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约束。俯卧位是一个医学词,指患者俯卧,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头偏向一侧,实施过程中患者准备不包括解除约束。患者是指等候接受内外科医师的治疗与照料的病人。
答案:不适合老弱或年幼的人。
常用的单人徒手运送法有扶持法、背负法、肩负法和抱持法四种。
(1) 扶持法:伤势较轻者可扶着走。
(2) 背负法:救护者背向伤员,让伤员伏在背上,双手绕颈交叉下垂;救护者用两手自伤员大腿下抱住伤员大腿。(3) 肩负法:把伤员的腹部搭在右肩上,右手抱住双腿,左手握住伤员右手,或以右手将伤员双腿与右手一并抱住。
(4) 抱持法:救护者一手扶伤员的脊背,一手放在伤员的大腿后面,将伤员抱起来前进。
搬运转送病人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搬运工具。在抱扶病人时,救护者的动作要轻巧、敏捷、一致。整个过程应快而稳,避免因搬运而加重病人的病情。
1.担架搬运法:
担架的种类:担架的种类很多,除制式普通担架外,在救护现场,救护者可根据现场条件临时制作简易担架,如被服担架、绳络担架、门板担架以及椅式担架。
搬运方法:
由3~4人合成一组,将病人稳妥地移上担架。
病人头部向右,脚朝前,以便于担架后者随时观察病人的变化。
抬担架者前进应平稳,宜做到前面的人迈左脚,后面的人迈右脚。
无论是上坡还是下坡,抬担架者应使病人保持在水平状态。
2.徒手搬运法:
若急救现场找不到担架,而且转运路程较近,病人病情较轻,可采用徒手搬运法,但此法不宜用于病情较重或有骨折、胸部创伤的病人。
常用的徒手搬运法有:单人徒手搬运的如扶持法、抱扶法、背负法,双人或多人徒手搬运的如拉车式、坐椅式、平抱式等方法。
如果怀疑病人有胸、腰椎骨折,则应采取“特殊”的方式搬运,禁止一人抱胸,一人搬腿的双人搬抬法,因为这样搬运易加重脊髓损伤。
正确的是由三人配合搬运。一人托住肩胛部,一人扶住腰部和臀部,另一人扶住伸直和并拢的两下肢,三人同时行动把病人轻轻“滚”到硬板担架上。
取仰卧位时,在胸腰部用一个高约10厘米的小垫或衣服垫起。如果怀疑病人颈椎受伤,救护者则需十分小心。向担架上搬动时,应由3~4人一起搬动,其中一人专管病人的头部的牵引固定,使头部始终保持与躯干部成直线的位置,维持颈部不动。
另有两人托住躯干,一人托住下肢,将病人平直抬到担架上,并在病人的颈下放一小枕,头部左右用软垫或沙袋固定。
3.机动车搬运法:
用机动车(尤其是救护车)搬运病人比较理想,但受条件限制。途中行车要减少颠簸,保持平稳。一般病人可取仰卧位,胸部受伤病人可用半卧位,颅脑受伤病人应使其头部偏向一侧。救护者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等重要体征。
急症病人的体位一般情况下,病人可取仰卧位。但昏迷病人仰卧时,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易于流出,防止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如病人有哮喘、呼吸困难或严重的心力衰竭,可让病人取半卧位:用棉被等物将病人上半身支起,膝下垫一圆枕或叠好的小棉被,防止病人往下滑。
背、腰、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及侧卧的病人,可取俯卧位: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两臀弯曲放在头的两侧,腹部及膝下各垫一软枕,即使病人体位舒适,又不影响呼吸道通畅。
有腹痛或腹部创伤的病人,可屈曲双腿,以松弛腹部肌肉,降低腹壁紧张度。
四肢出血者,应将伤肢垫高,高于心脏水平。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痛病常见原因,多发病于青壮年,男性居多。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腰痛”“痹症”的范畴。引起腰痛病主要有三个方面病因:内因是肾气亏虚、气血不足;外因一是外伤、劳损,二是外邪入侵。骨正方可筋柔,运用强脊通督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气血同调、筋骨同治、防治结合,疗效显著。督脉循身之背,入络于脑,总督一身之阳气,络一身之阴气。如果督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的病证,此是督脉经络之气受阻,清阳之气不能上升之故。强脊通督法是以中医督脉(脊柱)为中心的基本理论做出发点,用整复脊柱关节错动手法及针药辨治、强脊功法训练,从而使督脉的气血条达、经络通畅、阴阳调和,进而消除病痛,恢复腰脊、颈部肌肉弹性,松解通利关节,改变腰脊、颈项部僵紧状态,增强神经传导,促进恢复,消除恢复期残存症状,使受损组织在短期内获得生理恢复。
本法理论上以经络学说以及脏腑经络及脊柱具体部位的相关性为基础,通过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应用强脊通督手法结合针药辨治和强脊功法训练,对脊柱错动的骨节加以整复。强脊通督法循督脉(脊柱)辨证施治,调理脊柱关节、疏通经络、通调督脉、振奋阳气、激发经气,最终使脊柱条达、督脉通畅、骨正筋柔、脏腑各司其职,此为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的治疗手法。临证中我们总结出强脊通督十三法:三步强脊法,按脊松枢法,寰枢端转法,牵颈折顶法,颈椎旋提法,提胸过伸法,腰椎旋转法(坐位与侧位法),腰骶侧扳法,过伸压盆法,手牵顶盆法,屈髋踢拉法,悬动拔牵法,督脉罐蜡灸。强脊通督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运用的是三步强脊法。该手法施用的关键在于正确掌握操作程序步骤,手法轻重适宜,按穴准确。具体操作步骤与手法运用如下:
理筋
患者采用俯卧位。揉法:沿腰背部顺行向下至小腿进行揉摩,沿受累的经络路线重点按揉至小腿三遍,以松解肌肉,改善受累区血液循环,恢复麻木区的神经组织,以放松身体,舒通经络使气血得以畅通。推法:用双手掌根沿脊柱两侧自背部开始推至臀部三遍,以调达气血、疏通经络,使腰背肌肉得以放松调整。推理法:沿大腿后侧顺行向下至跟腱进行推理三遍,使下肢整体气血流通、肌肉舒展。
整脊
坐位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端坐于方凳上,双手抱头,双足分开同肩膀宽,术者坐于患者背后,首先用触摸定位偏歪之腰椎棘突部位与移位方向,然后一手伸入偏歪侧的腋下,手掌压住颈后,者稍低头,同时助手固定患者下肢,术者另一手拇指顶住偏听偏信歪之棘突腋下之手扣住患者颈部令上身前屈45度的同时提拉以另一手之拇指为旋转中心作纵向旋转45度的同时向上牵引躯干,可听复位之弹响。侧卧位斜扳复位法:患者侧卧于骨科复位床上,触摸法定位错位之伤椎,以左侧为例,术者立于患者前面,令左侧在上,上方之腿屈髋膝,下方之肢体伸直放松,肩膀部后伸,术者右前臂及手扣住患者左臀骶部,左手顶住患者左肩前方顺势发力推扳使脊柱纵向旋转,可听见清脆弹响提示复位成功,注意不可使用暴力。纵向牵引复位法:俯卧位,患者双上肢上举握住床头,术者双手握住患者下肢作后伸纵向牵引。如患者体格壮实或肥胖者可今其仰卧位屈膝屈髋后进行旋转摇运,以松解通利腰骶关节与椎间关节,调整关节内在平衡。
通络止痛
弹筋法:由上向下弹拨两侧腰肌三遍,以兴奋肌肉、恢复肌纤维组织弹性。揉督:沿督脉由头枕部向尾骨平揉三遍,根据疼痛部位左右不同分别从右向左揉或从左向右揉,从上向下揉为泻法,从下向上揉为补法。以使督脉气血结者散之、虚者补之,调节督脉阴阳平衡。捏拿法:俯卧位屈膝捏拿小腿三头肌、仰卧捏拿股四头肌,改善肌肉弹性,激发肌肉活力、恢复肌张力。点穴法:自腰部开始依次点按肾俞、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涌泉穴,以通经活络、改善神经传导,促进神经组织恢复。拍打法:是结束调整手法,用掌部自腰脊部开始向下至小腿进行拍打,以宣通经络,舒筋活血,放松肌肉,使腰腿肌肉得到放松舒展。在施行手法整脊时,特别是定点旋转复位时一定要稳、准、轻、巧,做到“坐位放松、定点准确、因势引导、合力旋转、不求响声、但求指感、观察反应、缓慢复原”,不主张一味追求复位弹响避免加重组织损伤,甚至于产生不可逆的神经损伤。筋喜柔不喜刚,故施用手法要轻柔绵软,外柔内刚,力量由轻逐渐加重,使感觉渐次传入深层,而患者并不感觉皮肉疼痛、施术者亦不觉疲劳。
针药调治
腰椎间盘突出使督脉经络之气受阻不通则痛,在通过调脊、整脊已使骨正筋柔,再施以针药使督脉的气血条达、经络通畅、阴阳调和。常用圣愈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药渣外用熏熥腰部。圣愈汤载于《兰室秘藏》,为补益气血的经典名方之一。原方药物组成有熟地、生地、川芎、人参、当归、白芍、黄芪。根据原文记载,其临床主治为“诸恶疮血出过多,心烦不安,不得睡眠,一切失血或血虚,烦渴燥热,睡卧不宁;疮证脓水出多,五心烦热,口渴;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其质清稀,少腹有空坠感,心慌气促,倦怠肢软,纳谷不香,舌质淡,苔薄润,脉细弱。”上海中医骨伤科名中医施杞教授运用圣愈汤治疗慢性筋骨病很有心得,认为所有的慢性筋骨病都应该以“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独活寄生汤载于《备急千金要方》,为祛湿剂,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效。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常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二方合用益气活血、补肝益肾、祛风止痛,从而使督脉气血调达。人体阴阳整体平衡,根据远道经络辨证取穴,采用针刺疗法下病上治。如腰痛自臀部沿大腿外缘下行,经小腿前外侧至足背疼痛,多见L4 5椎间盘突出,取液门透中渚;腰痛自臀部沿大腿后侧外缘,经小腿后侧至足跟疼痛,多见L5 S1椎间盘突出,取后溪透合谷;全小腿痛,多见L4 5合并L5 S1椎间盘突出,为混合型,取液门透中渚及后溪透合谷。
导引功法
导引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久远的一种,以呼吸与躯体运动相结合的治病健身方法。他把行气、按摩、漱咽、肢体运动相配合,“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古人认为,导引可以调营卫、消谷水、祛风邪、长血气、却未生之病、治已结之疾。腰椎间盘突出症者,督脉经络之气受阻不通,我们设计一套强脊操结合背肌训练、核心肌群训练,配合调息呼吸吐纳,达到循经导气、调息、强身健体、增加腰椎活动度的目的,从而稳定脊椎、调畅气机、防止复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