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人生三境界”的概念,这也成为了后人描述人生必经阶段的经典。
此三重境界,原句多是写男女之间的情感,而王国维先生巧妙用这其中的情感,引申为人生必经的三个阶段,用这种方式连接起人生,赋予更加深刻的哲思,不得不说,其中的巧妙令人惊叹。
“昨夜西风凋碧树”,凄凉的西风席卷着凋零的枯叶,往往是生活中有太多的烦恼,让你感到困惑。这些恼人的事情如不留情的西风,吹得人生愈发不得志。
要知道在人生中总是充满着苦楚的,年少不得志,心中的梦想比天高,有太多的抱负等着自己去实现。
所以我们常常“独上高楼”,因为那里有我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也许此时此刻身处困境,看不清前方的道路,种种空虚迷惘缠绕着你,但你不能停下——
要去眺望,眺望远处的风景,远处的路途。
我们都在寻找心灵的归属,把闲云收入行囊,从此做个跋山涉水的天涯客,去历经春风秋月,不经世事的心亦被打磨。
这第一层境界,告诉我们路在脚下,不在眼中,拨开迷雾,方能见另一方天地。
“望极春愁”,所有的愁绪纠缠着,撕扯着,它挥之不去,在我们的心中堆积着,此中滋味又有谁能懂呢?
本想放纵自己喝个一醉方休,又“强乐还无味”。
王国维先生将这首词的相思之意,更具深意地理解为 对人生目标、梦想的追逐,我们苦闷忧愁 ,是因为还有想追寻的东西。
就像少年人的成长,在经历懵懂、迷茫之后,选择了自己想要为之奋斗的方向,从脆弱中逐渐坚定起来。
其实我们愿意“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一个目标锲而不舍地努力,衣渐宽,容颜渐瘦,也不会感到后悔。
这第二层境界,告诉我们路途坎坷,荆棘遍野,也可以坚守下去。
在世间千千万万次的寻觅, 孤独是唯一的陪伴。
人生充满了太多的未知,我们担心此刻的努力会不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揪心于过去犯下的种种错误,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过去没有办法改变,能够做到的唯有把握当下。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定也是经历过千万次的寻觅和失落。
在日夜更替中,完成对自己的打磨。最后才悟出在“灯火阑珊处”已经收获了自己想追寻的东西。
这第三层境界,告诉我们带着勇气出发,就在当下开始奋斗,也许就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会遇见真正的快乐。
对人生意义的追问是谁也逃不过的,正如尼采所言: “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终答案。但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人生三境—— 立志,坚守,所得 ,就是对人生意义最好的回答。
16本土研究的经典充满了中国传统智慧。
中国古典文学
16部中国经典,饱含中国传统智慧。
1《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千”,又称“三村”,是中国传统孟凯教育书籍的首选。
明代吕坤说,“初学社会科,八岁以下者,先读《千字文》,以学所见,读《三字经》以日用,读《百家姓》以明。”
《3000》言简意赅,寓意丰富,朗朗上口,易于阅读。它巧妙地将早期识字教育与中国历史文化和人格培养教育融为一体。
2《千字文》
是明清时期流行的具有启蒙意义的格律诗集。诗一般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的。选的诗基本都是近体诗,包括格律诗和绝句。
书中虽然只选了226首诗,但却囊括了120多位作者,从皇帝、宰相、官员、名人到僧侣、牧羊人、无名氏,甚至还有少数女性的作品。
入选作品题材广泛,有写山水、咏物、抒怀的;朋友送别,悼念往事;画咏史,娱歌等。基本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写场景,咏物事,抒写心声;朋友送别,悼念往事;绘画吟诵历史,寓教于乐
3《千家诗》
包括《千家诗》和《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从古至今,两本书都是训练孩子作诗造句、掌握韵脚的最佳启蒙读物。
作者是清代的车。全书按韵编,包括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和谐,朗朗上口,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等方面的训练。
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李渔,《戴笠翁》是李渔的号。该书的编排与《声律启蒙》相同。
包括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
4《笠翁对韵》
南宋朱从《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中摘录两篇,与《声律启蒙》《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编为“四书”。
朱说,“先读《礼记》,以确定其规模;读《大学》遍确定其根;阅读《中庸》次看其进度;读《论语》求古人之精妙。”
“四书”包含了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记载了儒家圣贤的思想和智慧,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深远。在21世纪阅读后,它们仍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蒙价值,堪称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
“四书”:包含了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堪称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
5《孟子》
,和后来的《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前四史”,是西汉司马迁写的。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共记载3000篇。
全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十表、八书、十二传、三十家、七十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别忘了国史。
6《中庸》
是荀子的著作。现存作品32部,内容非常丰富,博大精深。它是先秦时期学术思想的总结性著作。
荀子,名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被授予荣誉时被称为“荀卿”。在西汉,他避开了汉高祖刘询的禁忌。因为荀子和孙的古音相同,所以他也被称为“”。
荀子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祀,后为楚兰陵令。
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
是哲学的第一本书,博大精深。它以道家和自然为核心,阐述了自然无为的思想,其中包含许多朴素的对立转化的辩证观点。
老子哲学和古希腊哲学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被尊称为“中国哲学之父”。
,博大精深,是第一部哲学著作,以道家和自然为核心,阐述自然无为的思想。
8《史记》
《史记》,又称《汉书》,《后汉书》统称为“三玄”。
的文章极其优美,思维自由,生动有趣,推理透彻。它是道教的典范。
后人的影响从0755年到79000年有一长串,就是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等。可见他们的影响力之大。
9《三国志》
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首,有题无诗的盛诗6首。
《荀子》根据音乐不同分为《荀子》《道德经》《道德经》,表现为赋、比、兴。
孔子高度评价《老子》:“不学《五千言》,无话可说。”
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奴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饮,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它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内容丰富: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10《道德经》
《周易》又称《论语》,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它被儒家视为“六经之首”,被玄学和道家视为“三玄”之一。
《道德经》有两部分:《道德经》《庄子》,《庄子》包括六十四卦、爻辞、警句。包括《南华经》《老子》《周易》《庄子》《庄子》《诗经》《诗经》也称为“十翼”。
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和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
包罗万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浩瀚、精微、包罗万象,这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包罗万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浩瀚、精微、包罗万象,这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11《诗经》
是一部儒家思想资料汇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法律法规文集。相传为西汉礼乐家戴胜所编。又以《风》《雅》《颂》,《诗经》,《诗》称为“儒家五经”。
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意识形态影响最大的书,就是儒家思想的书。在功能上,《诗经》仅次于《诗经》,与《周易》不相上下,远超《周易》。
12《易经》
唐代诗歌繁荣昌盛,成就斐然。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周易》版收录了48900多首诗歌,一般人很难全部读完。
清乾隆年间,0755年至79000年,310首诗被皮堂退休文人收藏,成为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唐诗通俗读本。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词的最佳入门书籍。
据说题目脱胎于“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也能背”这句谚语,也有人说取自《诗三百首》。
它与唐诗、宋词、元曲一样,题材广泛,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背300首唐诗,不会写也会唱
13《经》
为清代朱所编。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文学体裁,兼具文学和音乐的特点。每一个字都有一个声调名,叫做“字名”,用声调填字叫做“一声”。根据词的内容和情感表达的不同,词的创作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宋词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与唐诗、元曲交相辉映,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园林中的三大奇葩。直到今天,它仍然吸引着大量的读者,许多名篇名句家喻户晓,家喻户晓。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文学体裁,兼具文学和音乐的特点。
14《传》
民国时期由陆谦、任讷编辑。
元曲是一种以唐诗宋词为三足鼎立的文体,包括散曲和杂剧两大类,其中散曲又分为吟诗和陶澍两种。宋立科词、元曲起源于民间,后经音乐家和文人雅士形成了严格的格律。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主流,题材丰富多样,视野开阔,生活生动传神,人物形象丰满感人。它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元曲是与唐诗、宋词齐名的文学样式。
15《经》
清康熙三十三年由吴承权、吴调侯的伯侄关系编辑定稿,次年印刷。吴昌建立了一个图书馆来教学生。这本书是学生的教科书。
所选先秦至明末055至79000篇散文,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特征,都是语言链细、短小精悍、易于背诵的佳作。
数百年来流传广泛,影响巨大,在众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认为和《传》一样有文学影响力,两者都不可小觑。
数百年来流传广泛,影响巨大,在众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
16《系辞》
的作者是南北朝学者颜之推。全书七卷二十篇,开后世“家训”之先河,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它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宝贵遗产。
不仅是我们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的重要参考,对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化也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作者在乱世中所表现出的睿智态度也深深地启迪着后人。
: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6、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7、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8、岁寒三友:松、竹、梅;
9、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0、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2、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3、《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4、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5、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6、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7、“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8、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9、五金:金、银、铜、铁、锡;
20、五味:酸、甜、苦、辣、咸;
21、五行:金、木、水、火、土;
22、“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3、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4、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5、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五、诗句与人
1、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4、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5、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6、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7、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8、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9、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10、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1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1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六、一句话评书
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⑧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七、人的称谓
(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如: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 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八、谦称
1、 自称: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九、敬称
1、 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 对将军:麾下
3、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 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 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十、特殊称谓
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 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十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 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 谪:降职并远调。
3、 拜:授给官职。
4、 授:授予官职。
5、 擢:选拔,提拔。
6、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 罢:罢免、停职。
8、 免:免除官职。
9、 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十二、地理部分
1、阴:山北水南 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 右:西为右。
3、河:黄河。 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 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 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 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 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十三、天文部分
1、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 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 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
4、 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纪年法。
(1) 公元纪年法。
(2) 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1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1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1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1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
6、纪月法(不常见,略)。
7、纪日法。
初一 朔 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望
8、 纪时法。
日出5-7
食时7-9
隅中9-11
日中11-13
日昃13-15
晡时15-17
日入17-19
黄昏19-21
人定21-23
夜半23-1
鸡鸣1-3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透射着人文光芒,通过听国学经典教育的讲座,会有不一样的感悟。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讲座听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经典讲座听后感篇一
在当今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深入开展“学国学、思先贤、树正气、扬美德”活动是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读《国学》,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有所受益,也是就说要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是君子行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举,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样……我们要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听国学讲座 心得体会 听国学讲座心得体会。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
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自于平凡的道理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更应该加强学习,要多读书,读好书,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要在广泛涉
猎各种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好相关知识,如管理理论、经济理论等,同时还要学习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知识,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能力,在面对纷乱复杂的世界有一种清醒的认识。通常一个人做错了事有两种:一种是明知故犯,如盗窃、抢劫、贪污等行为,一种是无知违犯,他自己说错了,做错了却不知道,正如我们经常大声念错别字一样,他不以为自己在错听国学讲座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怎样减少出错,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国学很简单,就象迈开自己的腿一样方便,但一步一步就可以行千里。学问虽简单,确贵在坚持,要有信心,确信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我国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传世名篇,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们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国学经典讲座听后感篇二
昨天晚上儿子所在的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家长去听北京来的专家的讲座,很荣幸我们在邀请之列,也很有幸地听了李灵玲老师的讲座“孕育希望,走向成功”。听了讲座之后对如何更好的引导孩子学习,抓住人生的记忆关键期,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为孩子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明确了只有做好根基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根深叶茂。
下面就李老师提到的几个观点,简单列举一下:
1、三岁定一生。
一个孩子学习语言、强化记忆的黄金期是在0-13岁,其中0-3岁达到50%,到13岁达到90%。我们都知道古语“三岁看老,七岁定终生”,这些说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所以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为孩子在这段时期做好家庭教育,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在幼儿园里我们的家庭教育占到孩子教育的80%,在小学里我们的家庭教育占到孩子教育的70%,只有到中学里我们的孩子受教育的主要是学校的教育,而当进入大学,更多的是接受社会教育。(这些数字李老师用的是柱状图说明的)所以我们家长要为孩子建立家庭学习的优势,打破学校里努力为每一个学生营造的平衡,为将来自己的孩子面对社会的竞争做好准备。
2、家庭教育的两种模式:剪刀效应,三角形效应
剪刀效应:儿童期就相当于是剪刀的刀柄,成年后就相当于是剪刀的刀尖,儿童时期的一点点差异,成年后就会被放大到巨大的距离。
正确三角形 小时候基础教育扎实,培养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大了会越来越省心的。
倒三角形 小时候大人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问,或是方法不当,基础没有打好,大时会越来越操心的。
(这些我们也都学习过,同时也认识到位的,只是没有掌握很好的方法去做孩子的家庭教育)
3、当前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
(1)上网成瘾,看动画片没有节制
(2)马虎、注意力不集中
(3)娇生惯养,缺乏自理能力
(4)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
(5)害怕写作文,语言表达能力差
(6)盲目报班,疲于应付
(我家的孩子或多或少的有这些方面的问题,我们也挺困惑如何去改掉孩子身上的坏毛病,更好的培养他)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缺少积极向上的教育,孩子在成长时期就象一块海绵,在努力的吸收些东西,在学习,当他遇到什么就学习什么,所以一定要给孩子好的正面的教育才行。而我们的国学现在正在全世界得以推荐,而且很多实验也表明我们的国学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国学而成才的太多的例子都在证明我们要让孩子在小学努力学好国学。梁启超的三个院士儿子是通过学习国学打好基础的,音乐家傅聪的父亲傅雷是用国学来培养儿子的,以至于外国人听傅聪的音乐有唐诗的韵味,有宋辞的气势。
4、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基
(1)道德的根基
(2)语言的根基
(3)习惯的根基
(4)人文底蕴的根基
通过诵读国学,学习中国文化经典名篇,为孩子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的提升孩子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在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最重要,具有统领性和奠基性。语文是成才的第一要素----苏步青
5、学习国学分三个阶段:蒙学、四书、子史集
蒙学包括:《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子史集:《老子》、《庄子》、《史记》、历代美文选
李老师的讲座共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对以上的观点及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结合事例展开论证,听来还是很受用的。虽然没有于丹讲《论语》心得那样充满激情,却也是娓娓道来,给我们家长对孩子将来的成人、成才指出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实施起来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相信坚持下来会成功的。回到家里,我向孩子讲了讲座的内容,并请孩子背诵这学期学的《三字经》,孩子背的很熟的,虽然我不知道孩子是否都能明白他所背的内容的意思,但是从他的眼神里、从他写作文、从他这一学期的在家表现,我知道学习国学真的有益于孩子的,那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而我们小时候只是学了应学的课程,到初高中才学习古文的,现在基本上都还给老师了,再想去读那些书是很难的,因为看不进去的,更背不出来的,就好象人家说的空杯子里一定要先放些大块的东西,否则等泥沙放进去之后再想放是放不进去的。
国学经典讲座听后感篇三
学校组织我们看了国学大师翟鸿燊沟通技巧讲座,我感到受益匪浅。我从讲座中学到了人际沟通第一步,要学会笑。笑能改变自己,笑能给人以力量,笑能创造良好气氛,笑能带给他人愉悦,笑是成功的阶梯。翟鸿燊教授一开篇就提到,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一个整天一脸死相的人,没有人会对他有好感,没有人想与他亲近。当一个人微笑面对他人时,我想一般情况下对方都不会直接拒绝沟通的。这就建立起了沟通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我觉得在沟通中,不应该表现一副虚伪的面容,让人感到就不舒服,应该真诚的与人沟通。与之真诚沟通,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真诚的对待,才能更进一步在心灵上的沟通。人与人在沟通中,有的人选择虚情假意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我想他们彼此以后都不会有多少机会沟通了,有的人选择真诚的沟通,也许之后就会成为朋友。我想在与人沟通中不管抱着什么目的,总应该选择真诚的对待吧。
沟通应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情绪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是为了沟通而沟通,而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沟通的结果及效果上。沟通可以是陌生人之间的沟通;可以是朋友之间的沟通;可以是上司与下属之间的沟通;也可以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等等。往往我们沟通的时候,注意力很少放在结果上。在我们沟通过程中,为了达到相互之间心中的某种目的,别人说了或者做出什么刺激令人不舒服的语言、动作时,我们的情绪就会变坏,从而影响我们的说话态度,脸色等,这必然会影响沟通的质量,进一步影响沟通的结果。因此,我们与人沟通时,在整个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沟通的结果上,而非过程上。这一点在沟通时需要特别注意
沟通应该是主动性的行为,不是被动性的行为,而且应该随时随地的去与人沟通。沟通不是书本上的知识,学了,记住了,就会了。它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尝试,尝试怎么才能与人很好适时适当的沟通,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沟通需要我们主动,被动式的沟通永远不会有多少收获,因为被动式的沟通,我们一般掌握不到沟通的节奏,不知道为何沟通,不知道沟通的效果如何等,这定然不能达到其锻炼沟通能力。当我们主动与人沟通时,我们必然带有沟通的目的性。沟通之后的效果怎样,我们自然而然随沟通结束就会知道。这当然就起到了锻炼沟通能力的作用。沟通能力需要锻炼才能获得,那么更应该随时随地与不同的人沟通,最终才能达到与人高品质的沟通。
我觉得学到的最重要的是成功的人际沟通在于改变自己的心态、状态、态度等。怎样改变心态呢从现在开始,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即时常保持喜悦心。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乐观的面对,将之看成是对自己的能力提升的机会。在失去什么东西时,看成是一种要得到什么东西的前兆。在受到批评和责骂时,看成是了解自己缺点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之后,就是自己直觉,总结的时候了。怎样改变态度呢从现在开始,在与人沟通时,保持自信、谦虚、友善的态度。与人有分歧时,尊重他人意见。别人伤害自己时,学会包容他人。怎样改变状态呢从现在开始,锻炼身体,多与父母长辈交流,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同情他人。尽力做一些对社会有意的事情。
听完翟鸿燊教授的沟通讲座,除了以上几点的收获外,我同时也感觉到开拓了我对沟通的整体的理解思维,并且学到了一种正确的学习的思路,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是为了学以至用才学习。我想这些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许多帮助的。
国学经典教育已普及到幼儿教育中,成为幼儿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人文素养教育效果取决于幼儿教师的国学知识及人文素养水平。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国学人文经典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人文经典论文篇一领悟国学经典,培植人文素养
摘 要:鉴于国学经典在提升人文素养中的教育价值,未来幼儿人文素养教育的岗位需求。针对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人文素养以及国学经典学习现状,分析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凭借国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国学经典;人文素养;提升策略
国学经典教育已普及到幼儿教育中,成为幼儿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人文素养教育效果取决于幼儿教师的国学知识及人文素养水平。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幼儿教师的后备力量,更要凭借国学经典学习培植人文素养。
一、现状调查
为掌握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国学经典学习现状,我们对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有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认识。
1、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
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文素养缺失。
在被问及对人文素养是否了解时,超过80%的学生“一般”了解,只有15%的学生“有所”了解,还有5%的学生“不”了解。
问及人生价值体现在那些方面时,选择“金钱、权利、地位、享受”占到了35%。
针对目前社会讨论比较多的“中国式过马路”和“旅游文明”的热点话题, 45%的学生在社会公德和文明素养方面欠缺。
50%的学生表示有社会责任感,但在生活中往往会妥协。
问到对集体的义务劳动的态度,超过40%的学生表示有时间就参加。
超过45%的学生对国内、国外时事新闻不感兴趣。50%的学生上网时无目的地浏览网页。
2、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国学经典学习现状
调查显示,超过80%的学生对国学不感兴趣。
喜欢积累一些传统的名人名言或诗句的学生只有20%,经常购买或关注国学方面书籍的学生也只有20%,
对国学知识的获得,60%的学生认为主要从学校获得,能够朗诵的诗词仅限于教材。
当被问及你不了解国学的原因时,50%的学生选择了苦涩难懂,太过于深奥,另有50%的学生认为身边没有学习国学的氛围。
问到有无学习国学的必要,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不必强迫,有兴趣的人自己学习即可。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自我的价值取向不明确,责任意识薄弱,理想信念淡薄,价值观念庸俗,使命感不强。对国学经典的作用认识不足,国学知识比较欠缺,学习方式过于狭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
二、现状分析
对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功利性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的同时意识形态逐步产生了功利性。面对社会的多样性,加重了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的功利心理,在责任意识、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方面逐渐缺失。这样的功利心理会转化成学习的功利性,国学经典中的人文精神就难以被接受,人文素养提升受到阻碍。
2、重视实用性
在教学中,更多地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侧重字词句主题的讲解,专业技能的提高,轻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知识水平的高低不能够等同于人文素养的高低。学习国学经典不能是简单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是反复咀嚼,深刻体会精神内涵。
3、忽视自主性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认知自己的知识、能力上有缺陷,难以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注重课上学习轻视课下学习,对国学经典里的人文精神不愿深入思考。
4、缺少实践性
学习国学经典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有积累就必须会运用,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在实践中,重视知识转化成教学能力培养,忽视了人文精神培养。我们在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的同时,也要在实践中将人文精神积淀内化,这是提升人文素养最佳路径。
三、提升策略
国学经典蕴含着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和文化资源。如果说掌握科学知识是立世之本,那么国学经典学习就是处世之根。如何认识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采取何种策略是提升人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1、继承优良、与时俱进
教学中加大对国学经典活态学习,吟诵是传统的诵读方式,是高效的学习方法。在文化传承中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要给学生提供诵读的机会,把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掌握吟诵的方法和技巧,在反复吟诵中发挥想象,唤醒内心情感,接受人文的熏陶,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
当今学习的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的形式不再局限于上课,学习的途径不再局限于讲授,全方位立体式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从最早运用于学习的录音机到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使学习不再是面对书本的文字,而是视觉听觉带来的丰富。网络更是以便捷、高效和灵活成为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
2013年6月16日,第16届上海国际**节期间,“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项目在沪启动。众多知名导演和演员利用**艺术的高雅性和通俗性,将国学经典用艺术情感作直接的表达和诠释。国学经典学习不再苦涩难懂,毫无兴趣,这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2、注重效率、强化自主
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再加上自身学习存在惰性,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国学经典发挥的效率较低。
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教材因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倡导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并运用反思性教学,提升教学情境的适用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深入挖掘语言中的人文内涵,指导学生扩展学习空间。 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具有年龄偏小,自我约束能力差,学习习惯尚未养成等特点。教学中要避免功利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自主学习、发挥想象、发散思维,在学习中才能找到属于自我的国学经典。在自悟自醒中不断吸收圣贤名家文化智慧,加深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3、学科融合、综合欣赏
国学经典不能独立学习,学科之间相互融合,齐头并进。将国学经典学习渗透到各学科,培养学生综合欣赏能力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如,很多学生从周杰伦的《东风破》中领略古典诗词的意境美,而音乐课是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技能课,那就在音乐课中倾听国学经典;在舞蹈课中诠释国学经典;在美术课中展现国学经典;在书法课中体现韵味;在历史课中探索厚重的中华文化;在英语课中培养海纳百川的胸怀兼具民族精神等等。
人的全面发展是各种知识和经验的综合性结果,探寻把各种课程综合模式和课程形式最佳结合起来,避免学科单一化,实现学习自主性,将实践理论结合,使学习形式更加丰富,汲取国学经典精髓,才能不断提升人文素养。
4、形式多样、加强实践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巩固学习成果。
如,唱红歌、读经典活动;国学经典演讲比赛、舞蹈比赛、书画比赛;在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等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定期开展国学经典专题讲座;进行实践调查等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国学经典的魅力和蕴藏的人文内涵。教师在实践指导中,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渗透,从而将人文素养和学前教育职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活动建立国学经典学习氛围,通过氛围带动兴趣,通过兴趣增强意识。从而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立足于学前教育的需求,注意教学中的价值,着眼于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凭借国学经典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才能把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幼儿教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