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第1张

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

二是语意递进加深——“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扩展资料

解读

1、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2、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在开头有些“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揭示了既不想剪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的心理和效忠满清王朝的政治倾向,糜烂的精神状态

再往下“也有解散辫子的,盘的平的……是在标致极了”,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表达了鲁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愤懑之情,也从侧面表达了起爱国之情

接着“精通实事的人”,讽刺的说法,(他们)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思想同上

接着讲述到仙台求学的遭遇,先谈到鲁迅在哪儿的食宿情况并不太好,也衬托出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动摇鲁迅“科学救国”的意志

下面的匿名信风波和**事件,表达思想最为明显,列举2处,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反语,表达对对方错误思想的强烈抨击愤慨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使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表达了及其沉痛的情感,从那时起,鲁迅的意见变化了,弃医从文,立志拯救人民精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300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