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话都是怎么发音的,我想学武汉话

武汉话都是怎么发音的,我想学武汉话,第1张

比较简单的武汉话发音规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所有字全部都读平舌音;

普通话的一二三四声对应的武汉话发音为一三四二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武汉话里面的很多词汇是独有的,并不是单纯平舌翘舌的区别,比如:“什么”,武汉话念作“么斯”;“烫”念作“塔(二声)”。

发音很好掌握,但是要熟练掌握这些独有的词汇,还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

所有翘舌音变平舌音 武汉话没有翘舌音 

后鼻音变前鼻音 武汉话没有后鼻音     

声母变音  :

①  n→l      例子:奶奶→lailai、牛奶→liulai、姑娘→guliang、那多→la多、美女→meilv       这个是永远变的

②  r→l      例子:热→le、突然→toulan   

韵母变音 :

①  u→ou,肚子→douzi、绿豆→loudou、马路→malou、兔子→touzi、阻力→zouli、促进→coujin、速度→soudu       

总结来说,u在遇到这些声母时变为ou: d、t、l、z、c、s。某些特定情况下,zh、ch、sh遇到u,u也会变成ou,

②  e→uo,帅哥→suaiguo、合作→huozuo、一个→yiguo 

③  ui→ei,对头→deidou、退步→teibu、嘴巴→zeiba、璀璨→ceican、随便→seibian       总结来说,ui遇到d、t、z、c、s都变为ei,但是遇到zh、ch、sh,就只是变为平舌音。这样来记“翘舌变平舌,平舌变韵母”

④  ue→iuo,确实→qiuosi、学习→xiuoxi       遇到q、x变音,但是遇到y不变 

常见口语

么地黑:怎么了,类似东北话“咋的了”,“咋回事儿”,通常用在疑问句中,后跟问号。有时也说:“么地?”

奏果滴:就这样,就这么做,表示肯定。比如:要得,奏果儿滴喂。

给里给巴:表示这人智商不高。同意的词还有“苕里二筒”,“二杏子”,情节严重的表示为“裸打洋西”。

黑湖:很多,形容词。同意思的还有“黑湖黑”,“黑裸湖”。

插白:是指说谎话。比如“插白溜谎”。

冒招到:其实就是没注意到,没看到,对不起的意思。比如“我又不是立心儿的,是冒招到喂”

个外叶儿:个玩意儿,有模有样的意思。通常形容小孩子很乖,通常最后加上语气词“啵”表示赞美。

黑到一弹:吓一跳,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浠水话的形象、生动,人都弹起来了。

耿哈搞斜了:太嚣张了。耿哈,意思是全都,类似“整个都”。搞邪了,搞得不正经,无法无天了。听到这话的时候你该有所收敛,浠水人不好惹。

犟颈儿:很固执,倔强。同“倔”。

二里二四滴:表示很突然,没有防备。

凑住了:一时记不起来

闲脸:调皮的意思,比如“你个闲皮子脸”

奏翘:指生气

常见名词形容词

蝴蝶:杨斯百儿

老鼠:夜么儿

蝙蝠:盐老鼠儿,其实是“檐老鼠”

青蛙:克马

蝉:山炸子,同意思的还有“疙勒儿”。

鞋子:鞋读作“孩”。类似的,逛街为“逛gai”

小孩:细伢,细裸(这个是骂人的)

外婆:嘎婆、家家

外公:噶爹

新娘:花答姐儿、新大姐儿。

老婆:堂客

爷爷:爹

奶奶:婆 ,也有叫lai

聊天:答几儿,咵天儿,搭嘴,搭话儿。嘴巴读作“几巴”

认真:昼经(正经),点式

饺子:包面

辣椒:大角

高粱:留休,留确。

汤圆:汤儿粑

家里:屋第

垃圾:赖色、赖斯

脏:耐司

脑袋:头壳

手肘:到斯管儿

大腿:胯子,大胯

角落:革内儿,革娄儿 。

里面:豆里,豆滴。

外向:叼个儿,叼客儿(多形容女孩子)

内向:阴斯儿,阴秋子

常见动作

笑:涩。笑的可爱就用“涩起来甜抿了”表示。

哭:昂。或者喊叫,表示喊叫的时候还有“热(rue)”

打架:杠活儿

吵架:港几

摔一交:达一高

站着:集到

弯着:鸳到

蹲着:枯到

躺着:困到

做饭:5饭

吃饭:7饭

吃菜:燕菜

吃早饭:过早

吃中午饭:过暗

吃晚饭:过夜

讨厌:嫌脸,厌人

接吻:亲几儿,打蹦

捉迷藏:躲咪门儿

敲脑袋:卓栗壳儿,卓栗包。比如“一栗包卓到你俺睛水儿一漫”

打鼾:打蒲

睡觉:困醒

思念:欠

常见饮食生活文化词汇

这里主要讲一下粑文化。

外面都叫包子,浠水叫粑,粑的种类繁多,做法各异。

小麦做的粑叫发粑;粘米做的粑有粘米粑,花儿粑,还有雪花粑;糯米做的粑有糍粑,有绿豆磁儿,汤儿粑,留休做的叫留休粑,还有一种软欠儿粑 做法分为蒸、煎、煮,里面可以包糖、包菜、包肉。

100多万人都在讲的浠水方言 ,你会教给你的下一代吗?

发粑:小麦粉子做的粑

糍粑:类似与年糕,主要成分糯米,过年必备品。

扯特儿:类似于糍粑,只不过是糍粑是在打好后等到变干变硬后吃,扯特儿是在糯米蒸熟打好后,用手扯成一团团,然后粘上红糖,直接趁热吃。

油粑:通常酒席开始之前的一种食物,糯米做,圆形,扁平状,里面包有绿豆或红豆等,油炸成金**即可食用,可蘸着红糖吃。

格特儿:大米碾成粉子做成的食物,煮着吃。

土胡:一种煨水的容器,多见铁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多见,之后随着生活条件改善,慢慢退出视线。

烘特儿:可以提着烤火的陶制器具

浠水民谣

除了方言各种词汇,那种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民谣,也是回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细时候,有小孩子哭闹,婆婆们都会叨叨的念着:“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哭儿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高醒困到大天光。”

物质贫乏的年代,小孩子没有什么玩具,聚在一起看手上的螺也觉得十分好玩:“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困当铺,五螺六螺打草鞋(hai),七螺八螺挑屎卖,九螺升官,十螺考状元。”

还有小孩子玩闹在一起,在村落间回荡的:“团头儿瘪,瘪头儿团,团头儿不跟瘪头儿玩,团头儿爱杠祸,瘪头儿爱捺蛮”

100多万人都在讲的浠水方言 ,你会教给你的下一代吗?

方言是一种交流工具、一份可感可触的故乡回忆,回故乡不说家乡话被认为是忘本,在外的同乡相互认同最直接、最可靠的标准就是乡音。

方言更是一种情结、一种文化,希望浠水方言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这与生活的环境有关,比如生活在长沙的人,从小听到的都是方言,读书后才开始学习普通话,所以自然而然方言就是他们的母语,平时如果没有需要的话一般情况下都说方言,我也是长沙人,我小孩在读书前我都教他说方言,因为我知道如果不教小孩说方言,那么以后方言肯定会消失,至于普通话上学了自然能学会,小孩在家里我不允许小孩讲普通话,方言传承的是一种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这种想法可能对于一些北方的朋友很难理解,但是我们这边都是这样想的,七八年前我一个朋友说过一句话,这个朋友在年龄上比较大,现在应该有70多快80了,他说“一定要先教小孩说方言,不然以后方言会消失”这么大的一位老者都知道保护方言的紧迫性,那么我们作为年轻一代的为何就不能做得更好呢,让我很欣慰的是,现在我们这里的人大多都有这种方言会消失的紧迫感,现在都开始肯定的让小孩多讲方言。

“刚才媳妇给我妈说,以后和孩子说话,要说普通话,不用说家里方言,那样别人再说什么他听不懂的。我妈和我都没有吭声,她也没有再说。

我70后,二胎,才一岁三个月,正是学说话的时候,我家农村的,妈妈今年67了。

我妈没上过学,地道家乡话,方言,有些物品说的好像错的。老大没满月,我妈因为和媳妇矛盾回家了,没有带,老二是媳妇怀孕就来了。

我俩都是工薪阶层,有房贷,养两个孩子请不起保姆。我妈身体还可以,只是和媳妇相处不好。

今年为我妈的事我和媳妇吵了几次,起因都是小事,不注意卫生之类,说话对我妈声音大,冲。我爸6月中旬得了脑梗,我妈回去照顾,8月初媳妇开学了,我妈又来了。

不到半个月矛盾,我让妈回家了,刚好这时候家里也有事情。丈母娘来看一段时间,一直催我还让我妈来,我妈来了给我说,只要我和媳妇不生气,媳妇怎样对她都不要我说话。我该怎么办? ”

我的建议:你们自己的孩子为啥要老人帮着带?可能你们两个会说,有房贷有压力,请不起保姆。既然老人愿意帮忙,就应该怀着感恩的心。

人无完人,十个手指伸出来都不一样,自己没有时间带孩子,为啥要二胎?让老婆和妈妈之间矛盾更加深,要么自己带,要么就不要太苛求老人,让一个67岁的没文化妈妈说一口标准普通话是有点高难度。

小时候我们都说方言,长大不照样一口流利普通话,教育孩子人品习惯最重要。没钱没能力还那么多事,这样大家都很累。

你应该跟老婆沟通一下才对,孩子的语言靠的是大环境的影响,你妈一个人说方言而已,影响不了多少,你们两口子多和孩子说普通话就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795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