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派健身》:新人如何健身训练、减脂,这本书讲透了(PPT版)

《硬派健身》:新人如何健身训练、减脂,这本书讲透了(PPT版),第1张

1、新人如何进行健身训练

2、如何减脂

3、如何吃

4、6个部位的塑形训练

5、健身十问(错误纠正)

健身流程 :

理论说明 :从整体上、从大肌群(胸、背、臀、腿)上减脂,才会真正达到效果。小肌群(肩、胳膊、腹、小腿)训练没法儿有效减脂,换句话说,小肌群、孤立、小重量训练,从根本上不符合增肌、减脂、塑形的条件,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核心要点 :健康、塑形、减脂、撑衣……一切从大肌群训练开始。抓大放小,才是增肌或减脂运动入门时的王道!

健身训练 :

1、大肌群训练(胸、背、臀、腿)6~10组

2、核心肌群训练(腹部、下背部)1~3组

3、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15到30分钟

1、胸-俯卧撑入门 14分钟;背-背部塑形 17分钟;臀-臀部塑形 16分钟;腿-瘦腿训练 11分钟

PS:大肌群3天一个循环(并不是全身的间歇,而是具体到某一块肌群的休息时间),如周一练了臀,给臀部肌肉72小时的休息时间,周四就可以重新练臀了。

单一部位(某一肌群)通过调整训练次数来调整训练强度。

2、腹-五维腹肌训练 18分钟

3、HIIT 20分钟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性

减脂效果 :力量训练、HIIT、间歇跑  >  持续慢跑

理论说明 :HIIT消耗热量和脂肪方面表现突出+ 持续燃脂 状态(72小时后仍然明显)

HIIT训练的重点 :

肌群+时间:确保是大肌群训练(臀、腿主要发力)、高低强度交替+持续15到20分钟=就能够达到目的。eg:(全力冲刺跑1分钟,慢跑1分钟)X5

简易HIIT训练计划:(两个选择)

1、体重向下、楼层向上的高效减脂运动—— 爬楼梯

爬楼梯=燃脂(大于跑步)+翘臀(一次上两个台阶)+不伤膝盖(下楼梯才伤膝盖)

要点:背挺直+臀部发力(臀部激活动作:半蹲侧向行走)

计划:比如住10楼爬10次,住5楼爬20次。一周3次,每次半个小时。要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咦?身体好像好了很多嘛!

2、HIIT针对室内的 懒人操

第一套※翘臀大法:侧弓步+沙发深蹲跳+臀桥

第二套※超速减脂大法:跳跃拍手+直膝前踢+俯卧登山

第三套※胸大腰细大法:俯卧撑+俯卧撑跳+平板支撑

第四套※美好身姿大法:十字挺身+俯卧撑跳+平板支撑

第五套※全面与细节:直膝前踢+哑铃深蹲推举+卷腹

计划:五套动作,轮番更换着做,在保证每周3次的基础上,短则一个月,多则三个月。

1、人类的饮食供能主要由 蛋白质 、 碳水化合物 和 脂肪 三大营养素构成。

2、 蛋白质摄入时间 : 力量训练后的3个小时 ,是肌肉生长的黄金时间。此时,肌肉中蛋白质合成速率提高了3倍多。

3、碳水化合物摄入时间: 训练后立即 补充碳水化合物更能增加肌糖原的合成,还可以高效率地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让身体得到恢复和增长。

4、脂肪摄入时间:在健身 训练前后(前)(中)(后)的两个小时内 ,请 远离 脂肪(不要摄入)!

胸部 -俯卧撑训练计划

1、热身:标准俯卧撑10个×3组。

2、正式:击掌俯卧撑每组力竭×3组。

3、击掌上下斜俯卧撑15个×4组(上下斜各2组)。

注:a若不能做击掌俯卧撑,可以做标准俯卧撑

b训练上胸最-下斜窄距俯卧撑,训练下胸-上斜宽距俯卧撑

c窄距俯卧撑-肱三头肌,宽距俯俯卧撑-胸肌。

4、拉伸:手抵住墙,缓缓转体,让胸部被拉伸。

注:拉伸可以在充血时扩张筋膜,从而促进肌肉的生长。

臀部

两个动作:深蹲、臀桥

腹肌

先减脂(HIIT),再腹部专项训练

最为有效的三个动作:平板支撑、十字挺身和反向卷腹。

肩部

动作:侧平举

双臂持哑铃、矿泉水瓶、弹力带、手柄等。

胳膊

动作:颈后臂屈伸

小腿

雕塑小腿的明星动作——坐姿提踵

1、健身后肌肉酸痛怎么办?

在酸痛已经产生的情况下,继续运动可以有效缓解目前的疼痛感。

疼痛感十分强烈,以小重量、多次数的循环力量训练(深蹲+平板支撑)和慢速的恢复性有氧训练(慢跑或者快步)为主。

2、上完班后很累,应该运动吗?

精神上的劳累和体力上的劳累压根儿不是一码事。想改善身体,不出汗是不行的。

3、空腹训练是更减脂还是对身体有害?

健康人一般都可以空腹训练,早晨空腹训练前,一定要多喝水!

4、无器械健身真的更好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健身房训练都是好过自重训练的。

5、骑骑车与跑步、跑步与快走,哪个更减肥?

骑单车(自行车或者动感单车),减肥效果会比跑步差很多。

6、关节有异响,还能运动吗?

倘若没有明显疼痛,关节间的生理性响声,一般不会影响锻炼和正常生活。

7、害怕关节疼,能做抗阻训练吗?

普通人深蹲不会增加膝盖受伤概率。如果膝盖已经有了病理性反应,咨询医生,得到专业解释再决定训练内容。

8、拉伸能让我避免受伤,还是更容易受伤?

训练前拉伸,会让人更慢、更弱、更容易受伤。

对于一般人而言,拉伸训练可以大大改善人体柔韧度、增加人的力量,减少受伤概率。

如果力量训练后进行拉伸,男性增加肌肉、女性丰胸翘臀的效果是会加倍的,堪比信用卡刷卡消费积分翻倍。

9、增肌与减脂可以同时进行吗?

完全可以!或者应该说,正确的运动塑身(抗阻+有氧)就是同时进行增肌与减脂。

10、如何选择健身房?

位置(从家或公司到健身房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器械(男性力量器械/女性有氧器械和固定器械)→其它环境因素等

1、 增肌、减脂 从从 大肌群 (胸、背、臀、腿)开始。只是进行小肌群(肩、胳膊、腹、小腿)训练将看不到效果。

2、 健身流程 :大肌群训练(整体)→核心肌群训练(eg:腹部)→有氧运动(减脂)→拉伸

PS:先核心肌群,再有氧运动,训练腹肌,两者缺一不可。只核心训练,不减脂,不行。

3、 训练后拉伸 很重要,可以在充血时扩张筋膜,从而促进肌肉的生长。

PS:训练前拉伸会让人更慢、更弱、更容易受伤。训练后拉伸效果加倍。

4、 最减脂的有氧运动是HIIT (高强度间歇训练),最简便上手的,有跑步机的10分钟(全力冲刺跑1分钟,慢跑1分钟)X5组,住高层的爬楼梯20楼爬5次(总100楼)。

5、如何吃: 训练后3小时内摄入蛋白质 ,训练后立即摄入碳水化合物,训练前后2小时不要摄入脂肪。

6、 某一块肌群训练频率 :两次大肌群训练 间隔72小时 (3天)。这个间歇时间指的并不是全身的间歇,而是具体到某一块肌群的休息时间。

7、 制定自己的健身计划 (a 无器械or健身房→b 训练频率一周1次?2次?3次?→c 训练强度=训练重量?×训练次数?)

注:需要PPT的童鞋,微信公众号(LJ读书)后台回复关键词“ 228 ”,即可查看。

1947年,施瓦辛格出生于“二战”后奥地利的一个贫苦家庭,他说“那个环境给了他极强的成功动力”。20岁时获得环球健美及奥林匹亚先生头衔;21岁到美国发展;23岁进入影视圈,37岁拍出《终结者》;56岁迈入政坛当选加州州长,任期7年;68岁在《终结者:创世纪》中饰演苍老版终结者。

他的《健身全书》初版写于1985年,不仅囊括了各种训练计划、动作细节、饮食方式,也分享了诸多成长历程与心得,十分励志。下面整理一些读书笔记。

25岁以后,一般人每年会减少023kg肌肉,在18岁到65岁之间失去会失去50%的肌肉。定期的训练则能延缓这个过程。健身能够对抗病魔,已经不必赘述。

男女生理构造不同,但“你的肌肉细胞并不知道你是女性”。大可不必担心练成大块头,女性分泌的睾酮很少,肌肉生长效果没有男性明显。女性通过健身可以获得匀称的体型,比一些极端的、不健康的节食者不知道要高到哪里。

对于小孩,十岁前多做普通体育运动或俯卧撑等自重训练,一旦身体成熟即可开始重量训练。

肌肉是互相牵制的,一块肌肉收缩,对抗地位的肌肉就被拉伸,正确完成阻力训练能让身体更加柔韧,顶级职业健美运动员弗莱克斯·惠勒甚至曾在台上表演劈叉。

跑步运动员经常会拉伤腘绳肌,因为他们的股四头肌太过发达,股二头肌又相对太弱。力量上的不平衡很容易造成身体问题,健身训练可以让你塑造出平衡的身体,这是其它任何运动都做不到的。

有的人需要别人督促,有的人则需要提醒别练过量,那些需要克制的人,“迟早要出人头地”。

以往举重训练是不被重视的,在健身房锻炼肌肉甚至被看作“作弊”。

1940年,AAU举办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健美比赛,那年和下一年的“美国先生”是约翰·格里迈克,他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是时候开始进行重量训练了。

70年代,国际健美健身联合会开始崛起,成为了世界上第六大体育联盟,“奥林匹亚先生”也被公认为为职业健身界的最高冠军头衔。

1990年,中国加入国际健美健身联合会并开始主办比赛,有男子和女子的。

1997年,健身运动得到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官方认可。

可见,健身是一项年轻的运动,正在逐渐被更多人接受,相信未来经济水平越高,越会越受大家重视。

使肌肉最大化发展的训练重量是:上半身8~12RM,腿部12~15RM(腿部肌肉耐力更强)。

心肺耐力同肌肉耐力同等重要,心肺和循环系统功能越好,能接受的训练强度就能越大。作者每天跑几英里路,练习单车、跑步机、踏步机等也可以。

他在拍**时,午餐时间还要抽出半小时训练,和他共事的演员说:“拍**不难,难的是每天被阿诺德拉着去锻炼!”

和同伴一起训练时,他说:

时间总能挤出来,施瓦辛格对于健身的态度总让我想起中国高中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他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锻炼,并称在那段时间获得了最佳的锻炼效果。

身边人想拉他吃披萨喝啤酒时,你应该大大方方地拒绝,因为自私的不是你而是他们,他们不知道你为健身付出了多少汗水。

力竭的原因:肌肉无法再征用更多的肌纤维以替换已经疲劳的肌纤维而造成的。之后,身体会征用更多肌纤维来替换疲惫的肌纤维。

优先原则:先孤立训练薄弱肌肉,再做综合训练。

冲击原则:经常改变训练计划,跳出舒适区。

每种练习动作都练4组。

对外胚型的人,建议安排大量强力练习动作,每组6~8RM。

作者每周训练6天,星期天作为休息日。腹部每天都练。

超级组:连续、无间隔地做两种练习动作。可以针对同一部位狂轰乱炸(如坐姿划船和拉力器下拉),也可练不同部位(如引体向上和仰卧推举)。

虽然训练腹部对消耗脂肪帮助不大,但是它的确能打造出清晰度很好的肌肉,并能提高身体协调性,还是需要重视训练。

肌肉分离度是肌肉发达的一种水平,它远远超出简单的肌肉清晰度。为了能呈现良好线条,职业健美运动员的体脂率需在12%以下,体重较轻的健身者体脂率则需在7%-8%。

哑铃、杠铃是需要场地的,徒手健身的确方便很多,这本书讲了6类动作,我的理解就是体操,详细讲解了进阶的方式,是很值得参考的。锻炼身体,一定要循序渐进,否则就会损坏自己的免疫力,书中的这个观点我可以有切身体会的。

1、俯卧撑:胸肌、肱三头肌

2、深蹲:腿

3、引体向上:背部、肱二头肌

4、举腿:腹部

5、桥:下背部

6、倒立撑 :肩膀

1、引体向上

想要练就强有力的背部肌肉,最好、最安全的练习就是朴实无华的引体向上。掌握了引体向上,你的背阔肌将疯狂地增长。此外,肩胛骨周围的肌肉会呈现蛇盘曲的形状,斜方肌会变得比铁板还厚还硬。总的来说,躯干上的每一块拉力肌肉在引体向上中都会发挥作用,并会快速地变得更大、更强。

在引体向上中抓住横杆、上下移动身体就能够练就足够强壮的手指和手掌。你如果真想拥有强大的肱二头肌并释放其全部的潜力,那就忘掉弯举,做引体向上吧。引体向上是练习三角肌后束的最佳动作。

记住,做引体向上时,在动作的最低点身体绝不要完全放松、彻底伸展,因为这样会把压力从肌肉转到连接关节的韧带上,这样很不好。在最低点时不仅肘部要弯曲大约10°左右,为了稳住上身,肩部也要保持“收紧”的状态。你要认识到,双肩收紧在任何悬垂练习中都对保护肩部有重要意义。

双手抓握横杆、身体悬于空中时,如果肩部放松,球窝关节就会被完全拉伸,只靠弹性不足的韧带维系稳定。这样不仅会使韧带受力过大,引起发炎,而且有时也会导致肩部完全或部分脱臼。

锻炼力量的理想动作幅度是:手臂几乎伸直(微微弯曲),把身体上拉至下巴超过横杆。初学者在做引体向上时千万不要蹬腿,应该坚持标准的姿势,经2秒钟拉起身体,暂停1秒钟,再经2秒钟放低身体,再暂停1秒钟。平缓的动作是练出肌肉的完美技巧。

想要在引体向上系列中进步,所用的时间必定比俯卧撑系列(只需移动身体的一部分重量)和深蹲系列(使用的是强劲有力的下肢肌肉)的更长。坚持做这个练习,每做一次反复都会是你的资本。想要连续做几次单臂引体向上需要投入数年时间,还要有坚定的信念、与生俱来的天分,更不用说极其精瘦的身体了,但这完全可以做到。

悬垂式的练习(尤其是引体向上和举腿)是极好的、应该享受终生的练习,所以你从一开始就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如果用自然的、本真的动作取而代器械或杠铃,那么疼痛也将随之而去。

2、桥

大量的深蹲和举腿会增强你的背部与髋部肌肉,并让腰部更加灵活,等到你掌握了窄距深蹲和悬垂屈膝,你就可以着手应付桥系列了。但要记住,如果你做不到深蹲和举腿系列的第六式,最好不要尝试这个系列。

铁板桥是桥系列的最终式。能把这个美妙的动作完美地做上10次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铁板桥不仅可以给你的脊柱与腰部以不可思议的爆发力与柔韧性,也会让你的全身力量受益。桥远不只是一种力量训练,或者一种柔韧性练习,而是自成一体的完整的训练法,可以在每一个方面促进健康和体能的发展。

桥可以修复背部的旧伤(比如椎间盘突出),避免新伤;也会强化腹部、三角肌、双腿及双臂;同时还可以扩展胸腔,打开双肩,使整个身体更灵敏、更协调;桥会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矫正不正确的姿势,促进消化。

3、倒立撑

倒立撑也可以让你掌握高级的平衡技巧和全身协调技巧,这都是通过重量训练无法换取的。练习倒立撑这样的自身体重技巧是真正的挑战,但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是从练习杠铃那里得不到的,更不要说学会掌控自己的身体后极度的兴奋感了。

蹬起时双手不要离墙太近,约15~25厘米(有时更远)会更稳定。刚开始练习时,你可能想把背部抵在墙上,以分担体重,这可不是好习惯。你最终要达到的是只有双脚脚跟接触墙壁的水平。

乌鸦式将教你结合手臂和肩部的力量使身体达到平衡,这是进入倒立撑练习的必要一步,因为你要通过手臂来平衡全身的重量。

1、训练强度

我不建议超出自己的能力、不顾自身的安全、用邋遢的动作像白痴一样训练。 重量训练会刺激关节,损耗人体的免疫系统,但正确的自身体重训练不会如此。 生病了仍然努力训练会使你的免疫力下降,并有可能拖延病情。不要让你的进取之心超过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潜能。

将注意力集中到你所能做的难度最高的动作上,但是如果你的动作开始走形,就应该立即结束该组练习。在体操训练中,练到彻底“力竭”并不是好主意,你应该让肢体保留一定的能量,以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努力训练,但不要“力竭”,一个很好的判断方法是,当你的动作开始严重走形时,就结束这一组练习。

在过与不及的微妙界线上,尽可能地运用自己从经验中收获的身体智慧,指导自己。就像约翰尼·卡什(Johnny Cash)所说的:“刀锋上前行。”

持续时间很久的大运动量训练,会造就体力和耐力,但不会打造肌肉和力量。肌肉和力量的真正发展靠的是高强度而非长时间的训练。质高于量,是力量的奥义。

2、训练组

你真的不需要进行几个小时不间断的训练,如果只是为了追求力量,那就更不必如此。能让你变得更强壮的是强度,而非运动量。

如果你练习自己能做到的最难的动作,那你将只能坚持很短的时间,继续下去的话就会累倒在地。如果你可以持续练习几个小时,那说明你正在做的并不是你当前的极限动作。你应该尝试更难的练习!

自身体重训练也一样:如果为了适应、完善动作,三组甚至四组也可以接受; 但若是为了获得力量与肌肉,那么一组就可以有很大收获,我通常建议练习两组,这样更有了双保险

没那么多“微创”,也没那么多“力竭”的感觉,你无需让自己完全虚脱。如果想变得更强,那就要像短跑选手那样,而不要像马拉松选手那样。热身,然后冲刺!竭尽全力做少量的几组,不要无休止地锻炼,不要无端增加次数。

3、训练节奏

至于组间休息多久,那要看你的目标,想要达到终极耐力,休息时间就要尽可能短。

对我的所有学生,我都建议2秒下、2秒上、在结束姿势中暂停1秒的练习节奏。以2-1-2式的节奏练习,好处很多。首先,这样有助于保护关节,培养健康的软组织,只有强壮的关节才能更好地应付爆发式的动作。其次,这有助于培养训练者的控制力、协调性,还有强力的身心连接。再次,慢动作有助于你更快地变强变大,因为没有惯性捣乱,压力会完全地施加在肌肉和关节上,这会强迫它们不断发展。

4、慢工出细活

不管你多强,都要从第一个动作开始,切勿直接跳到第三、第四、第五式甚至是第六式。 一定要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强度。给自己留出至少四周的时间,然后再全力以赴地锻炼一或许两个月。我见到许多自以为是、没有耐心的人跳过前几式,最后或者因为各种疼痛半途而废,或者发现自己突然“碰到一堵墙”。

通过体操变得真正强壮,这不应该是几个毛头小子玩的时尚,而应该是让你受益一辈子的东西。如此来看,为了打下足以受用一生的身体基础,仅投入短短的几个月,这并不算很久吧?

为什么要如此缓慢、保守呢?这有个极好的理由,就是“训练势头”。简单地说,这意味着如果你在训练中更慢地向前推进,你实际上会比急于求成者更快达到目标。

适度训练的效果虽然不能和极限训练的相比,但还是有些效果,并且会在更长的时间内积少成多。们有耐心,给身体足够时间打造真正的力量,时候一到自然就能做更难的动作。从长远来看,如果你能培养这种态度,你就会做得更快、走得更远。

5、进步

如何在十式中从上一式升级到下一式?说起来很简单,先达到初级标准,然后每周或每两周(难度更高的动作可能需要3-4周)增加一次反复。如果能够一直坚持这样做,那你很快就能够在任何动作中做到一组十次;然后开始每次做两个锻炼组。最后增加到三个锻炼组,并达到升级标准。

如果能够严格遵循这个简单的升级方法,那么你最终都能做到每一艺的第十式,即梦寐以求的最终式。在所有力量训练中,升级都是最重要的。就肌肉的大小与爆发力来说,如果你所做的动作一成不变,那你的收获也一成不变,不管你反复练习了多少次都没有意义。

进步说来简单,很多事都说来简单,但在现实中,生活并不这么容易,总会有拦路虎。虽然以前都做得不错,但有时候他就是不能从一式跳到下一式。如果你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下面的四个方法会帮你渡过难关:降低体重、多休息、有耐心、干净的生活。

6、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是处理这种状况的好办法。不是一周锻炼一两次,每次都努力增加次数,而是尝试每天都练习这个新动作,有时甚至是一天练习两三回。放松,然后每回不是尽可能做更多次,而是最多只做一两次。这样训练一两周之后,曾经看似不可能的动作就会慢慢变得容易了。再回到正常训练时,你会发现多次反复已经不在话下了。

不要在那些你已经能做多次反复的动作上使用巩固训练,只有在升级到新的、让你真正遇到挑战的高级技巧时才使用它。

7、训练计划与训练日记

训练要有条不紊,集中精力。这就需要训练者知道从哪开始、做些什么,并知道何时该尽力、何时该停下,这都需要规矩。

认真对待你自己的训练,无论身在何处,尊重你的训练时间。专注训练,把你的目标(更标准的动作、更多的反复或其他什么)放在心头,然后提起心气,努力做到。

把生命中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是人类的天性。记下自己的努力与成就,本身就是很有益的活动。训练日记会见证你的成长,在几年之后再翻看时,更会让你倍感欣慰。

1、为什么要锻炼

没有健康,体格和力量便毫无意义,只要你的锻炼方式正确,这三者自然会同步发展,只要付诸行动,你一定会出类拔萃。考虑到锻炼对健康、力量与生命的益处,你需要问问自己,不锻炼你负担得起吗?

锻炼就是一种信仰,一种生活方式。

囚徒在牢房中进行力量训练,说白了就是为了活命。他们玩命地锻炼,相当认真,对他们而言,是否强健有力关乎生死。

这样做可以让我从漫长而枯燥的监狱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

2、体操更加自然、本真

体操是用自身体重与身体惯性锻炼身体的一种技艺。如果有谁想变得更强壮,终极方式就是根据升级原则用自身体重锻炼。别忘了,杠铃和哑铃直到20世纪才发明出来。在这些健身器材问世之前,那些健美运动员十之八九是靠倒立和在横杆上锻炼来使自己上半身的肌肉变得异常发达的。

最成功的体操运动员都深明此理。他们会学着爱上自己正在做的任何练习;他们研究它,沉迷于它,掌握其中的微妙变化;他们会在这个动作上真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就像这是他们的终极练习一样。

这是健身爱好者,健身科普学者陈柏龄先生关于《量化健身》系列的第二部作品,《量化健身 动作精讲》,第一部叫《量化健身 原理解析》详细讲解量化健身原理的知识,收获颇丰,这次是讲解健身动作的,看完这本书后,你就不但可以获得了健身的理论知识,更掌握了很多动作的标准和规范,怎么样更合理,怎么样更规范,一目了然。

        什么叫量化健身,我们可以再次简单回顾一下,总过包括四个量化,从解剖学的角度讲的动作量化;从解剖学和生理学角度讲的训练量化;从营养学角度讲的饮食量化;从健身基础知识的本来来讲也是可以标准化、规范化、可量化。这本书虽然是讲解具体动作的,但是所有动作的讲解依然是围着四个量化的标准来展开的。

        陈柏龄先生量化健身的知识和概念不仅仅体现在书籍上,网络上,还是一款标准化的健身学习产品,学好了量化健身的原理,熟悉了量化健身的一整套标准化的动作,并且有计划的去实践,你会发现你可以轻松摆脱健身无所适从、想起来就随意做一做的状况,你可能会觉得以前的锻炼就是幼稚、是瞎练,你会猛然发现,以前的锻炼为什么效果不明显,为什么身体的某个部位锻炼的很不错,其他的地方却很不理想,导致自己的身体显得不匀称,书里都会给出答案。

      全书总共分为四章,基础训练技巧、基础徒手训练动作、基础力量训练动作、热身与损伤预防。这本书服务的人群依旧是新人,是大众,是渴望从此开始走向标准化健身道路的人,它会让我们的健身事半功倍。

      基础训练技巧。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技巧。

      新人开始健身,不要刻意追求高强度,高重量,可以先从较轻的重量做起,先把动作做好了,做标准了,基础打扎实了,然后再逐渐加大强度,健身是长期的事,不可一撮而就。简单的动作天天练,形成肌肉记忆,做动作的时候想不标准都难。比如我以前做引体向上,总是反手腕往上拉,别人告诉我应该正手,反手拉对手腕有害,也达不到合理的训练效果,改为正手,尽管当时感觉有点别扭,但是我一直坚持正手练,后来想试试反手练,结果觉得反手非常别扭,正手练让我的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训练时应该远离镜子,标准化的训练是靠身体的感知去做的,如果对这镜子做,自己的注意力会留一部分在镜子上,看似做的很标准,但是会失去一部分动作的感知能力,一旦离开镜子就会变得无所适从,随意说还是离开镜子吧,我的建议是可以让专业的人看着你做,做完了让他给出评价,是不是规范之类的,也可以自己录下来,没事的时候看看,找出不足,下次做出适当调整。

      做动作的时候经常会讲到要收腹,为什么要收腹部,因为腹部是人体的核心区,收紧腹部可以让身体躯干变成一个刚体,可以更好地与外力抗衡,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其他几章的内容我就不一一说了,以免透底。我是个健身爱好者,陈先生的这套书让我受益良多,也体会到了健身的很多乐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5589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6
下一篇2023-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