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朋友解决拖延症

如何帮助朋友解决拖延症,第1张

如何帮助朋友改变拖延

朋友总是很拖延很想帮助他我该怎么办

如何应对他的被动攻击,如果他的拖延或问避让你感觉到被动攻击,你需要让他队识到他的行为伤害了你。你可以都助他表达自已的情绪,让他意职到表达真实的情绪,即使是负而情绪,也有助于沟随和达到目的。

如何帮助他提高自尊,不要试图控制他,而是提供支持性的帮助,多鼓励,肯定他。因为控制巧亩只会让他变得更加回避和抑郁,而鼓励和支持,可以备助他增强自尊,变得自信起来。

寻找专业帮助

如果你对于他的问题实在无能为力,可以让他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如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拖延者需要接受的现实是,拖早梁延的习惯不公立即改变,因为这背后涉及到根深蒂因的信念和情绪,如果你的信念和情绪没有发陆宽运生转变,拖延的行动是无法改变的。改变是一点一滴的过程,是认知、行为、情感全面启动和蜕变的过程,你需要对自己有耐心。

拖延现象(拖延症)的成因有哪些?如何应对?

魏洪谦

刚刚

拖延现象,有可能是独处的焦虑感无法排解造成的。

2017年9月11日更新:

没想到现在这个问题还有人更新回答。我翻了一下,当年启发我写答案的刘大可的答案已经找不到了。估计是删掉了。除了这个答案之外,刘老师还启发了另外一个答案。

拖延现象,可能是独处的焦虑感无法排解造成的。

现在拖延现象,一般见于独立工作或者学习场景。比如写作,创作,文案,设计,读书,做作业等场景。

总结归纳一下,就是个体单独进行创造性工作,或者被指派,单独执行任务时候,容易产生拖延现象。

经过这几年的断断续续的思考,我认为,拖延现象本质上是独处焦虑造成的。

下面列出关于拖延的想法,也是对这几年学习成果的总结。

1正确应对匮乏性独处,可以避免拖延现象。

拖延现象一般是出现在独处的工作环境。比如写作,做作业,读书,做习题。执行者都是处于一种独处状态。

关于独处,心理学家许金声提到,人的独处可以分为匮乏性独处,成长性独处,和存在性独处(后人本主义理论)。

独立创作或者单独学习,是一种成长性独处。这种独处,人是在向自我实现不断迈进的。成长性独处是让人很享受的,有一种乐在其中的忘我体验。人感受到的是流畅感。

但是实际生活中,独自写作,读书,做练习,常常会是一种煎熬。这种让人感觉煎熬的独处,是匮乏性独处。匮乏性独处让人坐立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有明显焦虑,紧张的感觉。焦虑让人无法顺利进入任务的实际执行阶段,让人注意力不断转移和分散。匮乏性独处的焦虑,导致任务执行的不断推迟。这就是拖延的实质心理过程。

如何摆脱匮乏性独处,心理学家许金声提出两种可能。

一种是从匮乏性独处中走出,转向人际交往状态。这可以减轻独处造成的焦虑和紧张。

另一种是通过努力,把匮乏性独处提升为成长性独处。这样做的前提是,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强大的自制力,坚强的意志力,执行力足够强。忍耐住独处时的焦虑和紧张,把注意力集中于具体任务执行阶段,最终获得平静的心情和高效率工作。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拖延现象,实质上是如何正确应对匮乏性独处,或者让匮乏性独处转化为成长性独处。

许金声教授还详细介绍了匮乏性独处的几种情况:

独处时匮乏的根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541b80102wh7zhtml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这些需要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在单独执行任务时候,容易陷入匮乏性独处。所以,满足这些基本的心理需要,是高效率工作,避免拖延的前提。

2人际交往是日常基本心理需要。

几年前我有个模糊的想法(见文末原答案)。我觉得人际交往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每天进行一定剂量的人际交往,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保证。这个想法可以用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但是目前我还没有找到人际交往的计量单位是什么,也没有搞清楚人每天需要多少人际交往。网络交流是否能够替代面对面真实互动。

对于因为缺乏人际交往而感觉紧张,焦虑的人,我一般建议:

1>如果有条件,每天和亲人朋友面谈。面谈内容不重要,关节是双方的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接纳,相互倾听,积极反馈。这里面其实也是有门槛的,如果学习一些心理咨询面谈技巧,会更顺利些。也可以读一下许金声教授的通心黄金三要件理论,或者读一下爱的五种语言这类书。

每个人需要正视自己对人际交往的需要,主动求助获得情感抚慰不可耻,值得尊重。

2>如果远离家乡,没有亲人可以倾诉,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聊天实现。或者尽快融入本地的社交圈子,找到能够在情感上相互支持的人。或者加入一些兴趣组织,用兴趣爱好方面的认同和鼓励,替代亲情方面的接纳和鼓励。或者接受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无条件关注和接纳。

通过上述手段缓解焦虑之后,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认工作和学习中去,可以减少拖延现象。

3人是排斥独处状态的,这种排斥会造成单独执行任务的拖延现象。

人是高级社会动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说过,灰雁也是一种高级社会动物。高级社会动物的特点是,喜欢群居,非常排斥独处。

人对被指派单独执行任务的反感和排斥,可能和人对独处的排斥有关系。

从原始部落生活角度讲,单独行动意味着生命危险。现在的人类大脑和原始部落时代的人没有区别,一旦处于独处状态,就会产生焦虑情绪,是一种物种本能。面对陌生事物的焦虑同理。

儿童阶段,孩子在家长身边的时候,玩耍最尽兴。有家长的陪伴,生命安全获得保证。小孩子就彻底开动好奇心和游戏的天性,开始探索周围的大千世界。这是在迅速学习,能够刺激大脑的发育和成熟。从这个角度讲,家长不应该因为孩子不听话哭闹就训斥孩子。孩子没有错,孩子害怕独处,是一种生命受到威胁级别恐惧。所以要想孩子聪明,多陪陪孩子是最简单的。陪伴着孩子,让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是给孩子最大的礼物。

人从天性上就排斥独处。独处状态,会让人感觉焦虑,强烈的孤独感会让人向逃离所处的物理环境,很难集中注意力,渴望和真人直接对话聊天等等。

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自己完成。对于孩子来说,理智上做作业是学生角色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从情绪感受上看,独立完成作业,意味着独处,天然附带物种与生俱来的焦虑。

这种情形,要么是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完成作业,提供情绪情感上的鼓励和安抚,要么是几种几个孩子,坐在一起完成作业,脱离独处状态。

命令式的任务布置,会让人感觉反感和排斥,也可以用这个思路理解。

家长让孩子把地扫一下,把垃圾倒掉,把衣服自己洗干净。孩子刚开始都是很排斥的。在家长看来,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难度,为什么不听话。对于孩子来说,独立完成一件自己从没有做过的事情,意味着和家长完全隔离,处于一种危险的独处境地。这是一种本能的情绪反应,所以会直接排斥。

孩子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个体化,和家长在心理上是一种无界限的共生状态,这个阶段让孩子单独行动,对于孩子意味着死亡。这种焦虑强度非常高。儿童时期这种被强制指派单独执行任务的经历,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创伤性情绪体验,留下深刻的创伤记忆。成年后类似的情形,会重新唤起早期经历的负面情绪,造成看似幼稚不理智的任务拖延。

成年人往往可以想方设法克服这种对独处的本能排斥。通过各种手段和小技巧,消解或者超越对单独执行任务的焦虑。

所以,独处,单独执行任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等同于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体验。拖延现象,源于对于负面情绪体验的拒绝。

想办法超越独处状态下的负面情绪,或者尽量摆脱独处状态,都是可以让人尽快进入任务执行实质性阶段。

如何摆脱对工作任务的厌恶和排斥呢?

有的作家,为了缓解独处时候的焦虑,会吸烟,会喝点酒,有的会吃零食等等。有的作家,会通过进行环境设置,催眠自己,彻底摆脱独处焦虑。比如美国作家史蒂芬金,严重酗酒,喜欢在狭小的房间里面用个小破桌子开始写作。我国科幻作家郑军,喜欢写作的时候吃点小零食,造成体重超标,当然现在已经减肥成功了。

在军队里面,令行禁止,不允许有拖延。一方面是很多任务,实际执行不是单独行动。另一方面,令行禁止意味着对共同体的认同和获得归属感。任何对命令的拖延,都意味着自绝于共同体。任务拖延,意味着基本接纳需要的剥夺。这种剥夺是绝大多数人难以承受的。军人的荣誉,背后是被群体抛弃的恐惧,甚至是自我身份认同层面的自我否定。这种级别的压力下,执行力不是问题。

公司团队工作状态下也是如此。团队共同推进一项工作任务,成员全部在现场。现场氛围下,情绪情感相互监督和激励,任务进度实时可见,反馈及时,这样拖延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据说有网络直播写代码的。我也发现了竟然有专门直播写网络小说的平台。这可能是摆脱孤独焦虑的一种途径吧。

4拖延现象的背后,有相当多的情况是任务内化不足。

一项单独执行的工作,需要在情绪情感,价值观,相关知识技能,所需的资源和工具物料配置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准备充分,才能够顺畅进入执行阶段。

这样说比较抽象。

比如要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所代表情绪情感,价值观是作者真心认同的吗?可能在情感上不接受这个任务,就要纠结耗费好几个小时。事先应该考虑好,或者和征稿人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作者在知识技能方面,有足够的准备吗?如果写作基本技能不过关,不适合执行时间紧急的写作任务。

文章素材准备充足吗,写作工具好用吗?如果因为参考资料查找,耗费好几个小时,或者电脑重装系统,耽误大半天,这种拖延虽然不适主观故意,也应该尽量避免。说不定看似客观原因造成的任务延误,实际根源是情感和额价值观不认同。

当然,事先做好充分准备,追求万无一失,也是拖延的常见借口。制定具体的任务计划,工作日程,是避免拖延的方法。

下面是原答案:

发布于 2013-04-14

刘大可老师的分析我非常赞同!

从心理动力或者意志力角度看,仍然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拖延症。

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完成计划中的工作是在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需要自我实现为最终目标报酬的。(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具体活动实施过程中,高层次需要满足的前提是较低层次需求的满足。也就是生存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等方面常常不能完全满足。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是没问题的,关键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很难完全满足。

设想一下,一个在校研究生,或者留学国外的博士生,人生地不熟。完全脱离原生家庭和最初的同伴关系群体,严重缺乏“情感支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满足很难实现。哪怕最简单的日常工作也是这样。他们工作效率的高低,和中间这个“情感和归属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关系很大。

我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发现,每天和同事进行一定剂量的聊天,是保证工作高效率的必要条件之一。问题是有的工作场合禁止聊天,比如加工制造类的工厂车间,聊天室被明令禁止的。这里看来是不符合人的心理需要的,毕竟工作占用了一天中的绝大部分社交时间。

现代中国正在由熟人社会转变为陌生人社会。个人更可能在远离家庭和故乡的地方学习和工作,情感支持和群体归属感的来源只能就地取材。要么在就地组成类似于家庭的人际关系(事实上的情感依恋关系),尽快融入工作团队中,增强团体认同感,培育相互接纳相互尊重的团队人际关系。要么常回家看看,经常电话联系视频连线等等。在保证了情感和归属的需要之后,相信拖延症会少很多。

还有一点,情感和归属的需要每天都需要满足,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这个的确有点麻烦!

孩子经常拖拖拉拉,不愿意及时完成任务,这是很多家长所面临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这种坏习惯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

第一,建立良好的规划和时间管理习惯。孩子应该学会如何制定适当的任务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父母可以教孩子如何排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分心,提高他们的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

第二,给予及时的激励和鼓励。孩子通常表现得更好,一旦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了认可和鼓励。因此,父母应该在孩子完成任务后及时表扬和奖励他们,引导孩子形成自我激励的习惯。

第三,合理地安排任务和时间。父母应该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并合理安排任务和时间,避免过度要求导致孩子负担过重,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第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完成任务和承担责任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和行为,同时也帮助他们理解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对家庭、学校或社会的意义。

第五,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互动。父母应该定期与孩子们进行心灵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感状态,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况,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改变不好的习惯。

综上所述,改变孩子的拖延习惯需要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父母应该耐心教育和引导孩子,让他们逐渐培养出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激励的习惯。同时,也要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在关系中形成相互理解和支持的良好氛围。

感觉这种情况人人都有,只是有的比较严重,有的比较轻,拿上班这件事来说吧,比如我们是早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上班到公司都得磨磨蹭蹭踩着地去公司,到了公司状态好点可能一天效率挺高的,遇到状态不好可能效率不高,下班之后想着要多学习点工作技能相关方面的技能,但是回到家后,懒得打开书,打开电脑去学习,开始了刷抖音刷微博热点的小能手状态,那种感觉真是一时刷一时刷,一只刷一只爽,只是让你看完了有种错觉,我在哪,我为啥一只会这样,又开始讨厌自己,面对现实问题时又没了兴致,陷入了拖延状态。

说拖延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这可能是个慢性疾病,不是一时就能解决了的问题,不像感冒只是偶尔,而且吃点白加黑就能立马见效,拖延症这种病犯病是每天都会出现,记住是每天而不是偶尔,而且每天不止一次,那总有点能克服的方法吧,是有的。

首先,要有自我反思的意识,其实想想我们在一天中对待不同的事情我们也有不拖延的时刻,比如今天上午我还看谁都不顺眼,啥也不想干的时候,老板夸了下我,我下午干活挺高兴的,效率高,事情按时完成或者超前完成,没有拖延,这就要反思了,我们哪些时候是效率比较高,什么状态下自己没有拖延,把这些总结总结,会找到克服拖延的方法的。

其次,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我们老抱怨工作没啥意思,我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干的都烦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种重复的工作,我为啥要天天做,是非做不可吗, 那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法呢,用什么工具,什么方法能解决呢,当你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就减弱这种抱怨,天天烦不想做,想拖延的这些症状。

最后,要克服逃避的性格,人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们要远离舒适区,比如你这个人天生性格比较内向,而且还孤僻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但工作不得不面临着与很多人沟通,那这些时候,可能工作中就会出现比如我就不想跟他说话,我担心我说错了等等,这时候就要克服自己这种逃避的性格带来的系列问题,这样引发的一系列拖延就也解决了。

要经常反思,总结,找到犯病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少喝点鸡汤,多从自身找问题,问题就会解决。

这个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的,

自己的自制力和时间观念比较差,再加上依赖性得话,那么做事肯定会很拖拉的。

就像我,一段时间没有坚持,自控力就下降了,同时起床需要我爸妈叫了,但是爸妈出去玩,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自控力还是很好的,能自己按时起床,这就意味着,自己形成了对父母的依赖。他们在的时候,依赖性特别的强,所以,按照本人来说,就是要减少父母对自己得影响,不要过度依赖自己的父母。

所以做事拖拉得话,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自制力、时间观念、以及依赖。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拖延的毛病,这个不良习惯给我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比如它会让我们非常 焦虑、紧张、烦恼易怒、困倦 、甚至会出现 记忆力下降、决策力受损 等症状。

既然拖延症有这么多不良影响,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个毛病呢?7种方式送给你!

关于拖延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5点: 潜在的叛逆心理;压力太大、追求完美;注意力不集中;盲目自信:总觉得时间还早,之后再去做也可以;时间安排不合理

更具体的原因分析,可以参加我的这篇问答。https://wwwwukongcom/user/type=0

时间管理得当,事情的轻重缓急设置的明白,对于任务设置好明确的时间节点,一步步的去跟进,就不会出现最后一刻狂赶项目的情况。

将你的任务明确化、具体化,这样可以时刻的监督提醒自己。当自己完成一项任务时,在纸上勾掉这项内容,这样会给予自己自信和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喜悦。

我们的注意力很难一直集中,所以在环境上要尽量选择可以保持专注的环境,比如安静的咖啡厅、教室等

要评估下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再去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我们在生活里总是会遇见这样的情况,自己的计划总是完成不了,总是累积,总是拖延。这种就是属于盲目不实际的计划。

当自己想偷懒,想拖延的时候,在头脑中和那个拖延的小人对话,鼓励他先去做好事情,再去休息,不要逃避

研究表明,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如果设置明确的奖励,将会使得当事人有更多的动力和主动性去完成任务。所以给自己设置一些小奖励吧,比如如果今天能够写1000字,那就给自己奖励一顿小火锅等。

怎样,学到了你的拖延症解决办法吗?最后一句话送给你: “昨天的拖延,就是今天的悲剧。” 所以 勇敢地去战胜拖延 吧!你会发现 按时/提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拖延,就是把办事的时间延长,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把事办完。在如今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下,效率越来越被重视。为了防止拖延时间,可以在手机上制定一个日程表,把每天固定要做的事和临时接到的新任务统筹安排好。记得我在上小学六年级时学习过一种“统筹方法”。就是如果有两个或多个事可以同时进行的,应该把这些事安排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比如:

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办法丙: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三种办法好,前两种办法都比较拖延时间。

#杯水微观#如题,学会统筹安排事务,合理利用时间,可以有效降低#拖延#的时间。

拖延,即把重要的和有时间限制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的不好习惯。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对一些即将要做的事有些厌烦、畏难,这种情绪包含着一种转移注意力的冲动,让我们想用一些无关紧要但快乐的事来代替,比如该写项目报告了却想上卫生间;该做数学题了却摸出手机刷屏;该给老丈人打电话拜年了突然想起来肚子有点饿要先吃点东西等等。

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针对大学生拖延的调查显示,大约7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其中49%认为自己一直都拖延。拖延症严重的情况下会对个体的 健康 带来负面影响,个体会感受到强烈的压力感、负罪感、自责,不断自我否定和自我贬低,同时可能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进一步的拖延行为。

一旦出现拖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改善拖延可以试试以下的一些方法:

积极心理暗示。一些人张口闭口“我有拖延症”,这样的标签影响自我评价,还会成为拖延的借口。人的天性中都有懒惰和对陌生事物恐惧的特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点拖延,重要的是发现自己想拖延的时候,重复对自己说:“我能立刻开始做!”

克服失败恐惧立即行动。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逃避压力、焦虑担忧失败、无法完美就会受批评等原因而在任务面前踌躇不前。做事情只有边做边修正才会越来越好,原地幻想或者恐惧永远是零,会带来更大的恐惧。需要拿出勇气和魄力立刻行动,从任务容易入手的地方开始一点点突破是个不错的方法。

分清主次合理分配时间。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影响不大、对时间要求不高的小问题,有些却是突发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把所有任务分成急重、重不急、急不重、不急不重四类依次完成,始终把时间用在做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上。

把大任务分成小任务。科学规划目标任务。把目标完成的大限时间分成三段,设立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的时间表,设立各个阶段的目标。然后把各阶段目标细化成一个一个的任务,每个任务需要设定得可测量可控制,比如你设定的任务是“每天运动”,就不如“每天健走30分钟”更可测量可控制。

要对自己“无情”一点。不给自己留太多的时间完成任务,逼迫自己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心理专家尼尔弗瓦尔研究发现,给自己较短时间做事的人总能给自己留些时间放松调整,反倒是那些留出充裕时间来做事的人几乎天天都忙忙碌碌却效率低下。

寻求专业的帮助。如果以上自我调节拖延的方法不奏效或者实施困难,可以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辅导解决。

如果能解决拖延症问题?首先拖延者先得承认并没有什么先天缺陷或者恶灵附体,才导致自己「不能」做事,相反,只不过是难以忍受做这件事的痛苦而已,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选择忍受还是不忍受了。

如果打定主意,选择去忍受这种痛苦呢?

那后面的工作并不难,随便选择一种战拖技巧,下决心执行它。战拖会、番茄法、GTD,还有各种丰富的时间管理技巧,任何一种方法都不乏成功的先例。只看你有多大的决心去承担它们背后的痛苦而已。

如果面临的痛苦超出了个人的承受极限,也不妨尝试心理咨询。咨询师会辅导你做很多 情感 层面的工作,帮你更好地容纳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如果是认知行为治疗师(比如我),还会陪你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暴露体验和观察,这些方法我用过多次,确实是有效的。

心理治疗中还有一些技术可以加强这一效果,比如设置合理的强化和惩罚,自我监管,认知重构,等等。因为并不是要做心理治疗的技术讨论,这里也不展开了。

但我最后还是要说:一切方法都取决于你是否真正下定了决心。对于心意坚决之人,再普通的方法也可以是有效的;而对于那些貌似很想改变,实际对于忍受痛苦还心存犹豫的人(很大一部分拖延者属于这种),再好的方法最后也逃不过浅尝辄止,轻易否定的结局。对于这类人群,我觉得通过心理咨询去澄清自己的内在动机,还是非常必要的。

众所周知,拖延是我们实现目标,走向成功的大敌。那么,如何改掉拖延的毛病呢?可以参考以下的办法。

由于拖延,拖延症患者经常不能按时完成既定任务,工作上容易受领导批评,生活中也麻烦不断。最要命的,是拖延症患者一般不能接受自己的拖延,内心受着极大的煎熬和折磨,往往导致自责、焦虑,信心不足。

如果你是一个拖延症特别严重的人,做事总是会拖延!每次在开始前很想做好,但是到最后,总会拖到最后一分钟马马虎虎的完成!甚至在工作中一样是拖延,对自己的影响很,一下几种方法,分享给各位!

方法

如果你有一点完美主义的思想,所以完成一件事情前,总是想做到最好,结果就是迟迟不动手做事,因为总觉得不完美,好像差点什么,结果事情就是拖延到最好了!

解决方法就是撇开完美主义的想法,事情做到合理就好!不要过于纠结一些小事,放平心态!

事情一件一件做

因为自己喜欢拖延,所以总是会在身上压着一堆的事情,心里很着急,很想把事情做完,所以有时会这件事做一点,那件事做一点,结果费了好长时间,一件事情都没完成!

规定自己,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完后再另一件事!这个方法非常有效果噢!

制定计划 时间表

制定一个时间表,计划在某个时间段内完成某项工作,督促自己严格按照这个时间表走! 当然了,还可以设定完成任务对自己的奖励!

养成不拖延的习惯

拖延也是一种习惯,我们要改掉这个坏习惯 ,养成一个不拖延的好习惯~

冥想

有时拖延事情,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经常会被其实事物分散走注意力,这样就导致了手头的工作做不完!当我们察觉到走神时,其实是没办快速的重投入到工作中的!但是冥想,可以让我们快速的将思维收回来!1-2分钟即可!这个方法真的是很好用的~

坚持 锻炼

运动除了能锻炼身体外,还有一个特别大的好处,就是增强自控力~在某一本书中是有明确说明的!拖延的人自控力都很弱,我们可以坚持运动,以此来增加我们的自控力!自控力强了,在处理事情时,就可以控制自己改变拖延的问题了!

自信

拖延的人,有的时候,其实是很不自信的,觉得自己没办法完成事情,所以总是能拖就拖!

给自己加油,让自己自信一些!自信心充足,面对 一些事情时,自然就不会拖延了!

想要改变拖延的毛病,只要坚持到底,总会改掉拖延的问题的~坚持就是胜利

怎么克服拖延?

(一)

拖延这个表现为行为性的状态,在很多情境中到底是不是拖延,是很难界定的。一般来说,如果当这个人无论什么事情都有拖延的情况,我们才能认定为有拖延的行为习惯。

比如说吃饭,明明肚子很饿,早上拖到晚上,饿的实在是受不了了才吃。上厕所,憋到憋不住了才去厕所。上班就经常迟到,下班就经常不走。如果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我们说有拖延的习惯。

绝大多数的人是不会有拖延的问题的。

(二)

所谓拖延通常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才存在的,我们用三个情境来解释。

比如:

孩子写作业,家长会感觉到孩子在拖延。

工人在工作,领导会感觉到工人在磨洋工。

自己明明必须要做的事情,却又有一种以拖待变的期待。

1孩子写作业拖延,通常是行为上没有目标的引领,情绪上缺少正向支撑,形成拖延的现象。

孩子在写作业,本来内容就很枯燥,行为是重复性的,容易疲劳。没有目标的引领,就会因为心理疲劳而慢慢磨。如果有小朋友等着他写完字去玩,那么他写作业的效率就会提高。

有的家长习惯给孩子额外布置作业,咱们说本来做作业就枯燥,易疲劳,老师布置的写完了,家长还要加量,又没有任何益处,孩子就容易拖延。

也有的家长习惯在孩子做作业时唠唠叨叨,给孩子建立了一个负向的情绪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孩子容易拖延。

2工人在工作时是受价值引领的,孩子的价值很简单,感觉开心就行。成年人的价值需求较为多样化,大部分的工人的价值是有价回报。也有一些人的价值是个人的成长。工人为什么会磨洋工?利益的分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用任正非的话来说,本来没有人才,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是人才了。

3自己明明必须要做的事情,又忍不住要拖延,期待发生更符合自己预期的变化。这个是受个人目标与个人能力的影响的。当我们有了一个目标,如果仅凭自己的能力组织整合资源来达成的话,而这个目标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那么拖延的可能性会比较小。

如果这个目标与他人相关,而自己又没有能力整合他人的资源,那么就可能产生拖延,企图以拖待变。

(三)

准确的说,从人的成长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积极正向的。

当我们在某些情境中产生了拖延的现象,需要怎么样去应对呢?

1明确自己在每一件事情中的目标与价值取向。只有自己的目标是清晰的,我们才能知道自己要不要去到那个目标。只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是清楚的,我们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到那个目标。也只有我们的目标与价值是清楚的,我们才知道用怎么样的行为方式去。

2完成一件事情后,及时的进行总结以完结这件事情,避免沉浸在对过去事件的主观影响上。

3对事件一定要有时间节点的安排,使自己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来进行。

以上希望可以帮到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52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