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铃是举重和健身练习的一种辅助器材。
哑铃是一种用于增强肌肉力量训练的简单器材。它的主要材料是铸铁,有的外包一层橡胶。它的用途是用于肌力训练,肌肉复合动作训练。
因运动麻痹、疼痛、长期不活动等导致肌力低下的患者,手持哑铃,可利用哑铃的重量进行抗阻力主动运动,训练肌力。哑铃可训练单一肌肉;如增加重量,则需多个肌肉的协调,也可作为一种肌肉复合动作训练。
扩展资料:
有固定重量的和可调节重量的两种:
1、固定重量哑铃。用生铁铸成,中间是铁棒,两端为实心的圆球练习。
2、可调节哑铃 。类似缩小的杠铃,在短铁棒两端套上重量不等的圆形铁片,长约40~45厘米,举重或健身练习时可以增减重量。经常做哑铃练习,可以增强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力量。
除铁制哑铃外,还有木制或用塑料制成的哑铃。练习时,利用木哑铃或塑料哑铃的敲击声,培养练习者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敲胆经的时间安排其实也没有那么严格,只要不是在饭后等特殊时间点就可以的。但是最好不要再深夜,睡前的那一段时间是最好的。
因为饭后大量的血液都去消化去了,敲胆经的话,胆经就会和胃部抢血(敲打的部位血液流量会变大),胃部缺血消化就不良,是得不偿失的。
通过个人和亲朋好友之间的实践,我发现敲胆经在早上的7点到11点之间敲最好。
这个和我国中医里面的子午流注的规律是相符合的,下面给出人体最佳的活动时间表,多人称人体最佳黄金时间表
敲胆经的时间要在胆经最活跃的时间才会发挥它的功效与作用,但是胆经的活跃时间是在深夜,所以一定要把握住其余时间。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时 (23点至1点),胆经最旺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
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
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编者按:一般此时都睡觉了,没有办法去护理胆经,正常情况下,此时减去12个小时,也就是早上的9点多到11点,也是胆经最活跃的时候)
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是造血时间,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现代人都有熬夜的习惯,经常熬夜到凌晨,其实这样对身体非常不好,尤其是伤肝,所以这些人的肝通常都不好。
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最旺
所以,人在 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
已时 (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虚者 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
午时 (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
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 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
未时 (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输送进脾。
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
申时 (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
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
酉时 (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戌时 (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
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
亥时 (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可惜现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时百脉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种进行调理。古籍《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西安大唐汉方肿瘤研究所系列抗癌组方根基于深厚的当今中医临床实践并依照《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中“子午流注”经络运行理论为基础,并大量吸取了对现代医学的有关认识、进展和经验。
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预防和治疗、康复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理性总结归纳,临床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靶向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已取得了可喜成果,为大量国内外晚期肿瘤患者及家庭带来福音,使众多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命在这里得到了延续!
中医子午流注在我国历史悠久,其理论基础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奠定,在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宝库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宝贵理论。
女性经期能敲胆经吗
有的女性本来血就很少,但由于肝脏热,所以月经问题没有暴露。血气上升后,肝热下降了,月经推迟是正常的。
当血达到正常水平,月经也就恢复了。月经来时可以少敲或不敲。
月经推迟怎么办
1中医调理
肝:调理肝脏是为了使气血畅通,女性气机舒畅,血流畅通,经血就不会滞留在体内。
肾:经水来源于肾,因此想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先把肾护理好,只有让肾活力起来,才能使月经畅通。
脾:脾胃主要的功能是补血,调理脾胃是可以补回身体流失的血液。
2饮食调理
(1)多吃蛋白质和高纤维食品
在中饭和晚饭可以多多加入肉类、豆制品、蛋类等等,这些高蛋白食品可以补充经期身体流失的营养物质。同时,也要多摄入蔬菜、全麦食品、水果等等,丰富的纤维可以提高镁的含量,从而有效调节紊乱的月经周期。
(2)少吃甜食与咖啡因饮料
诸如糖果、朱古力、蛋糕这类糖分过高的食物,会造成体内血糖上升,影响经期稳定,造成身体不适。而浓茶这类饮料会使女性容易焦虑不安,难以平静迎接月经到来,建议热爱茶饮的女性朋友不妨改成大麦茶,效果更好。
(3)经血较多建议多吃高纤质
如果你不但月经经常推迟,而且流血量很多,那么建议你多吃葡萄干、大枣、菠菜等。这类食物可以有效帮你补血补气,得到快速恢复。
敲胆经的注意事项
时间
晚上11点以后不可以再敲。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是气血进入胆经的时候,敲胆经不应该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对身体不好。
利用白天的时间敲胆经是比较安全的做法。每天每条腿只要几分钟,有时候忘记了也没有关系,用不着太认真。
敲打位置
敲胆经不需要敲到小腿上,一是操作不方便,二是小腿上胆经与胃经的位置太近,用敲的方法要完全分开有难度。
力度
不需要很用力,把手举起来,随势下降敲打即可。刚开始敲的部位有酸痛感,因为人体本身就在努力打通胆经这个通道。
一般不会敲出乌青来,敲出乌青有两种情况,可能是力量太重了,等乌青退尽了再敲,不是“敲”的关系,是身体的凝血因子不够,平时皮肤也易出乌青。
不生气
敲胆经是让人体的气血上升,如果气很盛,血上升时气会跟着上升,让人不舒服,所以要先破掉一点气,然后开始敲胆经。
遇到问题尽量不要生气,生气造成的病是很难治疗的,因为人体是无法驾御你的情绪的,而情绪却可以冲击内分泌,使身体内部混乱。
长期坚持
身体的保养是长期的,尤其是女性,只要能保持收入略大于支出就可以了。当人体的血不断上升,到一定层次时,人体是要全面改造自己的身体的。
血要上升,但要慢慢地上升,这样人体的修理幅度比较小,人体自我感觉就比较舒服。
不适合人群
孕妇绝对不能敲,不能让孕妇有痛的感觉,会对宝宝有影响。老人敲胆经不要敲得太多,因为血升得太快人体的调节也会快。
例如胃有寒象时,用手摸胃的部位,可以感觉到温度较周围低,这时这部份皮下的生理活动一定比周围差,当然就会堆垃圾了。
又例如体内有湿气,在舌头的边缘就会有一圈齿痕,相应的脾脏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欠佳。
人体内的寒气尤以胆囊内的寒气为重,而大腿外侧的经络,就是胆经所经过的路线。
寒气常常堆积在这里,敲胆经,是要把寒气敲散,把血气敲足,那么自然而然,你的腿就变瘦了。
如何正确的找到胆经
胆经在下肢的巡行路线是沿股、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间。
有个很容易找到的标志,就是沿着裤子中间的那条线至膝盖侧面处,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四个穴位。
敲胆经瘦腿正确方法
1敲胆经要敲两条腿,不然的话一条一腿粗,另一条腿细就不好了。
2中医有句话叫做“离经不离穴”,所以敲胆经只是敲得大腿外侧的胆经有点发热、发麻,就可以达到刺激胆汁分泌的效果,并不要求很正确的穴位,当然如果能够敲到位最好。
3办公族可以利用工作间隙,坐位时敲打,也可以坐在床上伸直双腿,用拳头去捶大腿两侧。
4可以一天敲一次,也可以两次,反正有空就敲一下。
5不需要敲到小腿上,小腿上胆经与胃经的位置不好区分,而且操作起来也不是很方便。
晚上11点以后不能敲
肝胆是表里脏腑,晚上11点后敲胆经容易造成肝脏上火的现象,同样脸上有痘痘和肝火旺的人亦不适用于此方法。
敲胆经瘦腿
适合人群:梨形身材、喜欢吃甜食不爱运动、上身瘦下身胖的人。
效果:驱除人体内的寒气,是促进胆汁分泌排毒,补充血气的,缓解大腿的水肿或者是静脉曲张。坚持十天或半个月,大腿就能瘦2-3CM,同时臀部也会见瘦。
敲胆经瘦小腿方法
坐在床上伸直双腿,或者把脚放在一个小凳子上,用拳头去捶小腿两侧。
从大腿外侧根部(站起来屁股有个窝的地方)开始一直敲到膝盖,敲50组(从pp侧面到膝盖处,敲一整条下来算一组)就差不多了。
如果你心急,可以多敲一些,但是贵在坚持。可以一天敲一次,也可以两次。
注意事项
1、是要两条腿同时敲,还是先敲一条腿,再敲另一条腿,都可以。
2、并不要求很正确的穴位。
重点瘦腿有四个穴位,有的人对针灸穴位比较了解,力求到位,但对一些对针灸穴位不太了解的人就无需苛求,有敲就有作用,既不在乎穴位正确与否,也不在乎是否完全沿着经络线路,这要基本上是在大腿外侧胆经的通道上就一定不会白敲。
只要敲得大腿外侧的胆经筋有点热乎乎,就能刺激胆汁的分泌。
3、力道不用太大:敲胆经不需要很大力,有痛感就行,不要敲出瘀青来。
配合饮食
1、要放弃所有的甜食和零食,蛋糕、奶茶、冰淇淋、饼干之类不要吃。
2、少吃高油高盐调料足的菜,尤其是荤菜,多吃健康的蔬菜,还有全麦面包,燕麦片这些东西,每餐八分饱的饮食就行了,不要吃撑。
3、按照早餐吃丰富,午餐营养、晚餐清淡的规律来饮食。现代人,特别是上班族,运动量严重不足,每天都处于热量过剩的状态,而且久坐不动,下身自然越来越肥。晚餐可以适量少吃,喝点燕麦粥或者杂粮粥,吃点水果就足够了。
4、不需要敲到小腿上,一是操作不方便,二是小腿上胆经与胃经的位置太近,用敲的方法要完全分开是不是有难度。
5、晚上23点之后不要敲, 23点至1点是气血进入胆经的时候。
6、有的女性本来血就很少,但由于肝脏热,所以月经问题没有暴露。血气上升后,肝热下降了,月经推迟是正常的。当血达到正常水平,月经也就恢复了。月经来时可以少敲或不敲。
敲胆经瘦腿的效果
在中医的理论中,脏腑和经络表里对应,当某个内脏器官活力较差时,其相应经络的活力也相对差。例如胃有寒象时,用手摸胃的部位,可以感觉到温度较周围低,这时这部份皮下的生理活动一定比周围差,当然就会堆垃圾了。
人体内的寒气尤以胆囊内的寒气为重,而大腿外侧的经络,就是胆经所经过的路线。寒气常常堆积在这里,敲胆经,是要把寒气敲散,把血气敲足,那么自然而然,你的腿就变瘦了。
胆经在下肢的巡行路线是沿股、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间。有个很容易找到的标志,就是沿着裤子中间的那条线至膝盖侧面处,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四个穴位。
1可以一天敲一次,也可以两次,反正有空就敲一下。
2不需要敲到小腿上,小腿上胆经与胃经的位置不好区分,而且操作起来也不是很方便。
女性敲胆经的最佳时间
1 清除大腿内侧赘肉 刮肝经
用手掌根推大腿内侧的肝经。每天睡觉的时候,用手掌根从大腿根部推到膝盖附近,把这条肝经的位置推300下。
推的时候可以沾一点肥皂或油脂的东西润滑一下,以免擦伤皮肤。
肝经又叫足厥阴肝经,本经一侧有14个穴位(左右两侧共28穴),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 急脉,章门, 期门(可省略不看,我是看了也白看哈哈)
简单地说就是大腿内侧、大腿根部到膝盖附近。
2 清除大腿外侧赘肉,敲胆经
大腿外侧胆经有一个天然的标志,就是人们裤线的循行位置。要想减去这个部位上的赘肉,只需要拿指节去敲打就可以了。
因为这些穴位都在皮肤下面的肌肉层,并不在皮肤表面,所以敲打的时候,力度要能渗透到肌肉里面去。只有这样敲打,效果才真正地明显。
胆经又叫足少阳胆经,本经脉腧穴有:瞳子、听会、上关、颌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液、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共44穴,左右合88穴。
简单地说就是你站起来,手指尖顺着侧面裤缝到膝盖那一条线,其实主要就是敲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四个穴位。
3 清除腰上的赘肉,敲带脉区
如果腰上有赘肉,就敲腰两边的带脉区,这里是肝胆经的循行位置,就像带子一样围着人体,所以只要敲带脉,就可把腰两边的赘肉敲下去。
敲带脉很简单,只要平躺着,手握空拳,每天坚持敲打300次,由轻到重,以舒服为宜,不久这些'游泳圈'自然就下去了。
本经脉交会穴为带脉(带脉同名穴位)、五枢、维道(足少阳经)共3穴,左右合6穴。
简单地说就是就是腰那里的位置,平躺下来的时候,后背的脂肪会被挤到腰部,就是脂肪那里,也就是腰部最细的那个点。
4 大肠功能失调引起的肥胖自疗法:敲大肠经
如果吸收的东西不能及时地变成血液,就会变成脂肪赘肉堆积在人体里。还有便秘,也会造成体内垃圾排不出去。
如果大肠功能失调,胳膊上的反应点会很多。(胳膊粗)这时,要经常敲打胳膊正面的大肠经,不但可以消减胳膊上的赘肉,还可以改善便秘的问题。
敲大肠经对老年人还有额外的好处。因为大肠经属于多气多血之经,如果老年人觉得肩膀老痛,经常敲敲大肠经,肩膀的气血就会充足,这对于防治肩膀痛很有好处。
简单地说就是敲打胳膊正面。
5 胃功能失调,跪膝法
胃功能失调,比如吃点儿东西就堵在肚子里,根本下不去,好像不消化,这时可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跪膝法。
就是在床上,或在地板上铺上垫子,每天跪着走,就可以帮助胃功能恢复正常。
像这么每天跪着走一走,所有的气血就首先奔胃经而去了,原来存积的赘肉就会被带走,被排泄出去。
不光是减了肥,膝盖有损伤、有关节炎的,也会随之好转。
6 小肠功能失调:捏手臂内侧
小肠的功能是消化和吸收,如果它的功能减弱,手臂内侧下方小肠经循行的位置就会有松松垮垮的赘肉。
在中医看来,心和小肠相表里,小肠经功能减弱就是心脏给小肠经供血不足了,同时心脏功能也出现了些问题,虚弱了。
怎么解决呢很简单,把手举起来做个敬礼的动作,然后用手指肚捏手臂内侧。大拇指是心经的位置,其他四个指肚捏的就是小肠经的位置。
捏的时候一定要挨着捏,边捏边结合点掐、点揉,从腋下往肘上走,连着揉下来,一直揉到小臂。
每天坚持,不但这里的赘肉可以减少,而且还能改善心脏供血的功能。另外,肩膀上的问题、颈椎病等都会相应地得到解决。所以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朋友们,要经常揉心经和小肠经。
心脏功能失调:用大拇指揉心包经
肥胖容易造成心脏负担过重,反过来,心脏功能不好也会造成肥胖,两者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关系。
心脏功能不好为什么会造成肥胖呢前面说过,肥胖的原因就是体内的垃圾运不出去,堆积在身体里了。
只有靠新鲜的血液才能把垃圾运走,而驱动新鲜血液的动力就是心脏。心脏动力强,气血才有力量,才能够把赘肉吸收并清运出去。
有人问:'我怎么知道肥胖是由于心脏功能弱呢'其实有一些体征可以看出来,比如晚上睡觉的时候经常会觉得憋闷,需要开开窗户,这样的人心脏功能是弱的。
还有就是上楼没几步就喘上了,心脏功能也不好。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要每天拿大拇指按揉心包经就行了。把胳臂往前伸平,从腋下到中指的这条直线就是心包经。
按揉的时候,心脏功能比较差或者心血管有轻微淤阻的人,都会发现有相应的痛点在上面。这时,一定要把这个痛点给揉散。
心脏问题稍微严重一点的人,通常肱二头肌下面有更为明显的痛点,一定要多揉这里。这时,减肥倒是次要的,最关健的是一定要把心血管给打通,让它通畅,这样才可以防治心梗、心绞痛、冠心病等疾患。
脾的运化失调:推左侧小腿上的脾经
脾的运化失调也能造成肥胖。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化就是把体内吸收的食物变成精微营养物质变成血液化掉。
同时,还要把新鲜血液运到全身的每一处。如果不能运到四肢末梢,那里就会有淤血、垃圾堆积。
所以脾主运化的过程,就是清除体内垃圾的过程,也是推陈出新的过程,即新鲜气血把沉积的垃圾赶出去的过程。
有人说:'我怎么知道是因为脾功能失调造成的肥胖呢'脾虚通常会引起腹胀,就是吃完饭肚子就胀,甚至有的人即使不吃饭,但一到下午肚子就胀起来了,还有的人夜里睡觉老是流口水。
这些都是脾的运化功能差了。要及时地健脾,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
健脾可以用推脾经的方法。除了一般的减肥之外,还能减腿上、小腹部的赘肉,这些都是脾经所主。
脾经在小腿内侧的这一段穴位很多,也最容易找。当贴着小腿这根骨头的内侧来捏的时候,会找到一些痛点,这些痛点都是穴位。脾经堵塞的人,这些穴位会非常敏感,非常疼痛,这时就要多揉。
另外,揉左侧脾经效果最好。因为这里有一个普遍的规律:比如说肝在右侧,那就多揉右侧的肝经;心脏在左侧,揉心包经的时候要揉左侧。
膀胱经失调:在后背膀胱经按摩、刮痧、捏脊、艾灸
膀胱经在人体的后部。后背、臀部、后腿、脚外侧都是膀胱经循行的位置,像后背、臀部上的赘肉、肥肉多,都是膀胱经的问题。
膀胱经通常的问题就是人体的风寒易堆积在那里。因为它是人体抵御外寒的一个栅栏。中医认为:'风从项后入,寒从脚底生',就是说风寒都是从膀胱经进来的。所以好多人后背、臀部上的赘肉摸上去的感觉就像摸一层棉花一样,没有质感,这就是风寒堆积引起的。
如何清除后背膀胱经上的这些赘肉呢就是驱寒,而驱寒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后背的膀胱经上刮痧。
如果有人不喜欢刮痧,也可以用拔罐的方法,目的都是清除后背的寒气。而消除臀部上赘肉的方法是趴着,用拳头敲打臀部,可以达到臀部减肥的效果,而且也可以把臀部的寒气排出。还有,大腿后侧、小腿肚子上的赘肉可以用按揉、点揉的方法来消除。总之,要在膀胱经上多多用力。
通治各种肥胖的自疗法:推腹法、走路法、早睡早起。推腹法顾名思义就是推肚子。因为人体的12条经络都在肚子上有循行,所以把肚子推顺了,12条经络就通畅了,等于都得到了锻炼。
推肚子的时候,要用食指肚从心窝开始推。有时候,您可能感到心里闷得慌,堵了口气,这时要把这个气推散。
推的时候要往下推,推过肚脐眼,推到小腹部。先推中间这一条,然后再推两侧。推到肝胆经的时候,要斜着往中间推,因为肝胆经是斜行走向。这么一推腹,12条经络都调节和畅通了,身体的垃圾也会很容易被带走。
男性敲胆经的最佳时间
男性敲胆经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我们建议人们每条腿在每天敲两分钟左右就可以了。敲的时间其实并不是特别的紧要。
因为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刺激胆经,让胆汁分泌好一点,且可以让人体吃下去的食物得到最好的吸收才是最重要的。
一是要规定好时间,胆经就是人体的侧面,从屁股开始一直拍下来就行。如果每天拍200---300下,对减肥超好,对身体也有利。
临睡觉的时候要推一次,第二天起床之前再推一次,各推5分钟。
走步法就是每天徒步。当您要上班的时候,最好在离单位不远的地方提前下车,然后走着去上班。老年朋友去公园时要多走步,这样可以均匀地将身体的赘肉减下去。
走步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好处呢因为人体6条重要的经络都循行在脚上。有人说:'我天天都在走路,怎么身上的病还那么多'这是因为很多人通常都不大会走路,没有用脚踏实地的方法,只是拖拉着鞋在走,所以很多人鞋的后跟都磨偏了。
如果用脚踏实地的方法,走路就成了锻炼的方法了。其实在生活中,举手投足都是锻炼,但是您得用心注意才有效果。
提醒是,在拍的过程中,如果你的胆经不通,外侧会出现淤青,此时不要怕,只要你接着拍,那么瘀青就没有了。
拍胆经运动,主要在刺激胆经,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
敲胆经可以使胆经的活动加速,将大腿外侧堆积在胆经上的垃圾排出,因此,这个运动直接就会使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减少,大约一至二个月就会感觉裤管变大了。
敲胆经可以提高人体的吸收能力,白发的人,会逐渐转黑。有些白头发会脱落再长出黑头发,有些就直接转黄,再转黑。
敲胆经对患有脂肪肝和胆结石的人,是最简单而且最有效改善健康的方法。我们知道,血气能量是人体最重要的健康指标,而人体又是自然界的产物,那么必定存在着非常简单的方法就能使血气能量上升。
中医的医理和自己的经验来说,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早睡早起;二是要敲胆经;三是要按摩心包经。
方法简易行,每天花费时间15---20分钟,就能有效地调整身体状况。
有时候人们生病吃药未必属于比较有效,且是一种比较正的治病方法了。
但是,对于多数现代人而言,除了去经常进补,我们还不如坚持每天敲敲胆经来增加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只要敲胆经的最佳时间坚持下去,就会对我们的身体有益。
敲胆经的保健作用
治疗白发
胆功能不好的症状有很多,最明显的就是白头发,这是由于人体的能量不足所致,中医有一句话:“发乃血之末”,由于营养供应不足才会造成白发。
油性头发也是另一种症状,这是由于胆汁分泌不足,无法有效分解吃进去的油脂,加上肝热的因素,就从头发排出来油了。
许多人都认为自己的白发是遗传造成的,因为他的父母可能很年轻时就有白发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生活习惯,同一个家庭的人,从小的生活习惯和生病时的用药习惯,多数是相同的。
桡骨是构成小臂的骨性结构之一,上接肱骨,下接腕骨
桡骨通过参与肘关节、腕关节活动以及前臂旋转运动等扩大手部的活动范围
桡骨受损会影响前臂及手的活动
位置
桡骨是上肢骨的中间部,位于前臂外侧,上接肱骨,下接腕骨,在尺骨外侧。
桡骨分一体两端,上端膨大称桡骨头,头上面的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其周围的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相关节。桡骨头的周围生有一层软骨,为桡骨环状关节面。桡骨头完全处于肘关节囊内,周围没有任何韧带活肌腱附着。头下方桡骨颈的内下侧有突起的桡骨粗隆,是肱二头肌的抵止处。
桡骨体内侧缘为薄锐的骨间缘,与尺骨的骨间缘相对,外侧面中点的粗糙面为旋前圆肌粗隆。外侧向下突出,称茎突,下端内面有关节面,称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桡骨下端骨皮质非常薄,有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构成腕部的骨骼,体表可扪及桡骨茎突和桡骨头。
桡骨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参与肘关节活动、腕关节活动、参与前臂旋转运动等扩大手部的活动范围。
参与肘关节活动
桡骨上端是肘关节的组成部分之一,桡骨头与肱骨小头形成肱桡关节,桡骨环状关节面和尺骨核切迹构成桡尺近侧关节,与肱尺关节一起完成肘关节的屈伸活动。肱桡关节主要协助桡尺近侧关节的运动,桡尺近侧关节负责桡骨头的旋前和旋后运动。
参与腕关节活动
桡骨下端是构成腕部的骨骼,可随桡腕关节作环转运动,即运动骨的上端在原位转动,下端作圆周运动,运动时全骨描绘出一圆锥形的轨迹,环转运动实际上是屈、展、伸、收依次结合的连续动作。
参与前臂旋转运动
桡骨头的尺侧与尺骨形成上尺桡关节,有环状带包绕,与下尺桡关节一同完成前臂旋转活动。旋转是关节没垂直轴进行的运动,在前臂桡骨对尺骨的旋前、旋后运动,是围绕桡骨头中心到尺骨茎突基底部的轴线旋转,将手背转向前方的运动称旋前,将手掌恢复到向前而手背转向后方的运动称旋后。
从饮食上养护桡骨可以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蛋制品等,有利于增强骨密度,维持桡骨的骨骼健康。绝经后的女性或骨质疏松人群可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增强骨密度。另外,多吃富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三餐定时定量,避免偏食及挑食,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有利于增强体质,间接避免发生桡骨疾病。
可以通过适当进行手肘、手腕、前臂运动来锻炼桡骨相关关节及附近肌群的灵活性和肌力,如可适当做屈肘、前臂旋转、手腕环转及屈伸等活动。并注意在运动时避免从高处突然跳下用手撑地等危险运动,活动时适当做手腕、肘关节等处的热身运动后再活动。
桡骨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保护上肢、定期检查等,对桡骨疾病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保护上肢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上肢,避免桡骨受到撞击、敲击、高处坠落、利器创伤等暴力外伤,也不要长时间进行重复使用桡骨及相关关节的机械性活动,使桡骨及相关关节受损,活动中注意适当休息。另外,桡骨及相关关节发育未成熟的幼儿需特别注意不要受上肢拖拽力,监护人注意不要扯、提幼儿上臂,容易导致桡骨头脱位。
定期检查
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前臂部位皮肤、血运等是否正常,并观察桡骨的正常功能是否健全,肘关节、腕关节等的活动是否出现障碍,前臂的旋转活动是否出现异常,是否有手臂疼痛、畸形等异常,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发现问题尽早干预。
桡骨是参与肘关节活动、腕关节活动、参与前臂旋转运动等的重要器官,当出现桡骨疾病时,其形态、质地、颜色也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从桡骨的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桡骨和不健康桡骨的区别。
桡骨形态
1、正常桡骨
桡骨上端膨大称桡骨头,呈椭圆形,桡骨头的周围生有一层软骨,桡骨头完全处于肘关节囊内,周围没有任何韧带活肌腱附着。头下方略细,称桡骨颈,桡骨体呈三棱柱形,内侧缘为薄锐的骨间缘。桡骨下端逐渐变宽,呈前凹后凸,横切面略呈四方形,外侧向下突出,称茎突。正常情况下,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1-15cm,桡骨下端关节面向尺侧倾斜20°-25°,向掌侧倾斜10°-15°。在体表可扪及桡骨茎突和桡骨头。尺骨和桡骨均有一定的弯曲幅度,使尺、桡骨之间的宽度不一致,最宽处为15-20cm。
2、异常桡骨
桡骨相关关节脱位
桡骨相关关节脱位多见于肘关节脱位及桡骨头半脱位。桡骨头及颈位于肘关节囊内,没有韧带、肌腱附着,因此稳定性较差,肘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后壁最薄弱,故肘关节脱位中多可在X线片检查中见桡、尺两骨向后脱位,移向肱骨的后上方。桡骨头半脱位可见桡骨头发生向桡侧的半脱位,前臂多处于半屈位及旋前位,完全脱位很少发生,向前方脱位更为少见。
桡骨骨干骨折
桡骨骨干可出现同一平面的横形或粉碎性骨折,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肌腱断裂、神经血管损伤等。若残余暴力比较强大,可通过骨间膜向内下方传导,还会引起低位尺骨斜形骨折。若前臂发生旋转,可导致不同平面的桡骨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多为低位桡骨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 以内的骨折。这个部位是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为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根据受伤的机制不同,可发生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伸直型骨折X线拍片可见骨折远端向桡、背侧移位,近端向掌侧移位,可同时伴有下尺桡关节脱位及尺骨茎突骨折。屈曲型骨折X线拍片可发现典型移位,近折端向背侧移位,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可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尺骨茎突骨折和三角纤维软骨损伤。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X线拍片可发现桡骨关节背侧骨折及典型的腕关节向背侧移位。
桡骨相关关节关节炎
桡骨相关关节如尺桡关节、桡腕关节等可出现关节炎症疾病,多为非化脓性关节炎,主要是骨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发生在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出现退变、磨损、消失,软骨下骨硬化、象牙质变,随后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伴滑膜增生,最终关节面完全破坏、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基本病理变化是早期滑膜充血、水肿,有大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骨小梁减少,出现骨质疏松,后期关节面间逐渐纤维化,形成纤维性关节僵直,进一步发展为骨性强直。
桡骨肿瘤
桡骨处可能出现肿瘤生长,良性骨肿瘤较多见,X线片界限清楚、密度均匀,多为膨胀性病损或外生性生长,病灶骨质破坏呈单房性或多房性,内有点状、环状、片状骨化影,周围可有硬化反应骨。恶性骨肿瘤较少见,其病灶多不规则,呈虫蛀样或筛孔样,密度不均,界限不清,随着肿瘤生长可发现周围肌肉神经及血管等组织受压迫。
桡骨受损后,可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畸形及手部感觉异常等,具体如下:
疼痛
上肢外伤后或关节脱位后多可出现疼痛,如桡骨骨干骨折后多出现前臂疼痛,肘关节及桡骨头脱位会出现肘部疼痛,桡骨相关关节炎症会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在活动时更明显,休息可减轻。
肿胀
前臂外伤、桡骨相关关节炎症或关节脱位后多可由于出血或炎症发生局部肿胀。
活动障碍
外伤及关节脱位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如肘关节脱位会出现肘后三角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肘关节的屈伸、外展等活动,疼痛也会使患者抗拒自主与被动活动。桡骨远端骨折多会出现腕关节活动障碍,若桡骨损伤波及周围血管及神经,也会造成局部功能减退甚至丧失。
畸形
骨折、关节脱位等多会有畸形,如桡骨骨干骨折多会出现骨错位或旋转畸形,检查还可发现骨摩擦音及假关节活动,桡骨远端骨折多会出现银叉畸形或刺刀样畸形。肘关节脱位检查会发现肘后突畸形,前臂处于半屈位并有弹性固定,肘后出现空虚感,可扣到凹陷。
手部感觉异常
骨折端及肘关节侧方脱位可合并桡神经损伤,出现手部感觉的异常,如感觉过敏、感觉减退、麻木等。
影响桡骨健康的因素主要有暴力外伤因素、感染因素、疾病及治疗因素、营养因素等,具体如下:
暴力外伤因素
外伤是导致肘关节脱位和桡骨骨折的主要原因,肘关节脱位多由跌倒导致,手掌着地,暴力沿尺、桡骨向近端传导,发生肘关节后脱位。直接暴力如重物打击、机器或车轮的直接压榨或刀砍伤,多会导致桡骨同一平面的横形或粉碎性骨折。另外,间接暴力也会造成桡骨受损,如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通过腕关节向上传导,首先使桡骨骨折,若残余暴力比较强大,则通过骨间膜向内下方传导,引起低位尺骨斜形骨折。若跌倒时手掌着地,同时前臂发生旋转,出现扭转暴力,会导致不同平面的尺桡骨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桡骨头发育尚不完全的小儿多会由于牵拉力发生桡骨头半脱位。
感染因素
桡骨受损与感染因素有关,如类风湿关节炎多被认为与甲型链球菌感染有关,其发展过程的一些特征与病毒感染相符。若桡骨出现创伤性骨折后不及时清创处理,或后期护理不当,出现病原菌感染也会导致桡骨进一步受损。
疾病及治疗因素
部分疾病会导致桡骨受损,如类风湿关节炎若未控制病情,可引起屈肌挛缩而出现腕部畸形。某些接受化疗、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由于免疫力受损,易受病原菌侵袭出现感染性疾病,影响到桡骨健康,糖尿病患者由于肢端感觉异常,易出现手臂及手部受损且多不能及时发现。
营养因素
如日常饮食中钙质摄入过低易引起骨质疏松,会增加桡骨受损的风险,轻微外力即可造成桡骨骨折。另外若患者长期采取肠外营养,也会由于出现高钙血症、尿钙排出增加等导致骨钙丢失,影响桡骨健康。
桡骨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局部症状和功能自测进行判断,具体如下:
局部症状
如果出现前臂部位创伤、肿胀疼痛、关节畸形、皮肤发红发热、出现骨擦音等不适症状,怀疑出现桡骨损伤时需及时前往医院检查并接受治疗。
功能自测
如果发现肘关节屈伸、腕关节环转、前臂旋转等活动受限或活动障碍,或出现上肢肌力减退、活动时疼痛等,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检查,尽早干预。
桡骨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三大类。
体格检查
视诊主要是观察前臂部是否有肿物、创伤或畸形,需观察前臂部的皮肤颜色、血运、温度、等,还需观察是否有神志变化,若有伤口需观察创面形状、大小、深度、污染情况、出血情况等。触诊主要包括判断足部皮肤是否有感觉异常、压痛,还需对手臂部肿物处进行触诊,并判断肿物软硬、是否可推动等。还需对腕关节、肘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估,判断其正常活动是否受限。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主要为血常规和抽血培养检查,通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计数来判断是否出现感染。
关节液检查
多用于桡骨的关节炎症疾病检查,需在关节腔进行穿刺抽吸关节积液,观察关节积液的颜色、性质,怀疑有感染炎症时还可对积液进行涂片制备和病菌培养,可发现导致疾病的病原菌类型,以指导治疗和用药。
病理活检
手臂部怀疑有骨肿瘤疾病时,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其确诊的唯一可靠检查,可通过病理活检判断肿物的性质,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按照标本采集方法可分为穿刺活检和切开活检。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拍片检查应包括肘关节或腕关节,可发现骨析的准确部位,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以及是否合并有桡骨头脱位或尺骨小头脱位。如肘部正、侧位X线平片可发现肘关节脱位的移位情况、有无合并骨折。尺骨上1/3骨干骨折X线片还可发现合并桡骨小头脱位,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
CT、核磁共振
CT检查由于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提供更全面的疾病信息,如可了解桡骨骨折异位和关节面塌陷的形态和程度。MRI即核磁共振检查所获得的图像对软组织层次的显示较好,可发现X线平片及CT未能发现的隐匿性骨折并确定骨挫伤的范围,还可显示骨折及关节炎损伤的韧带、关节软骨、神经、血管等软组织改变,可用于对桡骨相关关节脱位、桡骨骨折、桡骨相关关节炎、骨肿瘤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并判断其病变严重程度。
关节镜检查
多用于出现肘关节脱位、桡骨头脱位、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桡骨相关关节炎的检查,关节镜检查能帮助对桡骨骨折关节面塌陷的部位、程度及是否合并韧带损伤,及其损伤部位、程度作出准确判断,还可直接在镜下行治疗,并观察内固定情况。
放射性核素显像
是一种多用于骨肿瘤的检查,对骨肿瘤的诊断阳性率较高,且可早于X线显影,能较早发现骨转移瘤。常用于肿瘤诊断的放射性核素有碘、金、磷、氙、镱等十余种,一般可显示直径在2cm以上的病灶。
参考文献
[1]丁文龙,刘学政系统解剖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8,30,38
[2]姜虹骨外科学 高级医师进阶第1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7-8,11
[3]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37-643
展开
下一节:
古筝自见诸记载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想要弹好古筝并不简单。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弹好古筝的要素,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弹好古筝的要素
技法是古筝演奏的基础,因为古筝本身就是一种以音响效果命名的弹拨乐器,其清越高洁的音色、音质必须靠演奏者运用技法来实现,即演奏者对指法的编排、技巧的处理和音色、音准、力度的选择。如何掌握技法的要领,是每个演奏者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古筝演奏的技法源远流长,复杂多样,经历了从单手的简单弹奏到双手的复杂弹奏,从简单的弹拨按弦到复杂的按、颤、揉、推等技巧的发展过程,且传统技法和现代技法各有特色。传统技法是用右手弹拨筝弦演奏旋律,左手在码外弦段上以按、颤、揉、推等技法装饰旋律,即右手弹弦、左手按弦。而左手的吟揉滑按,以韵补声,是传统技法的主要特色所在。
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揉推自悠然。”这首流传民间甚广的弹筝诗,正是传统技法的如实写照。现代技法是在广泛借鉴和吸取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基础上发展的,如指序弹法、双手轮指、双手摇指、敲击琴弦琴板等,使古筝的表现力有了突破性进展。其中指序弹法根据旋律进行的规律来安排用指的顺序,专门用于弹奏特殊音列和快速多变的旋律。按照指序弹法的要求,弹弦的手指不再局限于右手的大、中、食三指,而是双手的十个手指,强调手指的功能和独立性,给现代筝曲的表现赋予了新的意义。
当今变化多端的演奏技法,极大地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无论是如泣如诉的乐曲,还是慷慨激昂的乐曲,都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所谓“轻拂宛如行云流水,重扫势若山崩海啸”,正是当今筝乐演奏的生动反映。随着古筝曲目题材日益广泛,演奏技法将会进一步完善创新,筝曲的表现手段将会更加丰富。
古筝演奏是一门对技法要求很高的表演艺术。弹奏古筝曲必须靠扎实过硬的技法来支撑,必须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技法训练,才有可能表演出完美的筝曲。特别是一些现代筝曲对技法的要求非常高,如《彝族舞曲》要求轮指像摇指那样密集均匀,《云岭音画》要求双手轮指、双手摇指交替并用等,没有扎实过硬的技法是无法完成演奏的。
对于古筝演奏者来说,在当今筝曲曲目丰富多彩、演奏技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掌握科学的指法处理方法和相应的技巧是相当重要的。只有良好的技法,才能灵巧自如地演奏韵味独特的传统筝曲和技巧复杂的现代筝曲,才能恰到好处地体现原曲原貌。技法越是纯熟,动作越是自如,演奏也就越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所以说,演奏者掌握正确的技法要领,是筝曲表现完美的一个重要前提。
古筝演奏技法的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
20世纪50年代,沈阳音乐学院的赵玉斋先生参考了钢琴的演奏手法,将左手的演奏任务从只负责在琴码左侧按、滑、揉弦,发展到也可以在琴码右侧与右手同时弹
奏,开创了双手弹筝的先河。虽然在古代记载中已有双手弹筝的描述,近代也有演奏家偶尔使用左手拨奏单音,但赵玉斋的双手弹筝,是在其不知道古代有双手弹
筝、并且双手弹筝已经失传的情况下开创的。在他的代表作品《庆丰年》中,不仅大量使用了双手弹筝技术,还出现了和弦、琶音、刮奏、模仿击鼓声等表现手法,
大大丰富了的古筝的演奏技巧,扩张了古筝的表现力。在1956年全国音乐周会演时,在音乐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好评如潮。此后,他所教授的在中央极各地方专业
团体工作的学生及再传弟子纷纷运用双手弹筝技术编写筝曲,编创了大量的作品,如:《瑶族舞曲》《春到田间》《春到拉萨》《大渡河》《盼红军》《山丹丹开花
红艳艳》等。双手弹筝技术随后也被同代的演奏家们采用,如:《闹元宵》《幸福渠》等。
赵玉斋的双手弹筝技法,不仅扩展了古筝的表现力,改变了古筝右手司弹、左手司按的传统弹奏模式,而且改变了过去的古筝只演奏地方曲艺、戏曲曲牌音乐的单一
模式,带来了筝曲创作的春天。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的演奏家、作曲家在创作筝曲时,都要写作一些采用双手演奏的段落,甚至全曲的大部分都采用双手演奏。
第二次革命
20世纪50年代,上海音乐学院的王巽之先生借鉴了琵琶,古琴等乐器的演奏手法,开创了长摇、扫摇、快四点等新的演奏手法,并系统地开发了表达不同意境、效
果的各种刮奏技巧,借鉴古琴手法采用双八度的双托大撮加上滑音技巧等,大大丰富了古筝的演奏技法,弥补了古筝缠绵有余、激烈不足的缺点,为古筝营造气势宏
大、场面激烈的音乐场景奠定了基础。这些技法形成于50年代,推出于60年代,而在全国普及则是在70年代。这些演奏技法在他改编的作品《四和如意》《将军
令》《林冲夜奔》《高山流水》《月儿高》《海青拿鹅》等作品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而在其学生、女儿王昌元的作品《战台风》中得到了极至的发挥,并通过《战
台风》的传播影响全国。此后,他的学生和作曲家们运用这些技法创作了大量的筝曲,如:《东海渔歌》《草原**妹》《幸福渠水到俺村》《雪山春晓》《钢水奔
流》《银河碧波》《洞庭新歌》等。
王巽之的技法革新不仅增强了古筝的表现力,丰富了筝曲写作手法,而且基本统一了各传统筝派的指甲戴法,使原来用真甲弹奏和将假甲戴在指背一侧弹奏的各流派
继承者们,纷纷改为将假甲戴在指肚一侧进行弹奏。甚至使北派的名指扎桩摇法也被迫改为小指扎桩摇法。
第三次革命
20世纪70年代,河南的赵曼琴先生借鉴钢琴、小提琴、琵琶等乐器的演奏手法,创立了“快速指序技法体系”。该技法不仅仅是几种新的演奏手法,而是由几十种
基本指序和许多种变体指序包括轮指、弹轮、弹摇所构成的一个技法体系。该技法改变了过去的只用三个手指对称弹奏的单一样式,采用四个手指进行顺序、循环弹
奏,使古筝的指法组合形式呈几何数的增长,扩大了古筝的演奏领域,并且通过手指运动规律、演奏方法的研究,提高了手指的灵活性,使古筝能够自由地演奏五声
音阶、七声音阶和变化音阶的快速旋律。其代表作品有《井冈山上太阳红》《打虎上山》《山丹丹颂》《晚会》《霍拉舞曲》等。由于赵曼琴没有在音乐学院教学,
缺少推广其新技法的平台,因此快速指序技法虽然形成于70年代初期,并在1975年起开始向北京音乐界介绍,1978年起《井冈山上太阳红》被列入中央音乐学院大
学教材、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80年赵曼琴应邀在中央音乐学院讲学,但经十余年时间,仍无条件通过出唱片、录像等权威方式在全国传播。1986年,赵曼琴
携其高徒王中山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古筝学术交流会,赵曼琴的论文《对称与惯性》和王中山演奏的《打虎上山》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使国内外古筝界专家学者第一次
近距离地认识了快速指序技法。此后,随着几届快速指序训练班的举办,随着王中山的演奏足迹,随着赵曼琴的作品和演奏家、作曲家们运用快速指序技法创作的作
品如《彝族舞曲》《春到湘江》《茉莉芬芳》《临安遗恨》《幻想曲》《西域随想》《溟山》等被相继列为考级和比赛指定曲目,快速指序技法逐渐在全国得到广泛
的推广。
古筝演奏姿式的一些技巧1肩部
弹筝时的肩部运动,主要由肩关节外面的三角肌,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肩胛上方的斜方肌;背部的背阔肌、菱形肌、斜方肌等作用下实现,初学弹筝的同学,由于方法掌握不当,这些肌肉容易过分紧张,时间稍长,即感到疲劳,如果不及时把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下来,就会出现背部、肩部酸痛症状。所以肩部的放松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只有肩部高度放松,才能使上臂、前臂、手部处于放松状态,能以较少力量获得较好的演奏效果。
2上臂
弹奏中上臂经常需做外展、内收和屈伸等动作。上臂向外上方和内上方抬起,分别叫外展和内收。上臂向前方运动叫屈臂,向后方叫伸臂。这些动作都是在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背部的背阔肌、萎形肌、斜方肌,肩部的三角肌等肌肉群协同作用下实现的。演奏时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紧张程度直接影响上臂动作,只有在大脑支配下,才能使演奏动作舒松自然,协调一致。
在实际演奏中,不要把上臂和肘抬得过高,一般以上臂外展与侧胸壁成45°角左右为宜。如果上臂过于外展,肘必然支起太高,致使上臂始终处以紧张状态,反之,上臂挟得过紧,也会造成上臂的紧张、影响上臂和前臂动作的灵活。
3肘
上臂屈肌(肱二头肌和肱肌)和伸肌(肱三头肌)的起点在肩,止点在前臂,中间跨越肘关节。因而它们的伸缩能使肘关节产生运动。当屈肘时,屈肌收缩,伸肌则适当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从而保证肘关节屈曲适度,移弦动作准确。如果伸肌绝对放松,屈收缩程度过大,那么屈肘程度则大,使屈肘超过预定位置;如果伸肌放松程度小,那么,屈肌收缩程度必不能大,则屈肘程度也小,使屈肘达不到预定的位置。可见,弹奏动作的准确程度是由屈、伸肌群控制的,只有屈伸肌群收缩、舒长适度才能达到动作准确。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长时期艰苦的练习,使肌体受到充分的训练,提高其动作的准确性。
4前臂
前臂屈肌群可屈前臂,使前臂旋前,屈腕,使手内收,屈近侧指关节,掌指关节,屈拇指关节。前臂伸群可伸腕、使手外展、伸指、使前臂施后,外展拇指,伸拇指掌关节。伸拇指指间关节。因此上臂肌内群的放松与否直接影响前臂,前臂肌肉群放松与否直接影响腕和手。
5手腕
手腔的屈伸动作以腕关节为枢纽。腕关节由八块小骨组成,便于上、下、左、右和旋转运动。在演奏中,手腔的松驰、灵活与否,直接影响手指弹奏,因而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手腕不灵活,必然导致前臂过多参加运动,使力臂加长,演奏动作加大,造成动作迟缓,发音生硬,呆板。
6手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