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遇到心跳、呼吸聚停的人员时,应该如何应对?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当你遇到心跳、呼吸聚停的人员时,应该如何应对?如何进行现场急救?,第1张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指用人为的方法,运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最基础的生命。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

1.口对口或(鼻)吹气法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2.俯卧压背法

此法应用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由于病人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救护人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将舌头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气体交痪量小于口对口吹气法,但抢救成功率高于下面将要提到的几种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抢救触电。溺水时,现场还多用此法。但对于孕妇、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

操作方法:

(1)伤病人取俯卧、位,即胸腹贴地,腹部可微微垫高,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一臂枕于头下,另一臂向外伸开,以使胸廓扩张。

(2)救护人面向其头,两腿屈膝跪地于伤病人大腿两旁,把两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约相当于第七对肋骨处)、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开微弯。

(3)救护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压缩,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压。当救护人的肩膀与病人肩膀将成一直线时,不再用力。在这个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内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慢慢放松回身,使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形成吸气。

(4)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

3.仰卧压胸法

此法便于观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气体交换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点是,伤员的舌头由于仰卧而后坠,阻碍空气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时要将舌头按出。这种姿势,对于淹溺及胸部创伤、肋骨骨折伤员不宜使用。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垫,使胸部凸起。

(2)救护人屈膝跪地于病人大腿两旁,把双手分别放于乳房下面(相当于第六七对肋骨处),大拇指向内,靠近胸骨下端,其余四指向外。放于胸廓肋骨之上。

(3)向下稍向前压,其方向、力量、操作要领与俯卧压背法相同。

溺水多为失足落水或游泳时发生的意外事故,但亦有轻生或他杀所致。

溺水又叫淹溺。人落水后有两种原因可以致死。一种是在短时间内由口鼻吸入大量水到肺内致窒息而死;死者常面色青紫,两眼红赤,口腔,气管,胃及肺内有较多的水或泡沫,上腹膨隆,皮肤肿胀,全身清冷。另一种是溺水者因落水后惊慌恐怯而立即产生昏迷,亦可因冷水的强烈刺激引起喉头痉挛和声门关闭致呼吸和心跳突然停止,在这种情况下,虽进入肺内的水量不多,亦可致死;此类死者常表现面色苍白。口腔内有少许水泡或无水,一般腹部多不膨隆,且较柔软。

急救时,如发现其尚有呼吸和心跳,应即松解衣领,撑开牙齿,请除口鼻内的污物、泥沙和分泌液;有假牙者要取出,以免落入呼吸道;并用纱布包住舌头,拉出口外,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若溺水水者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在清除口鼻泥沙污物后,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

如溺水者上腹膨胀,胃内有积水时,则应尽快清出。倒水的办法可因地制宜,如使病人取俯卧位,将其腹部放于急救者的肩上,急教者快步走动;或将溺水者俯置于牛背上,使其头下垂,赶牛走动,以促水外流:或抢救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曲,将溺水者腹部置于弯曲的膝盖上,头手向下,抢救者接压其背部,同时抢救者弯曲的腿要配台颤动。这样都可以起到既作人工呼吸又能促水外流的作用。小孩溺水,体轻者可倒提双足以排水。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自呼吸道排出水约50~100毫升即可,若接压背部数次而无水外流时,则不必为清除体内积水而耽误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胜按摩的时机。条件许可时,可同时针刺会阴、人中、十宣、中冲等穴,先刺会阴(成人刺一寸,小孩的减半),强刺激3~5分钟,再针刺其它穴,并炙神阙(脐孔)。

在秋各寒凉时,应即脱去溺水者的湿衣,换以干衣并注意保温,如经过一段救治,溺水者的心跳,呼吸仍未恢复,则宜立即送医院,途中也不能停止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溺水者苏醒后,冬天宜饮姜汤或浓茶,以起兴奋和保温的作用,夏天宜饮少许稀粥调理。

“不好,有小孩溺水了!”泳池边,人群中,传来了一阵尖叫声。

“直觉告诉我,出大事了,我扔下手里的东西,立即飞奔过去,一个大约八岁的小女孩全身软软的瘫在地上,脸及口唇已经青紫。我查看患儿胸部,无起伏;触摸患儿颈动脉,无搏动;判断患儿发生了心跳呼吸骤停,我对泳池工作人员说快打120,立即做胸外按压加人工呼吸,不记得按了几个来回,突然那孩子吐了几口水,慢慢就醒过来了,然后就哭了,这我才松了一口气……”说这话的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护士钟丹纯。回忆起6月29日的下午,在白云区怡新花园游泳池施救一名溺水儿童的场景,钟丹纯还心有余悸,她表示,“这孩子真的是万幸,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正确的施救,如果时间耽搁了或者方法不对,后果不堪设想”。

的确,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每年我们都能看到不少溺水死亡的案例,就因为不会正确急救而导致悲剧的发生。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据了95%以上,特别是1—4岁的小朋友是溺水的主要受害者。溺水是儿童和青少年意外伤害的主要死因。每年夏季,溺水事故频频发生,遇到儿童溺水该怎么办?如何避免悲剧发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王科科医生教大家正确的应对方法。

溺水不一定会喊救命,如何识别溺水?

提到溺水,很多人自然联想到溺水者在水中惊慌失措、疯狂拍打水面的情景。其实,挣扎是溺水的最初表现,但过一会儿,溺水者就开始“安静”了。他们身体直立,无声地站在水中;嘴巴张开,头向后倾斜;眼神涣散,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为什么有的人溺水时是安静地站着的呢?王科科医生表示,溺水的时候,人体的肌肉变得僵硬,并且大脑会处于半昏迷状态,无法呼救,所以,溺水者很安静;另外,由于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人在水中是处于悬浮的状态,溺水者看上去像站着。

但如果溺水时间过长,患者会出现昏迷、心跳停止、甚至失去生命体征,就会漂浮在水面上,以仰卧位或俯卧位在水面上漂浮不动。

对溺水者急救 “控水法”不可取!

关于溺水的急救,前些年网上广为流传一张经典的溺水抢救照片,一个溺水的孩子被大人倒背着,一路奔跑,这种方法试图通过倒立将溺水者肺部的水排出,所谓的“控水法”。无数案例告诉我们,这个方法是错误的。

王科科医生表示,老百姓误以为溺水者在水中误服了大量的水,而导致心脏呼吸骤停,其实并非这样,相反,多数溺水者呼吸道内仅有少量的水,少部分人甚至几乎没有水。溺水者的生命受到威胁主要是因为缺氧,溺水者如果没有及时获救,缺氧就一直加重,低氧血症会迅速导致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另外,即便有水分被吞咽到溺水者的腹部,也不可能通过倒水的方法把水倒出来,这样不仅耽误黄金抢救时间,更会导致胃内容物排出,反而增加了误吸风险。

对溺水者急救的正确方法:心肺复苏ABC

发生意外溺水,掌握正确的施救方法才能避免悲剧发生。把溺水者救上岸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王科科医生表示,我们要立刻判断其生命体征,用力拍打溺水者的肩膀,大声呼喊:你听得到么?确认是否有意识,如果溺水者还有呼吸,意识清醒,可以给他盖上毛巾保暖,并观察是否有其他不适,再到医院一进步检查。如果溺水者已陷入昏迷,没有呼吸和心跳,我们要立即拨打120并进行人工呼吸及心肺复苏。心肺复苏A-B-C救援三个步骤:用手指抠出口腔内的异物,头复位,仰头抬颌。

第一步 A指的是Airway,即气道,是指心肺复苏中开放气道的步骤。首先,将患者的头侧向一边,用手指抠出口腔内的异物,然后头复位,使用仰头抬颌法,将手掌放在患者的额头上,然后轻轻将头部向后倾斜,并用另一只手轻轻向前托起下巴,打开气道,保证气道通畅;

将患者鼻孔捏紧

往里吹气,并观察胸廓是否抬起

第二步 B指的是Breathing,即呼吸,对溺水者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将患者鼻孔捏紧,用自己的嘴巴完全包住患者口唇,往里吹气,持续1秒钟并观察胸廓是否抬起。

找到两乳头连线的中间点

手指交叉扣紧,保持肘关节伸直,快速向下按压

第三步 C,指的是Circulation,即循环,是通过胸外按压的方式进行人工循环的支持。成人胸外按压的方法是:找到两乳头连线的中间点,将一只手的手掌心放在上面,另一只手放在第一只手的上,手指交叉扣紧,保持肘关节伸直,用身体的力量快速向下按压。婴儿可以使用双手环抱胸廓,两拇指按压,或者一手的中指和环指两指按压;儿童可使用单掌按压。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每次按压时间约05到06秒,可通过发声两个音节计时,即“01、02……11、12……21、22”;按压深度成人为5-6厘米,婴儿和儿童按压深度为胸廓的1/3,约4-5厘米

成人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交替进行,先2次人工呼吸,再进行30次胸外按压,如此反复,每给予10次通气+按压150次后,考虑到体力问题,需要更换人员继续抢救,直到患者的生命迹象恢复或120专业急救人员来到。

如何预防溺水?

除了掌握溺水急救的方法,家长们还要告诉孩子一些注意事项,预防溺水:

1、要有安全防范的意识,未成年人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要有家长的陪同才能去游泳,溺水发生在一瞬间,如果没有人看护去游泳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2、游泳要看地方,选择正规的游泳场所,也别随便到野外的水塘水库等容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游泳。

3、游泳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待适应水温才下水;游泳过程中,突然身体不适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①窒息处理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迅速查明引起窒息的原因,及时处理。②清理呼吸道,用手指掏出或用吸引器吸出血凝块、分泌物或异物,病员的体位应是侧卧位或俯卧位,以便于分泌物的引流。③将后坠的舌牵出,可同时用手指托起下颌,以使颏部向前上(对粉碎性颏部骨折及颈椎骨折者不适用)。④简单地复位并固定骨折的上、下颌骨,对于上颌骨的下垂移位可用筷子、压舌板等横放在两侧双尖牙区,将上颌骨向上提,并将口角两端固定在头部绷带上。⑤使用口鼻腔通气道,如果咽部肿胀或血肿的病人可以由口腔或鼻腔插入任何形成的通气道,这种方法是使舌根与咽后壁保持一定的间隙,以让气流进出咽部,口鼻腔通气道只能暂时缓解窒息,通气管可移位或被血块堵塞。⑥气管插管,是口腔颌面部创伤、窒息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⑦环甲膜穿刺或环甲膜切开,病员情况紧急,时间不允许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时,在环甲膜处插入15号以上的粗针头或者切开环甲膜,插人气管套管,以紧急解除窒息。是简便易行,迅速安全的急救手术,但不能超过48小时⑧气管切开,窒息用上述方法不能缓解,插管或环甲膜切开时间过长,可损伤环状软骨,继发喉狭窄。因此应用在48小时内窒息原因不能消除者,应做常规气管切开。

小儿溺水的急救主要根据溺水程度不同而不同,具体溺水程度分类如下:

1、意识清醒、面色红润:伴有正常咳嗽反射,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此时证明小儿溺水症状较轻,让其侧卧位躺在硬板床上,清理口腔和鼻腔分泌物,等待医院急救车到来即可;

2、无意识,但有呼吸且面色红润:考虑溺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乏氧,导致意识丧失。由于小儿呼吸频率正常,伴随咳嗽反射,证明肺部没有明显水分。此时也尽量让其侧卧位躺在硬板床上,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等待救援车到来;

3、没有意识和呼吸:此时需要在现场立即急救,要让小儿平躺在施救者大腿或手臂上,头向下倾斜,呈俯卧位,轻拍小儿后背,将气管或肺内吸入水分经过叩击排出。稍年长的小儿可以对其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及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处理,拨打120,等待急救车救援。

通常年轻人摔一下,没什么问题,只要拍拍土,站起来就好。但这样的情况在老人中比较少见,更多的时候是,老人跌倒不要急着扶。看到老人昏倒后,一般需立即将昏倒老人摆放至平卧体位,不要大幅挪动或摇动老人的头。

对于伴有呕吐症状的老人,要将其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易于流出,以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阻塞气管而发生窒息。对于伴有咯血症状的老人,应向已知患病的一侧卧位,这样可以压迫患侧肺部,减轻患侧呼吸运动从而减少出血。对于伴有哮喘、呼吸困难或严重心力衰竭的老人,可取头高脚低或半卧位,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因心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呼吸困难。对于休克(血压骤降等)老人,采取下肢高于头部20~30cm的平卧姿势,并将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伴有呼吸困难者,宜采取半卧位。对于腰、背、臀部有伤口而不能平卧和侧卧的老人,可采取俯卧位,但要注意把头偏向一侧,以免窒息。对于可疑脑出血的老人,可采取头高脚低位,尽量减少震动,搬运时动作尤其要轻。对于四肢出血的老人,应将伤肢垫高,而且要高于心脏水平,以减少出血。

我个人的观点是绝对不建议……

虽然从某些程度上来说,徒手心肺复苏中的胸外按压操作或许可以通过按压背部起效(也就是所谓胸外按压的“胸泵”学说,认为胸外按压是通过改变胸腔容积而产生人工循环作用的理论),但是在伤病员处于俯卧位时却是一定没法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操作的。

而且若是要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电极片的粘贴会变得极为困难。不管是采用常规的左右式(两电极片均粘贴于胸前);还是较为少用的前后式(一电极偏置于左肩胛下,另一置于左胸前心尖区),两者都需要有电极粘贴于胸前。在这种俯卧位的情况下将会在操作时耗费大量时间,导致心肺复苏操作停止过久而影响预后。

因此只要患者有可能被翻身为仰卧位就应尽快翻身以避免影响后续急救处置。

您好!

问题分析:你好 不要让伤员坐起、站立及行走,要用硬板担架搬运伤员。先把硬板担架放在伤员旁边,使伤员两下肢伸直,两上肢也伸直放身旁,硬板担架放在伤员一侧,两至三人扶伤员躯干使成一整体滚动,移至担架上。注意不要使躯干扭转。或三人用手同时将伤员平直托至担架上。

康复指导:颈椎损伤者,需一人牵引颈部,保持中立位,仰卧时颈两侧各置一沙袋,或用四头带、海绵橡胶固定。转运途中定时(2-3h)翻身,防止褥疮。担架抬移患者时不宜太软垫入,若呼吸无障时,俯卧位最好。

感谢您关注问病网,祝您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2520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8
下一篇2023-10-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