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抗阻训练计划的制定依据与内容
(一)抗阻训练计划的制定依据
选择正确的锻炼手段方法和确定适当的运动负荷,是制定抗阻训练运动计划的关键。为了制定出个性化的抗阻训练运动计划,必须要以健康状况的调查评估和健康体适能的测试评估获得的客户信息为依据,另外还要了解客户目前的抗阻训练技术经验和训练水平。一种确定客户训练经验与水平的简单方式是询问其参加训练的持续时间。对于以前没有训练经历的客户来说,参加训练少于三个月的属于初学者水平;三到十二个月的属于中级水平;超过一年持续训练的就属于高级水平。
制定抗阻训练运动计划具体内容之前,要明确客户的锻炼目的。首先要明确客户需要重点增强锻炼哪些肌群,然后明确需要发展的是肌肉力量还是肌肉耐力,或是增加肌肉体积。
(二)抗阻训练计划的内容
抗阻训练运动计划的内容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运动频率、运动时间、运动的选择、动作顺序、负荷和重复次数、完成组数、组间休息、训练方法等要点。
1.运动频率
运动频率受客户的抗阻训练水平、其它运动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时间安排的影响。
健身教练应该主要以客户的抗阻训练水平来确定其运动频率。训练水平差的客户需要较多的休息时间,这就降低了训练频率。相反,训练水平较高的客户需要的休息时间较少,所以每周可以安排多次运动。但是,如果客户还有其它运动,而且总运动量很高,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减小抗阻训练的频率。
为了获得充分的休息,应该在相同肌群的训练中间至少安排一天的休息日。还可以根据客户的训练水平做出更详细的指导。一般来说,初级者的训练频率通常是每周两次或三次;中级者的训练频率通常是每周三次或四次;高级者的训练频率通常是每周四次或五次。
初级者每周两次或三次的训练应合理地平均分配,例如:可安排周一、周四训练或每周一、三和五训练。
中、高级者可以接受每周三次以上训练的运动频度,但不能每天都训练同一组肌肉群。这时就需要健身教练为其制定分化训练计划。例如:每周练四天可以这样安排,周一和周四训练上身肌肉,周二和周五训练下身肌肉。
2.运动时间
一般来说,运动时间也取决于客户的训练水平,但做为一般健身者来说,一次抗阻训练的时间一般不超过60分钟。
3.运动的选择
运动的选择就是为客户选择抗阻训练计划中的练习项目,这主要取决于客户的个人情况。所选择的练习动作应针对客户的特殊需要,排除不适当的运动。一般性的运动选择原则如下:
(1)健身教练应该在特殊性原则指导下选择动作,为了训练某些特定的肌群,应该选择这些肌群的针对性练习。
(2)应该考虑客户的时间问题。这个因素不仅影响练习项目的数量,还影响练习的方式。例如,单臂哑铃弯举练习所用时间长于双臂哑铃弯举所用的时间。
(3)对于没有抗阻训练经验的客户先安排其进行器械练习。因为器械练习较自由重量练习(杠铃、哑铃练习)在训练技术方面较为简单,同时也较为安全。
(4)对于存在身体结构问题或某些关节柔韧性较差的客户,选择运动项目更应慎重。例如,对于肩关节柔韧性非常差的客户,就不应让其进行直立推举哑铃的练习,否则容易造成腰部压力过大而导致受伤。
(5)可根据客户的具体身体状况和需要为其选择核心练习基本练习、辅助练习、结构练习和功能性练习。
(6)对初级者可选择每个肌群采用一个动作的方法,以基础肌肉锻炼为主;而对中级者和高级者则可选择每个肌群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的方法,并均衡锻炼基础肌肉和非基础肌肉。
4.运动顺序
运动顺序是指在一次抗阻训练中将练习动作排成一个特定的序列。运动顺序应该使前一次运动引起的疲劳对下一项运动的影响最小。在抗阻训练中,安排运动顺序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大部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重要的方法:
(1)一般先进行核心练习基本练习、多关节练习,然后是辅助练习、单关节练习,或先进行大肌肉群的练习,然后进行小肌肉群的练习。如进行预先疲劳训练法,则先进行单关节练习,然后进行多关节练习
(2)“推”和“拉”运动的交替进行。
(3)上肢练习和下肢练习交替进行。
(4)多关节练习、单关节练习与交替推拉练习相结合。通常先进行下肢的运动,然后是上肢的运动。
(5)组合组和超级组。
(6)预先疲劳训练法。
(7)循环训练。
5.负荷强度和重复次数
研究证明,高负荷(最大或接近最大用力)和低重复次数的训练可使力量得到有效增大,而低负荷和高重复的训练可使肌肉耐力获得良好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肌肉力量和耐力在每种情况下都可以得到发展,但每种负荷方案更有利于其专门的神经肌肉类型。以发展肌肉力量为主的抗阻训练应采用1~6RM的强度;以发展肌肉体积为主采用6~12RM的强度;以发展肌肉耐力为主采用小于或等于12RM的强度。对于初学者水平的客户开始阶段采用12~15RM的强度较为合适。由于老年人(接近50~60岁或更老的人)在抗阻力训练中可能会发生骨骼肌损伤,一般可采用10~15RM的强度。这里应该指出,RM代表该负荷可能举起的最高重复次数,而不是指负荷本身的绝对值,同为8RM,对体适能不同的人,承受的绝对负荷值就可能不同。因此,采用RM做负荷指标,就可能使抗阻训练更加适应运动计划个性化的需要。
6.组数
每次训练课要完成的组数与每次训练课需要的时间有紧密联系。组数的安排不像运动次数的安排那样直接受到主要抗阻训练目标的影响,但组数也与训练目标有关。尽管研究显示,只进行一组训练就能使肌肉增粗并提高,但是中级者和高级者可能需要增加组数来获得进一步提高。初学者一般不能进行多组训练,开始训练的几个月可以采用单组训练,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可逐渐增加组数。发展肌肉力量与体积一般3~6组为宜,发展肌肉耐力一般为2~3组。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组数安排不包括热身组。
7.组间休息
客户的抗阻训练目标决定了组间休息时间。肌肉耐力训练,组间休息通常是30秒或更少。肌肉体积训练,组间休息通常是30~90秒。肌肉力量训练,组间休息较长,尤其是下肢或全身性运动,长达两到五分钟。
8.训练方法的变化
为了帮助客户不断提高肌肉的力量、耐力或增大肌肉体积,降低过度负荷的危险,减少厌烦感并维持训练强度,需要在运动计划中应用多样化原则。可以通过周期性改变频率、负荷、训练量或休息时间来改变抗阻训练运动计划,使训练具有多样化。下面重点介绍一些常用方法。
(1)基本练习法:首先通过测试确定个人10RM的重量,然后完成三组训练,每组10次,每组练习的重量依据10RM的百分比来确定。例如:
第一组10次 50﹪10RM
第二组10次 75﹪10RM
第三组10次 100﹪10RM
(2)金字塔练习法:先确定个人1RM的重量,然后依据这个重量的百分比来确定以下每组练习的重量。随着每组逐渐加重,每组次数逐渐减少。例如:
第一组12次 50﹪1RM
第二组8次 65﹪1RM
第三组6次或至力竭 75﹪1RM
(3)递减重量练习法★:同金字塔练习法相反,随着每组逐渐减重,每组次数逐渐增加。例如:
第一组6~8次或至力竭 约100﹪10RM
第二组9~12次或至力竭 约80﹪10RM
第三组13~15次或至力竭 约50﹪10RM
第四组16~18次或至力竭 约20﹪10RM
(4)强迫次数练习法★:当练习者做某一练习时,已完成一定的次数,无力继续完成全程规范动作时,健身教练可帮助其通过动作的“顶点”继续完成1~2次动作,使肌肉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
(5)退让练习法★:当练习者正常练习至疲劳后,健身教练可帮助其完成向心收缩动作,然后由其自己完成离心收缩动作。
(6)调整运动负荷量★:为了避免客户出现对某个运动计划的适应或出现过度疲劳,可周期性调整运动负荷量。运动负荷量的调整主要是改变多关节练习的负荷量。例如:如果客户每周锻炼三天,可以将这三天分别安排为“大负荷量日”、“小负荷量日”和“中负荷量日”。如果客户每周锻炼四天,可以采用“大负荷日”与“小负荷日”交替的方法。
(7)改变练习动作★:为了使客户保持对健身运动的兴趣,提高锻炼效果,可每4~8周改变练习动作,甚至可以在每次锻炼课都改变一些练习动作。
二、
训练原则
身体活动要达到健身目的,必须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不能盲目地去运动。因此,在进行抗阻训练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超负荷原则
超负荷原则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是指对于运动量的要求要超出平时所适应的负荷,这样训练才有效果。这是一种为了提高肌力和肌肉耐力所实施的超过自身平时最大能力的训练,使得肌肉系统功能因训练内容而获得相对的改善。肌肉力量、耐力训练的超负荷是通过在抗阻训练中增加重复次数、减少每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增加重量、增加练习组数、增加训练频率等方法实现的。
(二)特殊性原则
不同的身体活动具有不同的效果,运动者期望获得什么样的运动效果,就应进行能产生那种效果的运动。因此在运动计划中,不同的需求要采用不同的运动内容。例如,要增加胸肌、肱三头肌的力量,就要采取卧推练习,而不是坐姿划船练习。高强度的抗阻训练可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的体积;如果要获得最大的肌力就必须对抗最大的阻力;而要提高肌肉耐力则要采取低阻力、多次数的抗阻训练才能明显提高肌肉的耐力,但肌肉力量和体积却不会有多大改变。
(三)渐进性原则
实施运动计划要逐步增加运动量,从而使运动计划能够安全而有效地进行。在抗阻训练中,如果一时突然给予肌肉过强的负荷,就容易造成伤害事故。所以应采取渐进的方法增加强度、次数和组数。身体适应能力随着渐进的负荷而增加,肌肉力量、耐力和肌肉体积也随之增加。
有氧抗阻训练就是增加负重的方式来提升有氧训练的难度,这是力量和有氧的结合的训练方式锻炼效果很好,无氧抗阻训练这类的抗阻训练多属于力量训练,能通过对不同肌肉的阻力对抗实现深入刺激目标肌肉的效果。
可以说抗阻训练是一种提升肌肉爆发力的训练方式,有着显著的效果,我们训练的时候找到适合训练方法能让你的健身变得更有成效。
适用于徒手抗阻训练的条件:
肌力3级以上,肌张力正常。
适用于徒手抗阻训练的条件为 肌力3级以上 。
1抗阻训练的适应
人体会对抗阻训练进行生理适应。具体产生哪些适应,要看具体的抗阻训练计划。
2计划制定
运动员的健康状态
训练的重力类型
训练频率
训练肌群(主动肌—对抗肌要保持肌力平衡)
针对的供能系统
肌肉收缩方式
如何针对训练中最常见的受伤部位进行训练
3要素
31练习手段的选择
32肌肉收缩类型
离心收缩、向心收缩、等长收缩
离心收缩造成的肌肉损伤较大,更有利于肌力增长。应当小心使用大负荷离心收缩类训练,以减少肌肉的过度损伤和训练过度而受伤的风险。
等长收缩在训练中出现的方式:①稳定作用②握紧重物③动作范围特定区域中的主要练习动作。
等长收缩可以作为增强特定动作幅度区的力量与肌肉耐力。
1、自重的抗阻训练
自重不必多说,以自身体重为重量载体的力量训练,无论是任何形式的自重训练,都有这样鲜明的共同点。但是,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让肌肉有所增长,力量有所提高,平日的训练上,如果因为能够持续性的做很多次数,那么你想要的训练效果会有所锐减,对于这样的问题,要改变原有的训练重量。
因此,要让自重健身训练上继续获得一定增肌和增加力量的效果,就可以运用抗阻式的自重健身,以负重训练为手段,增加训练重量,达到让自身力量实现新的负重效果,当然在训练之中,要学会控制训练的负重增加,目的是为了肌肉不仅能够有足够力量进行训练,而且还能面对训练需要有更高强度。
2、有氧的抗阻训练
有氧还能做到抗阻训练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对于有氧训练来说,增加抗阻负重就等价于有氧与无氧同时进行训练,这样,训练上达到了有氧训练的心肺功能改善,又得到了一定爆发力水平的提高。所以说,在进行有氧训练时,要结合到抗阻训练带来的效果,两者结合进行,有着更高的效果。
3、无氧的抗阻训练
无氧力量的抗阻训练是对于一些局部肌肉去能有深入性刺激效果的训练方式,因为其对于肌肉伸张,收缩,引起肌肉的静态变化。如果要让某些小肌肉群有加强训练,那么抗阻训练是不错的选择。
一些长位移,顶峰收缩,离心向心收缩的训练,可以看作是抗阻训,因此要在训练上加以重视。 力量抗阻训练要以变化所受阻力来进行,变化重量的形式可以是渐进递增后递减,也可以是波浪式不定像改变重量。要让每组的训练有不同的效果,不仅仅是增肌,提高力量,还要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进行。
力量训练目的:
力量训练的一种有效增肌健身的途径,做好抗阻训练可以帮更加有效的燃脂,让肌肉变得更加强壮,身型也变得更加有美感,经常练习对我们的睡眠和心血管的健康也有帮助。 它的锻炼原理也很简单就是通过对抗运动器械阻力的方式来提升力量训练。
从训练目的来看,抗阻主要是针对肌肉力量,爆发力,增加肌肉这些方面的,通过改变训练组数,次数,休息间隔的方式来提升运动效果,实现塑型的目的。
人体整体阻抗主要由手臂和腿的阻抗决定。身体各个段的成份分布是不一样的,局部阻抗测量所得的是人体成份的局部分布。
手臂、躯干及腿各部分的生物电阻抗估计值可被用来直接计算 FFM(非脂肪质量 );Baumgartner等人在研究中则显示,躯干电抗与电阻的比值 (相位角 )与 %BF(体脂肪百分比含量 )密切相关。
体测仪的原理就是就是通过生物电在身体里的流动来测量身体的各项指标的,由于身体的不同组织比如肌肉,脂肪等对电流的电阻不同所以才测出的各项指标。
扩展资料:
人体的基本构造单位是细胞。细胞被一层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所包被,称作细胞膜或质膜,它允许某些物质有选择的通过,同时严格保持细胞内物质成分的稳定。细胞膜不但是细胞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屏障,也是细胞接受外界或其他细胞影响的门户。
细胞环境中的各种物理性刺激,体内产生的激素和递质等化学性刺激物,以及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等,很多首先作用于细胞膜,然后再影响细胞内各种生理功能。细胞膜性质及其变化从细胞层次反映了人体生理,病理状态及变化。
-生物电阻抗测量
后蹲,前蹲,箭步蹲,硬拉,卧推,双杠臂屈伸,肩上推举,引体
二头弯举,哑铃飞鸟,卷腹,坐姿提踵,腿屈伸,腿弯举
---------------------
不管是抗阻训练还是其他训练,在开始训练前都要进行需求分析,确定训练目标,这样才能有目的性的制定自己的训练计划。
对于大众健身,进行抗阻训练的目的一般为改善体型、保持身体健康。在进行抗阻训练前首先要对客户进行全面的身体和训练经历评估(体成分评估、基础体能评估、体态评估、之前的锻炼经历),了解客户的训练需求(我希望通过系统训练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私人教练需要根据评估结果推测客户进行抗阻训练会有哪些潜在的风险,比如是否有关节软组织伤病,是否有严重的体态失衡,如果有,哪些抗阻训练动作应该取消,哪些动作需要谨慎规避,哪些动作有较好的替换动作。完成所有评估后,再根据客户的训练需求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对于专业运动员,主要目的是加强相关肌群的肌力/爆发力,肌耐力,改善运动技术,促进运动表现提高,体能教练需要事先对运动员的训练经历、身体状况和运动项目有个充分了解,然后根据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训练计划,在安排抗阻训练计划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加强哪些肌群的训练会直接(或间接)促进运动表现的提高,需要加强具体什么素质(肌力/爆发力,肌耐力,肌肥大),怎么根据运动员的赛季合理的安排训练周期。
抗阻训练的主要训练目的主要有三个:肌力/爆发力,肌肥大,肌耐力(爆发力训练需要特别的训练技术)。其中肌力/爆发力类训练对训练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有一定训练经验,所以建议之前未接触过抗阻训练的人群,先从肌耐力训练开始,肌耐力练习一般为小重量、高次数的练习,较高次数的练习可以有效的巩固掌握技术动作,并为之后的较大重量训练打下肌力基础。
二、训练动作选择
一般来说,抗阻训练动作根据参与肌群大小,以及对运动表现的贡献程度,可以分为核心训练动作和辅助训练动作两类,核心训练动作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大肌群的多关节训练动作(注意:这和腰腹核心的概念不同),核心训练动作又可分为结构性训练动作和爆发式训练动作,结构性训练动作是指躯干脊柱参与承重的训练动作,爆发式训练动作指非常快速的进行结构性训练动作。辅助训练动作通常指只动用小肌群或一块大肌群的单关节训练动作。
核心训练动作举例:后蹲,前蹲,箭步蹲,硬拉,卧推,双杠臂屈伸,肩上推举,引体向上
爆发式训练动作举例:高翻,高拉,高抓,箭步挺,半挺,下蹲挺,抓举,挺举
辅助训练动作举例:二头弯举,哑铃飞鸟,卷腹,坐姿提踵,腿屈伸,腿弯举
核心训练动作对改善体能,提高运动表现效果明显,所以在选择训练动作时应该被优先考虑,辅助训练动作对改善体能和提高运动表现较不重要,通常用于运动项目所使用的辅助肌群加强,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训练。
对于大众健身,选择训练动作应以核心训练动作为主(大肌群多关节动作),辅助训练动作为辅(小肌群单关节动作),而且要特别注意全身肌群的平衡发展(拮抗肌之间的平衡),避免出现肌力失衡影响体态,增加受伤风险。比如训练计划中安排了股四头肌训练,那一定要相应的增加股后肌群的训练,当然肌力平衡不是指某一块肌群的肌力/爆发力、肌耐力和另一块肌群相同,而是彼此之间应有适当的比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