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会做比较大量的运动,第二天醒来之后就变得全身或者手脚酸痛得很厉害,连续几天之后才会逐渐消失,中间的过程走路或者稍微运动都会非常痛苦。
通常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与肌肉的能量代谢有关。学过生物的人都知道,肌肉的收缩需要能量,而能量的产生,是因为肌肉中的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在氧气充足或是肌肉在静息状态时是有氧氧化系统在运作,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中再合成 ATP,ATP是肌肉能量的直接来源。
但是当人进行剧烈运动的时候,耗氧量增加,使肌肉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这时候是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在运作。磷酸原系统产生磷酸肌酸,而乳酸能系统产生乳酸,其中乳酸占大多数,乳酸在肌肉内大量堆积,就会透过肌肉中的化学感受器使人产生酸痛的感觉。
同时,由于乳酸等酸性的物质积聚,使肌肉内的渗透压增大,促使肌肉组织内吸收H2O产生局部肿胀,这也会使人产生酸胀的感觉。
还有一种引起酸痛的原因是肌肉疲劳,当肌肉疲劳的时候,局部肌纤维没有充分地放松,于是产生轻微痉挛,使肌肉内的血管受到压迫,血流就会受阻,引起肌肉缺血和氧,这种情况,肌肉就会发硬并且有酸痛的感觉。
所以,如何消除运动后的全身酸痛关键在于排除体内堆积的乳酸。排除乳酸堆积可以分为主动排除和被动排除。通过休息与恢复是被动地排除乳酸,一般需要忍受三到七天的酸痛才能恢复正常。所以我们需要掌握主动排除体内的乳酸的办法。
1、运动后进行肌肉拉伸。
运动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做一下拉伸和放松的动作,尤其是运动部位。肌肉拉伸可以消除一些堆积的乳酸。因为肌肉在运动中会不停的收缩,使肌肉因为充血而扩胀,妨碍了血液的流动。而拉伸动作恰恰可以最大程度地将充血扩胀的肌肉放松和恢复,减少堆积的乳酸以及疏通血液。
肌肉拉伸一般采用静态式拉伸,即把肌肉慢慢拉伸到至最大的伸展程度,然后保持这个动作10-20秒,间歇,再重复两三次。拉伸的动作可以缓解肌肉由于过度兴奋引起的痉挛,改善运动时血液的流动,如果在运动中结合拉伸的动作就更好了,可以促进身体更好地恢复。
2、泡个温热的盐水澡、洗个热水澡或冰水浴。
盐水澡不仅可以让皮肤上的油脂减少,还可以治疗身上的痘痘。运动之后如果有受伤,盐水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对皮肤病也非常有好处。
冰水浴是指用加入冰块的冷水洗澡,一些长距离跑手喜欢用冰水浴来减低肌肉酸痛。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炎和酸痛的程度,而且比冰敷更有效,全身无一处落下。如果没有冰水浴的条件,也可以用冰袋敷在酸痛的地方。
如果上面条件都没有,可以洗个热水澡。热水澡可以减缓疲劳和酸痛,运动完后洗个热水澡,清爽又舒服。对那种特别酸痛得地方,可以拿毛巾热敷一下,烫烫的更好,再用手搓一搓按摩一下。
3、先冷敷后热敷法。
缓解肌肉酸痛可以采取先冷敷、后热敷的方法。 为缓解因运动所致的肌肉疼痛,可以在前两天,每天3-4次,对疼痛部位进行冷敷,每次20分钟左右,这样可以使过度紧张的肌肉放松下来,从而缓解了疼痛。可以用冰袋或者冷冻的蔬菜,最好隔着干爽的布料,以免冻伤。第三天的时候,肌肉的紧张状态和疼痛感已经得到较大缓解,接下来采取热敷,使酸痛的感觉彻底消除。 热敷也是1天3次,每次20分钟。热敷的工具很多,可以用一瓶热水或一块热毛巾直接敷在疼痛部位,也可以用烤灯、泡盆浴或冲热水澡的方法。
4、日常按摩。
运动完后按摩也是一个好方法。运动完后,及时用双手按或者揉捏酸痛部位,使肌肉里的乳酸和酒精渐渐分散开来,可以缓解酸痛。然后能有充足的休息,很快就可以调整过来。
另外运动完之后,也不要马上就下休息,应该在走动一会,松动一下四肢,对减缓酸痛都是有帮助的。
5、坚持运动法。
减轻酸痛的方法最好就是,继续保持每天做适量的运动。长期坚持运动,身体里的肥肉就不会增多,而且要是再运动的时候,就不会这么大量地堆积乳酸和酒精,酸痛的程度就会减弱许多,也不会那么明显。
运动后再进行有氧运动也是一个放松的方法,就算说运动时产生的乳酸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将体内的乳酸消耗掉。因为乳酸可以和身体其它组织有氧分解产生能量,减少乳酸堆积。有氧运动比如有可以在运动后,间隔一小段时间再进行20分钟左右的慢跑,或者运动后第二天,再进行20分钟左右的慢跑。通过有氧运动这种方法减缓全身酸痛的症状。
6、运动之后进食。
做了比较高强度的运动后,尽早吃东西。有研究显示,肌肉在运动结束后的三十分钟内最容易修复肝糖,即储存葡萄糖。所以如果你在运动后30分钟内就进食,可以把肌肉硬化和酸痛的程度降至最低,而最合适的分量是含有1克蛋白质到3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7、充分饮水。
运动之后应该补充足够的水分,尤其是夏天。充分饮水可以补充运动时身体流失的水分,更有助于身体的代谢,稀释了体内产生的乳酸,使之更好地排泄出去。一般专业选手更喜欢喝有助于身体恢复的运动饮料,例如巧克力奶、椰汁、含电解质的饮料等等。判断是否有补充足够的水分,可以从尿液的颜色判断,若是尿液呈现较深的颜色,说明没有喝足够的水,应该继续喝到尿液颜色变成浅**。
做平卧哑铃飞鸟前,一定要做全身的热身运动,这是健身的一个最基本动作(特别是手部),做平卧哑铃飞鸟主要是练背阔肌、斜方肌、三角肌后束等等,建议最好穿戴专业的健身手套,做完每组运动后记得要放松肌肉喔。
缓解剧烈运动后全身酸痛的方法:
1、运动后牵伸肌肉运动可减轻酸疼。牵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缓解,有助于紧张肌肉的恢复。这种肌肉牵伸练习也为预防锻炼时的拉伤打下基础。
平时运动之后应该放松放松,运动后可躺在海棉垫或藤垫上休息片刻,平躺时脚放置的位置应略高于头,或是与头的高度平。切不可躺在有水汽的地上。休息片刻后可进行头手倒立或是靠墙手倒立,时间3-10秒,可进行几次,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心脏。然后再抖动四肢,先抖动、拍打大腿或是上臂,后抖动小腿或前臂。
2、锻炼后用温热水泡洗可减轻肌肉酸痛。局部涂擦油剂、糊剂或按摩擦剂也可减轻疼痛。另外,准备活动做得充分和整理运动做得合理有助于防止或减轻肌肉酸痛。
3、运动后按摩缓解疼痛。按摩的主要手法有抖动、点穴、揉捏、叩打、推摩等。首先是抖动四肢,主要是放松肘、膝关节以及四肢肌肉群;上肢常用点按穴位有偏历、曲池、手五里、臂月需等穴,可解除手臂、肘部的酸痛和肿痛,以及肩臂痛、颈项拘挛等运动后造成的各种不适症状。
下肢常用点按穴位有承扶、委阳、承山、昆仑、足三里等穴,可解除腰骶臀股部疼痛、腿足挛痛腰腿拘急疼痛、项强、腰痛、膝胫酸痛等症状。揉捏叩打时,先推摩大肌肉,后推摩小肌肉,一侧推摩后,再推摩另一侧。
4、全身按摩。按摩的目的就是放松肌肉,按摩的主要部位为四肢、颈背部和腰部。背部的俞穴多位于脊椎旁开 15寸处,推摩放松多以脊椎旁开 15寸处和肩部的肩外俞、肩井、肩胛骨处的天宗为主,可解除背部疼痛、颈项强直。几种手法结合可起到良好的放松效果,且恢复快。对人体的五脏六腑也有保健作用。
病情分析:你好,你的情况应该是由于初次活动过度引起的一种肌肉损伤。
意见建议:对于这种情况,一个是休息,同时做理疗,另外,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外用药物或者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以后运动前必须做好热身活动,同时,活动不能过度,过度会造成损伤,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运动医学上将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分为两种:一种是运动后疼痛立即出现,但其消失得也快,这种叫做急性肌肉酸痛。 另一种是在运动后几小时或一夜之后才出现,并伴有疲倦乏力,甚至会出现肌肉痉挛、僵硬等症状。这种肌肉疼痛消失得比较缓慢,常常3~4天甚至6~7天之后才能完全恢复,这种症状则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或运动后疲劳。 我们常说的肌肉酸痛主要是指后一种,即延迟性肌肉酸痛。 肌肉酸痛与拉伤是有明显区别的。实际上,肌肉酸痛是一种正常的、积极的生理表现。人们往往在力量训练或一个不太适应(运动量偏大或新的运动项目等)的运动练习后,产生明显的肌肉酸痛和不适。而这些症状在休息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失,当再次进行同样的运动时肌肉酸痛症状会明显减轻或不产生。而运动导致的肌肉拉伤就不同了,肌肉或韧带拉伤会造成骨骼肌大面积的病理性改变,如细胞变性、细胞坏死等等,不仅影响继续运动或训练,还可能会带来较严重的后果。拉伤和肌肉酸痛的自我鉴别 肌肉和韧带拉伤,会因一个损伤性动作而突然出现,而肌肉酸痛则是逐渐加重的。有一个办法可以鉴别二者:肌肉酸痛通过牵拉能得到缓解,而如果是运动损伤,牵拉反而会使疼痛加重。 总之,运动后肌肉酸痛和肌肉(或韧带)的损伤性质完全不同。肌肉酸痛可以通过休息、牵拉、按摩等得到缓解。而肌肉(或韧带)损伤,就必须用医学手段解决了。为何肌肉会酸痛 肌肉酸痛产生的机制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乳酸堆积。②肌肉痉挛。③肌纤维或结缔组织损伤。④其他因素。如组织间渗透压产生变化或急性发炎等,也可造成肌肉酸痛。乳酸是怎样产生的 人体运动是需要能量的,如果能量来自细胞内的有氧代谢,就是有氧运动;但若能量来自无氧酵解,就是无氧运动。有氧运动时葡萄糖代谢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呼吸很容易被排出体外,对人体无害。而无氧运动时葡萄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等中间代谢产物,不能通过呼吸排除,就形成了乳酸堆积。肌肉酸痛的自我处理休息 休息能减缓肌肉酸痛的现象,并可慢慢促进血液循环,能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并能消除肌肉酸痛部位营养的供给与修复,使之恢复正常。静态伸展 牵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缓解,有助于痉挛肌肉的恢复。对酸痛局部进行静态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种伸展练习有助缓解痉挛。拍打按摩 对酸痛局部进行按摩,使肌肉放松,促进肌肉血液循环,有助损伤修复及痉挛缓解。当然也可以进行自我放松治疗,一般以颈背、四肢为主,头部和胸腹为辅,具体手法是: 1 捶打腰背:双手握成空拳,轻捶肩背和腰部。也可以使用拍打棒依次交替拍打双肩、后背、腰部和下肢等部位。拍打时,注意背部宜轻,下肢可偏重。 2 推拿腿部:从上至下在大腿的前内侧及前外侧反复推拿。 3 抖动双腿:站或坐位,腿部肌肉放松并抖动,同时可进行踝关节的上下左右环形活动。 4 分推印堂:用双手拇指从印堂穴(眉心)向左右分推至太阳穴,反复8~10次,每次之间停顿5~10秒钟,然后五指分开,由前额发际推擦至百会穴5~6次,反复操作30次,每次间隔5~10秒钟。 5 按揉胸腹:从上而下依次按揉前胸,反复20次;并从左至右环形推揉腹部,反复做20次。热敷 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加速肌肉酸痛的缓解和恢复,尤其是配合轻微的伸展运动或按摩,将更能加速消除延迟性肌肉酸痛,促其恢复正常。怎样避免运动后腰酸腿痛热身运动 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就像是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或低负荷的重量训练,将能使肌肉活动部位的关节放松,加速血液循环,并要适当地伸展活动肌群。循序渐进 运动的负荷、运动的时间要采用渐进式的方式逐渐增加,不要超过个人的能力范围。避免离心性收缩 从事不熟悉或不常从事的运动型态,特别是从事反复离心肌肉收缩运动时,更容易发生肌肉酸痛的现象,所以应该避免离心性收缩的运动。避免陌生运动 中老年人对于不熟悉的运动项目,应尽量避免参与,除非有教练指导,否则易出现肌肉酸痛或运动伤害。避免过度运动 不少人平时很少运动,偶尔运动一次,要把自己累得不行才觉得“过瘾”,这样难免第二天腰酸腿疼,所以不常运动的人要注意运动时适可而止。因为一次大量运动不但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反而对身体有害。放松运动从事激烈运动后的放松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配合活动部位的伸展,可促进循环,可有助于减缓甚至避免肌肉酸痛的发生。规律性运动 运动贵在长期坚持,且有规律性,如此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身体耐受性,减少肌肉酸痛的发生。
新闻中心一名36岁虞先生,每周到健身房报到,进行卧推重量训练,数个月前健身时,却听见胸前传出「啪」的一声,手部瞬间无力、疼痛,他以为肌肉拉伤;但疼痛症状持续了3星期,就医检查才发现是「胸大肌断裂」。 卧推运动 容易胸大肌断裂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骨科部运动医学科主任吴家麟表示,临床上,多数胸大肌断裂与运动伤害相关,最常见原因就是重量训练,而卧推运动时,手臂外转及外展时,胸大肌肌腱张力最大,一旦超过肌腱的负荷能力,就很容易发生断裂受伤。 受伤应冰敷 及时就诊 吴家麟主任说明,发生胸大肌急性断裂,往往会听见「啪」的一声,随即伴随剧痛及手部无力,且手臂处会有肿胀瘀血,但手臂还能自由活动,多数病患会误以为是肌肉拉伤、撕裂伤,而延误就诊,正确的处理方式应先冰敷,并且及时就诊。 延误治疗 需异体移植肌腱 临床上,胸大肌断裂患者以「完全断裂」比例居多。吴家麟主任指出,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需使用三角巾保护6星期,约半年后可逐步恢复;若是延误治疗,则需要透过异体移植肌腱。 吴家麟主任提醒,从事卧推运动时,应避免双臂握杆太开或推杆距离胸部太近,训练量也应该循序渐进,才能避免胸大肌断裂的危机。 本文由 健康医疗网授权刊载,原文作者/健康医疗网记者郭庚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