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肌前束和胸大肌的功能类似,都是完成上臂屈、上臂内收、上臂旋内三个功能。
因此,在针对胸大肌的训练中,三角肌前束难以避免的都会参与到力量辅助中去,比如我们练胸肌的王牌动作:卧推,胸大肌是主动肌,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作为辅助肌肉。从解剖学功能上我们便可知道,很难说孤立三角肌前束,但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减少三角肌前束发力使负荷更作用于胸肌,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先来说一个做功的概念,功=力距离,如果我们要将80kg的杠铃卧推60cm,那么不管你采用什么动作所做的功都是一样的。如果胸肌做功更多,那么三角肌做功将会减小;如果三角肌和肱三头做功更多,那么胸大肌做功将会减少。在保证技术正确的情况下,通过骨杠杆原理确实可以减少三角肌做功。
卧推是锻炼胸肌的王牌动作,上臂与身体的夹角是决定三角肌前束发力大小的关键,上臂越靠近身体,三角肌前束发力越多,原因是上臂在举起的过程当中位移更多。但是三角肌也不能完全与身体呈90度夹角,否则会发生肩关节撞击现象,事实上在超过60度时,就有可能发生肩关节撞击。因此上臂与身体最佳的夹角范围应该是45度到60度之间。
上斜卧推主要锻炼胸大肌上束,在调整卧推凳角度时需要考虑多少度时最合适的角度。角度越高三角肌前束、中束就会参与的越多,胸大肌发力减少,再高就变成坐姿推举,完全变成锻炼三角肌。那么多少度合适呢,答案是30度,这个角度是减少三角肌前束发力,增加胸大肌发力的最佳角度。
绳索夹胸动作本身对胸大肌刺激更直接,三角肌前束动员更少,因为前束的主要解剖学功能是上臂前屈而不是内收,胸大肌是上臂内收而不是前屈,因此绳索夹胸是一个很有效的针对胸大肌的锻炼动作。
锻炼三角肌前束可以做哑铃前平举。
哑铃前平举锻炼部位:三角肌前束。
主要锻炼:胸大肌、三角肌中束、斜方肌下、前锯肌。
次要锻炼:斜方肌上、腕伸肌。
锻炼前准备:双手握住哑铃,放在大腿前方,保持手臂稍微弯曲,让手掌面对大腿。
动作过程:双臂提高哑铃知道与上臂平行或者略高。然后返回和重复。
梦想着拥有饱满又有型的胸肌的男士,卧推的锻炼是日常。没有时间经常去健身房的锻炼者也会选择俯卧撑的方式刺激胸肌发力。
卧推与俯卧撑毫无疑问是胸肌训练的典型动作。但是健身是综合性训练,如果你想练胸肌,你就单纯做胸肌训练,只能说你入门太浅了,还属于健身小白。
且不说单纯的胸肌训练很难打造出强有力的胸肌,即便练出来了,全身只有胸部最发达,从视觉角度上看也很不雅观。此外身体的各个肌肉都是相互联结,运动过程中始终存在相互借力的现象。
就以卧推说事儿,卧推过程中需要你拥有很好的臂力做支撑。一般来看,胸肌与肱三头肌是一对组合,不论你选择上斜卧推还是宽距俯卧撑,肱三头肌发力很明显。
此外在卧推的过程中有一个向上推举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三角肌前束参与发力。如果你的三头肌与三角肌肌力较弱的话,你的胸肌锻炼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所以想要练好胸肌的小伙伴,臂部肌肉,肩部也要加强锻炼。
健身本来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身体锻炼,想要胸肌饱满有力,三角肌与三头肌要给力。想要背肌发达,二头肌与三角肌要给力。总之,健身过程中有必要加强不同肌肉的训练,给自身一个综合体能提升的空间。
下面分享几个臂力锻炼方法以及不同的卧推需要注意事项。
1 杠铃推举
站姿,保持双腿微微屈膝,双手反握杠铃,掌心朝向身体,肘关节朝外,注意手腕保持绷直的状态。将杠铃推举至头部以上制高点,不要锁死肘关节,始终保持臂部微微弯曲的状态。
推举主要是针对肩部的训练动作,训练过程中不要过分紧张,头部保持中立位,肩部也不要过分收紧,自然状态就好。
2 窄距俯卧撑
窄距可以充分刺激肱三头肌的发力,而且俯卧撑作为徒手训练动作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锻炼很方便。
俯卧撑时,大臂夹 紧身体双手撑地,核心收紧,臀部收紧,脚尖着地,身体保持绷直的一条直线,坚持15个以上,感受肱三头的发力。
3 上斜与平板卧推
卧推的动作讲究的很多,如果你是新手,可能你在卧推过程中根本找不到胸肌的发力点。事实上,同一个部位不同的锻炼方法需要注意的细节却是一样的。上斜可以刺激上胸肌,平板刺激胸部综合。
卧推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上半身贴紧平板,双腿扎实踩到地面上,这样绷紧的状态是更好助力胸肌发力的关键。卧推过程中尽量保持杠铃有一个至下而上稍稍弯曲的运动轨迹。
此外还要注意不耸肩的问题,负重也要循序渐进,一上来就15KG或者20KG是很容易受伤的。
新手在卧推前如果很难找到胸肌发力点,建议做几组仰卧哑铃飞鸟或者通过龙门架夹胸的方式做一个胸肌锻炼的缓冲与热身,让胸肌的收缩感更加强烈。这样后续的胸肌训练效果会更好。
如果三角肌前束没必要练,那三角肌后束其实也没必要练。
练背动作,就能练到肩后束
卧推、俯卧撑都能练到三角肌前束,因为前束从功能上来讲,是推力肌群。
那三角肌后束是拉力肌群,那几乎所有的练背动作,都能练到三角肌后束。
尤其是宽距的练背动作,都具备“肩关节水平屈”的功能。
所以按道理来说,练背动作,就能练到肩部后束。
举两个例子:
大重量宽距练背
大家有没有练过大重量的宽距高位下拉?有没有练过大重量的宽距杠铃划船?
如果你练过的话,你会发现,你的三角肌后束的酸胀感,比背部还要明显。
为什么?
其实不用宽距,都能练到三角肌后束,而宽距让三角肌后束负荷更大了。
徒手健身玩家
那很多健身玩家说,不专门练三角肌后束会怎么样怎么样。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徒手健身玩家,体脂低一点的话,你会发现徒手健身玩家三角肌后束很明显。
徒手健身玩家,几乎不会鼓励训练三角肌后束。
但是凭借引体向上,尤其是宽距引体向上,他们的三角肌后束一点都不弱。
这里虽然我们连续重复宽距,但是窄距也是可以练到三角肌后束的。
因为窄距后伸幅度很大,所以三角肌收缩其实更好一些。
新手要动作全面,而不是肌肉全面
把每块肌肉都练一遍,这叫肌肉全面。
一个动作可以涉及多个肌群,这叫动作全面。
对于新手而言,你浑身都弱,那么你就需要练更加高效的方式,就要多练全面性动作。
拿练肩来说。
小A平时练胸练背,都是绳索夹胸、直臂下拉这些动作,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肩日。
小B平时练胸练背,都是杠铃卧推、引体向上这些动作,不专门练肩。
那试问,这两个人肩部哪个增长更快,其实如果其它条件相同的话,第二个更快。
因为显然,卧推、引体向上这些,负荷更大,对肩部强迫性更高。
绳索面拉,是练背动作
最后一个,三角肌后束王牌动作,绳索面拉。
我们很多人,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强调动作孤立性,为了孤立性甚至可以牺牲重量。
但其实,你搞错了。
绳索面拉本身就是练背动作,整个上背部,包括斜方肌、菱形肌和三角肌后束,都涵盖在里面。
所以背部借力,不会影响三角肌后束的训练效果。
而追求孤立,倒反而让整体的训练负荷下降了。
不信?
你可以试两个重量进行,如果孤立的话,大概负重是60磅,这个时候你做几组。
然后用大重量,背部借力,再试几组,负重100磅,你试试三角肌后束哪个刺激更高?
所以最后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如果你练背动作全面性很高、复合度很高,那么三角肌后束不练也行。
如果要练,那么就放在练背日顺便练几下就行,比单独练效果更好。
卧推之于胸肌训练,就像吉普能代表越野车一样,是胸部训练的首屈一指动作。除了能够练习到胸肌,卧推对于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以及前锯肌的训练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胸大肌起止点及其收缩功能也不废话了,自行百度。了解肌肉解剖能让你更好的分析动作,在训练中更好的感受肌肉的发力。
卧推动作的具体操作过程:
端先,躺下后杠铃杆在你的眼睛正上方或者是鼻梁部分正上方都没问题。确定了你在卧推架上的位置之后双脚尽量靠近臀部,但是脚掌要稳稳的踩实地面不要踮起脚尖。那么脚靠近屁股比较重要原因是让身体形成一个反弓,维持脊柱的中立性,同时增强背部的张力。无论健美还是力量举选手都需要保持中立位,让骨骼处于一种正确的排列顺序。如果你是力量举选手,那么你需要极限的“起桥”,极限的缩短的负重的行程距离。在卧推中腿实际上是能发力的,我在训练一年后开始能感受到卧推时的腿部发力,说腿是任何力量的根源也不是没有道理。
然后是卧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点:卧推架上躺好后一定要主动的收紧你的肩胛骨同时肩带下沉。肩胛骨缩回夹上,想象肩胛骨中间有一支笔,努力夹住它。让胸大肌处于比较高点,不然你在卧推时三角肌前束会发力过多,胸部受力会变差,甚至会造成肩膀咔嚓响产生撞击。确定完全收紧肩胛骨后再去抓握铃杆。
再然后是握距,通常都是小拇指一侧在杠铃杆刻度内侧刚好,也有个别个人手长或者短,那么你们收紧肩胛骨后大臂平行于地面,小臂垂直于地面,两个小臂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你的卧推得比较佳握距。
关于握法:个人举荐全握,不要用半握(开握)。如果技术纯熟重量较轻用半握也可以,但是大重量一定要全握,安全首屈一指!卧推扣腕的还真少见,翻腕的很多,不要翻腕,腕关节一定要保持中立位。但是强调一下,手腕的中立位不是手背手腕成一个标准平面,而是杠铃杆的重力线透过手掌跟小臂尺骨桡骨重叠即可,此时掌背会呈现一定程度的翻转。这个点是很多新手训练者,新手教练经常混淆的。
比较后,是出杆发力。如果杠铃太重一个人起杆是很费力的,所以你也可以找人帮忙起杆,起杆后杠铃杆应该平移至胸肩的正上方。现在开始做肌肉的离心控制,杠铃杆下放,触碰下胸位置(具体触不触胸需要看你的肩关节活动度,没有硬性标准,保持肌张力即可)胸大肌发力推起,过程连贯一气呵成,当然不要弹胸。力量举必须触碰胸部有一个明显的停顿才可推起,这样直接杜绝了利用牵张反射和“砸胸反弹”!
这里包含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杠铃在比较高点时是在上胸和肩的正上方,落到比较低点时是在下胸位置,此时双肘,双肩和头部呈现不同程度的“八字”箭头状,而不是“一字状”,因此卧推时杠铃运动轨迹是不同程度的弧线,而不是直上直下的,在这里求求一些卧推技巧不到位的教练们就别乱教了…
再补充点呼吸,如果是小重量训练,发力呼气,还原吸气,如果是大重量卧推,建议使用“瓦式呼吸”,详情在上一篇深蹲有讲。卧推是一个很nb的动作,本文只是带大家初步认识它,更多的细节值得大家花很长时间去研究实践和琢磨!
三角肌俗称“虎头肌”,因为它的形状凸出上臂,酷似虎头,而且发达的三角肌体积比较大,显得很威猛,所以它也是力量的象征。练好三角肌,可以增加肩部宽度。
三角肌的功能与解剖
三角肌位于肩部,呈三角形。它的作用主要是使肩关节外展,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
三角肌有分为三束:前束中束以及后束!
起点:锁骨外侧半(前束)、肩峰(中束)和肩胛冈(后束)。
止点:肱骨体三角肌粗隆。
功能:前束纤维收缩使肩关节屈、水平内收和内旋;中束纤维收缩使肩关节外展;后束纤维收缩使肩关节伸、水平外展和外旋;整体收缩,可使肩关节外展。
如何锻炼三角肌?
三角肌是支撑上身体型的重要部分,正确的锻炼方法可以增加三角肌的维度,使得上身看上去更加结实强壮。三角肌的锻炼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从而增加肩膀宽度和厚度,显得更加威猛。
特别对于上肢比较薄弱的,缺乏运动的人来说,更应该注意三角肌的锻炼。三角肌训练我们要做到全面,前中后束的肌纤维都要强化!我们会根据三角肌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为大家介绍三个经典锻炼动作!
1三角肌前束主要功能是肩屈!
锻炼动作:杠铃片前平举!
采用站姿或坐姿,双手持杠铃片位于身体前方,收腹挺胸下颚微收。
三角肌前束发力带动肩关节做屈肩(上抬手臂)的动作,双臂抬至和地面平行,停留一秒,然后回到慢慢起始位置。
2三角肌中束主要功能是肩外展
动作推荐:哑铃侧平举!
采用坐姿站姿均可,双手持哑铃于身体两侧,收腹,挺胸,下颚微收。
三角肌中束发力带动肩关节做外展的动作,双臂抬至和地面平行位置,停留一秒,然后回到慢慢起始位置。
3三角肌后束功能主要是水平外展肩关节!
动作推荐:反向飞鸟!
采用俯卧斜板或俯身姿势,双手持哑铃位于身体前方,保持躯干稳定,脊柱自然排列!
三角肌后束发力向后带动肩关节做水平外展的动作,双臂抬至和身体同一平面,然后停留一秒, 慢慢返回起始位置!
最后提示:
这三个动作属于最基本的单关节动作,对于初学者非常合适!当然,想要靠几个单关节的动作把肩膀练好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更多复合动作来发展我们的肩部肌力与功能!
只要我们结合三角肌的解刨功能就可以发现,只要是包含肩部运动的训练动作都可以锻炼到我们的三角肌:
比如水平推的动作(卧推)可以很好的锻炼我们的三角肌前束
垂直推的动作(站姿推举)可以很好的锻炼我们的三角肌前,中束
水平拉的动作(划船)可以很好的锻炼我们的三角肌后束
垂直拉的动作(下拉)可以很好的锻炼我们的三角肌后束
再设计训练菜单时我们要以这些多关节的动作为主,再配合今天介绍的单关节动作来做一个完整的训练。
同时也要注意,三角肌前中后都需均衡发展,推拉的训练比例要合理!不要出现卧推7分,划船3分的现象。
训练后的放松
运动训练后的肌肉会产生粘连以及紧绷的状况,为了加速肌肉的恢复以及准备好下一次的训练,适时的给肌肉进行按摩,放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而按摩的工具通常我们会选择泡沫轴,但是对于比较小的肌肉(斜方肌上侧,胸大肌胸小肌,三角肌,手臂肌群,脊椎附近的肌肉)就很难用泡沫轴顾及到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采用其他的小工具来代替。
网球靠墙按摩:
利用墙面作为支撑点。然后把按摩球置于目标肌肉,利用身体的压力钉住墙面,然后进行来回滚动。(通过改变体位照顾整个三角肌)
三角肌前束
三角肌中束
三角肌后束
训练中的常见问题
很多人再进行三角肌训练时,练半天,三角肌一点没反应,反而斜方肌酸的要死!今天就要给大家指出常见的3大错误!
1摇晃借力
这是在侧平举训练中最常见的错误!导致这样的错误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使用的重量太重!
借助惯性向上,看似能举起更大重量。却让训练变得毫无效率。导致其他肌群参与过多,目标的三角肌却被削弱作用!
记住: 侧平举是一个单关节动作,并不适合大重量训练,选择合适的重量,保证你的目标肌肉主导动作!如果要用大重量请换到推举中!
2自由落体
很多人在训练时的时候只注意抬起杠铃或哑铃的阶段,而下落时却放的太快!这会让你损失40%以上的锻炼效率。
下落阶段也叫做离心收缩,很多人为什么三角肌没感觉,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控制离心收缩!
在离心收缩阶段,为了刹住或控制动作的速度,肌肉会拉长而产生张力。肌肉离心收缩产生的力量要大于肌肉的向心收缩,也就是肌肉的离心拉长阶段肌肉能负重更多,对肌肉训练来讲,肌肉的刺激会更大。
因此,肌肉离心拉长阶段对肌肉的破坏也比向心收缩时多,如果你的肌肉感觉,控制能力很差,一定不能忽视离心收缩!控制好肌肉的全程用力,下落哑铃的时候尽量放慢速度,可以心里默数54321。
3举得太高
很多人在外展的高度太高,导致(肩胛骨)斜方肌大量参与进来。比如,侧平举是一个肩外展动作,根据肩肱节律来看:正常手臂屈曲或外展有180运动范围,其中盂肱关节负责(120-135°)肩胛骨负责(45-60°)
当肩部外展不超过90度时,肩胛骨参与的程度会比较小,主要是盂肱关节负责!而盂肱关节的外展主要就是三角肌中束负责!如果你的目的是锻炼三角肌,控制在90度的范围会让更好!再往上肩胛骨就会大量参与了!
4肩胛不稳
耸肩(肩胛上提)是很多人锻炼者都会遇到的问题,肩膀耸起,肩胛骨的控制不当,非常容易使上斜方肌出来帮忙,造成肩膀很酸的情况。这主要是动作模式错乱的原因,肩外展有肩胛骨和肱骨共同参与。
正常来说,肩部外展少于90度肩胛骨参与的程度很少,但是很多人由于肩胛稳定性比较差,斜方肌太活跃,导致动作模式错乱,本来一开始动作时是肱骨主导,反而变成肩胛骨主导的动作,而三角肌却被掩埋。
以上就是三角肌训练的相关问题,希望大家能理解清楚,科学的训练,努力的坚持,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
今天的知识就分享到这,大家有什么健身方面想要咨询的,可以评论里留言并关注这个号,或者给我发私信,都可免费获得价值499元的硬刻时代——马甲线训练精品私教课程!
卧推主练胸大肌,胸小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和肘肌,兼练前锯肌,肱二头肌,喙肱肌及前臂肌群等。卧推参与的骨肉多,尤其对发展上肢伸肌和胸大肌有显著作用,是其它动作(除俯卧撑外)无法比拟的,也是力量举比赛的一个规定动作。
练卧推时,平躺在卧推凳上,双脚自然地放在地上。调整身体的前后位置,使眼睛位于卧推架上杠铃的正下方。握距比肩稍宽,从卧推架上取下杠铃。慢速下放杠铃,直到上臂与地面平行为止。然后推起杠铃回到起始姿势,如此重复。
扩展资料:
卧推注意事项:
1、哑铃卧推是自由器械进行的卧推,手臂力量不够无法控制哑铃稳定性是容易造成受伤的,为了安全起见,初级健身者不推荐哑铃卧推,最好采用史密斯机进行杠铃卧推。
2、卧推过程中不要把背和臀部拱起或憋气,这样会使肌肉失去控制,是危险的。
3、确保哑铃正确的运动轴线很重要。平板哑铃卧推应将其置于乳头上方;上斜卧推则应将其置于上胸部;下斜卧推应将其置于下胸部。这样才能有效锻炼相应的胸大肌部位,否则锻炼没有效果。
4、一定要注意将两肘展开,做卧推时双臂在体侧张开,因而能基本上只靠胸大肌用力来完成动作。下放时,掌心逐渐向前至肩两侧,这时,要两臂自然下垂,成手、肘面与地面垂直,上推时肱三头肌不要主动用力。
5、注意宽间距卧推主要锻炼胸大肌,窄间距卧推主要锻炼三头肌。当然如果肱三头肌力量不够,也不能卧推大重量,也就不能练出发达的胸大肌,所以哑铃卧推需要强大的三头肌做基本保障。
6、为了平衡发展胸大肌,在一次胸肌训练中,平板、上斜、下斜应该各安排几组哑铃卧推。
卧推是一项危险度和收获并存的运动,练过卧推的都知道,一组动作下来能收获不少,非常有效。下面我给大家讲讲卧推怎么呼吸?卧推这样呼吸就对了!
卧推怎么呼吸
我们在卧推时一般比较推荐同步式呼吸法。
每做一次动作进行一次呼吸,呼吸是在动作过程中完成的。同步式一般习惯采用的呼吸方法分成两种:
1、肌肉在用力收缩时吸气,伸展还原时呼气。
肌肉收缩时快吸气,肌肉伸展时慢呼气。此呼吸方式与上式相反,吸气时快速有力,呼气时缓慢深长。一般在负荷较轻及退让性练习时采用。这一方式强调的是意念集中。
2、肌肉在用力收缩时呼气,伸展还原时吸气。
这是卧推训练最常采用的方法!
肌肉收缩时瞬间闭气并快呼气,肌肉伸展时慢吸气。一般在负荷较重、仰卧位做动作或须固定肩带和胸腹部时采用这种呼吸方式。比如,做“坐姿推举”、“仰卧推举”、“腿举”等动作时采用。胸部练习时,为达到尽可能挺胸沉肩的要求,允许深吸气,如“仰卧飞鸟”,但闭气时间一定要短暂,呼气为喷吐式。
这是二种相反的呼吸方法。在过去几十年的实践中。很多专家都有过论述。但是这二种呼吸方法。都有一个相同的要求,就是用力的过程中,避免采取较长时间的憋气现象。
卧推怎么练更好
第一步:尽可能挺胸向后收肩胛骨,再紧接着尽可能下压肩胛骨,这是你躺在卧推椅上该有的上背状态
第二步:在柔韧度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向内向里移动双脚,臀部不能离开椅面。
在做好这两步之后,你会自然而然的将上肢拱起成桥状,但这不是要让你挺腰,而是通过以上两步自然而然实现的挺腰效果。
对于力量举跟健美这两项运动跟训练体系,考虑到大部分普通人所希望实现的目标,更美观的身材(肌肉含量增加,体脂更低等),更大的力量,更好的身体素质,力量举跟健美并没有太多冲突的地方,你是可以通过训练力量举或健美,或两种方式综合进行来实现自己的训练目的的。而且真正实际来说,并没有多少人以成为健美运动员,或力量举运动员为目的在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所以也没有必要一定把自己沉浸在某个特定的训练体系跟方式当中,而不去尝试了解更多也一样有趣有效的方式。
卧推训练心得
健身是把整容刀,卧推会不可避免的带动肩前束一起发力,尤其是上斜卧推,以至于三角肌前束明显强于中和后束,都有点肩膀内扣的感觉了。改变一下训练顺序,按照后束(3个动作)中束(2个动作)前束(1个动作)来练,持续把后束中束先刺激酸爽到位!
跑回来的路上做总结,最近有啥进步呢,昨天卧推可以40公斤了,得有保护,可以做6个一组。抓握力有所长进,悬垂举腿15个加l-sit5秒可以按组做且不会因为抓不住掉下来,下次组个数可以增加了。跑步40分钟7公里的配速可以大多控制在5分半以内了,跑个5分10来秒也不用太努,因为最近在学习和调整新的跑姿,但7公里现在是个坎儿,虽然到8公里也就是多跑5分钟的事儿,但一到7公里就不想跑了,下月要打破这个惯性,希望下个月跑8公里成习惯,卧推40每组8个,臀推100公斤可以按组,腹肌更清晰,体脂再低一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