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胰岛素还需要剧烈运动才能降血糖吗

打胰岛素还需要剧烈运动才能降血糖吗,第1张

运动的话,不用多么剧烈,合理就好。

像跑步、游泳、打球、爬山等这些的就可以。

还有就是,胰岛素的话,长期注射对身体不好,如果血糖不是很高,建议在饮食上多调理。

具体来说就是在饮食上吃一些有助于降血糖的食物,如洋葱、苦瓜、南瓜等。

还有不要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像红糖、黑糖、蜜饯、蜂蜜等。

增肌的3个必要条件

一、肌肉被有效破坏

二、合理摄入营养

三、优化ji素水平

一、肌肉被有效破坏

肌肉的生长原理就是破坏再生长。增肌的原理就是加压于肌肉,获取超量补偿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不断地去刺激肌纤维,触发重构增生新肌群。

肌肉生长,需要训练+正确饮食+合理休息。身体在经过负重训练后导致肌肉撕裂,体能水平下降然后经过饮食和睡眠,体能逐渐上升,甚至超过原先体能水平的情况

二、合理摄入营养

合理补充蛋白质,优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注意要合理补充,而不是盲目摄入越多越好

①蛋白质

增肌的原材料,蛋白质适量摄入,过量摄入对增肌反而没什么好处。

食物推荐:鸡蛋、瘦肉、牛奶、海鲜等等

②优质脂肪

为身体供能,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如果人体内没有足够的脂肪量很可能会导致身体能量不足,进而可能会消耗体内存储的蛋白质作为能量物质补充身体所需,提供身体必须的脂肪酸。

食物推荐:牛油果、花生油、橄榄油、坚果等等

③碳水化合物

供应能量,促进肌肉合成。碳水化合物是供给人体能量的比较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补充不足,会造成训练中疲劳乏力,训练计划不能完成,难以达到理想的增肌效果。

食物推荐:玉米、全麦面包、燕麦、粗米饭、红薯等等

三、优化ji素水平

对增肌有帮助的主要ji素:胰岛素,生长ji素

①胰岛素

不但增肌还增肥,所以在合适的时间节点触发胰岛素非常重要!在力量训练后2小时内摄入比较多的碳水触发胰岛su分泌,可以较大化增肌而不增加脂肪。

②生长ji素

在睡眠的时候分泌较多,生长ji素随年龄变大而减少分泌,这也是年轻人更容易增肌的一个原因。

在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通常会建议糖尿病患者适当做一些运动来帮助糖尿病康复。那么,糖尿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接下来请欣赏我给大家网路收集整理的。

糖尿病患者运动前注意事项:

糖尿病人在充分估计病情后,就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并要做好以下准备:

● 宽松舒适的运动衣裤与有弹性的运动鞋,吸汗的棉袜。

● 随身携带饼干、糖块或含糖的饮料及水,防止低血糖发生。

● 有条件者在运动前应该自我监测血糖,了解体内代谢情况,一旦血糖>161mmol/l时应停止运动,此时运动只会加速代谢紊乱;血糖<54 mmol/l时,一定要先吃点点心或水果才可以运动;如果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134mmol/l,且尿中有酮体时,最好不要运动。

● 运动前要饮开水,保证水分充足,先做5-10分钟的热身活动,避免运动中发生肌肉、关节的损伤。

● 调整饮食和药物:运动前1-3小时最好吃含糖的食物或点心;如果你用胰岛素治疗,一定要跟医生说运动时调整剂量的问题。

● 糖尿病人最好结伴出行,特别是高强度运动时,应告诉同伴自己是糖尿病人,低血糖的表现是什么,以便出现症状时同伴可以及时救助。

● 佩带糖尿病病情卡:一旦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症时,有助于急救。

  糖尿病患者运动中注意事项:

一定要密切关注血糖情况,看是否发生了低血糖症状。

● 首先了解自己的运动量是否达标,方法就是测运动时心率。

● 观察自己所预定的最佳运动时间长短是否合适。

● 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人每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要进食10g~15g糖类食物如2块饼干。

● 注意监测血糖:如果你想多运动一段时间,那么在你打算换一个运动专案或者原有的运动专案强度加大、时间变长时,最好每隔30分钟就测一下血糖。

● 如运动中出现胸闷、胸痛、头晕眼花、心跳缓慢、意识丧失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减慢,可能是平时运动量不够,突然剧烈运动引起心脑供血不足,出现了休克。也可能是患者合并潜在的心血管并发症,由运动诱发,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诊治。

● 如运动中出现视物模糊、意识朦胧、头晕、心慌、大量出汗、面色苍白,则可能是发生了低血糖,应该立即停止运动,马上进食含糖的食物;如已神志恍惚,应给病人喝糖水,必要时送到医院急救。

● 运动中加强与同伴的交流,互相帮助,以提高参与意识与运动兴趣,有利于运动的坚持并避免运动中拉伤肌肉,扭伤关节。

  糖尿病患者运动后注意事项:

● 运动后不要立即停止,而应进行恢复运动或整体运动,需要对各主要肌群进行伸展练习,如抬腿、伸腿、伸臂、弯腰、 、下肢抖动等动作。

● 进行长跑后可再步行一段时间,直到心率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 及时擦汗,穿好外衣,避免着凉。

● 运动强度大,时间超过45~60分钟,即使没发生低血糖,也要主动加餐,避免发生延迟性低血糖。

● 监测血糖:运动后要立即测血糖,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也要再测几次血糖。由于运动时肌肉要消耗葡萄糖,运动结束后,肌肉要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来重新储备肌糖原,这一过程要花费数小时,所以运动后数小时可有低血糖发生,且多数发生在半夜延迟性低血糖,要密切关注。

● 运动后最好及时洗澡,既可清洁面板,又可以促进血液回圈,帮助全身功能的恢复,减轻运动中的兴奋,较快恢复正常。

  糖尿病患者其他注意事项

● 晨练并非越早越好,很多人认为早上空气新鲜,环境幽静,锻炼效果好,但是实际上,在春、秋、冬三季空气污染物在早6点之前不易扩散,最佳运动时间应该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

● 糖尿病人空腹时不要运动,最佳运动时间为餐后1小时,并应该避免在口服药或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进行剧烈运动,必要时通过血糖监测来调整药量。

● 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应避免在运动的肌肉部位注射胰岛素,以免在运动时加速胰岛素的吸收而引起低血糖。在进行长跑、打篮球、踢足球、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腹部为最理想的注射部位。

● 雾天不适合晨练,雾珠中含有大量尘埃及来自污染源的有害物质如酸、苯等。此时进行体育锻炼会吸入过多的有毒有害气体,极容易引起气管炎、咽炎、鼻炎,危害健康。

● 不宜在车水马龙的路边上跑步,大量的汽车尾气排出的有害气体会被运动者大量吸入,有害无益。

●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应多参加篮球、排球、网球、田径等运动,能给肢体带来一定冲击性接触性的运动,这些运动能够激发骨骼的生长发育,而成人糖尿病患者从事上述运动也有利于防止骨质疏松。

● 炎热夏季进行体育运动,一定要多饮水,最好是淡盐水、健力宝,以免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电解质水分引起肌肉痉挛、无力。

糖尿病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病症,会对健康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需要通过一些方法调理恢复,而且糖尿病患者正确的运动对健康也有极大的好处,那么糖尿病患者怎么运动最健康?糖尿病患者健身运动要注意什么?下面就来详细了解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最好吧。

1、糖尿病患者运动需知

一、运动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为确保运动安全,运动前应做到:

1、到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检查项目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心电图、眼底、肾功能、心电图及心功能等等,看看有无心血管、神经以及其它方面的并发症。与医生共同讨论目前的病情是否适合运动?哪种运动更适合?运动量该多大?运动中应该注意什么等等。

一般说来,有下列七种情况者不宜进行体育锻炼:

1)有急性并发症或急可爱染;

2)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3)有严重神经精神病变;

4)有糖尿病足溃疡;

5)近期发生心肌梗死、脑中风、合并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

6)血压控制欠佳,如收缩压大于16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100毫米汞柱者;

7)血糖控制很差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每次运动前细检查足部并选择合脚的鞋袜。要特别注意鞋底平整,不能有沙、石之类的异物。

3、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片”。卡片上应写上姓名、亲友****,写明你是糖尿病病人。如果出现意外,便于他人采取急救措施及帮助联系患者家人。

4、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如糖块、巧克力、饼干、甜饮料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

5、最好结伴运动。让同伴知道你是一位糖尿病病人,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应如何处理。

二、合理选择运动方式

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氧”和“无氧”主要依据体内氧代谢状况而定。“有氧运动”(也称“耐力运动”)顾名思义就是在有氧状态下进行的运动,是指能增强体内氧气的吸入、运送及利用的耐力性运动,其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新陈代谢,辅助降低血糖及血脂。适合糖尿病人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爬山、健身操、交谊舞、太极拳、游泳、划船等,患者可根据自身病情及爱好选择。“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其特征是运动时氧气的摄取量非常低,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如短跑、举重等竞技性运动,此类运动能促进体内升糖激素的分泌,反而会使血糖升高。

不管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均应采取“有氧运动”方式。步行是最安全简便、易于坚持的一种方式,被认为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体质较差者)的首选运动项目。而健身跑属于中等强度的运动,适合于体质较好、无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当然,糖尿病患者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病情、体力状况、环境条件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例如,住高层建筑者,可进行爬楼梯运动或跳绳、原地跑等运动。

三、科学确定运动量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量一定要适中。运动强度过大,不仅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且会加重心脏负担,对身体有害;运动强度过小,则达不到锻炼身体和控制血糖的目的。因此,科学确定运动量很重要。下面介绍三种评估运动强度是否合适的方法:

1、“交谈试验”法:这是衡量运动强度的一种简便方法。运动时达到刚好还能自然交谈的程度,表明运动强度比较适中;倘若运动时气喘吁吁,交谈困难,表明运动强度过大,须适当降低。

2、“自我感觉”法:①运动量不足。运动后无汗,无发热感,心率无变化或在休息2分钟内恢复。②运动量适当。运动后有微汗,轻松愉快;稍感乏力,休息后可消失,次日体力充沛。③运动量过大。运动后大汗、胸闷气短;非常疲乏,休息后15分钟脉搏未恢复,次日周身乏力。

3、“适宜心率”法:即通过数运动后即刻的脉搏来了解自己的运动强度是否适宜。如果运动时的脉搏(次/分)达到“170-年龄”,说明运动强度适宜。例如,一个50岁的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中的适宜心率大约是120次/分(170-50)。此外,还要注意血压变化,运动强度以收缩压不超过180毫米汞柱为宜。

四、定时、定量运动

运动治疗的目的是与饮食、降糖药相互配合,控制好血糖水平。因此,运动不得随意而行,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及运动频率尽可能相对固定。

1、固定时间:糖尿病患者每次运动的时间要保持相对固定。多数学者认为,餐后1小时是糖尿病患者开始运动的最佳时间,因为此时段体内血糖水平相对较高,运动不容易导致低血糖,而且对降低血糖的帮助最大。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宜空腹运动,尤其不宜在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尚未进餐时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

2、固定强度:运动强度宜相对固定,这样可以减少血糖波动、防止低血糖发生。

3、固定频率及时长:美国糖尿病预防研究表明,每周运动至少150分钟比较适合于糖尿病患者,时间过短达不到理想效果,过长则容易损伤骨骼肌肉。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每周至少安排5天、每次运动时间在30分钟左右,当然,年轻体质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运动时间,而年迈体弱者可以酌减。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平日不运动,攒到周末“暴炼”。

五、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低运动量(<最大耗氧量的40%)开始,持续时间为5~10min。若患者自我感觉良好,能够继续适应运动,再逐渐进入中等强度的运动(最大耗氧量的50%~60%)。运动中及运动后如出现呼吸困难、胸部有压迫感、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严重者须尽快送往医院诊治。

此外,无论采取哪种运动方式,都必须长期坚持,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起不到锻炼效果的。有资料表明,终止运动锻炼3天,已获得改善的胰岛素敏感性会随之消失,因此,运动疗法的实施每周至少3次以上。

六、做好运动前热身与运动后放松

为确保运动安全,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整理放松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1、热身运动:运动前先做5~10分钟的低强度有氧热身运动,例如,在跑步前先做些伸展运动,然后慢走5~6分钟,再逐渐加快步频。目的是通过逐步增加运动强度,提高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能力,提高关节、肌肉的柔韧性,以免运动使肌肉拉伤。但要避免屏气动作,因屏气可使收缩压升高。

2、放松整理:运动时大量血液聚集在四肢肌肉组织中,若突然停止运动,血液不能很快回到心脏而导致暂时性脑缺血,引起头晕、恶心甚至虚脱等症状。因此,运动不要突然停止,至少要做5~10分钟的整理运动,使心率恢复至每分钟比静息时高10~15次的水平后再停下来休息。例如,慢跑20分钟后,逐渐改成快走、慢走、伸腰、踢腿,再步行回家休息。

七、如何预防的处置运动中低血糖

运动可消耗能量、降低血糖,但有时饿肚子运动也会引起低血糖,为了防止运动时及运动后发生低血糖,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参加运动,这时血糖较高,因而不易发生低血糖。

2、胰岛素注射部位尽量不选择大腿等部位,因运动时剧烈活动的部位血流量会增大,胰岛素吸收加快,容易导致低血糖。

3、尽量避免空腹运动。

4、如果要进行中等度以上的运动且持续时间长,可适当减少运动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的用量,也可在运动前及运动中间适当加餐。

5、有条件的话,可在运动前后用血糖仪各测一次血糖,以便了解运动量多大比较合适,不至于引起低血糖。

6、如果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服下随身携带的食物,轻度低血糖一般休息10分钟左右症状即可缓解。若未能缓解,应再进食,并立即由他人护送去医院。

细节提醒运动治疗强调个体化,不同年龄和体质的个体,在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时各不相同,运动不足或过量皆不足取。此外,运动必须遵守的三个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2、如何降血糖有效

1、增加活动量

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加强锻炼一般都会得到更好的血糖控制。即使是很简单的运动,如每天步行20分钟,只要能坚持下去,就可以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体重。研究证实,经过合理的运动锻炼,糖尿病患者确实可以减少降糖药的用量,甚至可以完全脱离药物治疗。

2、“粗”粮不要细作

控制粮食碾磨的精细程度非常关键。以面包为例,白面包食物GI为70,但掺入75%~80%大麦粒的面包为34,所以提倡用粗制谷物代替精制谷物。

3、餐盘用小号

选用小号餐具能减少食量,降低对食物的摄取欲望和热量摄入,保持合理体重。

4、早餐换成“稠的”

由于稀饭加热的时间较长,淀粉容易转化为糊精进而易分解为萄萄糖。同时,稀饭呈半流体状态,进食后胃的排空时间比较短,所以吃稀饭比吃主食更易于升高餐后血糖。因此,早餐最好不要只喝稀饭,要吃点“稠的”食物,坚持以吃主食为主。

5、饭量一定要算计

过度肥胖的人减掉5%的体重就能将糖尿病发病率降低70%。计算一下每日的摄入量,看看自己该少吃多少。

6、增加维C摄入

增加饮食中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的含量,能防止动脉血管壁被破坏,减少斑块堆积和心脏病,从而有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增加膳食中果蔬的比例,能提供抗氧化剂的最佳来源。

7、增加无糖液体的摄入

脱水也会引起血糖的升高,人每天都应该摄入大约2~3升的无糖液体。当血糖升高时,喝水除了可以冲淡血糖还可以避免食物的过多摄入。存在心脏病或肾脏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适当限制液体的摄入,具体细节应该去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8、每天喝绿茶

与其他饮品相比,绿茶由于未经发酵,多酚的含量较高。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和降血糖作用,它还能对血糖的释放起到控制作用。

9、垃圾食品不要碰

如果你经常光顾麦当劳、肯德基,糖尿病也会“光顾”你。明尼苏达州的科学家们对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3000人进行了长达15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每周吃两次垃圾食品的人,体重不但增加了45公斤左右,胰岛素抵抗性也提高2倍,这是导致糖尿病的高危险因素。就算你的体重保持正常,垃圾食品中反式脂肪和精制碳水化合物也会提高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10、带午餐上班

避免在餐馆或快餐店吃午餐,因为它很容易让人对食欲失去控制。快餐店的食品分量很大、热量过多,还含有大量的脂肪。研究发现,外出吃饭次数较多与体重增加之间存在关联。自己制备午餐的过程中,你会对食材的原料和分量进行精细控制。如果你觉得每天自己准备午餐有些麻烦,可以先从每周准备两次开始。

11、急火煮,少加水

食物的软硬、稀稠、颗粒大小等对食物GI都有影响。谷类煮熟不必经过长时间高温,因为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多,糊化就越好,食物GI也越高。

12、自我放松与情绪调节

放松运动如:深呼吸、配合着轻松舒缓的音乐来松弛肌肉等等可以帮助缓解压力,使降糖治疗更有效。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克服患病后的恐惧、消极等不良心态,同样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13、餐前一把坚果

餐前吃点含脂肪的食物,如杏仁、核桃等坚果,除了增加饱腹感,让你在正餐时少吃点,坚果里的不饱和脂肪酸还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减慢食物消化速度,从而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14、常备口香糖

咀嚼无糖口香糖能控制糖友对零食的摄取欲望,但数量不宜过多,因为有些品牌的无糖口香糖所含有的甜味剂在较高剂量时会让胃部产生不适感。咀嚼口香糖还会让口腔留下清新的口气,让人不想再吃带有异味的零食把它破坏掉。

15、打太极拳

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传统锻炼方法,可帮助人们调节呼吸、改善血液循环,对身体起到整体调节作用。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还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练太极拳,还能减缓糖尿病引起的身体功能衰退,对肥胖的患者效果尤其显着。

16、吃点醋

食物经发酵后产生酸性物质,可使整个膳食的食物GI降低。在副食中加醋或柠檬汁是简便易行的方法。

17、自我按摩

通过按摩足部等身体部位,一方面防止并发症发生,另一方面能对胰腺、肝脏和内分泌系统起到调节作用,有助于刺激人体生成更多的胰岛素细胞。这种“反射疗法”,长期坚持效果显着。

18、餐后测血糖

餐后2~3小时内对血糖进行监测有助于糖友在一天内更平稳地控制血糖水平,防止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制订更合理的饮食和锻炼计划。

19、睡眠长短有讲究

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糖尿病风险加倍。每天睡眠超过8小时的人,糖尿病风险增加3倍。睡得太多或太少都会干扰与血糖相关的激素。

20、远离使血糖升高的坏习惯

暴饮暴食、饥不择食都会使体内的血糖水平急剧升高,尤其是女生们常有的“甜食瘾”、“炸物控”,或是恶性节食之后的食欲大解放。其次,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常发怒,也都可能导致餐后血糖高。当然,缺乏运动、吃完饭就窝在沙发上看电视、长时间上网、玩游戏,不利于血糖的稳定。研究显示,空腹血糖高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3-9倍,饭后血糖偏高,罹患糖尿病的机率则高4到10倍。

胰岛素是我们身体的一种激素,主要作用就是降低血糖,而胰岛素也是我们身体里面唯一一个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所以很多糖尿病以及高血糖患者会用胰岛素药物,但是注射胰岛素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那么,一般注射胰岛素都有哪些具体的注意事项呢?

1、Ⅱ型糖尿病需胰岛素

专家指出,在糖尿病患者中,95%都是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以前又被称之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个名称给很多人造成误导,以为只有Ⅰ型糖尿病患者才需注射胰岛素,Ⅱ型糖尿病无需注射胰岛素治疗。事实上,患病时间长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都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通过注射胰岛素,可更有效地控制血糖,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正因为如此,从1999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不再提“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个名称。

除了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都可注射胰岛素治疗。起病时空腹血糖超过9mmol/L的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较差,适宜注射4~8周的胰岛素。一方面让血糖降下来,另一方面有助于恢复身体本身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等血糖降到合理水平,患者可改用口服降糖药继续治疗。

此外,Ⅱ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之后,常危及生命安全,这时一定要根据病情注射适量胰岛素。Ⅱ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脑卒中、脑梗塞、心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等,损害靶器官如脑、心、肾等的时候,注射胰岛素有助于控制、延缓并发症加剧。

糖尿病患者出现应激状态,如手术、严重外伤、严重感染、妊娠分娩等,应服用胰岛素治疗,可起到稳定血糖、避免急性糖尿病发作的作用。一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如幼年起病的成年性糖尿病,或者因服用激素引起的糖尿病,以及胰腺切除引起的糖尿病,病因明确,伴随胰岛素缺乏,都必须注射胰岛素。

2、切莫迷信胰岛素

有的病人迷信胰岛素,认为打上胰岛素不用控制饮食、降糖效果好,是“特效药”,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如一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就不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仅在严重疾病或手术等情况时注射,因为胰岛素有增加体重、胰岛素过敏、注射部位硬结、皮下脂肪萎缩等副作用。肥胖的病人需要注射的胰岛素用量很大,降糖效果却往往不好,也可能在降血糖的同时身体越来越胖,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因此,如果肥胖病人在胰岛素降糖满意的同时体重继续增加,总体上讲这个治疗是不成功的,不利于病人远期健康。理想的治疗目标不仅是血糖控制,还要控制血压、血脂、体重,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等,才符合现代医学理念。

专家提醒,糖尿病的治疗应结合每个人的病情特点,综合考虑到患者病程的长短、体型的胖瘦、胰岛功能状况、是否已经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是否有肝肾功能异常、是否有胃肠道疾病、平时的饮食与运动习惯、是否独居等方面,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案,才是正确的选择。

3、用胰岛素面临情况

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调节血压、调节血糖。所以希望糖尿病患者每天有一段时间能做些运动,较适宜的运动时间长度为半小时到1小时。运动的选择也因人而异,比如说打球,游泳等等,适合个人爱好的运动都能做。

目前走路被认为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走路要走得快一点,每次走20-30分钟。走了以后心跳要达到“160-年龄=心跳(次/分钟)”,一般来讲,每分钟的心跳不要超过120次。

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糖尿病人打了胰岛素以后不要立即做剧烈的运动,打好胰岛素后首先要立即吃饭,吃完饭以后可以做些适当的运动,但是不能太剧烈。临床上遇到过一个糖尿病病人,他每天早上要打20个单位的胰岛素,打完以后吃点早饭,早饭后就立即去运动,他自己体会到如果运动太剧烈就会发生低血糖的症状。早晨起来空腹锻炼的糖尿病病人,如果空腹血糖不是很高的,也不能立即做剧烈运动,也要注意低血糖。另外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如严重的心脏病、脑梗、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同样不主张剧烈运动。

4、注射胰岛素副作用

1、引起低血糖反应

打胰岛素出现低血糖反应是在使用胰岛素治疗中最常见,也最重要的副作用。在胰岛素剂量已经接近所需剂量时,1单位胰岛素剂量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地血糖症,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现应当及时治疗和处理。

2、引起过敏反应

注射胰岛素出现过敏反应主要是由于免疫病理学改变,因为胰岛素是动物制品或者制品不存所致。基因人工结合的人胰岛素没有此类反应。胰岛素国棉反应表位注射局部及周围出现荨麻疹、红斑及皮肤瘙痒;周身过敏反应可出现全身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紫癜等。大多数可以自然消退,极个别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3、导致视物模糊

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有时患者会感觉到视物模糊,是由于在治疗时血糖迅速下降,影响晶状体及玻璃体内渗透压,使警惕内水分溢出而出现屈光度下降,产生远视。但此变化是暂时性的,能随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而迅速消失。

4、胰岛素水肿

大剂量的胰岛素注射偶尔可以一起拿周围组织水肿,特别是在代谢控制较差的患者迅速得到纠正之时。胰岛素浮肿多见于面部,亦可发生与四肢,严重时可出现腹水。一般可以自行缓解,必要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5、脂肪萎缩及皮下结节

注射局部皮肤可出现红肿、发热及皮下有小结节发生,主要是由于所注射的胰岛素有蛋白质等杂质所致。此外,经常注射同一部位可以出现皮下脂肪卫生或者增生,故而需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胰岛素可以直接降低血糖

运动员运动量大 消耗能量多 而能量是由糖类转化过来的

所以在使用胰岛素的情况下 容易造成低血糖 严重的还会导致低血糖昏迷

现在知道了吗

不知道还可以继续问哦

运动不能增加 胰岛素 数量,但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 低密度脂蛋白 ,调节血糖、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天做些运动,较适宜的运动时间为半小时到1小时。运动的选择也因人而异,比如说打球,游泳等,适合个人爱好的运动都能做。前走路被认为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走路要走得快一点,每次走20-30分钟。走了以后心跳要达到“160-年龄=心跳(次/分钟)”,一般来讲,每分钟的心跳不要超过120次。 需注意的是:糖尿病人打胰岛素后,不要立即做剧烈运动,打胰岛素后应立即吃饭,饭后可以做些适当的运动,但不能太剧烈。早晨起来空腹锻炼的糖尿病病人,如果 空腹血糖 不是很高的,也不能立即做剧烈运动,也要注意 低血糖 。另外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如严重的 心脏病 、 脑梗 、 肾功能不全 的病人,同样不主张剧烈运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4412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3
下一篇2023-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