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教师能有自己的感情吗?

在教学中教师能有自己的感情吗?,第1张

依我的理解所谓在教学中不能带入个人情感可能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只让自己喜欢的学生发言,而且在感情上偏向那些家庭比较有实力有钱的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个公平公正的人,另外,教师绝不能把一些负面情绪带入课堂。但并不反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朗读,宣讲等教学活动。教师应该以情感人,把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比如以具体实例让他们宛若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到公平,公正,正义的理念。这绝对不是在洗脑,而是在把教育教学活动引领进正确的道路和方向中。这也绝非是在绑架学生的情感,因为教育最根本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发展。促进发展不仅仅是指传授授知识技能,让他们适应社会。教育过程应该包含知,情,意。情感和意志的养成可全面促进人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国家的未来,他们不仅仅要适应社会,而且还承担着使这个社会变的更加美化的职责,情感情操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如果要想让学生将来成为有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感的人,教师自己要满怀情感,以饱满的情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让他们成为有真情实意的良好的社会主义公民,而不是成为对它人冷漠无情的冷酷自私的人。利他的道德教育是离不开情感的,这种情感如果给它定义的话非常微妙,因为这种情感包括教师个人爱国家爱人民的情感 ,含有个人情感在内。

教师常见的情绪情感问题: 

焦虑和抑郁 。

(一)焦虑 

一般称焦虑状态或焦虑反应,是面临威胁是表现出的一种情绪反应。 

焦虑的表现? 

1、心理方面的症状:

(1)心烦意乱,坐卧不宁,看书及备课时无法专注,效率很低;

(2)丢三拉四,记忆减退;

(3)思维迟滞,大脑麻木;

(4)容易激怒,爱发无名火。

(5)情绪方面,包含紧张、不安、压力感等主观的不适感受。 

2、生理方面的症状:

(1)入眠困难,醒得很早,恶梦连连,醒后觉得身体疲倦,四肢沉重;

(2)头晕、头疼、耳鸣,在不熬夜的情况下,眼睛有酸痛肿胀的感觉;

(3)缺少食欲;

(4)心慌气短,血压升高,尿频尿急,总有便感。 

焦虑的自我调适: 

1、充分认识自我,了解并接纳自我; 

2、能很好的面对现实;

3、学会自我放松,可以采用深呼吸、肌肉放松法、意念法等; 

4、为自己分散压力,工作尽量有计划性。 5、在有效率的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二)抑郁 

   是一种悲哀、沮丧、郁闷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表

情苦闷、行动迟缓,常感到力不从心、思维迟钝、联想缓慢,因而语言减少、语速缓慢、语音低沉或是整日沉默不语。 

   抑郁的具体表现:感到情绪沮丧、郁闷,经常想哭,夜间睡眠不好,感到体重减轻,无辜感到疲劳,坐卧不安、难以保持平静,比平时更容易激怒,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觉得自己死了别人会过得更好。 抑郁的自我调适 

1、遵守生活秩序,从稳定规律的生活中领会自身的情趣。 2、主动吸收新知识,学会主动接受矛盾。 

3、即使是小事,也要采取合乎情理的行动;即使你心情烦闷,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合乎生活情理。 4、将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事记录下来,并反复欣赏。

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 高尚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的进行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合理调控自身的情感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喜怒哀乐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举手投足之间都将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首先教师要把课堂成为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到学生中去,用真 诚的微笑、良好的情趣、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只有形成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大胆的想、大胆的说、大 胆的做。其次教师要合理运用语言、手势等手段来激励感化学生。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感染力,我们知道中央电视台有个综艺节目叫“幸运52”,主持人运用自己 那情绪化的语言,幽默的表情、手势使在场的观众为之沸腾。教师的在课堂上也应该适量的采用一些表情、手势,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教师的手势即能渲染课堂气 氛,又能成为教具。如小学二年级数学中《除法的认识》一课当中,教师讲授时用手势画一个大圆表示八只鸭子,接着用手势象征性的拿出两个放一堆,再拿出两个 放一堆……。学生看到教师这样夸张性的手势,自己也不由自主的跟老师一块做起来,课堂气氛及其活跃。再次,教师应以自己高尚的情操积极的影响学生,以陶冶 学生相应的情感。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当中充分的利用课堂上的情感目标、情感体验,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感情丰富、求 知欲强烈;同时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水平会越来越明显;从而才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潜能。

一、培养真诚无私的教育爱

教师在情感上最突出的品质是教师爱,对受教育者一种真诚的、无私的、自觉的、持久的、普遍的爱。对教育事业的一种执着的、热烈的爱。这是成功的教育的开端,也是成功的教育的保证。一个根本不爱教育事业、不爱自己的学生,甚至与自己的学生为敌的教育者,无论教育手段多么高明,也无论教育内容多么正确,都不可能打开学习的心扉,不可能真正把学生们引到教育过程中去,因而就不可能取得教育事业的成功。

二、培养诲人不倦的意志力

诲人不倦是教师在意志方面的突出特征。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高明的复杂劳动,在这种劳动的过程中,必然充满各种困难和挫折,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那么就无以为家,而且也是难以胜任的。

三、搭建渊博的知识结构

在优秀教师的书架上,藏书起码有三类:一是所教学科的专业书;二是与该学科有关或无关的其它领域的书;三是教育理论书。这三类书反映了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

四、培养准确的教育观察力

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认为,教师必须是一个敏感的心理学家,他能够洞察儿童的内心世界可见,教育观察力在教育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五、修炼灵活的教育思维能力

教育思维能力,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一系列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的集合。优秀教师的教育思维能力以灵活、深刻而见长。

  老教师为学校的发展、教育教学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献,老教师职业情感的持续发展、完善,对于学校及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对于老教师职业情感的激发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学校要给老教师以归属感,培养老教师教育教学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推动老教师职业情感的发展、稳定;另一方面,创造相关条件,增加老教师的危机感,给老教师施以压力,促使老教师更进一步努力工作,发展、完善职业情感。

一、 归属感:促进老教师职业情感进一步发展

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加入某个团体,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获得安全感。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教育教学改革快步发展的今天,有着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面临着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行为上的变化更加复杂,工作、学习、生活中种种压力袭来,独自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时候,难免会感到困惑、孤独,乃至寂寞。增强老教师的职业归属感,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有利于促进老教师的职业情感的发展,进而影响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教育的持续发展。

归属感是个人对团体的一种依赖、一份信任、一个心灵的居所。增强老教师的教育归属感,促进职业情感的完善,就是要加强老教师对教育的进一步依赖、信任,对学校的依赖、信任,进而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献。要使老教师更加依赖、信任教育,依赖、信任学校,除了教育教学制度的变革不能片面图快,要切合实际,有延续性外,关键在于各级各类学校对老教师的尊重、关怀,在于学校对老教师教育教学的认可与引导。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比如学校可以依靠学校工会组织,每年定期组织师生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事迹,宣传尊老助老理念;针对老教师身体状况欠佳的现状,给老教师在教育教学及学校日常工作中减压,同等条件下工作安排得少点; “老少结对”,依靠老教师来培养青年教师是学校对老教师的信任,可以有效地促进老教师职业情感的发展,还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学校工会可以借助老教师工作周年(比如20周年、30周年等)组织老教师聚会,畅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节假日学校可以向老教师发放学校特制的祝福卡,以示尊重;各种制度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对老教师予以适当的倾斜;针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联系本校实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征求资深老教师的意见、建议……

二、 责任感:利于老教师职业情感的稳定完善

教师的教育教学关乎孩子的成长更关乎社会的发展,重要性可见一斑。教育本就是件良心事,用心和不用心差别很大。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冲击着人们的责任意识,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喧嚣中,有责任感的人淡泊的是名利。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时刻告诫我们,教师的责任心在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更加重要。

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在加大宣传教育教学模范的同时,要把责任感的树立内化为教师持续发展的一种动力。“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件做出反应。”责任感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是责任心,基于老师则是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更是对国家、社会负责。学校要引导老教师具体研究当前学生变化情况,具体分析当前学生心理、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变化,以学生、社会、教育的变化而对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善,以真正的履行责任,稳定、完善老教师的职业情感。

三、 成就感:老教师职业情感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大凡在教育事业中做出点成就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热爱自己的职业,善于从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发现新奇、新鲜、新意的无限乐趣,拥有那种看到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学生身上得以验证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乃一种快乐之事业:……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目视后进��日上,皆我所造就者。其乐为何如耶!”成就感是老教师职业情感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老教师积极工作、乐观生活的一种内在动力。成就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持续性,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教师乐业感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

成就感在于发现,在于挖掘,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你将一个一时糊涂而做错事的学生说服,师生彼此之意见沟通的喜悦是多么甜美啊!又当你将一个聪明的学生,培育其更聪明,往更高的理想迈进,又是多么欣悦啊!我们都为着培养我们的美好世界而快乐无比地努力,更在享受这神圣职业的芳馨。”(叶谰语)所以,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培训要引导教师善于从职业生活中寻找乐趣,并在学校的工作中培养这种成就感,为老教师成就感的获得创造相关的条件,并很好地扩大这种成就感,以利于全体教师的健康成长、有效竞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及创造性工作、付出的真诚与爱不仅使学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也扩展了自己的知识,提升了能力,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事实上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教学相长。学校要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的积极的探索、创造,并为这种探索、创造提供便利,及时肯定,同时在教研组展开讨论、学习。老教师在教育教学、学校生活各个方面有着青年教师所没有的丰富的经验,学校要鼓励老教师把其中好的经验进行概括总结,形成学校的特色,丰富和完善学校内涵,对学校精神进行解读和传承。一方面树立了老教师的威信,成就了老教师的成就感;另一方面有利于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成熟,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提高学校师生的凝聚力,并通过学生把这种学校精神传向社会,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在老教师成就感的培养中,学校要在肯定、鼓励、指导总结的同时引导老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会享受教育教学生活、学会享受学生成长的乐趣。创造条件引导教育教研的发展,指导教师和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使教育教学的研究成为老教师职业情感持续发展的阶梯,解除教育科研的神秘感,使教育教学科研贴近教育教学生活,有感而发,鼓励老教师经常进行教育 教学反思 、小结,并通过备课组、教研组的讨论、探索、肯定和巩固,形成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有效指导方案;鼓励老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使教育教学研究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常态,关注学生、关注学校、关注教研发展,实现自我发展需要。鼓励老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分享学生成长的快乐,进而乐于其中,乐于教育。实现“从事教育要有乐在其中的情绪,真正为改造社会而做教师的人应树立‘乐业’精神,惟乐在其中,才能在艰难困苦中‘友穷’而不称苦,‘迎难’而不退缩”。

四、 危机感:老教师职业情感持续发展的外在压力

老教师已经进入事业的成熟阶段,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已经非常丰富,能够较好地胜任教学工作,并且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能力也使他们更懂得如何去有效地应对工作中的问题,再加上工作相对稳定,职称已经评定,压力相对较少,周而复始,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部分老教师把教育教学程式化,缺乏激情,得过且过,不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千篇一律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等等,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不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更加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此,在加强老教师归属感、责任感、成就感培养的同时,要适当地给老教师加压,防止职业倦怠的出现或者减轻职业倦怠,使老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绩效工资”、“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等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加大老教师的职业压力,增加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推动教师职业情感的发展。危机感是老教师职业情感持续发展的外在压力,同时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教育精神,促进教育教学全面发展。学校在重视老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献、宣传学习资深老教师的同时,鼓励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展开教育教学比赛,发挥“鲇鱼效应”,促进全校教师职业情感的发展、完善。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老教师职业情感的发展、完善,老教师的自身的努力完善是内因,学校的支持引导、教育行政的评价促进等是外因,只有二者有效的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老教师的职业情感的充分发展、完善和稳定。

(责任编辑刘永庆)

对于实际的教师来说,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个人情绪和情感状态,并尽可能地控制和管理它们,以便保持冷静和客观。这包括在与学生交流和互动时,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育本身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因此教师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保证学生得到全面和恰当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调整和适应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最后,教育并不是一项单向的过程,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影响,并可能引发教师的情感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和反馈,并尽可能地以冷静和理智的态度去处理和解决问题。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尽管不能完全避免自我情感的影响,但可以通过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尽量减少情感偏见,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

教师调试情感的方式有:深呼吸、静思、适当发泄、转移等。

1、深呼吸:当我们遇到特别愤怒的事情时,心情肯定会突然紧张起来,这时要马上深呼吸,便可以有效缓解,这个方法也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

2、音乐疗法:这种方法在我们此次的心理健康课程中提到过,在心情低落时可以听听激烈的歌曲,也对情绪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3、静思: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思考,把不良情绪消灭掉。

4、美食:吃一些甜品或者火锅可能会让自己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当不开心的时候就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方法。

5、适当发泄:可以选择一个空旷的屋子或大山、大海边进行喊叫,将心中的愤怒发泄出去。

6、转移:当情绪激动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在课堂上有不良情绪时,可以及时把情绪转移到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话题上,下课后再慢慢解决。

7、换位思考:我们作为教师,应多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他们面临的成长和学习中的烦恼,使自己与学生和平相处、关系融洽,也有理由学生的心理健康。

8、更新环境自我调节法:在压力太大时可以变换一下环境,去教室外边看看景色,尤其是像在大山里教学的老师,可以看到更多不一样的景色,调节心情。

9、鼓励自我法: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多激励自己,给予自身更多的自信。

10、推移时间遗忘法:有时候时间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积极忘去眼前的种种不愉快,不让痛快缠绕自己、牵制未来。

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品质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特别是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感和情绪为转移,常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有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漠、不满足、散漫、压抑。”可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位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师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教学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 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

一、热爱之情爱是对人或事物的最深的情感,可表现为一种倾向,形成一种动力。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溏之不能没有水。”爱的情感是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它表现在二个方面:

(一)对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教学是一项艰辛的劳动,教师在付出复杂的脑力劳动的同时还要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执着的追求,才能具备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克服重重困难,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对学生真挚的热爱。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它最能激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最能激励教师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这种情感驱使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对学生诲人不倦。使教师以更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挖掘出自身最大潜能,创造最好的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也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有了这种爱,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亲人、知心朋友,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了这一点:“人们总是趋向于模仿他所爱的人,而不愿模仿他所嫌弃的人。”可见教师这种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渴望获得知识,主动模仿教师所教授的动作,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缺乏这种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动不动就严加训斥,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教育活动受阻甚至中断,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创伤,最终导致教学的失败。

二、期待之情教师对学生深切的期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是学生上进的动力,学生最信赖老师的判断力,对自己学习情况、能力水平的认识往往依赖于教师的看法,这样教师的期待之情对学生便尤为重要。它是对学生心灵上的支持,学生从中看到希望,获得自信、勇气和力量。教师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饱含期待之情,学生不能没有教师的支持、鼓励和期望,他们常常是按照老师给设定的模式来认识自己、要求自己的。这种期待情感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是学生上进的动力。

三、愉悦之情教师带着愉悦情感走进课堂并自始至终保持愉悦心情,能将学生带进一个和谐、轻松、友爱的学习环境,对课堂气氛、教育效果有重要意义。要持之以恒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再优秀的教师也是平凡普通的人,也会经常遇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冲击和干扰,时常出现忧愁、烦恼、悲伤、激动等情绪。若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势必影响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博大胸怀包容工作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养成走进课堂之前迅速排遣心理干扰的能力,带着愉悦之情来面对学生。教师在愉悦情感的支配下进行教学工作,思维敏捷,语言丰富有情感,动作优美自如,面部表情自然丰富。从而创设出轻松、欢快、无忧无虑的教学情境,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心,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可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另外还应注意培养稳定的愉悦情感品质,要带着欢笑走进课堂,以愉悦之情唤起学生愉悦情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环境中接受教育。

四、宽容之情宽容是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间隔阂的良药。教学活动中学生违犯纪律是常有的事,要求教师要豁达大度,对学生有宽容之情,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宽容之情能卸去学生的心理负担,给其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其有勇气纠正错误,教育效果明显。对待学生的错误应采取冷静的态度,不应横加指责,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替他们想一想,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改正。这种豁达大度的宽容之情使学生感到教师富有人情味,对教师产生一种既崇敬又敢于接近,友好相处的心理相容的亲近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行为,唤起学习激情。对学生有宽容之情,不但能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还能使教师本身从严要求自己,在教学中根据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师充分体谅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对学生怀有宽容之情能驱使自身探索出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

情之所至,金石为开。实践证明,教师的情感因素对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教师应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情感品质。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使学生在最佳的情感环境中更好地获取知识,接受教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50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