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这首歌所表达的感情

梧桐树这首歌所表达的感情,第1张

描述无奈的诗句:温庭筠 更漏子三首其三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年代:北宋

作者:张耒

作品:夜坐

内容: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清平乐

内容: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清平乐

内容:

春去秋来,

往事知何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

光景千留不祝

酒阑人散草草,

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

依前黄叶西风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破阵子

内容:

燕子欲归时节,

高楼昨夜西风

求得人间成小会,

试把金尊傍菊丛,

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

微凉渐入梧桐

多少襟怀言不尽,

写向蛮笺曲调中,

此情千万重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撼庭秋

内容:

别来音信千里,

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

梧桐夜雨,

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

天遥云黯,

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

心长焰短,

向人垂泪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采桑子

内容:

时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

滴泪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

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

何处高楼雁一声

年代:北宋

作者:晏几道

作品:行香子

内容:

晚绿寒红,芳意匆匆

惜年华、今与谁同

碧云零落,数字征鸿

看渚莲凋,宫扇旧,怨秋风

流波坠叶,佳期何在,

想天教、离恨无穷

试将前事,闲倚梧桐

有消魂处,明月夜,粉屏空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忆秦娥

内容: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保

烟光薄,

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年代:唐五代

作者:温庭筠

作品:更漏子

内容: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年代:唐五代

作者:孟郊

作品:列女操

内容:

梧桐相待老,

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

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

妾心古井水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见欢

内容: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内容: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古风

内容: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1],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2]

年代:唐五代

作者:曹邺

作品:早起

内容:

月堕沧浪西,门开树无影

此时归梦阑,立在梧桐井

梧桐大约可以算是中国特有的“诗树”吧,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诗作将这株树与感慨人生凄清悲凉的传统诗意联系在一起。仅在宋词中,就有所谓“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半死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等诸多名句。这些诗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征。“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而“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林庚《唐诗综论·说“木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于是,诗中梧桐就成了被赋予丰富多彩而又难以言说的人生感慨的审美意象,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吟咏讽诵中更加枝繁叶茂。

丰子恺的这篇《梧桐树》同样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野,自然也带有传统审美旨趣的感染性、启发性。但这又是一篇散文作品,不可能像诗词那样只抽取生活和语言的精粹而高度简约精练,它在借用中国传统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征的同时,还必须用不像古典诗歌那么高度简约、高度精练的日常生活话语,来再现场景与过程。丰子恺认为:“一切艺术之中,文学是与社会最亲近的一种,它的表现工具是人人日常通用的语言,这便是使它成为一种最亲近社会的艺术的原因。”(《作画好比写文章》)比起诗歌,散文的语言更为“人人日常通用”,它与社会生活,与人生经历,似乎也就更加亲近了。而这篇《梧桐树》,也正是以亲切的娓娓诉说,于不经意间喻示着人生世事的运化规律,应当属于鲁迅所称许的那种小品散文,其写法漂亮、缜密、雍容,其成就“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鲁迅《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树是人类最亲近的植物。在文明社会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树与人类形成了互相依存的亲密关系。但也许正是由于过于亲近与亲密依存的缘故,不少人对树视若无睹,浑然不觉,只是把它们当做环境的点缀或是居所的延伸,而很少从中寻觅自己人生与精神的倒影。有如作者笔下这几株梧桐树的主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

从听觉写“三更雨”。“滴到明”,主人公听了一夜的雨声,定是整夜未成眠,可见离情之深,夜雨不像是落在梧桐叶上,倒更像是滴滴砸碎在人的心里,这比起“惊塞雁,起城乌”来,可以说是已经愁肠万断了。宋人聂胜琼“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鹧鸪天·别情》)便是此末三句的遗响。“叶叶”“声声”的叠用,把“长”“苦”从声音的角度具象化,作者以叠字的方式将声音拉长,从而实现雨声由夜至晓的绵延。[南朝]梁·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有这样一句诗:“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正与此词境状相似。

意思是,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出处:唐代: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全文: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译文: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扩展资料:

1、作品简介

《更漏子·玉炉香》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此词抒写思妇的离愁。上阕写室内物象,虽是温暖祥和的场景,但孤独的思妇辗转难眠而容颜不整,鬓发散乱,忍受着枕衾间的寒冷与痛苦;下阕通过写思妇在室内听到室外的雨声来描摹人物的心情。全词从室内到室外,从视觉到听觉,从实到虚,构成一种浓郁的愁境。上阕辞采密丽,下阕疏淡流畅,一密一疏,一浓一淡,情感变化发展自然。

2、作者简介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更漏子·玉炉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606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