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中的“资产”都包括哪些类资产?

新会计准则中的“资产”都包括哪些类资产?,第1张

新会计准则中的“资产”都包括哪些类资产?

您好,会计学堂李老师为您解答

一、资产类

1 1001 库存现金

2 1002 银行存款

3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银行专用 新增)

4 1011 存放同业 银行专用 新增

5 1012 其他货币资金

4 1101 短期投资(分拆)

5 1102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更名)

6 1021 结算备付金(证券专用 新增)

7 1031 存出保证金(金融共用 新增)

8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 (新增)

9 1111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10 1121 应收票据

11 1122 应收账款

12 1123 预付账款

13 1131 应收股利

14 1132 应收利息

15 1201 应收代位追偿款(保险专用 新增)

16 1211 应收分保账款(保险专用 新增)

17 1212 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

18 1221 其他应收款

19 1231 坏账准备

13 1161 应收补贴款

20 1301 贴现资产(银行专用 新增)

21 1302 拆出资金(新增)

22 1303 贷款(银行和保险共用 新增)

23 1304 贷款损失准备(银行和保险共用 新增)

24 1311 代理兑付证券(银行和证券共用 新增)

25 1321 代理业务资产 (新增)

26 1401 材料采购(更名)

27 1402 在途物资(新增)

28 1403 原材料

29 1404 材料成本差异

30 1405 库存商品

31 1406 发出商品(新增)

32 1407 商品进销差价

33 1408 委托加工物资

34 1411 周转材料(新增)

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

35 1421 消耗性生物资产

36 1431 贵金属

37 1441 抵债资产 (金融共用 新增)

38 1451 损余物资(保险专用 新增)

39 1461 融资租赁资产 (租赁专用 新增)

40 1471 存货跌价准备

41 1501 持有至到期投资(新增)

42 150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新增)

43 150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新增)

44 1511 长期股权投资

29 1402 长期债权投资(更名)

45 1512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46 1521 投资性房地产(新增)

47 1531 长期应收款(新增)

48 1532 未实现融资收益(新增)

49 1541 存出资本保证金 (新增)

50 1601 固定资产

51 1602 累计折旧

52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3 1604 在建工程

54 1605 工程物资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55 1606 固定资产清理

56 1611 未担保余值(租赁专用 新增)

57 1621 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专用 新增)

58 1622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农业专用 新增)

59 1623 公益性生物资产(农业专用 新增)

60 1631 油气资产 (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 新增)

61 1632 累计折耗 (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 新增)

62 1701 无形资产

63 1702 累计摊销 (新增)

64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5 1711 商誉(新增)

41 1815 未确认融资费用(变更类别)

66 1801 长期待摊费用

67 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新增)

68 1821 独立账户资产(保险专用 新增)

69 1901 待处理财产损溢

欢迎点我的昵称-向会计学堂全体老师提问

1资产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2资产按是否具有实物形态,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3按其来源不同,分为自有资产和租入资产。

流动资产应该要重点掌握哦

资产的分类有很多方面:第一种分类是重点

1资产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研究支出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2资产按是否具有实物形态,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3按其来源不同,分为自有资产和租入资产(融资租赁资产)。

新会计准则 固定资产

可以做固定资产

新准则里对于使用寿命一个会计年度以上用品,不管金额大小均可进入固定资产

新会计准则 金融资产

1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短期获利或近期出售,属于流动资产。主要是股票类或认股权证之类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走利润表

2持有至到期投资,只能是债券类,说实在的,我查过万科,中石油等,帐上都没有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个按摊余成本计量,利息收入计入利润表,但是限制很多,不能提前出售,不能随意改变意图等,一旦改变意图或出售就得转成第四类

3 贷款和应收款项,没什么说的吧

4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和第一类类似,但属于非流动资产,也是按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公允价值变动死活不走利润表,而是走资本公积。认股权证之类的只能是交易性金融资产。

还有问题找我

其实你没有仔细看我的回答,影响和分类的原因已经写在里面了

1首先,企业对金融资产的分类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和要求。比如你出售了部分持有至到期投资,剩余部分就必须转到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2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需要来制定,比如你就想把股票的涨跌走利润表,就应当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如果你觉得利润起伏回很大,看起来不稳定,就计入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这样就不走利润表了。

3一般情况下,没有人走持有者对其投资。

就是这些

新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隐含的资产概念

一、新准则对职工薪酬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系统的规范

职工薪酬计划是企业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我国目前对这一重要的概念没有一个整体的明晰的框架,对职工薪酬的理解比较狭隘,一般仅指工资和福利费,有关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规定也散见于各相关规定。新准则的制定旨在规范企业为获取职工提供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此准则明确了职工薪酬的概念,即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主要包括构成工资总额组成部分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五险一金(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传统意义上的薪酬;增加了如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职工薪酬形式,同时明确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这是会计准则中首次如此明确定义了职工薪酬的内涵。

二、会计科目设置的变化

新准则明确了职工薪酬的概念,融合了所有与报酬相关的项目,据此可以设置“应付职工薪酬”一级科目,在其下根据薪酬类别如工资薪酬、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辞退补偿、带薪休假费用等,设置二级科目,如“应付工资”、“应付辞退补偿”、“应付社会保险费”、“应付住房公积金”、“应付福利费”等,取消原先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等一级科目。

三、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

(一)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

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会计分录的借方按照领取薪酬的职工所提供服务的受益部门,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职工薪酬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辞退福利只计入当期费用),贷方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具体如下:应由生产产品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存货成本;应由在建工程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成本;应由产品和在建工程负担以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费用。而原制度则是除了工资津贴和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其他职工薪酬则全部计入当期费用。下面举例具体说明。

1 计入产品成本的职工薪酬支出

对于应由生产产品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存货成本,以工业企业为例:

例1:结算本月应付工资如下:车间从事产品生产的直接生产工人工资30 000元,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5 000元。其账务处理为:

借:生产成本30 000

制造费用 5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35 000

例2:按车间人员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车间工会经费3 000元,职工教育经费4 000元。提取时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制造费用7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工会经费3 000

——应付职工教育经费4 000

例3:按车间人员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车间人员的应付统筹退休金4 500元、应付医疗保险3 000元。

借:制造费用7 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社会保险费(应付养老保险费)4 500

——应付社会保险费(应付医疗保险)3 000

例4:计提车间人员的住房公积金4 000元。

借:制造费用4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住房公积金(个人负担部分)2 000

——应付住房公积金(企业负担部分)2 000

2 计入资产价值的职工薪酬支出

对于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应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

例5:购入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在安装中发生应付安装人员工资6 000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6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6 000

3 计入费用的职工薪酬支出

对于应由产品和在建工程负担以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费用。

例6:按办公室人员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办公室人员的医疗保险5 000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5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社会保险费(应付医疗保险) 5 000

例7:按办公室人员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工会经费2 000元,职工教育经费1 500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3 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会经费2 000

——应付职工教育经费1 500

例8:按办公室人员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办公室人员应付统筹退休金3 500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 3 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社会保险费(应付养老保险费)3 500

例9:按办公室人员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办公室人员的住房公积金3 000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3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住房公积金(个人负担部分)1 500

——应付住房公积金(企业负担部分)1 500

(二)职工福利费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

新准则对职工福利费的提取取消了原制度按工资总额14%的规定,企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可以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进行计算,确认为应付职工福利的负债,并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确认为当期费用。由于新准则要求按福利费实际发生额列支,与税收规定不一致时,应作纳税调整,年末账户余额清算结零。

例10: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职工福利费如下:直接生产人员为3 000元,车间管理人员为500元,办公室人员为600元,销售人员为1 000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3 000

制造费用500

管理费用600

销售费用 1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5 100

(三)辞退福利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

对于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而可能发生的补偿,原制度要求在发生时据实列支,新准则要求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费用:

(1)企业已经制订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该计划或建议应当包括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职工所在部门、职位及数量;按工作类别或职位确定的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补偿金额;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时间。

(2)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

例11:计提满足辞退条件的车间员工的辞退补偿费用5万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5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辞退补偿50 000

当上述各项职工薪酬以银行存款或现金实际支付时,冲回各预提负债。

四、信息披露的变化

新准则统一了关于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首次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即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住房公积金、支付因解除劳动关系所给予的补偿以及其他职工薪酬等项目的金额以及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同时规范了对于因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计划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进行披露。

五、执行新会计准则第9号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分析

从上述内容看,由于新会计准则对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规定发生了变化,因此,执行新会计准则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新会计准则取消了职工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的要求,企业可以按实际发生额列支,与税收规定不一致时,作纳税调整。这意味着将对企业财务状况中的流动负债、存货成本和经营成果中的期间费用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2)新准则第四条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除应付的辞退补偿只计入当期费用外,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而原制度则是除了工资津贴和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其他职工薪酬如五险一金(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则全部计入当期费用。这意味着也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工业企业的存货成本将会有较大的影响。

(3)对于提前解除劳动关系而可能发生的补偿,原制度要求在发生时据实列支;新准则要求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应做预计负债处理,这也将影响企业的流动负债及各期损益。但应谨防企业通过解除劳动关系而可能发生的补偿调控利润。因此,对于辞退补偿作为预计负债的使用应加以严格定义和限制,除非有确凿证据证明企业很有可能将为可能发生的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而产生现金流出,否则不能作为预计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确凿证据可定义为企业与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组织已达成正式的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计划或协议。

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有几项

基本上所有的非货币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商誉等)以及货币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款项都要考虑。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有哪些变化

一、新旧准则资产减值的差异

1改变了资产减值测试的频率。原准则要求 企业 对各项资产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进减值测试;新准则规定企业只有存在资产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需要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但是对于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以及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2明确了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方法。原准则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的销售净价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较高者确定,其中,销售净价为资产销售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余额。原准则对于如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包括销售净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没有提供具体的指南和方法。新准则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考虑到不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销售价格较难获得,因此,将销售价格更改为公允价值,从而更加合理地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及其预计处置费用,如何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和折旧率等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操作指南。

3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原准则要求企业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但是实际工作中,有时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难以确定。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规定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对于以资产组为基础如何确定资产减值损失,新准则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4规定了总部资产和商誉的减值处理。原准则对于企业总部资产和商誉的减值测试及其处理并不明确,新准则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总部资产应当结合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商誉也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这些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应当是能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

5对于资产减值损失转回作了禁止性规定。原准则规定,前期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如果以后会计期间恢复的按照恢复的金额,在不超过已确认减值损失金额的范围内,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对比作了禁止性规定,对于前期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不得转回是针对长期资产减值而言,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url=]投资[/url]、应收款项等的减值问题由其他的准则来规范。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关掉了企业通过长期资产进行利润操纵的大门,增加了企业财务透明度,避免了企业确认暂时性损失,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既可以与历史 成本原则保持一致,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利润操纵的空间,更符合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要求。

二、新资产减值准备的优、缺点

1从新旧准则差异上不难看到:新准则针对旧准则所采取的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引入资产组和总部资产,扩大并明确资产减值范围,增加预计未来现金净流量衡量可收回金额,限制公允价值的使用,尽量采用统一计量方法,资产减值的不可转回性,完善会计披露要求等措施,严格限制了其主观操作性,体现了准则的更为谨慎性的原则,有力遏制了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尤其是《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大胆舍弃了过去与IASB趋同,即允许转回资产减值的做法,采取了在以后存续会计期间内,只许计提不许转回的做法,适当堵塞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的通道,使企业调节功能大大降低。

2新资产减值准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进和完善了原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但是新准则并非完全是为了防范盈余管理而设置,所以新准则为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适用性而适当调整增加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的运用,从而在客观上使盈余管理可借用的空间有所增加,例如新准则只给出了可收回金额的定义,而资产的销售价格和处置费用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如何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也没有全面、系统地说明;虽然新准则规定了资产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得转回”,但是企业仍然可以通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调低当期利润,减少期末存货成本,这样以后期间销售成本就会偏低,从而使未来的利润反弹等等。这些缺陷仍然会给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留下一定的空间。

三、对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几点建议

不同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上存在差异,一是受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影响,二是由于外部市场机制不完善,价格信息不透明。这就使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缺乏客观的资料基础。

1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新准则对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赋予了会计人员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和职业判定范围。假如企业不能正确运用准则赋予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如前面所分析的公允价值的确定、资产组的划分、折现率的确定等又将会成为企业操纵利润和粉饰会计报表的一种手段。我们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在新准则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尽可能缩小会计人员人为估计和判定范围,以避免政策的灵活性成为企业盈余治理的工具。

2健全发展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是实施资产减值会计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还不够完善和透明,无论是企业、中介服务机构还是[url=]证券[/url] 治理机构都很难获得公司各种投资、存货的合理市场价格,导致资产减值程度难以合理确定,从而使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缺乏客观的资料基础。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发展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利用现代 信息技术定期公布有关资产的价格和信息资料。发展[url=]资产评估[/url]业,建立全国性的资产专业评估体系。通过信息、价格市场和资产评估体系的完善,使企业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市价得到公正合理的确定和公开,使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有较为客观的依据,同时增强其可操作性并使会计资料更具真实性。

3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新准则的颁布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职业判定能力和职业道德,才能使新准则在我国更好的推行。在新准则中,资产组的划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定、折现率的确定及可收回金额的确定等都需要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职业判定能力。这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求会计人员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定能力以及丰富的企业治理经验。因此,在实施新准则时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同时会计人员也应该努力加强对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判定能力。

4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url=]审计[/url]为了防止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预备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应加强对资产减值预备的审计。尽快制定相关的独立审计准则,明确各项减值预备的具体审计程序,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遏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预备进行利润操纵,以确保资产减值准则的合理运用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十分必要的。各种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方法有理论根据,但实施中的难度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当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确认资产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使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规范市场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的定义

新准则:固定资产: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没有金额限制。

资产的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有用)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没有所有权)的资源;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资产的分类:

1、按耗用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

2、根据具体形态,长期资产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分类

3、按是否有实体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中国会计实务中,综合这几种分类标准,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类别。

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存货、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科目,下面具体介绍:

1、货币资金

新准则中“现金”科目变更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不变,核算内容与原制度核算内容基本相同,余额可以直接结转。

2、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原投资准则规范了包括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的确认、计量的核算。

3、短期投资

企业应当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划分标准将其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4、长期股权投资

新企业会计准则虽仍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但其核算内容和其次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了根本性变化。

5、长期债权投资

企业应当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划分标准,将原制度中的长期债权投资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6、委托贷款

7、应收补贴款

新企业会计准则没有设置“应收补贴款”科目,企业应将“应收补贴款”科目的余额转至“其他应收款”科目。

8、存货

9、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

10、递延税款

11、其他资产类科目

其他资产类科目:“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资产金字塔:

扩展资料

资产分类:

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资产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按耗用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

根据具体形态,长期资产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分类;

按是否有实体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中国会计实务中,综合这几种分类标准,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类别。

情感的种类依据社会性内容其实就三个,分别为美感、理智感、道德感。

其中的道德感应该是大家生活中最耳熟能详的了吧,它指的是人们在对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道德程度做判断时所产生的的一种情感,比方说愧疚感;理智感是指人们在与智力有关的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比方说好奇心;而美感则指的是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或景观时所产生的情感,比方说对丑陋之物的厌恶与蔑视,对美好景物或事物的感叹和赞美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17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