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炎临床多表现为发病部位疼痛,多为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或有重压感,有时可及皮下可触及变性的肌筋膜及纤维小结。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局部肌肉紧张、痉挛,活动受限。如果感觉疼痛,可yong{古顺、敷堂、筋膜、舒络、平痛、贴},tao保有,注意保暖和休息。平时做好护理,讲究饮食质量,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多晒太阳,忌辛辣油腻食物,应多食蔬菜、水果和含粗纤维的食物。常食坚果,注意营养的补充。
锻炼:
1、俯卧位,平卧在硬板床上,做好预备动作。
2、俯卧位,用双肘关节撑起3分钟,然后复原修整1分钟,重复 6--8次。
3、俯卧位,用双手撑起,肘关节伸直,坚持3分钟后复原1分钟,重复6—8次。每次可加用深呼吸法,吸一口气,然后吐气,吐尽为止。
4、利用家中的熨衣板或木板,再加一条安全带或强力皮带,牢牢束住腰部。俯卧位,用双手撑起,坚持3分钟后复原,反复6—8次。
5、俯卧,腹下放一个枕头,双手扣紧于背后,将双腿、头部和肩膀尽量提起,坚持一秒钟后,然后放下松弛,重复6~8次。
背部的肌肉僵硬也是经常会出现的现象,除了背部的肌肉僵硬以外,小腿肌肉、手臂肌肉、肩膀肌肉等等都可能会出现僵硬的现象。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到那时治疗前先要弄清楚病因。背部肌肉僵硬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背部肌肉僵硬原因,一起来看看。
背部肌肉僵硬原因
(一)腹主动脉瘤
威胁生命的腹主动脉瘤首先引起下背部疼痛或腹部钝痛,但一般表现为持续性的上腹部疼痛,在上腹部可以触到搏动性的肿块破裂后搏动消失,腹主动脉瘤也可引起腰部皮下青斑,股动脉和足背动脉消失,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腹肌紧张,有轻到中度触痈。如果失血严重,可有体克的体征比如皮肤湿冷青紫。
(二)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疾病,可引起骶髂部疼痛并沿脊柱放射当挤压骨盆时疼痛加剧。疼痛经常是在早晨或是一段时间末活动后加重,休息后不能减轻。腰椎不能向前屈也是其特征。该疾病可导致局部触痛、乏力、发热、厌食、体重减轻,偶尔有虹膜炎。
(三)阑尾炎
阑尾炎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该疾病的疼痛是上腹部性质模糊的疼痛或向右下腹麦氏点转移的钝痛。盲肠后阚尾炎症,疼痛可以放射到背部。疼痛转移之前有厌食、恶心以及伴随的发热、偶尔呕吐、腹部触痛尤其是麦氏点、反跳痛。部分患者有尿急。
(四)胆囊炎
胆囊炎导致严重的上腹部疼痛可以放射到右肩部、胸部或背部。疼痛可以突然发生或数小时后逐渐加重。许多患者有进食高脂肪餐后的疼痛史,伴随疼痛的症状和体征有厌食、发热、恶心、呕吐、上腹部触痛、腹肌紧张、苍白和出汗。
(五)脊索瘤
脊索瘤是缓慢进展的肿瘤,可导致持续的下背部疼痛、骶尾部疼痛。随着肿瘤继续扩散,可能伴随疼痛出现便秘和大小便失禁。
(六)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可引起骶部疼痛以及下腹部严重的绞痛,疼痛在月经前后以及排便时加重,疼痛往往伴随有便秘,腹部触痛、月经失调以及性交困难。
(七)椎间盘破裂
椎间盘破裂可导致缓慢的或突发腰部疼痛伴或不伴有下肢疼痛,但很少单独引发下肢疼痛。疼痛通常始于背部,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在活动、咳嗽和打喷嚏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往往伴有感觉异常,通常是下肢和足部麻木和刺痛,椎旁肌肉痉挛以及患侧反射减弱。该疾病也影响姿势和步态。患者脊柱轻度向疼痛侧倾斜,行走缓慢,由坐位站立极度困难。
(八)腰骶部扭伤
腰骶部扭伤导致局部疼痛和触痛,侧向移动时伴有肌肉痉挛。患者休息时的典型姿势是屈膝和髋部以缓解疼痛,脊柱弯曲或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时缓解。
(九)转移癌
转移癌通常转移至脊柱时至少导致25%的患者出现背部疼痛,典型的疼痛突然发生且伴有肌肉痉挛性疼痛,通常是夜间加重。休息后不能缓解。
(十)骨髓瘤
骨髓瘤是一种原发的恶性肿瘤,它所引起的背痛通常是突然出现,活动后加重可能伴有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比如疼痛、红肿以及触痛,其他的还有发热、乏力、周围神经感觉异常以及体重的下降。
(十一)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可导致持续性的上腹部疼痛可能放射到腰部两侧以及背部。为了缓解疼痛,患者可能向前屈曲,使膝部靠近胸部或烦躁地移动。早期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腹部触痛、恶心、呕吐、发热、面色苍白以及心动过速,有些患者出现腹肌强直、反跳痛以及肠鸣音亢进。黄疸是晚期出现的体征。出血性胰腺炎可出现Turner征(腹壁或腰两侧皮肤青紫)或Cullen征(脐和腰两侧皮肤青紫)。
(十二)溃疡穿孔
有些患者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可导致突然的上腹部疼痛,可能放射到整个腹部和背部。该疾病可能威胁生命,会出现全膜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消失和呼吸浅快,伴有发热、心动过速和低血压。
(十三)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的唯一症状可能是慢性的后背疼痛,该疾病也可导致血尿和尿量减少。
(十四)急性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可出现进行性的腰部下腹部疼痛伴有背痛,特别是肋脊角的压痛。其他的症状体征有发热和寒战、恶心和呕吐、腰部和下腹部压痛以及尿频、尿急。
背部肌肉僵硬的治疗
紧急干预
如果患者出现急性的严重的背痛,立即检测生命体征,然后迅速进行评估,排除威胁生命的疾病。询问患者何时疼痛开始出现,看其能不能提供疼痛的原因例如疼痛是不是在餐后或冰上滑倒后发生患者有没有描述疼痛的性质是烧灼痛、刺痛、搏动性疼痛或一般的疼痛持续性还是间歇性的有没有肢体无力腹痛是否源于腹部并放射到背部之前是否出现过这样的疼痛加重或缓解的原因活动或休息是否有影响早晨或晚上加重是否痛醒典型的脏器牵涉性疼痛不受活动或休息的影响。相反的脊柱源性的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癌性疼痛,活动后减轻,夜间加重。
如果患者诉深腰部疼痛,不受活动的影响,触诊上腹部有没有搏动性肿块,如果存在,考虑一可能有腹主动脉夹层,息者禁食禁水以防紧急手术准备静脉通路及氧气吸入设备。
如果患者诉严重的上腹部疼痛放射到背部,检查其有无肠鸣音消失及腹肌紧张和触痛如果有可能是溃疡穿孔或急性胰腺炎,开始静脉注射液体药物、吸氧,禁食期间留置鼻胃管。
注意事项
如果背痛提示威胁生命的疾患时需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注意疼痛的加重、下肢神经血管状态的改变大小便失禁、生命体征的改变、出汗以及发绀。
诊断明确后方可用镇痛药,否则会掩盖症状,同时禁食禁水以备急诊手术。抬高床头,膝下垫枕,以使患者尽量舒适,鼓励患者深呼吸放松,做好盆腔或直肠检查的准备。同时也需要做血常规、尿常规、CT扫描、活检以及胸部、腹部和脊柱的x线片。
使患者着紧身衣或腰骶部支撑物,但不要在卧床时使用,同时患者也需要理疗、硬的或泡沫的床垫或骨盆牵引。向患者解释上述缓解疼痛的 方法 ,教患者镇痛药物的替代疗法,比如生物反馈以及经皮电神经刺激。
注意背痛者中往往有癔病者存在,建议患者去其他专科医生处就诊比如物理治疗师,或专业的治疗师,必要时就诊于心理医生。
大部分人会通过体重来判断自己是否肥胖,实际这并不准确。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体重差不多但是外观肥瘦程度差别很大的人。因此判断是否肥胖,标准应该是体脂肪率,即体脂肪占总体重的百分比。
构成体脂肪的两个部分是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前者影响外观,后者环绕在肝脏等器官周围,是最为危险的脂肪。内脏脂肪如果过多,可以大大提高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脂肪对人体构成来说是必须的,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健康。对男性而言,3-4%左右的体脂是必须脂肪,对女性而言10-12%的脂肪是必须脂肪。而男性体脂高于25%,女性高于35%则属于肥胖,不但难看还会影响健康。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脂率呢?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目测。
男女数据的对照:
男子的体脂率&体型特点
4%~6% 臀大肌出现横纹(健美运动员最理想的竞技状态)。
7%~9% 背肌显露,腹肌、腹外斜肌分块明显(健美运动员竞技状态)。
10%~12% 理想值 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分块明显。
13%~15% 理想值 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显露,分块不明显。
16%~18% 正常值 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松弛,腰腹部较松弛。
19%~21% 正常值 全身各部位脂肪略松弛,腰围通常是81~85厘米。
22%~24% 偏高 腰围通常是86~90厘米。
25%~27% 高 腰围通常是91~95厘米。
28%~30% 肥胖 腰围通常是96~100厘米。
31%以上 再不减肥就不举的节奏了。
女子的体脂率&体型特点
8%~10% 在BMI出于健康值的情况下,是极少数女运动员达到的竞技状态(会引起闭经、月经紊乱和乳房缩小)若BMI同时很低,则为代谢亢奋或吸收不良引起的消瘦状态
11%~13% 背肌显露,腹外斜肌分块更加明显
14%~16% 背肌显露,腹肌分块更加明显。
17%~19% 理想值 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分块明显。
20%~22% 理想值 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显露,分块不明显。
23%~25% 理想值 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松弛,腹肌不显露。
26%~28% 正常值 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松弛,腰腹部较松弛。
29%~31% 正常值 全身各部位脂肪略松弛,腰围通常是81~85厘米。
32%~34% 偏高 腰围通常是86~90厘米。
35%~37% 高 腰围通常是91~95厘米。
38%~40% 肥胖 腰围通常是96~100厘米。
41%以上 再不减肥就等死的节奏了……
简单的仪器测量因为受到体内水分,食物,和身体状况的影响,所以只能作为参考,并不是很准确。接下来让我们试试自己的眼力。
足部变形
穿上高跟鞋,身体的重心会落在脚掌上,而不是平均分在整个脚掌上,久而久之局部肌肉过于紧张而引起痉挛性平足,严重了会出现“拇外翻”(大脚骨外侧突出)和“扁平足”(足弓消失)。这样不仅会影响足部美观而且会带来疼痛、足部易疲劳等各种问题。
易引起脚气等疾病
脚趾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反复挤压加之高跟鞋透气性差,很容易引起甲沟炎,还会继发真菌感染(脚气、灰指甲等)。
对腰椎有危害
穿上高跟鞋后,骨盆会向前倾,重力线前移。维持过度而持续的腰椎后伸,使腰肌长期处于紧张收缩的状态而出现腰肌劳损。
膝关节损伤
穿上高跟鞋会影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因此身体会依靠膝关节承重,来分散身体重量。但是长时间紧张与压力会引起髌骨关节腔的退行性变,从而诱发膝关节炎症。
下背痛
高跟鞋穿久了腰背部会感觉酸痛,这是由于穿高跟鞋改变了身体负重力线,腰背部肌肉会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时间久了就造成了腰背肌肉劳损。
腿越来越粗
穿高跟鞋的时候,小腿肌肉一直是处于收缩状态的。即使不变粗,长期收缩也会让小腿线条变丑。越是高跟、跟细、头尖的鞋子,越难稳定。越难稳定么,就需要更多的腿部肌肉去保持稳定,所以,腿部肌肉一般也会跟着粗壮。
穿高跟鞋的小窍门
步子小一点
穿高跟鞋走路跟婴儿学步不同,你要这样做:步子要小,步伐慢一点,一定不要屈膝。高跟鞋常常会缩短我们的步伐。鞋跟越高,步伐越像小碎步。不要勉强跨大步,那是男人的走法。坚持优雅地迈小步伐,会让你的走姿看起来更自然,更舒适,更有女人味。
从后跟到脚尖走路
我们的目标是穿着高跟鞋也要尽可能正常地走路。当你穿平底鞋走路时,你不会用前脚掌走路,迈出步子时,也不会整个脚同时落地。穿高跟鞋也是同样的道理。高跟先落地,接着前脚掌以及脚尖再落地。然后,当你的身体重心落在前脚掌时,将身体前移,就好像你在用脚尖走路,顺势也就开始迈出下一步。
改善你的姿势(体态)
假装有一根无形的线在头部上面牵引着头部,让头部保持直立,也就是说,你的头部,脊椎应该呈一条线,你的下巴应该和地面平行。穿高跟鞋时,不要低头,要抬头往前看。肩膀要向后倾,自然向下,胳膊轻松地放在两边。走路时可以适当地摆动胳膊来保持平衡。充分运用你的腹部肌肉,走路时要收腹。这样有助于你站得更直,看起来身材更苗条。膝盖稍稍弯曲,穿高跟鞋走路时,膝盖的弯曲度应该锁定,不要一步一屈膝。走路时,双腿并拢,脚尖指向正前方。
将高跟鞋撑开
在第一次穿新高跟鞋外出之前,如果没有先将高跟鞋撑开,那你的脚可能会不可避免地会磨出水泡的。撑鞋子跟软化鞋子一样重要,主要是为了让鞋子跟自己的脚型相贴合。外出之前,在家里穿一穿一般就可以撑开。
明智地挑选鞋子
要想走得舒服,首先你要选对鞋子。买高跟鞋,要选择傍晚的时候,这时候走路一天下来,你的脚已经完全撑开,并且稍微有些肿,脚的大小要比早晨刚起床时要大一些。选择适合你的脚型的鞋子。鞋子一定要比你的脚更宽一些。鞋子一定要两只都试穿后,在店里多走几个来回后,再考虑是否购买。如果当时就觉得不舒服,那么以后永远都不会舒服,千万不要买。
穿高跟鞋的足部护理
每天用浴盐泡脚
每天用盐浴泡脚15分钟可以有效的帮助减轻炎症放松脚趾。而且一定要选用30~50度的温水来进行浸泡,在浸泡的时间上最好维持在15~20分钟即可。
关注高跟鞋倾斜的角度
斜坡的过度的程度要适合你的舒适感觉。应该是逐渐过度的斜坡的陡度,足弓的弧度与高跟鞋的拱形要吻合,适合足弓的高跟鞋可以减少穿高跟鞋导致足痛。
磨脚跟去死皮
脚跟是最经常和鞋摩擦的部位,所以最容易积累死皮,所以要想双脚细嫩美丽,去死皮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可以先用暖水泡脚5分钟,让皮肤回到最柔软的时候,用磨皮石去除脚跟的死皮。
训练脚趾肌肉
因为女性穿高跟鞋时,脚趾的受力加大,容易出现疼痛,疲劳等现象。多训练脚趾肌肉,用手将脚趾往上拉,直到感觉绷紧,重复15次,每次停留15秒。这样可以减少脚部经常酸痛的现象,能够在一定情况下保护双脚。
经常做足部按摩
经常做足部按摩,可以舒缓韧带压力,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足部及腿部的疼痛。穿高跟鞋由体重压力积累下来的伤害,首先会让脚趾和脚掌中间部分疼痛,然后这些部位的骨头和关节就会提早退化,韧带出现慢性拉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