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癌症患者都选择跑步?运动可以抗癌吗?后来他们如何了?

为什么癌症患者都选择跑步?运动可以抗癌吗?后来他们如何了?,第1张

癌症患者的治疗除了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式外,也需要配合运动才能有效治疗疾病,运动主要是提升机体免疫力,增强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因此,适量的运动对防癌抗癌起到一定作用。

这是一个癌细胞自主出现的一个行为,而不是人们能够主观控制的。换句话说,这名患者出现癌细胞转移,只是恰巧在坚持每天跑5公里后出现,就算他坚持不运动,也可能出现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甚至出现的时间可能更早。

很多癌症患者因为自己意志消沉,不接受治疗,最后只能是在家等死,可是关女士没有。她一直是积极的接受治疗,在放疗的过程中,放射线直接照在关女士的咽喉,导致她现在都是口干舌燥的,但是她没有放弃,依然坚持进行治疗。

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的副作用,也会因为肿瘤恶化带来难以忍受的癌痛,但是只要积极地面对,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就能缓解这样的疼痛。只有接受正规专业的治疗,才有望治愈癌症。

癌症在人体的一个部位出现,其中的癌细胞就会不断的吸收营养,让自己的体积不断壮大,从而分裂产生更多的癌细胞,最终影响器官的运转。而肿瘤的形成时癌细胞不断堆积形成的,这样的结构是非常松散的。

在肿瘤上很可能出现脱落的癌细胞,这些掉落的癌细胞就会随着体内的血管、淋巴液等进行转移,转移到一个它能够吸取营养的地方就停下,不断的吸收营养,在分裂产生新的癌细胞,这就是癌细胞转移的原因,和人们是否运动是不存在联系的。

跑步能防癌抗癌。慢跑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运动方式,不仅没有高难度的技巧也没有严格的场地限制,但是它却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帮助人体抵抗癌细胞的侵袭。

慢跑的时候人体吸入比平常多几倍至几十倍的氧气,让氧气更好地运作。如果人体长时间得不到锻炼,那么,处于缺氧状态下的癌细胞就会变得异常活跃,很容易诱发癌症。

跑步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在跑步前应该进行5分钟左右的准备活动,因为人体从相对安静的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时,有个克服生理惰性的过程,而准备活动能活动全身关节,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增加肌肉血流量,加强心肺功能,可以克服生理惰性,而且准备运动能减少跑步引起的关节损伤。

癌症患者自身需要补充充足的营养,才能够帮助身体维持营养均衡。每天摄入的营养应该保证包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脂肪,蛋白质等多种元素,可能会因为治疗影响食欲,但是也应该尽可能的少吃多餐,只有身体营养补充的足,才能够更好地接受治疗,对抗癌症。

当然运动还会让患者放松身体的同时放松心情。事实上很多患者在患癌后,心情都是非常抑郁、焦虑的,如果不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很可能让这种消极的情绪长时间的笼罩着他们,对于病情的恢复是不利的,而运动能够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也能帮助他们找到发泄情绪的途径。

不管是这个肺癌患者选择的跑步锻炼还是通过游泳、瑜伽、太极拳等锻炼方式进行运动,都是一种提高患者积极性的方式。在运动中患者能够明显的感知自己的身体在逐渐好转,对于抗癌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提高,对抗癌是有帮助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癌症发生转移。

癌症患者保持适度运动能让身心得到放松,利于病情恢复。另外保持规律运动也能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癌症复发和转移。但癌症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不能做剧烈运动,不然会影响病情康复。

癌症患者适合做哪些运动?

1、游泳

癌症患者每周游泳3~4次,能提高心肺功能,延长生存期。因为运动能增加多巴胺神经含量,多巴胺具有抗癌功效,能提高免疫力。但游泳的时间需避开过度饥饿和过度饱腹时。

2、瑜伽

瑜伽属于轻缓的有氧运动,增加体内含氧量,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练习瑜伽时身心合一,让身心得到放松。每天练习30分钟到60分钟,每周练习3~4次,练习瑜伽时需听舒缓的瑜伽音乐,可增强体质,达到抗癌功效。

3、快步走

癌症患者只要体力允许,可以采取快步走的运动方法。运动时步伐小一些,频率稍微快点,但运动不能过量。刚开始快步走十分钟,当身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运动时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

4、慢跑

慢跑属于很好的有氧运动,能增加体内氧气含量,抑制癌细胞发展,同时也能促进癌细胞凋亡。慢跑时需选择合适的软运动鞋,以免引起关节和足跟疼痛。慢跑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不能做剧烈运动。

5、散步

体质虚弱的癌症患者可选择空气清新且道路平坦的公园散步,尽量有家人陪伴,一起欣赏周边的花草或聊天,能让压抑的心情得到缓解。饭后散步一小时不仅促进食物消化,而且利于病情康复。

6、太极拳

太极拳属于轻度的有氧运动,能修身养性。癌症是消耗性的慢性病,患者常常出现疲惫、身体虚弱以及易受到寒邪入侵。太极拳是文雅柔和的有氧运动,能扶正祛邪,达到阴阳平衡,促进病情康复,预防癌细胞复发或转移。打太极拳需坚持下去,每天早晚各打两遍,运动时需采取心平气和,能改善睡眠问题,减轻身体不适感。

温馨提示

癌症患者锻炼时需采取循序渐进原则,运动以身体不感觉劳累为度。运动前有10分钟的热身活动,如伸展四肢或原地踏步走。运动过程中合理补充水分,以免脱水而影响病情。运动时间尽量安排在上午9-10点或下午4点。

癌症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很多癌症患者确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已经失去了治疗的机会。经常听说运动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甚至能够降低癌症的发生,但也有人说长期过度的运动也会增加患癌的风险,这样的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通常专家都是提倡大家每天坚持运动的,坚持运动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身体对抗癌的能力,改善生活状态,对降低癌症和治疗癌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专家也提醒大家长期的过度运动也会增加患癌的风险,因此,大家在运动时一定要量力而行,那么,长期过度运动,对身体会带来哪些伤害呢。

长期过度运动,对身体会带来哪些伤害 ?

长期过度运动对生殖功能有一定的影响,长期过度运动女性会出现子宫内膜异位或月经不调,男性会增加不育的风险。另外,长期过度的运动会使得机体免疫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导致免疫细胞调亡,更容易遭受到病菌的侵袭。

长期过度运动会增加人的心脏负担,心脏长期超负荷的运动,循环系统就不堪重负,容易出现急性缺血、心肌骤停、脑血流中断等现象的发生。不仅如此,长期过度的运动会导致神经中枢疲损、大脑皮层功能下降,反应迟钝等情况,在运动的过程中容易增加跌倒、撞伤等意外风险。

总而言之,运动不管是对普通人还是癌症患者都是有好处的,只要不过度运动就好,长期过度运动对人体的健康只会产生更大的伤害,甚至会增加患癌的风险,因此,建议大家在运动时,运动量不要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只能说长期过度运动对身体是百害无一利的。

 记者采访了20位元肠癌患者, 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6~46岁之间, 并且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被确诊肠癌前, 他们都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 平时会健身、慢跑、游泳等, 并坚持健康饮食。

人们通常会认为, 健康饮食、每天运动的年轻人是不可能会患上癌症的, 正因如此, 很多人陷入误区, 不能及时发现病情, 耽误了治疗。

接下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患者是如何被身体「欺骗」的。

46岁的Suzanne是一位家庭主妇, 同时也是「鱼素主义者」, 她的肠癌被延误了近10年。

20多岁时, 她就出现了肠癌的症状, 比如出血、便秘、急性疼痛等, 但当她去医院, 医生却认为只是简单的肠胃问题, 甚至多次告诉她「你这个年纪, 很少得肠癌的」。

但是在这之后, 她出现便血越来越频繁, 一天腹泻5-6次。 痛苦至极的她再次就诊, 这次医生把她送去做了癌症筛查。 结果是第三阶段肠癌。

最后,

她真的被确诊为直肠癌。

Neil是一位39岁的外交官, 是一名4个孩子的父亲, 他每天跑步, 吃得很健康。 但事实上, 从21岁开始, 他就频繁出现便血, 只是那时他觉得自己很年轻, 没什么大事, 所以没做什么检查。

但26岁时, 他发现自己的直肠出血非常严重, 就医后医生首先按痔疮处理,

但使用痔疮膏没有效果后, Neil进行了肠镜检查, 确诊第二阶段肠癌, 肿瘤直径已经6cm。

但31岁的Laura是不幸的, 她因直肠癌已经离世。

她是一位素食主义者, 平时喜欢散步和骑马。 一开始出现胃痛与肠出血症状时, 被医生诊断为肠易激综合症。 在看了很多医生后,

才最终被确诊为肠癌, 而此时已经被耽误2年, 进入了癌症晚期。 尽管做了化疗, 萝拉也没能多活几年。

对于癌症患者而言, 越早发现越有机会保住性命, 而尼尔就十分幸运, 及时发现了癌症。

40岁的尼尔由于患有克罗恩病——一种难以治愈的肠炎,

不得不经常去医院检查肠道。 在一次肠镜检查中, 医生发现镜头难以穿过狭窄的肠道, 怀疑可能是肠癌, 让他做病理活检。

病理检查表明, 尼克的确患上了肠癌, 由于发现得早, 癌细胞尚未扩散, 医生切除了尼克的直肠与结肠, 并做了回肠造口术。

上面的案例主人公, 都有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也或许因为如此, 他们自诩身体健康, 却忽视了肠癌发出的「身体信号」。

一、肠癌年轻化已是板上钉钉

肠癌正在越来越年轻化, 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年轻人也要提高警惕。

肠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 一旦出现便血、腹痛、腹泻时, 就可能步入了中晚期。 一般来说, 肠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 以50岁-60岁为高发阶段, 正因为这样,

医生和患者才认为肠癌与中青年无关。

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对5000多例肠癌患者的统计结果显示, 发病年龄<30岁的占2%, 30-40岁的占6%, 40-60岁的占40%, 大于60岁的占52%, 而最年轻的肠癌患者仅14岁。

肠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 现在的年轻人多坐少动、饮食不规律, 特别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和低纤维素的「三高一低」不合理饮食结构,成为「催生」大肠癌的主要影响因素。

另外,据估计,遗传因素在约20%的肠癌病人中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 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有研究表明,如果直系家属中有肠癌病史,其发生肠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3~5倍。

二、这些症状别以为是肠胃不好

肠癌早期症状隐蔽,很容易与痔疮、肠胃炎等混淆,如果以下症状同时出现2个以上,一定要警惕:

便血

便血是肠癌最典型的症状之一,一旦出现就要警惕起来,千万别与痔疮混为一谈。肠癌的便血是溃烂面导致的,渗血量比较小,血液的颜色是暗红的。而痔疮的便血是血管出血,出血量比较大,血液是鲜红色。

排便不规律

正常情况下,人的排便是比较规律的,一天1~3次且排便比较顺畅。而患有肠癌的人,往往会出现排便规律改变的情况,比如便秘腹泻交替、次数突然增多或突然便秘等,这主要是肠癌肿瘤反复 所致的。

腹痛

当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性腹部隐痛、腹部不适以及腹部胀感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很有可能与肠癌有关,而不要单纯以为是肠胃不好。

三、预防肠癌,早做一个筛查

肠癌是可防可治的,早点发现才能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想要预防肠癌,平常可定期做个肠镜检查。

肠镜是从 进入身体,检查直肠和结肠是否有息肉、肿物或其他病变等。检查前,患者需要服用泻药并且 ;检查时,会向肠道注入空气,当肠镜碰到肠壁或进入较深部位时可能会引起腹痛。

一般来说,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年筛查一次,40岁以下的人每3~5年筛查一次。另外,长期抽烟、喝酒、食用高热量高脂的人群也要重视肠癌筛查。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一旦出现便血、 疼痛、不明原因腹痛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切勿耽误病情!

特别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和低纤维素的「三高一低」不合理饮食结构,成为「催生」大肠癌的主要影响因素。

另外,据估计,遗传因素在约20%的肠癌病人中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 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有研究表明,如果直系家属中有肠癌病史,其发生肠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3~5倍。

二、这些症状别以为是肠胃不好

肠癌早期症状隐蔽,很容易与痔疮、肠胃炎等混淆,如果以下症状同时出现2个以上,一定要警惕:

便血

便血是肠癌最典型的症状之一,一旦出现就要警惕起来,千万别与痔疮混为一谈。肠癌的便血是溃烂面导致的,渗血量比较小,血液的颜色是暗红的。而痔疮的便血是血管出血,出血量比较大,血液是鲜红色。

排便不规律

正常情况下,人的排便是比较规律的,一天1~3次且排便比较顺畅。而患有肠癌的人,往往会出现排便规律改变的情况,比如便秘腹泻交替、次数突然增多或突然便秘等,这主要是肠癌肿瘤反复 所致的。

腹痛

当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性腹部隐痛、腹部不适以及腹部胀感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很有可能与肠癌有关,而不要单纯以为是肠胃不好。

三、预防肠癌,早做一个筛查

肠癌是可防可治的,早点发现才能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想要预防肠癌,平常可定期做个肠镜检查。

肠镜是从 进入身体,检查直肠和结肠是否有息肉、肿物或其他病变等。检查前,患者需要服用泻药并且 ;检查时,会向肠道注入空气,当肠镜碰到肠壁或进入较深部位时可能会引起腹痛。

一般来说,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年筛查一次,40岁以下的人每3~5年筛查一次。另外,长期抽烟、喝酒、食用高热量高脂的人群也要重视肠癌筛查。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一旦出现便血、 疼痛、不明原因腹痛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切勿耽误病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1347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5
下一篇2023-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