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第1张

  一、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什么类型问题

  心理疲劳

 影响青少年顺利进行高考的敌人之一叫做心理疲劳。所谓心理疲劳,是指艰苦的学习活动等大脑、神经系统高度和长期的紧张,长期从事一种单调的活动,虽肌肉劳动强度不大,却出现疲劳之极的一种心理状态。出现心理疲劳时,常表现为体力精力下降;主动注意力下降、注意力涣散,常为一些门声、汽车声、说话声等噪声吸引,不能集中力量学习;思维缓慢,诉说学习能力下降、抱怨以前很好使的脑子现在变得不好用,并常出错;心理疲劳持续下去,会出现躯体体征和症状:头晕、眼花、头疼、食欲下降、咽喉肿痛、发低烧等;还会出现抑郁、焦虑、心烦易怒等心理症状;如不及早发现和治疗,则很容易影响免疫等系统的正常功能,出现躯体或精神障碍,此时,不要说:顺利的参加高考了,连基本的健康状况都不能保证。

  高考后的心理调整与选择

 当高考得不理想时,学生往往想的很多:是否复读、考上的这个学校到底上不上、专业、学校不理想怎么办、这次考不好,出国学习是理想的出路吗

  学习厌倦

 有这方面问题的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对考试更厌倦。

  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找到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目标的治疗才是最好的方法。

  考试焦虑障碍

 考试焦虑障碍应提早治疗。考试焦虑障碍是学生面临或处于考试状态下出现的心情异常紧张、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对考试结果严重担心等症状组成的心理障碍,在重大考试如中考、高考时症状加重。

 考试焦虑障碍的表现为:

 (一)患者在考试时出现心情严重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身体上出现肌肉颤抖,头痛、心慌、出汗、小便次数增多;对考试成绩的倍加担心等,越是参加对自身有重大意义的考试如中考、高考,焦虑症状就越加严重。

 (二)由于担心重大考试失利,或在既往有过考试焦虑障碍的体验,患者可在考试前几天甚至数月就出现严重的紧张,坐卧不宁,无法放松肌肉;头重脚轻,心动过速,食欲下降;入睡困难,为将来的考试烦恼,睡前胡思乱想、辗转难眠、对周围事物感觉敏感;精力体力也随之下降,平时上课听不进去,记不住老师的授课;越离重大考试的时间迫近,紧张程度就越加重。

 (三)患者可出现咽喉红肿疼痛;发低热,有38度左右的体温升高等躯体的应激反应;患焦虑障碍时间长了,可出现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现,如疲乏无力,易患感冒;心电图检查常显示窦性心动过速。也有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回避反应,如对家长说自己身体有病、头痛而不想去上学了,不想去参加考试了,出现厌学、辍学等现象。部分患者合并抑郁状态,如对事物不感兴趣,认为自己没有前途,自己什么能力都没有,悲观失望等症状。

  青少年恋爱问题

 高考前,因恋爱而影响学习,甚至导致几年高考名落孙山的男生女生真是不少。由于生活好了,社会风气中恋爱年龄段趋于低龄化,不少同学在高中阶段己经有过几次恋爱的经历。但青少年恋爱对需要集中精力学习的中学阶段来说,确实存在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它影响青少年的心身健康。青少年对自己感情控制力差,在爱情面前不是爱的死去活来,就是频频更换对象;在恋爱期中出现问题不敢请教成年父母老师,或自己煎熬、或向同样没经验的同学请教,结果是解决不了恋爱中遇到的情感困难和各种复杂的关系,使自己陷于情感的困境,等家长知晓时,多数已经出现严重的心身障碍;长期心理苦恼的结果是使自己心理、身体受到损害,如头痛、失眠、消瘦,甚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另一方面,失眠、健忘、疲倦和注意力转移到感情的后果是使学习成绩严重下降,更不用说很好的进行高考了。

  网络成瘾问

 男同学迷上电脑游戏,玩得彻夜不眠;女同学上网聊天室里上了瘾,聊得死去活来。这种情况使同学们心身疲惫:由于长时间将精力放在电脑上,过于兴奋,睡眠受到影响、头痛、头晕;吃不下饭,甚至恶心、呕吐、腹痛;长时间的固定坐式,两腿很少走动,常出现四肢麻木、肌肉萎缩、各种运动系统疾病;长期眼睛盯着电脑屏幕,引发视力下降、眼痛、眼部充血发红;各种心血管系统症状,心跳加快、胸前区不适等;长期接受电脑放射线还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极为不利。处于迷恋电脑的青少年还产生与父母亲、亲友们产生隔绝状态,出现人际交往障碍、人格偏离等;有的出现错觉,分不清现实与电脑虚拟世界的界线,出现苦恼。处于高考中考前的考生迷上电脑后很少有不影响学习和考试成绩的,更为有害。

  强迫症

 有的同学是个很用功的同学,但近几个月以来,每当他心力交瘁或心烦意乱之时,脑子里就反复出现这个不必要的话:“鸡为什么生蛋,蛋为什么成鸡。”明知这句话与学习的材料无关,想这话也没有用,可自己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脑子。

 这位同学实际患了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它有许多种症状:强迫思维:总想没有意义的问题或话语,如“为什么要走人行横道”等,这些想法是自己不愿意要的,可一连几小时想这么一个问题,以至于不能正常复习功课。强迫动作:如强迫洗手,或强迫做各种仪式动作,如锁门,严重者反复上几次五层楼,总怕没锁好门。强迫计数:反复数电线杆、数楼层,严重者数几个小时,以至走不了路等。由于无法不进行这些强迫性思维或动作,也反复想将这没有的话赶出脑子,可就是做不到,挥之不去。自己心烦意乱,甚至发愁抑郁,因此倍感痛苦。强迫症虽不是重性精神病,但这种情况使自己难以学下去,或听不进老师的讲解,反复干扰自己的思维,像一条蛇,纠缠自己的双脚难以前进,如再这么下去,是无法很好的复习中、高考的。在中、高考前,及时治疗强迫症是十分必要的。

  社交障碍

 社会交往困难。轻度的社交困难,只是见到生人、半生半熟的人、异性、领导、长辈出现轻度紧张和局促不安;严重者称社会交往恐惧症,这实际是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家人以外的人交往时,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极度恐惧、紧张不安、出虚汗、脸红、心跳加快等植物神经紧张;并感到别人都知道他的内心体验和尴尬表情;有逃避社交的强烈愿望。不少社交困难者终日与电脑等非人的物品交流,进行非直接人与人交流的上网聊天或游戏,从而排解内心的痛苦和不安。

 社会交往困难有着两种危害:第一种是现在的危害,与老师、同学由于交流问题,产生隔阂和距离,这包括脱离集体的活动和心理距离,以及内心的无奈、悲观和烦躁。人有归属和社交的心理需求,得不到这种心理需求的同学是很痛苦的。第二种是潜在的危险,同学们毕业后一定会:择业、面试、与社会各界交往办事、婚恋、成家生子……,人是社会人,人离不开社会交往,有社交困难在社会上寸步难行!社会交往困难对学生极其有害。

  二、关注青少年健康帮你分析青春期逆反心理

  1、情绪问题

 青少年时期,表现情绪不稳定 、情绪脆弱,受到挫折易出现情绪问题,表现如下:(1)抑郁情绪:主要表现情绪低、自卑、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并有轻生之念 。(2)情绪不稳定:主要原因是从小养成不良性格,从小娇惯、任性、以我为中心、稍不如意而发脾气,此外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造成性格苦闷、孤独、猜疑等。(3)强迫症:由于平素性格胆小、拘谨、呆板、对任何事思虑过重,易出现强迫行为,表现反复关门、煤气、电灯、反复洗手、强迫性怀疑,如怀疑患艾滋病、性病等。

  2、行为问题

 行为问题主要表现:说谎、逃学、不守纪律、打架动殴、痴迷电子游戏机、网吧,通宵不归。据我们调查初中生行为问题占161%,最近报道,武汉有12万中小学生几乎天天玩游戏机,南京报道,17岁的中专生猝死在游戏机室。

  3、早恋问题

 由于青少年期处于性机能发育期,有的同学往往流露出爱的倾向,而产生早恋现象,但是这种早恋绝不是性机能的发育,往往是一种个体与社会交往的尝试,心理学的观点说,是因为青少年期社会意识增强,所以在寻找自己生活的价值,探索人生的意义,当发现异性之间的联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富有的情感联系时,便不顾一切地企图亲自构建它,有的男女同学之间虽然表达了爱慕之情,但随时间的推移,一方对另一方逐渐疏远、冷淡,又与另一同学要好,这样就感到失恋、被抛弃感、沮丧、苦闷、怨恨,影响学习和生活,严重可产生自杀行为。

  4、如何讲究心理卫生

 掌握心理学知识,培养自己坚定、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调节自己的情绪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理想和信念 ,热爱生活,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三、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青少年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像对待好朋友似的给予尊重,理解。遇事尽量以商量的口吻于他们沟通,避免强制、命令性的口吻,避免让他们觉得被小看,被瞧不起。沟通时要把他们当成大人,但心里仍记得他们心智尚幼稚。

 杜绝打骂他们的行为,这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把“小毛驴”激怒,不“玩活儿”。

 不要认为他们生理成熟了,就应该懂事了,自立了:其实有许多事情老师和家长从来没有好好地教过他们。比如:抱怨青少年不知道感恩,不会劳动,那么要反思,平时有没有告诉他们什么是感恩,感恩有什么好处,可以怎样去感恩。为什么要劳动,劳动有什么好处,怎样去劳动等。

 多欣赏,少批评。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父母很追求完美,往往喜欢盯着孩子的缺点,想法儿给修正。其实,成功者不是让自己成为了十全十美的人,而是把优点发挥了极致。过于关注孩子的缺点,往往会让孩子自卑、焦虑、退缩,或者愤怒。经常夸奖孩子,孩子有信心,心情舒畅,才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出天分和潜力。

  四、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为失恋疗伤

  解决失恋问题的方法:

 1、人的一生不是仅仅为了爱情而活着,它只不过是我们生命中一个过程,我们一生中考虑的事情太多了,就像我们做任何事情一样,都是有成有败,败了我们从头再来;

 2、(他)她离你而去,自然有(他)她的理由,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你们之间存在的不能好合因素,其中包括你们双方的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相互之间的学识水平以及她本人所持的金钱观、爱情观等,这就印证了好多事情我们还是可遇而不可求,爱人之间都是缘分,如果分手说明你们缘分不到,或许缘分中的那个人会在下一秒等着你。

 3、时间是医治任何心灵创伤的良药,再过5年、10年……你会发现你们之间曾经你死我活的爱情,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很平淡的一页。生活中的磨炼让我们更加成熟,因为未来是未知的所以值得等待,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开心而丧失等待和憧憬。

 4、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生命观。没有生命何谈爱其实爱情与生命是没有关联的,在真正的现实中生命永远最可贵。一切爱情、事业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为爱情献身的冲动,在我们很年轻的时候,那么微弱的一瞬间。而实际上,爱情比起生命是轻的,生命如此美好,我们终其一生也看不尽。

 为爱殉情,往往容易想到古代的烈女烈男。为了反封建而做到极端之举。但是现在却有一些年轻男女动辄为爱放弃生命,看似忠贞爱情,实则是太轻视生命。因此,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年轻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当爱情受挫后,要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增强理智感,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后,我想用鲁迅先生的话再一次提醒我们广大青年朋友:“不能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

不是

你不了解真正幸福的意义

你以为物质的满足情感的满溢就是幸福了

当然也是因人而异的

大多数人对幸福的了解

也许就是这样的

可是

幸福背后呢

一般人也是因为自己心态对所谓幸福的渴望追求

得到了这些真的幸福了?更确切的说是满足了

而且是一时的

不是吗

?随着时间的流逝

满足感在慢慢的消失

却发现你自己还是不知道真正的幸福在哪里。

我觉得幸福是自我心态对待人事物的看法态度感受

你的心里没有那么多的果断的错误看法不再围绕你的原本还算清澈的身心的时候

也许你才有空去感受真正由内而外的属于你自己的幸福。幸福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过给别看的是虚荣心

自己啥样的外貌也许在别人看是很重要

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观点

影响你对待幸福真正意义的解读

我没有好的外貌

可以啊

我可以独自在一个我觉得还算怡人的空间

自己的欣赏自己愿意的空间

我没有钱

可以啊

我不去想有钱可以做的事情

我没有可以信赖的感情

可以啊

我自己也照顾好自己的

不是吗?人不是因为幸福存在的

幸福却是因为人而存在的

不是吗?

  古代贞操观 宋代为妇女所崇尚形成俗规,而这一现象此时普遍出现。

  妇女贞节观念,宋代以前的统治者都倡导过,但是并非视为十分严重之事。

  比如秦汉时期,当时,在理论上有刘向的《列女传》、班昭的《女诫》以及《礼记》的独立成书加以倡导。在实行时,统治者还采取一些行政与法律措施。像秦始皇就曾在泰山、会稽等地刻石提倡贞节:“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佚,男女洁诚。夫为寄,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并且,为褒奖巴清寡妇,秦始皇修筑怀清台,以劝导贞节。《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西汉宣帝也效法秦始皇,于神爵四年(公元前五十八年)诏赐贞妇顺女帛。东汉安帝也曾于“开初六年二月,诏赐贞妇有节义谷十斛,甄表门闾,旌显厥行”。

  虽然如此,但从总体上看,从秦汉以来一直到宋代程朱理学兴起之前,对妇女的贞节观念还是较为宽泛的,寡妇再嫁决不会被视为不符合礼教的规范而严加指责或禁止。

  如前汉朱买臣妻离婚再嫁,是个人人皆知的故事,况且朱买臣发达后,还优厚地对待前妻夫妇。著名的《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妻被罗母休回娘家后,也无人嫌弃,反而是太守、县令一再遣媒议婚。到后汉,寡妇或弃妇再嫁更视若为常,如著名的蔡文姬,嫁三次,也并没有被人们轻贱,可见汉代对贞节观是较为淡薄的。

  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分裂、动乱,从宫廷到地方,普遍滋生及时行乐心理,世风乱杂。因此,无论统治阶层还是有名望的学者,都对贞节观念提出肃严之策,提倡诏旌门闾。

  如北齐时的《羊烈家传》说,一门女子不许再醮。女子寡居且无子的,均出家为尼。

  晋书《列女传•跋》说:“盖女人之德虽在于温柔,立节垂名咸资于贞烈。”

  此外,晋惠帝时的国子祭酒裴颜,曾作一篇《女史箴》,很重贞操:“膏不厌鲜,女不厌清,玉不厌洁,兰不厌馨。尔形信直,影亦不曲。尔声信清,响也不浊。绿衣虽多,无贵于色。邪径虽利,无尚于直。春华虽美,期于秋实。水璧虽泽,期于见日。浴者振衣,沐者弹冠;人知正服,莫知行端。服美动目,行美动神;天道佑顺,常于吉人。”

  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在贞节观念上比前代保守,但对贞女节妇的约制却并不苛严。

  唐代不甚注重贞节观念,从皇宫公主后妃到民间,妇女改嫁和再嫁较为普遍。诗人白居易曾作《妇人苦》,指责要妇女守节是不公平的,他说:“人言夫妇亲,义合如一身,及至生死际,何曾苦乐均。妇人一丧夫,终身守孤孑;有如林中竹,忽被风吹折,一折不重生,枯死犹抱节。男儿若丧妇,能不暂伤情;应似门前柳,逢春易发荣,风吹一枝折,还有一枝生——为君委曲言,愿君再三听,须知妇人苦,从此莫相轻。”

  至宋代,由于出了一班儒者,形成理学,改变了中国的学术思想以及风俗制度,也使妇女的贞节观念在崇古的基础上愈演愈烈。

  在宋代开国初期,对于贞节观念还是很宽泛的。如范仲淹在“义庄”《田约》中,准许给予寡妇再嫁的费用,而男子再娶反而不给,他也从无指责妇女再嫁,范仲淹的母亲就曾再嫁,他毫不以母亲再嫁为耻。宋初社会对妇女再嫁并无非议。宋代的司马光著有《家范》,他主张女子要读《论语》、《孝经》、《女诫》、《列女传》等书,认为女子“为人妻者,其德有六:一曰柔顺,二日清洁,三日不妒,四日俭约,五日恭谨,六曰勤劳”。但他也崇尚男尊女卑观念,在《训子孙》一文中,提出:“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阳也;妻,阴也。天尊而处上,地卑而处下;日无盈亏,月有圆缺;阳唱而生物,阴和而成物——故妇专以柔顺为德,不以强辩为美也。”

  而王安石的贞节观念是很宽容的。他当儿子在时,就把媳妇改嫁了。

  宋代理学的先驱周敦颐对妇女的观念,代表了宋儒的妇女观。他的《通书》说:“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礼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后和,故礼先而乐后。”所谓夫夫妇妇,就是夫为妻纲,以夫御妇。而从周敦颐传到二程(程颢和程颐),对于妇女的贞节观念就已严格起来。《近思录》中有一段话:

  或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如何”伊川先生曰:“然!凡娶,以配身也,若娶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又问:“人或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宋代从程子传到朱子(朱熹),已是宋儒理学的集大成者了,对于妇女来说,至少要受到四种压迫:第一,女子必须柔顺,服从男子,曲不可争,直不可讼,不许干涉外事,只安心做家庭奴仆。第二,丈夫死时,无论有饭吃无饭吃,都要守节,守到饿死也不能失节;而且,守节妇女不但不能涉及性要求,就连皮肤手臂也不能与男子触碰。第三,男子有休妻的自由,为博得男子欢心,不被遗弃,妇女的一切言行举止、服饰妆扮都要以男子好恶为准。第四,处女的贞操是极其重要的,贞操是女子第一生命,如贞操与性命不能两全时,唯舍命而保住贞操。宋代与以前历代王朝比,是对妇女束缚最多和对于妇女贞节的态度极为严厉的一个朝代。夫死守节已成为妇女应尽的义务,并且,这种观念深为妇女所崇尚,已成为下意识的一种俗规了。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限制,死亡率肯定是极高的。按一般估计,在小农经济以及中国传统的生育观的作用下,古代人口出生率无论如何不会低于30~35%的水平,但多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不过只有1~2‰,这说明死亡率也差不多高达30‰以上。

  汉族社会中,宗族观念根深蒂固。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同姓同宗在汉人观念中,仍是一种很强的联系纽带。据有人考证,夏、商、周三代,“男子未有系姓于名者”,“盖三代以前,姓与氏分,汉魏以后,姓与氏合。”实际上,从汉魏以来,在汉族数以千计的姓氏中,有些发源于远古氏族,有些发源于先秦封国或祖先的居地、官职与名字,也有相当大的部分来自少数民族融入而采用汉姓等情况,并不意味着血统上系同一来源。在宗法制度下,汉族的亲属以父系为中心来论亲疏。父系家族的延续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事。祭祀祖宗,延续香火,被认为是头等大事,无后被看成是最大的不孝。此种观念极大地影响着汉族古代的生育观和人口观,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等说法。

  汉族以重礼仪、尊老爱幼为美德,婚姻通行一夫一妻制,丧葬过去通行土葬,现今各大中小城市和部分乡村已通行或推行火葬。饮食以米、面为主,常吃蔬菜或水果,喜食肉、鱼、蛋类。住房大中城市多为楼房,也有砖瓦平房;农村北方地区多为砖瓦平房或土木结构的平房,多为一户或二三户一院。

  宗教本来对许多民族都有重大影响,但在汉族中却没有产生全民族都必须信仰的完全意义上的宗教。汉族自古就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至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是一种吸收了佛教哲理的人伦思想学说,以“存天理灭人欲”为中心命题。于是封建的神权、政权、族权、夫权“四大绳索”,更加成为禁锢人民思想尤其是压迫和禁锢妇女的工具。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各种旧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才在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下逐渐淡化或消失。目前,在改革和开放的大潮中,人的“性观念”进一部解放,也出现了一些“二奶”、情妇、**等现象,可以说色欲横流。但是,“一夫一妻制”观念仍是中国人民的美好传统和婚姻法所定,尊重女性,男女平等,恋爱自由,结婚自由,离婚也自主,更加文明健康的“贞洁”思想,依然是我们和谐社会的主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41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