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喜欢还是憎恨,爱好还是厌恶,拥护还是反对,这些情感是建立在认识基础上的。当学生对某个道德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时,就会在他们身上形成一种力量,推动他们去追求或舍弃,赞成或反对。如果学生对此表现冷漠,没有引起情感变化,他们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因此,在提高学生的认识时,要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道德情感的特点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它随人的认识、信念、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
丰富起来。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看,道德情感有以下几个特征。
1.两极性
道德情感的两极性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情境中,由于道德认识的前后变化,常常会出现两种相对立的情感。如喜与怒、哀与乐、好与恶、爱与憎,尊重与轻视等。在两极之间,还有一系列不同色彩的情感或情绪,有时也有双重情感出现,而居于两极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换。教育工作者如果善于抓住学生道德感两极性的表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就能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向着有益的方向发展。
2.情境性
人们道德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具有综合制约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把学校集体生活中积极健康的情绪组织起来,创设良好的道德情景,对于健全学生的情感生活,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3.感染性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使他们产生同样或类似的情感,这种以情动情的方式就叫做感染性。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感情感染学生,使之成为推动学生上进的精神力量,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
1直觉的道德情感
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当感知到某种情境就会迅速产生一种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因为产生迅速,一般当事人不能明显意识到。例如,一个人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孩子突然冲向马路,这时他会不经思考的去拦下那小孩,这就是一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未经思考迅速发生,拉开以后才可能意识到自己可能也会陷入危险,或假如错过拉开怎么办等等。
2想象的道德情感
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例如想象历史上的某位名人,从而唤起自己的钦慕、敬佩之情。
3伦理的道德情感
是以道德的理性认识为基础,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伦理的道德情感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伦理性,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道德情感的最高形式。如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就是一种伦理的道德情感。
直觉的道德感:如,人常会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全感或突如其来的荣辱感迅速的制止不当的需求与行为
想象性的道德感:如,想起岳飞、文天祥、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多半会唤起钦慕之情
伦理性的道德感:把道德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有较深刻认识的情感体验
掌握道德概念能使人们较好地把握一定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本质,懂得应该怎样做以及为何这样做,同时也可对社会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它使人们自觉地把理智和情感结合起来、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和道德感情的陶冶,按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心理学研究说明,理解和把握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概念的掌握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加以内化,是道德认识的重要阶段;认识的作用下。道德认识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基本条件,并用于指导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因此。包括道德概念的形成,并逐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人正是在头脑中"内隐道德",从而提高自己形成一定道德品质的自觉性。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个体比较全面认识和评价自己的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在人们的道德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加深的,道德认识在人的品德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表现出相应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对自己或他人的动机、言行是否符合社会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道德感按其形式可分为:
1、直觉的道德情绪经验,它是由于对某种情境的感知而引起的。
2、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它是通过人的想象发生作用的一种情感。
3、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绪体验,它是可以清晰地意识到道德要求为中介的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