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 诗歌中3次提到了“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 诗歌中3次提到了“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第1张

凄苦,是这首小诗的基调。这种凄苦之情,通过“灯残”、“诗尽”、“眼痛”、“暗坐”这些词语所展示的环境、氛围、色彩,已经渲染得十分浓烈了,对读者形成一种沉重的压力。到“眼痛灭灯犹暗坐”,压力简直大到了超过人所能忍受的程度。突然又传来一阵阵“逆风吹浪打船声”,象塞马悲鸣,胡笳呜咽,一起卷入读者的耳里、心中。这声音里,充满了悲愤不平的感情。读诗至此,自然要坐立不安,象韩愈听颖师鼓琴时那样:“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了。诗的前三句蓄势,于叙事中抒情;后一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最强烈的音乐效果。同时这首绝句,一反诗的故常,四句中三用“灯”字。我们读起来,丝毫不感重复,只觉得较之常作更为自然流泻。诗人以这个灯字作为一根穿起一串明珠的彩线,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音节蝉连,委蛇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情感表达的力量。

是的,从歌词可以看出是一首表达爱情的歌曲,

晚风心里吹

  心中所属唯独你

  不管天似海深

  今生再没遗憾

  即使分开仍念记

  伤心得你恻隐

  温馨我这半生

  若某天 风花雪月似金

  我倾心 只等你回来时贴近

  俗世间 江山雨落无尽放任

  与沧海 未尽缘分

  愿晚风将我吹 吹进你心内

  晚灯映花正开

  月映照伤我心 痴情难自禁

  夜半莺歌叹息我孤身

  愿晚风心里吹 吹散我的泪

  似风筝把你追

  愿等你一辈子 真情留住你

  梦里归家那一扇灯

  心中所属唯独你

  不管分隔千里

  痴心也在原地

  旧日片段曾属你

  紧紧拥抱不弃

  终于再没逃避

  若某天 风花雪月如泪

  我等你 悲欢过后 如愿再聚

  俗世间 江山雨落 无尽唏嘘

  与沧海 一生回味

  愿晚风将我吹 吹进你心内

  晚灯映花正开

  月映照伤我心 痴情难自禁

  夜半莺歌叹息我孤身

  愿晚风心里吹 吹散我的泪

  似风筝把你追

  愿等你一辈子 真情留住你

  梦里归家那一扇灯

  愿晚风心里吹 吹散我的泪

  似风筝把你追

  愿等你一辈子 真情留住你

  梦里归家那一扇灯

  愿等你一辈子 真情留住你

  梦里归家那一扇灯

灯笼》这篇文章由点及面,由小时候喜欢的火、光自然过渡到灯笼,又由灯笼联想起亲人的关爱,再又想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壮烈事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作品赏析:

《灯笼》的作者吴伯箫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流露着爱国主义的情感。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一个民族的一种神圣美好的心理情感,蕴藏于每个公民的感情世界之中。这种情感集中表现 为:对养育自己成长的祖国山河、文化、历史的热爱;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等。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爱国的人。

内容要点:

文章1、2两段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灯笼,3到10段抒写关于灯笼的记忆,说明灯笼的意义重大;11、12两段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

第1、2段,小时候喜欢火、光、灯笼

第3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第5段,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

第6段,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

第7段,元宵节看灯;

第8段,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

第9段,纱灯上描红;

第10段,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

第11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开篇,作者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充满情趣,一下子就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作者将“灯笼”的光与“太阳”的光、“月华”“繁星”的光相提并论,强调了“我”对“灯笼”的情有独钟。

第三段起,作者开始回忆关于灯笼的往事。挑着灯笼接祖父;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灯学;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照;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族姊远嫁,宅第红灯高挂;在纱灯上描红——这些过往的怀恋,表明了灯笼对我的意义重大。灯笼映照着长幼情笃,宣照着母子情深,慰藉着孤行客的心,绽放着飞扬的青春,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作者之所以如此喜爱灯笼,是因为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灯笼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灯笼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灯笼更使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结尾虚写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作者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也为后面的直抒胸臆做铺垫。

结尾一段,作者已不再沉浸于回忆,而是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08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