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莪》被誉为千古孝恩绝作,此诗究竟有何特色?

《蓼莪》被誉为千古孝恩绝作,此诗究竟有何特色?,第1张

此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

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

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

后两章第三层承第四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而来,抒写遭遇不幸

赋比兴交替使用是此诗写作一大特色,丰坊《诗说》云:“是诗前三章皆先比而后赋也;四章赋也;五、六章皆兴也”后两章也应该说是“先兴后赋”三种表现方法灵活运用,前后呼应,抒情起伏跌宕,回旋往复,传达孤子哀伤情思,可谓珠落玉盘,运转自如,艺术感染力强烈

  作品内容

  年代:先秦作者:诗经作品:蓼莪内容: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榖,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作品注释

  人民苦于兵役不得终养父母。 蓼(音陆):长大貌。莪(音俄):莪蒿。蔚(音卫):牡蒿。花如胡麻花,紫赤;实象角,锐而长。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小而尽,罍大而盈。言罍耻者,刺王不使贫富均。 怙(音护):依靠。 昊天罔极:指父母之恩如天,大而无穷。 烈烈:艰阻貌。发发(音拨):疾貌。榖:养。律律:同烈烈。弗弗:风声。卒:终。指终养父母。 赏析

  这一首是儿子悼念父母的诗。诗人痛惜父母辛辛苦苦遗养育了他,而他却不能报恩德于万一。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这是我国人民的美德之一,直至今日,仍然是一项必须提倡的公德,人人都应尽这个责任。

  这首诗前两章用比,表现“父母劬劳”;后两章用兴,象征自己遭遇不幸,首尾遥遥相对。中间两章一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一写父母对儿子的深爱。全诗情真意切,表现了作者对父母的深厚感情。

  译文: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青蒿。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受尽劳苦。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牡菣,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积劳成疾。

  小瓶的酒倒光了,是大酒坛的耻辱。孤苦伶仃的人活著,还不如早些死去的好。没了父亲,我依靠谁?没了母亲,我仰赖谁?出门在外,心怀忧伤;踏进家门,魂不守舍。

  父母双亲啊!您生养了我,抚慰我、养育我、拉拔我、庇护我,不厌其烦地照顾我,无时无刻怀抱著我。想要报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样的浩瀚无边!

  南山高耸耸,暴风阵阵起,人们没有不过好日子的,为何只有我遭受不幸!南山高巍巍,暴风呼呼吹。人们没有不幸福的,为何只有我不得终养父母!

这首诗写的是无法为父母养老送终的痛苦。中华民族对孝道的推崇,这首诗的影响功不可没。

第一节,“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莪蒿长得高又大,(因此这)不是莪蒿是野蒿。可怜的父母,生养我太辛劳。

第二节,“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莪蒿长得高又大,(因此这)不是莪蒿是牡蒿。可怜的父母,生养我太操劳。

第三节,“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瓶子里的水干了,是装水的坛子的耻辱。孤独无依的人生,还不如早点儿死啊。

第四节,“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没有父亲什么能倚靠?没有母亲什么能依赖?出门心中忧伤,回来不知(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到头。

第五节,“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亲生养了我,母亲抚育了我。抚摸爱怜我,养育我长大,挂念我不肯让我离家,出入家门总会抱抱我。想要报答他们的恩德,老天难测要降灾祸。

第六节,“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南山上风紧,大风刮得直响。大家都没有遇到不痛快的事儿,为什么我却不能父母送终。

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莪(é),莪蒿,俗称“抱娘蒿”。匪,同“非”。伊,是。劬(qú)劳,辛苦劳累,后面的“劳瘁”意思相同。蔚(wèi),牡蒿。瓶,汲水器具。罄(qìng),尽。罍(léi),盛水器具。鲜(xiǎn),指寡、孤,孤独无依的人。民,人。怙(hù),依靠。衔恤,含忧。鞠,养。拊,通“抚”,抚摸关爱。畜,通“慉”,喜爱、怜惜。顾,顾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腹,作动词,抱入怀中。昊(hào)天,苍天、上天。罔,无。极,准则。烈烈,通“颲颲”,山风猛吹的样子。飘风,同“飙风”。发发(bo bo),拟声词。谷,善、好。律律,同“烈烈”。弗弗,同“发发”。卒,终老,这里作动词,指儿子替父母养老送终。

全诗六节,赋比兴交替使用,手法灵活,情感真挚,堪称经典。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二节为第一部分,作者感恩父母养育之德,暗示自己不成才,不是好儿子,没能孝顺父母;第三、四节为第二部分,写父母失去孩子和孩子失去父母的痛苦与哀伤。第五、六节为第三部分,详细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分别来看。第一、二节以“莪、蒿”起兴作比。莪,嫩时可食,外形上以根部为中心,环生发散开去,好像一群孩子围绕着母亲,因此也被称为“抱娘蒿”。蒿与蔚,外形不同,都是各自分开生长,且不可食用。成才的孩子,像莪一样,围绕着母亲,照顾她;不成才的孩子,根本顾不上母亲,毫无用处。元代文学家王磐《野菜谱》中,在“抱娘蒿”后写了这样一首民谣:“抱娘蒿,结得牢,解不散,如漆胶。君不见昨朝儿卖客船上,儿抱娘哭不放。”这也充分说明,将“莪”比喻成母子相依的关系,已经演变成深入人心的民间文学的经典意象。

第三、四节,以“瓶、罍”作比,将接水的瓶子比作父母,将储水的罐子比作儿子。瓶子没有水,是因为罐子没有水;父母没有人赡养,是因为做子女的没有尽到职责。失去了儿女照顾的父母,或者还不如死了。这样的悲切,恐怕只有真正关心父母的子女才有体会。同样,对于子女来说,没有父母作为倚靠,出门心中忧伤,回家之后感觉家也不像是个家。这种痛苦,别说是孤儿,就算是在外的游子,回家也有同感。

第五、六节,作者将父母的养育之恩,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每一个动词后面都跟着一个“我”字。父母对子女的爱,如同画面一样,印在了“我”的心中。“我”不厌其烦,如同哭诉,恨不能报答父母之恩,可“子欲养而亲不待”,上天却思考不怜悯“我”,将他们带走。面对这样的情形,我只能向天发问:“为什么是我?”

诗经专题第202篇,总第202篇。

        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诗经小雅《蓼莪》是描写诗人对父母未能养老的愧疚和遗憾。“生我,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诗中用了九个动词,九个我,这么朴拙的语言,急促的音调描写了父母长养我,教育我,爱护我,保护我、照顾我,挂念我的养育恩德。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一句“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想要报答父母的恩德,而这恩德就像苍天一样广大无边,无以回报!

      确实,父母的恩德我是永远也报答不了的,以前常听到“不生子女不知父母恩”。记得小时候,我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亲母亲偶尔回来,回来后也陪伴不多,在学习上也从不夸奖我,他们总是在忙自己的事情,所以小时候心里对他们一直都有报怨,觉得他们不爱我,讨厌我。长大之后还会经常怼他们,一说话就对他们很大声,把所有的坏脾气都留给了他们,但他们从来都不会指责我。直到出了社会,有了家,我才突然意识到父母亲的不容易。后来到有了孩子,我更能深深体会到父母以前对我的爱,他们的不夸奖只是不善于表达,他们的不陪伴只是想挣更多的钱,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已。

        他们是我的父母,我也是我孩子的父母,有时看着身边的小朋友经常和自己顶嘴,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我才猛地惊醒:原来做父母是需要这样的。瞬间就明白了,父母不可能不爱我,如同我不可能不爱我的孩子……养育孩子的过程,我也慢慢理解了诗中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民莫不谷,我独何害!民莫不谷,我独不卒!”诗句末两段表达未能在父母身前尽孝,让年迈的父母享受天伦之乐,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未能尽孝的痛苦和遗憾。而看看今天,我们经常能看到不赡养父母或虐待父母的新闻,如果这些人能读读蓼莪,理解蓼莪,是不是会感受到“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的羞耻?是不是也会有“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痛?

      这首诗书我不止一次的因为里面的感人情节而落泪。“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古人的训导影响了几千年。在以后日子里,在父母还健在的日子里,我们一定要好好报答父母的恩情,不要等到“出则衔恤,入则靡至”时再来忏悔。

                                     

                                             

     

《诗经·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wèi)。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qìng)矣,维罍(léi)之耻。鲜(xiǎn)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hù)?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hào)天罔(王)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清明节前夕,魏老师特邀徐健顺老师为我们讲解《诗经·小雅·蓼莪》,用心良苦,用情至深。第一次听徐健顺教授的吟诵是他的《爱莲说》,声音浑厚,大气磅礴,印象极其深刻。徐教授细致的讲解和示范,让我走进了《诗经·小雅·蓼莪》。

    《诗经·小雅·蓼莪》是中国第一首孝亲诗,深切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悼念之情。吟诵整首诗,孝子的痛苦、悲伤、愧疚的情感如诉如泣,对父母的感恩、怀念、歌颂溢满胸怀。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自恨不如抱娘蒿,而是散生的蒿、蔚。于是以此作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借此百感交集,深深自责自己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

        接着,声声哭诉“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母“生我、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腹我”,养儿不易,育儿艰辛,操劳一生,我却不能及时行孝,痛苦之情难以诉说。

        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是为人子女之本分,是德行。可世人往往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和悲伤。忙工作,忙学习,忙应酬,忙得几个月难得回家见见父母,忙得不能在父母膝前尽孝。听着徐老师吟诵着这首诗,我早已经是泪眼婆娑了。我庆幸父母健在,身体康健,我还有行孝的机会。可是心中却深深的自责。曾经因工作繁忙,好久没有回娘家,有一天,母亲打电话说“你爸说他做梦梦见你了,说你怎么不来看看他”,电话这头儿我早已哽咽,心里悔恨不已。掐指一算,已经有近两个月没有回家了。除了自责与愧疚还有什么呢?赶紧收拾行装回家看望双亲。

    在《论语》中,孔子三讲孝道:其一“是谓能养”,其二“和颜悦色”,其三“继志述事”。 这三讲阐释了从物质赡养,到精神敬养,再到道义传承的三重境界。嫁了人,远离家,不能赡养父母,孝顺父母,是谓不孝;闲他们啰嗦唠叨,时不时耍个小脾气,使个小脸色,是谓不孝;为父母继志述事更是没有,是谓不孝。

      珍惜拥有,懂得感恩,珍惜眼前人,在父母有生之年,及时行孝,不给自己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不给自己留下“民莫不谷,我独不卒”的伤痛,是为人子女的幸运。

蓼莪原文: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蓼莪拼音解读:

liǎo liǎo zhě é ,fěi é yī hāo 。āi āi fù mǔ ,shēng wǒ qú láo 。liǎo liǎo zhě é ,fěi é yī wèi 。āi āi fù mǔ ,shēng wǒ láo cuì 。píng zhī qìng yǐ ,wéi léi zhī chǐ 。xiān mín zhī shēng ,bú rú sǐ zhī jiǔ yǐ 。wú fù hé hù ?wú mǔ hé shì ?chū zé xián xù ,rù zé mí zhì 。fù xī shēng wǒ ,mǔ xī jū wǒ 。fǔ wǒ chù wǒ ,zhǎng wǒ yù wǒ ,gù wǒ fù wǒ ,chū rù fù wǒ 。yù bào zhī dé 。hào tiān wǎng jí !nán shān liè liè ,piāo fēng fā fā 。mín mò bú yù ,wǒ dú hé hài !nán shān lǜ lǜ ,piāo fēng fú fú 。mín mò bú yù ,wǒ dú bú zú !

蓼莪的翻译和赏析如下:

翻译: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赏析:《毛诗序》说此诗“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只有最后一句是中的之言,至于“刺幽王,民人劳苦”云云,正如欧阳修所说“非诗人本意”(《诗本义》),诗人所抒发的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

显卡吧vbOQ :你好。

《诗经 小雅 谷风之什 蓼莪》是孤子哀伤情思。

开篇以先比后赋的笔法,口中念着:“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第二章,也是先比后赋的手法,又念道:“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第三章,仍以先比后赋的笔法,边哭边说:“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继之用赋,一连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来为我、我、我、我、。。。。。。不厌其烦的九个我。

后面两章,用兴,来抒发自己的情思,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民莫不榖,我独不卒。

赋、比、兴交替使用,灵活运用,前呼后应,,抒情起伏跌宕,回旋往复,孤子哀伤清洁。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孝,亲不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18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