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孙膑的故事有哪些?

有关孙膑的故事有哪些?,第1张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2、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3、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4、田忌赛马。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来赌注。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已经比了三场比赛,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请教了兵法,于是把他当成老师。

孙膑的故事

 孙膑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与庞涓拜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当上魏国的大将军后,使人召孙膑到魏国,当他向老师鬼谷子辞行时,鬼谷子替他占了一卦,知道他将受到膑刑,要他将名字孙宾改为孙膑,同时给他一付锦囊,要他在非常紧急时打开来看。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想陷害他,又想知道他胸中孙子兵法的内容,于是设计让魏惠王削去孙膑膝盖,脸上刺字,他却装好人调解,然后请孙膑写下孙子兵法内容,准备拿到兵法内容后杀掉孙膑。有一个服事孙膑的仆人知道内情,偷偷告诉孙膑不能写出兵法内容,写出以后立即丧命,孙膑大惊失色,想起老师给的锦囊,打开一看,要他装疯脱困。

 后来有一名齐国使者暗中会见孙膑,并偷载他到齐国。齐将军田忌久慕孙膑贤名,所以将他推荐给齐王。齐王询问他兵法后,惊叹于其卓越的才能,从而礼聘他为军师,配合将军田忌一起为齐国效力。

 田忌赛马

 明慧学校齐国的将军田忌经常同齐威王赛马。他们赛马的规矩是:双方各下赌注,比赛共设3局,两胜以上为赢家。然而每次比赛,田忌总是输家。

 这一天,田忌赛马又输给了齐威王。回家后,田忌把赛马的事告诉了自己的高参孙膑。这孙膑是军事家孙武的后代,饱读兵书,深谙兵法,足智多谋,被庞涓谋害残了双腿。来到齐国后,很受田忌器重,被田忌尊为上宾。孙膑听了田忌谈他赛马总是失利的情况后,说:“下次赛马你让我前去观战。”田忌非常高兴。

 又一次赛马开始了。孙膑坐在赛马场边上,很有兴趣地看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局,齐威王牵出自己的上马,田忌也牵出了自己的上马,结果跑下来,田忌的马稍逊一筹。第二局,齐威王牵出了中马,田忌也以自己的中马与之相对。第二局跑完,田忌的中马也慢了几步而落后。第三局,两边都以下马参赛,田忌的下马又未能跑赢齐威王的马。看完比赛回到家里,孙膑对田忌说:“我看你们双方的马,若以上、中、下三等对等的比赛,你的马都相应的差一点,但悬殊并不太大。下次赛马你按我的意见办,我保证你必胜无疑,你只管多下赌注就是了。”

 这一天到了,田忌与齐威王的赛马又开始了。第一局,齐威王出那头健步如飞的上马,孙膑却让田忌出下马,一局比完,自然是田忌的马落在后面。可是到第二局形势就变了,齐威王出以中马,田忌这边对以上马,结果田忌的马跑在前面,赢了第二局。最后,齐威王剩下了最后一匹下马,当然被田忌的中马甩在了后面。这一次,田忌以两胜一负而取得赛马胜利。

 由于田忌按孙膑的吩咐下了很大的赌注,一次就把以前输给齐威王的都赚回来了不说,还略有盈余。

 田忌以前赛马的办法总是一味硬拼,希望一局也不要输,结果因自己总体实力差那么一点,总是赛输了。孙膑则巧妙运用自己的优势,先让掉一局,然后保存实力去确保后两局的胜利,这样便保证了整体的胜利。

 围魏救赵:桂陵之战

 赵国在齐国支援下,出兵攻打魏国的属国卫国。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兵围攻赵国的国都邯郸。赵国只得向齐国求救。

 齐国派出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的八万军队救赵。孙膑在分析形势后,认为魏国军队很强大,如果直接到邯郸攻打魏军会造成齐国的较大损失,所以应该乘魏国精锐部队在外,魏国国都大梁空虚的机会,攻打它的国都,迫使魏军回救大梁,赵国的危险就会解除。

 为争取战略主动,孙膑决定给敌军制造齐国部队弱小的假像。他故意派无能的军官带兵进攻魏国的军事重镇平陵,结果齐军大败。魏国大将庞涓以为齐军不堪一击,于是加紧对赵国的进攻,丝毫没有想到齐军会攻打魏国的国都大梁。

 与此同时,孙膑亲自统率精锐部队直扑魏国国都大梁。庞涓得到消息,赶紧从攻打赵国的前线往回撤离,长途跋涉去保卫国都。因为兵困马乏,又陷入孙膑的包围圈中,结果在桂陵魏军被打得大败。

 齐军不仅援救了赵国,而且削弱了魏国的实力,创造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陵之战:

 魏国为了弥补在「桂陵之战」时的损失,出兵攻打邻近弱小的韩国。韩国并不是魏国的对手,只得遣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在征求孙膑的意见后,决定再次坐山观虎,待魏、韩拼战一番之后,才出兵救援,企图「尊名」与「重利」皆得。韩国拼命抵抗,仍五战皆败,只得再次向齐国求援。齐威王看到魏、韩两国皆元气大伤,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委任田忌为主帅,田婴为副帅,孙膑任军师,率领齐军直逼魏国首都大梁,再度施展「围魏救赵」之计;不过,这次要解救的是韩国。魏国记取教训,不愿重蹈覆彻,于是停止进攻韩国,转而与齐国决战。魏惠王将攻韩的魏军撤回,并任命太子申为上将军,以庞涓为将,统率10万魏军攻向齐军,要与齐军一决雌雄。这时,齐军已深入魏境,欲退不能,因此,只得与魏军决战。孙膑判断魏军「强悍善战,轻视齐军」的弱点,打心理战,向魏军示弱,引诱魏军深入,再出其不意突击,一举歼灭魏军。孙膑于是定下「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谋略。

 齐军依计行事,与魏军接触后,立即佯装战败撤退。齐军以「减灶」之策诱敌,在第一天挖10万人煮食的灶,第二天减少至5万人,第三天又减少至仅3万人,制造「齐军士卒四散逃走,兵力不足」的假象。一如孙膑所料,庞涓果然中计,看到齐军天天减灶的情况,得意忘形起来,认定齐军败绩已呈,连续追击齐军3天。最后,庞涓只身带着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则于魏军必经之处——马陵(山东郯城)设下埋伏。马陵的通道狭窄,被林木所包围,而且地势险阻,一旦中计,即无退路。孙膑料到庞涓在晚上赶至,于是以1万名弓兵埋伏于马陵的道路两侧,约定夜里以火光为号,万箭齐发,并预先把路旁一棵大树的树皮剥掉,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字样。庞涓的骑兵于晚上赶至马陵,庞涓看见一颗树的树皮被剥掉,上面还刻着字,因此停下来,并命人点火照明,以看清楚树上所刻的文字。他还未看完,齐军已万箭齐发,魏军没有准备,即时溃乱,庞涓中箭,魏军大败。庞涓眼见无法改变局势,大叹「遂叫竖子成名」后自杀。齐军再乘胜追击,结果歼灭魏军共10余万人,并俘虏了魏军的主帅太子申,魏军大败而结束战役。

 齐国接连在「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大败魏国,并援救了赵、韩两国,使得齐国威望上升,并且称霸东方。

 魏国在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遭受重创后,东边又被秦国乘虚而入,从此丧失了与齐、秦两国争霸的能力。

1、围魏救赵: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2、火烧赤壁: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

3、空城计: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

4、巨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5、退避三舍: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6、长勺之战:是春秋齐鲁两国之间的会战,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

7、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运用火攻,大举消灭曹魏敌军。

8、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关键战役,此战以少胜多,曹操稳定了北方。

孙膑原名孙伯灵,是孙武的后裔,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年轻时曾向鬼谷子学习过兵法,一同学习的还有庞涓。学习过程中,其优秀的才华被庞涓所嫉妒,其后遭到庞涓迫害,被处以膑刑,孙膑一名也由此得来。随后,具有卓越才能的孙膑受到齐国重用,率领齐军多次打败庞涓的魏军。孙膑在军事理论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其和弟子所著的《孙膑兵法》是军事理论上的一大成就,推动了军事的发展。

出生于战国时期的孙膑,很小的时候便看到了战火纷乱的场面,目睹了人们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于是,他立志长大之后要投身于戎马生涯,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人民创造一个和平安的社会环境。后来孙膑和魏国的庞涓一起拜鬼谷子为师,向其学习兵法。

庞涓学成之后在魏国当上了将军,因为学识不如孙膑,他很害怕孙膑的名声会超过自己,取代了自己的位置。于是,庞涓使用奸计派人把孙膑骗到魏国,对孙膑进行栽赃陷害,害得孙膑被处以髌刑并被软禁起来。后来孙膑被齐国使臣救到齐国,经齐国大将田忌的引荐,受到齐威王善待,任以将军一职。

孙膑在军事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想。他在《威王问》中阐述了“战争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战争观。他指出战争是先王传布“道”,即政治的工具,用战争的手段可以为社会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

他还指出经济是战争的基础,只要有充足的物质准备,小城照样能巩固坚守。同时,孙膑还提出了因势而利导之的作战原则。发展了孙武“任势”的军事理论。

另外,孙膑还提出了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的人文思想导源于春秋,战国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思潮,在人不被重视的专制时代,孙膑能指出人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无疑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其次,孙膑在军事学上的另一重要贡献,就是丰富和发展了春秋以来的阵法。他还在一系列战略战术上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指导原则等。

孙膑的这些思想是战国时期战争实践的理论总结,继承了前辈军事家历来的优秀成果,又对这些伟大的成果进行了发挥创造,在我国的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孙膑

 古时候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孙膑这么悲惨的人生经历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通过有关孙膑的典故来了解一下。

 有关孙膑的典故讲了什么

 战国时期着名军事家。生卒年不详,真名失传,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齐国人(今山东鄄城人),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着名高人鬼谷子。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着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孙膑及其弟子所撰《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庞涓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柄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有一个同学齐国人孙膑,本领比他强。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哪儿知道庞涓存心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活。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要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做去。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齐国兵马。两下里一开仗,庞涓大败。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那时候,齐威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膑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魏国。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表。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给木头堵住啦!”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趁着火光一瞧,那树瓤上面写的是:“宠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打这以后,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诸侯国。他写的《孙膑兵法》大概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

 关于孙膑的军事思想

 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在战争观方面,孙膑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他强调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以强有力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够使国家安定、富强。但是他反对穷兵黩武,指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但战败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好战必然会灭亡,自取其辱,所以必须慎重地对待战争,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孙膑主张积极地做好战争的准备工作来获得胜利,这样才能做到以战争抑制战争。他指出政治和经济条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强兵"必先"富国",只有具备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作为后盾才能做到"事备而后动"。他又指出民心军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战争必须顺应民心军心,要做到"得众"、"取众"。

 战争认识论方面,孙膑提出将领要知"道","道"就是战争的规律。孙膑认为作战时人众、粮多、武器精良等因素都不足以保证取胜,只有掌握了战争的规律,了解敌我双方情况,指挥得当,才能保证取胜。为此他专门阐述了积疏、盈虚、径行、疾徐、众寡、佚劳六对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矛盾,还对"奇正"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认为将领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些矛盾的作用,把握了这些矛盾的转化规律,才能利用微妙的变化出奇制胜。

 战略思想方面,孙膑强调"必攻不守"。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进攻敌人防守的薄弱环节,不仅能够有效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且能够转换攻守形势,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战术方面,孙膑提出"因势"、"造势"的思想。充分利用敌我双方的条件,造成有利于我的态势,以扭转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

 在具体的战术方面,孙膑对阵法进行了专门论述,进而分析了攻击各种战阵的对策。他还专门论述了攻城的问题,把处在不同地形的城分为难攻的雄城和易攻的牝城两类,论述了当时攻城的策略与技术。

 在军队建设、管理方面,首先,他对君主和将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将领必须忠于君主,君主不应该干涉将领的具体军务,将领要有独立的军事指挥权。其次,他对将领的素质进行了较多的论述。将领应当具备义、仁、德、信、智五个要素,他还分析了能够致使将帅作战失败的品德缺陷。最后,他就管理队伍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可以概括为任用贤能、严明纪律、奖惩公平、赏罚及时。

 但是孙膑的军事思想也有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他对战争的性质分辨不清,把士兵纯粹当作被驱使的工具,有些战略战术的表述过于简单片面,有时还夹杂着迷信观念,这也是应当指出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92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