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派颖侯灌婴率兵进驻南昌,并修筑南昌城。由于赣语内部的复杂性,真正意义上的南昌话只局限在南昌市区及南昌县管辖的地区,而不包括南昌市管辖的其他县。
目录 [隐藏]
1 历史
2 分布地域
3 主要特点
4 分片
5 南昌音系简介
51 元音
52 声母
53 韵母
[编辑] 历史
自上古至有周一代,江西一直都是三苗的活动地带。周朝的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开始有古百越人聚居。这段时期赣地先后隶属吴、越、楚的统治,其居民自当是使用古越语和古楚语。秦汉以后,中原对江西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移民,中原的汉语和本地的吴语、楚语互相接触、互相融合,赣语遂逐步形成。南昌建成于汉末,史料表明当时豫章郡的人口规模位列全中国第四。古赣语在吸收中原汉语的过程中,本身的语言特点也就逐渐成型。[1]
[编辑] 分布地域
作为赣语的代表,南昌片,或称之为昌靖片、南昌都昌片,主要分布在江西赣江下游及鄱阳湖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包括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安义、永修、修水、武宁、德安、星子、都昌、湖口、奉新、靖安以及湖南的平江,共14个县市。
[编辑] 主要特点
本片的突出特点是古今声调的演变受到今声母清浊和送气不送气的影响。本片入声有两个调类的,其调型都是阴入高、阳入低。(三个县例外:修水入声不分阴阳。星子入声限于古入声清声母字和次浊声母字,古全浊声母字今归阳去。湖口无入声,古入声字今归去声)
如:如南昌市:百—阴入、白—阳入、绿—阴入、六—阳入
其次,声母送气影响调类分化。〔高安市、奉新、靖安、武宁这四地例外〕
声母送气影响调类分化,这一现象在全国的汉语方言中并不多见,如:普通话,铜、农,两字一个送气,一个不送气,两字声调仍然相同。再、菜,两个字一个不送气,一个送气,两字声调仍然相同,但在南昌话中,铜,农,由于铜字送气,农字不送气,两字声调不同;再,菜,再字不送气,菜字送气,两字声调不同,菜字变成上声,与“彩”字相同。
[编辑] 分片
本片可分为南昌、都昌、靖安3小片。
南昌小片包括南昌市、南昌和湖南的平江。共同点是今声母送气不送气影响调类分化,无[in iŋ]对立,四呼俱全。
都昌小片包括都昌、星子、德安、永修、湖口、安义、下新建、武宁和修水。共同点是古全浊声母和古次清声母今塞音塞擦音为送气浊声母(都昌以外的县都分新派和老派,这是老派读音。都昌无新老派之分,只有这一种读音),声母送气不送气影响今调类的分化,擦音[h]归送气类,其余归不送气类;大多有舌尖后声母,有[in iŋ]对立,无撮口呼声母。
靖安小片包括靖安、奉新和上新建。共同点是知三章组除石岗止蟹两摄开口三等字读zh ch sh(拼音)以外,其余一律读[t th s],无[in iŋ]对立,无撮口呼韵母。
[编辑] 南昌音系简介
通常所说的南昌话是指南昌市区及南昌县管辖的地区,不包括南昌市管辖的其他县。 南昌话分城里话和乡下话,乡下话又分很多种。习惯上所说的城里,指的是南昌旧城(早圮)以内,即今八一大道以西到江边,永叔路以北,阳明路以南不足5平方公里的地区。旧城以外过去统称为乡下,即使是离城最近的乡下的话,也跟城里话不同。
注意: 该章节含有汉语音韵学等学术术语,相关内容请参见三十六字母等条目。
[编辑] 元音
赣语一共有8个单元音ɿ、i、u、y、a、o、ɛ、ɵ。其中三个可作为介音:[-i-]、[-u-]、[-y-];两个可作为元音韵尾:[-i]、[-u]。如下表所示:
前 次前 央 次后 后
闭 i • yɨu
ə
ɛɔ
a
中
半开
开
[ɿ]只出现在[ʦ-]、[ʦʰ-]、[s-]后面。从配合关系上说,[ɿ]可以看成是[i]的变体。
[u]似于日文的う,嘴巴的形状不是圆的、而是较扁。在舌尖声母后面则发音较松,特别是在作介音时。
[a]是前[a],而非舌面后的[ɑ],这种现象甚至存在于“au”这样的韵母里。
[o]比第七号标准元音[o]略低略开。[o]后面带有舌根音韵尾[-ŋ]、[-k]时开口度更大,接近标准元音[ɔ]。[o]在“yon”、“yot”两韵中偏前,接近[ɵ]。
[ɵ]单独作韵母时开口度较大,介乎[œ]和[ə]之间。如果后面带有舌尖音韵尾[-n]、[-t],开口度就很小,接近[ɘ],例如:真[ʦɘn]、织[ʦɘt]。在“əi”、“əu”两韵中,[ə]是介乎[i]和[ə]之间的一个松而高的央元音,这与梅县话类似。
[编辑] 声母
赣语南昌话的声母共有十九个音素(如下表)和一个无声子音“Ø”。
赣语(南昌标准赣语)的声母表 双唇 唇齿 舌尖前 舌尖中 舌面前 舌面中 舌面后 喉
塞音 不送气 [p]
b 巴
[t]
d 打
[k]
g 家
送气 [pʰ]
p 白
[tʰ]
t 读
[kʰ]
k 确
鼻音 [m]
m 望
[ȵ]
n 日
[ŋ]
ng 牙
摩擦音 [f]
f 花
[s]
s 纱
[ɕ]
x 晓
[h]
h 虾
塞擦音 不送气 [ʦ]
z 渣
[ʨ]
j 猪
送气 [ʦʰ]
c 茶
[ʨʰ]
q 吃
边音 [l]
l 啦
注意: 该章节含有汉语音韵学等学术术语,相关内容请参见三十六字母等条目。
赣语的声母的音韵特点
清塞音[p-]、[pʰ-]、[t-]、[tʰ-]、[k-]、[kʰ-]的发音比普通话要硬,似广州音。例如:拜[pai]、败[pʰai]、带[tai]、代[tʰai]、盖[kai]、概[kʰai]。
唇齿擦音[f-]与长沙音似,不同于双唇清音[ɸ-]。例如:怀[fai]。
喉清音[h-]与多数南方音同,而非普通话中的[x-],发音部位于喉部。例如:好[hau]。
[ŋ-]是舌根鼻音。例如:咬[ŋau]、岸[ŋon]。
[ɳ-]基本上是古疑母字,也有少数日母字,例如:日[ɳit]、入[ɳip];和一部分泥(娘)母字,例如:尿[ɳieu]、年[ɳien]。
[ʦ-]、[ʦʰ-]、[s-]发音部位比普通话靠后,易和舌叶音混。例如:猪[ʦu]、住[ʦʰu]、树[su]。
零声母出现在开口韵[ɘ]前面不带摩擦,在齐齿、合口和撮口韵前面出现时带有轻微的摩擦音[j]、[w]、[ɥ]。
赣语声母和古声母的对应关系
p 帮母(边补巴比)
m 明母(摸母绵靡)微母(问蚊望)
t 端母(多丁都当)
pʰ 滂母(泼批普孵);并母平声(皮辅袍);并母仄声(部抱辫逢);奉母(浮伏)
tʰ 透母(拖体铁脱);定母平声(抬条田同);定母仄声(惰盗邓洞);
k 见母一二等,今开合(瓜该高工);见母假蟹效咸山江各摄开口二等,今开口(家解交艰甲降)
kʰ 溪母一二等,今开合(夸开昆哭);群母平声,今合口(葵逵狂);群母仄声,今合口(柜跪共);溪母效咸江各摄开口二等(敲掐恰确)
f 非、敷母(峰夫芬放);奉母(房防符扶);晓、匣母合口(胡虎户呼)
h 晓、匣母一二等,今开口(海好寒黑);晓、匣母假效咸山江梗各摄开口二等(虾鞋孝陷瞎巷)
ʨ 见母(今九卷洁);精母(姐酒尖姜);群母,今读阴去(竞);遇合三遇虞,知照(猪朱注煮);流开三尤,知照(周舟洲咒);溪母(券)
ʨʰ 溪母(溪牵轻犬);清母(且秋清七);群母平声(茄奇干权);从母平声(齐墙秦钱);群母仄声(巨轿绝匠);从、邪母仄声(聚渐净寂);从、邪母(徐席袖);澄母平声(储厨绸筹);彻、穿母,合三(抽臭丑处);澄母仄声,合三(住柱);禅母(售)
ɕ 晓母(希休香旭);匣母(系贤熊穴);心母(写仙星相);从、邪母(斜习旬象);审母(书舒鼠恕);禅母(薯墅竖殊)
ʦ 精母(左灾走作);知、照母(遮准桌壮)
ʦʰ 清母(雌粗寸策);从母平声(慈才曹惭);从母仄声(坐字造贼);彻、穿母(车川产尺);禅母平声(垂臣承成);澄、床母平声(助兆状郑)
s 心母(锁苏三色);邪母(诵颂讼俗);审母(纱帅声束);禅母(时舌十上);禅母(纯晨常尝);床母(船唇);禅母(瑞)
l 来母(罗雷龙腊);泥母(糯奶能嫩);娘母(浓宁);日母(绕仍若热)
ȵ 泥、娘母三四等,今齐撮(女扭年溺);日母三等(染忍肉日);疑母三四等(鱼语严愿);以母(育浴)
ŋ 疑母(牙眼硬岳);影母,今开口(亚欧晏暗)
Ø 日母止摄开口(而尔二儿);影、喻、微母(淹央匀勇乌温);喻母(容荣融)
[编辑] 韵母
南昌话韵母可分为“开韵尾”、“闭韵尾”、“促韵尾”三类,共有六十七个。
开韵尾 鼻韵尾 塞韵尾 边鼻韵
开口呼 [ɿ]
i 兹
[a]
a 麻
[o]
o 何
[ɛ]
e 许
[ɵ]
o 尔
[an]
an 咸
[on]
on 汉
[ɛn]
en 痕
[ɨn]
in 深
[at]
at 抲
[ot]
ot 磕
[ɛt]
et 墨
[ət]
et 没
[m̩]
m 姆
[ɨt]
it 湿
齐齿呼 [i]
i 依
[ia]
ia 惹
[iɛ]
ie 佢
[iɛn]
ien 淹
[in]
in 隐
[iɛt]
iet 咳
[it]
it 日
合口呼 [u]
u 乌
[ua]
ua 话
[uo]
uo 禾
[uɛ]
ue 哇
[uan]
uan 湾
[uon]
uon 换
[un]
un 稳
[uat]
uat 濩
[uot]
uot 阔
[ut]
ut 窟
[n̩]
n 倷
撮口呼 [y]
y 预
[yɛ]
ye 瘸
[yon]
yon 院
[yn]
yn 云
[yot]
yot 月
[yt]
yt 玉
开口呼 [ai]
ai 仔
[oi]
oi 嗳
[ɛu]
eu 谋
[ɨi]
ei 每
[aŋ]
ang 彭
[ɔŋ]
ong 昂
[ak]
ak 客
[ok]
ok 壳
[au]
au 冇
[ɨu]
eu 周
齐齿呼 [iɛu]
ieu 妖
[ɿu]
iu 仇
[iaŋ]
iang 定
[iɔŋ]
iong 亮
[iuŋ]
iung 用
[iak]
iak 吃
[iok]
iok 雀
[iuk]
iuk 肉
[ŋ̍]
ng 五
[iu]
iu 邮
合口呼 [uai]
uai 外
[ui]
ui 杯
[uaŋ]
uang 横
[uɔŋ]
uong 黄
[uŋ]
ung 忠
[uak]
uak 刮
[uok]
uok 扩
[uɛk]
uek 国
[uk]
uk 哭
赣语韵母的音韵特点
遇摄三等鱼韵字、流摄一等字、臻摄开口一等字、曾摄一等字和梗摄开口二等文读字,许多地方主要元音是[ε]。如后[hεu2]、痕[hεn2]、灯[tεn4]。
咸山二摄开合口一二等一般趋于混合,但在见系声母后面保持主要元音音色的区别。例如:甘[kon]、监[kan];喝[hot]、狭[hat]。
咸山二摄开口二三等在知系声母后保持原因音色的显著区别。例如:站[ʦan]、沾[ʦɛn];山[san]、扇[sɛn]。
[iɛu]、[iɛn]、[iɛt]三个齐齿韵是从中古三四等韵演变而来。但是流、臻、曾、梗四摄开口一二等韵在见组和影母后大多也带有[-i-]介音。例如:狗[kiɛu]、恩[ŋiɛn]、克[kiɛt]。这一特点根本上是因为舌根音和ɛ之间产生的i流音。
知系声母发音部位已经合同精组,但在三四等变开合口而不变为齐齿撮口。例如:蛇[sa](精组:且[ʨʰia])、书[ɕy](精组:徐[ɕy])、超[ʦʰɛu](精组:消[ɕiɛu])。从这一点可知,知照组和精组的混同应该是较晚的变化。如果两组合并已久,在三四等韵前面的变化应该保持一致。
深臻二摄开口三等的演变反映了知、章(照三)组和庄(照二)组声母性质的差别。例如:参[sɛn]、涩[sɛt]。
赣语韵母和古韵母的对应关系
a 帮、庄组假开二麻(爸马渣洒);见、晓组假开二麻(加家牙霞);晓、影组假合二麻(画化洼蛙);章组假开三麻(遮车舍奢)
ia 精组假开三麻(姐斜谢些);以母假开三麻(冶野)
ua 见组假合二麻(瓜寡卦夸)
ai 端、见、精组蟹开一呔泰(带太奶灾);匣母呔韵(孩);帮、庄组蟹开二皆佳夬(拜买债晒);晓组蟹开二皆开(鞋);见母蟹开二皆开二佳(皆解阶街);晓、匣母蟹合二皆(歪淮坏槐);生母止合三脂(帅)
uai 见组蟹合二皆佳夬(乖怪快块)
au 效开一二豪肴(包矛刀操);见组匣母效开二肴(较教效校)
ɛu 知、章组效开三宵(朝赵兆绍);流开一三侯尤(剖某喉偷)
iɛu 影组效开三宵(腰舀妖耀);流开一三侯尤(狗寇扣殴);帮、端、见、精组日母,效开三四宵萧(表苗尿骄)
i 蟹开四齐(细洗鸡契)
ɿ 精组止开三支脂之(资慈寺司);蟹开三四祭齐,止开三支脂之微(置狮艺戏);帮系止开三支脂,蟹合一三灰废(臂被美肺)
o 果开一歌合一戈(哥多佐锁货)
u 遇合一三模鱼虞(组梳如斧奴库)
ə 日母止开三支脂之(二儿而尔)
y 精、见系遇合三鱼虞(徐居语须)
ui 影、云、微母止合三微(围微位威);蟹合一三四灰祭齐,止合三支脂微(对醉虽岁);泥、来母蟹合一灰(内雷);日母止合三支,以母蟹合三祭(蕊锐)
iu 来母精、见组,流开三尤(刘秋羞舅)
江西方言的历史悠久,其形成当从西汉时期就已开始初具规模。汉高祖时设豫章郡,郡治南昌,下辖十八县,遍布今江西四方。既有人口就有语言和方言,有了人口也才谈得上设置郡县,所以,豫章郡和十八县的设置是江西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赣方言开始形成的具体表现和证明。
江西全省的汉语方言主要有赣语、客家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和徽语。
赣语是江西省最主要的方言,它不仅覆盖了全省面积和人口的三分之二,甚至还分布在湖南、湖北、安徽、福建等邻省的部分地区。江西省内的赣语区包括以下62个市县(凡未注明“市”者,均为县名):南昌市、南昌、新建、安义、永修、修水、德安、星子、都昌、湖口、高安市、奉新、靖安、武宁、宜春市、宜丰、上高、清江、新干、分宜、萍乡市、新余市、万载、丰城市、吉安市、吉安、吉水、峡江、安福、莲花、泰和、永新、宁冈、井冈山市、永丰、万安、遂川、抚州市、临川、崇仁、宜黄、乐安、南城、黎川、资溪、东乡、进贤、南丰、广昌、鹰潭市、贵溪、万年、余江、余干、乐平、波阳、横峰、弋阳、铅山、彭泽、景德镇市。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全省南部的17个县和西北部的铜鼓县:兴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寻乌、安远、定南、龙南、全南、信丰(不包括县城嘉定镇和城郊的部分农村)、大余、崇义、上犹、南康、赣县、于都、铜鼓。
铜鼓县60%以上的人口说客家话,分布在县城及丰田、排埠、二源、石桥、温泉、三都、西向、大塅、古桥等乡。少数人说赣语,分布在带溪、棋坪、高桥、幽居、港口等乡。
客家话还见于与铜鼓县毗邻的一些地方:万载县有约2万人,集中在邻近湖南省界处。宜丰县黄冈、车上、天宝、同安、花桥等乡,有大约3万人,约占全县人口的十分之一。奉新县甘坊、七里、西塔、石溪、澡溪、仰山等乡,约5万人,占全县人口的五分之一。靖安县官庄、澡都等乡。高安市华林乡。修水县山口、何市、上奉等乡。武宁县石门乡。
客家话还见于以下地方:广昌县驿前乡。永丰县潭头、龙冈、君埠等乡。吉安县天河镇、前岭、官田、敖城、指阳、东固、富田等乡。泰和县桥头、碧溪、老营盘、上圮、中龙、小龙、水槎、沙村等乡,人口约3万多。万安县顺峰、涧田、宝山、武术、桂江、罗塘等乡,占全县人口40%左右。遂川县除县城泉江镇和附近的瑶厦、珠田、年源、雩田、枚江、盆珠等乡说赣语之外,全县其余二十多个乡都说客家话,客籍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二。井冈山市黄坳、下七、长坪等乡和罗浮垦殖场的大井、朱砂、罗浮二个分场,客籍占全市人口的约40%。宁冈县睦村、茅坪、大陇、白露、荷花等乡,客籍人口2万,不到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永新县坳南、曲江乡,客籍人口2000。以上九个县市的客家话地区与赣南客家话县份连成一片。
赣东北横峰县龙门乡的上源排、戈家村也说客家话,约600人。其他有的县份也有零星客籍,如莲花县荷塘乡只有几户人家说客家话。
官话区有5个市县,其中九江市、九江、瑞昌市说江淮官话。(瑞昌市大部分乡镇说江淮官话,南面少数几个乡说赣语),赣州市城区和信丰说西南官话(信丰县城嘉定镇及桃江乡的大部分、大阿乡的太平围村说西南官话,全县大部分农村说客家话)。
吴语区有4个市县:上饶市、上饶、广丰、玉山。德兴县的龙头山也说吴语。江西的吴语区在赣东北,与浙江省衢州一带的吴语连成一片。
徽语区有3个县:婺源、德兴、浮梁。
除赣语、客家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徽语以外,全省名地还有一些近代从外省迁入的移民,说不同的方言,主要的有“福建腔”,分散在赣东北的几个县。解放后修新安江水库,有不少说吴语的浙江移民,迁移到江西的一些县居住,主要也在赣东北。
少数民族语言有瑶语,在全南县竹山乡嵠山村,人口约200人,说瑶语和当地的客家话。江西省的其他少数民族,主要是畲族,不说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只说当地的汉语方言。
江西方言简介
赣语的共同点是:古代的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为送气的清音,无论平仄,如“陪伴、停电、存在、沉重、强健”这几个词,赣语统统都是送气的清声母,而普通话却是前一字送气,后一字不送气,吴语(如上海话和上饶话)则都是〔d b dz d 〕一类的浊声母。
古代的遇摄三等鱼韵字、流摄一等字、臻摄开口一等字、曾摄一等字和梗摄开口二等文读字,许多地方主要元音是〔ε〕(或相近的〔e、〕),如南昌市:锯 kiεl狗kiεul根kiεnl灯tεnl耕kiεn 。
梗摄字一般都有文白两读。这里说的文白两种读法,是从一批字的系统上来看的,而不着眼于某一个字有几种不同的读音。来历相同的一批字,在书面语或新词语中,有一套读音形成相同的语音特点,而在日常口语中,在那些天天使用的最基本的词语中,这些字又有另一套读音,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语音特点。前者我们叫“文读”,后者我们叫“白读”。文白异读是就一批字来说的。其中的某一个字,可能是既有文读音,又有白读音;也可能是只有文读音,没有白读音;或者反过来,只有白读音,没有文读音。如南昌的梗摄字:
省 青 影 生 平
文读 sεn省市 t‘in青年 in** sεn学生 p‘in和平
白读 saη节省 t‘iaη青菜 iaη影子 saη生熟 p‘iaη平地
影母字开口呼多读〔η〕声母,不读零声母,如南昌市:安ηon袄ηau爱ηai鸦ηa“大小”的“大”读〔ai〕韵母,来自蟹摄徒盖切。普通话读〔a〕韵母,来自果摄唐佐切。南昌方言把母亲的姐姐叫“〔t‘o〕娘”,抚州方言把板栗叫“〔ho〕栗”,这里的〔t‘o〕和〔ho〕才是来自唐佐切的“大”字,也就是普通话的〔ta〕。
“菜梗”的“梗”字绝大多数地方有〔u〕介音,而普通话读〔kη〕,没有〔u〕介音,如:
南昌kuaη 萍乡ku 彭泽kuan
“搬班”两字韵母不同,“官关”两字大部分地方韵母也不相同。这两对字在古代韵母不同,普通话变得相同了,而赣语中还保留着不同的特点,如:
南昌 吉安市 抚州 宜春
搬 pon pon pon pon
班 pan pan pan pan
官 kuon kuon kuon kuon
关 kuan kuan kuan kuan
除吉安、萍乡一带无入声之外,全省其他地方的赣语及其他方言基本上都有入声。古代的入声字在吉安、萍乡一带的基本情况是:古清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字今读去声,次浊声母字有的读阴平,有的读去声。
词汇方面:太阳叫“日头”或“热头”(有的地方“日热”读音不分)。下雨说“落雨”。站立大部分地方说“徛”(读如“技”,有的地方读如“欺”)。坐着喝茶,说“坐到吃茶”。交合说“戳”。第三人称代词说“渠”。我的说“我个”。
江西省内的赣语区可分为昌靖片、宜浏片、吉茶片、抚广片和鹰弋片。
昌靖片:包括南昌市、南昌、新建、安义、永修、修水、德安、星子、都昌、湖口、高安市、奉新、靖安、武宁等市县。湖南省平江也属此片。
昌靖片有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入声分阴阳,阴入调值高,阳入调值低。(三个县例外:修水入声不分阴阳。星子入声限于古入声清声母字和次浊声母字,古全浊声母字今归阳去。湖口无入声,古入声字今归去声)。如南昌市:
百 白 绿 六
阴入 阳入 阴入 阳入
第二,去声分阴阳,如南昌市,阴去45调,阳去11调:
旦蛋冻洞半伴
第三,声母送气影响调类分化。高安市、奉新、靖安、武宁这四地例外。声母送气影响调类分化,这一现象在全国的汉语方言中并不多见,如:普通话,铜、农,两字一个送气,一个不送气,两字声调仍然相同。再、菜,两个字一个不送气,一个送气,两字声调仍然相同,但在南昌话中,铜,农,由于铜字送气,农字不送气,两字声调不同;再,菜,再字不送气,菜字送气,两字声调不同,菜字变成上声,与“彩”字相同。
声母送气影响调类分化,各地具体情况不尽相同,这里不作详述。
武宁保留较完整的浊塞音塞擦音声母,在赣语中属于个别例外,与吴语和湘语的一些地方类似。
星子、都昌、湖口、武宁靠近九江官话区,受官话影响,说“喝茶”不说“吃茶”。湖口说“站”不说“徛”。修水靠近铜鼓客家话区,说“热头”不说“日头”。其他地方都说“吃茶”、“徛”和“日头”。
宜浏片:包括宜春市、宜丰 、上高、清江、新淦、新余市、丰城市、万载等市县。湖南省浏阳、醴陵市也属此片。
宜浏片的特点是有入声,但不分阴阳,“百白绿六”等字声调相同。去声也不分阴阳。丰城和万载入声分阴阳,阴入低,阴入高,属例外情况。
宜浏片除新余之外,声母送气都不影响调类分化。
宜丰、上高、新淦、万载四县声调有变音现象,变音为高升调,表示小称、爱称,鄙称等感情色彩。
刮风多说“发风”,而昌靖片多说“起风”。
吉茶片:包括吉安市、吉安、吉水、峡江、泰和、永丰、安福、莲花、永新、宁冈、井冈山市、万安、遂川、萍乡市、分宜等市县。湖南省的茶陵、攸县、酃县也属此片。
吉茶片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入声,而全省其他地方一般都有入声。吉茶片大多数地方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注意普通话虽然也是这四个声调,但内涵并不一样。吉茶片古入声清声母字今归阴平,全浊声母字今归去声,次浊声母字有的归阴平,有的归去声。例外情况有:峡江古入声字统归阴平。宁冈古入声的清声母字归平声,浊声母归去声。永丰北部有入声,不分阴阳;南部有入声,分阴阳,阴入低,阳入高。万安和遂川有入声,来自古清声母字,古入声全浊声母字和部分次浊声母字今归去声。
宁冈和井冈山市的赣语只有三个声调,是全省声调最少的地方,连读变调比较丰富。所谓连读变调,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字单独念是一个声调,而在连贯的语流中,加在别的字前后,又变成了另一个声调。连读变调是比较复杂的语音现象,有多种原因可能造成连读变调。
吉茶片“八、发”等字韵母多读〔〕或〔ε〕等前元音。“产”字除峡江读〔s〕声母之外,都读〔ts‘〕声母,与赣南客家话相同,(全省其他地方一般都读〔s〕声母。)刮风说“发风”。插秧说“莳田”(全省其他地方一般说“栽禾”)。把东西藏起来说“摒”。衣服被钉子钩破说“烂了”,不说“破了”。这些都与赣语其他片的大多数地方不相同。
“关”字在赣语吉茶片和赣南客家话中一般都有两个读音,姓关的关读〔k〕声母,关门的关读〔k‘〕声母。
抚广片:包括抚州市、临川、崇仁、宜黄、乐安、南城、黎川、资溪、金溪、东乡、进贤、南丰、广昌等市县。福建省的建宁,泰宁也属此片。
说到抚广片的特点,首先就会想到古透定母字今开口呼的读法。透定母字今逢开口呼读〔h〕声母(文读〔t‘〕声母),如:
汤 桃 贪 头 托 踏
抚州
黎川
有的地方,如黎川和广昌,透定母字不仅今开口呼声母读〔h〕,齐齿呼、合口呼、摄口呼都可读〔h〕声母,如黎川:
地土突
古来母字今齐齿呼时声母读〔t〕,是抚广片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如:
犁 刘 镰 龙 粟 两
抚州
黎川
有的地方撮口呼字也读细音,如黎川:
旅滤
南城话比较特殊,流撮一等来母字也读细音,但声母并不读〔t〕,而读〔l〕,韵母也与三等字有差异,一等是〔iou〕,三等是〔〕,如:
楼刘篓柳漏溜
咸深摄字许多地方保留〔m/p〕韵尾,如:
三 腊 阴 揖 甜 甲
抚州
黎川
全省其他地方很少有阴去(或去声)读降调的,而抚广片的阴去调(包括乐安的去声)则多为降调,这有时似乎给听的人一种学普通话而学得不太像的感觉,其实是误会,如:
菜 靠 变 壮 肺 半
抚州
黎川
抚广片的入声分阴阳,调值大都是阴入低,阳入高,而其他地方的赣语要么是阴入高,阳入低,要么是入声不分阴阳,要么没有入声,这也是抚广片的方言听起来与众不同的原因之一,如:
百 白 绿 六
南昌
宜春
抚州
以上这些特点,在全省其他地方也有零星的表现,却不像抚广片这样比较集中和一致。
词汇方面,把东西藏起来都说“囥”(读如“抗”,集韵宕韵口浪切)。赣东北一带的吴语、徽语和赣语鹰弋片也这样说,此外就只有昌靖片的修水、武宁和都昌说“囥”了。去街上顽儿的“顽”一律说“猥”(广韵贿韵乌贿切),如:抚州,黎川,广昌,进贤。除与抚广片相邻的丰城、余江也说“猥”之外,江西全省其他地方都不这么说。
在抚广片中,南丰和广昌这两个县较为特别,兼有赣语和客家话的一些特点,可以看作赣语和客家话之间的过渡地带。南丰和广昌都说“食饭、食茶”,不说“吃饭、吃茶”,影母开口呼字基本上不拼〔〕声母,而拼零声母,来母齐齿呼字不读〔t〕声母,这些特点像客家话。但是,这一小片毕竟有更多的赣语特点。如说“我个”,不说“ 介”,透定母开口呼字读〔h〕声母。另外,广昌阴入高,阳入低。南丰的入声依古韵母分成两类,咸深山臻摄的字无论古声母清浊,今入声调值都低,宕江曾梗通摄的字今入声调值都高,这个现象是全省唯一的。
鹰弋片:包括鹰潭市、贵溪、余江、万年、乐平、景德镇市、余干、鄱阳、彭泽、横峰、弋阳、铅山等市县。
鹰弋片与其他片相区别的主要特点是第三人称代词“渠”读送气清音〔k‘〕或〔〕(例外:余干读〔h〕,弋阳读零声母,铅山读〔k〕),而赣语其他地方和客家话区读不送气音。其他特点有:太阳一律叫“日头”,不叫“热头”,下雨都说“落雨”,喝茶说“吃茶”(靠近九江官话区的彭泽和波阳北部说“喝茶”,交合说“戳”,我的说“我个”,把东西藏起来的“藏”基本上说“囥”(与抚广片同,与其他片异),影母开口呼字都读〔〕声母,不读零声母。
在鹰弋片中,横峰、弋阳、铅山三县有比较多的相似之处,可以看作一小片。它们的特点是:“我”字都读〔a〕平调。“官关、三桑、搬帮”三对字三县都分别同音,而“搬班”二字三县都不同音。“头”字都读〔〕。梗摄字没有文白两读,如“病”字读〔p‘in〕,不读〔〕。
波阳“班=帮三=桑胆=党镰=粮盐=洋”等字同音,是该县方言的一个特点。
余干的入声很特别。无论阴入还是阳入,单字调可以说都是一个同样的短促低调,但事实上入声字总不会这样单说,后面总是要紧跟着一个鼻音〔n〕或〔η〕。咸深山臻摄的字是〔n〕尾,宕江曾梗通摄的字是〔η〕尾。这个〔n〕或〔η〕在阴入后面读得高,在阳入后面读得低,阴入阳入就靠这个后缀的鼻音的高低来区别。事实上,在正常说话时,入声字和鼻音后缀连成一个音节,如:八拔百白叔熟。只有在单独强调地说一个字时,才听得出是由两个部分组成。
赣语还分布在邻省的一些地区,这里不作介绍。
"吃饭”的各地方言
东北方言:呛
北京方言:吃饭
天津方言:sai(3声)
辽宁辽南盖州方言:逮
辽宁鞍山方言:迟(第2声)饭
辽宁大连方言:歹
辽宁丹东方言:尺
河北邯郸方言:che (1声)
河北石家庄高邑方言:七
河北赞皇方言:吃饭
河北定州方言:吃里饭
河北南部方言:chi、che
陕北方言:灾饭、泻饭、打噎噙、
陕西方言:叠饭
上海崇明方言:切Wai
上海方言:qie fei
上海方言:恰ve
山东方言:吃
山东蓬莱方言:逮饭
山东威海方言:qi fan、ha fan、dai fan、qi、啖(dai)、逮饭
山东菏泽/东明方言:拆饭
山东日照方言:次饭
山东烟台方言:呆饭
山东莱州方言:带
山东胶东方言:起凡
江苏徐州方言:吃
江苏海安方言: qe(入声,调值3)
江苏扬州方言:切qe(入声,调值5)、qiah van
江苏南京方言:持饭chi(入声,调值5)
江苏常州方言:切(入声)
江苏南通方言:正常吃饭(册)、贬义吃饭(下)、超贬义吃饭(俄萨)
江苏宜兴方言:期碗
江苏淮安方言:切^
江苏赣榆方言:qi
山西晋城方言:吃罢
山西方言:ce(入声)、册
内蒙鄂尔多斯方言:吃蓝
安徽合肥方言:切
安徽方言:可(Ke)饭
安徽皖南方言:切
安徽蚌埠方言:Ci(第3声)、Kei(2)、吃饭(第2声)
安徽桐城方言:Qe Fan
安徽寿县方言:瓦埠湖以西(ci3,ge4),瓦埠湖以东(ci,7,gie4,入声)
安徽安庆方言:七饭
安徽芜湖方言:切饭
安徽皖南宁国方言:七
江西宜春上高方言:果饭
江西赣州方言:切饭、思饭、恰饭
江西高安方言:xia
江西广昌话:食
江西方言:插反、恰饭
江西萍乡方言:恰(第2声)
江西南昌方言:恰饭(平声)速度要快,而且恰字重,饭自轻
江西广丰方言:爹繁
重庆方言:词饭、ki(1声)
重庆方言土语:窝利
四川新(都)郫(县)彭(县)方言:cher
四川方言:吃忙忙
四川某地方言:cher
四川泸州方言:期饭
四川德阳方言;磁
四川自贡方言;池
四川某地方言:cher
四川合江方言:吃(入声)
四川乐山方言:qia fae
四川乐山夹江方言:kie fan
四川成都双流方言:Ché饭
四川宜宾方言:吃mangmang
四川泸州/合江方言:期饭
浙江方言:Qie、切米
浙江衢州方言:龙游,常山(ye,第2声)、江山(die,阳平)、城里(qie)
浙江东阳\永康方言:sei(第2声)
浙江嵊州石璜方言:食(xie2)饭
浙江嵊州方言:吃(qiu1)饭
浙江杭州方言:求(入声)饭、切饭、食肌饭、quo
浙江温州柳市方言:菜
浙江温州方言:qai、七、ci (第3声)
浙江绍兴方言:切
浙江台州方言:chyo
浙江闽南方言:甲
浙江永康方言:sei(第2声)乏、米
河南方言:吃(3声)饭
河南开封方言:喝
河南南阳方言:吃饭
河南洛宁方言:吃饭
河南商丘方言:吃
湖北黄冈方言:七饭
湖北荆州方言:七饭
湖北广水方言:七换
湖北鄂西方言:气换
湖北黄陂方言:七
湖北武昌方言:奇烦
湖北汉口方言:切饭
湖北宜昌方言:琦
湖南邵阳方言:噶饭
湖南长沙方言:恰(2声)饭(3声)
湖南耒阳方言:塔饭、tia
湖南常德方言:qi fan、七饭
湖南衡阳方言;恰
湖南方言:齐牌、qia
湖南津市方言:赏
福建宁化方言:实
福建闽北方言:ye
福建永安方言:耶
福建闽南方言:驾崩、夹、加(入声,短促有力)
福建将乐方言:西
福建永嘉方言:黄南(Qio)、岩坦(Qi)、县城(Qiai)、瓯北(Ci)
福建方言:甲
福建兴化方言:xia
福建客家方言:食(se, 4声)
福建石林方言:吃纳
贵州铜仁土语:七饭、七茫茫
贵州贵阳方言:词饭、七饭
贵州桂林方言:喇饭
云南方言:倒、肿、甩、肿脖子、吃掉了、甩、甩饭
广东方言:食(sit,第3声)
广东南方言:食、家巴、jia(第4声)、食(发音jia 4声)
广东河源方言:食sit(第1声) t 是入声
广东潮州方言:吃
广西壮语:gen、xìng
广西永岁方言:优
海南方言:甲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