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快速练出腹肌和胸肌

怎么快速练出腹肌和胸肌,第1张

快速练成胸肌和腹肌:

1、腹部是人体脂肪最容易堆积的部位,也是比较难练的部位。有人每天做成百上千个仰卧起坐,效果却不明显。原因在于腹肌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脂肪,如果锻炼方法不对,则只会练脂肪下面的肌肉,脂肪却得不到充分燃烧。

2、仰卧起坐

平躺地上,小腿搁在长凳上,以腹肌的力量使上体起坐。做动作时头不要伸得太靠前,以至触腿,这样背会离开地面,臀部便分担本应由腹肌进行的工作。

还原时肩膀慢慢回落地面,腹肌始终绷紧。做这个练习时许多人喜欢把手放在头后,但起坐时手起的作用只是把头向前拉,对练腹肌并无益处,把拳头放在胸前情况就不一样了。

3、翘腿仰卧起坐

这是一个高级动作,能同时练上腹和下腹。仰卧地上,右腿屈膝拾起,小腿与地面平行。然后左脚搭在右膝盖上,两手轻轻托头,收缩腹肌拾起上体。同时臀部上举,做起坐动作。还原时肩部不可触地,臀部缓慢下放,使腹肌始终保持紧张收缩状态。完成后换左腿做相同动作。

4、斜卧起坐

练腹外斜肌。仰卧,两腿屈膝并拢侧放一边。放腿一侧的胳膊平伸。手指张开撑地。另一只胳膊屈肘,手轻托头部。起坐时躯干不得旋转,直接上抬,双腿不得移动。腹外斜趴完全收紧,还原时肩部不要触及地面。然后换另一侧做相同动作。

5、发达胸大肌的主要方法 

发达胸大肌的主要方法是杠铃卧推举,其它练法是辅助性的。因为所练肌肉的体积与所举的重量成正比 。而卧推杠铃的重量相对来说比哑铃要大得多。若用大重量哑铃做卧推举或“飞鸟”,那是很困难的。 

正常情况下,若卧推举重量达60公斤,每组做8一10次,则胸围可练到95厘米。用100公斤练,则胸围会超过100厘米,达120厘米。

6、卧推举杠铃的设计和练法 

杠哑铃锻炼,主要以铃重、握杠方式、握距、举的角度、举的速度和组次数等因素影响被练的肌肉,胸大肌也不例外。 

卧推举杠铃的杠径以稍粗为佳,外径35一40毫米,壁厚25一30毫米。杠杆粗些,可减少对于掌的单位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利于手臂推起。握位至铃片的距离以短为好,大约100毫米,使重量(作用力)集中在接近胸肌的垂直面上,并可减兔力偶的产生。 

杠杆起落的位置必须放在被练的胸肌部位(下至横隔,上至锁骨)。练胸应由下至上、由宽到窄,即先练下胸(倒斜卧),再练中胸(平卧),后练上胸(正斜卧)。先宽握杠,再中握杠,后窄握杠。宽握杠练胸肌宽度,窄握杠练胸肌高(厚)度。 

至于卧推举凳,倒斜卧推(20一30度)与平卧推用短凳,推举时仅上背接触凳面,可使胸部挺起,并增大单位压力。正斜卧推用坐式弧形凳(30一45度)可使上胸挺起,成水平位,使杠铃垂直作用于上胸肌。

7、卧推举的速度 

采用快收缩(1一2秒)和慢伸展(2一4秒)的用力方式与韦德的缓慢连续紧张法则(用力收缩时间4秒,还原伸展时间2秒)相矛盾。作者的经验是以还原时间与收缩上举时间相同(2一3秒)为宜。 举速过快或太慢,都说明所举重量不恰当。

8、肱三头肌对胸肌的影响 

在练胸大肌的同时,应加强上臂肱三头肌的锻炼。没有发达的三头肌,就不可能卧推起大重量的杠铃,也就不能练出发达的胸大肌。通常,平卧推重量应有练三头肌重量的3倍。

9、俯卧撑 

没有杠哑铃时,俯卧撑可算是练胸肌最简便的法宝。常做俯卧撑还可保持胸肌的体积,对老年健美运动特别有意义。

扩展资料:

人体肌肉共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约有两千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左右。

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按形态又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故称不随意肌。

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舒缩,故称随意肌。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横纹状,故又称横纹肌。

参考资料:

-肌肉

1、腹外斜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为一宽阔扁肌,起于下8肋,肌束由后外上斜向前内下方,一部分止于髂嵴,而大部分在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

腱膜向内侧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构成,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小三角形裂隙,称为腹股沟管浅环。

2、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面,大部分肌束向内上方,下部肌束向内下方,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内斜肌腱膜。

腱膜向内侧分为前后两层并包裹腹直肌,参与腹直肌鞘前后壁的构成,腱膜下内侧部与腹横肌腱膜形成联合腱,止于耻骨,又称腹股沟镰。

腹内斜肌最下部的肌束随精索出腹股沟管浅环进入阴囊,包绕精索和睾丸而成为提睾肌。

3、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肌束向前内横行,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横肌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腹横肌的最下部肌束及其腱膜下内侧部分,分别参与提睾肌和联合腱的构成。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共同保护腹腔脏器,收缩时可以缩小腹腔,增加腹压以协助排便、分娩和呕吐,又可使脊柱前屈和旋转等。

扩展资料:

我们比较6种腹肌锻炼动作:

空中蹬车

空中蹬车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将腿抬起,缓慢进行登自行车的动作。呼气,抬起上体,用右肘关节触碰左膝,保持姿势2秒钟,然后还原。再用左肘关节触碰右膝,同样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健身球卷腹

平躺在健身球上,双脚平放地上,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下颏向胸前微收,呼气,收缩腹肌抬起上身约45度,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为了保持平衡,两脚可以多分开些。如果增加难度,可以将双脚并起来做。

举腿卷腹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双腿抬起与上身呈90度,双腿交叉,膝关节微屈。呼气,收缩腹肌,抬起上身,下背部不能离地,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要注意保持下颏向胸前微收。

负重卷腹

首先调整下拉配重。龙门架支点调至最高位。双膝跪于龙门架平面一侧负重卷腹,膝盖距龙门架底座60-100cm,以头部不碰撞龙门架为准。双手紧握绳索拉把置于头后,保持双臂及腿部姿势固定,含胸、呼气同时收缩腹肌下拉,保持2秒钟抬起上身,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重复。

反向卷腹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身躯两侧,双腿抬起与上身呈90度,双腿交叉,膝关节微屈。收紧腹部肌肉,然后呼气略微抬起臀部,下背部略微离地,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传统卷腹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双腿平放在地上并屈膝。下颏向胸前微收,收缩腹肌,呼气抬起上身,下背部不能离地,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腹部肌肉-

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其功能是弯屈肘部;掌心向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弯起至肩部。

肱三头肌

位于上臂后面皮下。其功能是使手臂伸直和拉向后方。

背阔肌

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其功能是使手臂拉向下和后;肩带下压;躯干侧向一边。

这三条肌肉都可以将肩关节伸直。

背阔肌可以内收、内旋肱骨,肩关节后伸和通过牵拉肱骨间接向下旋转肩胛骨。三角肌前部和中部肌肉收缩可以使肩胛骨水平抬高,特别是在90以上的动作范围时需要后束的一些动作。肱三头肌的主要功能是肘关节伸展。

人体的肌肉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按形态又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

做俯卧撑(把脚垫高,让身体呈45度,做的时候以慢、到位为标准)或者面向前方,双手后撑在椅子或沙发上,双脚平放在椅子上做臂弯伸;用哑铃进行卧推(一定要重的,要不就用杠铃)都可以有效地练胸大肌。 做仰卧起坐简单有效练腹肌,你还可以平躺在床上用双手摸自己的双脚尖(抬起身体),做的时候一定要慢,快了就会有惯性,就会影响效果,一定要做到底、做到位。或者可以双手抓住单杠,将身体悬空,然后平抬双腿,反复。 反做仰卧起坐有效地练腰肌,面向地面,上半身探出床边,下半身不动,以腰为轴,反复抬起上半身。 用哑铃(一定要重的)进行卧推或在单杠上进行引体向上都是练背阔肌非常好的方法。 手臂主要是小臂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四部分。肱二头肌主拉,1、你可以用大臂进行哑铃曲伸就可以了,伸的时候不要放到底,让二头肌始终受力,还有,你可以采用史瓦辛格的方法,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21响礼炮,就是在你在做哑铃大臂曲伸的时候,因为从伸直到弯曲一共是180度,你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下方90度做7下,第二步上方90度做7下,第三步,180度做7下,可以根据你哑铃的重量决定数量。2、在单扛上做引体向上。肱三头肌是主推的,1、俯卧撑;2、卧推、3、在双杠上做臂屈伸;4、颈后单臂哑铃臂曲伸。在做以上运动的时候都可以练到小臂,手握哑铃时加大点握力。三角肌分前、中、后三束。前束做俯卧撑和卧推就可以练到;中束,双手抓住哑铃,垂于双腿两侧,然后做90度平抬,反复;后束,单手抓住哑铃,身体向前弯90度,手臂向后上方抬起,反复。 深蹲(最好有负重),练大腿肌肉非常好的方法。 提踵,用脚尖站立,抬起后脚跟,使劲向上提自己的身体。可以在台阶上进行。奥林匹亚先生们常用的健小腿肌肉方法。 每次分组做到极限。切记不要每日都做,可隔日进行,每次你做无氧运动是要尽可能地破坏你的肌肉组织,然后用充足的时间和养份去修复破损的肌肉组织,让其生长,说白了肌肉是在你做完无氧运动休息的时候长的。 健身期间多吃一些高蛋白食品,如:蛋、奶、鱼、牛羊肉等。 科学健身,才会拥有强壮的身体和完美肌肉。(长阳小花仔原创,勿复制,绝不匿名,抄袭者无耻!)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适应症 41 1诊断性穿刺 42 2治疗性穿刺 5 禁忌症 6 腹腔穿刺术应用解剖学基础 7 腹腔穿刺术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8 准备 9 操作 10 注意事项 1 拼音

fù qiāng chuān cì shù

2 英文参考

abdominocentesis

3 概述

腹腔穿刺术是借助穿刺针直接从腹前壁刺入腹膜腔的一项诊疗技术。确切的名称应该是腹膜腔穿刺术。其目的是:

①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找出病原,协助诊断。

②适量的抽出腹水,以减轻病人腹腔内的压力,缓解腹胀、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减少静脉回流阻力,改善血液循环。

③向腹膜腔内注入药物。

④注入广定量的空气(人工气扳)以增加腹压,使膈肌上升,间接压迫两肺,减小肺活动帽废,促进肺空洞的愈合,在肺结核空洞大出血时,人工气腹可作为一项止血措施。

4 适应症

腹腔穿刺术广泛运用于临床工作中,尤其在急腹症诊断中及时的腹穿不但能获得明确诊断,也为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此方法简单、快速,不需特殊设备,病人痛苦小。腹腔穿刺置管为肿瘤病人(尤其是晚期病人)的治疗提供了又一用药的途径。

41 1诊断性穿刺

(1)腹腔感染(如膈下脓肿及积液,阑尾周围脓肿、肠间脓肿等)。

(2)腹部创伤时进行抽液协助诊断(如腹腔内出血、空腔脏器穿孔等)。

(3)晚期肿瘤病人腹穿以明确腹腔转移诊断(如穿刺抽腹水行脱落细胞学检查等)。

42 2治疗性穿刺

(1)腹腔灌洗或行人工气腹作为治疗手段。

(2)腹腔内注射药物 (如化疗药物)。

(3)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可缓解症状。

5 禁忌症

疑有巨大卵巢囊肿、腹腔内广泛粘连及肝昏迷前期。

6 腹腔穿刺术应用解剖学基础

1腹部的标志线和分区 (略)

2腹部的体表标志

(1) 脐 位于腹白线中点处,相当于3~4膜椎椎体平面。

(2) 髂前上棘

3腹前外侧壁的层次 腹前外侧壁的厚薄因人而异,由浅入深可分为6层:

(1)皮肤 腹部皮肤薄而富有弹性,松松地覆盖浅筋膜。下腹部更具移动性和伸展性,可适应生理性或腹内压增大时的腹部膨胀。

(2)浅筋膜(皮下组织) 由脂肪及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此层的厚薄,直接关系到穿刺时的进针深度。一般成人下腹部腹壁全层厚度为1~2cm,而特别肥胖者,仅此层即可超过2cm。反之,体质甚差或长期大量腹水病人,腹压长期过大,致腹壁高度紧张,腹壁厚度可小于lcm。

浅筋膜在脐平面似下分两层,浅层为脂肪层,又称康伯(camper)氏筋膜,由脂肪组织构成,向下与大腿的脂妨层相续;深层为膜性层,又称斯卡帕(Scarpa)氏筋膜,由富有弹性纤维的膜样组织构成。此层在中线处附着于腹白线,两侧则向下于腹股沟韧带下方1横指处,止于大腿阔筋膜,在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间向下与会阴浅筋膜相连。

浅筋膜层的血管分布较少,易发生感染。腹前壁下半部浅筋膜内有两条动脉,即腹壁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浅静脉较为丰富,彼此吻合成网,尤其在脐区更为发达,脐以上的浅静脉经胸腹壁浅静脉注入腋静脉,脐以下经腹壁浅静脉注入股静脉或大隐静脉。当门脉高压时,门静脉的血流可经附脐静脉返流至脐周围静脉网,间接与上、下腔静脉形成吻合,建立侧支循环,从而引起脐周围静脉怒张,这类病人腹穿时应在腹壁上注意观察。

(3)深筋膜和肌层 深筋膜较薄。肌层包括妓直肌和其外侧的三层阔肌。腹直肌位于中线的两侧,被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鞘由外侧三层阔肌的键膜构成,分前、后两层。前层较为完整,后层在脐下4~5cm处缺如,从有到无形成一弓状游离缘,称弓状线(半环线)。弓状线以下腹直肌的探面仅为增厚的腹横筋膜,腹壁下动脉位于其中。该动脉行于腹直肌内面,有两条静脉伴行,其体表投影相当于腹股沟韧带中、内1/3段交界处与脐的连线。因此,左下腹穿刺宜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段交界处刺入,若穿刺点偏内,一旦损伤腹壁下血管,有出血的危险。

三层阔肌由浅入深分别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其纤维呈交叉排列,可增强腹壁抵抗力。

(4)腹横筋膜 为衬附于腹横肌和腹直肌鞘后层深面的一薄层纤维膜,与肌肉结合疏松,但与后层紧密相连。在接近腹股沟韧带和腹直肌外缘处逐渐增厚致密。腹穿通过此层时有突破感,易被误认为已入腹膜腔。

(5)腹膜外腊肪 填充于腹横筋膜与壁腹膜之间的脂肪组织。上腹部菲薄,下腹部特别是腹股沟区较发达。此层与腹膜后间隙的疏松组织相连续,如果穿刺后腹水从刺破的壁腹膜外漏,很容易进入和积聚在疏松的腹膜外脂肪层内,并向腹膜后间隙扩散。为此,腹穿完成后除立即束以多头腹带外,只要病情允许,病人应暂取平卧位,以减小下腹部压力。对但形成大量腹水初次穿刺的病人,在诊断性穿刺的同时,应放出适量腹水,以免腹压太高,造成穿刺孔闭合不良,腹水外漏。

(6)壁腹膜 为腹前外侧壁的最内层,在脐平面以下,腹前壁的腹膜形成以下皱襞:中线上为脐正中襞,其深面为脐尿管索,是胚胎时期脐尿管的遗迹,外侧为脐内侧襞,其深面为脐动脉索,是胚胎时期脐动脉的遗迹;最外侧为脐外侧襞,其深面是腹壁下动脉。

4腹膜 为薄而光滑的浆膜,衬于腹壁内面并包被腹、盆腔脏器的表面。衬于腹壁内面的腹腔称壁腹膜,贴覆于脏器表面的腹膜称脏腹膜,两部分互相移行,共同围成的不规则浆膜间隙称腹膜腔。男性腹膜腔为一密闭的腔隙;女性腹膜腔则借输卵管、子宫腔及 与外界相通。腹水时,由于腹水对输卵管的压迫,加上输卵管是一对弯曲的肌性管道,腹水不会沿上述途径自行排出。

(1)腹膜的功能 腹膜具有很强的分泌、吸收、防御和修复等功能。正常腹膜分泌少量浆液,对脏器有保护、润滑以减少摩擦的作用。腹膜还有吸收功能,吸收腹膜腔少量积液和空气。腹膜各部的吸收能力不一,上部吸收能力较强而下部吸收能力较弱,因此,腹膜炎的病人应取半卧位,以减少毒素的吸收,降低中毒症状;

(2)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根据腹膜包裹脏器的程度,将腹、盆腔脏器分为三类:①凡脏器表面完全被腹膜包裹的,称腹膜内位器官,这类器官的活动度较大,如胃。空肠、回肠、乙状结肠、阑尾、脾等。②凡脏器表面大部分被覆腹膜,称为腹膜间位器官,如肝、升结肠、降结肠、膀恍、子宫等。③凡脏器仅一面被腹膜覆盖,称腹膜外位器官,如肾、输尿管、胰等。

(3)腹膜形成的结构 腹膜由壁层移行为脏层,或由一个脏器移行到另一个脏器,其移行的部分常形成网膜、系膜和韧带。腹穿涉及到的腹膜形成结构及包裹脏器有:①空、回肠及其系膜,空、回肠长约5~6m,被呈扇形的小肠系膜包裹,小肠系膜根附于腹后壁,长约l5cm。由于小肠系膜长,空、回肠活动度较大,容易受腹水的作用而改变位置。②乙状结肠及其系膜:乙状结汤位于左髂窝内,长约4Ocm,除髂窝的一小段无系膜外,其余均被腹膜包裹,并形成乙状结肠系膜,系膜长约llcm,所以乙状结肠的活动度较大,可降入盆腔,也可移至右下腹。左下腹穿刺时,勿伤及乙状结肠。③膀恍:膀腕位于盆腔内,耻骨联合的后方,属腹膜间位器官。在活体其形态和位置随功能状态的不同有很大变化,膀恍充盈时,膀恍顶可明显高出耻骨联合上缘,故行腹穿时,必须嘱病人排空尿液。

5腹前壁的神经 腹前壁由第7~11肋间神经、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支配,它们由上而下呈节段性分布,司理腹前外侧壁的皮肤、肌肉和壁腹膜,所以腹穿时局部浸润即可达麻醉目的。

6腹水对脏器位置的影响 除腹膜外位器官和盆腔脏器外,腹腔内大部分器官都有一定的活动性。在腹水的推移、"漂浮"作用下,饭膜内位器官(如空肠、回肠、横结肠、乙状结肠等)容易改变各自的位置。当穿刺放出大量腹水之后,腹腔压力骤降,腹壁松弛,被推移的脏器复位,或超复位而下降,结果牵拉系膜和神经血管,病人出现腹部不适。腹腔内压的突然下降,还可以使大量血液滞留于门静脉系统,回心血量减少,影响工常的循环功能,发生休克,甚至对肝硬化病人可诱发肝昏迷。所以,放腹水时要控制速度,以每小时1000m1左右为宜;不能过快。一次放出的腹水量不应超过5000m1。在放腹水过程中最好一边放一边自上而下将腹带裹紧,避免上述并发症。为了注入气体增加腹压以治疗肺部疾患的腹腔穿刺,要掌握注气速度和注气量(一次注气量不超过1500ml),逐渐调整腹压,以免引起病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的 症状;

7 腹腔穿刺术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1部位选择 穿刺点可选择以下三处。

(1)脐与耻骨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方lcm(或连线的中去段)偏左或有1~2cm,此处无重要器官,穿刺较安全。

(2)左下腹部穿刺点 脐与左铬前上棘连线的中、外烤段交界处,此处可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肠管较游离不易损伤。

(3)侧卧位穿刺点 脐平面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此处穿刺多适于腹膜腔内少量积液的诊断性穿刺。

2体姿参考 根据病情和需要可取坐位、半卧位、平卧位,并尽量使病人舒服,以便能够耐受较长的操作时间。对疑为腹腔内出血或腹水量少者行实验性穿刺,取侧卧位为宜。

3穿经层次 不同穿刺点穿经层次的差别主要在肌层。

(1)下腹部正中旁穿刺点层次 皮肤、浅筋膜、腹白线或腹直肌内缘(如旁开2cm,也有可能涉及到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腹膜腔。

(2)左下腹部穿刺点层次 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腹膜腔。

(3)侧卧位穿刺点层次 同左下腹部穿刺点层次。

4进针技术与失误防范

(1)对诊断性穿刺及腹膜腔内药物注射,选好穿刺点后,穿刺针垂直刺入即可。但对腹水量多者的放液,穿刺针自穿刺点斜行方向刺入皮下,然后再使穿刺针与腹壁呈垂直方向刺入腹膜腔,以防腹水自穿刺点滑出。

(2)定做要准确,左下腹穿刺点不可偏内,避开腹壁下血管,但又不可过于偏外,以免伤及旋髂深血管。

(3)进针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刺破漂浮在腹水中的乙状结肠、空畅和回肠,术前嘱病人排尿,以防损伤膀胱。进针深度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4)放腹水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大。初次放腹水者,一般不要超过5000m1(但有腹水浓缩回输设备者不限此量),并在2小时以上的时间内缓慢放出,放液中逐渐紧缩已置于腹部的多头腹带。

(5)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脉搏及血压变化,必要时停止放液并及时处理。

(6)术后卧床休息24小时,以免引起穿刺伤口腹水外渗。

8 准备

清洁盘,腹腔穿刺包,腹带,安全针,塑料围裙及中单,水桶,无菌试管46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酶学及病理细胞学检查标本)。备好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及苯甲酸钠咖啡因等。

9 操作

1、嘱患者先排空尿液,扶患者坐在靠背椅上,或取斜坡卧位,背部铺好腹带,腹下部系塑料围裙及中单。腹水量少者,则采取侧卧位。

2、穿刺点可选脐与耻骨联合中点(宜避开白线),或脐与髂前上棘联线的外1/3处(通常选择左侧)。

3、常规皮肤消毒。术者待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局部麻醉达壁层腹膜。用穿刺针逐步刺入腹壁。待进入腹腔后,可先用注射器抽吸少许腹水置无菌试管中,以备送检。然后于针栓接一乳胶管,引腹水入容器内。

4、放液速度不宜过快,放液量不宜过多。放液中应由助手逐渐收紧腹带,不可突然放松,并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血压、脉搏、呼吸等。如发生晕厥、休克、应停止放液,安静平卧,并予输液、扩容等紧急处理。

5、放液完毕,取出穿刺针,局部涂以碘酊及乙醇,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再缚腹带。缚腹带前宜仔细检查腹部,如肝脾肿大情形及包块等。如针孔有腹水渗出,可涂火棉胶封闭。

6、如系诊断用腹腔穿刺,可用静脉注射针直接进行穿刺抽液汁。选择穿刺部位同前,毋须腹带。

10 注意事项

1、大量放腹水可能引起晕厥或休克、水与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丢失等严重并发症,故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初次放腹水不宜超过3000ml,但有腹水浓缩回缩回输设备者不在此限。

2、腹水为血性者于取得标本后,应停止抽吸或放液。

[1]胸锁乳突肌 [2]颈阔肌 [3]肱桡肌 [4]肱二头肌 [5]三角肌

[6]胸大肌 [7]前锯肌 [8]腹直肌 [9]腹外斜肌 [10]缝匠肌

[11]收肌 [12]股薄肌 [13]股外肌 [14]大收肌 [15]股四头肌

[16]股内肌 [17]腓肠肌 [18]比目鱼肌[19]胫骨前肌 [20]趾长伸肌

[21]前臂伸肌肌群[22]前臂屈肌肌群[23]斜方肌 [24]背阔肌 [25]冈下肌

[26]三角肌 [27]菱形肌 [28]肪肌 [29]肱三头肌 [30]臀中肌

[31]臀大肌 [32]股二头肌 [33]半膜肌 [34]腓肠肌 [35]腓骨长肌

[36]比目鱼肌 [37]乳房 [38]骶棘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5036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0
下一篇2023-09-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