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宝宝俯卧抬头的诀窍是什么?

训练宝宝俯卧抬头的诀窍是什么?,第1张

婴儿自出生后几天就可以俯卧,但1个月内的婴儿俯卧时,还不能自己主动抬起头,只能本能地挣扎,使面部转向一侧,到2个月时能稍稍抬起头和前胸部,3个月时头能抬得很稳。俯卧抬头练习不仅锻炼婴儿颈部、背部的肌肉力量,增加肺活量,而且可使婴儿较早正面面对世界,接受较多的外部刺激。训练要在婴儿清醒、空腹即喂奶前1小时进行,床面平坦、舒适。将婴儿两臂曲于胸前方,俯卧在床上,家长将婴儿的头转至正中,手拿色彩鲜艳有响声的玩具在前面逗引说:“宝宝,漂亮的玩具在这里”,并使其努力抬头,抬头的动作从与床面成45度开始,并逐步稳定,3个月时能稳定地抬起90度。同时家长可将玩具从宝宝的眼前慢慢移动到头部的左边,再慢慢地移到宝宝头部的右边,让孩子的头随着玩具的方向转头,每次训练自30秒钟开始逐渐延长,每天练习3~4次,每次俯卧时间不宜超过2分钟。除了训练小儿俯卧抬头外,平时每次喂完奶后,妈妈应扶着婴儿头部靠在自己肩上,轻拍背部几下,然后用手轻扶其头部,让其自然竖直片刻,以锻炼头颈部力量。宝宝抬头的动作是一个很自然的发育过程,妈妈不要过于焦急。宝宝学翻身的时间因人而异,差别很大,甚至有的宝宝根本从不翻身,不用担心他的发育问题。与新生儿不同,这个年龄的宝宝,抬头的动作已经很熟练。如果宝宝感到难受,他会调整头部和身体,所以发生窒息的可能性应该是非常小的。我们只要确保在宝宝周围没有会遮盖头部的布料或布玩具,同时不给他使用过软的被褥,就完全可以做到有效的预防。

宝宝的身体状况和一些行为表现,是会根据年龄而变化的,比如转头、转身、爬、走路,都是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感官和四肢发育成熟了才可以做到的,这些肢体动作,太早或太晚才做都是对身体不利的,那么,宝宝最早什么时候转头呢?

首先,宝宝最早两三个月就会转头。新生儿宝宝在俯卧的时候,只能抬头一两秒钟,在三个月的时候学会抬头,四个月时宝宝抬头就很稳了,所以宝宝会转头也要三个月的时间,当头部和脖子神经,还有身体机能发育完全后,才会做转头的动作。

其次,两三个月的宝宝的视力和感官正在发育,这个时候才可以看着眼前的物体随之移动,也可以通过判断声音传来的方向转头看过去,如果宝宝迟迟不会转头,家长们可以寻找解决的方法,来锻炼宝宝的视觉、听觉、嗅觉。

还有一点,怎么训练宝宝的视觉的听觉呢?可以拿一个色彩鲜艳的,有声音的小球,在宝宝面前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吸引宝宝的注意,也可以给宝宝多听点音乐,宝宝睡醒觉后,家长们抚摸宝宝说悄悄话,也可以训练听觉。

  竖抱抬头:喂奶后,竖抱小儿使头部靠在父母肩上,轻拍几下背部,使其打个嗝以防吐奶。然后让宝宝的头离开父母肩部,扶住宝宝头部的手稍放开,让头部自然立起片刻,每日4~5次。

 俯腹抬头:宝宝空腹时,将他抱在你的胸腹前(与你面对面),然后你慢慢地斜躺或平卧在床上,此时宝宝便能自然而然地俯卧在你的腹部,扶宝宝头部至正中,两手放在头两侧,逗引其短时间抬头,反复几次。

 俯卧抬头:空腹、清醒时,让宝宝俯卧在床,用哔铃棒逗引宝宝抬头并左右转动。

 注意:练习时轻抚宝宝背部,让他感到舒适、放松;完成后让宝宝仰卧休息片刻。

粗大运动,又称大运动,是指牵动到大肌肉和大部分身体的运动,是躯干及四肢的整体运动。粗大运动的发育与其他能力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婴幼儿从俯卧位抬头和左右转头,以及以后的坐爬站行,都为其接触环境创造条件,从而对感知、认知的发育起积极作用。又如绘画、写字等精细运动,都需要竖头、坐等粗大运动的完善才能完成。

一 婴幼儿粗大运动的发育速度虽有种族、地区及个体差异,但发育规律基本一致:

➡️ 自上而下,从头、颈、腰部,到上肢、下肢。

➡️ 从泛化牵连、多余运动到牵连肌群的抑制,如刚开始行走时,双手要抬高,身体前倾,腰腹部肌肉紧张,熟练行走后,双手可自如活动,身体保持中正,腰腹部肌肉放松。

➡️ 从分离运动到多组肌肉的协调运动,如从行走时双手自然下垂,再发展为快跑时双臂协调摆动。

➡️ 先“取”后“舍”,即先能拉着床栏站起来,然后才能从站立位坐下,先能抓取物体然后才能放下。

二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顺序:

3个月

可保持头部立直,竖头稳定。

4个月

竖头时头部可自由转动。

4-6个月

会翻身。

6个月

可双手前撑坐。

7个月

可放手独坐。

8个月

可从俯卧位向坐位转换。

9个月

可完成腹爬,能扶物站立。

10个月

可手膝位四爬,可扶床栏行走。

12个月

可独自站立。

14个月

可独自行走,能不扶物弯腰拾物。

15个月

可退后行走。

18个月

牵单手可上楼梯。

24个月

可跑步,会踢球,可自己扶栏杆上楼梯。

30个月

会独自上楼梯,会用脚尖行走。

36个月

会独自上楼梯,会用脚尖行走。

三粗大运动训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意义

1、 促进大脑发育。

粗大运动能力与儿童生长发育紧密相关,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是在大脑神经和肌肉的控制下进行的,动作能力是反应生长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例如训练双脚走直线既练习了视觉,又锻炼了双脚正确分步和平衡姿势的感觉等。

2、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健康的身体是智力发展的物质条件。大运动的训练能提高个体的机能促进其生长发育。有的儿童身体发育较差,所以更加需要从运动方面着手,解决孩子基础性的问题。

3、促进语言和社交能力

一些儿童的语言能力差,甚至是无语言,或只会发出一些简单的字词。对这样的孩子只做单一的语言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本来就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包括语言器官的发育,呼吸及气息的运用,认知能力的发展,语言环境的影响等等。

因此,儿童的语言发展障碍也是多方面的,运动训练对他们的语言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4、促进注意力发展

个体在运动的时候同时会产生三种激素:多巴胺、血清素与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学习效率,多巴胺和血清素可以稳定情绪,并使人产生愉悦感和幸福感,人在快乐的情境下学习会效率倍增。

肾上腺素可以使孩子专注力增强,形成永久记忆。运动可以调节和改善大脑缺氧的症状,同时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提高专注力。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特点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特点,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是很重要的,照顾孩子是需要花费很多精力的,而且孩子的健康是最重要的。顾孩子不是简单的事情,以下看看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特点。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特点1

  一、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头部动作的发展

 头部动作是儿童最早发展,完成也较早的动作。头部动作的发展顺序,大体是这样的:出生时,仰卧时头会左右转动,俯卧时会抬头片刻。这时如果不用手接着他的头,头就会下垂。

 1个月,头仍不能竖直,俯卧时能抬起下巴。

 2个月,抱着时头能竖直,但还是摇摆不稳。

 3个月,头能竖直而且平稳。

 4个月,头能平稳竖直,俯卧时能抬头,抱着时头能保持平稳。

 7个月,仰卧时能抬头。

  2、躯体动作的发展

 躯体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翻身和坐的动作的发展。2个月,能挺胸。3个月,能从侧卧翻到仰卧。4个月,能扶着坐。5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侧卧。6个月,会坐在有扶栏的椅子上;坐着时身体前倾,会用手支撑身体。7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俯卧;能不靠成人或其他东西的扶持独自坐一会儿。10个月,能毫不费力地从躺着坐起。12个月,站着时能自己坐下。

  3、行走动作的发展

 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要经历爬行、站立和行走三个阶段。7个月,试着爬行,主要依靠膝盖和大腿的移动。8个月,匍匐爬行,腹部贴地,用腹部手臂带动身体和两腿前进,扶着能站立。10个月,用手和膝盖爬行。身体不着地,手臂和腿交替移动,能扶着东西自己站起。12个月,能扶着行走。

 14个月,能独自站立。15个月,能独自行走。18个月,跑步不稳,容易摔倒。2岁,行走自如,能大步稳跑,会踢皮球,能自己上楼下楼。2、5岁,能双脚跳,会用单脚站立片刻(2秒钟左右)。能踮着脚,用脚尖走几步,能从椅子上跳下。3岁,能单脚站立,会踮着脚走,跑步稳当,会骑三轮脚踏车。

  4、抓握动作的发展

 抓握动作的发展,是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标志。抓握动作的发展,以眼睛注视物体和手抓握物体动作的协调;五个手指活动的分化为特点。因此,婴儿出生后6个月,抓握动作才开始发展。3个月以前的婴儿,手基本上是捏成拳头,手脚一起乱伸乱动,4~5个月的婴儿,虽然会伸手抓身旁的东西,但往往是整个手拿一把抓,拿不住。这种手的动作带有很大程度的不随意性,手接触到什么就抓什么。

 6个月,捏物体时还是一把抓,不会使用拇指,能够把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手眼协调,看到物体后能用手抓住它。8个月,抓握物体时能大拇指和其他四个指头分开,使用拇指抓握住物体。10个月,能协调地配合手眼动作,把一样东西放到另一样东西上。18个月,能将2~3件东西搭叠起来,能推拉玩具。会同时使用四个手指和拇指,抓握动作得到充分发展。2岁,能用手一页一页地翻书

 。2、5岁,手与手指的`动作相当协调,手指活动自如,会用手指拿筷子、拿笔。3岁,能用手拿笔画圆圈,会自已往杯子里倒水,能自己解开和扣上钮扣。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虽然主要由身体发育的成然而产生,但是也与环境影响有关系。例如,行走动作,是随着腿、腰部骨骼、肌肉发育而成熟的,儿童到一定时间,就会扶着东西站立和行走。但是独立行走的动作,却是在成人的帮助下,练习越多越熟悉。

 有些动作,没有相应的环境和练习,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印度狼孩卡玛拉由于长期在狼群中生活,没有行走动作发展的环境。到l4岁时,走路还没有2岁儿童稳。到17岁死去时,始终没有平稳地走或跑过。因此,父母应当根据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帮助儿童完善动作,提供动作练习的机会,促进儿童动作的发展。

  二、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

  1、从上到下

 儿童动作发展,身体上部的发展先于身体下部的发展。从头部到下部,从上肢到下肢逐渐发展。

  2、从大到小

 这是指儿童最初发展起来的是与大肌肉相联系的动作,逐渐发展到与小肌肉相联系的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的发展,先发展的是与手臂大肌肉相联系的伸臂,以后逐渐发展起来与手指小肌肉相联系的抓、握、拿等动作。

  3、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身体个别部分的简单动作,如伸伸手、踢踢脚、转头等,逐渐发展到同时转头、伸手、手眼协调地拿取物体,进一步发展到能从事由多种动作组成的游戏活动。

  4、从不随意到随意

 动作的不随意性和随意性,是从动作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来区别的。儿童的动作,最初是不随意动作,无目的、由客观刺激引起,加头随着光线的方向转动,有东西接触儿童的手,儿童的手就去抓摸。以后,随意动作逐渐发展起来,这时客观刺激不在眼前或没有直接接触儿童,动作也会出现,而且通过动作,主动地、有目的地去接触事物,认识事物。如儿童在“藏猫”的活动中,主动地把头转来转去寻找“猫”,这就是一种随意动作。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特点2

  幼儿动作发展规律有哪些

 从婴儿到儿童期经过一系列的动作发展,幼儿动作发展可将其潜在的能力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逐步发展健全,动作发展有顺序性与持续性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从简单的、无组织的、无技巧的动作发展到高级的、复杂的动作,基本的发展原则主要包括从整体到分化、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中心到边缘、从无意到有意等。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的发展规律又称为“整分规律”,即个体最早对刺激做出的动作反应。

  一、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是整体性的,然后逐渐分化。动作发展是从大肌肉群动作到小肌肉群动作,从未经分化的混沌整体动作,到分化了的整体动作的不断分化、不断整合的过程。

  二、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的发展规律又称为“首尾规律”,即个体最初发展的是头部的动作,

 其次是躯干和上肢部分的动作,最后是下肢的动作。

  三、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大肌肉动作发展也称大肌肉群动作、粗大动作发展,是指由身体大肌肉或肌肉群产生的动作,

 包括行走、奔跑、跳跃、投掷等[8]·[9]、根据空间位置变化、身体姿势的控制及对外界工具的操控情况,大肌肉动作可分为移动动作、平衡稳定动作和操控动作。

  四、从中央部位动作到边缘部位动作

 从中央部位动作到边缘部位动作发展规律又称为“远近规律”,接近身体中心(躯干或核心)

 部分的肌肉和动作总是先发展,身体的肢端部分的动作最后发展。婴幼儿动作发展从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分动作发展越早,越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五、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发展规律,即从先天反射的无意识动作向着有高度控制的技能动作发

 展。婴幼儿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以后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的支配。例如,初生婴儿就会用手握紧小棍,这是无意的、本能的动作,几个月后,婴儿才逐渐能够有意地、有目的地去抓物体。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以后则是从以无意动作为主向以有意动作为主的方向发展,即服从“无到有规律”。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特点3

  婴幼儿大动作发展里程碑

  1、头颈部的控制:

 发展是从头发展到脚,因此头颈部的控制是最早出现的。它的表现是2个月趴着时,头可以转边与稍微短暂抬起约45度。到3个月大时则可以持久抬头90度;此时若是躺着被拉起,头与身体会呈直线,再也不是头倒在后面,抱起时,头已经可以直立而不晃动。

  2、躯干的控制:

 当头颈部的控制成熟之后,躯干的控制开始出现。4个月大之前的身体动作是像蛇般的扭转,之后转变成躯干以一轴心之旋转,这时期父母常注意到原本是直着睡,睡醒之后变成横向甚至转了一圈。翻身动作是躯干控制力的表现,在约45个月大时出现。

 太早的翻身也许是肌肉张力过强的警讯!接下来,6个月大躺着时,呈现仰卧起坐状则是躯干控制力的成熟表现,此时期坐着时候,手会去撑地、躯干弯曲点在骨盆,但整个背部是直的。

  3、双手的认识:

 双手的认识很重要,因为小婴儿藉此开始触摸这个世界。小婴儿对身体的认识是循三步骤──看到、玩到、吃到。3个月大之前,一手一手地看与吃手;3个月之后,则是双手开始碰触在中间与眼前,喝奶时可以双手抱奶瓶,之后双手往嘴巴内塞则是常见的动作。

 由于吃手是认识手的过程,因此不需要看到小宝宝吃手就急着禁止它(其实也禁止不了),只要注意干净就好,若到了7、8个月大时还在吃手再禁止。6个月大时,趴着时会因为手的支撑而使胸部离地。

  4、脚的认识:

 紧接在双手的认识之后,逐渐探索到双脚的存在。6个月大时,躺着时双脚会抬高(看到),大人常会说:「宝宝好聪明喔,换尿布时会知道把脚抬起来!」接着,用双手去碰膝盖、甚至脚指头(玩到),最后还会将脚指头抓来吃(吃到)。

  5、躯干、手、脚整体的动作:

 6个月大之后,宝宝对手脚都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了,当我们将小宝贝由躺着拉起时,除了头部跟着起来,双手会用力在关节处弯曲后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坐起来的动作。双手扶着腋下站立时,双脚掌可平贴于地板,已不再是踮脚尖站立,并且全身重量由双脚承担,不再做跳跃状。

  6、坐:

 6个月专心坐时,可以藉由手的支撑而坐一下子;7个月大时则可以直挺挺地坐着;9个月大时则可以坐着自己旋转方向而不至于跌倒。

  7、爬行:

 俗话说七坐八爬,8个月大时因为双脚认识的成熟,趴着时会由双手撑地使胸部离地,之后双脚往内缩逐渐用力将腹部离地,形成准备爬行的姿势。其实宝爬行的姿势千奇百怪,最终就是要达到拿到东西的目的。因此,如果父母此时每当小宝贝要拿远处的东西就马上拿给他时,小宝贝聪明得很,他会轻松的在原地等,爬行的意愿就会降低;所以父母不妨鼓励宝宝自己爬去完成拿取东西的动作,只要注意安全即可。

  8、站立与走路:

 当宝宝坐的稳时,双手会开始想要拉着东西站起来。接下来,扶着站了一段时间之后,身体的重心开始往侧边移动,形成螃蟹走路、沿着家具边缘走动(9个月大)。当重心侧移稳当之后,开始学会前后移动重心,扶着走也就从横行到直行。直行时也逐渐由双手扶到单手扶到放手走(约1岁到13个月大时)。

 刚开始走路时,是宽步伐、双手屈曲在身体旁保持平衡、脚是直直落下踏地状;之后才逐渐修正为双手放下随走路摆动,与脚尖先踩地、脚跟再落地的方式(14个月左右,视何时开始走路而定)。

  9、整体的动作:

 1012个月大时,趴着、爬行、停住、后坐、拉着东西站起来,这一系列的动作会逐渐成熟而流畅。

  10、爬上爬下:

 身体重心的移动越来越熟练,便喜欢到处爬上爬下。16个月大时可以「爬」楼梯,约20个月时则可以扶着爬楼梯。

  11、跑:

 当走路时重心的移动越来越有把握时,小宝贝会将重心更往前移,先是快走(1岁3个月),然后出现小跑步(1岁半)。因此,这个时期会常常跌倒。

  12、跳:

 刚开始的跳是在2岁左右,是原地膝盖弯曲的上下,之后才出现离地的跳。

引言:新生儿在出生之后,一般都是处于睡眠的状态,除了身体不适或者是饿了的情况一般不会太过吵闹。但是新生儿的成长速度是特别快的,不仅是身高和体重在不断增加,同时宝宝的大脑也在快速的发育,并且宝宝在每个阶段都会掌握不同的能力,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宝宝还不会说话,所以家长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宝宝都掌握了什么技能。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聊一聊,2~3个月大的宝宝会做哪些动作?有什么依据吗?

一、2~3个月大的宝宝会做哪些动作

2~3个月的宝宝最先发展的是身体的大运动,在这个时候宝宝的头就会有意识地左右转动。并且拿东西发出声音去吸引宝宝时,宝宝会跟着声音慢慢的寻找,开始去寻找,但是两个多月的宝宝视力范围还是有限的,所以要用一些色彩比较鲜艳的玩具或者穿着鲜红的衣物。宝宝抬头的时间变长,抬头角度也变高,这说明宝宝背部的肌肉越来越有力气,在进行竖抱的时候,宝宝的头部也会比较稳。如果宝宝发育得特别好,宝宝在2~3个月的时候就可以仰卧翻身或者是侧卧,但有的宝宝腿部力量依然不够,只能进行上半身翻身。

二、2~3个月大的宝宝做的精细运动

当宝宝活动稍微可以自由控制一些,就会将自己的手送到嘴巴当中,吃手就变成了宝宝生活的一部分,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是需要宝宝的手、眼、嘴、脑进行协调。当宝宝可以将手指塞进嘴巴时,就说明宝宝的抓我反应正在消失,刚出生的新生儿可以将成人的手指紧紧抓住,但是当宝宝在两个多月时就会松开手掌,此时宝宝的手不再是紧握的拳头,而是开始慢慢变成手掌,这一动作可以证明宝宝对自己手掌力量掌握得越来越好。而且这个时候的宝宝都比较想说话,开始了咿呀咿呀的发音。

三、在宝宝发育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宝宝在对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展的情况下,家长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宝宝,当宝宝开始练习抬头时,一般都是让宝宝趴着来进行训练的,有助于锻炼宝宝的脖颈和背部的肌肉,对宝宝学习翻身也是比较有帮助的,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按摩宝宝手推的肌肉,同时可以和宝宝进行一些游戏,通过发出声音的方式让宝宝来寻找,到底发声音的东西在哪里,也要学会和宝宝进行对话。

看到一位妈妈问,“我女儿顺产出生了10天,刚出生的时候头有点变形脸也不一样大,本以为可以自动恢复过来的,可是现在还是左脸大右脸小,头形基本过来了还轻微有点扁。该怎么办?怎么纠正?”

宝宝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你是不是曾想过,“他是一个长着一头茂密头发、皮肤嫩嫩的,眼睛大大的巨可爱的宝宝”,可是当你看着面前这个皮肤皱巴巴、脑袋还有些许变形,头上看起来脏脏的孩子,是不是幻灭了?

其实啊,这样的体会几乎每一个新手爸妈都有,我当年第一眼看到孩子的时候,那五官挤得手脸皱得,又小又红,简直辣眼睛让人心碎!不禁说出了那句经典的话“怎么这么丑!”

实际上大多数的宝宝出生后头都会有点变形,咱都知道胎宝宝分娩要从产道里娩出,而产道有软产道和硬产道之分,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以及盆底软组织构成,在强有力的宫缩和胎儿头部下降的挤压之下,会慢慢的扩张,宽到10厘米左右,保证宝宝的顺利通过。硬产道则是骨产道(骨盆),是一个形态不规则的椭圆形产道,还有坐骨棘形成的两个路障,宝宝只能从这中间过去。

所以,胎宝宝出生的路程可不是直来直下,垂直下降的,他在通过产道时,头朝下,双手抱在胸前,双腿蜷缩,用头来感觉并适应妈妈产道的最大直径,然后进行适当的转动、再下降。经产道这么一挤,对于骨骼还很柔软的头部来说,自然就很容易变形,鼻子扁平、耳朵皱巴巴、眼睛浮肿。

新生儿的头部骨骼很柔软,前后囟门没有闭合,如果出生后一直保持同一侧睡姿也很容易影响宝宝的头型。

这位妈妈不用过于担心,现在宝宝才10天,随着宝宝的成长,不再躺着,能爬、能坐、能走,活动多了对脑袋的压迫少了,宝宝的头型自然会得到矫正的。

同时呢,为了让宝宝有个漂亮的头型,爸爸妈妈可以这么做;

1、不要让宝宝长期固定在一个姿势、一侧、一个方向,让宝宝睡几个小时,给他的头换一下位置,左侧右侧或摆正;要么是仰卧位睡几天,侧卧位睡几天。

2、稍大的宝宝不睡觉时,让他趴个2、3分钟,旁边要有人看护。

3、宝宝俯卧的时候,拿一些玩具引导宝宝抬头,锻炼宝宝的颈部力量,颈部有劲了,宝宝睡觉时头部才能左右转动。

4、妈妈在喂奶或抱宝宝时,可以换着方向喂,如果一直用同一个姿势给宝宝喂奶,宝宝容易形成习惯,不由自主地就会偏向宝妈那一侧。

‍‍

1.看向两边:别让宝贝总保持一侧的俯卧姿势,只向一侧观看,应引导他多向两边看。2.俯卧抬头:在宝贝出生十几天后,可以每天在两次喂奶间隔中,让他俯卧一会儿,此时床可应尽量硬一些,可以用玩具在一边逗引他抬头。注意时间不要太长,以免累着小家伙。3.坐位竖头:当宝贝满月后,可以让他脸朝外在父母的一只前臂上坐片刻,使其头与背都靠在父母的前胸,然后再用另一只手揽住宝贝的胸部,这样不但能促使宝贝将头竖起,还能让他看到更多新奇的东西,对他的视觉发展也是极有帮助的。但是,时间一定不要太长,因为这时宝贝的脊柱还不足以支撑竖直坐立姿势。4.竖抱抬头:每次宝贝吃饱喝足之后,就可以把他竖抱起来,让他的小脑袋轻轻靠在你的肩上,之后轻轻扶着宝贝的头部让其自然立直片刻,这样可以让颈部肌肉得到一些锻炼。每天训练4~5次,便可以促进宝宝早日抬头的能力。不过,在训练前,最好能轻拍几下他的背部,以防刚吃下去的奶汁溢出来。

婴儿自出生后几天就可以俯卧,但1个月内的婴儿俯卧时,还不能自己主动抬起头,只能本能地挣扎,使面部转向一侧,到2个月时能稍稍抬起头和前胸部,3个月时头能抬得很稳。俯卧抬头练习不仅锻炼婴儿颈部、背部的肌肉力量,增加肺活量,而且可使婴儿较早正面面对世界,接受较多的外部刺激。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1825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6
下一篇2023-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