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
日式直板是乒乓球直式球拍的一种,形状略方,拍面略小。厚度一般在10mm左右,一般用单块桧木制作,应该算是乒乓球球拍中厚度最厚的了。日式直拍不是不能运用直拍横打,而是不适合这个技术。
众所周知,直拍横打技术对直板球拍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厚度最好别超过6mm,厚了不利于握拍,更不利于正反手的转换 。同时,日式直拍在设计时本身就是侧重于正手进攻,底板的重心比较靠近前端,同样的击球力量日直要比中直威胁性大,比较适合中远台的对拉,但由于抓拍的原因导致手腕不够灵活,在台内球处理上很难进行发力。
看过马琳和柳承敏比赛的球迷一定会知道,马琳的台内球技术可以甩柳承敏十八条街,一个手握中式直拍,一个手握日式直拍。这个恐怕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昔日韩国的直拍一流选手刘南奎、金泽洙和柳承敏都是使用这种日式直拍,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刘南奎获得汉城奥运会男单冠军,柳承敏获得雅典奥运会男单冠军。 但从柳承敏之后,日式直拍就没有再拿过像样的成绩,这个确实不争的事实。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日直直板,俗称方板,是日韩两国比较热衷的一种打法。最著名的球员应该是韩国的2004年奥运冠军柳承敏了。吉田海伟(宋海伟)也是打日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直板都面临着打不下去的境地,即使是日韩两国,职业里面打日直直板也几乎看不到了。
日直之所以没有直板横打,一是因为日直底板的整体设计突出的是正手,而废弃反面击球。这个和日直底板设计中,正手击球重心有关。简单地说,这个日直底板就是个用正手击球的底板,如果用反面击球,不符合击球的物理原理,不容易发力。
底板的重心设计非常重要与关键,是影响发力的重要因素。底板重心还有个名词叫“甜区”,也就是底板最佳的击球部位。日直是按照突出正手,完全发挥正手技术来设计这个重心的,它的击球甜区不同于中直底板的。
另外一个原因是每个国家传统技术的延承来看,日直普遍流行于日韩两国,并在 历史 上也曾经产生过一些著名的运动员,像韩国三代杰出运动员 刘南奎、金泽洙、柳承敏 ,都是日直打法。
这三位运动员不得了。其中刘和柳分别夺得1988年、2004年奥会男单金牌,是除了瑞典的老瓦之外的非中国选手。
刘南奎,1988年汉城奥运会男单冠军
金泽洙
迄今为止,奥运男单一共产生了八块男单金牌,日直打法的韩国人夺走两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正手非常暴力,步伐超一流,反面根本不贴胶皮,靠底板的厚度来增重。正手击球重心靠拍沿,击出的球力量奇大,侧身爆冲都是杀手锏,威力很大。
首先,日直很重且厚,拍头呈方形,将底板的重心调整到了前部,所以正手击球力量相同的情况下,回球的质量要高。目前主要是日韩运动员使用。一段时间展现了其力量大的优势,比如刘南奎就取得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男单冠军,之后出来了金泽洙,虽然没有取得过世界冠军,但他曾经在中国队手里抢下过亚运会的冠军,这也非常不容易,直到柳承敏取得04年雅典奥运冠军。日直就再无佳绩。
那为什么没有人用日直横打?主要是因为日直较重较厚,横打不方便;而且柄的末端较高,利于正手攻球时抓板,反过来反手横打就会别扭,所以器材在物理上就不太适合横打。不利于反手发力。此外,日直的拍面较小,也不利于反手的控制球。
也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给出您的真知灼见,以飨大家。
日直很重且厚,主要是日韩运动员使用。一段时间展现了其力量大的优势,比如刘南奎就取得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男单冠军,之后出来了金泽洙,虽然没有取得过世界冠军,但他曾经在中国队手里抢下过亚运会的冠军,这也非常不容易,直到柳承敏取得04年雅典奥运冠军。日直就再无佳绩。
日直打法的特点就是突出正手,争取一板过。反手用来推挡。所以他器材的设定就是面材比较厚且重。且使用桧木让球拍充满底劲。而直拍横打技术需要手腕发力比较多,这么重的拍子再贴上胶皮就更重更厚。显然不利于反手发力。
此外,日直都是方板,反面贴上皮横打,会让人感觉很别扭很拧巴,费力不讨好。技术原来打日直的运动员要改打法,也会选择更适合的拍子。
综上所述:日直从各个方面不太适合练直板横打!
日直没有直板横打主要有两个原因。
原因一,日直重心偏下。相对于中直而言,日直的被设计成靠近板头的位置较大的方型,这样设计可以使挥拍时板面上线速度较大的区域(也就拍头位置)的面积大,使得相同的摆速下,打出得球更快,更转,更有威胁,这也是日直选手往往正手攻球威胁大的原因。如果说中直底板的重心在拍子中间的话,日直的重心相对于中直更偏下一点,即靠近板头的位置。举个例子,就好像你握筷子的时候,握在了筷子的上部一样。由于日直的重心偏下,如果在背面粘上套胶用来横打,挥动起来会觉得整个底板感觉太重,加剧了日直头重脚轻的效果,而影响了手腕手指的灵活性,没有中直横打的灵活性。更糟糕的是,还会影响正手的挥拍,得不偿失。
原因二,食指的打磨方式。由于日直的厚度一般都是9-10毫米左右,最厚有105毫米,所以日直必须打磨后才能使用。日直因为要突出正手,大部分日直顶级选手的打磨方式是拇指的部分打磨较少以方便压拍,而食指的部分打磨较多。这种打磨方式不影响日直选手的正手攻球和反手的推挡,却是横打的天然硬伤。这主要因为直板横打严重的依赖食指部分的压拍,对于横打中食指的作用,王皓曾经说过“横打是由食指来引导的”。可见要想横打,食指部分不可以打磨的太多。实际上,无论王皓,马琳,还是许昕这些选手的底板拇指和食指的打磨都不大,就是为了方便横打的原因。日直因为食指部分的打磨原因,使日直已经不能再满足横打的要求。有人会说,那可不可以日直食指部分少打磨点呢?问题是你要以牺牲日直的正手作为代价,那日直的特点就没有了,是一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
谢谢悟空提问。
直板分中式直板和日式直板两种。我国名将王皓、马琳,用中式直板。韩国名将刘南奎、柳承敏用日式直板。日式直板形状似梨形,又似小提琴,重心靠近板头,正手击球速度快、力量大、爆发力强。但是,这日式直板只适合正手贴胶皮,反面光板,按国际乒协规定: 光板一面不允许击球。若贴反面胶皮,日式直板板把受限制,不好用。所以,用日式直板队员若要用反手击球,则只能运正手有胶皮的一面,显得有些别扭。正因为日式直拍不能直板横打,日、韩选手的正手攻、侧身攻变得格外凶悍。韩国刘南奎、柳承敏两人均夺过奥运会男单冠军。我国男乒前陪练王建军,就是运用日式单桧球柏模仿柳承敏打法的,他的反手台内弹击,发力十分凶悍,令对手防不胜防。
为什么青龙偃月刀刀背不开刃??一个道理,1能打的日直至少9mm。反面贴上胶皮后太厚。2拍面小,日直是所有板中拍面最小的,追求的是发力集中。不适合横打。3日直单桧特性是轻,弹,通透。反面贴胶皮我试过,重心变了,板的通透性完全改变。正手下降几个档次。4打法决定,日直适合全台正手主动进攻,就像刀一样,技术简单,但需要把步伐,正手练到极致。用横打不伦不类。就像刀背开刃,又不如剑好使还失去了原有刀的特性。
我在日直反面上贴过胶皮,用直板横打能用是能用,但做不到像中直那样反手拧拉那种那么强的旋转,还有日直的反面没法全贴胶皮,只有上面那一块能贴,当然业余选手和专业选手打起来差别很大
有个卵用,也打不过国家队
业余可以打,日本就有,当然技术很难上一流,超一流,甜区太小了,不利于现在40+的球
1、正胶短齿胶皮拍
在底板上涂上一层橡胶,橡胶上有许多小的圆柱形软颗粒,橡胶颗粒的厚度在15mm之间。该橡胶具有均匀的弹力,并且相对容易控制球。当球被打,橡胶颗粒将摩擦球,这将产生一定的旋转。缺点是弹性差,打球速度很慢。
2、正胶长齿胶皮拍
在底板上涂上一层橡胶,橡胶上有许多小的圆柱形软颗粒。橡胶颗粒的厚度在15mm和17mm之间,并且橡胶颗粒非常柔软。使用这种长齿球拍,球的旋转幅度很大,并且它主要依赖于对手所起的球的旋转和冲击来增加球的强度。缺点是没有断齿般的稳定性并且击打速度慢。
3、正胶海绵拍
它是在板和橡胶之间加一层海绵,教导高度在08到1mm之间,颗粒很硬,没有粘性。但是,它具有强大的回弹能力,快速的回球速度和有限的旋转能力。
4、生胶海绵拍
它是用比较薄的生胶皮粘在海绵上,胶量会比正极胶大得多。它的弹性极强,摩擦力很小,击球速度快,球稍微下沉,但控球更好。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体力。
5、反胶海绵拍
就是将具有颗粒的一侧附着在海绵上,但是平坦的一侧是向外的,并且表面相对柔软和粘稠。因此,它会给球拍带来强烈的摩擦力,并能击出强劲的旋转球。然而,回球速度慢并且不容易控制球的旋转。
6、防弧海绵拍
这是种在结构松的,弹力差的海绵上反贴一块胶皮的球拍,它厚而硬,粘度很小。由于海绵柔软,弹性相对较小,粘度较小,但缓冲能力较好,更容易控制对方的弧圆球。
乒乓球拍的重量通常是希望越轻越好,越轻,有利于提高摆速。如果太重,在比赛后期,会感到球拍越来越沉,影响技术发挥,而且会做成运动伤害。
如果你希望球拍变重,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1、使用重一些的套胶
2、采用铝制护边
摘要:乒乓球套胶一般细分为正胶(贴)、反胶、防弧生胶、长胶、粗分为正贴长胶、反贴长胶。乒乓球胶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技术水平的发挥,很多朋友都为如何选胶皮而烦恼,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技术需要来选择海绵、胶皮,并与适合自己特点的底板优化组合,使自己的球拍能更得心应手。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如何选择乒乓球套胶。乒乓球套胶的选择
正贴海绵胶:以速度为主的球手会较多使用此类球拍,尤其是以中国式直板抉攻最有代表性。此类球拍发力打出的球会略带下旋,但在拉球及制造旋转方面不及反贴胶皮强。
反贴海绵胶:由於反贴胶皮本身带有较大的粘性,兼摩擦力强,容易制造旋转,故以弧圈型选手使用者较多;但也有部份使用反贴打快攻,主要是加强在发球、搓球方面的旋转质量。
长胶: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胶皮不易主动制造旋转,主要是依靠来球的不同旋转而产生相反旋转,使用者以打法多变的球手为主。他们通常会转换不同性能的胶皮来击球,以增加在旋转、速度方面的变化。
1、怎么选择合适硬度?
初学者对胶皮硬度的感受最直接,选择硬度不只是海绵参数的比大小,硬度合理了,胶皮配置已成功大半。合适的硬度,是在发七八分力量击球时,刚好能够打透海绵,感受到球板的力量和形变。
如果粘合没有问题,打起来发闷,不够通透,那要考虑降低硬度。若很轻的力量都能撞透板,发力后球板震颤感太强,则需提高硬度。更换球板时,如果球板硬度提升明显,则需适当降低胶皮硬度以防整体偏差太大。
专业运动员往往要求更细,在没有高质量训练的环境下,会主动降低胶皮的硬度,以获得稳定性。而当赛前增加了训练量,再提高到适宜的硬度。业余球友在球不熟的阶段,略降硬度,也许更加理想。
硬度大的胶皮,出球速度不一定也快。在球板一定的情况下,是回弹损耗越小的胶皮出球速度越快。内能胶皮一直追求的,就是高储能、高回弹、低损耗的理想状态。
2、配胶为什么“正手硬反手软”?
国家队一直强调多用正手,是考虑到了中国人的身体条件与正反手的生理区别。正手的发力距离较大,动作相对容易掌控,且比赛及练习中使用较多。无论专业还是业余,通常正手手感较好,发力能力更强,进攻质量更高。
因此,正手能够适应硬一些的胶皮,能够发力打透并且控制住。反手发力能力稍差,故台内挑、带、撕等轻快动作较多,多借助球板力量,需要小力量能打透的胶皮,通透、较软成为选择标准。
3、直板反面不用,也要贴胶皮吗?
这要说到持球感了,顾名思义,即为球拍持球的程度与可控度。对于较薄(小于58毫米)、较软的球板(如STIGAOC),贴单面胶皮会过于单薄,手感显得“干”。如果正面反胶,反面为薄海绵的颗粒胶的话,整体感觉会变软,持球感会增加。反面贴厚海绵的正胶或者双面反胶,手感上会觉得更软,持球性也较好。感谢关注乒乓生活!
而对于厚重的直板,板身比较坚挺,单面攻击效果好,贴双面反胶则略显累赘,薄海绵的颗粒胶则是较好的反面选择。如蝴蝶王,双面反胶会拖累速度,吃球时间是增加了,但持球感反而下降,手感浑浊。
所以,反面胶皮的调节作用至关重要。增加反面胶皮的厚度及硬度,会使手感变软、持球时间变长,反之则变硬、持球时间变短。可根据自身需要调节,尤其是反面胶皮使用率不高的直板球友,可通过调配反面胶皮来增强正手稳定性。
4、胶皮重点好还是轻点好?
较轻的球拍摆速无疑更快,手腕微调动作会更宽裕。但是太轻的球拍很难保证足够弹性,所以此问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
对于横板,胶皮通常要顶着拍柄粘贴,难以靠减小面积来减重,只能换个轻点的胶皮型号,增重倒是不难。通常横拍不要超过190克,否则对使用者的肌肉力量要求很高,业余爱好者往往难以承受。对于初学者来讲,175-180克是最理想的范围。
对于直板,正手胶皮由于留出空位,可以减轻些许重量。反手亦可按需留空,不贴满,整体减重。但胶皮越靠拍头,球拍整体重心也越靠拍头,虽无绝对的高下之分,但要符合个人手感习惯。如果几乎不横打,反面可以贴颗粒胶配重、调节手感。颗粒胶通常较轻,尤其是长胶,可大大降低球拍整体重量。对于初学者,直板较为理想的重量是在170-175克之间,不超过180克最好。
5、胶皮也能调节震颤感?
球拍的手感,说穿了就是击球震动传递到手上的感觉,高手往往能够根据震动反馈来微调动作。击球若无震颤感,会觉得球拍没有灵魂。如果震颤太强,成了震手感,就是负面效果了。
通透、较软、较薄的胶皮,能感受到更清晰的震颤感,反之亦然。进口胶皮普遍通透,所以很多球友反手贴外套来增强手感。对于直板而言,中指顶在反面胶皮上,感受最为深刻。有些球板震颤感太强,需要选择或厚或硬的胶皮来减弱震手感,使击球更精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