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的品管圈通常被称为“PRONE TEAM”或“Proning Team”,旨在确保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呼吸支持。这个团队通常包括呼吸治疗师、护士、监护人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他们负责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调整呼吸机的参数、确保呼吸管道通畅等,以提高俯卧位通气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俯卧位通气操作中哪项不正确
A体位变换前05-1h暂停肠内营养泵入 B依次检查管道
C不需要镇静 D体位变换前给予吸痰
答案:C
解析:俯卧位通气作为肺保护性策略的一种手段在ICU内被广泛应用,其主要原理为有效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使肺及气管内分泌物在重力作用下得到良好的引流,以及减少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下图是操前的评估操前准备:
拓展:
俯卧位通气时,需关注皮肤黏膜的压力性损伤、颜面部的水肿、角膜的水肿,置入导管的压迫、扭曲、移位和脱出,注意着重加强患者的气道引流,防止气道阻塞,建议至少准备3个枕头,放在胸前、头部、脚踝部位各放一个,枕头别太硬,要不硌着不舒服,双肩胳膊放松,趴2小时再翻过来。
具体动作照片
独卧位通气理想时长是半个小时1 促进塌陷肺泡复张 ARDS主要病理改变为重力依赖区域的小气道陷闭和肺泡萎陷不张,非重力依赖区域肺泡过度通气。 俯卧位通气时,胸腔内负压由背侧向腹侧逐渐
2 改善通气血流比 俯卧位时肺内血流重新分布,腹侧区域血流增加而背侧区域血流减少,同时腹侧区域通气减少而背侧区域通气增加,通气血流比明显改善。
3 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 俯卧位时,背侧肺通气区域由重力依赖区转变为非重力依赖区,顺应性增加。腹侧通气区域由非重力依赖区转变为重力依赖区,顺应性下降
明晃晃的白炽灯,病床上无知无觉的老人身上伸出一根根管线连着床旁的各种仪器,机械通气下,可以听到他们或急促或者粗重的呼吸声音
随着“新十条”发布,医院成了直面感染浪潮的第一道“防波堤”。
近日,记者走近青大附院ICU科室,直击ICU中的他们与病毒抗争、与死神赛跑。
23位老人21人新冠感染
有人血氧饱和度掉到80%来急救
ICU作为一线科室,感染潮来临后,收治的都是被分诊后的重症患者。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市南病区主任单亮明显感受到了新冠带来的冲击。
收治的患者由于新冠的症状变得严重,患者胸部CT图像中的“白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患者被送进来,医护人员经历不断减员的困境
单亮在和家属讨论患者病情,老人因为新冠感染,双肺已经变成“白肺”
在市南院区ICU的一病区,这里有23张综合床位,收治了23位老人,最大年龄92岁。其中,感染新冠病毒的老人有21人。
他们本就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或者高血压、冠心病、酮症、心脏搭过桥,或有严重的血管疾病,加上感染新冠,肺部氧功能差,有的患者血氧饱和度甚至掉到80%陷入昏迷,被家属直接送进医院急救。
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提出,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重点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配足配齐高流量呼吸治疗仪、呼吸机、ECMO等重症救治设备,改善氧气供应条件。
为了更好地应对重症“高潮”,青大附院成立了危急重症患者救治小组,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每天特定的时间组织重症肺炎患者疑难病例讨论,并且将急诊ICU、神经外科ICU、心外科ICU、呼吸ICU等专科ICU用于收治重症患者,全力保障患者医疗救治。
单亮作为ICU市南病区的主任,近一个月的时间,无论是否生病,都是和团队忙碌在一线。从早到晚,他几乎不停地穿梭在各个病床间,时刻高度紧张地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高祀龙则一起配合单亮适时调整用药和呼吸机的参数等。
起初社会面感染高峰时,科室大部分医护人员同样被感染,作为带头人,他们二人每天都是“备战”状态,在岗的每个医护人员也都变成了“超级战士”,他们一面要面对突然暴增的病人,一面要顶上同事们“阳”了不得不休息的缺口。
上午忙碌完后,医护人员简单用餐
高祀龙显然是应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老手”了。
在2020年疫情暴发时,他就成为青大附院第三批援助湖北的医务人员进驻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重症病房。之后又多次进驻医院隔离病房和青岛市应急备用医院、定点医院。
“这次全体感染的时候,有些同事实际上都算是普通型的肺炎患者了,但仍在坚持,正是我们的坚持,大多数的重症患者才得到及时妥善的救治。”高祀龙说道。
“高流量吸氧、接球囊面罩”
时刻准备与死神“抢人”
心电监护仪上的数字有着关乎生死的重要意义,平静是一种安全。
单亮和团队最怕听到监护仪上发来的“叮叮叮”的声响,一旦响起来,就意味着抢救开始了。
老人病情有变化时,医生护士会第一时间应对
一位极度缺氧的老年患者,自主呼吸已经难以维持体内的氧量,单亮立即戴上面罩和手套,和在场的医护人员一起,将喉镜插入患者的气管内,再固定好喉管位置。
几十秒的时间空隙里,患者的面色因缺氧涨红,胸膛高高耸起,喉咙里发出剧烈的喘息声。将喉管接驳到呼吸机的刹那,患者仰躺在病床上,面色终于恢复了平静。
“有创的气管插管就是要灭掉他的自主呼吸,完全通过器械通氧,新冠合并患者送来后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呼吸困难,很多肺部已经变白,上来我们就要给足他体内的氧气量。”单亮告诉记者。
患者侯先生今年80岁,本身有着严重的糖尿病。“由于糖尿病,他的血糖升得特别高导致了酸中毒,尿里出现酮体,我们目前主要是纠正他的酮症。”
单亮介绍,由于患者高烧到39摄氏度,给予患者CRT治疗,纠正患者的酮症。经过一夜输液,他的体温已经下降到36摄氏度多。
“有部分糖尿病患者,首发的表现不一定是突出的肺炎表现,也有可能是合并症的表现,比如说意识障碍、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表现。还有一部分患者因为感染诱发心衰加重,诱发了严重的心肌缺血事件,甚至心肌梗死。”单亮说道。
患者林先生78岁,由于之前做过心脏搭桥,肺部也有炎症。感染新冠以后,由于缺氧严重,肺功能更差了,之后林先生症状越来越重,最终进了ICU。
“再推5毫克咪达唑仑”、“气道压力太高了”,站在病床前,单亮如同一根“定海神针”。
患者家属在ICU门口,焦急地询问老人病情
于他而言,这样的紧急事件常常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衰竭、心脏骤停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心肺复苏,每一种危象都有手段应对。
短短几分钟,一个人可能由生到死,也可能被身经百战的ICU医护人员从鬼门关前拉回来。
“病区超过80岁的老人占比三分之一,对于老年人一切体征可能随时变化,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单亮说道。
患者从不配合到配合
“俯卧位”通气可以有效改善血氧
为了迎接重症的患者,青大附院准备了很多重症床位,当有患者转出后,马上就会有新的重症患者被收治,各个重症病房始终保持着满负荷运转。
“现在看着ICU里,患者都还比较平静有序,都是靠每位医护人员撑出来的。”说话的间隙,单亮正在和同事配合为一位84岁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
床头微微抬高,患者俯身趴卧在病床上,胸前垫了一个U形枕。“咱们尽量多趴一会儿,俯卧通气很重要,它可以促进气道分泌物引流,改善患者氧合,减少纵膈和心脏对肺的压迫。”单亮说道。
有的时候患者由于身体难受,是不配合的。有的患者觉得自己坐着喘气都费劲,趴着会更加难受。这时候高祀龙护士长就会耐心劝导老人,让他坐在床边,趴在床头垫高的被褥上。几个小时后,他的血氧饱和度从88%到了97%,呼吸得到了明显改善。
医护人员在对老人进行“俯卧位通气”后,老人血氧得到明显改善
高祀龙介绍,俯卧位通气也就是“趴着”治病,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者人工徒手进行翻身,使患者在俯卧位状态下进行呼吸或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也能有效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肺及气管的分泌物在重力作用下也能得到良好的引流,并且能减少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
“阳了后呼吸困难的人不少,新冠趴就在流行起来,部分患者是可以通过这个姿势改善血氧,提高血氧饱和度的。”高祀龙说道。
新冠来临后,青大附院也在加紧培训,以确保更多医护人员具备重症救治能力。根据上级文件要求,青大附院将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培训。培训内容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解读等。
“重症的患者不等人,我们只能尽量克服困难,再多撑一撑,虽然守得艰难,但每救回一个患者,医护人员尽管疲惫,也是欣慰的,这既是医者的责任,也是医者的使命。”单亮告诉记者。
●据半岛全媒体记者齐娟毛梓权
俯卧位通气操作中哪项不正确(C)。
A 导管多的一侧向导管少的一侧翻身。
B 确认各导管、监测导线没有牵拉的情况下再翻身。
C 未按总指挥要求进行团队合作。
D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E 管路及连接的线路是否整齐清晰。
什么是俯卧位通气呢?
俯卧位通气指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进行通气。
俯卧位通气的原理:
俯卧位通气作为肺保护性策略的一种手段在icu内被广泛应用,其主要原理为有效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使肺及气管内分泌物在重力作用下得到良好的引流,以及减少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
最终改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改善肺可复张性和血流动力学。早期实施能遏制轻型向重型和危重型进展,并且改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临床预后。
为什么俯卧位通气有效呢?
仰卧位时,背侧心脏后方一部分肺泡通气不良甚至完全未通气,背侧通气差但血流多,腹侧通气好却血流少,通气人血流比例失调。
俯卧位时,背侧通气明显改善,心脏后方通气不良的肺泡明显减少,萎陷的肺泡复张,通气/血流比例更好,同时,在重力作用下,气道内的分泌物也能得到很好的引流。
俯卧位通气的理想时长是8小时以上。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当通过家用血氧仪发现患者血氧有所下降的时候,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进行俯卧位通气,就是趴在床上,每天争取能够达到8个小时以上。
要趴12小时甚至16小时以上。研究表明,病人每天至少要趴12小时甚至16小时以上,才会降低重症的进展。此外,对于老年人来说,可以用枕头将肩部和髋部垫高,俯卧时一定要将口鼻腔的位置留出来。
都属于机械通气类。
机械通气是利用呼吸机维持人体氧需求的技术。机械通气没有绝对的禁忌证,危重症抢救时均可使用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的目的是保持气道通畅、改善肺通气与氧合、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等,主要用于一些重大手术或者重症患者呼吸衰竭的抢救工作,利用呼吸机辅助、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的一种通气方式
俯卧位通气指的是病人采取俯卧位的体位进行机械通气的一种方法。该通气方法主要适用于重症肺部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人,经过高强度的呼吸机支持仍不能维持正常人体所需要的氧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