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伙伴你们好,欢迎来阅读最新一期的推送文章,这期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题目所示,是一期非常重磅的推送。
首先我们先来聊什么叫做力量训练,很多人心中有一个误区,总觉得力量训练无非是用的力量大一点,组数多一点,次数少一点。他们以为这就是力量训练,但是这是错误的,这只是力量训练的一个表现而已。
真正的力量训练是一个很系统性的类似编程一样的规划,所以说每一个力量训练,除了RPE,我们每天去健身房训练的内容都可以在家里决定好的,这才叫系统性的力量训练。具体的力量训练的设计其实是有无数种的,对于新手的训练方案也有很多。
今天我要向各位介绍的这个可以说是在欧美接受最广,最容易执行,最便于理解,也是效果最好的一套训练方案。下个问题是当我们进行力量训练的时候,我们到底讲的是哪些动作,力量训练专指的只有三个动作,分别是深蹲,卧推和硬拉。
原因是这三个动作浓缩了我们人站在地球上抗衡重力所能够进行的所有的最为基本的方式,因此这三个动作被称为三大项,但是也有人叫做四大项,多了一个东西叫肩推。
但是肩推无非是卧推站立时候一个变化方式而已,它代表的是把一个东西举起来,所以力量训练要么训练三大项要么训练四大项。没有其他部位的力量训练的。
下一个问题,如何把力量训练融入到当前进行的训练,我们要做的是无论我们当前的训练是什么,我们把我刚刚说的四个动作,放到当天的第一个动作去做,做完这些力量训练我们就可以进行往常的训练力量。
举例说明,如果我们每天的训练是一个分化训练,每天去健身房只练一个肌肉群,假如第一天我们练腿,我们就加入深蹲,然后做腿部的其他训练,第二天比如要练胸,那就是卧推加上胸部的其他训练,以此类推,一周中间安排三天的休息时间。
可以真正的去休息,也可以练一下健美的东西,比如说手臂和腹肌。但是要注意,我们一定要保证我们一周也就是7天是一个循环,这也是大部分力量训练的一个准则,力量的周期循环至少是一周。
可以多,但是不能短。如果我们是腿推拉,那就是深蹲加上腿剩余的训练,然后比如推加上剩余的训练等等。看完这些希望大家在力量方面有所建树!
抛开你这些顾虑的想法,没有强度一说,相信我。
这是一个过来人的经验,你所谓的强度会限制你的发展和进步。
在一开始训练时确实存在非常疲劳的感觉,甚至就连我停练两个月后再次进健身房,开始推胸的时候就感觉肱三头肌非常疲劳乏力。
更不用说初次接触这些无氧运动的时候,特别是深蹲硬拉这种需要耗费巨大体力的复合运动,你的身体自然会非常不适应,感觉很疲劳。你要知道一个道理,身体绝对不会被你累坏的,在你明显感觉到不舒服之前。我在去年夏天被一个大神带着练腿之后直接吐了,一点不吹。从那之后我才知道自己之前练的都是屁,还一直觉得体重涨不上去,其实我之前根本就是去健身房散步的。这就是差距。
而我之前呢,坚信不能过度训练这一说法,不管做哪个部位的动作都是练到力竭就停止了,什么超级组递减组这些非常折磨人的训练方法从来没尝试过。结果就是我自以为饮食到位了,休息也到位了,可就是没有改变。
如果非要有一个强度标准,那就是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没有下限!
人类的运动模式通常是分为3类,分别是重心升降,推拉和旋转,如果你想要在健身训练中效果更好,就要学会从这3个方面下手制定健身计划,并加上每天的记录,这样才能清楚知道自己每天的不足与进展。3点帮助你私人订制健身计划,全面提升你的健身效果。
1、重心升降
这种运动模式涉及了人体质中心的高度变化,重心的升降以躯干或下肢的运动,或两者皆有的运动为特征,以降低或提高重心。重心的升降对于完成许多非位移运动是必要的,例如拾起物体、进入俯身低位姿势,或深蹲。我们只需通过简单的屈曲脚踝、膝盖和臀部,就可以完成下蹲、弓箭步或踏上或踏离物体。因此,下肢力量产生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脚踝、膝盖和臀部的三重伸展机制来实现的。
身体的躯干也通过弯曲或拉伸脊柱来帮助重心垂直移动。大多数时候,我们使用躯干和下肢运动的组合来完成功能中心高度的改变。我们身体后侧的伸展链控制功能屈曲的速度和角度。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由于重心的升降而造成的大部分伤害通常发生在人体的后侧结构,例如我们的下背部、跟腱和大腿后部。
2、推拉
这种运动主要涉及上半身的运动,也可以与重心的运动相结合。简而言之,我们将手和肘部朝向身体中线的所有运动定义为拉动,这种拉的动作使物体靠近我们的身体,以便我们能够握住或携带它,并且通常发生在投掷物体的初始加速阶段。推的动作自然是手和肘离开身体中线的所有动作。推动动作包括将手推开或放下,将身体推离地面以完成起床,同时也发生在投掷的后续阶段。
推好拉是我们反射和生物力学系统的一部分,我们的神经系统是交叉连接的。神经反射导致一个肢体弯曲,另一个肢体伸展,这种现象发生在许多爆发性运动中,如投掷、游泳和跑步。
3、旋转
我们刚刚讨论的神经交叉连接形成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动作模式:旋转,正是这种动作模式给我们带来了体育比赛中的慢动作重放——旋转爆发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运动中的许多身体运动都是爆发性的,并且涉及水平面。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核心肌肉群,发现大部分核心肌纤维是斜向和水平的。大约90%的核心主要肌肉群是,所以旋转是这些肌肉的主要功能。因此,根据肌肉本身的功能,通过旋转来锻炼核心肌肉群是最好的方法。
根据这3点做好运动计划后,重要的是还要做好每天的记录这样才能帮你清楚每天的训练进度。
记录进步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重要的是记录并以方便你跟踪训练的方式使用。如果你发现你无法再进步了,就可能需要加快训练的频率或增加训练的强度。你可以回顾一下过去几周和几个月的情况,看看你到底做过什么训练,需要做什么改变才能再次取得进步。
在训练日志中记录信息后,我们可以准确地知道我们进行了多少训练,使用了多少重量,训练总量和总训练时间。时间一久,我们就能看的这些数字中的一些或所有都在上升,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容易轻松地了解我们的进步情况。
一、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健身的过程是很艰苦和枯燥的,但是如果你有决心改变自己的信念,那么健身的过程是充满惊喜和快乐的。因此东明健身私教提示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明白怕苦怕累是练不出性感迷人的身材的。
二、意念集中
健身讲究“意念集中”,即锻炼哪块肌肉就全神贯注哪块肌肉。这样,不仅保证动作的正确,同时感受肌肉的工作,深度的刺激肌肉。
三、关注健身成果
健身要有目标,但目标不能夸大也不能过于拘谨。定期的纪录身体的体重、各部分围度,能拍出照片最好,做下纪录。这样能定期的感受健身的效果激励自己,同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摸索适合自己的、实用的健身方法
健身前,要充分的了解健身知识,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实用的健身方法和计划。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的健身计划也有所不同,但还是有基本的准则供大家参考,
例如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锻炼部位(每次并非全身各部位肌肉都要锻炼)、部位锻炼组数、每组次数和负荷等。
1锻炼次数。初练者一般每周锻炼3次,隔天一次。对初练者来说,锻炼次数每周超过三次或少于三次,效果都不好。次数少了,肌肉得不到应有的刺激;次数多了,肌肉疲劳过度,又不利于肌肉的增长。
2锻炼时间。初练这一般每次锻炼1小时左右。随着力量的增加,锻炼时间可适当增加,但不要超过2个小时。动作组与组休息时间不超过30秒;动作与动作之
间,休息时间可稍微长些。锻炼时间以上午10点、下午5点左右为佳。但睡前1小时一定要结束训练,否则可能影响入睡。
3锻炼部位。以腿部的锻炼
为带动全身肌肉的增长,不少健身爱好者往往忽略腿部,尤其是小腿肌群的锻炼
。你为健身运动爱好者一定要注意全身肌肉的匀称,唯有这样才能练出非常匀称、性感挺拔的体型。同时,腿部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增加身体激素的分泌,激素能促进
全身肌肉的增长。
肌肉锻炼的顺序没有统一的标准,但遵守一个原则:全身各部分肌肉在一个健身循环内都要得到锻炼,每次锻炼2-3个部位,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健身强度而定,局部肌肉锻炼要有48-72小时的修复时间。
4锻炼组数。初练者头一周内,从小负荷、低次数的强度开始,然后循序渐进的增加,最后坚持每个部位3-4动作,每个动作3-4组。
5动作次数。大负荷、少次数、少组数的方式对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何种有效;而小负荷、多次数、多组数的方式有利于缩减脂肪,使肌肉线条清晰、轮廓分明。
(1~4次主要增长绝对肌力和体力,6~12次主要增长肌肉围度,16~20次主要发达小肌肉群和增进肌肉线条弹性,25次以上主要用于减脂、增强心肺功
能、健身塑形等。)
6每组次数。每组次数就是RM的概念,例如"8~10RM"所表达的就是"竭尽全力最多能重复8~10次的重量"。以增肌为目的的健身,采用8-12RM的重量。以减脂为目的健身,采用20-30RM的重量。
7适时改变锻炼强度与方法。随着力量的增长,要增加负荷强度和多动作锻炼,以给肌肉新的刺激促进增长。
8锻炼方法。一般健身者:在时间和体能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每周健身4—5次,每次40—50分钟。
增肌训练者:周一至五训练3次,中低强度,以器械训练为主,有氧训练为辅,周末训练两次,高强度
,时间延长,除跑步热身外,完全投入到器械训练中去。
减脂训练者:每周5—6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配合适量器械练习。
塑型训练者:健身频率和持续时间与一般健身者相同,但注意课程多样化,包括有氧运动、舒缓性健身操课、器械训练等不同项目。
增肌训练者应注意:肌肉恢复期为48~72小时,因此在肌肉没有完全恢复之前再继续锻炼同一块肌肉是没有效果的,相反会影响锻炼效果。一般在大肌肉锻炼的
同时有小肌肉的参与运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把参与运动的肌肉在同一天锻炼效果是最好的。组数、次数要求,大肌肉3~4组、6~10RM、3~4个动作,
小肌肉2~3组、8~12RM、2~3个动作。大肌肉包括:胸肌、背阔肌、腹肌、腿部。训练初期要适当减轻重量、加大数量。
大家好,今天粉丝问,他说自重训练好不好,我很喜欢自重训练,我觉的它是最方便的训练方式,在哪一个地方都可以用,我在出差的时候也用自重训练。
自重训练对我们的全身的协调性也有一个好的进步,因为他的的动作是用全身的,可是在我经验非常少人只用自重训练,会有一个好的身材或者很大的力量,那些有好身材的人他们是专业的体操运动员,有些是专业的攀岩运动员,还有一些是专业的打拳的运动员。
这些人已经有一个很好的神经系统,他们平衡的能力也特别好,还有他们已经有一个非常高的水平的协调性,所以他们能做很高级的,很高难度的自重训练,比如说一几个手指的俯卧撑,手臂的引体向上,一手臂的俯卧撑,他们也可以做高难度的单腿深蹲。
用了这个高难度的高级的自重训练,也可以有一个好的身材,可是普通的人很大部分我们的顾客是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我建议他们大部分是应该用,哑铃和杠铃,在我经验,哑铃跟杠铃有两个比自重训练好的地方。
第一你可以选了动作比较多,比如说如果你要练后链,臂,腰,腘绳肌,你可以做简单的动作,比如说一个罗马尼亚硬拉,用哑铃的,也可以做很高难度的,比如说抓举或者挺举。
中间还有很多不同的动作你可以用,所以哑铃和杠铃可以选的动作很灵活,可以配私人的现在的能力比较好。第二个点是哑铃跟杠铃你可以调他的重量,调的很细,好的哑铃跟杠铃你可以调的最少零点二五公斤的重量。
所以你可以慢慢的一步一步的进步,这个是很重要的,可是体重,比较难调了这个很细的重量,所以你进步的速度我觉得会比较慢。还有自重的训练,如果你没有用太高难度的运动,你会觉得太简单。
因为你练完了你可以做引体向上可以做二十个,二十五个,你俯卧撑可以做五十个,如果你可以做五十个这个是说,这个重量太轻了普通的人用太轻的重量长期比较难增肌。所以我的建议是这样。
如果你喜欢做自重训练,你可以百分之二十你的训练用自重训练,那百分之八十还是普通的哑铃和杠铃训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身强度自行调节,很多时候要适合自己才是好的。想学更多健身干货请关注我,谢谢大家。
说到FITT原则,相信大家都不了解,其意思就是频率强度,时间和类型,描述的是一些与我们训练相关的因素,其中强度因素比较复杂,需要用一些方法来判断强度,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着重讲讲该如何判断强度。
1、抗阻训练负荷
强度也可以指我们在训练中对身体施加的压力,也就是说,比较我们在阻力训练中使用的压力程度。当进行同样的运动时,举起一个15公斤重的哑铃比举起一个5公斤重的哑铃强得多。这里的力量指的是我们最大重复次数的百分比,也就是说,在特定的运动或重复次数中,我们能举起的最大重量。例如,1RM指的是我们重复一个动作时能举起的最大重量,而10RM指的是我们重复10个动作时能举起的最大重量。
2使用RPE监测强度
RPE是一种有效的主观强度监测方法,RPE通常是从1到10的主观评分。1表示非常容易,5表示中等强度,10表示最大强度。如果我们计划一个中等强度的训练计划,那么训练中的RPE应该保持在4-6,如果是一个简单的低强度计划,那么RPE应该设置在2-3的范围内。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该如何利用FITT原则
当我们以足够的频率、强度和时间进行训练,并且所选择的运动类型能够保持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坚持训练计划时,我们的身体素质将会大大提高,无论是外貌、体重、体脂率、心肺耐力、肌肉力量以及耐力和柔韧性都会开始表现出良好的变化。坚持训练计划引起的这些生理变化被称为训练效果。
肌肉将遵循超负荷原则、特定原则、可逆原理则和个体差异原则来调整自己以适应我们当前的身体水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平台期”。此时,我们需要以适当的方式逐渐增加对我们自身的一定压力,我们的身体会再次调整自己以适应。如果压力的强度或频率不足,身体就无法适当超负荷,身体也无法产生任何适应性变化。如果压力过高或过大,还可能会导致受伤或过度训练。只有在训练计划中采用最适合我们目前水平的压力,我们的体能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因此,当身体具有积极的适应性时,我们应该改变一个或多个FITT变量,以便我们能够继续升级并进入下一个训练阶段。
对于关心进步的训练者来说,首要目标是避免平台期,并在平台期之后成功走出平台,当我们的身体回到内部平衡的状态时,就会有一个稳定期。
刚刚开始健身的初学者可能需要经过长达6个月的训练,才能出现稳定期。在最初几个月的锻炼中,力量会显著增加,但很快这些变化就会开始稳定或停滞。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通过FIIT原则调整我们的培训技能,大约每4-6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