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旅游指南

亚美尼亚旅游指南,第1张

亚美尼亚是东欧国家,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它也是最近与中国签署互免签证的最新一个欧洲国家。亚美尼亚的旅游景点包括自然景观和大量的文化历史建筑,会让你的旅程更加丰富多彩。

2008年1月19日,中国与亚美尼亚互免签证协定将正式生效,亚美尼亚将成为第15个与中国完全互免签证的国家。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位于外高加索的国家非常神秘。那么,亚美尼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好玩吗?怎么玩?下面的话就为你一一揭晓。

从首都埃里温俯瞰阿拉拉特山。

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外高加索古国

高加索是欧亚大陆的走廊和十字路口。大高加索山脉以北的地区一直是欧亚大草原的一部分,游牧民族反过来又是这里的主角。大高加索山脉以南,或者叫外高加索,它的历史基本上是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写的。3000多年来,守卫着亚欧大陆分界线,像一个大软木塞一样堵住欧亚草原南通道的高加索地区,一直是入侵与抵抗的历史大戏的舞台:亚述人、希腊人、罗马人、波斯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奥斯曼土耳其人、俄罗斯人纷至沓来。

宗教上,外高加索的基督教信仰几乎淹没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周边国家:北高加索、阿塞拜疆、土耳其、伊朗都是伊斯兰教。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一样,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基督教确立为国教的国家,比罗马早——年。还有历史悠久的亚美尼亚文字。直到近代,亚美尼亚一直使用5世纪梅斯罗普马什托茨创造的亚美尼亚文字。

5世纪,亚美尼亚被萨桑波斯吞并,随后获得自治。此后,拜占庭和塞尔柱土耳其相继成为亚美尼亚的宗主国。123年,蒙古将领苏台德和哲别从阿拉伯入侵并征服了高加索,随后越过高加索山脉,入侵钦察草原。《元史》年,高加索山脉有一个很中国的名字:“太和岭”。与成吉思汗屡战屡胜的苏丹扎兰丁也数次入侵亚美尼亚。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后,亚美尼亚作为一个国家彻底消失,直到近500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从文化遗址到自然风光

任何乘坐飞机抵达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的人,都会在舷窗外看到明信片般的风景。——一座雪山,阿拉拉特山,终年被冰雪覆盖。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山脉之一,无疑也是宗教地位最高的山脉之一。虽然亚伯拉罕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信徒在许多事情上有分歧,但他们都相信《旧约创世纪》年的描述,即当上帝使世界洪水泛滥时,诺亚方舟最后停泊的地方是亚拉腊山。

虽然阿拉拉特山实际上位于土耳其境内,但却为埃里温的美景增色不少。高加索山的雄伟和几千年文明带来的历史遗迹让亚美尼亚充满了惊喜。

乌木城堡

这是公元前782年阿尔吉什蒂一世建立埃里温的地方。现在人们可以参观它的遗迹,在残存的石头和墙壁中行走。圣萨尔奇斯大教堂于1835年至1842年重建,它是亚美尼亚教会Jalas作为该教会教区的所在地。

乌木城堡的外墙

赤米河津教堂

世界上最古老的大教堂EkimiHejin教堂位于埃里温市中心以西20公里处。公元301年,先知圣格雷戈里在——年看到了一个景象,基督从天而降,用一把金斧头砸碎了一块土地,告诉他亚美尼亚第一座大教堂应该建在哪里。奇米阿津教堂,意为“降临人间的独生子”,就建在这里,此后一直是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的主教堂。教堂建筑群和附属的兹瓦尔特诺考古遗址也以中央穹顶十字架和走廊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亚美尼亚教堂的发展,对这一地区的建筑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0年,它们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赤米河津教堂

加尔德修道院

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最初是格雷戈里依靠他经常祈祷的洞穴附近的天然泉水建立的。我们现在看到的修道院建于13世纪,大部分建筑都是岩石雕刻而成,这是它最大的特点,也代表了亚美尼亚中世纪建筑的巅峰。教堂里镶嵌着许多古老的十字架石头,刻有大量浮雕,美不胜收。

紧靠岩石的格哈德修道院。

同时,它也因收藏圣物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耶稣在十字架上时刺他的矛。据说每个亚美尼亚人一生中至少要去一次格加尔德修道院朝圣。而在今天,朝圣者的行为仍然体现着古老的传统:在踏上这里之前,在悬崖上扔一块鹅卵石,以确保你的愿望能够实现。在修道院的灌木和树木中,还可以看到小断丝带绑在树枝上。每一条小断丝带都是信徒留下的,代表一种祈祷。

加尔德修道院和上阿扎特山谷

霍尔维拉布修道院

为了坚持自己的信仰,格雷戈里被用水、热煤渣等折磨。并被扔进地牢,然后扔进一个满是泥土和毒蛇的深坑。在那个深坑里,格雷戈里顽强地坚持了14年。据说一个寡妇在梦中得到了上帝的命令,每天把一条面包扔到一个深坑里给格雷戈里吃。

以雄伟的阿拉拉特山为背景的霍尔维拉布修道院。

为了纪念格雷戈里的痛苦经历和他不可动摇的信仰,信徒们在深井上方建造了一座修道院。这座面向阿拉拉特山的修道院被命名为豪尔维拉布修道院。现在,朝圣者们仍会来到这里为格雷戈里祈福,他们可以沿着一个有25级台阶的梯子爬进这个直径5米的圆形深坑,体验格雷戈里当年的感受。

加尼神庙

这是一座希腊罗马建筑,最初是献给琐罗亚斯德教的太阳神密特拉。当亚历山大大帝带领他的军队经过这里,并前往中亚和更远的地方时,这一地区可能有许多这样的寺庙。

加尼神庙在亚美尼亚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但幸运的是,废墟保持完好,直到1909年考古学家重新发现它们。重建工作于1975年完成。

修复后的希腊神庙

哈格帕特修道院和萨纳欣修道院

从10世纪到13世纪,这两所寺院都是当地重要的大学,尤其是Sanahin寺院以其注释和书法学校而闻名。哈古帕特修道院建于967年至991年,由当时阿巴斯王朝的妻子KoSlovaNushosrovnosch王后和她的两个儿子Guriegel和Subat建造,并在随后的三个世纪中不断扩建,成为亚美尼亚宗教艺术的典范,教堂宏伟,拱廊优雅。Sanahin修道院位于亚美尼亚Sanahin村附近一个树木繁茂的山坡上,由几个不同时期建造的建筑组成:较大的Amanakitz教堂和与之相邻的较小的Astvasadin教堂、Gregorian环形教堂、学院、钟楼和图书馆。1235年,由于蒙古人的入侵,寺院逐渐衰落,许多建筑被毁。如今,这两座寺院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哈格帕特修道院和萨纳欣修道院图

塞万湖

赛凡湖所在的迪列然古镇又被称为小瑞士,这里有高山风光和森林。而这美丽的风景距离埃里温只有60公里。

塞万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高加索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二十八条河流和小溪哺育着这个湖泊,四周是白雪皑皑的山峰,湖泊周围的白色沙滩构成了完美的明信片风景。湖上矗立着塞瓦那万克修道院,意为“黑色修道院”,建于9世纪。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苏联时期的引水工程导致塞范湖湖面干涸。现在我们看到的风景如画的塞范湖,是当地政府政策修正和生态修复的结果。

从塞瓦那万克修道院俯瞰湖面

远离喧嚣的滑雪胜地。

此外,得益于外高加索山脉完美而原始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亚美尼亚也是一个滑雪国家。花之谷(Tsakhkadzor,又名佐尔镇,Saked)拥有广阔的雪原,全长27公里。雪原的海拔可以从1966米上升到2819米,每年都有高质量的粉雪落下。雪季也可以从11月持续到第二年的4月。这个地方原本是为了训练苏联运动员参加冬奥会(1988年)而建的,设施完善。

冬天的亚美尼亚也值得一去。

塞万雪原位于塞万湖经过的唯一地方。雪道虽少,但视野相当开阔。它的滑雪季节可以是从11月底到6月初。塞万湖附近的阿拉加茨山,矗立在埃里温西北40公里处,平均海拔4000米,山峰面积几乎占亚美尼亚国土的1/5。也是当地人的滑雪胜地。

亚美尼亚是一个东欧国家,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内涵,也是最近最新和中国签订互相免费签证的欧洲国家,亚美尼亚的旅游景点包含了自然景观和大量的人文历史建筑物,让你的旅途更加绚丽多彩。

2020年1月19日,我国与亚美尼亚的免签协定就将生效,而亚美尼亚也将成为第15个与我国全面免签的国家。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个位于外高加索的国家显得十分神秘。那么,亚美尼亚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好玩吗怎么玩以下文字将为你一一揭晓。

从首都埃里温眺望亚拉拉特山

文明史悠久的外高加索古国

高加索地区是欧亚大陆的走廊,也是十字路口。大高加索山脉以北地带从来都属于欧亚大草原的一部分,各个游牧民族是这里轮流登台的主角。大高加索山脉以南,或称为外高加索的地区,其历史基本就是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这两个国家书写的。扼守亚欧分野、像个大瓶塞一样堵着欧亚草原南下通道的高加索地区在过去3000多年来,一直是上演着入侵与抵抗历史剧的舞台:亚述人、希腊人、罗马人、波斯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奥斯曼土耳其人和俄国人纷至沓来。

从宗教上来看,外高加索的基督教信仰几乎淹没在周围信奉伊斯兰教国家的包围之中:北高加索、阿塞拜疆、土耳其和伊朗都是伊斯兰教。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一样,偏偏是世界上最早把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比罗马还要早。一样历史悠久的还有亚美尼亚文字,直到现代,亚美尼亚一直使用由Mesrop

Mashtots创制于5世纪的亚美尼亚文字。

到了5世纪,亚美尼亚王国被萨珊波斯吞并,此后又获得自治。此后拜占庭、塞尔柱土耳其先后成为亚美尼亚的宗主。1223年,蒙古大将速不台和哲别从阿拉伯入侵并征服高加索,然后翻越高加索山脉攻入钦察草原。在《元史》中,高加索山脉有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太和岭”。与成吉思汗反复争斗的花剌子模苏丹札兰丁也数度入侵亚美尼亚。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后,亚美尼亚作为一个国家完全消失,直到近500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从文化遗址到自然风光

任何通过飞机抵达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的人都会在舷窗外看到明信片一般的风景——一座常年被冰雪覆盖的雪山,亚拉拉特山。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山之一,毋庸置疑也是宗教地位最高的山之一。虽然三大亚伯拉罕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教徒在许多事情上存在分歧,但他们都相信《旧约·创世纪》中的描述,即当上帝让世界发洪水的时候,诺亚方舟最后停泊的地方就在亚拉拉特山。

虽然亚拉拉特山实际位于土耳其境内,但它为埃里温的美增色不少。高加索山脉的雄伟壮观,上千年文明史带来的历史遗迹,都令亚美尼亚处处充满惊喜。

埃瑞布尼城堡

这里是阿尔吉什提一世于公元前782年建立埃里温市的地方,如今人们可以拜访它的遗迹,在残存的石块和城墙中信步。圣萨尔基斯大教堂于1835年至1842年间重建,是亚美尼亚教会亚拉斯当教会主教管区的所在地。

埃瑞布尼城堡的外墙

埃奇米河津教堂

世界上最古老的大教堂埃奇米河津教堂位于埃里温市中心以西20公里。在公元301年,先知圣格里高利看到了一个景象——基督从天堂下凡,拿一个金斧头砸了一块地,以此告诉他亚美尼亚的第一个大教堂应建的位置。埃奇米阿津教堂,意为“独生子下凡地”,就建在了这里,从此它一直都是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的主教堂。教堂建筑群及附属的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还生动地呈现亚美尼亚中央圆顶十字型和穿廊形式的教堂发展历程,对此区的建筑及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2000年,它们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埃奇米河津教堂

格加尔德修道院

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而且,它最初也是格里高利建立的,依傍着他经常去祈祷的洞穴边的天然泉水。现在看到的修道院建于13世纪,大部分建筑都在岩石中凿成,是它的最大特色,也代表了亚美尼亚中世纪建筑的巅峰。教堂内镶嵌着许多古老的十字架石,刻有大量浮雕,美轮美奂。

依偎着山岩的格哈德修道院

同时,它也以收藏的圣物闻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耶稣在十字架上时曾刺中他的矛。据说,每一个亚美尼亚人,一生中都要至少去一次格加尔德修道院朝圣。而且在今天,朝圣者的行为依旧体现着古代的传统:在踏进这里前,要往悬崖上扔一颗小石子,来确保你的心愿能实现。在修道院的灌木和大树上,还会看到小碎绸带绑在枝杈上,每一个小碎绸带都是一个信徒留下的,代表着一个祷告。

格加尔德修道院和上阿扎特山谷

霍尔·维拉布修道院

为了坚持自己的信仰,格里高利他被人用水、热煤渣等施以酷刑,还被扔进了地牢,之后又被丢进了满是污泥与毒蛇的深坑中。在那个深坑中,格里高利顽强坚持了14年。据说一个寡妇在梦中收到了上帝的命令,每天都向深坑里扔一条面包给格里高利吃。

以雄伟的亚拉拉特山为背景的霍尔·维拉布修道院

为了纪念格里高利的痛苦遭遇与他不动摇的信念,信徒们在深井上方盖了一座修道院。这座面朝亚拉拉特山的修道院,被命名为霍尔·维拉布修道院。现在,朝圣者依旧会到这里为格里高利祈祷,他们还可以顺着一个有25级的梯子,爬进这个直径5米的圆形深坑里,来体验一下当年格里高利的感受。

加_尼神_

这是一幢希腊罗马式建筑,本是奉献给琐罗亚斯德教中的太阳神密特拉的,当年亚历山大大帝率军取道此处、前往中亚和更遥远的土地时,这一地区大概有许多这样的神庙。

加尔尼神庙曾经在亚美尼亚地震中受到严重损坏,所幸废墟一直按照原样保留,直到1909年被考古学家们重新发现。重建工作于1975年完成。

修复的希腊神庙

哈格帕特修道院和萨那欣修道院

10到13世纪时,这两座修道院是当地重要学府,尤其是萨那欣修道院以其注释和书法学校而闻名。哈格帕特修道院建于公元967年到991年,由当时阿巴斯王朝的妻子科斯洛瓦努斯霍斯洛夫诺施王后及她的两个儿子古里格尔和苏巴特建造,并在之后的3世纪中不断扩建,成为亚美尼亚宗教艺术的典范。教堂气势恢宏,拱廊线条优美。而萨那欣修道院位于亚美尼亚萨那欣村附近一个树木繁茂的山坡上,由建造于不同时期的几个建筑组成:较大的阿曼那基茨教堂和与之毗邻的较小的阿斯特瓦萨丁教堂,格里高利圆形教堂,学院、钟楼和图书馆。1235年,由于蒙古人入侵,修道院日渐衰落,许多建筑遭到毁坏。如今,两座修道院也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哈格帕特修道院和萨那欣修道院图UNESCO

塞凡湖

赛凡湖所在迪利然古镇地区又被称为小瑞士,拥有阿尔卑斯山一般的风景和森林。而这片美景距离埃里温也只有60公里。

塞凡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高加索地区最大的淡水湖。28条河流与小溪哺育了这片湖泊,冰雪覆顶的山峰环绕着它,湖边沙滩雪白,构成了完美的明信片风光。湖上小岛耸立着塞凡纳旺克修道院,这座意为“黑色寺院”的修道院建于9世纪。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苏联时期的引水工程曾造成赛凡湖湖面干涸,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如诗如画的赛凡湖,正是当地政府修正政策,恢复生态的结果。

从塞凡纳旺克修道院眺望湖面

远避尘嚣的滑雪胜地

此外,得益于外高加索山脉完美原始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亚美尼亚也是一处滑雪国度。花之谷(Tsakhkadzor,又名萨克德佐尔镇)雪场雪域广阔,雪道总长27

公里,雪场海拔可从1966米升至2819

米,每年降下优质粉雪,雪季也可从11月持续到次年4月。这处最初是为训练苏联运动员参加冬季奥运会(1988年)而建的,设施很完善。

冬季的亚美尼亚也值得造访

塞万雪场位于塞万湖的必经之地,雪道虽少,视野却相当广阔。其滑雪季节可从11月下旬到6月上旬。临近塞万湖的阿拉加茨山,以平均4000米的高海拔雄踞埃里温西北40公里处,其山峰总面积几乎占了亚美尼亚领土的1/5。这里也是当地人的滑雪胜地。

梅花鹿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对树杈形的鹿角,鹿角下面藏着喇叭似的耳朵,像在偷听周围的动静,随时准备逃命似的。梅花鹿身体的两侧生着整齐而明显的白色圆斑,远看好像一朵朵梅花,这花斑一到冬季便渐渐地消失了。

属中型鹿类,体长125~145厘米,尾长12~13厘米,体重85~110千克。头部略圆,颜面部较长,鼻端裸露,眼大而圆,眶下腺呈裂缝状,泪窝明显,耳长且直立。颈部长。四肢细长,主蹄狭而尖,侧蹄小。尾较短。

外部特征:

毛色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夏季体毛为棕**或栗红色,无绒毛,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有许多排列无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因而得名。冬季体毛呈烟褐色,白斑不明显,与枯茅草的颜色类似。颈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条黑色的背中线从耳尖贯穿到尾的基部,腹部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块,其周围有黑色毛圈。尾背面呈黑色,腹面为白色。

雌兽无角,雄兽的头上具有一对雄伟的实角,角上共有4个杈,眉杈和主干成一个钝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离较大,位置较高,常被误以为没有次杈,主干在其末端再次分成两个小枝。主干一般向两侧弯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横抱,角尖稍向内弯曲,非常锐利。

生活习性:

梅花鹿生活于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丛中,这样有利于快速奔跑。白天和夜间的栖息地有着明显的差异,白天多选择在向阳的山坡,茅草丛较为深密,并与其体色基本相似的地方栖息,这样可以较早地发现敌害,以便迅速逃离,夜间则栖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阳的山坡为多,栖息的地方茅草则相对低矮稀少。

群居性:在自然条件下,梅花鹿是群居的,少则十几头,多到几十头。在寒冷的冬季比其他季节的集群性更大,人工圈养的梅花鹿群其群居性仍然没有改变,鹿群中的头鹿常会影响整个鹿群的行动,为逃避伤害,众多的鹿都会按照头鹿或少数几头鹿的躲避方向和路线奔跑。偶尔因病或其他原因令个别鹿离群单独饲养,则表现胆怯不安,在圈内不停地来回走动,甚至拒绝采食和饮水。外来的鹿只很可能受到本群中一些鹿的攻击,人们利用梅花鹿的这种有群居性,对梅花鹿进行驯养、放牧和控制整个鹿群。

从1915年到1917年,作战失利的土耳其政府对本国信奉基督教的150万亚美尼亚人、35万希腊人和15万~30万亚述人实施了种族灭绝。

 在一战爆发前,奥斯曼帝国境内居住着约200万亚美尼亚人。到1914年底,土耳其陆军在高加索战役失败后,土耳其陆军大臣恩维尔和内政大臣塔拉特以“防止通敌”为由,决定对亚美尼亚人实施种族灭绝。

1915年2月25日,在土耳其军队中服役的亚美尼亚族军官和士兵全部被解除现役,投入劳改营(原本是由15至20岁和45至60岁非基督教应征者组成的随军运输队),随后将其全部处决。4月24日,在首都对著名的亚美尼亚知识分子和显要人物展开大逮捕和集体处决。随后土耳其正规军和库尔德人对东部诸省的亚美尼亚人展开了大屠杀,到1915年5月,土耳其东部的亚美尼亚男性人口已经消灭殆尽。

6月29日,执政的“统一与进步委员会”(青年土耳其党)中央委员会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流放法令,要求把亚美尼亚族平民全部流放到南部的沙漠地区。内政大臣塔拉特和大维齐哈立姆签字批准该法令,塔拉特同时露骨地说:“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亚美尼亚问题,就必须从肉体上消灭亚美尼亚这个种族。”

 根据流放法令,东部诸省剩余的全部亚美尼亚人押运到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集中营里。妇女在嫁给穆斯林后可以免于流放,但绝大多数女性选择和家人一起流亡。亚美尼亚人的村庄和教堂全部被参加驱逐行动的土耳其人和库尔德人烧毁,女性被奸杀,老人、病人、儿童和许多成年人被吊死、枪毙、砍死、钉死、掐死、淹死或烧死,婴儿被摔死。其余的人在历经劫掠、奸*、屠戮后抵达叙利亚时已不足原先的20%。

两个月后,同样的命运也落在土耳其西部省份的亚美尼亚人头上。首都君士坦丁堡和主要港口士麦那的亚美尼亚人社区得以幸免,因为这里居住着许多西方侨民。其余人的遭遇与东部的亚美尼亚人一模一样:民族精英、知识分子和社区领袖人物最先被逮捕处决,青壮年男性被军队枪杀,妇女被强掳为奴,残余人口则流放到沙漠中。土耳其政府沿幼发拉底河建立了25个集中营,70万人被不断地从一个集中营转运到另一个集中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因饥饿、疾病、虐待、土匪袭击和随意处决而死亡。

 屠杀亚美尼亚人的消息很快被在奥斯曼帝国的西方传教士、商人和外交官泄露到国外(德国军医阿尔明·瓦格纳在叙利亚北部的集中营里拍摄了大量照片,正在修筑巴格达铁路的德国工程师和德国工人也目睹了用牲口车运送亚美尼亚人的恐怖场景)。整个西方世界都为之震惊。

1915年5月24日,英、法、俄三国发表联合声明,认为土耳其对亚美尼亚人的大屠杀是一场反人类、反文明的暴行,并要求对此暴行的肇事者追究刑事责任。法国总理克莱孟梭说:“在20世纪到来之际,难道这一切是真的吗?在离巴黎仅五天路程的地方,暴行就这样肆无忌惮地爆发了。大地笼罩着恐怖。人们无法想象当最残忍的暴行肆虐时,那里是怎样的恐怖”;美国国务卿兰辛写信给总统威尔逊:“这是战争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大声疾呼:“我要对亚美尼亚人说,你们的事业就是我们的事业”;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承诺亚美尼亚决不会再回到土耳其的残酷统治之下:“英国每一政党的政治家都意识到,如果我们成功击败了毫无人性的奥斯曼帝国,最基本的和谈条件就是坚决将亚美尼亚人从曾侮辱过他们的、声名狼藉的土耳其人的血腥暴政下永远地拯救出来。”甚至连德国驻土耳其大使旺根海姆和高加索地区的德国指挥官冯·克雷森施泰因也对塔拉特和恩维尔提出了尖锐批评。

大屠杀暴行被揭露后,美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拯救亚美尼亚人运动,德国和奥匈帝国也派出了联合医疗队伍和救济组织。根据美国慈善组织统计,在帝国境内残存的亚美尼亚人约为51万,多数集中在叙利亚地区的几所集中营中。由于没有人口登记和统计数据,亚美尼亚大屠杀的死难者人数存在很大差异。土耳其官方说只有4万人死亡,其他各方统计的数字从70万到150万不等。

亚美尼亚种族灭绝并不是孤立的事件。从1915年到1918年,土耳其还对居住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信奉基督教迦勒底教派的亚述人展开了种族灭绝,有15万到30万人遇害。居住在黑海北岸特拉布宗地区的本都希腊人(Pontic Greek)也在一战期间奥斯曼帝国的种族灭绝行动中被杀掉了大约35万人。

一战结束后,颇于国际压力,土耳其军事法庭对参与亚美尼亚种族灭绝的一些下层执行者进行了审讯,其中一些人被判处死刑。协约国同奥斯曼土耳其签订的《色佛尔条约》第230条要求审讯穆罕默德六世苏丹和其他同大屠杀有关系的土耳其高级官员。1921年,亚美尼亚大屠杀元凶之一塔拉特在柏林被亚美尼亚刺客索霍门·特利里扬刺杀。翌年柏林地方法庭在特利里扬公然承认自己枪杀塔拉特后仍宣判其无罪。1922年,杰马尔也在第比利斯被亚美尼亚民族主义者刺杀。

土耳其至今否认种族灭绝的存在,其刑法典规定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者为犯罪。俄罗斯、美国、德国、瑞士、阿根廷、希腊、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则认为亚美尼亚种族灭绝是不容否定的历史事实。法国在2006年特别规定否认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为犯罪。2011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将“否认亚美尼亚人种族灭绝”列为刑事罪行的法案。2016年德国联邦议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认定土耳其在1915年对亚美尼亚人进行种族灭绝。201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认定亚美尼亚大屠杀为种族灭绝;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决议,认定大约150万亚美尼亚人被奥斯曼土耳其屠杀。

外高加索三国指的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

地理位置

外高加索三国指的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

三国大体位于大高加索山、亚美尼亚高原-小高加索山、黑海和里海之间,以山地为主,五分之三地区海拔600米以上。

黑海沿岸低地为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量达2,500毫米(巴统);里海沿岸气候干燥,仅200—300毫米。主要河流有库拉河、因古里河和里奥尼河,水力资源丰富。

三国主要的人口,就分布在两海沿岸低地以及上述主要河流的河谷之中。

尽管这一地区交通如此不变(也因此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民族),但却也是两河-阿拉伯、希腊、波斯、俄罗斯、土耳其等多个文明和列强势力交汇的地方,因此自古以来亦属兵家必争之地。

1、古代史

外高加索地区的文明史,非常之悠久。早期这一地区受到亚述等两河流域文明的压迫,成为一大奴隶产区,但在公元前9世纪(也就是西周中期)崛起了乌拉尔图王国。这个王国非常强大和繁荣,也是这一地区独特文明的滥觞。

值得注意的是,乌拉尔图王国国民使用的语言,不属于现在这三个国家中任何一国主体民族语言所隶属的语系,而是业已消亡的胡里特-乌拉尔图语系的一部分。不过,据说亚美尼亚语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乌拉尔图语的底层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今的三个民族都是已消亡文明的继承者。

既乌拉尔图崛起的,是从西部的小亚细亚半岛中西部地区迁徙而来的亚美尼亚人,以及从东部的波斯高原上迁徙而来的泛伊朗民族。而当时格鲁吉亚人的祖先高加索诸民族,则仍然处于分散而蒙昧的部落时期。

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建立了波斯帝国,很快该国的势力范围就囊括了整个外高加索地区。居住着古阿塞拜疆人(一种伊朗语民族,与今天的阿塞拜疆人不是一回事)的阿塞拜疆地区自然不必说,整个安纳托利亚也逐渐为波斯帝国征服。这一时期,安纳托利亚的印欧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大大波斯化了,亚美尼亚人也不例外。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开启了与波斯化刚好逆向而行的希腊化进程,安纳托利亚又逐渐被希腊化,直到公元1071年。不过,语言上更接近希腊而文化上更接近波斯的亚美尼亚却因此赢得了独立,并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成为了希腊文化圈和波斯文化圈之间的缓冲地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民族文化特色。

进入公元之后,安纳托利亚成为日益希腊化的罗马帝国的核心领土,而在伊朗高原日益摆脱希腊化影响逐步复兴起来的安息王朝、萨珊帝国也逐渐将矛头指向了这一地区。双方几经拉锯,最终使得托罗斯山以东、阿塞拜疆以西的广大区域成为亚美尼亚人掌权的缓冲地带。

公元7世纪崛起了阿拉伯人,一度征服了外高加索,但对外高加索影响不大。随着公元10世纪阿拔斯王朝的衰弱和拜占庭马其顿王朝的复兴,阿拉伯人最终被从外高加索驱赶出去,尊奉君士坦丁堡号令的许多地方君主国在此建立了起来。然而好景不长,拜占庭色厉内荏,将这一地区划入版图,却无法有效的施加统治,反而分散了自己的力量。此举让刚刚从河中南下伊朗高原的乌古斯突厥人欣喜万分,他们纷纷涌向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外高加索,在1071年在曼奇刻尔特击败了拜占庭人的军队,又趁拜占庭内战之际涌入了安纳托利亚。

此后,突厥人开始成为这一地区长期的统治者。鲁姆苏丹国、黑羊王朝、白羊王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乃至萨菲王朝和卡扎尔王朝,从11世纪到19世纪,这一地区基本上笼罩在了不同的突厥霸主所统治——除了北方的格鲁吉亚之外——古老的亚美尼亚贵族巴格拉季昂家族中的一支在这个异民族聚居的偏僻公国完成了土断,借11世纪母国灭亡之际成功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

这样,一性论使徒教会的亚美尼亚、东正教会的格鲁吉亚、穆斯林乌玛的突厥阿塞拜疆,近现代外高加索的三个主要民族就这样全部登上了历史舞台。

2、近代史

外高加索的近代史开始于18世纪。这一时期波斯的卡扎尔王朝与安纳托利亚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瓜分了外高加索,卡扎尔王朝分得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东亚美尼亚(今亚美尼亚共和国),而奥斯曼帝国则分得西亚美尼亚(进属土耳其)。就当这两个突厥帝国打出一个结果来的时候,北方的俄罗斯帝国已经灭掉了南俄、伏尔加流域和北高加索地区的全部突厥汗国,开始兵临外高加索。这时,他高举的旗号是从穆斯林手中保护基督徒。

起初卡扎尔王朝击退了叶卡捷琳娜大帝派遣的远征军。但到了19世纪初,无论是卡扎尔王朝还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显然都已经不是击退拿破仑大军的欧洲宪兵对手。沙俄通过几次规模不大的战争很快就征服了整个外高加索,在那里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而原来欢迎沙俄前来“保护”自己的格鲁吉亚王公们,很快也被迁往莫斯科圈养起来了。

一开始,沙俄虽然废除了公国、汗国,建立起以省政府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体,但对外高加索旧来的社会结构还没有大的触动。亚美尼亚人作为当时遍及中东地区北部(南部是犹太人)的商业圈控制人,定居在各大城市中,像西欧的犹太人那样控制着商业、手工业和许多专业领域,而周边的格鲁吉亚人多为农民,突厥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切尔克斯人等则多是牧民或兼营牧业的农民。各民族之间大杂居、小聚居的现象十分明显。

然而,19世纪后期,伴随着巴库油田的发现,外高加索急速地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民族主义思想也随之在各个杂居民族间膨胀开来。持有最激烈民族主义思想的,是当时文化水平最高的亚美尼亚人。次之则是格鲁吉亚人,但阿塞拜疆人很快也在泛突厥主义的“启发”下走上了类似的道路。伴随着民族主义思想的出现,民族冲突乃至民族仇杀也日益常见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土耳其在其控制的西亚美尼亚地区对亚美尼亚人实施了前代未闻的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将整个土耳其境内的亚美尼亚人彻底清除。这一民族主义惨剧的发生,更进一步刺激了外高加索各民族之间的对立。

二月革命后,俄罗斯国家机器开始解体,外高加索分离倾向明显。1917年,临时政府被迫同意设置所谓外高加索委员部,实际上就是默许其割据。十月革命后,控制这个委员部的格鲁吉亚孟什维克宣布与莫斯科的苏维埃政权断绝关系,从此外高加索开始了脱离俄罗斯的进程。

起初,孟什维克基于其联邦主义理想希望外高加索各民族建立联邦国家。但民族主义倾向强烈的亚美尼亚达什纳克(亚美尼亚革命联盟)和阿塞拜疆穆萨瓦特两党拒绝,因此很快各自宣布独立,建立起各自所谓的“民主共和国”。另一方面,控制巴库的公社政权则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依旧效忠俄罗斯联邦。不久,英国干涉军和奥斯曼土耳其干涉军先后入侵外高加索,反复蹂躏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继而又扔下烂摊子各自跑路。外患退去后,三国又开始内讧,围绕着纳卡、纳希切万、卢里等地发生了有如三国志的复杂边境冲突。就在三国内战不休之际的1920年5月,红军第11集团军在奥尔忠尼启则、基洛夫等人指挥下从阿斯特拉罕经北高加索进入外高加索援助当地革命,而凯末尔率领的土耳其大国民会议军(1920年9月起与红军事实上成为盟友)也从同年6月起挥师东进,至11月已攻入了外高加索腹地,占领了三国的大片土地。

由于内外矛盾激化,三共和国政权先后在1920年5月、12月和1921年2月被推翻(其中亚美尼亚是自行下野),至此外高加索恢复和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不过,三共和国的部分残党退到山区展开游击战,一直抵抗到1924年。

这部分土地就是现在土耳其共和国的里泽省、阿尔特温省、阿尔达汉省(这三个省居住着信奉伊斯兰教但说格鲁吉亚语的阿扎尔人)、卡尔斯省和厄德尔省(这两个省居住着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等。

3、现代史

1922年,在同样是联邦主义者的斯大林主持下,外高加索的三个苏维埃共和国合邦为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外高加索联邦)。设置这个联邦,一方面是因为外高加索社会民主党人(不分布党、孟党)长期以来的理想,一方面也是因为外高加索各民族之间大杂居、小聚居的现状已经给斯大林的民族人民委员部惹出了无穷的麻烦。无论斯大林如何裁决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边界纠纷,都不可能让任何一国满意。同年,这个联邦作为发起成员国加入了苏联。

联邦时期,三共和国依旧存在,共和国之下又设置有各种自治州和自治共和国。在联邦层面,设置有联邦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由三个共和国各一名代表组成)和联邦人民委员会;但没有联邦一级的***,取而代之的是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外高加索边疆区委员会。

1936年,苏联颁布了新宪法(后来被称为斯大林宪法),标志着苏联在治国方向上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也体现在民族政策方面——宪法提出,民族自治体只要符合三个条件(与联盟以外的国家接壤、主体民族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全自治体人口超过100万)即可申请直接加盟苏联,而不再需要经过联邦体作为中介。同年,外高加索联邦被解散,麾下的三个共和国成为直接加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联邦时期,联邦机关设置在第比利斯,因此格鲁吉亚人对联邦有较大影响力。可是联邦解散后,三共和国内部的民族主义倾向却愈来愈明显。1950年代初,为了安置归国的亚美尼亚大屠杀难民及其后裔(同时也为了强化对土耳其的边防),亚美尼亚加盟共和国将数万阿塞拜疆族公民移民到阿塞拜疆。尽管苏联政府向移民支付了大量的补偿款,还提供了房屋、生产资料充作置换,但此举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1960年代开始,各国***都采取了赤裸裸的民族沙文主义政策,因此各国的民族成分不但没有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增加而多元化,反而出现了“纯洁化”的倾向。亚美尼亚共和国内的阿塞拜疆族以及阿塞拜疆共和国内的亚美尼亚族,人口比例都大幅度地下降了。

到勃列日涅夫时期,阿塞拜疆共和国和格鲁吉亚共和国都出现了腐败窝案,甚至被揭发出第一书记明码标价卖官的恶性事件。勃列日涅夫采取的对策是利用当地克格勃***“打黑除恶”“反四风”,先后提拔了谢瓦尔德纳泽和阿利耶夫两个典型,结果这两个典型很快又成了新的山大王。总之,到了此时外高加索的分离主义倾向已经十分明显了。

随着“新思维”改革的推进,分离主义、民族主义思想逐渐从地下转入地上。与此同时,“新思维”改革还导致外高加索地区的经济形势迅速恶化——例如,在全联盟经济好歹还能有所增长的1985—1990年(全联盟经济在这一时期还增长了26%),格鲁吉亚共和国的经济却衰退了差不多四分之一,从1985年的最高峰倒退到了1979年的水平。这很自然的引起了外高加索地区人民群众的不满。

1988年11月,格鲁吉亚反对派在第比利斯举行游行示威,向苏共中央发难。戈尔巴乔夫先是下令镇压,后来又把责任推卸到执行命令的外高加索军区头上,将其司令员撤职,从而导致苏联在外高加索的国家机器开始陷入瘫痪。

1988年12月,亚美尼亚发生了举世罕见的大地震事件,整个共和国几乎变成一片废墟。由于苏联国家机器救援不力(已经陷入瘫痪了么),亚美尼亚人中开始普遍出现悲情心态,受到民族主义感染。同年,亚美尼亚国内和阿塞拜疆共和国的纳卡自治州(阿国内亚美尼亚人的一个自治地方)相继出现了“纳卡运动”。这个运动表面上是体制外的知识分子发起,其实却得到了亚美尼亚共和国和纳卡自治州高层人士的支持,更有一部分苏共中层领导干部公开投身运动充当了组织中的骨干力量。这些人与国外以达什纳克(该党在流亡黎巴嫩、塞浦路斯等地的大屠杀幸存者后裔中有组织,因这些地区在60—80年代局势不稳,有的地方组织还拥有自己的军队)为首的亚美尼亚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合流,向苏共中央发难,要求纳卡自治州与亚美尼亚合并。由于苏共中央基于“维稳”逻辑支持阿塞拜疆,纳卡局势很快失控,演变为亚美尼亚共和国和自治州为一方、苏共中央和阿塞拜疆为另一方的内战。

很快,苏共中央就失去了对外高加索三共和国的控制。

4、当代史

1991年3月17日,戈尔巴乔夫决定弃党保国,将苏联换皮为所谓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因此就所谓《新联盟条约》举行了公投。外高加索三国与业已宣布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一起抵制了公投,成为六个未举办公投的加盟共和国之三。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政变失败后,戈尔巴乔夫和苏联联盟政府迅速丧失了全部向心力,外高加索三国也顺势宣布独立。

然而独立之后,外高加索三国迅速陷入了战乱之中。

格鲁吉亚方面,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和南奥赛梯自治州不满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大格鲁吉亚沙文主义政策,有样学样也宣布独立,引爆格鲁吉亚内战,最终在1993年把兹维亚德·加姆萨胡尔季阿总统赶下了台去,换上了谢瓦尔德纳泽。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方面,则是正儿八经的国战了。1992年2月,亚美尼亚方面率先挑起战端,连续发动大规模攻势,打通了纳卡与亚美尼亚本土的联系,还攻占了纳卡自治州之外的多处亚美尼亚人聚居城镇。战至6月,阿塞拜疆方面可谓是全面溃败。战争之所以打成这样,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亚美尼亚人在苏联时期文化教育水平比较高,往往充当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阿塞拜疆一口气驱逐国内三十多万亚美尼亚人后,整个国家机器和社会经济一时陷入混乱状态,反过来亚美尼亚只驱逐了七万多阿塞拜疆人,影响非常有限;其次,亚美尼亚人在苏军中受到重用,往往担任指挥员或战斗部队骨干,阿塞拜疆人则总是被安置在建筑部队;最后,亚美尼亚人组织良好,阿塞拜疆方面则以私兵、佣兵为主,组织混乱。

不过,阿塞拜疆毕竟地大物博、广土众民,很快缓过劲来。1993年阿利耶夫巩固了其在阿塞拜疆的绝对统治地位后,很快重建阿塞拜疆国内秩序成功,通过巴库油田的石油收入招兵买马。1994年1月阿塞拜疆军发起反攻,最初进展顺利,但亚美尼亚在1月10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发动总体战来应对,结果阿塞拜疆方面陷入苦战,最终被亚美尼亚方面击退。此战阿塞拜疆方面阵亡5000人,总损失接近15000人。再也无力打下去的双方,终于在1994年5月停战。

1998年,亚美尼亚总统因试图与阿塞拜疆签订和平条约而被强力部门的“民族英雄”联手赶下台。次年达什纳克激进分子进攻国会枪杀总理等多名要人,但最终不得不投降。此后,亚美尼亚建立起由苏共中层干部、纳卡战争时的“民族英雄”构成的共和党一党独大的政局。

5、政治经济现状

1994年特别是1998年以后,三国国内外秩序开始稳固下来。民族主义狂潮退散,旧苏联官僚各自归位,开始注重发展经济。这一时期三国的经济都有一定恢复和发展,但腐败也十分严重,国有资产流失啊权贵资本主义啊什么的大家都懂,这里不细说。除了腐败之外,就是个人独裁、家族式统治问题,动不动搞暗杀、让反对派消失、策划政治阴谋等等。其中,以经济复兴道路最为坎坷的格鲁吉亚矛盾最为尖锐。

51、格鲁吉亚

2003—2004年,格鲁吉亚反对派***萨卡什维利利用格鲁吉亚人民对谢瓦尔德纳泽一伙人贪腐独裁不满上台,这就是玫瑰革命。萨卡什维利作为一个政治家,还是比较有才能的,起码比季莫申科、尤先科、波罗申科、亚采纽克一伙人要好得多。他上台后励精图治,解散了腐败的警察机构,组织新的民主治安机关,取得很大成绩,一时间格鲁吉亚清廉度飙升。在所有颜色革命国家里,萨卡什维利时代的格鲁吉亚也是经济发展最快,经济增长率最高的(达到58%,比谢瓦尔德纳泽时期的41%还要高不少,比文革时期略低一筹,可以说是颜色革命政治家里最牛逼的了——虽然也是沾了全球大景气的光)。但是,萨卡什维利的执政基础是民粹主义,这种民粹主义必然伴随着统一格鲁吉亚国内市场的民族主义要求。到了后期,为了维持自身人气,萨卡什维利已经骑虎难下。收服阿扎尔之后,他的目标就指向了南奥赛梯,还挑了一个自以为最佳的时机(2008年奥运会期间)来发动战争。结果,军事冒险失败,国家分裂、俄罗斯制裁,格鲁吉亚的经济状况很快恶化,萨卡什维利也不得不下台。

萨卡什维利下台后,新上任的总统马尔格韦拉什维利是一个在俄罗斯经营多种实业的格鲁吉亚亿万富翁。此公在2013年底当选之后,就开始准备与俄罗斯谈判恢复外交关系,以收拾残局。但接下来发生了顿巴斯战争,俄罗斯连乌克兰的领土都要染指,当然就更不可能放过格鲁吉亚了。理所当然的,俄罗斯坚持阿布哈兹和南奥赛梯决不可能再回归格鲁吉亚,最后更是与他们签订了事实上的保护国条约。这样一来,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复交大门也就关上了。这之后格鲁吉亚经济也随着周边国际的萧条而一落千丈,连萨卡什维利时代年均6%的水平都无法保持了。

看了格鲁吉亚,你就知道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人民有多么不容易——格鲁吉亚经济水平至今没有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2015年实际GDP仅及1990年的874%(大体相当于1977年的水平),更令人无语的是,1990年本身(大致相当于1979年的水平)也只及1985年的776%——换言之,1994年最低谷时期格鲁吉亚的实际GDP仅及1985年的214%,大致相当于……嗯,这个表里没有,也就是说在1965年之前了。

格鲁吉亚的产业结构颇为落后,其主要出口产品是石油(25%,其中还有近一半是完全未经提炼过的原油)、黄金(15%)等矿产和初级农产品,唯一的高附加值商品就是铁合金了。更有甚者,作为一个人口是亚美尼亚三倍且海路交通在三国中最为便利的国家,出口总额竟然只有亚美尼亚的两倍,我也是醉了。

52、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刚好与格鲁吉亚相反。阿利耶夫从1993年开始就培养儿子接班,2003年他自觉命不久矣就让位给儿子小阿利耶夫,成功上演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第一出父子相继的闹剧。

阿塞拜疆在阿利耶夫家族治下,凭借巴库油田的黑金(阿塞拜疆出口总额里有超过80%是原油),在2002—2011年的全球资本主义黄金十年里也是发展迅速,目前在外高加索三国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其他两国都是4000美元左右,唯独阿塞拜疆2014年是接近6000美元)。但是,阿塞拜疆在全球产油国中的条件并不算好,僻处欧亚大陆内部,交通十分不便,输送油气要通过前苏联时期修建的管道线经俄罗斯通过西欧市场。因此,阿塞拜疆与土耳其非常想修建一条通过格鲁吉亚、土耳其等国输送油气到欧洲的“南线”。可惜,因为俄罗斯和亚美尼亚的杯葛,这一愿望至今也没有实现。

2002—2008年阿塞拜疆的经济奇迹,与亚美尼亚相比,阿塞拜疆的经济起伏更大

全球油价暴跌后,阿塞拜疆的经济也受到冲击,经济发展几乎停滞(2016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只有0,8%),通货膨胀则居高不下。该国政治、经济面临严峻的考验。在纳卡发动战争,或许成了阿塞拜疆当局转嫁国内矛盾的一条“出路”。

53、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在三国之中,人最少、地最穷,还面临着一副烂摊子。虽说总算在海外有一帮富翁可以提供一些侨汇和投资,可也是杯水车薪。

尽管如此,共和党政府上台之后还是颇有一番作为,带领亚美尼亚人民完成了灾后和战后的重建工作。从2002年到2007年的七年间,亚美尼亚经济每年的发展速度都在两位数的水平,继2004年恢复到1990年水平后,到2007年已超越了1987年也就是苏联解体前亚美尼亚经济的最高水平且达到了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57倍,总算是重建了家园。要知道,1998年共和党上台时,亚美尼亚的经济还只有1990年水平的62%而已。

2001—2007年亚美尼亚经济奇迹

虽然亚美尼亚也是借全球大景气之势,但考虑到该国一无资源二无地利,取得这一成就应该说也是很不容易,总比乌克兰和摩尔多瓦这帮烂货要好得多了。比起东欧那些被吹上天的转型国家,应该说也是不知好到哪里去了。评论区对亚美尼亚人民丧失信心的人应该来参观一下。

当然2008年之后亚美尼亚经济发展速度一落千丈,尤其是2009年还出现了-141%的惊人衰退,直到2012年才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此后,亚美尼亚经济进入了不温不火的平稳发展阶段。

亚美尼亚的主要问题是人口负增长严重。建国时的350万人口合阿塞拜疆人口的一半,现在只剩下300万人不及阿塞拜疆三分之一(主要原因当然是人口外流了)。不过这对亚美尼亚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对较低,因为亚美尼亚目前仍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40%人口从事农业而农业生产总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不到,所以应该说劳动力仍有较大转移空间。

亚国主要的优势产业还是矿业和相应的冶金工业,矿石和冶炼后的合金产品超过了出口总额的六成(其中又以铜矿石、铜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黄金和钻石六大产业为主)。除此以外,最大宗的优势产业就是葡萄酒,占到出口总额的一成(算是唯一具有竞争力的农业-轻工业产品)。

亚美尼亚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就是俄罗斯,这也是亚美尼亚急于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原因之一(另一大原因当然是安全因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3021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2
下一篇2023-1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