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粗大动作表现为

新生儿粗大动作表现为,第1张

新生儿粗大动作表现为

 新生儿粗大动作表现为,粗大动作,包括颈肌和腰肌的平衡动作以及爬行走、跑掷跳等动作。儿童的运动能力是反映神经系统成熟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就来看看新生儿粗大动作表现为。

新生儿粗大动作表现为1

  宝宝的动作发展分类

 宝宝的动作发展可分为两大类,分别为粗动作与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主要是手、脚小肌肉的运用,大多与手眼协调能力有关,随着智能的增进会发展出更多精细动作;

 粗动作发展涉及头颈部、躯干,还有四肢等及「大肌肉」的动作跟控制,包括抬头、翻身、坐、爬、走等大动作发展。婴儿的动作发展依序由近端(躯干)到远端(肢体),由头至脚。宝宝的动作发展与骨骼肌肉、大脑、周边神经系统、感觉统合、心理认知等方面的成熟有关。

  头部控制

  抬头(脑部的垂直控制)

 大约2个月左右时,宝宝可以将头抬起45度;大约3个月左右时,则可抬起将近90度。4个月以后的宝宝,头颈部逐渐较有支撑力,比较不会再软绵绵的(这时候医师通常会做一个测试,就是让宝宝仰躺在床上,将他双手拉起,宝宝的头部与身体应该会呈直线,而不会软绵绵地向后垂。)宝宝4个月以后,如果头颈部仍较软,可能是低张力的警讯。

 宝宝2个月以后,可以让他清醒时俯趴,拿玩具在他的面前吸引他的注意力,让他练习抬头。但是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宝宝太累,要给予适度休息。此外,宝宝俯趴时,父母一定要看着他,床也不能太软。

  转头(脑部的水平控制)

 宝宝大约2个月开始,就开始会有社会性行为,例如对父母笑。当父母在宝宝的身旁逗弄他时,他可能会转头对父母微笑。因此如果想让宝宝训练转头的能力,可在他身边两侧跟他玩,让他转头。

  翻身

 大约3~4个月时,宝宝可由侧身或趴翻成仰躺;约6个月的宝宝,可从仰躺翻成俯趴。

 从宝宝4个月开始,逐渐可以开始训练宝宝翻身。训练最简单的方式为拿玩具在宝宝的前方逗弄,再慢慢转到宝宝的侧面,他可能会因为想拿玩具而翻身。或是不拿玩具,改成跟宝宝说话也可以,父母一样从正面再慢慢转到宝宝的'侧面。

 另一个方式更积极,不过稍微比较困难一点,父母可考虑是否要这样做:当宝宝仰躺在床上时,握住宝宝的两脚,将一脚横过另一脚呈X形交叉,宝宝可能会自然而然想将身体也翻过来。不过有些力量比较不足的宝宝这样翻过来时,手容易被卡在身体下方,父母要帮他将手拿出来。

 倘若宝宝6个月以后仍然不会翻身,要请医师评估。有时候不一定是肌肉张力不足,也可能是练习不足所致。其实有些宝宝即使没做任何训练,时间到了、能力与条件发展成熟,自然就会翻身了;有时候则是在亲子玩乐、互动中,宝宝就自然翻身了,所以父母不一定要刻意局限于特定的训练模式,多与宝宝互动即可。

 

 大约6个月的宝宝可扶着坐;7个月的宝宝可以用屁股独坐一阵子、手不用撑;8、9个月才能坐得稳。如果宝宝9个月仍不会坐,要请医师评估。多数宝宝会采双脚向前的环形坐姿,这是最正确的坐姿;又因为宝宝的筋骨较软,大腿向打外开、两腿分别弯向屁股后方的W形坐姿也很常见(W形坐姿与地面接触的底部面积大、坐得较稳,但是要从坐姿起身比较不方便)

 1岁前W形坐姿不算异常,通常只是暂时过渡期,父母不用刻意矫正坐姿,只要持续观察、让宝宝自然发展即可。当宝宝的肌肉张力发展较好时,大多会自行调整成环形坐姿;不过如果3岁以后还有W形坐姿,可能会对骨骼的发展不好,建议看医师矫正。

 当宝宝5、6个月以后,可让宝宝靠着沙发背坐、或靠在妈咪的胸前坐,来进行靠坐练习。宝宝通常练习坐几秒后,就会因坐不稳而往一旁倒,这是正常的,随着年龄增长,适度练习会愈来愈进步。

新生儿粗大动作表现为2

  婴儿粗大动作的发展特点

 0-2个月 俯卧时会转头 俯卧时头能抬至45度 仰卧时手脚会乱动,且两脚会在空中交互踢 身体被直立抱起时,头虽会往下掉但脖子会用力使头颈挺直。

 3-5个月 俯卧时会用手肘支撑,将头、胸部抬高,头能抬高至九十度。 俯卧时会将手臂伸直,以手掌撑床,将头、胸部抬高。从俯卧翻身至仰卧。从仰卧被拉起时,头不会往后掉。从仰卧被拉至坐时,会主动抓住对方的手坐起。

 6-8个月 坐在椅子上身体会挺直。 被扶着腋下站立时,双脚能支撑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坐时仅靠手轻微的撑地,能独立做稳几秒钟。仰卧时头会抬高。从仰卧翻身至俯卧。坐时仅靠手轻微撑地,能独立坐稳维持一分钟。从坐姿被拉至站立时会主动抓住对方的手站起来。

 9-10个月 会用手及膝盖、异侧手脚交错地爬行移动。不需靠手撑地能独自坐稳十分钟。坐时会扶着家具站起来。会扶着家具或东西边缘侧走。一手被牵着时会向前迈步。独立站立。

 12-15个月 独立行走。 用爬的上楼梯。站立时会把球丢出去,但无法丢在定点。行走时之起动、停止及转弯,皆能控制自如不会跌倒。独立从俯卧转换至站立。倒退走。

 16-19个月 会跑步但不稳。 用一手扶着扶手上楼梯。用爬的下楼梯。会由站姿坐到小椅子上。会爬上大人坐的椅子。扶着时能单脚站。

 20-23个月 用一手扶着扶手下楼梯。 会蹲着玩,且不扶东西能从蹲姿转换至站姿,或从站姿转换至蹲姿,皆能控制自如不会跌倒。原地跳跃双脚同时离地。

 24-27个月 会扶着扶手,用双脚同上一阶梯的方式来上下楼梯。 会双脚同时站在平衡台上不会跌倒。会踢球。双脚会一起从楼梯最后一阶往下跳。

 28-31个月 会脚跟接脚趾的方式行走。 会单手抬高过肩丢小球5-7呎远。在平衡台上能脚跟接脚趾的方式行走不会跌倒。用正常大人的方式从仰卧转换到站姿。

 32-36个月 脚踩踏板骑三轮车。 两脚交替上下楼梯。能单脚站立不跌倒。采用正常大人的走路模式行走。走路时双手交替摆动自然。跑得很平稳。

新生儿粗大动作表现为3

  宝宝粗大动作的发育有什么特点

  抬头:

 初生的新生儿颈肌完全无力,在从仰卧位扶至坐位时颈肌仅有短暂的张力增高。其后颈部肌张力增强,故小儿首先能在俯卧时仰头。检查从仰卧位扶起时的颈肌张力,3个月,小儿头仍稍后垂,4个月时头、颈、躯干可维持在一个平面上。检查扶坐时的颈肌张力,2个月的婴儿扶坐时只能间歇地勉强地仰头,4个月时才基本上能自由抬头。在俯卧位,1个月时,下颏能短暂地离开桌面抬起。

 2个月时头能经常保持在中线上,下颏可离开桌面呈45%。3个月时,下颏和肩部均可抬起离开桌面,面部与桌面角度呈45° ~90°,上肢可撑起支持部分体重,胸部可离开桌面。4个月时胸部可离开桌面,面部与桌面角度呈90。

  坐:

 新生儿被扶至坐位时头完全下垂;1个月时,由于腰肌无力,扶坐时背脊弯曲呈半圆形;3个月坐时腰呈弧形抬头达数秒钟;4个月坐时头不再后垂,在坐位时摇晃躯体,头随之摇摆不定,这时背部仪在腰部出现弯曲;5个月时依倚而坐时能直起腰部,头不再摇摆不定;6个月时拉其手能从仲卧位坐起,能自己用手自己向前撑着坐,可坐在婴儿车或有围栏的椅子上;

 7个月可独坐,但有时两手向前支撑;8个月不用手支撑可以独坐;9个月能坐稳,往前方倾斜时能保持平衡而不倒;10~11个月时,能坐得很稳,并能改变姿势,可由坐位改成俯卧位,或由俯卧位改成坐位;12个月在坐位时能左右旋转去取物而不跌倒。

  爬:

 新生儿俯卧位时有反射性匍匐动作。俯卧位的小儿,1个月时在前庭扶正反射(righ-tingreflex)及上肢支撑反射的作用下,能以肘撑起身躯,并交替向前伸手试图抓取手不能及的物体,这是匍匐动作的开始;2个月时能在俯卧位交替踢腿;

 3~4个月时可用肘支撑上身达数分钟之久;5~7个月婴儿可用手支撑胸腹使身体离开床面,有时能在原地转动;8~9个月时能用上肢往前爬;1岁婴儿爬时可手膝并用,少数婴儿可用手及足撑起全身爬或坐着滑动臀部向前移动;1岁半时会爬台阶,“爬”对小儿胸臀部发育及提早接触环境有帮助。

  站立和行走:

 新生儿期可引出踏步反射,2~3个月时,当婴儿被扶至立位时,髋、膝关节弯曲;6个月当呈立位时,两下肢可支持其体重;7个月扶站时,小儿能高兴地蹦跳;9个月时可扶站;11个月可扶栏独脚站,或作蟹行,此时搀着两手能向前走;13个月能独走,但两下肢分开,基底很宽,每步的距离大小、方向也不一致,肩部外展,肘弯曲;

 15个月能爬楼梯,可自己站起,站得很稳,绕物体转弯时还不灵活,行走时不能突然止步,可自己上下楼梯(每个台阶需先后用两只脚去踏),能拾起地上的东西而自己不跌倒;2岁时步态较稳,但仍需眼的协调,能跑2~3步,但不能迅速起步及停止,上台阶时可一步一个,能独脚站立数秒钟;45~5岁时能快步奔跑,并伴有手臂的协调摆动。

 跳:跳的动作以两足交替走下台阶为开始(约15岁时),此时也能一脚跨越低障碍物;2岁时能并足跃下一级台阶,也能并足往前跳及原地跳跃;3岁时能用一脚跳过低障碍物;约2/3的小儿在45岁时能跳稳,25~3。5岁时开始用独脚向前连续跳1~3步;5岁可连跳8~10步;65岁时才能较好地蹦跳及奔跑。

颅骨骨折病人和脑疝的病人术后一般床头抬高15-30度,脑损伤病人意识清醒者采取斜坡卧位,昏迷病人或吞咽功能障碍者采取头高侧卧位,小脑幕上开颅术后采取健侧或侧卧位;小脑幕下开颅手术后,采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

心脑血管疾病在中国已成为“头号杀手”,全国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达29亿之多,每年有3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平均每10秒就死亡1人!

高胆固醇饮食,抽烟和过量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睡眠不当也是诱发心脑血管问题的重要因素。

一、睡姿不当引发脑梗

如果在睡觉时习惯完全侧睡,并且压住半边的身体,那么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气血瘀滞的问题。

已有动脉硬化的症状,侧睡会加重血流障碍,特别是颈部血流速度减慢,易在动脉内膜损伤处聚集而形成血栓。

正确指导: 为消除脑血栓这一隐患,选择合适的枕高和仰卧睡眠较为妥当。

二、睡眠时间过长引发脑梗

在生活中很多患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在午觉中就睡过去了,再也没有醒来,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为什么睡太长时间会引发这样的 悲剧

中医讲久卧伤气。睡的时间太久会损伤阳气,伤了阳气以后会造成身体气血运行不畅,也会引起淤堵。

特别是老年人,睡太久会使本身已高的血液粘稠度急剧增加,诱发血栓、中风等重症。

这个睡太久的衡量标准是超过9小时,就判断为睡得时间长。成年人正常睡眠在6-8小时,每天的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以上,甚至是9小时,就是在减短寿命!

正确指导: 建议大家每天睡眠时间不宜超过9小时!(特殊情况除外,这里指的是长期的睡眠习惯)

错误的睡眠方式不仅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导致其他危险!

俯卧位、左侧卧易致心脏病

俯卧位 ,易使呼吸不自由,压迫内脏,引起噩梦,并影响脸部皮肤血液循环,使面部皮肤容易老化。

左侧卧位 ,不仅会使睡眠时左侧肢体受到压迫、胃排空减慢,而且使心脏在胸腔内所受的压力增大,不利于心脏的输血,也容易做噩梦。 

正确指导: 心脏病患者以 右侧卧 为好。心脏在左胸位置,朝右睡会使较多的血液流向右侧,减轻心脏负担。若已出现心衰,可采用半卧位以缓解呼吸困难,切忌俯卧和左侧卧。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宜睡10~15度倾斜的床,上半身高,下半身低,使下腔静脉回流的血液减少,有利于心脏休息。

枕头过低易致高血压

因为枕头过低会使脑部血流量增加,时间长会容易引发高血压;枕头过高会导致颈部肌肉紧张,会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影响血压。  

正确指导: 宜采用平卧的睡眠体位,枕头一般以自己的拳头高度为宜。

睡觉有讲究!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而言,掌握正确科学的睡眠方式对疾病的防治非常重要。希望您看完后能够注意之前不当的睡觉习惯并及时改正过来,同时也转发身边的人,让更多人意识到正确睡眠的重要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2705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9
下一篇2023-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