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上张淑娟老师《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的第七次作业。这次的作业是复盘这么久以来在这门课学到的和自己仍然需要改变的。定期复盘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来确定接下来的目标。
1我学习的亮点和不足是什么?(作答要求:先写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出超出预期的地方,即为亮点;找出低于预期的地方,即为不足)
目标:通过学习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这门课来改掉自己的一些坏习惯,解决不想学,学不明,做不成,做不久的问题。如做事不能持之以恒,拖拉,决定事情时犹豫不决,学习动机等,来达到提升自我的一个目的。
亮点:
(1)从刚开始对这门课的稍微抵触的心里到现在已经逐渐适应这门课程的节奏,能够跟上老师的步伐。
(2)能够在失败过后快速找到自己的不足与需要调整的问题,并迅速在下一次遇到同样情况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实践:在写的第二次穿越日记时反思过自己专业课第一次作业成绩不好的原因。遇到难题,要适当降低自己的动机,不要要求过高。那次失败的经历运用到这次的专业课作业中。这次的专业课作业是要求设计5×8m的工作室。这次刚开始我执着地想将自己借鉴到的其他设计想法融入我的设计,大刀阔斧地修改一下时,在那里想了一两个小时,结果门都没想好在哪开。这时想起上次的经历,决定降低动机,融不进去就抛弃,不融了,于是就将老师建议修改的部分修改了一下,原来基本的布局没动。很快就完成了这次的修改任务。(虽然不知道这次结果怎样,但好歹设计出来了)
(3)学会了运用杠铃策略来解决一些犹豫不决的事情,以前的自己遇到什么问题不会主动找老师,在认识了杠杆原理后,飞速地作出决定。
实践:在因为一些小错误而得不到应有的奖励时,想去找辅导员,又害怕犹豫不决,于是运用杠铃策略得出结论:去找辅导最坏的结果是被批评一顿,最好的结果是我成功了。两个一权衡,立刻决定去找辅导员。虽然最后被辅导员批评,哭着离开了她的办公室。但是事情过认识到自己的错位后却不后悔,也没有遗憾。
不足:
(1)做事仍然有点拖拉,作业拖到很晚才做。
(2)划水的课还是会走神
(3)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可以提升自己价值观的事。
2我的亮点和不足是如何产生的?(作答要求:亮点产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不足产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可从老师、同学的角度阐述客观原因)
亮点产生的原因:主观原因:自己还是有点上进心的,所以能够提升自己成绩,帮助完成自己作业的一些方法很容易去接受学习。客观原因:自己专业课的学习遇到瓶颈,成绩有所下滑,这门课学到的知识正好可以解决我的一些问题。
不足产生的原因:主观原因:这些性格上的毛病一直有并已经习以为常,对我的生活影响不大。所以潜意识里并不是很想改变。客观原因:自我放纵,学习监控能力不强导致不持久。
3我从中学到了什么经验?(作答要求:需要传承的做法/想法,需要改进的做法/想法,需要停止的做法/想法)
需要传承的做法/想法:杠铃策略解决概率估计出错的问题,以人为鉴,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问题。
需要改进的做法/想法:
(1)学会使用1587%策略来解决学不会的问题
(2)情绪不好时学会将自己当做学习的机器
(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
需要停止的做法/想法:学习作业拖拉,学习动机有时较弱。
4我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作答要求:建议根据SMART原则来制定)
长期目标:(1)看批判性思考指南(2)大学生学习思维这门课的作业以后一定不会拖到最后。
(3)在这门课结束时达到减轻拖延症的目的。
具体:
(1)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9点到九点半看《批判性思考指南》,在书上写下自己想法与感悟。
(2)星期一到星期五下午1点到1点半背英语单词。
(3)接下来两个星期,每个星期抽空看优秀建筑模型案例,为后来做模型做好充分准备。
一、认识反脆弱性:
①脆弱性:不可预测性带来脆弱性
②反脆弱:脆弱的反面,不是坚强
③反脆弱性的目的:在不确定性中获益。乒乓球弹起案例
④反脆弱性具有层级:①个体的牺牲会带来组织的进化。② 害怕波动性,去努力地保护系统,却无知地弱化了系统,从而泯灭了反脆弱性。
二、为什么要有反脆弱性:
①社会复杂度越来越高,每人都会遇到不确定性的风险。
②反脆弱性是生命的特征:猫和洗衣机
③反脆弱性决定生活方式:1、欠缺反脆弱性导致观光化生活;2、拥有反脆弱性带来漫步性生活。
波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出租车司机和公务员
火鸡原理:饲养、杀鸡
追求稳定是世界的炸弹,所以随机性很重要
人特别爱干预,造成一元性损伤(好心办坏事)
现代化:人类大规模地治理环境,系统性地平整世界的凹凸不平以及控制波动和排除压力。
三、提升反脆弱能力的方法:
①过渡补偿(过度反应):风险应对措施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如疫苗
②合理干预:
杠铃策略核心:减少不利时间带来的痛苦,同时确保获得潜在的收益
1、在杠铃两头下注,比如:业余的工作;2、避免满盘皆输,提高对风险的抵御能力;3、增加可选择性,降低试错成本
③不对称性:1、有限的损失带来无限的收益。2、非线性的存在:充满变数、未来难以预测,预测是脆弱的表现;用非线性冲击提升反脆弱能力。3、变革都是自下而上产生,如:发明大都起源发生在民间,非专业人士
④微笑曲线:
1、凸性:收益大,痛苦少。凹性:收益仅有这般,但痛苦变得很大
2、寻找“凸时间”:提升反脆弱的操作空间
3、勇敢尝试,勇于打破稳定
4、增强生物态,降低机械态,让自己更加接近生物而非机械
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海味也会是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得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就没有了意义。
在开始解读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在书中,作者认为 很厉害的人往往具有一种独特性,能摆脱内心的禁锢,洞察到别人所无法看到或是无法发现的东西,并提炼出成为一套知识体系或是方法论。他的存在本身就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本书的作者采铜老师就是这么一个厉害的人。采铜老师是浙江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从2011年6月3日加入知乎至今,贡献了975个回答,获得了数万个赞同与感谢,以其较真、分享的精神,被公认为“知乎精神”的代表者之一。
在这本书中,采铜老师不仅教我们着眼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扰,更给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描绘出精进的阶梯,提供了方法论和实用工具。从 选择、才能、行动、学习、思维、时间和成功 等多个角度帮助我们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接下来的4部分里,我将为大家讲解 “遵循内心的选择,形成自己的优势”、“马上开始行动,理论联结现实”、“掌握思考方法,构建知识体系” 以及 “以时间为伴,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带领大家一起精进成为很厉害的人。
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们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大多数人会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什么意思呢,它指的是人们会从自己最熟悉的选项开始筛选,遇到符合内心标准的选项就停止,而不是对比所有选项选出最好的。但是此时如果你内心的标准较高,就有可能获得一个更好的选择。
打个比方。如果你在高三时立志要考清华北大,并以此为目标,不断精进自己的学习成绩。那么他们奋斗到最后,即使你上不了清华北大,往往也会进一个很不错的学校。但如果你一开始就想着自己的分数只能考进普通本科,那么你就有可能会倦怠,导致成绩下降,最后连本科都勉强。
再举个例子,比如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准备找一家餐厅吃饭,如果此时你内心的标准是只要能吃饱,填饱肚子就可以,那么你可能就会随便找一家;但是如果你的标准是我要去一家好吃又出名的,那么你可能会参考很多网络的信息,在很多餐厅中选出一家最好的。
所以,想要做出更好的选择,就要找到什么才是我们内心真正的渴望,定一个比较高的内心标准,特别是在面对人生重要选择的时候,要以人生最高目标作为选择的第一原则。
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雷说:“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重要的决定” 。最优选择与个人人生目标有关。一个人树立怎样的人生目标,就会拥有怎样的价值观,这也反映了他的“格局”。
当然,我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不能期望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找到自己人生最高的目标,但是在面对人生的种种选择时,我们都可以拿出一点勇气,在现有格局上稍微进一步,追求更高的目标,这样,我们可以发现更多更好的选项,从而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定好了做选择的标准,我们还要能分辨在做选择时可能出现的隐含假设。许多人的烦恼都源于选择,面对关于个人前途和事业发展的选择时,我们时常感到迷茫,陷入两难的境地而无从选择。例如,毕业后,是留在家乡发展,还是到一线城市打拼?选择制度完善的大企业,还是更有活力的小公司?这些导致我们陷入困境的因素,不仅来源于当前的客观现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验、习惯、思维方式所带给我们的“隐含假设”,它使我们无法发现更多的“可能选项”。因此,只有校正隐含假设,才能逃脱两难选择的困境。
书中,作者举了一位求助者的例子: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小城市的公司里打杂,一方面觉得自己没有专业技能,感到自卑,一方面又想到大城市工作,从事有技术水准的工作。其实他对自己就有这样的“隐含假设”:工作职责总是不变;大城市才有机会;在工作上才能学到技能;不能改变就是懦弱。但其实只要仔细推敲,你就会发现,这些不过是“个人偏见”。只要摆脱这些假设的束缚,我们就能发现新的“可能选项”。比如像这位求助者,他可以寻求调换部门、岗位的机会;或是进入当地好公司;此外,还可以通过培训、在线学习等方式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
作者告诉我们,当陷入僵局时可以通过这三步摆脱僵化思维: 首先,找出思维里的“隐含假设”;然后,辨别“隐含假设”里的不合理性,并进行校正;最后,构建新的思维框架,找出更多“可能性选项”并进行尝试。
有时候,除了不要被“隐含假设”禁锢自己的眼界,我们还要学会“精细化思考”。学会运用精细化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缓解选择困难症。
“精细化思考”就是运用工具,从选项的多个角度深入分析,相互比较,最终得出最优选项。其中“维度分析法”是最常用的精细化思考方法,具体的做法是把选择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维度,然后根据不同维度进行评估。
以职业选择举例,假设,你现在拿到A、B、C、D四个工作,每个工作都各有优缺点。
第一步,重新定义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把“哪个工作更好”定义为“我为什么要工作”。
第二步,力求全面地找出问题的所有相关因素 。比如工作选择就包括了收入、发展机会、竞争、弹性时间、影响他人、培训指导、工作强度等等因素。
第三步,对罗列的所有因素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权重赋值,从-5分到5分 。此时要明确“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
第四步,列出表格,对不同选项的各因素进行打分,计算待选项的加权得分 。例如:A的加权分=A的得分×权重。
需要注意的是,维度分析法并不适用于主观意愿很强的情况,例如情感、喜好等,也不适合复杂程度高,涉及面广的情况。此时,聆听内心的声音远比理性分析更有效。比如,选择终身伴侣的时候就应该以“生理上有冲动,精神上受鼓舞,沟通上很流畅”作为判断。
知道了如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更好的选择之后,就应该找出自己的优势,并不断地打磨才能得以扩大优势。作者建议我们利用盖洛普“优势识别器”测验自己的优势才能,并对照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按照对待“优势”的看法,心理学上将拥有不同心智人的分为“成长型心智”和“僵固型心智”。成长型心智的人相信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而且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升的,挑战、困难、批评都是自己成长的助力,习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以开放的心态思考问题,但是僵固型心智的人却恰恰相反。因此,我们要学会将僵固型心智转变为成长型心智。
如何做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语言习惯,将封闭性、绝对化的评价改为开放性、启发式的提问。
假设,老板突然安排你做一个新的项目,但是你之前从来没做过。僵固型心智的你可能会说:“我以前都没做过,肯定不会做,即使做出来了也一定会被同事和老板批评。”这时,我们就应该转变为成长型心智,改变语言习惯,对自己说:“虽然我之前并没有接触这个项目,但我相信自己可以尽快学会并圆满完成这个任务。我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关于这个项目的基础知识,还可以搜索这方面的优秀案例,并再请教一下这方面的人士,这能帮助我尽快熟悉这个项目。
将僵固型心智转变为成长型心智,能让我们在面对选择时,更多地想“我想做什么”,而不是“我应该做什么”,这能让我们不被预设的规则或是自己的能力框架所限制,更好地做出选择。
我们知道了才能可以通过努力增长,但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坚持努力是件很痛苦的事,这其实是由于我们没有找到真正的兴趣,无法用热爱驱动努力,于是只能靠意志力坚持。其实如果把才能与兴趣二者结合,会让我们更加有动力坚持下去。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方法:
首先, 要放弃对“兴趣”的执念,不要求先有兴趣再做事,而是先努力做那些富有挑战和有意义的事,在努力过程中找到热爱和乐趣。比如,可以尝试加入一些公益组织,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再比如徒步,画画,学乐器,去尝试一些之前没有尝试过的事。
此外, 可以提升“浸润”的深度,就是全情投入到所做的事情中,用情感和美好的心理体验来激发兴趣。钱钟书、杨绛夫妻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他们将对写作和阅读的热爱融入日常生活中,彼此欣赏相互鼓励,夫妻间浓浓的爱意更是促进了他们的共同进步。
另外, 需要将单向吸收变成双向互动,将纯粹获取知识转变为技能的操练。尝试把书中知识在生活中实际运用起来。比如,看一百遍菜谱你也不可能学会做菜,但如果一边看菜谱一边下厨炒一盘,很快就能学会了,炒出一盘菜的成就感更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最后, 还可以将被动的事变为主动,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主动掌控进度,激发自己的兴趣。刚学游泳的时候,人们总会刻意地纠正动作,不仅动作僵硬而且还很难进步。这时不如忘记那些条条框框,随意、自主地游,这样游起来更有乐趣,而且身体会舒展开来,四肢也变得协调,此时,再纠正动作细节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努力去做的过程中,你会越做越有滋味,毫无痛苦的坚持下去,并一路狂奔向前。找到了兴趣,我们就可以有策略地培养才能了。
那怎样的策略可以科学地培养才能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白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先集中资源,投入发展一项优势才能,并把它做到极致。一个人拥有一项突出优势比他没有明显的弱点重要得多。现在很受欢迎的是“T型人才”,就是那些拥有一项很厉害的专长,又在其他领域广泛涉猎的人才。要成为“T”型人才,首先要有一项突出的专长,就是那一竖,这也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基础,先在某一领域深入发展,然后通过技能迁移,触类旁通地涉猎其他领域,发展出那一横。
作者建议我们,想要成为T型人才,可以运用“杠铃策略”。即杠铃这一端是用80%的时间投入到学习的深度上,专注自己的主业,用尽可能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力求达到该领域顶尖的才能;杠铃的另一端是用20%的时间投入到学习的广度上,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尝试了解和学习不同的技能,以获取未知的资源,捕捉可能的机会,实现个人才能发展的最大化。
具体来说,假如你每天有10小时的时间用于学习和技能提升,那么你应该采用“二八原则”的方式,其中的8小时用于专攻主业,精进业务,期间保持精力集中,屏蔽所有网络噪声、社交、娱乐的干扰;余下的2小时则可以进行积极、大胆的尝试,学习小而美的技能,体验富有创意的游戏。
我们每个都无法做到十全十美,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强项,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寻找和结识与你能力互补的人,这会让你终身受益。
机会永远只属于有准备的人,我们只有持续努力,精进成一个厉害的人,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实现个人价值。想要做好人生和事业的每一次重大选择,就要以人生的最高目标作为选择的准则,避免隐含假设,打破两难局面,通过精细化思考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学会培养自己的成长型的心智,通过专注的投入,培养真正的兴趣,并运用“杠铃策略”强化自己的优势,抓住可能的机会。
关键词:最高目标、隐含假设、精细化思考、维度分析、成长型心智、杠铃策略
互动评论:
你经常面临的一个选择困境是什么,列出其中的可选项,并检查一下这些选项是否包含了一些隐含假设,并尝试利用今天提到的“精细化思考、纬度分析、杠铃策略”等方法解决你的选择困境吧
1除了历史学家,还有那些人?
历史学家格外青睐副现象和其他虚幻的因果关系。
2我们平常的观点有哪些是这样错位的?
有些结果与学术科学毫无关系,它们是自由探索推动进化的结果,只不过被人披上了“学术”的外衣,被冠以“学术”之名。
3奇异期权是指什么?
4吉尔萨诺夫定理?
5选择性偏见这里是指啥?
6“历史实际上是失败者撰写的,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学术地位也得到保护”这里作者应该加入什么限定?
7“交易员的交易→交易员发现技术和产品→学术界的经济学家发现公式,并声称交易员在使用它们→新的交易员相信了学者的话→事情搞砸了(因为理论引起的脆弱性)”这里是否言重了?
8除了知识箭头形成的方向,有哪些类似的情况?
9“希腊人在工业革命两千年就发明了蒸汽机”当时的发明是怎样的概况。
10历史实际上是由失败者撰写的,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学术地位也得到保护。
11“家居伊·博茹昂的记载,在13世纪之前,整个欧洲不超过5个人知道如何进行除法计算。”这里是不是太夸张了?
11勾股定理。实际上勾股没有论证平方之说,而毕达哥拉斯学派有详细的证明。
12 “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就是一个完全通过理论推导来找到粒子的现代案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如此。”玻色子是指什么?
13最新行星是几个?
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通过周围行星的运动推导出海王星的存在。而当该行星真的被观察到时,他甚至拒绝看它,因为他对他的计算结果非常笃定。
14医学也一样吗?那么物理学算不算?
我们审视一下各领域的技术便会看到,事实上,大多数领域都更像烹饪而不是物理学,特别是复杂领域的技术。
15技术也一样吧?就得技术会被淘汰更新。
那为什么各类科学都会经历兴衰,而技术却能保持稳定呢?
16美国的婴儿潮?
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会记得那些神秘的打孔卡片。
17这个观点太偏激了吧?
个人电脑配上互联网则给我们带来了社交网络、破碎的婚姻、更多的书呆子,让一个后苏联时代的人产生了社交障碍,连配偶都找不到。
18受制于机会性的发现是啥意思?
学术科学绝对无法预设计算机的发展方向,事实上,学术科学是在一个不透明的环境中,受制于机会性的发现。
19这里免费的选择权是指啥?
我们看到的一大谬论,就是使整件事听起来具有不合理性—这个不合理性就在于,当一个免费的选择权交到我们手上时,我们却熟视无睹。
20应该是一种思潮,而不是科学吧?
首先让我们揭穿关于工业革命的一个因果迷思,即对科学在其中的作用的过度渲染。
21职业的杠铃策略也有不同的偏向,如何统筹表达?这不严谨。
22不可否认他们影响超出常识,实际上我们记得后者的名字吧?
因创新流芳百世的牧师和教士人数是科学家、物理学家、经济学家,甚至发明家人数的10倍。
23没懂这里的美术享受是啥?
自主的学术研究往往也能带来美学享受。
24这里应该是因果倒置,不是线性思维吧?
《科学研究的经济规律》一书中,他质疑了传统的“线性思维”(即认为学术科学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25政治问题
大学的繁荣得益于国家财富的积累,但反过来说则不成立。
26这里的压力山大是地名吗?
亚历山大的希罗早就绘制出了制造蒸汽机的蓝图,但此后大约2 000年,没有人对该理论感兴趣。因此,是实践和重新发现让人们对希罗的蓝图产生了兴趣,而不是相反的情况。
27这个人主修是啥?
戴维·埃杰顿通过一些调研质疑了学术科学和经济繁荣之间的联系,以及人们过去相信的“线性模型”的观念(即学术研究是技术的源头)。
28 是否在其他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有效的佐证?
现在,与其通过阅读一个学者的著作,来判定他是否可信,不如看看他的批评者是怎么说的—他们往往会发现他最糟糕的论点。
29这里的可选择性是指不对称性吗?怎么联系不起来?
他尚未发现可选择性
30真奇怪了,作者用没有反面的证据来做正面存在的证据,这不是自己打脸吗?没有对反面的证据,并不是正面存在的证据,这是作者自己提出来的逻辑。
我们来看看证据: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与其观点对立的论文具有正确性。
31不明白作者想说啥,非目的论和自由探索没有大的相关性,自由探索是有目的的。这里是指无用之学吗?
政府应该把钱花在非目的论的自由探索上,而非科研上
32卧槽,到底是有目的还是非目的?翻译问题吗?
我的论点针对的是有目的的发明创造,而非一般的科研。
投资者往往把钱投给他们看中的企业家,而不是某个创意。
33如何定义?如何判断?
钱应该投资给自由探索者,你信任的那些积极进取的探索者才会帮助你获得期权收益。
让我们在这个段落中用统计参数进行一下技术性阐述。研究带来的回报往往源于极端斯坦:它们遵循的是统计分布的幂律,由于可选择性的存在,这里有近乎无限的上升空间,但下跌空间有限。
34非试验花费是指啥?
非试验花费
35啥事训话运气?作者的概念好多。。。
医疗拥有驯化运气的悠久历史;
36这样说来我们应该砍掉这部分?
癌症治疗药物一直源于其他学科研究。在寻找非癌症类药物(或非癌症类的非药物)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你并不需要寻找的东西(反之亦然)。
37这对我们平常的生活有啥启发?
一个学术研究者最初发现一个结果时,他可能会忽略这个结果,因为这不是他想找的—学者总是喜欢遵循一个计划。
38磺胺类是一种啥物质?
39数据是否权威?如果是真的,也许我们应该考虑随机漫步???这样效率更低吧!
过去20年在研究支出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医疗研究的滞后)表明—在复杂领域,知识或所谓的“知识”阻碍了研究的发展。
40在其他领域都存在这样的飘逸现象吧?
医学领域中存在明显的漂移现象,
41约翰·凯伊、克劳德·波宇昂是这样的人?
42我们是否有必要知道所有的冷知识?
李杰的《笑气、伟哥和立普妥》。
42怀疑论主要观点是啥?他们怀疑啥?
伟大的中世纪阿拉伯语怀疑论哲学家阿尔加惹尔,曾批评过阿威罗伊的理性主义和目的论。
43完全的自我组织是否会产生公地的悲剧?
一些现代理论家将其理解为自我组织。
44区别不只这些吧?
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具备协作、参与经营、提出意见、相互配合的能力。
45大抵是能够粗略估计吧?
这是一个有关不可预测性和“黑天鹅”事件影响的论点:由于你无法预测合作,也不能指导合作,你就无法看到世界的发展方向。
46卫星系统呢?
不能进行集权化创新,俄罗斯已经进行过了相关试验。
47这里的代理人是怎样的概念?
我们可以看到宗教是如何减少我们对人类理论和代理人的依赖的
48怀疑论定义是啥?
怀疑论者大多是对专业知识持怀疑态度,而不是对诸如上帝等抽象主体表示怀疑,而且所有伟大的怀疑论者大都信仰宗教,或至少是亲宗教的(即赞成其他人信仰宗教)。
49不是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对反脆弱性的事物而言,好消息从过去的数据中是找不到的,而对于脆弱性的事物而言,坏消息倒是很罕见。
比如试错法中,样本记录往往会低估长期平均值,隐藏起自身的优点,而不是掩盖自身的缺陷。
50正面黑天鹅则是低估优点,展现缺点
负面不对称的脆弱情况(“火鸡”问题)下,样本记录往往会低估长期的平均值,它会隐藏其缺陷,而展示其优点。
51 启发法的定义是啥?
52这里是两个极端,作者似乎从来不考虑中间的情况?
他那有关生物技术投资的潜在回报微薄的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但不能基于他所展示的那些数据来推断。
石棉负债,就让劳埃德保险公司完全破产,失去了几代人积累的财富,且仅此一次。
我们再来看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回报,一种是“左边受限”(损失有限,如泰勒斯的赌注),一种是“右边受限”(收益有限,如保险公司或银行等)。这其间的区别至关重要,因为生活中的大多数情况不是属于第一种就是属于第二种。
52第三点按人投应该是不够吧?
总结一些规则。(1)寻找可选择性;事实上,根据可选择性对你要从事的业务进行排名;(2)最好选择有开放式的而非封闭式回报的业务;(3)切勿以商业计划为投资对象,而是以人为投资对象,寻找一个在其职业生涯中能够换6种或7种,甚至更多种工作的人—这是风险投资家马克·安德森运用的方法;以人为投资对象,有助于我们对商业计划书之类的文字叙述产生免疫力。这样做才可以确保提高你的强韧性;(4)不管你的业务是什么,请确保你选择了杠铃策略。
《气场哪里来》是李筱懿所著的书。
一、什么是气场?
气场融合了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各种学科知识。
作者从两个方面来阐释气场。
第一,气场是一种由多重能力综合形成的能量场。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累正向经验增加正向能量,积累负向经验经验增加的是负向能量,也就是我们说的正能量和负能量。
第二,人的气场可以分成三层,由外到内分别是物理场、生理场和心理场。物理场体现你对周遭环境的把握程度;生理场是你的言谈举止,仪表仪容;心理场是你的内部经验系统。
本书的核心内容聚焦在心理场。
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吃过的亏,这些从来都没有浪费,而是自行消化,消化完了之后,再外化成为你气场的一个部分。
二、气场的分类和案例
把气场分为六种颜色,黑色,红色,白色,紫色,蓝色和**。
1黑色。把它称之为boss气场,攻气十足,气场中的战斗机,隔绝外界牵引力,有极强的保护伞色。从优势上看是“做大事,打大仗”的必备要素,却也存在“腹黑、复、仇凶狠的负面。
2红色。称之为“c位”气场,日常所说的“气场全开”大多是这种。它蕴含着强烈的能量、热情的性格,开放的心态,它的生命力满格,可是也有鲁莽、强硬、暴躁的一面,甚至还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虚无。
3白色。好人缘气场,白色气场的人通常非常受欢迎、好相处,社会评价极高。可是一不小心,也容易变成“老好人”,过于迁就的老好人还会把自己憋出内伤。
4紫色。“优雅”气场,紫色是变化之色,浅淡的紫色代表谦虚内敛,深邃的紫色代表巨大的意志力,对个人成就有深切渴望,但是节奏感往往比较慢,天生的敏锐l如果不加控制会导致情感的波动。
5蓝色。“知性”气场,“知性”是很多女性追求的状态。沉着而冷静,专注而理性,博学多才。可是,所有事情都有两面性,过度自律就是呆板苛刻,过于冷静常被视为无情,甚至有一点高冷和精神洁癖。
6**。“第一印象”气场,它明媚活泼,开朗好动,充满创意和热情。只是炽热很难长久,前路漫漫,谁都不可能能见人爱,简单到致既有可能是智慧更,有可能是单调和乏味。
这本书一共包含了19位中国女性,他们全身有六种颜色不同磁场的特质。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过程的分析和结局的对比中,我们会有不同的感受。
无论哪一种颜色的女性,掌握了足够多的知识和见识,她们的行为会截然不同。如果能取长补短,把不同颜色的气场特质进行综合运用,女性会同时具备既果断又善良,既勇敢又敏感,既聪明又专注,既与人为善又懂得自保等等复合型特点。
三、颜色代表人物及其背后的原理
1黑色“BOSS气场”
吕雉
关键词:领导力。
窦漪房
关键词:反脆弱
述律平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
2红色“C位”气场
郭女王
关键词:延迟满足
武惠妃
关键词:达克效应
萧燕燕
关键词:纳什均衡
3白色“好人缘”气场
卞皇后
关键词:自己人效应
长孙无垢
关键词:超级联系人
王喜姐
关键词:峰终定律
4紫色“优雅”气场
萧皇后
关键词:心理斜坡
钱锦鸾
关键词:狄德罗效应
陈端生
关键词:能量管理
5蓝色“知性”气场
谢道韫
关键词:内部记分卡
萧观音
关键词:第二自我策略
李清照
关键词:断舍离
黄道婆
关键词:专精定律
6**“第一印象”气场
甄洛
关键词:首因效应
大小周后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管道升
关键词:前馈思维
四关键词
领导力:
在管理学中,领导力是指在管辖范围内充分运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情,提高整个团体工作效率的能力。
领导力模型6种能力:
学习力,构成***超市的成长能力;
决策力,***对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
组织力,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教导力,带队育人的能力;
执行力,***自己的超长绩效;
感召力,引导人心所向的能力。
反脆弱:
面对无偿环境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找提高自己的感受的能力。
(1)过度补偿
应对危机和不确定性,用过度补偿的方式避开风险,增强自己的能力。
(2)杠铃策略
学会多手准备,合理安排时间、精力和资源,在杠铃的两侧都有储备,避免满盘皆输的局面。这要求我们具有全局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自信,也不贸然行事。
马斯洛需求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级别最基础,比如:食物、水、健康。
安全需求则包括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社交需求要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尊重需求更高一些,类似成就、名声、地位,晋升机会等。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属于最高层次,包括对真善美和至高人生境界的追求。
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及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在等待期中保持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达克效应
认识不到自己无知的现象,被认为邓宁—克鲁格效应,在心理学上又被称为“达克效应”。
怎样避免信用达克效应?
对现实的评估能力是个人是否能做出正确决定的基本因素,这里的现实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明白什么能做到什么做不到;另一方面是明确目标的难度,在拆分目标后考察每个细分环节的工作量,从而清晰整体任务。
纳什均衡
官方解释:是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策略被称为支配性策略,如果两个博弈的当事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被定义为那时均衡。
简单来说,纳什均衡是一种让博弈局面稳定的策略,他对每个人而言都是最优选择,谁单方改变了这个策略谁就会遭受损失。
怎样才能达到那时均衡的最优化选择呢?
关键在于找到聚焦点,善于合作的人都擅长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找对重点。
假如幸福是一场勇敢者的博弈,那么它从来都不属于贪心和犹豫的人。
自己人效应
所谓自己人效应,是能够让对方把你归于同一类型,从而接受你的观点和态度,保持共同的价值观,结成紧密的共同体。因为几乎所有的群体都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怎样达成自己人效应呢?
第一,强调双方一致的领域。
第二,努力让双方处于平等的位置,用尊重和平视获得对方的信赖。第三,拥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四,给人以可信度。
第五,对别人感兴趣。
超级联系人
超级联系人通常是所有团队的“自己人”,他能够增强团队凝聚力,建立彼此的信任感,让艰难的任务变得可执行和推进。
峰终定律
人们对某种体验的记忆主要有两个因素决定:第一是高峰时的体验,第二是结束时的体验,无论这种体验是正向还是负向——这又被称为“峰终定律”。
心理斜坡
人在经受外界因素刺激后的情绪反应,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等级越高表示情绪越强烈,不同等级形成了类似于金字塔状的情感斜面,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斜坡”。
怎样修炼打破心理胁迫的能力?
第一,消除内心执念。第二,学会体验生活的不同层面,发现其中的乐趣和责任。
第三,糊涂一点,迟钝一点。
第四,学会人为控制情绪。
沉得住气,弯得下腰,也抬得起头。
狄德罗效应
“狄德罗效应”是指人们在拥有一件新物品后,就会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求最终达到心理上的平衡,所以它又被称为“配套效应”。
通俗点说就是人要么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要么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
能量管理
效率和行动力最重要,想到就去做,开始就必须完成,千万不要拖延,因为你很难预测后面会有多少烦心事和突发情况。
学会精简生活和目标,拒绝无关紧要的小事,把宝贵的力量聚集起来,集中突破重点任务。
内部积分卡
不在乎外界评价,坚守内在正确的原则,这样才能自信才能凭借独立思考和胆识获得成功。
第二自我策略
社会角色转换定律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随着时间和场景转换,即便是同一个人,他的社会角色也会随之变化,所以如果希望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应当扮演好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角色。
根据这种说法,在剧作家于尔根·沃尔夫的著作《专注力》当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策略叫做“第二自我”。
什么是“第二自我”?概括来讲就是,每个人拥有不止一副面孔,而是具备多重性格,第二自我策略其实是人在众多的性格中找一种对目前任务最有效的性格出来,然后让这种性格主导自己的行为。
这不是“人格分裂”,而是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形象去沟通和交流,能够有效避免冲突。
断舍离
山下因子他断舍离的核心概念,是指段等不满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等于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你舍弃那些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放置于内心空间,至没有凭空想象什么是幸福,而是先明确究竟有哪些东西对自己来说是不幸福的,果断放弃让自己痛苦的失误,从而活得更加开阔。
以丰富的学识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断舍离那些无关的杂念、杂事和杂人,从而活得从容。
专精定律
专精在一件事物、一个领域研究才能有发展,有发明,有创新,这被称为“专精定律”。“专”代表专注、专一、专业;“精”代表不断精进的工匠精神。
所谓成功,不过是在自己从事的行业和领域做到顶尖。
首因效应
也叫第一印象效应,指的是双方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
“第一印象”是人们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而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人初次会面45秒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主要是综合了对方的性别、年龄、外貌、表情、姿态、衣着打扮等各方面的印象,判断出他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
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人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特有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的能力,并且竞争对手难以模仿。
人的核心竞争力划分成不同层次,比如生活里的核心竞争力,职业和家庭中的核心竞争力。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会了解个人强项在哪里,个人边界又在哪里,根据核心竞争力选择工作和生活方式,至少不会又累又没有成效。
前馈思维
反馈是对过去做法的对错给出建议;而前馈强调的是做好哪些事情才能应对下一阶段的生活。
做反馈很容易让对方觉得,是在指责他是自己做错了容易激起对方心理上的愤怒和反击;而做前馈,由于展望的是未来,就不会让对方立刻树立起心理防线,变得很警惕。
“前馈”是从结构出发的思维方式,从自己想要的结果来逆推出应该采取的行为,因为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所以不容易跑偏。
五后记
在读书的过程当中,每个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她所代表的气场,都会带给我思考。不断的修炼自己,形成自己的气场。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小狗钱钱》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共读了《小狗钱钱》,拿到书后,爱不释手,通勤时间和晚上点时间,很快就读完了,理财理念总是那样的朴素,虽然简单但不容易,简单理念,要坚持执行的不容易。
读书会打卡赚钱经历,想了许久(主要是不会赚钱),后陆陆续续想着几点,作为工作十多年的老司机,或许一点点经历,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主要是分为三个阶段的赚钱经历,给大家启发。
学生时代
大学时期,怎么度过大学呢?我当时只知道要好好学习好计算机技术,大学毕业能够有份养活自己的工作。所以大学阶段,有点“学霸”气质,科科成绩不错。
回到赚钱这个话题,其实赚钱本质后面跟着是你的价值,你能提供的价值。我在大学阶段主要做几件件事情,感觉对后续工作都有价值:
参加ACM编程比赛
暑期期间和同学做了网站,赚了20xx-3000左右吧。
成立实验室,跟老师一起做项目
做这些事情都对后续去找工作,相对有好的简历,内容非常的丰满,找工作也不怎么费劲。
说个小故事,我能成立实验室跟导师做项目的过程是这样的,我经常有事没事都要图书馆看书或者睡觉。导师见我这孩子经常来图书馆闲逛,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可以培养啊,于是就把我找过去一起做项目。在这里非常感恩导师的赏识,基本上每年教师节都要跟老师联络了下和祝福下。
还有就是,看到逛图书馆的好处了吗?读书是现在,收获是未来,而且还有意外的惊喜,能被导师发现去成立实验室呢。
所以大学经历,我总结就是,多参加活动,多实践本专业,让生活充实起来,能有一技之长,走遍天下都不怕。对了,如果可以,再谈个女朋友。
工作之第一职业
既然是学计算机的,那就做程序员这份工作。工作上我是先去一家外企,后选择了去了家创业公司,甚至还买了公司的原始股。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和公司一起成长,说不定有机会财富自由啊。
这里的心态就是创业者心态,需要干什么就去学什么,比如从pc开发,到嵌入式开发,web内网it开发,都干过。当然我也渴望做更有挑战的事情,后续有机会也带团队,管理公司软件相关开发。也有机会和公司带团队一起做android平板相关的开发。
后面公司一直没有起色,时不待我,我就跳到互联网公司,薪资至少涨60%。有个小故事,就是跳槽到新的互联网公司,大boss问我怎么敢要那么高的'薪资,我当时是非常自信的,原话忘了,就是说我值这个钱的意思,当时只是在创业公司拿的比较少而已。
啰嗦了那么久,也就是说我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成长后,跳到互联网公司的经历,好像跟赚钱没有啥关系,对吧,其实。这个阶段工作是最佳的赚钱方式,个人成长就是最佳的赚钱方式,不是嘛?
其中两点要重点说明的:
成长最重要,以创业的心态让自己值钱是最好的赚钱手段。能为后面带来“本钱”。
自信非常重要,小狗钱钱的第一道心理按摩,就是对自己的自信。
第二职业
如今发展到此刻,甚至是前几天,我就一直在寻找第二职业,正如张哥说的那种可以越来越吃香,可积累的的职业,比如投资,比如写作,个人品牌,个人影响力的建设,副业等。
比较惭愧的是,发展第二职业,进展缓慢。就投资领域感觉有点上道(未有成果),其他目前就是写了公众号大概有200+块的打赏,视频号也还在摸索中。
这里给点定义,第二职业是你感兴趣的东西,将你感兴趣的东西发展成你的第二职业。就跟小狗钱钱里面说的:
你为什么不能因为做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挣到钱呢
所以第二职业是兴趣导向的。我对第二职业的要求是可以积累的,那么就是可以真正做很久的,要用长期视角来问自己:
这件事情是不是可以做很久?
我当前是副业小矮人(副业还没有做成),就分享下投资这块的个人见解,欢迎拍砖。
投资
投资,是一路不断成长的你终将闯进去的领域,我的建议是越早越好!
其实从小狗钱钱这本书来说,投资应该从小孩就开始了,因为你除了用钱来投资外,还有一个利器:
时间
给个小狗钱钱里面的投资的数据,大家可以感受下长期时间下,投资的复利效应。
平均收益率12%, 20年后,我们的2万马克差不多是现在的10倍,也就是20万马克。
我就觉得我投资太晚了,当我发现的时候,我立即在我的公众号“程序员爸爸爱学习”,写了一篇“无论是谁,你为什么现在马上需要开始投资”。除去有部分广告外,大家可以看看投资逻辑。要相信逻辑力量。
这里有两个重点内容就是:
投资标的的选择。比如小狗钱钱里面投资是超过10年的股票基金。
长期。一定要做时间的朋友。真得除了钱能生钱外,时间也可以。
投资的杠铃策略
最近投资这块,在啃塔勒布大师的《反脆弱》这边书,里面的杠铃策略,让我非常的着迷,在这里强烈分享下:
所谓的杠铃策略它是指在某些领域你采取非常保守的策略,而在其他领域承担很多大的风险的这种双重态度,从而来实现反脆弱性。
也就是说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厌恶,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偏好。就是走两端的极端,你能想象下那个健身的杠铃就很形象化的记住这个策略。
我们来看投资领域来如何进行这种杠铃策略如果你90%的资金以现金的形式(或者稳健的基金)持有,而剩下的10%的资金投资于风险很高的这种标的,那么这种情况下你的损失不会超过10%,但是你的收益是没有上限的。
在举两个小例子来着迷下杠铃策略
“读书是现在,收获是未来”,这句话就是杠铃策略,每天半小时到1个小时的投入,未来的收获会非常大,想象不出来。
张哥读书会的特点就是书解读+轻聊,也是两个杠铃,书解读是稳定的,轻聊是随机性,两个杠铃,轻聊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不对称性
于是用杠铃策略在投资中,就是要去寻找和构建这样的反脆弱的不对称性,这是在利用正面的黑天鹅。
损失是有限的,但他的获益却是很大的。
当你的生命中能遇到这样的选择权的时候,你一定要牢牢的把握。因为他具有反脆弱。如从从这个世界不确定获益,值得大家去不断追逐。
我在这块的实践就是去用蛋壳(非常闲的钱,那种即使丢掉也对我生活无任何影响)去投资数字资产。这里不给数据举例了,较为敏感。
「以上话题,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只作为投资启发」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反脆弱》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反脆弱》读后感1不知道耗时多久, 从手机转iPad又换成了手机。 还是决定写一下感受。
读书的起因是不想让某些人用我不熟悉的理论和别人交谈,真正开始读了觉得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最起码在自我认知上, 又给了一个新的路径、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在小结中写道,其实这本书就是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即反脆弱展开,书所有句子都是中心思想的推导、应用或解释。这就导致书中出现了特别多的经济学或者医学概念,比如林迪效应、黑天鹅事件、医源性损伤…… 也导致了初读这本书时,兴趣盎然,读到中途,觉得懵懵懂懂,后期依然磕磕绊绊但咬牙坚持了下来,毕竟,我也是一个反脆弱的坚定支持者。
书中,对我启发较大的也是反脆弱这个概念,本人在生活中也一直都偏好着不确定和随机性,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反而能茁壮成长与壮大。
书中有意思的理论太多太多,我在看书时,着重摘录了几条:
1黑天鹅事件:指造成广泛、严重后果,不可预知的、不定期发生的大规模事件。
当你寻求秩序,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当你拥抱随机性,你却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
2你的身体比你对未来更有预测性。
全力以赴做到极致。
在经济活动之外,最具反脆弱性的事物莫过于难以泯灭的爱或恨。
给我们带来最大利益的,那些曾经努力伤害我们但最终未能如愿的人。
3微小的骚动和焦虑滋养了灵魂,让物种繁荣的不是和平、是自由。
要将重点放在行动上,不要过于依赖外界的评论,在别人的态度面前保持强韧性。
用书中一句话结束我的阅读,普罗米修斯热爱无序,埃庇米休斯憎恶无序。
《反脆弱》读后感2《反脆弱》是一本非常有启发寓意的书,作者是著名经济学家、风险投资家尼古拉斯。塔勒布,这本书总共分为25个章节,通过一个个看似松散毫无联系的案例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脆弱”,什么是“反脆弱”,为什么要学会反脆弱,提升反脆弱的能力和方法。
一个玻璃杯美美地放在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碎,所以玻璃杯就是脆弱的;如果摔到地上的是一个塑料杯,它不会破碎而会在地上弹两下,所以塑料杯是强韧的;想象一下有种杯子,当摔到地下的时候,它非但没有破碎反而变成了两个杯子,这个时候它就是反脆弱的。书中所言的反脆弱简单说来就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冲击下获益的能力。
在《反脆弱》一书中,塔勒布告诉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的生存法则,他找到并定义了“反脆弱”类事物:每一个事物都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则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他指出了反脆弱思想的核心艺术,即情绪的不稳定性,思维的斗争。
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就像人的骨头承受压力和紧张会变得更加强壮,谣言或暴乱在有人试图压制它们时会变本加厉一样,生命中的许多事物也会受益于压力、混乱、波动和不确定。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知道的反脆弱是,我应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积极寻找改变和挑战。塔勒布的最后一段话,写出了我的心声。玻璃是死的东西,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请记住,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也为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
《反脆弱》读后感3初次读这本书被"反脆弱"这个概念吸引到了,只听说过脆弱,不脆弱,却不甚了解反脆弱,更不明白反脆弱的真正涵义。大体来说,反脆弱指的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获取收益,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玻璃杯放到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碎,玻璃是脆弱的;如果一个杯子,被摔到地上后不仅没有破碎,反而变成两个漂亮的杯子,这就是反脆弱的。
文中提到一个概念,风会熄灭蜡烛,也会使火越烧越旺,这就会引导我们去思考一个概念。对于不确定的东西,要去想如何利用他们,而不是躲避,这个世界上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一直存在的,而人们总是倾向于安全感和确定性,这是典型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有其深刻的合理性,因为作为"众"而言,绝大多数时候都会偏向寻求安全。
但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又倒逼我们必须去面对这个问题,文中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杠铃策略,即分散自己的投入,也就是常说的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事物本只有两个维度,就像长与短,就像明与暗,就像脆弱与不脆弱,为什么凭空会多出第三个维度——反脆弱?汪静波在文思静语中把这个归结为生命体的灵性介入是有一定道理的,生命体面对完整与破碎之外还有第三种选择:生长,即我们会在冲击中不断学习,在错误中不断进步,我们不断的生长,来源就是外界不停的冲击以及自我不停的反思,这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期望得到并掌握到的——如何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成长。
可以说,世界的本质上是不确定的,确定性只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中,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来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这也就需要我们常常去反思,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值得花费时间去担心和预测黑天鹅的降临;相反,任何一次的挫折,我们都要认真面对,没有疼痛,就不会有记忆,利用所有的机会去反思,时刻知道自己要什么?有什么?需要放弃什么?顺势而为。
《反脆弱》读后感4参加读书会已经半年,特别感谢周老师的灵光一闪,筹办了读书会,特别感谢小伙伴们一直以来的陪伴,也感谢自己,当时勇敢地报名参加了这个活动。
这个6月,我们一起共读了塔勒布的《反脆弱》,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思维逻辑:
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非线性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出现了错误,很习惯围绕错误的点展开解决,强行把因和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当成可以预测的线性关系,未必能真正的、彻底的解决问题。要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需要拥抱变化,把自己变成一个反脆弱的系统,像生命而不是机器那样去生存。
解决 职业规划的思维逻辑:杠铃策略。
杠铃两头重,中间轻,可以理解为最好和最坏的两种极端情况都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重点,而中间的中庸情况,恰恰是我们要规避的,避免无意义的事情牵扯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把大部分的资源放在收益确定、风险足够小的事情上,同时把少量资源放在高风险、收益也可能很高的事情上,放弃那些中等风险和中等收益的事情。
养育孩子的思维逻辑:反脆弱思维。
以前,我总是不希望孩子受到任何的打击、冷落和挫折,哪怕这个伤害性极小,我也依然极力地去替孩子解决,希望孩子感受到的都是世界的友好和肯定。感觉自己就像达摩克利斯一样,特别脆弱,回想以前的行为,再思考自己对孩子的期盼,是完全相悖的,因为一颗老母亲的心,完全没有了章法。
九头蛇怪的案例让我明白,我们的孩子需要接受生活的挑战、困难的洗礼,才能越挫越勇,逐渐形成反脆弱系统。我们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坚强的后盾,不应该充当保护伞,隔离掉这些挑战给孩子所需要的成长养料,过度保护只能养育出脆弱的孩子。
觉察和接纳。我们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充满着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如何应该不确定性,显得特别重要。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自己首先需要学会接纳和拥抱,是所有事情向好的起点。
《反脆弱》读后感5初读《反脆弱》这本书,让我感觉晦涩难懂,好不容易读完后,看到封面的”反脆弱“那几个大字下的小字:”从不确定性中获益“。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们从事期货投资,不就是从不确定性中获益吗,要获益不就是要建立起自己的反脆弱系统吗。
“反脆弱”这个词是作者创造出来的,意思是“我们设计的生活模式,应当在各种意外发生之后,不但不会在风险中受损,反而还能获得额外的收益。”大自然世界中,一切都会从波动性中获得收益或者遭受损失。脆弱性,就是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而,反脆弱,则是收益。
我理解的关于建立“反脆弱”系统,有3个要点。
一、减少不利因素来降低脆弱性。可以用过度补偿的方式避开风险、降低脆弱性,对系统进行干预也是降低脆弱性的有效途径。
二、注重应用杠铃策略。提升反脆弱的能力,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杠铃策略。杠铃策略不是对未来的预测,其实未来是难以预测的。简单的说,在总的投资策略上,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中低风险资产上面投资多一点,避免我们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同时我们把一小部分资本投资在收益可能无穷大的高风险资产上面。我发现投资高手的策略一般也是如此,他们会在很多次投资中当中输一点点,但是会在某一次赢非常多,而低手可能会在很多次中赢一点点,然后在某一次全部输进去。
三、主动并理性“试错“。在很多时候,虽然我们经过大量的分析推理,我们都无法预见未来的走势,所以我们需要试错,塔勒布称之为“选择权”,“选择权”或者说“试错”是面对不确定的终极武器。我们的交易本质上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我们需要“顺势而为”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交易过程中的”止损“等等,才能取得成功的交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