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最出名的十位出轨女性

盘点历史上最出名的十位出轨女性,第1张

“婚外情”是指已婚者与配偶之外的人发生恋情。在婚外两 往之中,男人往往重性,女人则习惯于重情。出轨并非男人的专利。在中国古代,女人们尽管受“三从四德”、“从一而终”传统封建礼教的禁锢和约束,但也不乏冲破牢笼而追求“婚外情”的事情发生。比如说: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二潘”(潘金莲、潘巧云)就是传统意义上的“ ”典型,施耐庵老先生让年轻貌美的潘金莲嫁给面目狰狞的侏儒人武大郎,又把守寡年余、青春正富的潘巧云下嫁一个生理上有问题的“病关索”。为博得读者怜悯与同情,编撰出这样合理的出轨理由而让她们一步步地“红杏出墙”,最终都成刀下之鬼。当然,这是古典文学作品中说的事儿。今天乐奀要和大家说的故事,那都是史载真实的发生在女人身上的“婚外情”哟!!

一、西晋惠帝“丑皇后”贾南风

贾南凤(256-300年),西晋“傻瓜皇帝”惠帝司马衷的皇后,以“貌丑而性妒”而闻名。

他们可是帝皇后宫史上独一无二的一对“丑妻呆夫”。就是这样一位“丑八怪”皇后,却不为“傻瓜皇帝”守妇道,她大肆 后宫,不仅与太医令程据等人私通,又采取阴险歹毒的手段,专派手下从民间四处搜罗、绑架健美的少男们进宫当男宠,任她 玩乐。一旦玩腻了就随便找个借口杀掉,以免泄露天机,可真是心狠手辣,毫无人性可言。“八王之乱”时, 不堪的“丑皇后”贾南风命丧赵王司马伦手下。

二、南朝刘宋山阴公主刘楚玉

山阴公主刘楚玉(446-465年),南朝刘宋王朝孝武帝刘骏与皇后王宪嫄的第一个孩子,废帝刘子业的姐姐,后封会稽长公主。是当时皇族的第一美人,她以 放荡闻名于世。

山阴公主嫁给驸马都尉何戢为妻后,曾对皇帝说:“妾与陛下,男女虽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惟驸马一人,事太不均。”意思是咱俩都是先帝的骨肉,你有六宫上万美女,而我仅驸马一人,这太不公平啦。于是皇帝赐予她郡王的待遇,给她一次“批发”三十个小帅哥做男宠,让她可以名正言顺地出轨。可惜她还不满意,又向皇帝强要吏部侍郎褚渊(娶山阴公主的姑母南郡献公主为妻),褚渊被迫伺候公主十天,实在忍受不住,便以自杀相威胁方得脱身。山阴公主于刘彧杀废帝刘子业时,死于乱刀之下。

后有宋文帝刘义隆四女儿海盐公主(生卒年不详),嫁给驸马赵倩后,竟公然与异母哥哥始兴王刘浚私通 ,俩人是“兄妹情深”,婚外情曝光后,驸马赵倩被迫与公主离婚。

三、南朝梁永兴公主萧玉瑶

永兴公主萧玉瑶(或叫“萧玉姚”,生卒年不详),著名的“和尚皇帝”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女,生性不爱念书,非常凶顽。也许是为了让她调整改造一下性情,梁武帝让她下嫁给早年挚交之子殷均。史书记载:“均形貌短小,为主所憎。”就是说殷均是标准的武大郎,又矮又丑,让公主看见就烦,对他毫无兴趣。

永兴公主竟然荒诞地勾搭上了梁武帝的六弟、即自己的亲叔叔萧宏。她的这位临川王叔叔“长八尺,美须眉,容止可观”,大概是个美男子。他甘愿与侄女 私通,是觊觎着老大的皇位。他曾厚颜 地在床帏间对永兴说:“只要你设法除掉我大哥,一旦我做皇帝,便封你为皇后。” 永兴公主和萧宏合谋派职业杀手意欲谋害武帝,可惜失手了。但作为烂好人的梁武帝,也只是把女儿撵出城外住着去了。而脾气暴烈的永兴公主又气又恼,不久病死。

四、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

徐昭佩(-554年),名门之后,颇有姿色,乃南朝梁元帝萧绎的正妻。梁元帝幼患眼疾瞎了一目,是丑陋的“独眼龙”,于是徐妃每见萧绎时便画半面妆,以讥笑他的独眼,气得梁元帝暴跳如雷,盛怒之下,指袖而去,一连几年不再理睬徐氏。这就是“徐妃半面妆”的故事,也是灯谜中的“徐妃格”一称的来历。

徐妃性嗜酒,常饮醉,遇元帝入房,辄吐于衣中。她又是一个 的女人,先是与瑶光寺的风流道士智远私通;后来又结识朝臣、美男子季江并勾搭成奸,这时她已是个中年妇女,所以这个情夫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就是“徐娘半老”的典故出处。后来,徐昭佩又邀请当时的一个叫贺徽的诗人,到一个尼姑庵约会,在“白角枕”上一唱一和。这些行为当然为梁元帝所不容,最后萧绎下了决心,找借口逼她投井自杀。徐妃的风流生涯就此终结。后来,梁元帝专门为此写下《金楼子》,揭露徐妃的 行为。

五、北朝北齐武成帝皇后胡氏

北齐是历史上有名的“禽兽王朝”。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生卒年不详),北齐后主高纬的生母, 后宫,亡国后还当上了 ,成为后人的笑谈。

高湛继兄长之位后,垂涎嫂子、原皇后李祖娥的美貌而强行霸占,并与亲信随从和士开、侄子高孝瑜大玩“同志恋”。他自己册封的皇后胡氏不甘宫闱寂寞,也与和士开勾搭成奸。高湛知道后,非但不责怪,还有意成全他们,这倒像是一场公平交易。

高湛让位后,9岁高纬继位,朝中大权把持在胡太后及其情夫和士开手中,他们的 也公开化。高纬之弟高俨设计杀死和士开,胡太后从此不再过问后宫、朝中之事,只顾与一批和尚通奸*乐。北齐为北周所灭,而胡太后未被俘虏而被赶出了皇宫,竟然拉上儿媳穆黄花(即高纬第三任皇后),一起做起了 ,成为历史奇谈。此时已年过四十的她,由于吸阳其气过足而看上去还不到三十岁,颇具成熟风韵,魅力四射且床上功夫又极厉害,外加“前朝太后”的金字招牌,使得她们的生意异常兴隆,嫖资一涨再涨还是应接不暇。

六、唐朝高阳公主

历史上有“烂汉脏唐”之说。由于唐朝是个极度开放的皇朝,女人出轨似乎成了家常便饭。首先,说说唐太宗李世民的爱女高阳公主(乐奀注:其名字无记载)吧!

高阳公主(-653年),李世民第十七女。约贞观中期,高阳公主下嫁宰相房玄龄次子、驸马都尉房遗爱。对于这种“政治联姻”,高阳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因为她并不喜欢一介武夫的房遗爱,但父命难违呀!不久,高阳就与玄奘的高足辩机寻得真爱,其情可谓缠绵悱恻。

而夫婿房遗爱甘愿为他们看门,高阳则投桃报李,转赠美女两个,意思是咱俩各玩各的吧,谁也甭管谁!这段私情维系了 后,因高阳私赠辩机的玉枕被偷而大白于天下,唐太宗大怒,下诏将辩机处以腰斩的极刑。辩机死后,极度伤心的高阳曾说:“辩机是我的骄傲,房遗爱才是我的耻辱。”也许是爱屋及乌,之后的高阳公开纳三个僧人为面首,三僧怂恿高阳发动宫廷政变,终被皇兄高宗李治于永徽四年(653年)赐死。唐显庆年间追封合浦公主。

七、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她还曾经是唐太宗的才人,是唐高宗的皇后,是唐中宗、唐睿宗的生母,唐玄宗的亲奶奶。她十四岁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赐名“武媚”,由于难得李世民的临幸,不惜冒杀头的风险,暗中勾搭上了还是太子的、比她小两岁的李治。

李治继位后,先让她削发进了感业寺并继续私会偷情,不久又将她接进宫,从昭仪到皇后,最终成为史无前例的一代女皇。这可谓是史上最一本万利的出轨呀!高宗去世后不久,武则天便有了第一个男宠面首冯小宝(赐名:薛怀义),后因冯小宝任性使气而被杀。又宠养宝贝女儿进献、推荐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八、唐朝中宗皇后韦氏

韦氏(-710年),唐中宗李显所立皇后。唐中宗堪称是史上最窝囊的皇帝,首先是由于母亲武则天专政、篡权而几度废立,更难堪的是韦皇后给了他一顶大大的“绿帽子”。

唐中宗李显遭流放时,曾与韦氏做了十五年的患难夫妻。当年他十分诚恳地对韦氏立誓道:“异时若复得见天日,唯汝所欲,不相禁止。”未料想他复位后,这韦皇后每每用这句话来牵制他,任韦后猖狂 后宫,送给自己一顶顶“绿帽子”,竟无言以对。

韦后实在是有恃无恐,先与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私通,后相中三个年轻帅哥,便让他们做幕宾,追随左右而不离。而唐中宗是视而不见,甚至亲自安排韦后与武三思幽会,或干脆与他们一起嬉戏调笑。。而他们的宝贝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更是把大唐后宫纵情*乐之风推向了新的境界,欲望才女上官婉儿也和武三思傍上一腿!

不仅如此,由于唐中宗昏昧儒弱,助长了韦皇后活跃干预朝政,用心塌地想做第二个武则天,安乐公主也一心想当“皇太女”进而实现女皇梦。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唐中宗活在母亲、老婆、女儿这三个强悍泼辣女人中间,个中命运自有定论。景龙四年(710年)中宗被老婆、女儿合计毒死,韦后临朝称制。不久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

九、唐朝太平公主李令月

太平公主李令月(约665-713年),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史书说太平公主的长相是“丰硕,方额广颐”。太平公主幼时常到姥姥杨氏家中,曾遭表哥的 。

太平公主有过两次婚姻,都是父母安排的政治联姻:第一次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七年后,已寡居的太平公主了武则天的内侄武攸暨。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太平公主开始肆无忌惮,在丈夫武攸暨眼皮子底下公然包养男宠(胡僧惠范),与朝臣(宰相崔湜、司礼丞高戬)通奸,男宠数量曾经达到成百上千,曾将自己中意的张昌宗进献给母亲武则天。屡次参与皇室后宫争斗的太平公主,终为唐玄宗李隆基赐死家中,除次子薛崇简外其他儿子均被处死。

十、唐朝权臣杨国忠之妻裴氏

杨国忠,杨贵妃同曾祖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外甥,在杨贵妃得宠后官至宰相。五代时期王仁裕所撰《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杨国忠出使于江浙。其妻思念至深,荏苒成疾。忽昼梦与国忠交因而有孕,后生男名朏。洎至国忠使归,其妻具述梦中之事。国忠曰:‘此盖夫妻相念,情感所至。’时人无不高笑也。”

“梦中怀孕”堪称是史上最雷人的女人出轨借口。可杨国忠对老婆的出轨不仅不怪罪,反而为其开脱,这除了顾及自己的名声外,只能说明夫妻间有一种不相干涉的默契。据《旧唐书·杨国忠传》中记载,杨国忠的老婆裴氏是 出身。既然杨国忠能包容裴氏的过去,再次宽容老婆的出轨,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25-680),名李雪雁,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

7世纪,西藏王松赞干布震撼唐朝。当时,唐朝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经济文化。唐太宗崇尚“一桩婚姻就相当于10万雄兵。”知书达理的文成公主,朴素大方,主动应征作25岁的松赞干布夫人。16岁的文成公主迅速做进藏的高原气候调适;同时向松赞干布发起智慧挑战。五次比试松赞干布的求婚使臣禄东赞:用丝绸带穿过一块有弯弯曲曲小孔的绿松石(九曲明珠);指出一根两端一样粗的木棍的根部与梢部;分清关在一起的100匹马驹各自是100母马的哪一匹所生;晚上召唤入似迷宫一样的大宫看戏,戏后突发安排使臣独自回归自己的住处;最后,文成公主站到300名姑娘中,让从来没有见过文成公主的使臣挑选。——这是藏族文化与汉文化大交流的经典瞬间。

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

青海省玉树县也建有文成公主庙。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于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形象生动,雕刻精细。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酥油灯昼夜长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络绎不绝。相传文成公主前往拉萨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长时间,受到当地藏族首领和群众的隆重欢迎,她深受感动,便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现文成公主庙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是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据说吐蕃人是东晋末年南凉国王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国而辗转流徒到青藏高原,为纪念祖先,他们以“秃发”为国号,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吐蕃”。吐蕃人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饲养牦牛、马、猪和独峰骆驼,有的也种植青稞和荞麦。公元七世纪,弃宗弄赞继位作了吐蕃赞普(吐蕃国王),人们又称他为松赞干布,是一位骁勇慓悍的领袖,他率领军队统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许多部落,建立了以逻些城为中心的强盛王国,逻些城即今日的拉萨。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县;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时正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文成公主人长得端庄丰满,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

之所以要在隆冬季节出发,是因为由长安经陇南、青海到西藏有一个多月的路程,沿途要经过几条湍急的大河,隆冬季节河水平缓,才便于送亲的队伍通过。这支队伍,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组成成员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象是一个“文化访问团”和“农技队”。这些人员是去干什么呢?因为当时吐善已经击溃了吐谷浑,伊然成为了西南举足轻重的强邦;唐太宗深谋远虑,觉得只有对吐蕃加强笼络,才能保证大唐西南边陲的稳定,因此才千方百计地对他们从经济和文化上予以协助,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随大唐。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远嫁的,这支送亲的队伍也是前去协助她完成这项使命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顶风冒雪的艰苦跋涉,春暖花开的时候,文成公主一行到了黄河的发源地一河源,这里水草茂盛,牛羊成群,一改沿途风沙迷茫的荒凉景象,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一路上很为吐着地势恶劣而忧心的文成公主这时也松了一口气,于是送亲队伍在这里作了数日的短暂休整。

这时,松赞干布亲自率领的大队迎亲人马也赶到了河源,松赞干布一行见到大唐使臣江夏郡王李道宗纳头便拜,并行了子婚大礼,他已认定把大唐作为吐蕃的上国。李道宗请出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相见,这位驰骋高原的吐蕃王一见到中土的金枝玉叶,顿时为她而倾倒,只见文成公主身着华美的盛服,神态端庄,气度文雅,与原始质朴的吐蕃女子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文成公主所见到的松赞干布,虽然被高原的烈日和狂风塑造得黝黑而粗犷,但配上他高大健壮的身材和眉宇间流露出来的豪爽之气,显得十分英武;文成公主心中暗自庆幸,自己算是嫁了一个伟丈夫。

送亲和迎亲的队伍前呼后拥、威风八面地进入了逻些城,在李道宗的主持下,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按照汉族的礼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全逻些城的民众都为他们的赞普和夫人歌舞庆贺。松赞干布乐不可支地对部属说:“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上国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以留示后代。”

不久,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布达拉宫就建成了,里面屋宇宏伟华丽。亭榭精美雅致,还开凿了碧波荡漾的池塘,种上了各色美丽的花木,一切建制都模仿大唐宫苑的模式,用来安顿文成公主,借以藉慰她的思乡之情。为了与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松赞干布脱下他穿惯了的皮裘,换上文成公主亲手为他缝制的丝质唐装,还努力地向文成公主学说汉语,一对异族夫妻,感情融洽,互爱互敬,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按照传统习惯,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制土涂敷面颊,说是能驱邪避魔,虽说样子十分难看又不舒服,但因是传统习俗,谁也没有提出异议,大多数吐蕃人只是照章行事。文成公主到吐蕃后,仔细了解和揣摩了这种习惯,认为这样做毫无道理,又有碍卫生,实在是一项鄙俗的陋习,因此她婉转地向松赞干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松赞干布听了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立即下令废除这项习俗,最开始一些念旧的吐蕃人很不习惯,但慢慢地都觉得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既方便又好看,大家也就都乐意接受了,他们甚至还十分感激文成公主为他们破除了陈规。

待生活安定下来后,文成公主带来的汉族乐师们开始履行职责,他们十分卖力地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宫最流行的音乐,音乐舒缓优美,使松赞干布大有如闻仙音的感觉,他对乐师和音乐大加赞叹,并选拨了一批资质聪慧的少男少女,跟随汉族乐师学习,使汉族的音乐渐渐传遍了吐蕃的领地,流进了吐蕃人的心田。

随来的文士们也开始工作,他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公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松赞干布欣喜之余,又命令大臣与贵族子弟诚心诚意地拜文士们为师,学习汉族文化,研读他们带来的诗书;接着他还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贵族子弟,千里跋涉,远赴长安,进入唐朝国家,研读诗书,把汉族的文化引回吐蕃。

农技人员并不宣扬什么,他们只是先把从中原带去的粮食种籽播种在高原的沃土上,然后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等到了收获的季节,那顶壮的庄稼,惊人的高产,让吐蕃人瞪大了眼睛;因为吐蕃人那时虽然也种植一些青稞、荞麦之类的作物,但因不善管理,常常是只种不管,所以产量极低,他们不得不佩服汉族农技人员高超的种植技术。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农技人员开始有计划地向吐蕃人传授农业技术,使他们在游牧之余,还能收获到大量的粮食。尤其是把种桑养蚕的技术传给他们后,吐蕃也逐渐有了自制的丝织品,光泽细柔,花色浓艳,极大地美化了吐蕃人的生活,使他们喜不胜收,都十分感谢文成公主入吐蕃后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文成公主以款款柔情善待松赞干布,使得这位生长于荒蛮之地的吐蕃国王深切体会到汉族女性的修养与温情,他对文成公主不但备加珍爱,而且对她的一些建议尽力采纳。文成公主则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提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议,协助丈夫治理这个地域广阔,民风慓悍古朴的国家。而文成公主又不是那种极有权势欲的女人,她参预治国,却从未要求松赞干布给自己一个什么官职,对于吐蕃国的重大政治决策,她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强行干涉,因此松赞干布和大臣们对她非常悦眼,经常向她讨教唐宫的政治制度以作为他们行政的参考,而广大的吐蕃民众更视她如神明。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派长史王玄策出使吐蕃,一方面和洽两国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去看望远嫁的文成公主。王玄策率出使队伍带着大批绢帛文物上路,途经天竺国时,不幸遭到天竺人的抢掠,除了王玄策带着少量人马逃出外,大部分人马及物品全都抢去。王玄策狼狈地抵达吐蕃,拜见了松赞干布并说明了遭劫的情况,松赞干布认为天竺国是有意挑衅,破坏他与大唐的关系,于是派遣大军讨伐天竺,捣毁了他们的都城,俘虏了天竺王子,还缴获了大批牲畜,救回了唐朝使节随从人员,算是替大唐使节出了一口气。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太子嗣位为唐高宗。新任大唐天子授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并且派特使送去大量的金银、绢帛、诗书、谷种,并特为文成公主送去了饰物和化妆品,以嘉勉她和亲抚蕃的功德。

松赞干布因之上书谢恩,并忠心地表示:“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勤兵赴国除讨。”并献上珠宝十五种,请代置太宗灵前,以表哀思。唐高宗对松赞干布的忠心十分感动,又晋封他为宾王,更赐彩帛三千段;吐蕃使者到长安后大开眼界,趁唐高宗高兴之机,向他请求赐给造酒、碾米和制造纸笔墨砚的技术,唐高宗都—一答应了。大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在文成公主联络的基础上,至此已到了水乳交融的顶峰。

在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努力推行改革,及大论(吐蕃的宰相职)禄东赞的妥善谋划下,吐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能称霸西域,成为大唐王朝西方的有力屏障。

可惜不久之后,松赞干布去世,他的孙子继位为赞普,因赞普年幼,所以国事多由禄东赞一手掌握理,家事则由文成公主操持,这时一切还算平稳。然而不久禄东赞也死去,他的儿子钦陵沿袭作了大论,这时吐蕃与邻邦士谷浑关系恶化,他们均上书向唐廷请求论断是非,而唐高宗迟迟不予裁决,钦陵按捺不住,起兵击溃了土谷浑。不料这一举动却触犯了唐廷的威严,唐高宗认为在他还没有作出判决之前,吐蕃就擅动武力,简直不把大唐天朝放在眼里,因此在咸亨元年,派薛仁贵督师讨伐吐蕃。

谁知薛仁贵的军队在大非川一带被吐蕃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从此吐蕃人不再服大唐的气,连年兴兵进犯大唐边境。唐廷派大军长驻洮河镇守,以防吐蕃军队的骚扰,双方陷入了敌对局面,吐蕃成为唐王朝始终无法解决的最大敌人。

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初春,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开始,到唐高宗咸亨元年薛仁贵率兵征讨吐蕃为止,整整三十年的岁月,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域,这是唐太宗的得意之作,可惜唐高宗最终不能善加利用,轻易挑动战争,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使得文成公主苦心孤诣所营造的和睦局势嘎然而止,怎不令人痛惜!

唐高宗永隆元年,文成公主在逻些城病逝,唐廷特派使者前往祭奠,但也没能改善两国的外交关系。而文成公主受到吐蕃官民的敬仰并不因与唐朝关系疏远而稍减,她的死引起了所有吐蕃人的衰痛。

文成公主死后,吐蕃人到处为她立庙设祠,以志纪念。一些随她前来的文土工匠也一直受到丰厚的礼遇,他们死后,也纷纷陪葬在文成公主墓的两侧。至今文成公主和这些友好使者,仍被西藏人视为神明。

编辑本段文成公主庙

文成公主庙

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中国的“三江源”,也是闻名于世的藏族歌舞之乡。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成公主庙就修建在这里,它已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成公主庙别名“沙加公主庙”,位于玉树县结古镇东南25公里的贝纳沟,这是一条大峡谷,两边的山脉不见边际,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蓝天下,山上松柏如画、山下小河如诗。藏式建筑的文成公主庙紧贴百丈悬崖,风景幽静,金光闪闪的屋顶光芒四射。庙四周所有的悬崖和面积较大的石头上都刻着数不清的藏经。该庙共3层,面积包括院落600多平方米,通高9.6米。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在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坐像两旁有8尊石刻佛立像,分立在上下两层,每尊佛像高有3米,精雕细刻,形象生动。该庙是一座既有唐代艺术风格又有藏式平顶建筑特点的古式建筑。

1300多年来,这儿都是一年四季香火从不间断,酥油灯昼夜常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也络绎不绝,亲如一家。

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宗室女,唐贞观十五年(641)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据传,玉树县的贝纳沟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这里的藏族首领和群众曾为她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文成公主深受感动,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

文成公主离开这里进入拉萨后,这里的藏民便依据公主的画像,在石壁上造像,以示怀念,遂又建庙。此庙已经成为藏汉团结的象征。从此柏沟便成了玉树地区的一大圣地,成为信徒们顶礼膜拜的佛堂,香火缭绕,经久不衰,当地藏族群众把这里视为玉树高原上的“洞天福地”。

编辑词条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739),唐中宗养女。神龙三年(707),吐蕃赞普遣使请婚,中宗许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景龙四年(710)春,吐蕃遣使迎公主入藏,中宗亲送至始平(今陕西兴平),赠以锦缯、杂伎百工和龟兹乐,命左卫大将军杨矩持节护送至吐蕃,赞普为另筑城居。金城公主入蕃30年,力促唐蕃和盟。此间,唐、蕃虽曾进行过多的次战争,但由于金城公主的努力,双方使臣往来频繁,双方终于在开元二十一年(773),唐、蕃在赤岭(今青海湟源西日月山)定界刻碑,约以互不相侵,并于甘松岭互市。

金城公主出身名门。文成公主乃唐朝最后以无名宗室之女和亲,金城公主实为和亲公主之真实“帝女”身份。公主入藏,唐王朝明言,其为雍王李守礼之女。李守礼其父为章怀太子李贤,即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唐中宗与唐睿宗之兄。《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唐中宗亲自送金城公主至始平县,“帐饮,引群臣及虏使者宴,酒所,帝悲啼嘘欷,为赦始平县,罪死皆免,赐民徭赋一年,改县为金城,乡曰凤池,里曰怆别。”再以左卫大将军杨矩持节送往吐蕃。

金城公主入藏,本为嫁与吐蕃年轻英俊之王子善擦拉温,岂知王子迎亲途中,奔驰坠马,命丧黄泉。相传,公主行至汉藏两族交界处,闻之噩耗,悲痛无奈孤影自怜,宝镜从手中滑落,摔成两半,变成两座山,此乃青海境内之日月山。王子虽死,其父还在,无奈和亲之使命,只得继续艰难之旅,阴错阳差嫁与本应为其公爹之藏王尺带珠丹,作一偏妃。

金城公主,痛子哀伤。公主生王子墀松德赞后,引起没有生育之大妃子纳朗嫉恨,趁公主分娩时抢走婴儿,外宣称孩子是她所生。儿子被别人据为己有,公主悲痛欲绝。史料记载,金城公主于不梳不洗中熬过无数不眠之夜。历时一年有余,经过诸多磨难,公主方与儿子团聚。身心受到伤害之金城公主,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命运坎坷,于吐蕃生活未及三十年而逝。

传说中金城公主的故事

西藏吐蕃王朝时期,赞普赤德祖赞的妃子赤尊生了一位王子,长的威武英俊,如天神降临人间,因为其母是羌族姑娘,所以给他取名“姜擦拉温”,意思羌族的外甥,天神的子孙。王子渐渐长大,到了该娶亲的年龄了,赞普召集文武大臣商议选王妃之事。言道:“先祖松赞干布,雄才大略,娶大唐之女文成公主为妻,使两国和睦相处,使吐蕃繁荣稳定。今王子长大成人,应有一美丽贤慧的姑娘作其妃子。我闻唐中宗之女金城公主美而娴,故欲娶之”。于是派使臣携重礼前往长安请婚。

唐中宗看过奏函和聘礼,决定将金城公主许配给吐蕃王子,金城公主知道后,不知是喜是忧,吐蕃遥遥千里,远离家乡,更不知王子人品如何。幸好公主有一面宝镜,可照未来和远方的事物,她从镜中看到吐蕃雅砻河谷美丽富饶,王子神俊。于是满心欢喜答应嫁给姜擦拉温。金城公主带着皇帝的嘱咐,带着大量的物品前往西藏,但行至半路,不幸的事发生了。吐蕃王臣、百姓听到金城公主要嫁到吐蕃的消息后,大家都非常高兴,尤其是善擦拉温他骑上骏马,带着随从,高高兴兴地前去迎接金城公主。谁料想,王子在途中打马奔驰时,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命丧黄泉。

公主行至汉藏两族交界处,突然心绪烦躁,就拿出宝镜观看,谁知镜中原来年青英俊的王子不见了,代替他的是一位满脸胡须的老头。公主迷惑不解,内心悲痛,不觉宝镜从手中滑落,摔成两半,变成两座山,就是青海境内的日月山。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金城公主心想即已嫁到吐蕃,虽然王子死了,怎可再回故里,更何况父皇再三叮咛,一定要为汉藏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做些事情,于是到了吐蕃并嫁给了赞普赤德祖赞。后来,金城公主生了一个儿子,赞普听到喜迅,急忙从外地赶回。不料,他回来时,金城公主的儿子被纳囊家族的妃子喜登抢去了。当喜登来抢婴儿时,金城公主又气又急,哭着喊到“这是我的孩子”。同时还拿有奶的乳房证明,谁想到,纳囊妃子早已存心抢孩子,事先在乳房上涂了药,也挤出奶汁来,因此闹得大家搞不清孩子到底是谁生的。最后,还是被纳囊妃子恃强抢去了。

为了判断孩子到底是谁生的,赞普想出了个办法,把孩子放在宫殿的另外一头,让两个妃子去抱,谁先抱到,孩子就是谁的。金城公主拼命先跑到那儿,把孩子抱到怀中,喜登后到,见孩子被金城公主抱去,又急又恨,心想:孩子死就死了,也不能让你抱去。便不管死活地向公主怀中去抢。扯来扯去,金城公主害怕把孩子抢伤了,便大声说:“孩子本是我生的,你这泼妇,别把孩子抢伤了,让你抱去吧。”就这样,孩子被喜登抱走了,大家看在眼里,心里也就清楚了,但纳囊家族权大势众,谁也不敢明说,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过了一年,王子已经周岁了,要举行庆祝会,赞普心想要趁这个机会,判明王子的亲生母亲。于是,就把汉族亲友和纳囊氏亲友都邀来参加,等大家坐定,赞普拿起一只金杯,杯中盛满美酒,然后交给王子,并说道:“把这杯美酒献给你的真正的舅家亲,由此来判谁是你的亲生母亲。”纳囊家族的人手中拿着各种令孩子喜欢的东西逗引小王子,但小王子连看都不看一眼,说道:“赤松德赞我是汉家的好外甥,纳囊家族怎能当我的亲舅舅!”说完,举起酒杯,坚定的走向汉家舅亲一边。金城公主见此情景,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连声叫到“我的好儿子”,小王子终于回到金城公主的怀抱。

1、草木灰

草木灰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找到的一种碱性清洁剂,它是将稻草和秸秆焚烧后留下的灰末,将草木灰溶解于水后,过滤得到的溶液是碱性的,有去污去油的作用,是古人平民最易获得的“洗头用品”,几乎不需要花银子。

2、淘米水

淘米水,古时称之为“潘”。获取途径简单,成本低廉,物尽其用。

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幼时家贫,其弟被人贩买去,分离之时,窦漪房向邻居讨来淘米水为弟洗头,寄托情谊。那时,淘米水可谓最常见普适的洗发产品。

3、皂角

皂角,也称皂荚、皂吉、角针实、乌犀、眉皂、鸡栖子等,被子植物门。南北朝时期,皂角已成快消品,街道小店铺进行贩售。现如今,我们的生活中依旧可见多种品牌洗发水注明“皂角”。

4、木槿叶

把木槿叶揉碎,用温水冲泡,过滤后留下来的汁液也具有皂荚液的功能,和皂角一样都是古代纯天然无副作用的洗发水。

皂角气味有点刺鼻,木槿叶舒爽清香,相比之下更受人喜欢。在如今江浙一带,仍可见用此原生态的方法来洗头,舒爽清香,去污止痒。

扩展资料:

清末的慈禧非常爱打扮,但由于她吃的都是高脂肪食物,头发油脂较多,头发不但爱掉还缺乏光泽。为找寻能让她拥有一头秀发的秘方,慈禧多次下诏征集各地名医给她医治。

御医们认为,头发的营养来自于肾和血,慈禧头发不好,源于她的肾血虚弱。于是御医们先从温肾补血开始调治,加强慈禧的肾脏功能,补足血气,从而达到养发效果。

同时,御医们还研制了不少洗发护发的方剂来对慈禧的头发进行养护。其中有菊花散、抿头方、令发不落方等。

菊花散清香、幽凉,用九种药草研成粗渣,加入浆水,煮沸之后,去掉渣子,用汤药洗头。西太后对菊花的香味很喜欢,她还经常吃一些鲜菊花做成的小吃用菊花散后,慈禧的油性头发大为改观。

凤凰网——全国爱发日|古代没有防脱洗发水 靠什么洗出飘逸秀发

人民网——看看古代慈禧是怎么保养头发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0024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