往日的繁华难以复制,但经过政府的努力,总算恢复了一条小河,几座弯月般的石桥,和两岸各一片白墙灰瓦的古宅。我们到的时候正是傍晚,河边的宅院都依次挂出红灯笼,红色的灯火同拱桥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里,轻轻地荡漾着,让你不由得一声轻叹:这就是苏州。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自己家乔迁之喜贺词 新家乔迁之喜贺词 下一篇:行云流水的对联下一句 如行云流水下一句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编辑本段]古诗词包括以下内容:

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词是宋代人的发明,又叫长短句。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古体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以下是一些经典古诗: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行路难

--李白

金樽青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你同销万古愁。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式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诗歌的常识:

1韵脚:韵文句末压韵的字,如李白《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光霜乡是韵脚。

2押韵:诗歌辞赋押韵使音调和谐优美,如李白《静夜思》押ang韵。

3律诗的结构:共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4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从句式上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五字为二、二、一;七字为二、二、二、一、

从意义上看,有时因表意需要也有特殊情况如:势拔|五岳|掩|赤城,这样就成了

二、二、一、二式。

5因为古诗原没有标点(标点是后人添加上的),所以一行为一句。

[编辑本段]中学课本两处诗体说法

古诗体式简谈兼对中学课本两处诗体说法的商榷

我国古代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的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尤其是对于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更易混淆。因为,从形式上看,乐府体与古风都是五言体,七言古诗与歌行体都是七言体,很难区分。但是,从古代以来,人们比较一致地承认它们在表达内容、手法、风格特色的区别,对它们有约定俗成的称呼。

人教版八年级(下)在《诗五首》的“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中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

又九年级(上)知识短文《怎样读书》中说:“杜甫的《石壕吏》格律教宽,叫古风……”

这里的叫法,不符合习惯。人们习惯上把杜甫的《茅屋》一诗叫做“七言古体诗”,而把岑参的《白雪歌》叫做“七言歌行体”,编者也明显看到了两诗的“异”,所以出了这样的问题。而杜甫的《三吏》《三别》虽然在形式上与“古风”同为五言,但习惯上人们把《石壕吏》叫做“新乐府”,而不叫“古风”。为了说清这个问题,需要对我国古代诗歌体式作一简要回顾。

我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接着出现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也叫“骚体诗”),后者用连词“之”和语气助词“兮”将句式变长,如“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操吴戈兮披犀甲”(《国殇》),这为后来的五、七言诗提供了先例。因此,《诗经》与《楚辞》成为我国诗歌之源。

至汉代,出现了专门负责搜集各种诗歌、民歌的机构“乐府”,它所搜集的最有影响的是民间诗歌,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汉乐府民歌”。它最大的特点是现实性强,通俗明快,形式上以五言为主。如教材八年级(上)中的《长歌行》及高中课本中的《饮马长城窟行》《十五从军征》等,即是“正宗”的“汉乐府”。汉乐府民歌的内容体式影响了当时及后世的文人诗歌创作,至东汉末年,代表文人五言诗成熟的《古诗十九首》出现,其中吸收了乐府民歌的许多特点,这对古诗体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及唐代,汉乐府的发展衍变形成两种主要的形式。

一种是文人以模拟为创作的“古题乐府”(也叫“旧题乐府”),它借用“汉乐府”的题目,写新的内容,犹如“旧瓶装新酒”,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七上)、杨炯的《从军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九下)、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高中)等。这些诗歌的特点是虽沿用了汉乐府的题目,但写的内容是新的,不过与原题有一定的联系,如“从军行”与军队军事有关,“雁门太守行”与边塞有关。文人模拟乐府在内容上从汉乐府的叙事为主转变为以抒情为主;在形式、手法上,则借鉴其通俗明快而又加以“雅化”,增添了文人色彩,提高了艺术品位。“古题乐府”有五言与七言两种形式。七言的古题乐府,今能见到最早的是三国时曹丕的《燕歌行》,至南朝齐梁时的鲍照始大力为之,写出了《拟行路难》(18首)等。乐府诗可以歌唱,而七言乐府体主要是以吟诵为主,在内容篇幅上,一般比较长,吟诵时如行云流水,一气而下。它可以自由转换韵脚来极尽内容多变、结构转折、气势壮阔、感情跌宕多姿之妙,这种诗体适宜于承载较大思想内容、抒发激越奔放之情,既有古乐府通俗明快的特点,又以文人抒情言志为主,形式以七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文采飞扬,读来抑扬顿挫,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歌行体”。

另一种则主要是借鉴了“汉乐府”叙事为主、反映现实的内容特点和浅显平易通俗的表达特点,用它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它并不再借用“汉乐府”的原有题目,而是根据反映事件的不同内容而命名,所谓“即事命篇,无复依傍”。唐朝的杜甫关心国事,用笔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写了许多这样的诗,如《兵车行》(高中)专写唐王朝穷兵黩武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痛苦等。这些诗,主要是在实质上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传统,形式上与五言古体诗无异。稍后的元结、顾况等诗人也写过这样的诗。至中唐时,白居易、元稹等现实主义诗人为了挽救当时国家的衰落,用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弊端,以引起统治者的注意,遂大力提倡杜甫、元结这些诗歌形式,并冠之于“新乐府”的称号,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他们自己也写了不少的“新乐府”,形式上五言、七言都有。如白居易的《观刈麦》(九上)、《卖炭翁》《新丰折臂翁》《杜陵叟》等,都是叙事性强、平易通俗的“新乐府体”。《竹林答问》中说:“古诗、乐府之分,自汉、魏已然。乐府音节不传,唐人每借旧题自标新义。至少陵,并不袭旧题,如《三吏》《三别》等诗,乃真乐府也。”(《清诗话续编》222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概要地指出了新乐府诗的特点。

文人学习“汉乐府”的还有另一类情况,主要是将乐府诗平易通俗的特色引入抒情古体诗中,体现出与以往五言古体诗质朴古奥不同的特色,代表作是李白的《古风》(58首)组诗。 “古风”从形式外表上看,与五言古体诗没有什么区别,但在抒情内容和方式上,却有区别。清代赵执信《声调谱》中在回答乐府与古体诗之间区别时说:“音情迥别,于此悟入,思过半矣。”(《清诗话》13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音情”指的就是内容感情风韵方面的区别。《瓯北诗话》中更进一步指出:“盖古乐府本多托闺情女思,青莲深于乐府,故亦多征夫怨妇惜别伤离之作,然皆含蓄有古意……蕴藉吞吐,言短意长,直接国风之遗。少陵已无此风味矣。”(《清诗话续编》1142页,1983)由此可见,虽同受“汉乐府”影响,杜甫的“新乐府”与李白的“古风”是有区别的。在唐人诗集中,直接标以“古风”题目的很少。“古风”、“五言古体”、“新乐府”在形式上自由,不讲格律,所以也没有“格律较宽”的问题。

七言歌行体发展到唐时,也出现了两种情况。因为唐时出现了“格律诗”(也叫“近体诗”,以区别以前不讲格律的“古体诗”),所以,一种是有意把格律诗的一些句法、手法引入古体诗中,一种是有意避开格律诗的句法、手法。习惯上,人们把前一类叫做“七言歌行体”,后一类叫做“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

初唐的一些诗人在继承南朝齐梁诗歌的华丽铺陈基础上,尝试将七言格律诗的句式和对仗等手法引入歌行体中,于是出现了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著名诗篇,形成篇幅雄壮、气势宏肆,散句中杂以格律、对仗等句式,以反映广阔社会现实内容见长,读来抑扬顿挫,跌宕多变,为人称道,人称“初唐体”,遂使七言歌行体面貌一新。至盛唐,高适、岑参等用此体式写了大量的边塞诗,如高的《燕歌行》及岑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八下)、《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九下)等,这些诗充分发挥了“初唐体”的特色,内容丰富壮阔,感情奔放激越,形象雄壮奇丽,手法技巧多样,语言骈散结合、优美多姿,读来令人意气昂扬。至中唐白居易等人,又在这种体式中融进叙事成分,写出了名篇《长恨歌》《琵琶行》等,七言歌行体又出现了新的发展。直至清代初期,吴伟业(号梅村)用这种诗体写出了《圆圆曲》《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等名篇,以诗咏史,形式上更讲究技巧,辞藻富艳,用典精切,形成多姿多态的艺术风貌,优美动人,脍炙人口,更将七言歌行体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人称“梅村体”。到了清末民初,王国维等人还用这种体式写出了《颐和园词》等诗。

而杜甫、韩愈等诗人则在七言乐府体中有意识地避开律诗的句法句式,以体现出古奥、质朴的风格特色,多用散句,多用“三平”、“三仄”收尾(如“三重茅”、“长林梢”、“沉塘凹”、“入竹去”、“自叹息”、“冷似铁”等),多用奇崛古朴的语言,以体现折拗郁勃的特色,这在律诗中是不允许的。在内容风格上,这类诗往往以现实主义的题材、深刻沉郁的感情为主,与前一类歌行体的浓郁浪漫主义色彩不同。但讲究内容的壮阔、气势情感的奔放激越,结构的转折多变,又符合七言歌行体的总体特色。像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下),李益的《登天坛夜见海》,韩愈的《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卢仝的《月蚀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等,都具有这样的特色,习惯上被称为“七言古体”。

关于七言歌行体与七言古体诗的区别,前人论述非常多,刘熙载的《诗概》中是这样区分两类特点的:“七古可命为古、近两体。近体曰骈、曰谐、曰丽、曰绵;古体曰单、曰拗、曰瘦、曰劲。一尚风容,一尚筋骨。此齐梁、汉魏之分,即初、盛唐之所以别也。”(《清诗话续编》2436页)这里所说的“古”指的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样的七言古体,它继承了汉魏古诗的古朴质实的特点;“近”则是指“初唐体”发展而成的七言歌行体,它继承了齐梁尚巧求丽的特点。可以说,这是在汉魏六朝七言乐府诗的大树上结出的两个不同风味的果子。

以上大概是我国古体诗的基本概况,它与唐代出现的格律严整的近体诗(格律诗),成为我国古诗的基本形式。

《润物》一书中有许多经典诗词。古诗就是这样子的。

古诗为我国中药文化遗产之一,希望大家不要把它遗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4527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