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令第1号发布)的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1、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包括: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运动员体育津贴。2、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包括: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工会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3、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其他奖金。4、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津贴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及其他津贴。物价补贴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各种激励方法和措施,归纳起来有这几个方面:
1、薪酬
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就目前而言,能否提供优厚的薪水(即货币报酬)仍然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直接因素。然而,优厚的薪水不一定都能使企业员工得到满足。通常,企业的薪酬体系不能做到内部公平、公正,并与外部市场薪酬水平相吻合,员工便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员工的这些不公平感不能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人才流失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效解决内部不公平、自我不公平和外部不公平的问题,才能提高员工满意度,激发员工积极性。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通常在薪酬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岗位相对价值、薪资水平、个人绩效三要素,以它们作为制定工资制度的基础。通过以上三要素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员工预先知道做得好与差对自己的薪酬收入具体的影响,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并使员工的努力方向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公司经营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实现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
另外,员工持股制度也可以作为一项薪酬激励机制。在美国在美国500强中,90%%%%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员工持股究竟有什么作用?第一个作用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吸引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是金手铐,起留人的作用。有没有长期的利益激励,对人才的牵引作用是有很大影响的。第二个作用能够获得资金来源。员工持股目的实际上是全体员工承担风险,把企业做大,因为从这方面讲,员工持股有积极的影响。
2、制度
企业的运行需要各种制度,同样,对员工进行激励也要制定出合理的制度,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奖惩制度:表彰和奖励是员工努力或积极性最重要的基础。高绩效和奖励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奖励可以促成员取得高绩效,取得高绩效后又有值得奖励的东西,两者是相互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奖惩制度不光要奖,而且要惩,惩罚也是一种激励,是一种负激励。负激励措施主要有如淘汰激励、罚款、降职和开除等。
竞争机制:竞争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又一大法宝。真正在企业中实现能者上,弱者下的局面。末位淘汰制是竞争机制的一个具体形式,就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而言,末位淘汰制有其可行性,建立严格的员工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能给员工以压力,能在员工之间产生竞争气氛,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公司更富有朝气和活力,更好地促进企业成长。
岗位制度:即建立适当的岗位,使工作职位具挑战性。“工作职位挑战性”就是要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到他所在的职位确实具有轻微的压力。怎样才能让工作职位具有挑战性呢?有2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要认真搞好职位设置,二是要适才适位。
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也才能启发其奋而向上的内在动力。每个人实际上除了金钱目标外,还有如权力目标或成就目标等。管理者要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并协助他们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使他们自觉、努力实现其目标。
3、情感激励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在其《动机与人格》一书提出了人的5种层次的不同需要,这5个方面的内容是:基本生活需求――安全感――归属感――地位与尊重――自我实现。企业要努力满足员工的各项需求,如提供稳定可靠的就业,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和安全感。归属感是指员工在企业中能有家的感觉,在这一层次上感情、人文因素要大于经济因素。人员之间的密切交往与合作、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共同的利益等都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而员工的归属感是企业凝聚力的基本条件。地位与尊重是指人的社会性使每个人都要求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在当前的社会中,经济收入和职位往往是社会地位的一种体现。自我实现是指当前面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将产生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需求,即自我实现。人在这5方面的需求层次是逐步加深的,只有满足了前一层次的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这5个方面除了基本生活需求外,其他4个均为情感需要,因此,情感激励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情感激励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这几种:
尊重激励:所谓尊重激励,就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感受,不尊重员工,就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仅仅为了获取报酬,激励从此大大削弱。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因而,尊重激励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参与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工作激励: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需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有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给职工一种自我实现感。这要求管理者对员工工作进行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何为工作内容丰富化?西文学者提出了5条衡量标准,也就是说要让员工找到5种感觉:一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自己把从事的工作很重要、很有意义;二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上司一直在关注他重视他;三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他所在的岗位最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四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反馈;五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工作成果的整体性。
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随着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通过培训充实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荣誉和提升激励: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
4、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从而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使人们朝同一目标努力,推动企业前进。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使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员工的价值和地位;使员工树立“主人公”的责任感。
研究表明,激励的公平与否,对员工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激励因素。
职工薪酬包含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和加班费等。
1、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是每个员工必须得到的固定报酬,是一个企业按照合同或雇佣协议给予员工的必须报酬,通常是用来衡量职位级别及能力的主要因素。一个员工的基本工资具体数值通常受到行业普遍水平、地区外派和竞争对手等因素的影响。
2、绩效奖金
绩效奖金是奖励那些业绩优秀、为公司做出杰出贡献的员工一种形式,可以帮助提高员工的动力和激情,并促进公司内部良性竞争。奖金根据公司设定标准和评价指标,对销售额增长、节约成本、团队协作等重要内容进行评估。这类奖金发放形式和标准多样化,有年底或月末等。
3、加班费
当员工在规定时间外加班时,应该支付额外的算作工资的津贴或费用,这也是保障及保护工人权益的常见制度。有些国家规定了加班费标准,需要给员工加上报酬;但在其他国家,没有强制规定加班费的支付,这时企业可以自行设定标准。
职工薪酬概念及设定标准:
1、职工薪酬概念
是基于预算、人员竞争力和市场薪酬等方面的考虑,每家公司的薪酬标准可能各不相同。设计出适合自己企业的职工薪酬体系,可以让员工感到满意并有动力地工作更努力。同时,企业可以通过精心制定薪酬体系来增强自身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取得更好的业绩成果。
2、职工薪酬设定标准
职工薪酬设定是需要了解行业薪酬水平,并确保自己公司的薪酬标准与这个范围相符。另外不同种类的工作任务需要不同等级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因此就对应不同级别的薪酬。从应聘者的教育背景和所拥有的科技、软件和语言技能等方面考量其价值和竞争力来设定职工薪酬。
职工薪酬设定需要关注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及竞争对手对相似职位的薪酬待遇范围,根据派发时间和绩效指标,提供根据个体业绩分类计算的奖励和其他福利待遇。设定职工薪酬时需要与商业战略、发展目标和公司的价值观相挂钩,制定适合公司的合理的职工薪酬范围。
一般而言,薪酬体系包括以下几大主要部分:基本薪酬(即本薪)、奖金、津贴、福利四大部分。
基本薪酬包括正常工资和加班工资。
正常工资:管理者执行岗位工资,生产工人执行技能工资。加班工资:指在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员工的报酬。
奖金:绩效奖金是反映员工绩效的工资部分,福利奖金是反映公司经济效益的工资部分。绩效奖金和福利奖金的缺乏导致了工资与绩效、经济效益的脱节。
津贴:津贴设置不合理,对一些特殊的工作岗位缺少补偿,同时也使薪酬失去了其灵活性。
福利:除工资、奖金外,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享受待遇,并采取公司提供的有关福利措施,保护和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福利应该是人人都能享受的福利,它能给员工一种归属感。福利特别强调其长期性、整体性和计划性。福利制度的不完善和缺乏统筹往往是浪费资金,且效果不佳。
遭遇拖欠工资怎么处理
(一)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解决。
投诉的解决的优点是,一旦用人单位是接到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理通知的,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用人单位在劳动行政部门的压力下就可能会及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这样劳动者可能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解决拖欠的工资问题。
因此,这种方式在处理拖欠工资时,一般情况下可以首先选择。但是,如果劳动者的请求复杂的,如涉及经济补偿、赔偿金等,需要具体认定的,则可能劳动行政部门也无法解决,需要进行劳动仲裁程序。
(二)向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
通过劳动投诉无法解决的,劳动者只能向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以仲裁的方式来解决双方的纠纷。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必须要先经劳动仲裁。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的,除一裁终局的裁决,单位不能起诉的外,其它裁决任何一方对裁决结果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1、确立薪资管理政策。确立薪资管理政策,也就是为企业的薪资管理确立目标和思路。所以,薪资管理政策必须体现企业文化价值观念、企业经营理念和方针、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以服务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保证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2、选择薪资总额的管理方法。薪资总额管理也就是恰当地确定劳资双方在经济利益分配上的比例,以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其目的在于通过保障企业和岗位员工两个方面的利益,实现互利共赢,而获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以最终保证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选择确立薪资结构。
薪资结构是岗位员工从企业所获得的不同性质的经济福利的比例构成。选择确立薪资结构,也就根据企业的实际和劳动市场的变化,确定薪资之中的基础工资、奖励工资、附加工资、福利保险和期权激励五者的比例,以最大限度地反映岗位员工的劳动对企业发展价值目标达成的贡献。
4、选择确定薪资体系。选择确定薪资体系,也就是选择确定岗位基础工资的核定方法、核定依据和核定过程。目的在于提升基础工资核定的科学性、公开性、透明度,使基础工资具有激励岗位员工多做努力和贡献的作用。
5、选择确立奖励工资的核定方法、核定依据、核定过程。奖励工资是对岗位员工超工作标准贡献给予的激励,其核定方法、核定依据和核定过程的科学性、公开性、透明度,就是保证其具有充分的激励作用的前提。
6、选择确立附加工资的核定方法、核定依据、核定过程。附加工资是特殊工作岗位的超常投入所给予的补偿,其核定方法、核定依据和核定过程是否科学、公开、透明,会直接影响到岗位员工是否愿作超常投入的选择。
7、选择确立福利保险的核定方法、核定依据、核定过程。如果其核定方法、核定依据和核定过程不具有充分的科学性、公开性、透明度,福利保险这种经济福利激励就起不到对岗位员工行为选择诱导的激励作用。
8、选择确定薪资的支付方法和支付程序。其重点在于增加薪资支付的公开性和礼仪,使薪资支付工作也具有充分的激励作用。
9、确定薪资调整的条件、方法和操作程序。其目的是增加薪资调整工作的科学性、公开性、透明度,使薪资调整也具有充分的激励作用。
1、确立薪资管理政策。确立薪资管理政策,也就是为企业的薪资管理确立目标和思路。所以,薪资管理政策必须体现企业文化价值观念、企业经营理念和方针、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以服务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保证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2、选择薪资总额的管理方法。薪资总额管理也就是恰当地确定劳资双方在经济利益分配上的比例,以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其目的在于通过保障企业和岗位员工两个方面的利益,实现互利共赢,而获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以最终保证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选择确立薪资结构。
薪资结构是岗位员工从企业所获得的不同性质的经济福利的比例构成。选择确立薪资结构,也就根据企业的实际和劳动市场的变化,确定薪资之中的基础工资、wwwxchqzxcom奖励工资、附加工资、福利保险和期权激励五者的比例,以最大限度地反映岗位员工的劳动对企业发展价值目标达成的贡献。
4、选择确定薪资体系。选择确定薪资体系,也就是选择确定岗位基础工资的核定方法、核定依据和核定过程。目的在于提升基础工资核定的科学性、公开性、透明度,使基础工资具有激励岗位员工多做努力和贡献的作用。
5、选择确立奖励工资的核定方法、核定依据、核定过程。奖励工资是对岗位员工超工作标准贡献给予的激励,其核定方法、核定依据和核定过程的科学性、公开性、透明度,就是保证其具有充分的激励作用的前提。
6、选择确立附加工资的核定方法、核定依据、核定过程。附加工资是特殊工作岗位的超常投入所给予的补偿,其核定方法、核定依据和核定过程是否科学、公开、透明,会直接影响到岗位员工是否愿作超常投入的选择。
7、选择确立福利保险的核定方法、核定依据、核定过程。如果其核定方法、核定依据和核定过程不具有充分的科学性、公开性、透明度,福利保险这种经济福利激励就起不到对岗位员工行为选择诱导的激励作用。
8、选择确定薪资的支付方法和支付程序。其重点在于增加薪资支付的公开性和礼仪,使薪资支付工作也具有充分的激励作用。
9、确定薪资调整的条件、方法和操作程序。其目的是增加薪资调整工作的科学性、公开性、透明度,使薪资调整也具有充分的激励作用。
工资薪酬组成部分: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七)其他劳动合同约定的部分
薪酬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基本薪酬,奖励薪酬(奖金),附加薪酬(津贴)、补贴薪酬、红利、酬金和福利。
构成比例
薪酬构成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各司其责,共同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按劳分配原则,从而全面地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改善。
构成职工薪酬的各个成分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形式和作用。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组合,规定恰当的比例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总的来说,基本薪酬应占主要比重,增长速度也应最快;其次是奖金;再次是津贴补贴。这是因为,基本薪酬是定额劳动报酬,完成劳动定额(工作任务)是职工的职责和基本任务;奖金是超额劳动报酬,如果奖金占主要比重,便是本末倒置,劳动定额水平偏低或者人为加大薪酬成本,这显然不利于发展生产和增加经济效益。所以作为定额劳动报酬的基本薪酬理应占主要比重。此外,基本薪酬反映的是职工从事生产(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劳动贡献。职工在单位时间的劳动(产品、任务)只有全面达到技术(业务)等级标准,和经济技术指标(质量、数量、物耗、安全等)才能按照一定的劳动标准和薪酬标准计付基本薪酬;而奖金只要在某一方面成绩突出即可得到;津贴、补贴则是与劳动无直接联系。所以基本薪酬的综合效益以及提高劳动力素质等作用大于奖金、津贴。因此,基本薪酬所占比重应大于奖金与津贴补贴之和。奖金和津贴相比,奖金多少与劳动成果有直接联系而津贴只是一种对劳动负效应的补偿。所以,为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和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奖金的比重应该大于津贴。
基本薪酬、奖金、津贴和补贴各占多少比例,应在基本薪酬占主要比重的前提下,根据各单位的生产(工作)性质、劳动特点以及需要等实际情况来确定(详见以下有关章节)。
有些企业认为奖金支付比较灵活,并且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主张奖金应占主要比重。这种认识失之偏颇。有的单位为了攀比薪酬永平或者逃避政府宏观监控,而滥发奖金,就更是错误的了。有人以一些国外企业奖金发得多为例,证明奖金应占主要比重。殊不知有些国外企业的奖金实际上是一种计件薪酬形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