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史上重要的流派及相关的代表作品。

外国美术史上重要的流派及相关的代表作品。,第1张

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主要是以人文主义精神来画宗教题材

a) 乔托:A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B主要创作形式是壁画,用人文主义精神来理解圣经题材,渗透着崇高的道德内容:壁画《逃往埃及》。C表现真实的生活场面。

b) 波提切利:A注重用线造型,强调优美典雅、富丽鲜艳的色彩。B多取材于文学作品和古代神话传说。C作品中充满柔情的诗意,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爱恋,洋溢着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春》。D《维纳斯的诞生》:有独创性的作品,利用有动感的线条来营造形体的体积感。

20、佛罗伦萨画派:

1)佛罗伦萨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经济和文化中心佛罗伦萨形成的一个重要画派,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影响最大的美术流派之一。

2)它把中世纪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用集中透视,有明暗效果,表现三度空间的画法。

3)佛罗伦萨画派注重素描和用线造型,注重理性,追求严谨、崇高的风格,在以宗教神话为主的题材中,把抽象的神象画成世俗化的合乎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理想的人,成功地创造了人物画新风格。

21、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美术(16世纪上半叶)

15世纪罗马画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美术)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在艺术上形成了以罗马为中心的“罗马画派”1)达。芬奇: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2)米开朗基罗:雕塑家和画家,艺术作品上倾注了满腔悲剧性的激情:雕像《大卫》:a表现的是建功立业以前的大卫,一个充满愤怒的青年人。b这种力量是人文主义者向往的自由的人所具有的巨大潜力,成为文艺复兴时代英雄的象征。

3)拉斐尔:<1>画面洋溢明净的色彩,柔和的光线和宁静优雅的节奏感:《雅典学院》:表现了一个人文主义者对于真理和幸福的追求,人物形体具有强烈的纪念碑倾向,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在文艺复兴时代美术中的最终胜利。<2>他是描绘女性形象的大师:A圣母是平民妇女的形象,体现出慈爱,善良,温顺的高尚品质,引起对生活的憧憬。B圣母形象是世俗的,但带上了几分贵族气派。<3>以优美的,诗一般的绘画语言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标准之一。

22、威尼斯画派:

15世纪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画派之一。十六世纪威尼斯派成为欧洲油画创作中心。

2)画家不注重雕塑般的造型和硬朗的轮廓线,更多强调追求色彩和光线的细微差别。画家在绘画时注重色彩,色彩丰富且富于变化,重视对自然风光景色的描绘;画女性多于男性,人物体态丰润,衣着华贵,皮肤细腻而洁白,被视为理想化的人物;

3)威尼斯画派的另一特点是装饰性强。

贝利尼:A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注重风景的描绘,把自然景色诗意化,作品充满宁静和淡雅的情调。B色彩和素描的表现力成为首要的因素,这也是威尼斯画派的共性: (2)乔尔乔纳:A威尼斯画派全盛时期的人物,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威尼斯画派的画家。B诗一般的画面:不仅是一种优美的视觉效果,而且有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沉睡的维纳斯》 (3)提香:A作品显得壮丽,热情,富于想像,色彩强烈,用笔奔放。B人物更为粗旷,更加加意气风发,也更完整

23、尼德兰画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1)尼德兰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有浓郁的宗教气息,绘画倾向是:严肃,静穆

2)作品描绘传统宗教题材,体现了现实主义倾向。

扬。凡。埃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新婚夫妇的全身肖像,可视为出色的风俗画:a刻画了现实中的人物,表现了他们的内在情感b也表现了当时市民阶层的道德观念。宗教画:A重视对人物性格与心理的刻画,注意写实B研究了光与色的表现:展示了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景象和现世人生的生活,体现了人文主义观念。

24、丢勒:<1>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作品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2>A宗教画: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塑造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B肖像画:刻画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物:他们意志坚强,充满自信。C铜版画:反映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是最早表现农民和下层人民生活的画家之一,技艺完美而蕴藏丰富的哲理:《农民舞蹈》。

25、艺术奇才埃尔格列柯

西班牙最著名的画家是埃尔格列柯 艺术奇才格列柯

(1)西班牙16世纪下半期地方画派中最著名的画家,怀才不遇:作品中常反映出苦闷,沉思,怀疑,骚动不安的情调,这与他所处的时代,社会有关,反映了西班牙的那个危机年代。

(2)思想上充满着矛盾的画家:用一双悲剧性的眼睛注视着现实,笔下的人物和风景常是变形的,是激动不安心情的反映。

26、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

3个流派是意大利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学院派艺术影响了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巴洛艺术影响了罗可可和浪漫主义艺术;而卡拉瓦乔的艺术,其影响就更大了,不仅在当时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艺术,还对18世纪的市民艺术、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27、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1)欧洲学院派美术最早产生在意大利的波伦亚学院,创始人是著名画家卡拉契兄弟。

2)学院派的主张是订出一些法则使人们遵循:A强调绘画中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威尼斯的色彩等。B具有折衷主义的特色:由于过分强调法则,比较保守,缺乏创新精神。C题材大多描绘宗教或神话,技法上偏重素描而轻视色彩,为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意大利学院派艺术学基本主张是:要保持古代和文艺复兴盛期大师艺术的永恒性,把这些艺术看成是不可逾越的楷模,把前人的艺术看成是唯一应遵循的正路。2)= 3)

28、17世纪卡拉瓦乔及其艺术特色

1)受到尼德兰绘画的影响,反对学院派僵化的教条和巴洛克美术夸张的浮华。

2)追求朴素、清新、直接面对自然的表现方式。

3)以单纯、强烈的明暗,严谨、结实的轮廓,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为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绘画向17世纪现实主义绘画的转型起到了关键而重要的作用,对同时代的欧洲以及19世纪的现实主义美术思潮都有着深远影响。

29、巴洛克艺术

1)巴洛克艺术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2)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是为教会服务,具有以下特点:

<1>豪华的特色: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色彩。

<2>是一种激情的艺术:打破理性的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3>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4>关注空间感和立体感。

<5>综合性: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

<6>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主导地位,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

3)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A意大利巴洛克艺术中最著名的雕刻家,建筑家,画家。代表作《大卫》

30、17世纪的佛兰德斯艺术:

1)受到追求奢华的宫廷贵族,贵族化的资产阶级和教会团体审美要求的影响,发展了一种光彩夺目,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

2)主要面向上流社会的,色彩鲜丽,充满动感的巴洛克风格绘画艺术。

代表画家:鲁本斯:佛兰德斯巴洛克风格的代表画家,誉满欧洲的绘画大师。1)作品题材广泛,将巴洛克艺术与尼德兰艺术融为一体,形成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独特风格2)作品形象生动,色彩明亮,装饰性很强,并有一股澎湃的动势。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精神。代表作品《阿马松之战》代表画家:老扬。勃鲁盖尔:是佛兰德斯著名的风景画家和静物画家。1)风景画作品具有早期巴洛克的特点,用笔细腻,色彩鲜明。2)面向普通人的生活,描绘下层人民形象的绘画艺术《豆王饮宴》

31、17世纪荷兰美术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1)17世纪前期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艺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荷兰画派以写实,纯朴为特点:反映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情感和愿望,描绘日常生活和各阶层人物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色。

3) 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是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贡献。

代表画家:伦勃朗:<1>现实主义艺术的大师,勇敢坚定的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为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杜普教授的解剖课》。举世闻名的《夜巡》:主题性绘画,情节性群像,出色的处理了明暗关系,突出表现了不忘前人反抗西班牙统治者的英勇斗争,决心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

哈尔斯:〈1〉荷兰现实主义艺术画派的奠基人,天才的肖像画家。《吉卜赛女郎》

32、丰富多彩的荷兰小画派艺术

格拉尔德特鲍赫、皮特德霍赫加、布里尔梅蒂缓是“荷兰小画派”的典型代表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也是。“荷兰小画派”的画家们是以题材的多样性来打动观者的。在他们的笔下常常出现的是谨小慎微的小市民,养尊处优的贵妇人,美丽多情的少女,放荡不羁的青年和勤劳憨厚的仆人以及流浪汉和醉鬼等。这些作品大都受到了荷兰市民阶层的欢迎。

33、荷兰小画派的艺术特点

1)荷兰小画派是尼德兰美术的分支

2)艺术家不再描绘宫廷生活,而是开始了面向百姓,面向大众。许多表现妇女梳妆打扮,弹琴唱歌,读书写信或做轻微的家务劳动,表明了荷兰艺术在蓬勃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

3)作品的画幅比较小,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

代表画家:维米尔:<1>风俗画家:作品流露清新,恬静的诗意,以一种抒情的情调给人美的享受。<2>风景画:展现故乡的美丽而宁静的风光。<3>作品多表现舒适,安闲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A表现周围熟悉的妇女,将通常的家务劳动诗意化。B画面简洁,人物很少,大多只描绘一个妇女:人物神情安详自然,衣饰朴素大方。<4>喜爱使用蓝色与柠檬黄两种色彩:组成和谐的色调,赋予画面以静谧,优雅的气氛。<5>出色描绘了散射的光线的微妙变化:A使室内充满轻柔和煦的自然光B画面生动传神,充满宁静,安适的生活气息:《倒牛奶的女仆》。

34、荷兰风景画的艺术成就

1)17世纪是荷兰风影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形成了完全独立的风景画科。

2)荷兰画派的另一个重大成就是将静物画也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科目。

35、塞维利亚画派:

1)、17世纪上半期另一个重要的画派是塞维利亚画派。

2)、主要描绘寂静的僧侣世界,平凡中含有诗意。

3)、宗教题材画:缺乏宗教气息,有着生活的情趣,具有强烈的世俗化倾向

代表画家:苏巴兰作品《圣玛格丽达》

36、真理画家委拉斯贵支的艺术风格:

1)、17世纪西班牙最著名的绘画大师,促进其艺术成熟的最主要原因下层生活:那里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中心。

2)、肖像画分为三类:A一类是宫廷肖像:画这些上层人物的最大的特点是:从不粉饰和美化,因此他被叫做真理的画家:《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B一类是亲友的肖像:自然流畅,真实亲切: C最有特点,最有价值的是表现下层人民的肖像:a人物形象更加多样化,心理刻画深刻和复杂化。b真实生动,具有社会时代的特色,有时还包含社会批判的意味。c还创作了一组宫廷丑角和侏儒的作品,强调他们悲惨的命运。d《纺织女工》:描绘了两个不同阶级的人物,为纺织女工唱出热情的赞歌。

“波德格涅斯”的风格(既西班牙的卡拉瓦乔主义):这一名词含有小酒店和小饭馆之意,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瞧不起描绘下层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嘲弄的把这类作品称为“波德格涅斯”风格。

37、欧洲浪漫主义美术先驱——戈雅

1)、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班牙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欧洲浪漫主义美术的伟大先驱。

2)、他的世界观充满矛盾的,他的一生都在向这个病魔的世界作斗争《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描绘了一个悲壮激昂的场面,表现了起义者英勇坚定的形象,他们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38、普珊 《阿尔卡迪牧人》

39、罗可可的艳情艺术:

<1>主宰了18世纪前半期:以上流社会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绘全裸或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

<2>美化妇女成为压倒一切的艺术风尚:a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b另一方面以法国的轻松优雅使绘画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

<3>愉快亲切,舒适豪华的场景,在反映现实上向前迈进了一步。

布歇:运用明亮色彩和新颖手法:削弱素描明暗对比而加强色彩透明感,使古典神话题材尽丽极妍。《裸女》。

40、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 法国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特征?

1)、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艺术的倾向:变为宣扬视死如归的坚强。

2)宫廷美术已经很难适应形势的需要和发展

3)以此来为资产阶级革命进行美术上的服务。画史上的把这种古典主义叫做“新古典主义”。

代表画家:大卫:歌颂古代英雄,表现理想美:《荷拉斯兄弟的宣誓》《苏格拉底之死》《马拉之死》

安格尔:<1>追求理想化的美,使用具有生命的线。<2>艺术典雅精美<3>精于观察,对形的追求以现实为基础<4>肖像略施明暗,主要靠高超的亮部造型,突出人物个性。《泉》

41、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特征?

1)注重情感表达,追求个性化,不满古典主义的冷静、理智。

2)不注重素描,强调色彩的丰富斑斓,用笔奔放不羁。

42、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1)借里柯: 最可贵之处在于画笔凝聚着时代感情巨幅油画《梅杜萨之伐》:金字塔构图,这位写实主义的伟大先驱扎了真正的木筏在画室,并请来模特,把在惊涛骇浪中漂流的苦难表达得淋漓尽致,具有逼真感。B被视为是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

(2)德拉克罗瓦:题材多样:《自由***民》:画家的想象力达到顶峰,具有高度的概括和夸张能力。

4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1)库尔贝:<1>画路宽广,手法多样的大师,都能达到画品渊懿,精卓宏丽的崇高境界。

(2)米勒:<1>讴歌农村生活的大师,使平凡的农村生活场面放出奇光异彩:《簸谷者》《扶锄者》《拾穗者》。<2>这种充满同情的真实描绘的深刻意义就在于它的质朴平凡,是对劳动者最好的颂歌。<3>采用横的构图,让纪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现的森林尽头的旷野上:《牧羊女》

(3)杜米埃:<1>>反映城市生活的巨匠,以漫画和石版画进行讽刺,油画诙谐简洁: <2>最喜爱主题之一是艺术爱好者:令人开心和同情。<3>无主题没有直接关系的油画:《三等车厢》

44、巴比松画派:

1)、19世纪30-70年代,小镇巴比松许多画家对法国大地作风景写生,在那里聚会和出游作画,描绘自然风光,感受到逃离闹市的惬意。

2)、巴比松画家的风格和自然景物一样丰富。

45、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1)主将卢梭:A画风沉郁浑穆,擅描绘树木的性格和森林沼泽的深邃B对于空气感和光的探索,对同一景致在不同时刻的气氛变化的研究:《橡树林》。(2)外光派巨子杜比尼:A以分离,复加的大笔触抒写阳光明媚,春风拂煦的景色,记下倏忽瞬息的妙境B不拘细节,昂扬激越,厚厚的画面。C水成为他画中的灵魂,赢得“画水的贝多芬”的美誉:《瓦茨河上的落日》。(3)柯罗:A巴比松七星,形成抒情诗一样的艺术。

巴比松七星是与巴比松画派最常相连在一起的名词,意指(不仅七位)重要的画家:米勒、柯罗、卢梭、查克、迪亚兹、特罗雍、杜普雷与多比尼

现实主义雕塑大师罗丹《沉思者》 《地狱之门》《巴尔扎克纪念碑》《人间喜剧》

46、印象主义:

1)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2)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

3)并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47、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1)、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忽略物象的形。

2)侧重视觉印象和光色效果:轮廓线减弱,外形朦胧和模糊,进而排除黑色,运用纯色,追求色调的高明度。

3)提倡户外写生:根据直接观察和感受,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更多的注意绘画语言本身。

莫奈的油画《印象。日出》“印象主义”由此得名。

印象主义分为两派:以德加为代表和以莫奈为代表:1)德加侧重描绘感受到的现实,记录瞬间的印象2)莫奈故意不求构图的完整性,追求偶然和率真的效果。

这群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青年团结在马奈的周围,形成与官方沙龙相对立的集团,并举办展览,自称为“无名的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协会”。

48、马奈:画面明亮,有外光新鲜感:《苦艾酒的嗜好者》:a强调光影对比,用直接写生法画成,瞬间效果突出b色彩精练丰富,尤其注重黑色的作用,显示了他对学院传统的反叛。

莫奈:最典型的印象主义画家,也是早期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并一生坚持印象主义画风。风景画:突破传统的题材和构图,以对母题的视觉经验的感知为主要出发点,以原色作画,造成强烈的效果,且富有写意性,有印象主义特有的率直和某些神秘色彩:A《印象。日出》:观察自然景象的千变万化,捕捉阳光,空气氛围下色调的美。主要用光线和色彩表现瞬间的印象,追求色彩关系的独立的美。

49、新印象主义

1)“新印象主义”追求绘画中的光与色的表现用光学科学来指导艺术实践

2)根据色彩分割理论作画,也被称作“分割主义”,认为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色彩。

3)纯色彩的点和块不经调混的并列在一起,颜色的彩度和亮度可以获得最鲜明的效果,而中间色则是在观赏者的视觉调混中形成。具体敷色时用点彩的办法,又被称作“点彩派”。

50、后印象主义:

1)认为绘画不能单纯得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

2)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最后达到简单化和几何化的效果。

3)主张不要面对实物,而凭记忆作画,提倡综合和象征的美学原则。

51、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塞尚:<1>专注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对色彩和明暗作沉着而深入的分析:A采用色的团块表现法来描绘物象的体积,深度B用色彩的冷暖关系来造型。<2>用几何因素构造的形象结构:厚实,严密,予人以沉重,压抑之感,充满结构和色彩的美和诗意。<3>遵从古典艺术的原则,对物象的体面结构的研究暗示了而后的立体主义理论。

凡高:注意提高色彩的强度,明度和张力,把色彩和线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追求单纯感和表现力:静物《向日葵》室内画《夜间咖啡店》:充满对生命的爱,倾诉了内心强烈的感情。

52、英国风景画

18世纪英国风景画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1)主要描绘英国的自然风光,真正的奠基者是威尔逊和庚斯博罗。

2)威尔逊:将古典主义传统与英国本地风光有机结合,画中传达了自然主义的气息:《溪谷》。

53、拉斐尔前派:

1)、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这时在社会上流行秀媚、甜俗的匠气艺术,引起许多有思想和见解的艺术家不满。

2)、以拉斐尔前的早期文艺复兴美术为榜样,真实的表现自己的感情和观念的画家。以弘扬学院派古典主义。倡导发扬拉斐尔以前的艺术精神。于是成立一个画派,史称“拉

54、拉斐尔前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作为一种艺术思潮:拉斐尔前派在欧洲美术史上最先反映出现代工业文明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困惑,它所包含的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内涵对欧洲19世纪末期象征主义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布朗:拉斐尔前派的前导,最先领会了早期文艺复兴的艺术,并将它们介绍给皇家美术学院的学生:《劳动》。

55、哈得逊河画派

又称:美国风景画派。以纽约为基地,该派的基本画题是哈得逊河全景﹑山景﹑湖景﹑森林内部景﹑简单的海岸景。托马斯科尔是哈得逊河画派的创始人。重要作品有《卡茨基尔山中的日落》。该派另一领袖丘奇则认为肯塞特画的东部风景太朴素,而注重对光的描绘,他专画世界奇景,如安第斯山﹑北极﹑近东﹑尼亚加拉瀑布等。

56、哈得逊河画派

<1>18世纪美国人忙于在荒野奋斗以图生存,到了19世纪,他们的斗争获得了胜利,于是对大自然的怀旧和浪漫的情绪油然而生,风景画开始在美国流行。<2>一批以哈得逊河沿岸风光为题材的风景画家被称为“哈得逊河画派”: 这标志着美国美术开始摆脱欧洲的影响,显示出自己的品格,因此哈得逊河画派也称为美国风景画派。

57、巡回展览画派:这是19世纪下半叶最主要的进步艺术团体,正式名称为“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简称巡回画派。

(1)19世纪下半叶最主要的进步艺术团体:正式名称为“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简称巡回画派。

(2)创建之初有15位画家,他们站在民主主义立场上:A反映人民生活,历史事件和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

克拉姆斯柯夫:是巡回画派的组织者和思想领导,表达出启蒙主义思想。

列宾:代表了巡回画派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高成就

在拉斐尔25岁的那年,教皇朱力阿斯二世为了赞颂自己,把最优秀的画家、雕刻家、建筑家都请到罗马来为他服务,当时,米开朗基罗正在为他画西新廷教堂的天顶画。

在佛罗伦萨的拉斐尔接到罗马送来的圣旨:教皇想尽快在梵蒂冈见到拉斐尔,以便他与罗马、意大利最优秀的艺术家一起,为美化罗马而工作。不久梵蒂冈的画家们被告知:除了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之外,其余的画家们全被退了。教皇认为罗马只要有这两位大师就足够了。

拉斐尔就在梵蒂冈宫的签字大厅,开始了他的传世之作。

这种庄严肃穆的场所,壁画内容该画什么呢?拉斐尔与教皇、学者们交换意见许久以后,决定依据诗人德拉·欣雅杜尔的诗来配画,以歌颂神学、哲学、诗歌、法学为内容。

拉斐尔在四面墙上画了4幅壁画:神学的”圣礼之争”、哲学的“雅典学院”、诗歌的“帕拿巴斯山”、法学的“三德”。

杰出的拉斐尔把希腊、罗马、斯巴达以及意大利的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巧妙地组织在宏伟的3层拱门大厅内。他把这些不同时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个空间,让这50多位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自由热烈地进行学术讨论,表现自己笃信人类智慧的和谐,对人类智慧的赞美。

《雅典学院》中的建筑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式的石柱式及平的过梁相结合。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希腊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这同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教堂内部金碧辉煌,光线幽暗,神秘莫测,用大理石砌筑而成,里面的所有画像都是用不同颜色大理石拼接成图。

拉斐尔(全名: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年3月28日- 1520年4月6日)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建筑师和艺术家。他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拉斐尔的父亲乔瓦尼·桑蒂(Giovanni Santi)是乌尔比诺公爵(the Duke of Urbino)的宫廷画家。从小在人文艺术气息浓郁乌尔比诺宫廷中长大,拉斐尔的行为举止优雅得体,这对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和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拉斐尔的画以清晰、和谐、统一的设计而著称,构图以平衡、优雅为特色。

1510年,教皇儒略二世(Pope Julius II)委托拉斐尔为自己的私人图书馆斯坦扎·德拉·塞西玛(Stanza della Segnatura)画一系列壁画。教皇希望这些壁画描绘人类知识中的哲学、法学、神学和诗学的经典起源。图书馆的主题是智慧与精神的和谐,以及基督教与希腊哲学的和谐。拉斐尔选择了表现古典希腊和罗马作为异教徒国家是如何在智慧与精神上影响基督教的意大利。后来这个房间成为梵蒂冈宗座宫的签字厅(拉斐尔房间之一)。智慧的主题很适合这个房间,因为此处曾是宗座圣玺最高法院的会议室,大多数重要的教宗文件都是在此签字盖章。

拉斐尔在这个房间总共画了五幅壁画,分别是哲学的代表《雅典学院》;法学的代表《三德像》;神学的代表《圣体的辩论》;诗学的代表《帕那苏斯山》和天花板组图。

《雅典学院》创作于1509到1511年间,当时正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300年-公元1600年)。文艺复兴的特点是富有新知识的精英阶层对艺术有着巨大的热情,宗教狂热也处于其鼎盛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把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融合作为欧洲文明的根源。以哲学为主题的这幅壁画被视为拉斐尔的代表杰作,在当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并被公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理想的完美体现,也是一份将古典希腊哲学与现代基督教文化共存视为欧洲文明基础的声明。

拉斐尔以擅长透视缩短(Foreshortening)和透视法(perspective)等绘画艺术技巧而闻名。

“透视缩短”指的是作画时将人物调整成非实际的比例,以给人留下一种身体的某些部分更接近观察者的印象。例如,一个对象的两手大小相同,但如果主体是侧身站着的,那么较远的手被画得较小,这样它就会显得较远。简而言之就是“近大远小”。

“透视法”也是一种类似的例子,说明远处的物体被画得更小,所有物体的边缘指向地平线上的一个点,即“灭点或消失点”(The Vanishing Point)。相同的方向,会指向同一个消失点。我们的眼睛通过这种方式感知周围的空间,所以绘画时重新塑造这种效果能使画面更具真实感。

这幅画的消失点位于两位伟大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间。这个场景是罗马教堂的场景,类似于经过重新装饰的圣彼得大教堂。出现在这幅画的两边的都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展现的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而是整个古典世界里一个理想的智慧群体。为了实现这一设想,拉斐尔构建了一个宽阔的大厅,让人不由联想起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斯(Titus Lucretius Carus,约前99年~约前55年)所著的《哲学的圣殿》(temples raised by philosophy)。《 雅典学院》就仿佛在古典雕塑中融入清晰而独特的思想,可谓形神兼备。拉斐尔在梵蒂冈宗座宫的墙上也意图表达他自己对人类思想世界的看法。

在这件艺术品的中心,向我们走来的是柏拉图(Plato)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他们正在进行一场关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深入讨论。柏拉图拿着他的著作《蒂迈欧篇》(Timaeus),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发现的为数不多的柏拉图作品之一,他解释了宇宙是如何被完美的数学模型,以及常规的几何实体所创造出来的。他的右手指天,这代表一种永恒的形式,如美丽、善良和真理,不存于现实世界,而是存在于一个超越现实的永恒的纯粹思想领域中。

在辩论中,亚里士多德的右手手心向下向前伸展,代表着进入物质现实的实体世界,也进入物理科学和实践理性的世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一切理念都依靠现实物质而存在。他的左手拿着自己的著作《伦理学》(Ethics)。

画面中二人手的动作及手中著作,因拉斐尔并没有注解,所以后世许多人对其涵义的解释都不尽相同。

位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边的人物都是古典世界的主要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和抽象思想家位于靠近柏拉图一侧。物理科学家和更多的经验主义思想家则站在亚里士多德的一边。《雅典学院》构图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总共多达五十多个学者肖像为主体,其中只有少数古代思想家能够被辨识。

其中一位是柏拉图的老师,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他坐在地上,展示着他的理论,即终极的现实由数字和调和比率组成。

在毕达哥拉斯上方倾斜身体,扎着白色头巾,身着绿色长袍的学者是阿拉伯哲学家阿威罗伊(Averroes)。阿威罗伊负责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传播给西方。

右侧的前景集中了两组人物,一群学生围绕着欧几里得(Euclid),也可能是阿基米德(Archimedes)。他俯下身体用圆规在沙盘上展示着几何命题。在他身后是另一组人物,身着**长袍的是希腊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托勒密(Ptolemy),他的手里拿着一个地球仪,他对面的是波斯天文学家和哲学家索罗亚斯德(Zoroaster),他手里拿着一个天文仪。就在这两个人的右边戴着黑帽的就是拉斐尔本人,他是《雅典学院》中唯一一位向观众凝视的人物。

孤独的斜倚在亚里士多德前面台阶上的是愤世嫉俗的古希腊哲学家提第欧根尼(Diogenes),他是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而柏拉图前面的那个沉思的人物应该是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他的箴言是“没有人可以进入同一条河流两次”。这位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家,他的高深莫测的言论不归属于任何明确的范畴。

与拉斐尔同时代的一些著名人物荣耀的被选为画中人出现在《雅典学院》中。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的五官是根据米开朗基罗的面容绘制的,拉斐尔最初绘制的素描与草图没有这位人物,或许想要向他相当敬佩的大师致敬,才特意加上了。特别是当拉斐尔看到西斯廷天顶画后,说道:“有幸适逢米开朗基罗时代”。他说这句话不是在赞扬他们的时代,而是在赞叹在他的时代里出现了米开朗基罗。同是“文艺复兴三杰”的拉斐尔给于对方如此之高的赞美,更加揭示了米开朗基罗令人惊叹的才华和造诣。

最右边站在拉斐尔旁边头戴白帽的是他的朋友画家索多玛(Sodoma)。手持天文仪的索罗亚斯德(Zoroaster)的原型据说是人类学者皮耶特罗(Pietro Bembo),他可能是拉斐尔的许多灵感的来源。

建筑师布拉曼特(Bramante)被描绘成欧几里得(或阿基米德)。伯拉孟特一定程度上是拉斐尔的导师,拉斐尔可能从他那里学到了大部分有关绘画的几何知识和建筑构图方式,以及其中的许多哲学思想。

画面左上角一位身披铠甲的佩剑武士,正在和一群人恭敬地听一位老者演说,那位身穿绿衣的老者是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实际上是画面中央那两位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和师祖,而佩剑武士则是古希腊历史上最著名的亚里山大大帝,他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

在《雅典学院》里,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肖像也很明显。他化身为柏拉图挺令人好奇,他是公开的柏拉图主义者,然而他却离开了佛罗伦萨的艺术圈,投身于米兰的学者、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所属的“亚里士多德圈”。也许是由于拉斐尔对柏拉图的赞赏和偏爱,加上他对他的老师(列奥纳多)的尊敬,他将这两个人合二为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神秘主义的观点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神或英雄的化身可以通过轮回来实现永生不朽。因此,拉斐尔巧妙的把和与他同时代的思想、艺术、科学家的肖像描绘成代表古典智慧和科学的主要历史人物,这可以视为是向他们的致敬。

《雅典学院》不但人物群像引人瞩目,建筑的设计也极符合希腊特色。这座建筑是希腊十字架的形状,有些人认为这是为了彰显异教徒哲学和基督教神学的和谐。这座建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布拉曼特的作品,他根据意大利画家瓦萨里的建议,帮助拉斐尔绘制了这幅画中的建筑。也有些人认为,这座建筑本身就是圣彼得大教堂的“升级版”。

背景中有两座雕塑,左边的是阿波罗,光明之神,弓箭手和音乐之神,他手持七弦竖琴;右边的是雅典娜,智慧女神,在罗马神话中她化身为密涅瓦(Minerva)。

人物上方的建筑主拱采用一种波形装饰(也称为希腊回纹饰),一种使用的重复线条形成“一系列矩形弯”的设计。这种设计起源于希腊时期的陶器,然后便广泛应用于古希腊建筑的檐壁上。

《雅典学院》在绘画的角度、比例、阴影和人物特写上是如此精确和真实,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

在这幅画中,几乎所有伟大的古希腊学者悉数登场,济济一堂,虽然他们在相互学习和辩论,但这并不影响各自的地位。这同时也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对不同领域、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尊重。这幅画中描绘的都是为未来的几代人奠定了知识世界的基础的伟人。每一个人物都是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每个人都在自己追求的领域中实现了伟大的梦想,他们的名字在历史书中随处可见。虽然他们的身体也许早已陨落,但他们的思想和话语仍在岁月长河中回响。

拉斐尔,《雅典学院》的缔造者,他在这幅作品中想要传达的思想和内涵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后世人去探索去思考,或许这就是“不朽”的意义!

上期文章:

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之《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基罗

 

近年来,“柏拉图式爱情”成为人们口中常的描述爱情的词语。其大致意思是,追求心灵沟通和理性精神上的纯洁爱情,反对肉体的接触和欲望。人们常常将其与异地恋、网恋等等所谓的“精神恋爱”相联系。稍微熟悉古希腊历史,或者柏拉图思想的人,也会认为是男性间的同性之爱。但事实上,这是对柏拉图关于“爱”哲学思想的一种曲解。

最早提出“柏拉图式爱情”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者”马尔西利奥·费奇诺。他认为爱情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渴望与思慕,这也使得后世一提到“柏拉图式爱情”就想到了精神恋爱,认为这是柏拉图所提出的爱情模式。其实,柏拉图对于“爱”的认识,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同性或异性之爱。并且将爱提升到了哲学的层次,认为“爱”是对“美”或“善”的永恒追求。接下来,就让我们真正走进和了解,古希腊大哲学家所认为的“爱”,究竟是什么?

雅典学院

一.一场关于“爱”的酒会

柏拉图对于“爱”的观念,大多表现在他的著作《柏拉图对话集》的《会饮篇》中。柏拉图通过酒会上,众人对于爱与爱神的讨论,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这场酒会,其实是一场庆功宴,悲剧剧作家阿伽通为了庆祝自己的作品获奖,特别邀请了几位朋友到家中庆祝。举行完仪式后大家围在桌边,却都犯了难,原因竟是酒量最大的包萨尼亚、厄里克希马库斯与阿伽通昨天晚上已经宿醉,现在仍晕晕乎乎,无力再狂欢一晚。于是众人提出,通过讨论问题来消遣聚会的时光。修辞学家斐德罗表现得十分积极,他指出,诗人们、智者们对于各种神灵都有赞颂之语,但对于伟大的爱神——爱若斯,却从无一人赞扬过。他提议,这次酒会就用来为爱神祝颂词,大家一起讨论爱神与爱。于是,一场伟大的关于“爱”的酒会,就在古希腊的智者间展开。

古希腊陶瓶上的酒会图画

斐德罗、包萨尼亚、厄里克希马库斯、阿里斯托芬、阿伽通、以及苏格拉底,六人依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由浅入深的表述,其实也正是柏拉图思维逻辑的进展和思考的深入。整个酒会的讨论有三个阶段,首先斐德罗、包萨尼亚、厄里克希马库斯三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讨论了爱的对象和爱的差别。之后,阿里斯托芬、阿伽通两人将对话深入,讨论到了爱的品质。最后,苏格拉底将对话引导向最高潮,他不仅反驳了阿伽通的观点,更是将“爱”从具体上升为抽象,从单一的爱中,概括出了爱的本相。

二.高尚与卑鄙的爱

前五人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到,他们在讨论着有差别的爱,也就是高尚与卑鄙的爱。而这种爱,又与同性之爱与异性之爱相联系。这其中,包含了许多我们当今对“柏拉图式爱情”的理解。

一个年轻人最高的幸福无过于有一个钟爱自己的情人,情人最高的幸福无过于有一个年轻的爱人 ”。古希腊盛行男子同性恋的风气,其中,年龄较大的男子钟爱年龄较小的少年,前者则被称为情人,后者被称为爱人。情人与爱人的关系十分复杂,他们可能是师生关系,有可能是朋友关系,总之相互爱慕与欣赏。这种同性恋风气盛行的原因大概与古希腊社会,女子地位低下,较少出现在公共事务中,以及男人们的并肩战斗所培养的情谊相关。

在这样的情人与爱人的关系中,较为年老的一方实则起到了对少男的教育作用,引导他们获取道德与知识。例如苏格拉底和阿尔西比亚德,两人年龄相差巨大,但阿尔西比亚德仰慕苏格拉底的才学,便将其奉为导师与爱人。而女性则缺乏知识,在公共生活中缺乏话语权,对于看重精神“美”,以及思想道德交流的古希腊人来说,同性之爱在精神生活中自然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帕特农神庙

古希腊人的观念中,同性之爱非但不可耻,更是高尚美好的 。在酒会上,阿里斯托芬讲了一个神话故事,为同性之间的情感提供了依据。他讲到,在很早以前,世界上存在第三种人类——阴阳人。他们由月亮所生,所以兼具了太阳所代表的男性,与大地所代表的女性的特点。由于他们精力旺盛,身体强大,竟然企图寻找通天的道路与诸神战斗。这惹恼了宙斯,一气之下,宙斯将他们都劈成了两半。于是,曾经的一个人便变成了两个,但这一半却时常思念着另一半,不断地追寻着自己另一半。这之中便有许多结合,男性之间、女性之间与两性之间。在阿里斯托芬看来,男性之间的结合是最高尚的。因为,两个男子必然是最具有男子气概的,也是最为优秀的,才会相互吸引,他们在政治上雄才大略,在另一半上也会寻找与自己相同的男性。这个神话无疑给了男性之爱了合乎情理的解释——寻找自己的完整,也赋予了这种感情高尚的品质。

共同战斗的古希腊士兵

男性之爱虽然也有肉体的因素,但更多时候被看作“精神之爱”。因为这种吸引更多是出于对方的品质道德,而不是肉欲。这种情感将情和道德品质的追求合二为一,也便是阿里斯托芬所讲的,两人的灵魂便召唤他们的结合。与此相反,异性之爱,在古希腊人看来,只是卑鄙的肉体之爱。他们认为,男女之间的结合,仅仅是为了繁衍后代的本能行为,但却不是真正灵魂上的爱慕。所以,这两种爱情在古希腊常常同时存在,一个来追求精神上的交流,一个只是为了繁衍自己的血脉。 高尚的爱是钟爱优美品德的情人,而下等的爱则眷恋于肉体而非灵魂。

但这,并不是柏拉图对于“爱”观念的终点,从同性的“精神之爱”中,酒会上苏格拉底道出了爱的本相。

三.爱神的隐喻——对“美”永恒的追求

苏格拉底发言之前,用他那特色而又近乎令人讨厌的方式,反驳了阿伽通认为爱神是完美无缺的论断。接着,借用一位名叫狄欧蒂玛的女子之口,他讲述了爱神的来历——对“美”永恒的追求。

爱神是爱着美好的东西的,但一个人所爱的,正是他所缺少的、没有的东西,那么爱神不正是缺乏爱吗?如果爱神并非完美,那么他又是丑恶的、坏的东西吗?显然并非这样,那么爱神到底是什么?这或许要从爱神的诞生讲起。

在一次诸神的聚会上,丰饶之神波若因多喝了几口琼浆而昏昏睡去。此时,贫乏女神贝尼亚路过,她十分贫乏,所以想和波若生一个孩子。于是他们结合在了一起,并生下了爱之神——爱若。就是这样,爱若结合了丰饶和贫乏的双重特性。他时而像他母亲一样,不修边幅,赤着脚,无家可归,这世间的美好仿佛他都不曾拥有。但他又继承了其父的属性,总是会时常活跃起来,寻求着世间美好的东西。纵使他会常常失去一切,但他永不放弃。原来如此,爱神是介乎于两者之间的一个东西,他不是一般的神,他是一个精灵,一个介乎于人和神之间的东西。就像被爱者和求爱者的两面,爱神自身就是介于美—丑、善—恶、有知—无知之间,是丰富和匮乏的统一。 爱是对于“美”永恒的追求!

柏拉图

我们常常所感受和追求的,或许是一个“美”的形体。但却不能停止于此,如果继续往前走,会从这一个美,发现一个类型的美。从一个类型的美,不断接受“爱的教育”,会发现所有的美,最终,我们所爱的,其实是“美”以及“善”本身。从人生的最初阶段,我们可能会对首饰、财宝、容颜美好的少年神魂颠倒。跨入下一个阶段,他们或许会变得不值一顾,发现他们中所共有的一种精神,这时男性之间的“精神之爱”变得更为重要。 但到了最后,当我们发现所有美好事物背后,那纯粹的、地道的、不折不扣的美时,这种超越了个体事物的“爱”,成为对于美的本身心向往之时,我们也懂得了什么是爱的真谛。

古希腊诸神

不同于神,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肉身终有一天要灰飞烟灭,那么如何使得自己的“爱”永恒存在下去呢?宴会上,苏格拉底也给了我们答案。对于“美”的追求使得我们渴望将其传递下去。 男女之间 的本性上的结合,便是肉体上的延续。更高一个层次, 对于品德、名声、高尚荣誉的延续 ,则需要我们追求知识,并留下为后人所敬仰的成就。比如荷马留下的不朽诗篇,梭伦制定的伟大法律。到了 追求美本身 时,自己便与美和善融为了一体,灵魂会永垂不朽。

文史君说:

正如酒会上苏格拉底所说:“ 美者并不表现于一张脸,一双手,或者身体的某一其他部分,也不是言辞或知识,更不是在某某处所处的东西,不在动物身上,不在地上,不在天上,也不在别的什么上,而是那个在自身上、在自身里的永远是唯一类型的东西。

看来,我们是误解了柏拉图。受到他“理念论”的影响,我们自然而然认为所谓的“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纯理性的“精神爱情”。事实却并非如此,他心中的爱甚至可以让人奋不顾身。柏拉图并不反对肉体之爱,甚至一定程度倡导“同性之爱”。但这绝不是他对于“爱”这一情感理解的终点。他的爱,早已 超越了具体的情感,到达了对于美与善的永恒追求 。而这样的追求,在今天这样一个情感泛滥的时代,或许会给予我们一个永恒的方向。

参考文献:

王太庆译:《柏拉图对话集》,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涂江波:《“柏拉图式爱情”辨正——基于对〈会饮篇〉的文本解读》,《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某日在浴室里看见墙壁上的这幅画,想起去年培训的老师介绍过的这里的人物关系,整理摘抄一下相关的背景资料。

拉斐尔·桑西(1483年3月28日或4月6日—1520年4月6日),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文艺复兴后三杰”: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又称“美术三杰”。

《雅典学院》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桑西于1509~1511年创作的一幅壁画作品。1509年,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聘请年仅26岁的拉斐尔给自己的梵蒂冈宫作装饰壁画。现收藏于意大利梵蒂冈博物馆。

正中间的这两位,右边是柏拉图,手指向天;左边是亚里士多德,掌心朝地。

侧身穿绿衣的是苏格拉底,左侧带剑的是亚历山大大帝。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或公元前470年) ~公元前399年)是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的老师,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是亚历山大的老师。

相当于中国的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本人没有留下著作,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也就是柏拉图和色诺芬(中苏格拉底左侧的1位)。两位圣人都活了70岁,孔子去世后10年,苏格拉底出生。

图中的柏拉图以达芬奇为摹本。手指向上,代表着他的唯心主义观念,注重形而上,表示一切均源于神灵的启示。

在希腊语中,柏拉图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打个比方: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

“柏拉图式爱情”是被称为“精神恋爱”的一种真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性欲是相互对立的两种状态。柏拉图恋爱重视精神的交流,而不是肉体的欲望,是一种真爱。

图中的亚里士多德手心朝下,意味着哲学观念与老师不同。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就像是有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的“形式”是它会鼓翅、会咕咕叫、会下蛋等。当这只鸡死时,“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所以他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年~约前500(490)年),画中捧书的这位,柏拉图曾旅行到意大利南部,在那儿遇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者,受到毕达哥拉斯观点的影响。

毕达哥拉斯还在西方长期被认为是毕达哥拉斯定理(中国称勾股定理)首先发现者。公元前十一世纪,数学家商高(西周初年人)就提出“勾三、股四、弦五”。编写于公元前一世纪以前的《周髀算经》中记录着商高与周公的一段对话。商高说:“……故折矩,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意为: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勾)和4(股)时,径隅(弦)则为5。以后人们就简单地把这个事实说成“勾三股四弦五”,根据该典故称勾股定理为商高定理。

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一切数均可表示成整数或整数之比”则是这一学派的数学信仰,这今天的有理数。

他最得意的学生希伯斯,最早发现了√2,即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无法用整数或整数比来表示,这直接颠覆了毕达哥拉斯的理论基础。

基于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解决提这个问题的人,毕达哥拉斯把希伯斯扔海里淹死了,毕达哥拉斯也成了史上名副其实的“学霸”。

另外:第三次数学危机的主角康托尔的集合论,因为解释不了“罗素悖论”:一个理发师只给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最后被罗素逼疯了。

赫拉克利特是拉斐尔以米开朗基罗为模板画的

赫拉克利特(约前544-前483年),这位提出高中政治里面的那句话:“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人。

画中葛优躺的这位,(公元前412—前324),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师承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

据说第欧根尼住在一个木桶里,所拥有的所有财产包括这个木桶、一件斗篷、一支棍子、一个面包袋。有一次他在晒太阳,亚历山大大帝访问他,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第欧根尼回答道:“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从苏格拉底这辈论的话,亚历山大应该喊第欧根尼师叔。

犬儒主义(cynicism),亦译“昔尼克主义”。西方古代哲学、伦理学学说。主张以追求普遍的善为人生之目的,为此必须抛弃一切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其所以称为“犬儒”,一是由于其创始人是在雅典一个名叫“快犬”的运动场讲学;二是由于其信徒生活刻苦,在大街上讲学时衣食简陋,随遇而安,形同乞丐, 被人讥为犬。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为雅典的安底斯泰纳。他认为“美德是自足的”,“无欲是神圣的”;外在的物质利益,如财富、名誉、快乐及传统的文化、道德规范是违反人的自然,压制人的本性的东西,道德自由在于顺从自然;摈弃名誉、财富,藐视社会传统,克服欲望才是美德;并以过艰苦生活、锻炼抵制诱惑的精神能力为善。

大话西游里最后一句台词“这个人好像一条狗”,是不是也源自这里?

欧几里得图中拿圆规的,约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古希腊数学家几何之父。提出平面几何五条公理:

1、任意两个点可以通过一条直线连接。

2、任意线段能无限延长成一条直线。

3、给定任意线段,可以以其一个端点作为圆心,该线段作为半径作一个圆。

4、所有直角都全等。

5、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并且在同一边的内角之和小于两个直角和,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一边必定相交。

第五条公理称为平行公理(平行公设),可以导出下述命题:通过一个不在直线上的点,有且仅有一条不与该直线相交的直线。

公理是无法证明的,否认第5条公里的话,就发展出了双曲面几何和黎曼几何。

原画最右边白衣服旁边,只露一个小脸的是作者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797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