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蹲踞式跳远
蹲踞式跳远是人体自然的动作,即起跳后身体在空中形成蹲踞的姿势,落地前小腿自然前伸。1935年美国黑人运动员欧文斯用蹲踞式跳远创造了813米的男子跳远世界纪录。
2、挺身式跳远
挺身式跳远,起跳后身体在空中形成挺身的姿势,落地前收腹、屈髋、前伸小腿,延长了起跳点和落地点间的距离,增加了跳远的远度。1931年日本运动员南部用挺身式跳远跳出了798米的好成绩。
3、走步式跳远
走步式跳远,即起跳后两腿在两臂的配合下,在空中做走三步的动作,落地前收腹、屈髋、前伸小腿
一)跳远助跑的技术规格
助跑的目的是使运动员获得可控制的最大水平速度并使身体到达最理想的起跳位置,为强有力的起跳做好充分准备。
1、助跑的开始方式 助跑的开始方式有以下四种:
(1) 两脚左右开立的站立式起动。
(2) 两脚前后开立的站立式起动。
以上两种起动方式,因为身体处于静止状态在确定好的助跑标志上开始助跑,所以助跑步点比较准确,成功率较高,但肌肉相对比较紧张和僵硬,不利于发挥助跑速度。
(3) 走步中踏上助跑标志的起动。
(4) 先走几步后缓步跑踏上助跑标志的起动。 这两种起动方式,由于肌肉相对比较放松助跑由运动中开始,所以易于发挥助跑速度,但准确率相对较低,需要加以注意。
2、发挥助跑速度的方式
助跑后积极加速或逐渐加速,使速度越来越快,中间不应停顿或减速,在助跑最后两步时达到最大速度。
3、助跑的技术动作
动作舒展而富有弹性,身体重心高且移动平稳,摆动腿高抬膝至水手位置时,前脚掌积极着地,在一条直线上,两臂摆动协调有力,助跑开始时上体前倾约30度,助跑中上体逐渐挺直,起跳时上体与地面基本垂直。
4、助跑的准确性
按照自己的步点助跑,助跑的步幅与节奏必须平稳以保证起跳脚能准确的踏上起跳板。
为了检查准确性,可以在助跑的起动处和最后5~6步处设置一个标志。
5、起跳前的助跑节奏
在起跳前,助跑的节奏稍有变化。由于助跑的最后两步是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枢纽,对完成快速有力的起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助跑倒数第二步的步幅应稍长,使身体重心略有下降,为快速起跳创造条件,最后一步的步幅应稍短(此倒数第二步略短四分之三足掌,约20~40厘米)。使身体重心快速移过支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平速度的损耗,完成快速起跳。
(二)跳远起跳动作的技术规格
起跳的目的是把通过助跑所获得的可控制的最大水平速度转换成使身体腾空的初速度,使身体重心湍着适宜的腾起角度运行,以达到尽可能的远度。
1、上体姿势
上体直立,眼睛注视前上方。
2、脚的位置
起跳脚放在身体重心投影线的前面,起跳腿与地面这间的夹角约70度膝关节弯屈约为170度。
3、缓冲动作
起跳脚着板后,全脚掌滚动缓冲,髋关节迅速前移到支撑点的垂直上方,膝关节弯屈角度约140~150度。
4、摆动腿动作
在起跳脚着板时,摆动腿在身体后方同时抬起,大小腿紧凑折叠快速前摆,摆动结束时,大腿应与地面平行,大小腿夹角应小于90度。
5、蹬伸动作
上体挺胸拔腰,积极伸展,脊柱与髋成一直线,膝、踝、脚趾均充分伸展。
6、肩臂动作 起跳时,臂要带动肩接近身体摆动,前摆臂至眼睛水平位置,后摆臂的位置略低于肩。
7、起跳结束时的动作 以摆动腿的大腿高抬突停和较正直的上体姿势,以及两臂的摆动突停动作来维持身体的平衡。起跳结束时的蹬地角度约70~80度。
(三)跳远腾空动作的技术规格
运动员蹬离起跳板后,身体腾起在空中,如果没有其他外力作用,身体重心抛物线的运动轨迹是不会改变的。因此,跳远腾空动作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身体在空中运行时的平衡和为落地创造有利的条件。不同的跳远技术,其腾空动作也有不同的技术规格和要求。
1、腾空步
各种跳远技术的腾空,都是由腾空步动作开始的。腾空步就是直跳后身体在空中形成的跨步动作。其动作形态是,摆动腿高抬,大腿摆至水平位置,小腿自然下垂,起跳腿蹬伸后留在身体后面,挺胸抬头,上体保持正直,两臂摆动的姿势是助跑摆臂的延伸动作。
2、蹲踞式跳远空中动作技术规格
完成腾空步动作后摆动腿大腿继续高抬,两臂摆向身体前方,起跳腿迅速向前上方跟进与摆动腿并拢,身体在空中完成蹲踞姿势。上体适当前颂,两腿向前上方收举,准备落地时,两臂向后方挥摆,同时双腿前伸,接落地的动作。
3、式跳远空中动作技术规格
完成腾空步动作后,摆动腿向下摆动,带动小腿完成向前并向后方的弧形摆动,在髋关节伸展的同时,起跳腿在髋下折叠,向下后方摆动,与摆动腿并列,臀部前移,胸腰前挺,两臂向下。后上方摆动超过头部,形成空中展体挺身的动作姿势。准备落地时,两臂由后上方向前、向下、向后方摆动,两腿前摆,收腹举腿,小腿前伸,上体前倾,接落地的动作。
4、步式跳远空中动作技术规格
完成腾空步后,摆动腿伸直向下后方摆动,同时起跳腿在髋下方折叠并向前抬腿,完成空中换步动作。摆动腿屈腿前摆与起跳腿并拢,完成两步半走步式跳远的空中动作。在此基础上,摆动腿继续向前摆动,再由起跳腿向前摆动与摆动腿并拢,就完成了三步半走步式跳远的空中动作。在走步式跳远的腾空动作中,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做较大幅度的绕环摆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准备落地时,收腹举小腿前伸,上体前倾,两臂同时摆向下后方,接落地的动作。
(四)跳远落地动作的技术规格
正确的落地动作技术,既有利于跳远成绩的保持或提高,又可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身体在落地前双膝尽可能伸直,上体适当前倾。落地时,两脚平行并拢,当脚跟落进沙坑时,膝关节迅速弯屈,臀部前移,两臂屈肘积极前摆,使身体重心迅速移过支撑点,以臀部落在支撑点上完成落地动作。跳远的落地技术动作有三种。
初学者应掌握前倒落地和侧倒落地的技术。
1、前倒落地
当脚跟落入沙坑后,前脚掌下压,屈膝前跪,使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后仍继续前移,身体向前倒地。
2、侧倒落地
当脚跟落入沙坑后,一腿紧张支撑,一腿放松,使身体在移过支撑点后向放松腿的一侧倒地。
3、臀坐落地
又称作滑坐式落地。这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先进的落地技术动作,一些优秀运动员常采用此种技术。其动作规格是落地前迅速送髋前伸双腿,双脚跟一接触沙面,即借助惯性,使双脚抬起而身体继续向前运动,用臀部坐落于落地点的前面。
跳远技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重点
起跳是跳远的重要技术环节。其目的:使人体在助跑的基础上,获得垂直向上的速度。起跳(由起跳脚着地、退让、蹬伸三个阶段)必须在短时间(011〃013〃)内完成。蹬伸时,蹬地、摆腿、挥臂、拔腰、挺胸、提肩、顶头必须同时协调用力。所以,起跳是跳远技术的教学重点。在起跳技术教学中,应注意起跳动作的连贯性和用力蹬伸时的协调性,以保证起跳的良好效果。同时,还要把起跳技术教学和助跑与空中动作的技术教学结合起来。使助跑、起跳、空中动作的技术自然、连贯、协调、以保持整个动作的完整性。助跑是跳远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其目的:使人体在起跳前获得最大的水平速度。助跑和起跳,使人体由向前运动转为向上运动,从而获得适宜的腾起角度和最快的腾起初速度。这种快速改变用力方向和用力方法的技术,在跳远技术中是最复杂的,同时也是对跳远效果影响最关键的技术。所以,助跑和起跳相应结合的技术是跳远技术教学难点。在助跑和起跳相结合技术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快助跑最后阶段的速度和节奏,强调准备起跳和用力起跳间的衔接,使起跳在不降低助跑速度的前提下完成,以保证助跑和起跳的最佳效果。
跳远技术的教学方法
在跳远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包括语言法、直观法、完整与分解法和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练习法是学会和掌握跳远技术的最基本的方法。
1、学习和掌握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
(1)原地模仿起跳练习。两脚前后站立,摆动腿在前稍屈膝,起跳腿在后,身体重心落在前脚上。动作开始时,摆动腿蹬地,起跳腿积极的由后向前迈步,模仿向下放脚的踏板动作,全脚掌滚动着地,随即缓冲和蹬伸起跳,同时两臂要配合双腿的动作积极摆动。要和身体各部分配合协调,起跳腿蹬伸迅速,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动积极,身体重心迅速跟上。
(2)在跑道上连续做缓跑三步或五步结合起跳的练习,用摆动腿落地。
(3)学习起跳后腾空步动作的练习。在跑道上助跑四至六步,起跳后完成腾空步动作。下落时以摆动腿落进沙坑,接着向前跑出。
(4)辅助练习。
①在离起跳标志2米左右处设置一个高约60~80厘米的跳箱,学生起跳后,摆动腿落地跳箱上。
②在沙坑边摆放一个低栏架(或拉一根高度约30~50厘米的横皮筋),短距离助跑后,起跳完成腾空步,摆动腿越过障碍物后下落沙坑并向前跑出。
③助跑起跳成腾空步,用头部触及前上方的悬挂物。
(5)短、中程距离助跑起跳练习。短程距离约8步,中程距离约为12步。助跑距离的估量方法可以用走步数折算。如:8步助跑跳远,助跑距离≈8(步)×2-2,量出后试跑1~2次,进行适当调整即可。此种练习,要求起跳快速,应有一定的腾起高度,尽量保持腾空步动作的时间。还应注意保持较固定的助跑起动方式,起跳时用力集中、协调。
(6)全程助跑起跳练习。此种练习首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确定自己全程助跑的距离。做法是:
学生在跑道上做40~50米的冲刺跑,测量出每个人发挥出最大速度的那一段距离,找出每次冲刺跑时起跳脚落地的足印,经若干次练习,即可大致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全程助跑距离,以此距离在跳远助跑道上进行助跑起跳练习,经适当调整后,全程助跑距离就可确定下来。用钢尺将此距离测量记录下来。以后便可按此距离进行全程助跑跳远。
全程助跑起跳练习,应注意助跑起动的方式和姿势要保持固定。助跑要快速、放松,跑直线、稳定而有节奏,起跳时要做到摆(摆臂和摆腿)、蹬(起跳腿蹬伸)、挺(挺胸)、拔(拔腰)、顶(顶头)诸方面协调一致,用力集中。
2、学习和掌握腾空与落地技术
(1)蹲踞式跳远腾空与落地技术的练习方法。
① 原地纵跳屈膝团身,两手触脚,大腿尽量靠近胸部,落下时用前脚掌着地。
② 短距离助跑起跳成腾空步后,起跳腿向摆动腿靠拢,双腿越过一定的高度(横拉的皮筋或栏架)然后落入沙坑。
③ 在低跳箱上向沙坑内做立定跳远,落地时小腿积极前伸,脚跟触沙后迅速屈膝,脚掌下压,双臂配合积极前摆。
④ 利用弹簧板,做短程助跑起跳,成腾空步后,起跳腿与摆动腿并拢完成空中蹲踞姿势,然后做伸腿落地动作。
⑤ 进行中程和全程助跑蹲踞式跳远练习,体会完整的技术动作。
(2)挺身式跳远腾空与落地技术的练习方法。
①原地模仿挺身式跳远的空中动作。支撑腿为起跳腿,摆动腿屈膝前摆,随即放腿并向右摆,髋部前展,同时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向下侧后方绕摆至侧上方,注意体会放腿与展髋的动作。
②起跳腿支撑站立,随口令做摆臂、摆腿、放腿、挺身、展髋的单足立定跳远,着重体会臂和腿的配合动作。
③利用弹簧板做短程助跑起跳成腾空步后,下放摆动腿并落在沙坑内然后跑出。体会摆臂与展体的动作。
④利用起跳板做短中程助跑挺身式跳远,要求摆动腿自然下放,髋部前移,展体挺身,收腹举腿落入沙坑。
⑤全程助跑挺身式跳远练习,体会完整的技术动作。
(3)走步式跳远腾空与落地技术的练习方法。
① 将身体支撑在双杠上或悬挂在高单杠上,模仿走步式跳远空中交换腿的动作。
② 坐在鞍马或窄木上,模仿双臂的环绕摆动和下肢配合的动作。
③ 在走步中模仿空中的走步动作以及上下肢的配合动作。
④ 短程助跑起跳成腾空步后,放下并伸直摆动腿,落入沙坑后跑出。
⑤ 开始同练习④,起跳腿在摆动腿放下后摆的同时,在髋下折叠屈膝前摆,换步后起跳腿落入沙滩,然后跑出。
⑥ 借助弹簧板重复④、⑤的练习。
⑦ 在高处起跳,获得较长的滞空时间,体会空中交换步的动作,在完成交换步后,身后的摆动腿快速前摆,在身体前方与起跳腿并拢,用双腿落入沙坑。
⑧ 做短程和中程助跑走步式跳远练习,换步时以大腿带动小腿及髋部摆动,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做环绕摆动,注意身体运行要平稳。
⑨ 全程助跑走步式跳远,体会完整的技术动作。
易产生错误及纠正方法
在跳远技术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要纠正这些错误,必须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采用正确的纠正方法。
(一)助跑技术易产生错误及纠正方法
1、助跑距离太长或太短,起跳时没有达到最大速度
产生原因:助跑练习较少,对能发挥出自己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与距离缺乏准确的把握。
纠正方法:通过多次反复的冲刺跑和助跑练习,合理的确定符合个人实际的全程助跑距离。
2、助跑断续加速
开始阶段加速过快,中间阶段出现减速,最后阶段又重新加速。
产生原因:冲刺跑练习较少,没有建立起较固定的匀加速跑的动力定型。
纠正方法:反复进行30~60米的匀加速跑练习。
3、助跑最后几步明显减速
产生原因:助跑距离过长,做起跳的准备过早,对踏上起跳板的准确性信心不足。
纠正方法:克服犹豫不决的心理,排除顾虑,树立成功的信心。助跑的最后四至六步,在教师发出明确指令的指挥下,加强后蹬,加快步骤,在起跳时达到最大速度。
4、助跑步点不准确
产生原因:跑助起动方式不固定,助跑技术没有动力定型,节奏不稳定,受场地、天气情况和生理、心理因素影响。
纠正方法:固定自己助跑的起动方式。每次助跑都以同一条腿迈出第一步,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步点和设置助跑检查标记,及时分析助跑中的各种情况,如助跑的距离,第一步的位置,踩标记的状况,起跳时的偏差等,通过反复练习,巩固助跑技术的动力定型,使自己助跑的步幅、步频与节奏都能相对稳定,在助跑的最后六至八步处设置第二检查标记,在练习中能自然准确的踏上此标记,在各种较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助跑练习,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起跳技术易产生错误及纠正方法
1、助跑倒数第二步身体重心下降过大,髋和膝关节深度弯曲,形成“坐”的姿势
产生原因:缺乏对达到本人最大速度的控制,助跑最后阶段的节奏发生紊乱。
纠正方法:反复进行短距离快速助跑起跳练习,增加速度直到最后一步,仍保持助跑的姿势,在约高出地面15厘米的位置上快速起跳;在助跑最后四至六步的地方,每一步的步点处都划上白色检查线,使学生每次助跑练习,却能按正确的节奏,自然准确的踩上各条检查线。
2、起跳腿蹬伸不充分
产生原因:摆动腿前摆无力,髋部没有积极前送,起跳腿力量差,蹬地不充分。
纠正方法:加强起跳动作中的摆动腿快速前摆的练习。做顶髋练习,其做法是:仰卧垫上,起跳腿放在30厘米的高处,顶髋带动摆动腿屈膝上摆,反复多次以体会顶髋摆腿动作。四至六步助跑起后,用头部触及前上方一定高度的悬挂物,要求起跳腿充分、迅速蹬伸,反复进行单足跳、跨步跳和适当的负重练习以增强腿部力量。
3、起跳方向不正
产生原因:助跑最后几步时,急于做起跳准备,两腿蹬地用力不均匀导致助跑路线偏斜,起跳时,摆动腿摆动方向不对。
纠正方法:在助跑道上划一直线,使学生沿直线助跑,起跳时起跳脚要放正,摆动腿自然前摆,目社正前方。
(三)腾空技术易产生错误及纠正方法
1、蹲踞式跳远腾空技术易犯错误 腾空中身体运行不平稳,向前迥旋。
产生原因:起跳时低头,助跑最后一步过小造成起跳不充分,上体过于前倾。
纠正方法:反复做短、中程助跑跳远练习,要求起跳时上体正直,目视前上方,起跳腿起跳蹬伸要充分,保持腾空步姿势,越过离起跳板约15~2米处的低障碍物(皮筋或横杆)后再向前收起跳腿,然后双腿并拢落入沙坑。
2、挺身式跳远腾空技术易犯错误
(1)挺身过早。
产生原因:起跳不充分,腾空步幅小,保持时间过短,摆动腿下放过早。
纠正方法:反复做短、中程助跑跳远练习,起跳后以腾空步姿势越过高起跳板约15~2米处的低障碍物(皮筋或横杆)后,再下放摆动腿并后摆,成挺身展体姿势,然后收举双腿落入沙坑。
(2)挺腹式替挺身。
产生原因:腾空步后,摆动腿下压后摆不积极,头部后仰,上体过于紧张而腹肌松弛无力。
纠正方法:支撑在双杠上或悬挂在高单杠上,体会挺身动作各部位肌肉用力感觉;短程助跑起跳,腾空时头部要正直,下放摆动腿时注意应先向下伸展髋部然后向后摆,腹部肌肉紧张用力,在空中成挺胸展腹姿势。
3、走步式跳远腾空技术易犯错误
(1)空中两腿换步的幅度小
产生原因:换步时,不是以大腿带动小腿摆动;上下肢动作配合不协调。
纠正方法:支撑在双杠上或悬挂在高单杠上模仿空中走步动作,体会换步时应以大腿带动小腿做较大幅度的前后摆动动作。利用弹簧板做短、中程助跑跳远,在空中两腿大幅度摆动并与双肩的环绕摆动相配合。
(2)腾空动作僵硬,不协调。
产生原因:肩关节和髋关节灵活性差;肌肉用力过于僵硬。
纠正方法:做各种转肩、转髋的练习,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坐在鞍马上做上、下肢协调配合的摆动练习。
(四)跳远落地技术易产生错误及纠正方法
1、将落地时小腿前伸不积极
产生原因:空中身体失去平衡,上体过于前倾,腰腹肌力量和柔韧素质差。
纠正方法:反复做立定跳远练习,落地时要求小腿积极前伸。短程助跑跳远练习,在沙坑内落地点画出一条标志线,落地时要求小腿前伸越过标志线,做仰卧举腿等多种练习,发展腰肌力量和柔韧素质。
2、落地时身体失控向后坐
产生原因:脚跟着地后没有迅速屈膝使身体重心靠近支点,两臂配合摆动不够有力。
纠正方法:做各种发展髋、膝、踝关节灵活性练习。落地缓冲时,两臂迅速有力的向前挥摆,牵拉身体重心愉速移过支撑点。
介绍几种专门性练习方法
跳远运动成绩的提高,有赖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有赖于专项素质水平的提高。在跳远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与方法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进行速度、快速力量、跳跃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能提高跳远运动的成绩。
助跑速度3.1.1 助跑距离的选择在训练或比赛中跳远运动员经常会出现助跑速度过长或过短的情况,如果助跑距离过长,运动员往往在起跳前就达到了最高速度,而在助跑的最后几步速度受到损失。如果助跑距离过短,运动员在起跳时就发挥不出自己的最大速度。根据前人的科学研究,在跳远起跳前一瞬间助跑速度每提高01m/s。跳远成绩将提高8~10cm,可见助跑速度的重要性。跳远运动员助跑距离的长短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情况、运动水平与本人的40m和100m跑的成绩能客观反映运动员的助跑能力,下面的数据供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参考。而对于女运动员可在此基础上平均加两步。同时对于步频快而步幅小的运动员则稍微缩短助跑距离。对于优秀的跳远运动员助跑距离可适当增加1~2步。如表1表1 40m、100m与步数关系表距离 成绩 步数 成绩 步数 成绩 步数 成绩 步数 成绩 步数 成绩 步数40m 57s 12 54s 14 52s 16 50s 18 48s 20 46s 22100m 13s 125s 12s 113s 109s 104s 然而,在比赛中助跑距离受到比赛的气氛、场面、情绪、运动员助跑起动方式、身体状况、跑道、风向等因素影响。一般说来,在情绪高、身体状况好、顺风等情况下,助跑距离应增加20~40cm,在身体状况不佳,逆风情况下助跑距离应缩短30~50cm。3.1.2 助跑的绝对速度绝对速度是跳远成绩的基础,科学研究表明当助跑绝对速度快时,跳远成绩也会相对提高,即二者成正比关系,若要取得世界最好成绩,红外线速度只有达到11~113m/s时才可能实现。在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如鲍威尔在破世界纪录时,助跑速度达到了11m/s,而刘易斯在跳出991m时,速度也达到了1106m/s,可见绝对速度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跳远的成绩。
在训练中无论运动员采用何种的起动方式。首先,应当始终如一,保持一致。其次,应控制好起的身体姿:呈加速助跑、富有弹性、高重心。在起跳时达到相本人的最大可控速度。这样有利于起跳取得最佳效果。3.2.2 助跑的节奏在这里谈谈起跳前的助跑节奏,因为起跳前助跑节奏也是影响助跑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众多研究表明:正确的助跑技术,应在直跳前不改变运动员在跑动时形成的节奏和身体重心高度。若运动员身体发展均衡,应重点发展其薄弱的环节,而不应改变技术弥补身体素质的缺陷。这样虽可以提高助跑准确性,但总是因小失大,牺牲自身优势环节,最终将阻碍运动员成绩和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因为这样容易使助跑中节奏变化大,步点的错乱也大。因此,在训练中,应做到速度与爆发力的平衡、身体素质与技术的平衡,以建立完整技术来提高助跑的准确性。3.2.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跑道情况、身体状况、天气状况、风速、风向等不同都会引起助跑动作、速度、节奏的变化,就如在煤渣跑道和塑胶跑道上进行比赛,其助跑距离就会各有不同。所以为了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应从训练着手,在不同的天气、跑道上进行训练,使运动员适应不同环境,从而提高助跑的准确性。3.2.4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对跳远助跑的准确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其影响踏板不准确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心理状态:1)害怕犯规,最后几步拉大或捣小步。2)助跑时眼睛盯着踏板。3)一心想取得好成绩,而使动作变形,破坏已有的节奏。4)助跑时受环境因素影响,造成情绪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在比赛上。为什么会造成这四种情况呢?因为人的心理活动都要通过注意,当运动员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助跑踏跳的兴奋中心就不易形成,受大脑支配的运动就会受到影响,因而准确性也受到了影响;有的则是精神过于集中在踏板上,而使精神过于兴奋。因而降低了准确性,必须进行心理训练。例如可以采用自我放松训练法、表象法、心理暗示法等来提高助跑的准确性。4. 结论1在跳远中助跑速度是成绩的基础,而助跑的准确性是关键。在跳远训练中,应重视助跑速度和准确性的练习。2在跳远训练中应强调助跑速度、助跑能力、准确性、起跳技术和专项跳跃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使之达到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变是稳定地提高成绩的关键。3对于助跑速度利用率国内是近两年来才应用到跳远的训练中来,还处于萌芽阶段
力达脚跟
蹬腿是指身体运动时双腿连续屈伸,锻炼腿部力量的动作。在武术基本功中蹬腿也是一个基本功。
武术动作过程身体重心前移,左腿稍屈支撑,身体稍左转,右腿屈膝前抬、勾脚,以脚力达脚跟。 要点:屈膝高抬,爆发用力,快速连贯。
做动作的时候感觉整个力量是从自己的脚跟发出去的,而不是脚趾。
身体训练时,使用坐姿蹬腿器可以有针对性地锻炼大腿及臀部肌肉。而且蹬腿的安全性是在所有腿部复合动作中是最高的,整个蹬腿过程要流畅、缓慢。
做动作的时候感觉整个力量是从自己的脚跟发出去的,而不是脚趾。器材
扩展资料:
武术蹬腿的注意事项
1、 做正蹬腿的练习,躯干与下肢协调一致是开始前踏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腹前肌、腹侧肌和深层腹肌收缩。
当下腹肌收缩后,躯干侧肌、背肌、胸肌、大腿屈肌和大腿伸肌才依次收缩,肌肉收缩的反弹伸张性越大,发出的腿力才强劲。
2、 正蹬腿的提膝有个特点就是一提膝便收入怀中,就是大腿跟至膝关节这段尽量上收,使脚底对准目标,当膝关节刚至肩高度,便迅疾利用膝关节的弹性向前蹬出。
3、 在整个蹬蹋过程中,支撑脚必须很稳地贴在地上,在提膝发腿过程中,保持上体略前压的姿态,以助于平衡的保持和发力。
-蹬腿
-蹬腿(武术)
完成握拳的肌是指浅深屈肌、拇长短屈肌,神经是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提足跟的是胫骨后肌、趾长屈肌、拇(应为足字旁,但输入法中无此字)长屈肌,神经是胫神经;
桡神经是上肢的神经
“翼状肩”“方肩”“猿手”“爪形手”“垂腕”征“勾状症”“马蹄内翻足”分别是胸长神经损伤、腋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尺神经干损伤、桡神经损伤、胫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引起的。
1、翼状肩:由于胸长神经损伤引起的。胸长神经支配前锯肌和乳房,损伤可引起前锯肌瘫痪,出现“翼状肩”。
2、方肩:由于腋神经损伤引起的。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或腋杖的压迫,都可造成腋神经损伤而致使三角肌瘫痪,臂不能外展,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由于三角肌萎缩,肩部失去圆隆的外形,称为“方肩”。
3、爪形手:由于尺神经干受损时,运动障碍表现为屈腕力减弱,环指和小指的远节指骨不能屈曲。小鱼际肌萎缩变平坦,拇指不能内收,骨间肌萎缩,各不能互相靠拢,各掌指关节过伸出现“抓形手”。手掌及手背内侧缘皮肤感觉丧失。
4、猿手:由于正中神经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表现为正中神经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所有前臂的屈肌和旋前肌全部无力。由于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称为“猿手”。感觉障碍以拇指、示指和中指的远节最为显著。
5、腕下垂:由于桡神经损伤引起的病人在前臂伸直时,可见腕、手指及大拇指不能主动伸直和外展;或嘱病人两手伸直,手掌合拢,然后令其两腕相贴分开两手,可见一侧手指不能向外离开而沿着对侧手掌向下滑落”的症状。病人握拳时可见腕下垂更为明显。
6、钩状足:由于胫神经损伤引起的。胫神经损伤后主要运动障碍是足内翻力弱,不能跖屈,不能以足尖站立。由于小腿前外侧群肌过度牵拉,致使足呈背屈、外翻位,出现“钩状足“畸形。感觉障碍区以足底面皮肤明显。
7、马蹄足(或内翻足):由于腓总神经损伤引起的。腓总神经的分布范围包括小腿前、外侧群肌和小腿外侧、足背和跖背的皮肤,在胭窝腓总神经还发出关节分布于膝关节。
腓总神经损伤在绕经腓骨颈处位置表浅,最易受损伤。受损后,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足下垂且出现内翻,成“ 马蹄”内翻足畸形,行走呈“跨阔步态”。感觉障碍主要在小腿外侧面和足背较为明显。
扩展资料:
周围神经损伤:
1、周围神经损伤,主要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感竟障碍、运动障碍和营养障碍。周围神经是指中枢神经(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
它包括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2、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可分为:
①牵拉损伤,如产伤等引起的臂丛损伤;
②切割伤,如刀割伤、电锯伤、玻璃割伤等;
③压迫性损伤,如骨折脱位等造成的神经受压;
④火器伤,如枪弹伤和弹片伤;
⑤缺血性损伤;肢体缺血挛缩,神经亦受损;
⑥电烧伤及放射性烧伤;
⑦药物注射性损伤及其他医源性损伤。
3、根据外伤史、临床症状和检查,可以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性质和程度。
参考资料:
-翼状肩胛
-方肩
-猿手畸形
-爪形手
-垂腕
-马蹄足内翻
脚掌痛一般都是由于长时间走路、跑步、爬山时,损伤了小腿后面或者足底的肌肉引起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详细分析。
趾长屈肌位于胫骨后面,下行经过踝关节内侧到足底附着于四个小的脚趾下面。走路或者跑步过多,还有就是光脚在山路上行走,就会导致它的损伤。损伤后会引起脚掌疼痛。
趾长屈肌可以用对侧的膝盖按摩,把小腿放在对侧的膝盖上,对准痛点移动小腿进行按摩,每次几分钟每天三次。
趾短屈肌起于跟骨,止于四个趾骨,它是协助趾长屈肌屈曲四个小脚趾。趾短屈肌损伤后会引起脚掌前面的跖骨头的酸痛。
把筋膜球踩在脚底,在足跟前方滚动寻找压痛点,找到后滚动按摩,每次几分钟每天三次。
拇收肌和拇短屈肌位于脚掌部位,它们是走路时脚前部疼痛的主要原因。
同样把筋膜球踩在脚下,在脚的前部滚动寻找压痛点,找到后滚动按摩,每次几分钟每天三次。
脚底痛一般有几种可能;
一、趾腱筋膜炎疼痛的部位靠脚掌前面一点
二、跟骨骨刺是骨质增生的结果疼痛的部位主要是靠近跟骨的地方也就是脚掌靠后面一点但这病是有慢性病性病史老年易患而您只是最近一段时间起病且您还年轻一般不考虑
三、跟腱炎这病疼痛主要在脚后跟肌腱处疼痛厉害的话可以牵连脚后跟
根据这些病状考虑趾腱筋膜炎可能性较大注意休息走路不要走多了睡前热水洗脚脚底也可热敷如果症状重的话影响步行那么针灸或推拿治疗。
脚底疼痛也可能是足底筋膜炎筋膜炎,多表现为发病部位疼痛,多为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或有重压感。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局部肌肉紧张、痉挛,活动受限。
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患者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体检时可在患处触摸到固定压痛点,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处,压痛点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
肌肉的锻炼可能还是最重要的,但应掌握锻炼时机及方法,疼痛急性发作时避免锻炼,游泳是较好的锻炼方式。少数症状顽固,久治不愈的患者需手术治疗。
脚掌痛是不是走路过多,或者劳累过度引起的,建议多休息,如果不起效,建议及时去医院做个检查[祈祷]
屈肌Muscles of Flexion
又称内旋肌,指全身上下可以帮助关节弯曲的肌肉。
如腹肌收缩可以使腹部弯曲;小腿後方的腓肠肌,收缩时可使膝盖弯曲、脚掌向下伸展。
当然人体也有负责支撑、维持挺直的肌肉,伸肌。
伸肌Muscles of Extension
又称外旋肌。
人体肌肉中,在收缩时可以使关节保持挺直、伸展的肌肉即称为伸肌。
相对於使关节弯曲的屈肌,伸肌的肌力稍大,两种肌肉通常一前一後相对,例如大腿的伸肌股四头肌便位於前侧,屈肌则位於後侧。
一般来说,伸肌的肌力会较屈肌强,但是现代人大多缺乏运动,长时间久坐并且通常上半身屈前工作、读书,导致屈肌可能较伸肌强壮,但後方的屈肌却时常被忽略。如此一来,容易因肌力不平衡容易产生拉伤等运动伤害或是酸痛不适。
若有以上情形则平日应多走动,注意肌肉的平衡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