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背俞穴歌诀:第一胸椎是大杼,第二胸椎是风门,第三胸椎肺俞连,第四胸椎接厥阴,五为心俞九为肝,十为胆俞十一脾,十二胃俞紧相连,十三三焦十四肾,十六八九大小肠胱。
背俞穴是指脏腑之气输布于背腰部的俞穴,将背俞穴的分布编撰成容易记忆的歌诀,即为背俞穴歌诀。背俞穴又称为”俞穴“,俞即传输、输注的意思,六脏六腑各有一背俞穴,故共有十二个背俞穴。
经穴分类名
①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如肺俞、心俞、肾俞、膀胱俞等。脏腑有病时其相应背俞穴往往出现异常反应,如敏感、压痛等;而刺灸这些穴位,又能治疗其相应脏腑的病变。
②专指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五脏之背俞穴(见《灵枢·背腧》)。
③泛指背、腰、骶部穴位(见《针灸资生经》)。
中医艾灸之所以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与其简便的操作、显著的治疗功效、经济实惠是分不开的。艾灸除了治病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养生保健作用,并且无副作用。正因为如此,成为广大患者亚健康人群选择,深受百姓喜爱。
人们对于身体上的十二条经脉众多穴位很是头疼,为了更好的掌握穴位,本编结合穴位、取穴方法和主治病症等方面相互结合,取身上的重要的30个重要穴位,供各位艾灸朋友们学习了解。了解并运用好这30个重要的穴位,便能够解决身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病症。
[百会穴]:百会穴位于背部,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久泻久痢等。
[肩井穴]:位于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主治疾病: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症。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正低头,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主治疾病:热病、痢疾、咳嗽、肩背痛、腰脊强、小儿惊风、中暑、呕吐、风疹等。
[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两处就是风门穴。
主治疾病:感冒、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颈椎病、胸背痛、肩膀酸痛等。
[肺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或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取穴方法:取穴位时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或旁开15寸处。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吐血、盗汗、鼻塞、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肺经及呼吸道疾病。
[心俞穴]: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心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或左右约15寸)。
主治疾病:咳嗽、吐血、胸痛、心悸亢进、晕车、头痛、恶心想吐等。
[肝俞穴]:位于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正坐的姿势,从低头时最高隆起处那块骨头算起,第九个突起下方左右各两横指宽的位置就是肝俞穴。
主治疾病:胁痛、胃痛、吐血、眩晕、夜盲、目赤痛、青光眼、癫狂、脊背痛、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
[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或旁开15寸处。
取穴方法:取穴位的时候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或找到两侧肩胛骨下角,往中间划水平线,相对的是第七胸椎,然后下属四个椎体左右旁开15寸处是脾俞穴。
主治疾病:背痛、腹胀、背痛、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脏腑病症。
[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即是。
主治疾病: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
[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或左右指宽处。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主治疾病: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等。
[命门穴]:位于腰部,背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也就是肚脐的正后方。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主治疾病: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等。
[八髎穴]: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
取穴方法:可以俯卧,在脊椎正中线和膀胱俞之间,第二骶后孔凹陷处取穴;取穴时,以食指按在小肠俞与脊椎正中线之中间,小指按在骶角(尾骨上方黄豆大小的园骨突起)上方,中指和无名指相等的距离分开按放,侧中指尖所按之处。
主治疾病: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腰俞穴]:位于人体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俯卧姿势,腰俞穴位于腰部,臀沟分开处即是腰俞穴。
主治疾病: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癫痫、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膻中穴]: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以仰卧,男子于胸骨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交点处定取;女子则于胸骨中线平第4肋间隙处定取。
主治疾病:胸痹心痛、腹部疼痛、心悸、心烦、呼吸困难、过胖、咳嗽、气喘、咯唾脓血、产妇缺乳症、乳腺炎等。
[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耳鸣、食欲不振、翻胃、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呕吐、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神阙穴]:别称脐中、气舍、气合,属任脉。
取穴方法:位于腹在脐中部,肚脐中央。
主治疾病:胃炎、泄痢、绕脐腹痛、脱肛、水肿鼓胀、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等。
[天枢穴]: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
取穴方法: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央下15寸。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仰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主治疾病:虚脱、四肢乏力、腹泻、痢疾、便秘、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脘腹胀满、大便不通、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等。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央下3寸。
取穴方法: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主治疾病:眩晕、少腹疼痛、吐泻、痢疾、脱肛、便血、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赤白带下等。
[中极穴]: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央下4寸。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极穴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将耻骨和肚脐连线五等分,由下向上1/5处即为该穴。
主治疾病:小便不利、阳痿、早泄、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痛经、水肿等。
[曲骨穴]:位于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仰卧,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心点(即凹陷处)取穴。
主治疾病:小便淋沥、遗尿、遗精、阳痿、阴囊湿疹、膀胱炎、赤白带下、子宫内膜炎等。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取穴方法:取穴时先攥一下拳头,可以看到手部有两根筋,内关穴在这两根筋中间,然后放松手指,腕横纹上2寸、两根筋中间的点就是内关穴。
主治疾病:心痛、心悸、胸闷、胸痛、胃痛、呕吐、失眠、癫痫、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
[列缺穴]:位于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正坐或仰卧,微曲肘,侧腕掌心相对,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
主治疾病:伤风外感、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遗尿、尿血、阴茎痛、上肢不遂、手腕无力或疼痛等。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就是合谷穴。
取穴方法:伸出右手,将拇指和食指分开,展露虎口,把左手拇指横纹放在右手虎口处,向下按住,拇指点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向下按压有胀痛感)。左手合谷穴取穴与右手相同(合谷穴在手背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缘中间凹陷处,)。
主治疾病:发热、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歪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痛经、经闭等。
[血海穴],人体穴位的名称,一指冲脉,又称十二经之海;二指血海穴:三指肝脏。
取穴方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补血养肝、滋润皮肤、瘦腿、治疗雀斑、月经不调、痛经、贫血、腹痛等。
[阳陵泉穴]:位于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应侧卧或仰卧,阳陵泉穴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稍前下方凹陷中。(即:在小腿的外侧,膝关节下方的外侧有一个高点(腓骨小头),从高点的前下方大概1寸左右有一个凹陷)。
主治疾病:半身不遂、麻木、膝膑肿痛、坐骨神经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等。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取穴方法:取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主治病症:胃痛、呕吐、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咳嗽气喘、心悸气短、失眠、头晕、膝痛、脚气等。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处。
取穴方法: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内踝尖上直上3存,或用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主治疾病:遗精、阳痿、阴茎痛、小便不利等。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膀胱炎、腰脊痛、肺气肿,支气管炎等。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取穴方法:脚的大拇指和第二指指缝间,往上1寸(约一个拇指横宽)处。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月经不调、遗尿、胁痛、腹胀、咽痛嗌干、目赤肿痛、下肢痿痹等。
[隐白穴]: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正坐,足着地,在足大趾甲内侧缘线与基底部线之交点处,按压有痛感。
主治疾病: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多梦、惊风。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取穴方法:取穴时你用力弯曲脚趾,脚底凹陷的那个地方就是涌泉穴。
主治疾病:高血压病、神经性头痛、急性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子宫脱垂、下肢痉挛、下肢瘫痪、失眠、音哑、咳嗽、风疹、小儿惊风、心肌炎、糖尿病、怕冷、阳萎、遗精、更年期综合征等。
“肺俞”的读音:fèi yú
一、俞的读音:yú,shù,yù
二、汉字释义:
[ yú ]
1文言叹词,表示允许:~允(原指帝王允许臣下的请求,后在一般书信中用作请对方允许的敬辞)。
2安:“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然而以待耳”。
3姓。
[ shù ]
同“腧”。
[ yù ]
1古同“愈”,更加。
2病愈。
三、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四、部首:人
五、相关词组:
肺俞、俞俞、俞脉、俞跗、俞骑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撇、捺、横、竖、横折钩、横、横、竖、竖钩
二、词语释义:
1、肺俞
亦作“ 肺腧 ”。人体经穴名。俞,通“ 腧 ”。
2、俞俞
和乐愉快貌。俞,通“ 愉 ”。
3、俞脉
穴位与经脉。中医称脉之所注为俞。亦用以比喻互有联系的事物。
4、俞跗
传说为 黄帝 时良医。
5、俞骑
见“ 俞儿骑 ”。
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取穴时,伸掌,当掌后第一横纹上,用手摸有脉搏跳动处的桡侧凹陷处即是该穴。
太渊穴是肺经的源头,肺气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身各处。因此,刺激太渊穴可以达到补气养肺、止咳平喘的效果。
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压右手太渊穴,垂直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缓慢屈伸右手腕,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进行,每穴按压5~10分钟,每日1~2次。
扩展资料
配伍
1、配尺泽穴、鱼际穴、肺俞穴、膈俞穴、三阴交穴治咳血。
2、配神门穴、太冲穴、行间穴、鱼际穴治呕血。
3、配四缝穴、合谷穴、少商穴治顿咳。
4、配俞府穴、风门穴、膻中穴、中府穴、三里穴治吼喘气满,肺胀不得卧。
5、配列缺穴、经渠穴治掌中热。
6、配公孙穴、隐白穴、肺俞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治烦怨不卧。
7、配列缺穴、人中穴、颊车穴、吕细穴、合谷穴治牙齿疼痛。
8、配大陵穴、乳根穴、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庭穴治呕吐。
人民健康网--静脉曲张 找太渊穴
人民网--中医专家教你一套“组合拳” ,轻松养出好五脏
--太渊
答: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分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不同类型的咳嗽在用药上是完全不同的,食疗的方法也就不同。
在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观察孩子的舌苔。如果舌苔是白的,则是风寒咳嗽,说明孩子寒重,咳嗽的痰也较稀、白黏,并兼有鼻塞流涕,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黄、红,则是风热咳嗽,说明孩子内热较大,咳嗽的痰黄、稠、不易咳出,并有咽痛,这时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
内伤咳嗽多为久咳、反复发作的咳嗽,这时家长应注意给孩子吃一些调理脾胃、补肾、补肺气的食物,具体方法如下:
一、风寒咳嗽
1生姜+红糖+大蒜
孩子患了风寒感冒,喝温热的生姜红糖水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如果孩子同时还伴有咳嗽,可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2~3瓣大蒜一起煮,要用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孩子才肯喝。
2蒸大蒜水
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当碗里的蒜水温热时喂给孩子喝,大蒜可以不吃。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简单,孩子也愿意喝。
3烤橘子
将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并不断翻动,烤到橘皮发黑,并从橘子里冒出热气即可。待橘子稍凉一会,剥去橘皮,让孩子吃温热的橘瓣。 如果是大橘子,孩子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如果是小贡桔,孩子一次可以吃一只。最好配合大蒜水一起吃,一天2~3次。橘子性温,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吃了烤橘子后痰液的量会明显减少,镇咳作用非常明显,而且孩子都愿意吃。
4麻油姜末炒鸡蛋
将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锅内,油热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过一下,随即打入1个鸡蛋炒匀。孩子风寒咳嗽及体虚咳嗽时,每晚让孩子在临睡前趁热吃一次,坚持吃上几天,就能收到明显效果。
5梨+花椒+冰糖
梨一个,洗净,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0颗花椒,2 粒冰糖,再把梨对拼好放入碗中,上锅蒸半小时左右即可,一只梨可分两次吃完。蒸花椒冰糖梨对治疗风寒咳嗽效果非常明显,但有的孩 子不喜欢花椒的味道,家长可自己选择。
以上是治疗风寒咳嗽的食疗方,家长在运用这些方法治病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性寒凉的食物不能让孩子吃:绿豆、螃蟹、蚌肉、田 螺、蜗牛、柿子、柚子、香蕉、猕猴桃、甘蔗、西瓜、甜瓜、苦瓜、荸荠、慈姑、海带、紫菜、生萝卜、茄子、芦蒿、藕、冬瓜、丝瓜、 地瓜等。
二、风热咳嗽
1梨+冰糖+川贝
把梨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3粒冰糖,5~6粒川贝(川贝要敲碎成末),把梨拼对拼好放入碗里,上锅蒸30 分钟左右即可,分两次给宝宝吃。此方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因为现在的宝宝普遍贪凉,热了就吹空调,一年四季都在吃寒凉的水 果,所以现在患风热咳嗽的宝宝明显减少。
2煮萝卜水
白萝卜洗净,切4~5薄片,放入小锅内,加大半碗水,放火上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等水稍凉后再给宝宝喝,此方治疗风热咳嗽、鼻干咽燥、干咳少痰的效果是不错的,2岁以内的宝宝收到的效果更好。
3还可以给宝宝吃下列食物:
①柿子:性大寒,能清热、化痰、止咳。但宝宝一次只能吃一只,吃多了肚子会不舒服。
②西瓜:性寒,能治一切热症。宝宝在夏天如患了风热咳嗽,可给他多吃西瓜。
③枇杷:性凉,能润肺化痰止咳。适宜热性咳嗽吐黄脓痰的宝宝吃。
④荸荠:性寒,荸荠水能化痰、清热。取2~3只荸荠去皮,切成薄片,放入锅中,加一碗水,在火上烧5分钟即可。此方对热性咳嗽吐脓痰者效果好。
其它有吃冬瓜煨汤、炒丝瓜、炒藕片、炒苦瓜等,同样起到消内热、祛火、止咳的作用。辛辣、容易上火的 食物禁止食用,如羊肉、狗肉、乌骨鸡、鱼、虾、枣、桂圆肉、荔枝、核桃仁、辣椒、樱桃、蚕蛹。
三、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指长期的、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或是因感冒发烧引起的咳嗽,虽然感冒发烧的症状已消失,但咳嗽却一直好不了。反复咳嗽的宝宝由于使用消炎药和止咳药较多,胃口较差、没有食欲,舌苔几乎是白苔。因此父母首先要调理宝宝的脾胃,提高宝宝的身体素质。具体食疗法如下:
1 风寒咳嗽的食疗方都适合内伤咳嗽的宝宝服用。
2 山药粥
把山药去皮,切成小块放入食品粉碎机内,再加半碗水,山药加工成稀糊状。然后倒入锅中,放火上烧,同时要不停地搅动,烧开即可。宝宝最好在空腹时食用,做好的一碗山药粥可以分2~3 次喂宝宝。山药健脾胃、补肺气、益肾精,此方最适合婴幼儿食用,不但能止咳治哮喘,还对小儿的厌食、虚汗多、流口水、气虚胆小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山药煎煮的时间不宜过久,否则其中所含的淀粉酶就会分解,丧失滋补功效。
3 红枣+白果
此方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食用。取红枣3粒、白果3粒放入小锅中,加上大半碗水,中火烧10 分钟即可。每晚临睡前给宝宝服用。红枣性温、益气补气,健脾胃;白果性平敛肺气,定咳喘,并有固肾的作用,所以对一些久咳不愈、 反复感冒、咳嗽、发烧的患儿很有效果,同时它还可以治疗遗尿症。需要注意的是,红枣和白果的量一定要掌握好,只限于 3粒,量多了会导致宝宝上火、气滞。
4 核桃+芝麻+红枣+蜂蜜
核桃仁半斤,黑芝麻2两,红枣半斤,把它们碾碎后放入大碗中搅拌均匀,再放入1饭勺蜂蜜、3饭勺水(由于蜂蜜难搅拌均匀,所以可先将蜂蜜和水在火上加热)。把大碗加盖,放入大锅中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40 分钟即可。每天早晚给宝宝吃一勺。此方最适合儿童服用,不但能治小儿久咳、支气管炎、哮喘,而且对小儿的便秘也有非常好的效果。此方如果长期食用的话,能增强宝宝的体质。
四、小儿咳嗽的按摩
1拍背
婴幼儿不会吐痰,即使痰液已经咳出也只会将痰液吞下胃。父母在宝宝咳嗽时,抱起患儿,用空掌轻轻拍宝宝的背部,上下左右都拍到。如果一拍到某一部位时宝宝就咳嗽,说明宝宝的痰液就积在此处,应重点拍。多数是肩胛下的部位,也就是肺底部容易积痰。只要有痰的刺激,宝宝就会咳嗽,一旦有痰液排出,咳嗽就能暂时缓解。所以,拍背能起到宽胸理气,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拍背最好在宝宝刚睡醒或临睡前进行。
2对于风热咳嗽,并同时伴有咽痛、扁桃体发炎的宝宝可以采用脚底按摩的方法。
先上下来回搓宝宝的脚心,每只脚搓30下。然后每个脚趾都上下按摩20~40下。重点按摩脚面大脚趾根部两侧的部位,只要扁桃体发炎时,这个部位就会很疼,每只脚按摩5 分钟。按摩后,宝宝咽喉肿痛的症状会明显减轻。
按摩后要及时给宝宝多喝温开水,也可以喝淡淡的盐开水。每天坚持给宝宝按摩两次,再配合食疗,宝宝的病会很快愈合。
小儿咳嗽注意"养"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欲治愈小儿咳嗽不可不注意"养"。
(1)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污浊的空气对呼吸道粘膜会造成不良刺激,可使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分泌异常或加重咳嗽,严重的可引起喘息症状。因此,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厨房油烟要排出,家长更不可在家吞云吐雾过烟瘾。应定时开窗换气。
(2)及时增减衣被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肯定比大人怕冷,他们往往不分季节,不分室内室外,将孩子捂得过厚,包得过严,不让孩子受一 点寒气,其结果是造成机体调节能力差,抵抗力低下。
(3)调节室温孩子咳嗽往往伴有发热,而室温过高不利于身体散热。稍冷而新鲜的空气可使呼吸道粘膜收缩,减轻充血、肿胀,保持气道 通畅。但温度过低,又会使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过多地用于氧化以产生能量保持体温,削弱了抗病能力,影响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度是 25-28℃,称为中性温度。
一般条件下很难保持这种温度,但可以做到室温不至于过高、过低。适当开关门窗,避免室内人员拥挤,使用电扇、取暖器或空调,均是简便易行的措施。
(4)居室保持适当湿度环境过于干燥,空气湿气下降,粘膜发干、变脆,小血管可能破裂出血,纤毛运动受限,痰液不易咯出。呼吸器官 有炎症时,影响更为明显。保持室内一定湿度并不困难。气候干燥时,可常用湿拖把拖地,或在地上洒些水。
(5) 注意饮食调节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中医认为,鱼、蟹、虾和肥肉等荤腥、油腻食物,可能助湿生痰,有的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加重病情。辣椒、胡椒、生姜等辛辣之品,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使咳嗽加重,要注意避免。而新鲜蔬菜如青菜、胡萝卜、西红柿等,可以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有利于机体 代谢功能的恢复。
(6)保证充足睡眠睡眠时,全身肌肉松弛,对外界刺激反应降低,心跳、呼吸、排泄等活动减少,有利于各种器官机能恢复及疾病的康复 。应设法让孩子多卧床休息,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以利于机体康复。
Begin彼恩育儿建议:
气转冷,冷热交替不定,早晚温差大,外加雾霾天气。最近,宝宝最容易出现的症状就是咳嗽。最让人心烦的的就是,有些宝宝一咳起来,要折腾一个月左右,如果期间再受凉或者因为雾霾的影响,咳嗽更是容易反复。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刚跑了一个月左右的医院,吃了一堆药,咳嗽才刚刚好转,出去玩一趟,宝宝又开始咳起来,有时候还会一次比一次严重。
咳嗽有初咳、久咳、支气管炎、哮喘、秋燥咳嗽、积食性咳嗽、过敏性咳嗽等。
治疗咳嗽第一步:学会辨别咳嗽的症状
辨别咳嗽的症状非常重要,虽然有时候要分辨是什么类型的咳嗽真的很难,但要学会辨别症状,再使用相应的手法,更容易战胜宝宝的咳嗽。
咳嗽最基本的是要分辨寒咳、热咳、支气管炎、积食性咳嗽和过敏性咳嗽,一般宝宝咳嗽主要都是这几种:
风寒咳嗽
风寒咳嗽往往是因为身体受寒引起的。最典型的症状是:舌苔发白,出现怕冷、畏寒、怕风等感冒的症状,流清涕或是鼻腔干干的,没有鼻涕。咳嗽无痰或是吐白色的泡沫痰。
风热咳嗽
风热咳嗽主要是受热邪或内热重引起的,主要症状是舌尖,口唇很红,伴有口臭,眼屎多,流黄脓鼻涕,吐黄脓痰。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细菌或病毒入侵气管引起的咳嗽,支气管炎导致的咳嗽往往特别厉害,有些严重的宝宝还会咳个不停,非常难受。
积食性咳嗽
积食性咳嗽是因为积食引起的,有时候宝宝吃了太多巧克力、糖或是肉、鱼虾等高蛋白的食物,就会出现积食、咳嗽、发烧、呕吐及厌食等症状。积食性咳嗽最典型的症状是白天不咳,睡觉一平躺下来就咳个不停。如果宝宝睡熟后,半夜突然咳,妈妈要先警惕的是不是宝宝积食了。回忆一下宝宝最近阶段的饮食,同时观察宝宝舌头上的脾胃反射区,有没有舌苔白厚、黄腻等症状。如果有,甚至还有口臭,就很可能是积食了。
过敏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一般是夜间或清晨起床后咳嗽,一般无痰或少痰,运动后咳嗽会加重。
过敏性咳嗽使用清热颗粒不会有帮助,而是要用咳嗽的基本推拿手法搭配补脾、补肾的推拿和食疗。
有些妈妈可能会觉得这样还要分辨咳嗽症状太麻烦,如果希望宝宝快点好起来,体质越来越好,妈妈现在就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信心,用更健康,更安全的方法给宝宝治疗。
治疗咳嗽第二步:小儿推拿用起来
现在小儿推拿越来越火,原因无他,越来越多的妈妈使用后发现真的能够帮助宝宝快速好起来。小儿推拿本身就是激发孩子自身的免疫力,而宝宝很容易受外界影响,气温急剧升高、降低、吃的过多、过饱都会使宝宝的抗病能力下降。所以病毒很容易入侵,只有免疫提高了,才能把病毒驱逐出去。而小儿按摩就是起到提升免疫力的作用。
关于咳嗽的推拿方法,不管哪一种咳嗽,都可以用的手法是:
分推肩胛骨:分推肩胛骨是治疗咳嗽最好用的一个手法,任何咳嗽都可以使用这个手法。如果宝宝一咳嗽,马上使用这个手法,更是能迅速止咳。这个方法使用过很多次,效果特别好。宝宝咳嗽时,妈妈只要有空,都可以帮宝宝推。
分推肩胛骨的具体操作方式是从两肩的肩井往下,沿肩胛骨的内侧往下、往两侧分推,推的时候会经过背部的肩井、风门、肺俞。
如果宝宝咳嗽不厉害,分推肩胛骨50-100次即可。如果宝宝咳得厉害,分推肩胛骨300-500次效果更好。如果宝宝是气管炎、肺炎等比较严重的问题,分推肩胛骨要按摩10分钟左右。分推肩胛骨可以隔着衣服推,推几次,按揉一下肺俞,再推,这样治疗效果更好。
按揉肺俞:
肺俞位于脊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肺俞的位置可以这样找,先让宝宝低着头,后颈处有一个突出的高骨,这是第一胸椎棘突,也是我们熟知的大椎。顺着大椎往下摸,第三个骨骼突起处就是第三胸椎。沿第三胸椎往两边,靠近肩胛骨的位置有一个凹陷,这就是肺俞。肺俞对肺经及呼吸道方面的疾病有非常重要的功效。宝宝只要肺部有问题,都可以按摩这个穴位。按摩时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端在穴上按揉约2-3分钟。
按揉膻中:
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是气之汇穴。膻中穴对宝宝来说,可以治疗:咳嗽、气喘、气短、咳喘病等。治疗咳嗽的时候,尤其内伤久咳类型的孩子,膻中穴则是必不可少的穴位!按摩膻中穴可以采用揉法和推法两种手法,揉是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约1-3分钟,推法是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推,也可以分上下把前胸从中间往两侧分推。
如果是热咳,要加上清肝经300次,清肺经300次,从上往下捏脊10-20次。
如果是寒咳,就要擦背5-10分钟,把寒气排出来。用按摩油做介质,用掌根或者大小鱼际在宝宝的脊背做快速来回工字型往返摩擦,擦热脊柱,以热透为度;再横擦大椎及肩胛骨内侧的肺俞穴和肚脐正对面背部位置的肾俞,都是热透为度。
如果咳嗽有痰,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各300次,用大拇指分别按揉大拇指、无名指、小指指腹。按揉丰隆2-3分钟,丰隆位于外脚踝尖上8寸。外膝眼和外踝骨尖连线中点。有化痰平喘、和胃气等功效。主治腹胀、痰多、咳嗽、气喘等。
如果宝宝咳嗽很长一段时间了,或是过敏性咳嗽,需要再
补肺经、补脾经、补肾经各200-300次,
捏脊5-10遍,三捏一提2-5遍,
如果是支气管炎,就要配合捏脊10-20遍,清肺经500次。如果宝宝咳得非常厉害,妈妈还可以帮宝宝艾灸肺俞,足三里。
如果是积食性咳嗽,配合掐四缝穴10-20遍,清胃经300次、清肺经300次、捏脊10-20次。按揉足三里1分钟。
治疗咳嗽第三步:食疗
推拿时,再配合食疗,往往事半功倍。
在宝宝咳嗽刚开始时,如果拿不准宝宝到底是什么咳嗽,都可以用下面的糖水:
1、百合莲藕炖梨
把梨、莲藕、百合、枸杞、川贝按3:1:1:1: 05的比例,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两个小时。待糖水放温后,给宝宝喝。这款糖水甜甜的,有梨和莲藕的清香,宝宝会比较容易接受。
2盐蒸橙子
橙子洗净,切开,橙肉上撒少许盐,筷子插几下,盐更容易渗透。盖上“橙盖”,放小碗内保持橙身竖立,蒸10-15分钟(水沸开始计时),去皮吃肉喝汁(包括碗里的精华)。
风热咳嗽的食疗方
1、川贝炖梨
把梨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3粒冰糖,5~6粒川贝(川贝要敲碎成末),把梨拼对拼好放入碗里,上锅蒸30 分钟左右即可,分两次给宝宝吃。此方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2、煮萝卜水
白萝卜洗净,切4~5薄片,放入小锅内,加大半碗水,放火上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等水稍凉后再给宝宝喝,此方治疗风热咳嗽、鼻干咽燥、干咳少痰的效果是不错的,2岁以内的宝宝收到的效果更好。
3、秋梨膏
对于治疗肺热烦渴、咳嗽、便秘等效果特别好。
还可以给宝宝吃柿子、西瓜、荸荠、枇杷等凉性食物,辛辣、容易上火的食物禁止食用,如羊肉、狗肉、乌骨鸡、鱼、虾、枣、桂圆肉、荔枝、核桃仁、辣椒、樱桃、蚕蛹。
风寒咳嗽的食疗方
1、生姜+红糖+大蒜
孩子患了风寒感冒,喝温热的生姜红糖水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如果孩子同时还伴有咳嗽,可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2~3瓣大蒜一起煮,要用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孩子才肯喝。
2、蒸大蒜水
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当碗里的蒜水温热时喂给孩子喝,大蒜可以不吃。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简单,孩子也愿意喝。
3、烤橘子
将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并不断翻动,烤到橘皮发黑,并从橘子里冒出热气即可。待橘子稍凉一会,剥去橘皮,让孩子吃温热的橘瓣。如果是大橘子,孩子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如果是小贡桔,孩子一次可以吃一只。最好配合大蒜水一起吃,一天2~3次。橘子性温,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吃了烤橘子后痰液的量会明显减少,镇咳作用非常明显,而且孩子都愿意吃。
支气管炎食疗方
莲子、百合、花生、芸豆、薏米、枸杞、红枣各一小把,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煲2个小时,煮至所有食材软烂即可。冬天,在这个汤里加一小把米作为日常保健的粥品食用也是很不错的。
内伤久咳食疗方
如果宝宝咳嗽一段时间了,脾和肾都受损,这时就需要补脾。
1、山药水。
用怀山药10克,加适量水,煮半小时左右给宝宝喝,效果特别好。喝山药水时,妈妈要特别注意一下,这里用的山药不是菜场买的新鲜山药,而是药店卖的干品,这样的干品补脾效果才好。
2红枣+白果
此方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食用。取红枣3粒、白果2粒放入小锅中,加上大半碗水,中火烧10 分钟即可。每晚临睡前给宝宝服用。红枣性温、益气补气,健脾胃;白果性平敛肺气,定咳喘,并有固肾的作用,所以对一些久咳不愈、反复感冒、咳嗽、发烧的患儿很有效果,同时它还可以治疗遗尿症。需要注意的是,白果有一定毒性,使用时,量一定要掌握好,只限于2粒。
3、核桃+芝麻+红枣+蜂蜜
核桃仁半斤,黑芝麻2两,红枣半斤,把它们碾碎后放入大碗中搅拌均匀,再放入1饭勺蜂蜜、3饭勺水(由于蜂蜜难搅拌均匀,所以可先将蜂蜜和水在火上加热)。把大碗加盖,放入大锅中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40 分钟即可。每天早晚给宝宝吃一勺。此方最适合儿童服用,不但能治小儿久咳、支气管炎、哮喘,而且对小儿的便秘也有非常好的效果。此方如果长期食用的话,能增强宝宝的体质。
治疗咳嗽第四步:放下焦虑,用耐心、信心和决心
每一个当妈妈的人一定都理解宝宝生病时家长的焦虑与无奈。一般妈妈们的心情都是希望宝宝快点好。但每一种疾病都有一个恢复期,都要差不多一周左右的时间才会好。所以宝宝生病时,每一位家长都需要先冷静。认真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仔细回想宝宝近段时间的饮食及状况,尤其要回想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状况。这样妈妈更容易知道宝宝的情况是否紧急,也更能做到心里有数。即使去医院,也能更详细的把宝宝的状况描述给医生。
如果自己拿不准症状,一定要先去医院,检查确诊问题。千万不要讳疾忌医。早点去医院,早放心。宝宝真的生病了,也可以更早的确诊问题。
一旦确诊问题后,妈妈就需要耐心、信心和决心来看待宝宝的疾病了。一般宝宝会得到的都是常见疾病,很多常见疾病是有自愈性的。只要控制得当,还能够激发起体内的免疫力。
很多妈妈一定也有类似的经验,宝宝生病时,去医院吃药、吊水,病情是控制住了,但宝宝身体却越来越差,到最后平均一个月要去一次医院。大人累,宝宝烦。如果问医生为什么会这样,医生大多会告诉你是先天体质不佳。现在物质那么丰富,孕期大家都很注重营养,连很多早产的宝宝都能健康的成长,更何况生下来各方面条件都好的宝宝呢?
所以,一旦确诊宝宝患的是常见疾病,大家就需要放下焦虑,坚定信心,选择一些更健康、更安全、对身体伤害更小的绿色疗法给宝宝治病。所以当宝宝生病时,大家要先坚定信心、耐心和决心!尤其使用小儿推拿的手法,一定要有信心,无数妈妈使用过都发现小儿推拿非常有效。
宝宝咳嗽第五步:三分治,七分养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欲治愈小儿咳嗽不可不注意"养"。
(1)及时增减衣被,小孩子体质热,所以很多宝宝咳嗽不是受寒咳嗽,而是因为穿太多,吃太热引起肺热咳嗽。天气变冷时,孩子的衣物一定要注意,宝宝的衣服与爸爸妈妈的衣服一样,甚至可以让宝宝的衣服比成人少一件。
(2) 保持适当湿度,如环境过于干燥,空气湿气下降,粘膜发干、变脆,小血管可能破裂出血,纤毛运动受限,痰液不易咯出。因此,要让室内保持适度的湿度,同时让宝宝多喝水。
(3) 严格控制饮食,这是最最重要的方面。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可以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有利于机体代谢功能的恢复。
咳嗽期间,务必严格控制饮食,拒绝鱼虾、海鲜等各种易发的食物,牛肉、羊肉也要少吃。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否则咳嗽会加重。同时要分辨宝宝到底是热咳还是寒咳。
膻中穴
1位置:
膻中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取穴方法:
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膻中穴位于胸部,横平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上。约当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3功效
募集心包经气血。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作用。
华盖穴
1位置:
华盖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
2取穴方法:
华盖穴在膻中穴上48寸,胸骨中线上,平第三类间隙,仰卧取穴。
3功效
收引水湿,宽胸利肺、止咳平喘,华盖穴有清肺止咳、宽胸利膈的作用。
肺俞穴
1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定喘穴
1位置:
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
2取穴方法:
患者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3功效
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颈百劳
1位置:
颈百劳穴在颈部,第七颈椎棘突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2取穴方法:
先找到大椎穴以上两寸的位置,在往两旁挪1寸即是,两边各有一个颈百劳穴。
3功效
疏通血管,通筋活络。
膏肓穴
1位置:
膏肓俞穴(简称膏肓穴)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2取穴方法:
寻找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膏肓穴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或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3功效
散热排脂。膏肓俞有补肺健脾、宁心培肾、治痨益损、补虚益损、调理肺气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