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淋巴癌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的皮肤疾病,而被当作一般皮肤问题处理。
一位28岁的年轻男性,半年多前背上开始出现不痛不痒凸起的红疹,起初不以为意,认为只是一般的湿疹,于是用一些药膏涂抹,但红疹却时好时坏,后来竟然越长越多,家人建议他至医院皮肤科进一步就诊。经皮肤科医师安排背部皮肤切片检查,竟是罕见的表皮性B细胞淋巴癌,转介至血液肿瘤科接受化学治疗,目前背部红疹已大幅改善,并持续追踪治疗中。
多数患者可摸到肿大淋巴结
台大医院新竹分院血液肿瘤科杨镒聪医师表示,台湾一年大约有2000至3000多个新诊断的淋巴癌个案,大多数的淋巴癌都是源自于淋巴结内的不正常淋巴球细胞癌化所致,这类患者多数在脖子、腋下或鼠蹊部会摸到肿大的淋巴结,但少数三分之一左右的个案却是来自淋巴结外实体器官中的淋巴组织癌化所致,常见的有胃部、肠道、肝脏、脾脏、脑部等器官。像案例中皮肤性的淋巴癌个案实属罕见。
皮肤异常还有其他症状应速就医
杨镒聪医师说明,皮肤性淋巴癌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的皮肤疾病,而被当作一般皮肤问题处理。因此,皮肤上若有一些不寻常反复出现、长久不消、甚至恶化的红疹,一定要特别留意,倘若除了红疹之外还有合并其他症状,如发烧、体重减轻、夜间盗汗,甚至有摸到其他硬块,一定要迅速就医,寻求专业的医师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 /beauty/article/39584 关键字:红疹, 皮肤淋巴癌, 表皮性B细胞淋巴癌, 台大医院新竹分院血液肿瘤科, 杨镒聪医师, 反复出现
只要从事过户外活动,无论日晒程度如何,回家后都应先洗澡,并以按摩的方式轻轻擦拭全身,先用温水,再用冷水冲淋,并全身抹些护肤露。 暴晒后,如有条件可用毛巾包着冰块来冰镇发红的被灼伤皮肤以减缓局部燥热,并尽量少用手抓,否则将会加剧晒后斑的产生。 晒后还可取用家中鲜芦荟,刮出中间的芦荟物质敷在肌肤上,有镇定和美白的作用。 、手在外出时也要搽防晒露,而手臂、脚、膝裸外露时也应涂防晒品,这样既可以防晒又可以有效减少斑点,特别是中年以后过早生成“老年斑”。
考虑虫咬性皮炎。虫咬性皮炎为螨虫、蚊、臭虫、跳蚤、蜂等昆虫将口器刺入皮肤吸血,或者将毒汁注入人体引起的皮肤过敏和炎症反应。有时候很难找到虫子本身,所以归类于虫咬皮炎。其共同点就是叮咬处有针头大的咬痕,皮损部位和叮咬部位一致,奇痒难忍,严重程度和昆虫种类、数量和患者敏感性相关。螨虫皮炎特征为水肿型风团样丘疹、丘疱疹或瘀斑。蚊虫则主要为瘀点、风团、丘疹或瘀斑。臭虫叮咬见风团样丘疹或瘙痒,中央见瘀点和水疱,可有红斑紫癜。跳蚤叮咬主要是形成水疱、多形红斑或紫癜,见于腰部腿部。蜂蛰伤主要是明显疼痛,很快红肿,会有水疱甚至大疱损害。症状轻微者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内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皮损广泛,反应严重者口服泼尼松。
出汗后皮肤瘙痒,出现红疹,最常见的是胆碱能性荨麻疹。患者运动了以后,或者兴奋了以后,有些是饮酒以后,身上出现红疹或者皮疹,会比较瘙痒。这个情况一般来说在短时间内会自己消退。如果患者在发病期间同时合并有胸闷症状,建议要及时地就诊,服用抗过敏的药物。如果只是单纯皮肤上的症状可以不予处理,但是要明白病因,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兴奋的状态。
寻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粘膜的小血管扩张,血浆渗出形成的局部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病因及发病机理寻麻疹的病因复杂,尤其是慢性寻麻疹不易找到病因,除和各种致敏原有关外,与个人的敏感性素质及遗传等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常见的诱因有:
(一)食物 以鱼、虾、蟹、蛋、牛奶、肉类等动物性蛋白质最常见,尤其是在一次大量进食蛋白质饮食和酗酒后,发生的蛋白胨性寻麻疹,其次某些植物也可致敏。
(二)物 如青霉素、痢特灵、血清、疫苗等可由变态反应引起,另一些物如吗啡、阿托品、阿司匹林等为组胺释放剂,可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寻麻疹。
(三)吸入物 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灰尘、某些气体及真菌孢子等。
(四)感染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感染,这些感染可能通过传染物的抗原作用或改变了机体的应激状态,引起I型或III型变态反应。
(五)昆虫叮咬 如虱、跳蚤叮咬皮肤及黄蜂、蜜蜂、毛虫的毒刺刺入皮肤,引起变态反应。
(六)物理及化学因素 如冷、热、日光和机械性刺激、摩擦压迫和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引起变态反应或非变态反应性寻麻疹。
(七)内分泌和代谢障碍及胃肠功能失调均可诱发本病,尤其是慢性寻麻疹。
(八)内脏疾病 如红斑性狼疮、淋巴瘤及某些肿瘤、风湿热等可为寻麻疹的病因。
(九)遗传因素 如家族性寒冷性寻麻疹、遗传性家族性寻麻疹综合症和遗传因素有关。
(十)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感情冲动可引起乙酰胆碱释放,增强血管通透性而发生寻麻疹。
寻麻疹的发病机理可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种,前者主要是由于I型变态反应引起,少数是II型或III型反应,此型的抗体IgE和血管周围肥大细胞、血中嗜碱性粒细胞相结合。当抗原再次侵入后,在这些细胞表面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肥大细胞膜本身及其一系列生物物理及生物化学的变化,促使胞浆中的颗粒脱出,同时释放出各种理性活性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肝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溶酶体酶、纤维蛋白溶酶、补体、各种激肽和慢性反应物质等,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多,产生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各种症状。
非变态反应性寻麻疹是由于某些物质如细菌酶素、蛇毒、蛋白胨、某些物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红斑、风团。
临床表现常突然发病,先感皮肤瘙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散在性分布亦可融合成片,风团可局限也可泛发全身,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消退不留痕迹,但新风团又陆续出现,此起彼落,消化道受累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喉头及支气管受累可发生喉头水肿,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症状在数日至2~3周内消退者称为急性寻麻疹;若反复发作,病程达1~2月,大多找不出原因,顽固性难治者称为慢性寻麻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