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台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对体育产业有何影响?

新出台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对体育产业有何影响?,第1张

一、新出台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对体育产业会是一大冲击,这就就意味着体育产业将在这几年当中出现极度繁盛的现象。

在2021年一直到2025年这段期间,全国上下都会不断地推崇各种各样的体育,要提高全民体育素质,提高全国人民的身体水平。这就意味着大家都会相应的重视体育的各个项目,不管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还是跑步竞走等一系列项目,都会得到全国上下的支持,那么体育产业也将会因为这个政策而出现极度繁盛的情况。

二、新出台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对体育产业是一大挑战,有很多人将会进入到这个产业当中,不排除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竞争。

大家都知道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规定,那么大家也就知道了体育事业的重要性。在这段时间之内将会有大量的企业进入到体育行业当中,不管他们是销售体育用品,还是办理相关的体育机构,都会对于目前的体育产业产生一定冲击和挑战。要想完全在这个行业当中获得足够的利润,且占有一席之地,肯定会面对很多困难,也会有很多竞争者。

三、新出台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对体育产业是一大帮助,以前不温不火的体育产业,现在将会越来越好。

在突破层层大关之后,最后体育事业将会在全面接受的情况之下越来越好。即使走过了2025年以后,大家依旧会把全民健身当作一个注重身体健康的事情去做,大家也会持续的去完成健身计划。也就是说,这算是一个健康产业链,未来大家会采用体育的方式来达到健身的效果,热爱运动成了人们的一个标志。

健身锻炼好处多,可以增进身体健康,这个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我们每个人都懂这个道理。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人进行健身锻炼。

但是,在健身锻炼有益健康的观念如此深入人心的时候,依旧有人不去健身。

这些人之所以不去做健身,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1,没时间健身。

有些人很忙,从早忙到晚。

于是,这些人的时间都被用到工作或者学习之中了。

对于这些人来说,时间很紧张,他们是没有时间去做健身运动的。

2,没精力健身。

这些人同样很忙,忙得筋疲力尽。

正因为他们太忙,所以这些人就没有精力去健身了。……有了闲暇时间,休息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去健身啊……

对于以上这两种情况来说,不做健身虽然对身体健康不利,但也有情可原。……毕竟因为工作或者学习太忙,而没有时间或者没有精力去健身,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同时,当自己筋疲力尽的时候,也不是合做健身。……这时候身体疲劳,如果做健身运动,不但起不到锻炼效果,还会让身体更加疲劳,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但是,以下这第三个原因,就实在不应该了。

3,懒。

这类人既有时间又有精力去做健身。

但是,因为懒惰,所以他们就不去做健身运动……

这类人即使懂得健身运动的诸多好处,也不会去做健身运动的……他们太懒惰了……

这类人的身体状态一般都不太好……他们需要改正错误观念,积极锻炼身体,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健康。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字,截止1996年全国总人口122389万人,城市人口35950万人,农村乡镇总数45484个。根据国家体委1997年提供的数字,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有6万余人,其中国家级693人。有人预测,到本世纪末,全国城市平均每千名参加锻炼者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农村平均每个乡(镇)有1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这次调查的城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5212%,按照《中国统计年鉴》中1996年乡镇数计算,全国城市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应为18737万人,至少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87万人,农村至少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5484万人,全国至少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2万人以上。目前日本平均每2000人中有1名体育指导员,按这一标准计算,我国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60万人以上。也就是说,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与预测需求差17万人以上,与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相差10倍。《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显示,全国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434%,共42040万人。根据这一数字推算,目前我国每20398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每7007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比例与发达国家比较,与我国社会需求比较,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312 目前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目前我国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占的比例较小,省市一级占18%,地市级占08%,县区级仅占04%,平均占08%。在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中,2级、3级占90%以上,见图1。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等级结构应是金字塔形,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结构还应进一步完善,使其更趋合理。

  图1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结构情况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性别结构基本合理,男性占5834%,女性占4132%。省市级男性占6107%,县区级男性占5574%。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不甚合理,41~50岁的占3143%,31~40岁的占2718%,50岁以上的占261%,其中923%是61岁以上的,30岁以下的仅占1527%。从总体来看,虽然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偏大,但从事体育工作的年限并不长。从事体育工作5年以内的占2938%。其中省市级的占4224%;从事体育工作10年以上的占323%。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平均占1810%,大专以上体育专业毕业的占1387%,学过体育专业的(包括大学、大专、中专等)占2857%,其中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占的比例更低。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高中非体育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达361%。

  32 目前中国群众体育活动点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抽样调查的381个群众体育活动点中,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359人,平均每个活动点357人。其中在职人员占345%,非在职人员占6542%。获等级称号的比例很小,仅占158%,说明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大部分没有经过培训,没有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

  群众体育活动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性别情况与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体情况基本一致,男性略高于女性。

  在对群众体育活动点的调查中,认为“本活动点当前的主要困难”是“缺乏技术指导”者占248%,排在第3位,稍次于“经费困难”和“场地困难”,成为影响体育活动点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见图2。然而,社会体育指导员中体育教师仅占127%,说明体育教师的社会体育指导力量并没有充分发挥。

  图2 群众体育活动点当前的主要困难

  注:1、缺乏统一管理 2、经费缺少 3、场地拥挤 4、缺乏技术指导 5、其他

  根据体委系统上报的“群众体育工作统计报表”提供的数字,晨晚练点样本6882个,其中100人以上的大型晨晚练点占187%,中型的(30~100人)占3839%,小型的(30人以下)占4291%。在这些晨晚练点中,8197%常年坚持锻炼。在这个庞大的锻炼组织中,仅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170人,占晨晚练点组织指导者的2705%,平均每个晨晚练点仅有017个社会体育指导员。绝大部分组织指导者是离退休人员,占5313%。即使各种组织指导者加在一起,也只有4325人,平均每个活动点仅有063个组织指导者,这种状况不能适应指导群众体育锻炼的需求。

  本次调查的体育活动辅导站、指导站点有2880个,其中大型的占4063%,中型的占3736%,小型的占2201%。常年坚持辅导活动的占8418%,时聚时散的占1582%。相对晨晚练活动点而言,体育辅导站的组织者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较大,占4373%,高出晨晚练点16个百分点,平均每个辅导站有社会体育指导员022人。被调查的体育辅导站各类组织人员的总和为1427人,平均每个辅导站有组织指导者05人,高于晨晚练点。但辅导站的规模大于晨晚练点,大型和中型辅导站的比例高于晨晚练点。

  据统计,被调查的经营型健身娱乐中心和俱乐部有623个,大型的占2584%,中型的占3242%,小型的占4173%。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仅有56人,占组织指导者的2772%,平均每个经营型体育场所仅有社会体育指导员009人,甚至低于晨晚练点和体育辅导站。即使所有组织指导者加在一起,平均每个经营型体育场所也只有032个体育组织指导者,也低于晨晚练点和辅导站,说明经营型体育场所以个人活动娱乐为主,体育辅导力量很薄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社会体育活动指导力量非常薄弱,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与社会体育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结构上也存在一定问题。社会体育指导力量层次较低,业余和离退休体育指导者的比例较大,从质量上看,与社会需求也存在较大差距。

  4 结论

  41 按照我国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和乡镇数计算,全国城市至少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87万人,农村至少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5万人,全国至少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2万人。我国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仅有6万人,差距较大。

  42 我国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与我国人口和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情况是:每20398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每7007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发达国家比较,与我国社会需求比较,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43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结构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较小,3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较大。性别结构男性高于女性,但差别不大。年龄结构不甚合理,中年的比例较大,老年也占相当比例,30岁以下的比例较小。总体来看,从事体育工作的年限不长。

  44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程度偏低,学习过体育专业的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更低。

  45 目前我国体育活动点、晨晚练点、体育活动辅导站中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但数量较小,兼职和离退休人员比例较大,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的比例很低,经营性健身娱乐中心和俱乐部中体育指导员的比例更低。缺乏技术指导已成为影响群众体育活动的三大因素之一。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代表企业门店数量

──全球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规模体量

根据iHRSA数据显示。2016-2019年,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2019年,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达到了967亿美元,相比2018年增长了287%,增速有所放缓。

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全球健身俱乐部行业面临寒冬。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为8969亿美元,相比2020年下降了725%。2021年,在全球疫情有所好转的情况下,全球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规模有所增加。根据初步统计,2021年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约为942亿美元。

──欧美国家健身俱乐部较为发达

从全球健身俱乐部行业发展区域格局来看,北美地区及欧洲地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球其他地区。美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和肥胖的增加可能会支持该地区的市场增长。20至64岁的成年人是最大的健身人群,其人数有所增加,这刺激了美国最近对健身房会员的需求。中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发展水平目前在全球属于中等程度,高于非洲等地区。

──行业中已经有全球规模的龙头企业

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上最活跃的公司包括F45、Planet Fitness、Xponential Fitness、Lifetime Fitness等。此外,在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运营的公司采用的主要策略是扩张和并购。主要参与者正专注于扩大其地区影响力,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并赢得市场。

──全球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规模将按照复合增速7%快速增长

未来,随着疫情好转、社会健康意识进一步提高以及传统健身行业智能化升级,全球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加。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了1010亿美元。2027年,全球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4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大于7%。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当今社会,中国体育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随着高质量发展主题的不断推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人们对优质体育生活的关注度将不断提升,体育需求和消费将日益多元化, 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将加快,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一体化、区域一体化趋势将日益明显。 中国体育产业将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体育消费方面,该负责人表示,体育消费是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并列为“六大消费领域”。

2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扩大内需、带动就业、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促进海外消费回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据统计,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左右。随着政策的推动、体育消费的热潮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体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全民健身也将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优质赛道,助推体育产业升级发展。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普华永道中国将提供贯穿“赛事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涵盖各项任务的赛前准备和技术准备、场馆运行准备、赛事活动准备、赛时运行、赛后财务收尾等关键阶段和时间节点。

3通过分析北京冬奥组委各阶段面临的关键挑战,将全力配合北京冬奥组委财务部门,从财务、会计、税务等方面为组委会整体工作目标提供专业协助。北京冬奥组委财务部副主任于表示:“自2016年北京冬奥组委成立以来,普华永道中国一直是北京冬奥组委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为北京“双奥之城”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期待继续与普华永道中国紧密合作,助力冬奥会绽放新的精彩,进一步推动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8个方面系统性地提出了29项改革措施,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有效保障。

具体而言,《意见》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总的来看,“更高水平”将落实在8个方面:更灵活的体制机制、更均衡的资源布局、更绿色的健身载体、更丰富的赛事活动、更广泛的群众参与、更科学的运动方式、更浓厚的社会氛围、更强大的要素支撑。

对于中国体育用品业而言,有哪些政策趋势值得关注?联合会将四大要点整理如下,供行业参考。

立足人民,夯实全民健身群众基础

“立足人民,服务全民”是《意见》的最大特点之一。

《意见》围绕服务全民、全民共建、全民共享,提出了要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落实全龄友好理念,夯实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群众基础,为各个年龄层面的群众提供帮扶,满足不同群体的健身权利。

首先是针对未成年人群体,《意见》提出了建立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设施器材标准,培养未成年人参与体育项目兴趣。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青少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让每个青少年较好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培育运动项目人口。

近年来,在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体教融合的不断深入下,以青少年培训为主的体育教培市场愈发火热。据国家统计局在2020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体育教育与培训行业在2019年同年的体育产业总产出中占比为65%,达到了19094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在2015年仅为2476亿元。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孕育而生。据2021年普华永道发布的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体育培训相关企业新增67万家,同比增长763%;2021年上半年新增48万家,同比增长1087%。在国内体育教培消费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下,势必将持续推进体育设施、体育用品装备以及体育器材市场的发展,这也会给体育用品业带来新的机遇。

除了低年龄人群,老残群体也同样是重点关注人群。《意见》提出为老年人使用场地设施和器材提供必要帮扶,解决老年人运用体育智能技术困难问题。营造无障碍体育环境,为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便利;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以体育运动康复为特色的专科能力建设。推动国民体质监测站点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推广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倡导“运动是良医”理念。

当下,我国正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入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围绕老年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多锻炼、少生病”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健身器材作为老年人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老年人保持身体的活动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根据老年人生理的特殊性,能否打造符合老年人身心要求的适老化器材、健身装备以及个性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背景下,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近年来高度关注老年人健身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研制工作。2020年,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的指导下,由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牵头研制的《老年人室内健身场所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对外发布;此外,围绕老年人室内健身器材的《老年人室内运动健康设施要求》团体标准也在紧锣密鼓的研制中。

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载体,

推动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

如何控制大型综合体育场馆的规模和数量,将体育场馆的管理和效果应用发挥最大作用,是本次《意见》提出的一项重要命题。

具体而言,《意见》总结过往经验,提出要控制大型综合体育场馆的规模和数量,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

新载体的“新”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是新导向,即全民健身的导向。要推动健身场地设施由服务大型竞技赛事,向服务老百姓日常健身转变,由贪大求洋向绿色生态和经济实用来转变;其二是新空间。制定国家不到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和建设指南,以绿色生态空间为主,场馆要坚持绿色生态,降低耗能,推广绿色建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运动场景;最后是新活动——近年来,冰雪、徒步、登山、攀岩等运动方式方兴未艾,在完善相关户外运动配套设施的同时,公共户外运动空间可配套建设智能化淋浴、更衣、储物等设施。支持建设符合环保和安全等要求的气膜结构健身馆等新型健身场地设施。

此外,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推进健身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已势在必行。《意见》提出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提升行动,推广绿色建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实施节能降本改造,加快运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场馆管理和赛事服务。

对于体育用品企业而言,政策中有关健身设施建设的趋势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统筹规划好政策中的具体要求。意见提出,“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规定“新建居住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

可以看出,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意见》的措施兼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从公共健身使用者实际出发,使企业在有据可依,有时可循,也给体育用品业企业实际生产和经营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方向。

统筹城乡均衡发展,促进供需整体协调

此外,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民健身的布局策略。和过去的文件相比,本次《意见》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结合以往的调研情况来看,各地在布局建设体育设施初期,就侧重中心城镇的规划布局和集中居住的功能定位,往往会出现城市建有经营性健身场馆多于公益性健身场所,导致人民群众“一场难求”、“望价兴叹”,反观郊区、农村,体育设施却有不同程度的闲置。

那么,如何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解决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意见》给出了“让人口成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定位器’”这样一份答案,即引导和指导地方优先在人口密度大、辐射人口多、体育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位置,布局建设公共体育设施,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跟着人转、跟着人走。

《意见》重点强调,按人口要素统筹资源布局。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基础薄弱区域和群众身边倾斜力度,于常住人口总量、结构、流动趋势相衔接。同时指出,对当前一些城市、农村的常住人口在流出,对于这些地方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也不能被忽略、被遗忘。通过标准化来促进均等化,让大家无论身处农村还是城市,都能够享受到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全国范围内将推动建设2000个体育公园等健身设施,完成5000个乡镇街道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项目,使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公平可及地惠及人民群众。2021年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1体育公园研究报告》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业案例与发展方向。

可以预见的是,体育公园建设工作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体育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而在公共招标中,具备设计、施工资质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将比单一的产品或设备供应更具竞争,相关体育用品业企业也可以“化零为整”,向着更上游的方向前行,从而把握时代的脉搏。

聚焦社会力量,构建全民健身更高水平

如果说《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明晰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方向,那么《意见》则为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找准了方向。

《意见》从8个方面系统提出了29项改革措施,其中8次提到“社会力量”,社会力量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添了新引擎,是全民健身高水平发展的强劲动能。

《意见》从多个维度定义了“更高水平”的内涵。在设施方面,除了提出2025年、2035年人均场地面积数量目标,还提出建立国家步道体系,推动体育公园拆墙透绿,完善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在赛事方面,提出要建立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和各级各类群众赛事体系、培养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职业联赛。

全民健身是人民幸福感获得的基本保障,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构建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仅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健身需求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支撑。

《意见》的出台,无疑将有效推动体育产业转向以全民健身为重心,带动以往以专业竞技体育为主要模式向全民健身产业为基础、职业体育为龙头的全民健身发展路线转移。

站在时代的涛头,深刻理解和把握“全民健身”文件中所蕴含的一系列要点,将会帮助中国体育用品相关企业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中把握发展机遇,拥抱体育产业的新时代与大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5153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4
下一篇2023-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