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方法

肌肉注射方法,第1张

(1)备齐用物排携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2)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单独用3%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3)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内空气。(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约25~3cm(针头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同时快速拔针。(6)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清理用物。在肌肉注射中应注意下列问题:(1)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3)注射部位适合于个体。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4)定位准确,尤其是臀大肌注射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5)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一旦针头折断,保持局部及肢体不动,迅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断端全部进入肌肉,则行手术取出。(6)需要长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形成硬结,若出现硬结,则可采取热水袋或热湿敷、理疗等处理。臀大肌注射定位: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中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连线法:从髂前上棘到尾骨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你都说了是肌肉注射,那就应该90度角垂直注射,和臀部的注射方法是一样的!!注射时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取得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需要注意的是三角肌的肌肉比较薄,如果在加上患者很瘦的话建议你用拇指和食指把肌肉夹起在注射。

注射,指的是借助注射器一类的医疗器械将液体或气体注入人体,以达到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其与吃药不一样。药剂经注射后可迅速到达血液并产生作用。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注射 拼音 :zhù shè 目的 :达到诊断、治疗、预防疾病 方式 :借助注射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注射途径,①皮内注射,②皮下注射,③肌肉注射,④静脉注射,⑤静脉滴注,⑥动脉注射,⑦心内注射,⑧体腔内注射, 药剂经注射后可迅速到达血液并产生作用。但万一误用则药物不易清除,注射时有疼痛感,注射部位有时发生局部不良反应。 基本解释 1 [inject]∶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体内 2 [injection]∶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人体内方法的统称。常用有 皮内 皮下 肌肉 、肌底、静脉、动脉、鞘内注射六种 3 [fix the gaze upon;give attention to]∶[目光或意念等]集中于一处 把他的炯炯双目注射至基础理论上来了 4 [jet;spurt;come down in torrents]∶喷射;倾泻 详细解释 1倾泻;喷射。 唐李绅《悲善才》诗:“塞泉注射陇开,胡雁翻飞向天没。” 宋梅尧臣《咏怀》之四:“深料生注射,聚沫犹壅碍。” 2比喻流畅地出言。 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全盛之气注射语言,杂糅精粗,遂成多大。”《新唐书·李泌传》:“有 员俶 者,九岁升坐,词辩注射,坐人皆屈。” 3用弓箭集中射击。 《新唐书·叛臣传上·仆固怀恩》:“ 鱼朝恩 令射生五百攒矢注射,贼多死,而阵坚不可犯。”《金史·完颜纲传》:“ 贞 且修道,且进兵,至 小关 , 松 将 杨廷 据险注射, 贞 不得前。”《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 英 列弩注射,突阵大呼,象多伤,其蛮亦多中矢毙。” 4(目光或意念等)集中于某一处。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明英宗之得归,燕都之不陷,不但于少保 之功,亦因也先谋图普化,思结好于中国,精神之所注射,在彼不在此也。”《孤儿记》第十一章:“众囚之目光熌烁如饿虎,皆同时注射于一处。”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在湍流的涡漩中》:“他深深地思索,为什么 周总理 把他的炯炯双目注射到基础理论上来了?” 5用注射器把液体药剂输送到机体内。 鲁迅《二心集·几条“顺”的翻译》:“然后再取其血清,而注射于怀孕之雌兔。” 注射途径 ①皮内注射 皮内注射用量小,多为001ml,常用于各种过敏试验(包括破伤风类毒素、抗生素等药物、血清等的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如卡介苗等)以及局部麻醉,因真皮组织较密,神经末梢多, 吸收慢,故局麻起始的先作皮内注射局部呈现桔皮样血疹后,再皮下注射,以减少疼痛。一般皮内试验选择前臂掌侧,但卡介苗接种于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内。 注射 ②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为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由于皮下组织疏松、神经、血管、淋巴液丰富,药物易吸收,但注射时有疼痛感。故常用于疫苗和菌苗预防接种、局部麻醉以及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通常选择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肩胛下缘或腹部(狂犬病疫苗)、大腿外侧等。一般针头刺入15~2cm,回抽无回血即可将药液推入。有 性的药物如去甲肾肾腺素等,不宜皮下注射。对少数心功能不全或重度脱水的病人,也可采用皮下输液,以长针头刺入大腿内侧皮下,连线输液器将液体缓缓滴入,吸收也比较满意。 ③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又称肌内注射。使用十分广泛,可用以推入各种有 性的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维生素、酶制剂、生物碱制剂、血液、破伤风抗毒素等)。肌肉血管尤其丰富,药物注入可迅速吸收,一般用量5~10ml。注射部位多用三角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等。一般进针25~3cm 。臀大肌使用最多,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上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象限避开内角处为注射部位。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若肌肉放松,进针、拔针迅速,推药缓慢,则一般药物肌肉注射均无痛苦。若注射部位远离神经、血管,推药前回抽无回血,则肌肉注射比较安全。或静脉点滴时,不能进行皮下时,偶可采用肌内点滴,但肌肉组织紧密,药液不能快速注入且肌肉血管多,不安全。 ④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为用注射器将药液于20~30分钟内缓慢注入静脉。常用于急重病人,以求迅速发挥疗效。一般剂量超过10ml,有 性,要求迅速起作用的药物,动物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抗毒素)可作静脉注射,注射部位多为正中静脉(肘部),大隐静脉(大腿内侧),颈静脉及头皮静脉(多用于儿童)等(图 2)。宜选用较直较粗、不滑动、易固定的静脉,需长期静脉注射者应选用小血管(手背、足背、浅静脉)。又可往静脉内注入造影剂,如泛影葡胺、优维显等以进行胆囊造影、肾盂造影、脊髓静脉造影,脑数字成影等。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可通过静脉注入声学造影剂(如过氧化氢-碳酸氢钠-醋酸混合液),使血内含微小气泡,以产生对比效果。静脉注射对无菌技术要求较严格。注射用的溶液必须为透明的水溶液,不会致热原,渗透后不能低于血液。静脉注射常见的意外有针头刺入角度太直、或用力过猛而将血管刺穿;或针尖刺入血管部分过少,止血带松开时,针尖脱出,药液注入皮下;则局部疼痛膨起。 ⑤静脉滴注 静脉滴注 是将大量液体直接滴入静脉。即穿刺静脉后,药液从吊瓶通过墨菲氏滴瓶及橡皮管连续滴入静脉。可用以输入药物(如抗生素、磺胺、抗癌药)、营养液、血液及其制剂,补充血容量、维持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供给营养和药物,稀释毒素、降低颅压等。一般每天点滴12~16小时后应将针头拔出,次日再输,长时间输液可导致浅静脉栓塞。若需长时期输液则应有计画地先采用肢体远端静脉,然后往近端选择静脉使用,为避免浅静脉堵塞,可以切开或穿刺深静脉后进行静脉点滴。常用的方法有切开大隐静脉或穿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然后置入软导管,这样输液可持续较长时间,避免每天穿刺。但导管头长期 局部血管,也可导致血管炎症和闭塞,故每5~7天应将导管拉出2~3MM。静脉输血操作与输液相似但所用针头较粗。 ⑥动脉注射 动脉注射将某种较浓厚的药液和血液快速注入动脉血管,以达到快速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提高冠状动脉灌流量和抗肿瘤的目的。通常穿刺肢动脉、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等。置入导管如通过股动脉,将导管引入髂动脉,用人工加压或用泵加压作动脉灌注。可注入抗肿瘤药,使药物迅速完全到达肿瘤。可注入透析液、吸附剂以治疗肾功能衰竭、肝昏迷、高血脂症。也常将造影剂快速注入动脉做脑血管造影、脊髓动脉造影、肾动脉造影,左心或冠状动脉造影。其优点是药物直接注入动脉血管,迅速到达病变部位,又避开门脉系统,药物不受肝脏破坏。但动脉注射和动脉注入造影剂,需要一定技术和设备条件。 ⑦心内注射 心内注射。向心室腔内注入使心搏恢复的药物。常与心脏 同时套用。有胸外和胸内(开胸后套用)两种注入法。常用药物有肾上腺素、普鲁卡因酰胺、利多卡因、阿托品等。 ⑧体腔内注射 体腔内注射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入各体腔进行治疗。常用的有脑室内注射,鞘内注射,胸膜腔内注射,人工气胸、气腹治疗肺结核、腹腔内注射,关节腔内注射等。

一、肌肉注射的深度:

1臀大肌注射 快速垂直进针 大约3∕4,

2上臂三角肌注射 45度进针 大约2∕3。

二、

1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

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2注射部位: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中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连线法:从髂前上棘到尾骨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a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b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应以其手指的宽度为标准。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位置为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围,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部位较广,可供多次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可取坐位或卧位。

(1)卧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可采以下姿势:

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

(2)坐位: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时常用体位。可供上臂三角肌头,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的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3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排携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单独用3%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

(3)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内空气。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约25~3cm(针头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同时快速拔针。

(6)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清理用物。

在肌肉注射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3)注射部位适合于个体。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4)定位准确,尤其是臀大肌注射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5)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一旦针头折断,保持局部及肢体不动,迅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断端全部进入肌肉,则行手术取出。

(6)需要长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形成硬结,若出现硬结,则可采取热水袋或热湿敷、理疗等处理。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中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连线法:从髂前上棘到尾骨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

共20张

肌肉注射

a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b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应以其手指的宽度为标准。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位置为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围,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部位较广,可供多次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可取坐位或卧位。

(1)卧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可采以下姿势:

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

(2)坐位: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时常用体位。可供上臂三角肌头,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的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用于 不宜或不能口服或静脉注射 ,且要求 比皮下注射更快发生疗效 时

用于注射 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 的药物

最常用的部位: 臀大肌 ,其次:臀中肌、臀小肌、 股外侧肌 及上臂三角肌

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四个象限,其 外上象限 并 避开内角 为注射区。

取髂前上嵴和尾骨连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区

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使 示指、中指与骼嵴构成一个三角形 ,其示指和中指构成的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人手指宽度为标准)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大腿中段外侧 。一般成人可取 髋关节下10cm至膝关节上10cm ,宽约75cm的范围。此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范围较广,可供多次注射,尤适用于2岁以下幼儿。

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薄,只可作 小剂量注射 。

(1)评估 :①病人的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过敏史;②病人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能力、对用药的认知及合作程度;③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肌肉组织状况。

(2)解释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肌内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药物作用及其副作用。

(1)了解肌内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药物作用及其副作用。

(2)取舒适 体位 , 暴露 注射部位

清洁、安静、光线适宜,必要时用屏风遮挡病人。

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戴手套。

(1)治疗车上层。

1)注射盘:内有盛无菌持物镊的无菌容器、皮肤消毒液(2%的碘酊、75%乙醇,或05%碘伏)、无菌棉签、无菌纱布或棉球、砂轮、弯盘、启瓶器。

2)无菌盘、2~5ml注射器、6~7号针头、药液(按医嘱准备)。

3)医嘱卡。

4)一次性橡胶手套、手消毒液。

(2)治疗车下层:锐器盒、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31 抽吸药液:按医嘱抽吸药液,置于无菌盘内(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32 床边核对: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 病人床号、姓名、腕带

33 安置体位:根据病情不同采取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或坐位(为使局部肌肉放松,病人侧卧位时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位时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向一侧;坐位时椅子稍高,便于操作~门诊常用上臂三角肌、臀部肌肉注射;仰卧位常用于危重及不能翻身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较方便)

34 定位消毒:选择注射部位,常规消毒皮肤,待干(根据病人病情、年龄、药液性质选择注射部位)

35 核对排气:二次核对,排尽空气(操作中查对:病人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给药方法及时间)

36 进针推药:左手拇、示指绷紧局部皮肤, 右手以执笔式持注射器 ,中指固定针栓,将针梗的1/2~2/3迅速垂直刺入皮肤,松开绷紧皮肤的手, 抽动活塞 ,如无回血, 缓慢 注射药液(消瘦者及患儿进针深度酌减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衔接处折断,难以取出。确保针头未刺入血管内)

37 拔针按压:注射毕,用无菌干棉签轻压针刺处,快速拔针后按压至不出血为止

38 再次核对(操作后查对:病人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给药方法及时间)

39 操作后处理

(1)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2)清理用物(所用物品须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对一次性物品应按规定处理)

(3)洗手

(4)记录(记录注射时间,药物名称、浓度、剂量,病人的反应)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注意配伍禁忌

2岁以下婴幼儿 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

若发生针头折断,应先稳定患者情绪, 嘱患者保持原位不动 , 固定局部组织 ,以防断针移位,同时尽快用 无菌血管钳夹住断端取出 ;如 断端全部埋入肌肉 ,应速请外科医生处理。

长期注射者应 交替更换注射部位 ,并选用 细长针头 ,以避免或 减少硬结 的发生

深度未达肌内、未交替更换注射部位、推药速度快、注射液溶解不全或落入微粒杂质、药物浓度过高

定位准确、推药匀速、生土豆片外敷、热水袋或硫酸镁湿热敷

臀大肌注射定位: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中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连线法:从髂前上棘到尾骨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

  a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b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应以其手指的宽度为标准。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位置为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围,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部位较广,可供多次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4848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0
下一篇2023-09-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