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李煜全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破阵子李煜全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前四句的表现手法有:铺陈、夸张、比喻等。前两句写建国前后四十年,拥地纵横三千里,国势鼎盛,雄冠当时;后两句写凤阁龙楼、玉树琼花,足见国力殷实,财物丰饶。上片前四句描述了一派浩荡壮阔的国运形势;这样写与最后“仓皇辞庙”的亡国形成强烈的反差,为最后抒写亡国之恨铺垫,通过前后强烈的对比,更有力地表现了中心思想。

在亡国的危难之际,因为大臣们都已经逃跑得没有了踪影,所以国君只能落得一个面对教坊宫娥垂泪的结局。通过用逃跑的大臣与镇定自若地演奏哀乐宫娥的对比,意在突出表现亡国之君“树倒猢狲散”的凄凉处境和亡国的悔恨伤心。

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末酬的抑郁、愤慨。

  1、《破阵子》是一个词牌名,这个词排名写的最有激情的当属辛弃疾的词;

  2、原词奉上: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回答你的问题:

  通过梦境回忆少年时驰骋沙场,表达词人完成统一大业的崇高理想,杀敌立功的雄心和报国之志;以及壮志难酬而身先老的忧愤与叹息。

  4、深入分析:

  前九句写的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决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宋词《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为宋代婉约派词人晏殊所作 此词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晏殊:《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赏析此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

按民族“花历”,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梨花落后,清明在望词人写时序风物,一丝不苟当此季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啭清音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在言外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在何处那就是桐花、麦花与柳花所以词人接着写的就是“日长飞絮轻”古有诗云:“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可以合看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写景;状物!而不知时序推迁,触人思绪也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

“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英雄迟暮,心中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26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