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帮助

对联帮助,第1张

1明末有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不屈而死。又崇祯时兵部尚书洪承畴,降清苟且,朝野不齿。或撰一联曰: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成仇,谐承畴,语带双关。联嵌史可法与洪承畴之名。

此联后被扩展成为:

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联语虽有扩有改,基本意思和手法未变。

2 相传宋代刘少逸幼时,一日随师往拜名士罗思纯。罗出对曰:

家藏千卷书,不忘虞廷十六字;

少逸对道:

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虞廷,指舜的朝廷。相传舜为古代明主,故常以“虞廷”作“圣朝”的代称。十六字,指《书·大禹谟》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宋儒将此十六字视为尧、舜、禹心心相传个人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尼山,本为山名,在山东曲阜,此代指孔子。联语用了用典和借代二法。刘少逸小小年纪在前辈面前便竞以此种口气说话,令人震惊。

3 相传旧时有一书生,衣食无着,一日饿极,伏于泉畔饮水充饥。一老秀才路过,见面问之曰:

欠食饮泉,白水何能度日?

书生答道:

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联语用析字双关法。“欠”与“食”组成“饮”字,“白”与“水”组成“泉”字,“才”与“门”组成“闭”字,“上”与“下”组成“卡”字。

抗战时期,蒋介石政权层层克扣教育经费,加上通货膨胀,教职员工苦不堪言。某大学教师愤题如下一联:“ 欠食饮泉,白水何堪足饱; 无才抚墨,黑土岂能充饥?”此联显然是老秀才联句之脱化和仿作。手法与前完全一样。

4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云,明万历年间,艾自修与张居正同科中举,艾名列榜末,旧称背虎榜。张嘲之曰:

艾自修,自修勿修,白面书生背虎榜;

艾当时未对出。张当上宰相后,相传与皇后有暧昧关系,艾抓住这一点。遂得了下联:

张居正,居正勿正,黑心宰相卧龙床。

联语对得很工。两联先用嵌名,然后联珠(“自修,自修”与“居正,居正”)、重言(修、正)。

5 《笑笑录》云,唐伯虎为一商人写对联,曰:“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其人嫌该联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不太满意。唐伯虎给他另写了一副,曰: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其人大喜而去。

蚊子、虱子,皆为嗜血动物,人人见而厌之。以此比喻生意和铜钱,形象不言而喻。此商人居然“大喜”,足见其无知与浅薄,联趣正在这里。此联除用比喻外,还用了重言(队,越)。

《解人颐》言,明代僧人姚广孝,在街上遇到林御史。林曰:

风吹罗汉摇和尚,

姚对道:

雨打金刚淋大人。

罗汉,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仅次于菩萨一级。皆因是光头,故常以用作对和尚的尊称。摇,谐姚。金刚,佛教护法神,因个头都塑得很大,故此用称“大人”。淋,谐林。联中用了嵌名和双关。

6 清周起渭任江南主考,一日游碧波洞,见洞口右侧贴有如下一联:

乌须铁爪紫金龙,驾祥云出碧波洞口;

周起渭索笔对下联于左侧:

赤耳银牙白玉免,望明月卧青草池中。

联以颜色见趣。上联含乌、紫、碧三色,下联则以赤、白、青三色对之。又嵌“紫金龙”、“碧波洞”、“白玉免”、“青草池”之名。极为形象。

7 文革中,曾有一个半文盲到被派到某图书馆担任驻馆代表,领导学习《反杜林论》。人们在批判时,常有“杜林胡说什么”一语。可这位驻馆代表听不懂,误以为“杜林胡”是中国的什么人,便大声说:“杜林胡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应该拉出去枪毙!”此人又将小说《镜花缘》读为“镜花录”。于是有人以此为题,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一代奇书镜花录,

千秋名士杜林胡 。

这副对联先录其错读,再录其错断,并加以讽刺,用的是“飞白”手法。

8 《坚瓠集》云,常熟人桑民悦以才自负,居成均之时,为丘仲深所屈,遂入书院任教,书一联于明伦堂云:

文章高似翰林院,

法度严于按察司。

翰林院,官署名。清代掌编修国史及草拟制诰等。在其中供职的成员由每年考中的进士选拔。法度,此指学观。按察司,一省主管司法的最高机构。

此联仍是自负,真可谓文如其人。联语用借代,翰林院代翰林学士,按察司代按察司的法度。

9袁枚《随园诗话》载,清乾隆进士蒋起凤有一诗联云:“人生只有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后不知何人将其改作对联,曰:

人生惟有读书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

此联仅将蒋联之“只”改作“惟”、“修行”改作“读书”,境界便大不相同。此种将别的诗词联句改动一下便出新意者,谓之“脱化”。

“人生”二字,或作“世间”。“间”与“下”均为方位词,对得更工。但世间即是天下,有合掌之嫌,似又不可取。

一九二一年冬,陈毅同志在法国因为闹学被法国政府遣送回国,过春节时给自己家里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

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

这副对联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陈毅忧国忧民和对革命一定胜利的信心。

10 清末以来,我国出了一批杰出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小翠花、小翠喜、马连良、马连昆就是其中的四位。或嵌四人姓名,撰有一联:

小翠花,小翠喜,一文一武,一京一汉;

马连良,马连昆,同乡同姓,同教同科。

小翠花,京剧演员于连泉的艺名,北京人。小翠喜,汉剧演员,武汉人。马连良,回族,马边昆亦是,且与马连良同为北京人。同教,同信回教。同科,同习老生。联语除嵌名外,还借助了人名中相同的文字取巧,又重言“一”字与“同”字。

11清赵翼《檐曝杂记》云,金山寺有一小和尚善对,润州(府治在镇江)太守出对云:

史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小和尚答道: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联语共含有六种颜色。史君子与虞美人为嵌名,上下联第二句为自对。

12 《联语》云,南京燕子矶武庙,至清末仅存一勒马横刀偶象。某入庙见之而得上联曰:

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

未得对句。后一赶考书生系船于江边时见两渔翁对钓,遂得下联:

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

联语之巧在于用数。上联之数全为一,而用“孤”、“独”、“一”、“横”、“匹”变言之。下联之数全为二,而用“两” 、“夹”、“对”、“双”变言之。使人不觉有雷同之感。

13《长安客话》载,元丞相脱脱将赴三河,至宫廷向元主辞别,元主赐宴。至深夜,脱脱站起来说,他明天一早就会走,偶然得了一句七字联:

半醉半醒过半夜;

元主笑曰,明天也不必走得太早,他也偶得一句七字联:

三更三点到三河。

脱脱叩谢,尽欢而罢。

联语为流水对。上联重言“半”字,下联重言“三”字,并嵌“三河”之名。

14《对类》载一联云: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

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

此联的手法有多种。马笼与笼马、笼马与马笼,鸡罩与罩鸡、罩鸡与鸡罩为句内回环。笼松、笼松,罩破、罩破为连珠。笼笼与罩罩均为一个名词一个动词,又为转类。

《中国楹联大观》言,清末孙中山留学归国,途经武昌时,闻张之洞办洋务兴实业,欲与一见,便投名刺曰:“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见用此种口气同他说话,便在纸条上写出一联。让门官交孙中山。联曰: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旋即写出下联传进去: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张之洞见了,暗暗称奇,立即下令开中门迎接。

张之洞在出联中在摆官架子,孙中山在对句中则以“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慨予以折服。两人之联皆各切身份。

15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载有一联:

玉澜堂 玉兰蕾茂方逾栏 欲拦余览

清宴舫 清艳荷香引轻燕 情湮晴烟

此联以妙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取胜。将此联反复快读,即成绕口。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为当年光绪帝寝宫。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为园中著名水上建筑。

《奇趣绝妙对联》言,明代解缙一日与友宴饮。友出联曰: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解缙对道:

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每个月前十日为上旬,初一(即上旬上)为朔日。中间十日为中旬,十五(即中旬中)为望日。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端阳。九月初九为重九节,亦称重阳。上下联前二句各为回文,末句共嵌四个名称。“旬”与“日”,“月”与“阳”又为重言。

16相传,“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 。这种对联形式,出句和对句各自成章,通过别解才能上下呼应。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之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

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尤其是张之洞的对句,以土语对诗句,更是不拘一格。

17 传张学良将军曾撰一联云:

两字让人呼不肖,

一生误我是聪明。

两字,即“不肖”。此将“不肖”置后,是为同位语倒装。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令张学良不得抵抗,并退出东北,张为执行命令而深感痛悔,上联即反映此种心情。下联则为后来发生的西安事变所证明,即轻信蒋介石的“诺言”而遭终身软禁,此将“聪明”置后,亦是倒装。

18 《素月楼联语》云,乾隆状元秦涧泉学士,江宁(今南京)人,秦桧,亦江宁人,人以为涧泉为桧后。一日涧泉至西湖,人故请其瞻拜岳坟并题联,涧 泉无奈,题云:

人从宋后无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忠奸之判,俨如冰炭。秦桧之害岳飞,遗臭一至如此!

“无名桧”,亦作“羞名桧”,还有作“少名桧”者。联语以抒发真情实感取胜。

19 《长安客话》云,明太祖与刘三吾微服出游,入市小饮,无物下酒。朱出句云: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三吾未及对出,店主送酒至,随口对道: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次日早朝传旨将店主召去,赐官,店主固辞不受。

东西,在联中指下小酒菜,但它又可表示方向。下联“南北”,正是与其方向之义相对,是为借对。

20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气,

王老头对道:

朱先生半截牛形。

秀才默然。

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21《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在家宴客,有李啸村者至,送来一联,观之出句,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曰:“此难对。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对,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称为绝对。吾辈且共思之。”限对上后就食,久而未能,再启下联,曰:一官归去来。咸叹其妙。

唐玄肃二宗时,有诗人郑虔,诗书画皆工,时称“郑虔三绝”。上联以郑板桥比郑虔者。又东晋陶潜,于彭泽令上挂冠归隐,作《归去来辞》,下联又以郑板桥比陶潜。两比皆为暗誉,且皆确。

22《奇趣妙绝对联》云,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餐罢得句云: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时未得对句。适逢主人报帐曰: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达夫以为主人是说对句,经交谈,不禁大笑。

三竺,指上、中、下。六桥,指苏堤上有六座桥,即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九溪,在烟霞岭西南。十八涧,在龙井之西。

因巧合与误会而成联是这副对联的情趣所在。上联全为杭州山水,下联全为食单帐目,两联数字对得尤其工整,很难得。

23旧时娄某与薛某是朋友。娄某先在南方发展,颇有成就。薛欲投靠,娄予以婉拒:江南日暖难存雪。后薛北上谋生,几经坎坷,终成家业。此时娄日渐衰败,不得已想寄居薛下。薛回敬道:塞北风高不住楼。“雪”与“薛”、“楼”与“娄”谐音双关,此联浑然天成。

24 清代状元林大钦,少年时便才学远近闻名。一日,一位姓叶的私塾先生想考考他的真才实学,便出联道:竹笋初生,何时称得林大秀?林大钦随声答道:梅花放发,哪曾见得叶先生?

25 旧时某夫妇新婚之夜,新郎揭开新娘盖头,忽出一联:十八年前未谋面,新娘是个有胆有识的女子,细声应道:二三更后便知心。妙哉!一切尽在此言中。

26 旧时一穷书生,好打抱不平,为此被富绅诬陷。公堂审案,县官知其为人,想找个理由将其释放,便言:“吾出一联,能对则免罪;不能则严办。”出句云:云锁高山,哪个尖峰得出?书生见壁洞透进阳光,对道: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惺惺相惜,结果不言而喻。

《长安客话》云,明太祖与刘三吾微服出游,入市小饮,无物下酒。朱出句云: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三吾未及对出,店主送酒至,随口对道: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次日早朝传旨将店主召去,赐官,店主固辞不受。

东西,在联中指下小酒菜,但它又可表示方向。下联“南北”,正是与其方向之义相对,是为借对。

27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气,

王老头对道:

朱先生半截牛形。

秀才默然。

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28《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在家宴客,有李啸村者至,送来一联,观之出句,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曰:“此难对。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对,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称为绝对。吾辈且共思之。”限对上后就食,久而未能,再启下联,曰:一官归去来。咸叹其妙。

唐玄肃二宗时,有诗人郑虔,诗书画皆工,时称“郑虔三绝”。上联以郑板桥比郑虔者。又东晋陶潜,于彭泽令上挂冠归隐,作《归去来辞》,下联又以郑板桥比陶潜。两比皆为暗誉,且皆确。

29《奇趣妙绝对联》云,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餐罢得句云: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时未得对句。适逢主人报帐曰: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达夫以为主人是说对句,经交谈,不禁大笑。

三竺,指上、中、下。六桥,指苏堤上有六座桥,即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九溪,在烟霞岭西南。十八涧,在龙井之西。

因巧合与误会而成联是这副对联的情趣所在。上联全为杭州山水,下联全为食单帐目,两联数字对得尤其工整,很难得。

30旧时娄某与薛某是朋友。娄某先在南方发展,颇有成就。薛欲投靠,娄予以婉拒:江南日暖难存雪。后薛北上谋生,几经坎坷,终成家业。此时娄日渐衰败,不得已想寄居薛下。薛回敬道:塞北风高不住楼。“雪”与“薛”、“楼”与“娄”谐音双关,此联浑然天成。

31清代状元林大钦,少年时便才学远近闻名。一日,一位姓叶的私塾先生想考考他的真才实学,便出联道:竹笋初生,何时称得林大秀?林大钦随声答道:梅花放发,哪曾见得叶先生?

32旧时某夫妇新婚之夜,新郎揭开新娘盖头,忽出一联:十八年前未谋面,新娘是个有胆有识的女子,细声应道:二三更后便知心。妙哉!一切尽在此言中。

33 旧时一穷书生,好打抱不平,为此被富绅诬陷。公堂审案,县官知其为人,想找个理由将其释放,便言:“吾出一联,能对则免罪;不能则严办。”出句云:云锁高山,哪个尖峰得出?书生见壁洞透进阳光,对道: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惺惺相惜,结果不言而喻

因为迷信的缘故,张学良才被取名为小六子。

据说张学良的小名是一位方丈告诉张作霖的迷信做法,让他出了寺庙门,听到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拿来当做张学良的小名。而张作霖之所以会迷信,是因为他结婚多年,却没有养得下一个孩子。

而张作霖的杀孽太重,按理说他是命里养不下孩子。有人说他后来生了好几个儿子呢,其实在传统思想里,小妾生的,那哪里叫儿子,只有正妻生的才叫儿子,因为名正言顺,因为众望所归。

而方丈教张作霖的这种做法,据说是活他人寿,与人同寿却不同命,也算是一种改命的做法。至于方丈把张作霖取的小名写在纸人身上烧掉,那叫做替身。这个做法很多**里有,替身代人受过,正主才能幸免于难。

这种做法一直到现在也还在流行,我爷爷就是用这种方法取的小名,可见术士的法术还是有流传下来。

如果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不挟持蒋介石抗日,他们两个一个不会被软禁,一个更不会被残害至死,可能在以后抗日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与日军作战。

东北沦陷、华北危急,如果不抗日,国家将面临灭亡的危险,作为一名爱国将领,抗日是义不容辞的事。为了抗日,为了民族大义,张学良曾经多次向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均遭到蒋介石的拒绝。

蒋介石不但不听劝告,而且严格命令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部“进剿”陕甘宁红军。这次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并没有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去“剿共”,而是两位将军按照自己的计划,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向高级将领宣布兵谏。

1936年12月12日,按照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商定计划,命令部队抓捕蒋介石。东北军一部包围华清池,蒋介石被扣留;十七路军同时控制住全西安城,扣留西安的蒋鼎文、陈诚、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高级将领。

事变发生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通电,让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释放被捕的爱国将领,释放一切政治犯等一系列条件和要求。

其实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并没有想加害蒋介石,因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去搞内战,而不去抗日,两位将军实在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出此下策,才抓捕蒋介石让他抗日。

事变发生当晚,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致电中共中央来西安,中国***以和平方式解决事变,派周恩来来西安商量大计。

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参加谈判,谈判期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蒋介石最终同意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蒋介石毕竟是国民党最高统帅,竟然让自己的部下抓获,自己搞得狼狈不堪,这不是奇耻大辱吗?并且全国军民都知道自己被抓, 自己的名誉和老脸往哪里搁?他能不恨这两位将军吗?

杨虎城生于1893年,陕西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一个农民家庭。民国陕北将领。刀客出身。自护国起义以来,身先士卒,百战不屈,二虎守长安,智取唐生智等战役。特别是在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被认命为十七路军总指挥。后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等职。

张学良跟随蒋介石去了南京被软禁起来,杨虎城将军以考察名义被派往国外,实际是罢免了他十七路军的军权。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在国外考察的杨虎城将军,得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带领妻子谢葆真和儿子毅然回国参加抗日。

杨虎城将军抵达香港,蒋介石得知后,立即召见军统头目戴笠,让戴笠把杨虎城将军引诱到南昌,说是要接见他,杨虎城认为蒋介石没有违背西安事变的一切诺言,就信以为真。

戴笠挑选几十名精明能干的特务来到武昌迎接杨虎城将军,戴笠和特务陪同杨虎城乘坐专机抵达南昌。到南昌后,杨虎城被安排到一座别墅内,别墅外围布满宪兵队,每个士兵都荷枪实弹,别墅内,全部是军统特务站岗把守,杨虎城将军知道上蒋介石的当,自己被软禁起来,但为时已晚。

如果杨虎城将军抵达香港后,不去武汉,直接乘专机去西安,他也不会被软禁。蒋介石要在南昌接见他是假的,实际就是要控制他,软禁他,因为蒋介石特别憎恨他。如果他直接去西安,蒋介石可能控制不了他,将介石就是怕他去西安,才命令戴笠在武昌迎接他的原因。

几经周折,杨虎城将军被软禁在贵州息烽营。在贵州息烽营里,他饱受折磨,虽然身体上没有受到特务们的摧残,而精神上和内心打击很大。

特务们为了以防万一,为安全隐蔽期间,给杨虎城将军找一个潮湿而又黑暗的自然山洞。据说,这个山洞是本地僧人们的生活用地,被特务们占领,让杨虎城和妻子儿子居住,特务们为了万无一失,把山洞包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生怕出事。

杨虎城将军是西北人,他过惯了西北气候干燥的生活,而且在南方潮湿的气候和环境不适应,而且饮食习惯和西北有所不同,北方吃的是面,南方以大米为主食,不管是环境和饮食方面都不习惯,一家老小在监狱里经常生病。

特别是他的妻子谢葆真,是一位进步之女士,他不适应山洞的潮湿,而经常生病,再加上吃不好睡不好,整天在特务们的监视下,一点自由都没有。她恨特务,她对特务们特别不满,无时无刻在监视她们,经常和特务们吵架,而特务们经常刺激她,说些反感的话,让她的大脑受到刺激,得个精神病。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始终不放过杨虎城一家人,他和他的妻子在贵州息烽营监狱八年,在这八年里,他和的妻子受尽折磨,身体越来越差,经常骂蒋介石是畜牲,骂特务不是人。特务们对她很反感和憎恨,她有病不给她看病,反而刺激她,后来谢葆真含恨而死。

杨虎城曾经想给蒋介石写信,但又把信纸撕毁掉,如果蒋介石想把杨放掉,早就放掉了,何况等到八年呢?杨虎城将军知道蒋介石不会放过他,他也心灰意冷,也不再指望蒋介石放他。

1946年夏天,杨虎城一家人被迁往重庆哥歌乐山下面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囚禁起来。

杨虎城将军知道蒋介石不会轻易放过他,指望蒋介石放掉他已经不可能,唯一的希望就是靠中国***了,只有***推翻蒋介石,才有出去的希望。

蒋介石下野后,由李宗仁代替蒋介石的位置,任国民党总统,李宗仁在代总统期间,曾致电全国,释放一切政治犯,特别指示立即释放杨虎城和张学良将军。

代总统李宗仁的话没有人听,国民党官僚还是听蒋介石的命令,李只是个摆设。当时重庆《中央日报》曾经刊登释放杨虎城这则消息。

杨虎城每天都要看报纸,唯有今天特务们没有给他送报纸,特务们早把报纸藏起来,杨虎城开始怀疑,是不是蒋介石出什么问题了?在杨虎城的一再追问下,特务们不得不把报纸给他,他看到报纸后,蒋介石退位了,心里不知道有多开心,认为自己马上就要出去了!

虽然李宗仁以代总统的命令要求释放杨虎城,但退位的蒋介石不发话,部下谁也不敢释放,保密局毛人凤根本不去理会李宗仁这个代总统的指示。代总统李宗仁看到这些人不听他的指示,于是自己亲自给重庆市市长杨森打电话,让他放人,而杨森和毛人凤是朋友,又是蒋介石忠实走狗,他们能听李宗仁的话吗?

后来,杨森以找不到毛人凤为借口,找不到毛人凤就找不到杨虎城关在哪里,就这样敷衍了事的蒙混过关,欺骗了李宗仁。其实杨森知道杨虎城将军关在哪里,这也是和毛人凤商量好的,就这样杨虎城将军没有放出去,这是最后的希望也成为了泡影。

蒋介石看到大势已去,蒋家王朝即将坍塌。1948年8月,蒋介石从台湾来到重庆,他对毛人凤说:“今天之失败,是由于过去杀人太少,把一些反对我们的人保留下来,这对我们太不利了!”毛人凤问蒋介石,杨虎城该怎么处理?是不是送往台湾囚禁起来?蒋介石斩钉截铁地说:“留他做什么?要就应该杀了!”可见蒋介石是多年恨杨虎城将军。

蒋介石再三嘱咐毛人凤,把杨虎城押解到重庆,秘密进行,不能让外人知道。

毛人凤指示蒋介石的命令,命令特务周养浩到贵阳把杨虎城将军押送到重庆,周养浩欺骗杨虎城,说是蒋介石在重庆,要见他和他谈谈。杨虎城这话已经听了多次,已经不再相信这些特务们的鬼话,他自己心里清楚,自他回国后,蒋介石从来没有接见过他,马上全国要解放了,他能释放我?这是不可能的事。

到了1948年9初,毛人凤派警察总队一个中队,把松林坡团团围住,不许任何人进入这个区域。

杨虎城将军和他的儿子到重庆时天色已晚,杨虎城将军下车后,特务们搀扶着他,儿子手捧着母亲的骨灰盒,也被特务们夹持着去戴公祠。同时,还有他的秘书宋绮云和杨、宋的两个孩子。

杨虎城被押解到一个平房内,特务们把他和他的孩子分开住,杨虎城的儿子已经二十多岁,特务们怕他反抗,先拿他儿子下手。当杨虎城的儿子进入室内时,特务们在门后一刀插进他的胸膛,他惨叫一声,特务们连续几刀当场倒地。杨虎城听到儿子悲惨的叫声,知道事情的危险,当转身的那一刻,特务们一刀插进他的腹部,杨虎城将军倒在地上,特务们继续向他补了几刀,杨虎城和儿子就这样死去。

但特务们杀红眼了,拿着血淋淋的刀,踏进宋绮云、徐林霞的屋里,他知道特务们要赶尽杀绝,他向凶恶的特务求饶放过两个孩子,特务们哪里听得进去,宋绮云和夫人为了保护孩子,把两个孩子紧紧的搂在一起。特务们先把宋绮云夫妇杀死后,无情的特务又伸出匕首刺向无辜的两个孩子,特务们杀完人后,把杨虎城将军和其他人的尸体匆匆埋掉。

蒋介石之所以恨杨虎城将军,就是在西安事中发动兵谏,逼迫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把蒋介石搞得狼狈不堪,一个国民党最高统帅,被部下抓获,还得听他们摆布,能不恨他。

张作霖有6位夫人:发妻叫赵氏,是位有骨气的农妇,她生下了长子张学良。只可惜那时张作霖羽翼未丰,赵氏过着贫苦的生活,很早过世;二夫人卢氏是小镇上最美的姑娘,张作霖因喜欢她的美貌,上门求亲。卢氏后来的地位实际上就是主事的大太太;三夫人戴氏比较高冷,嫁给张作霖时已结婚。张作霖连哄再骗到手。因弟弟酗酒闹事,被张作霖枪毙,此后性情大变,一年后,戴氏出家为尼。

张作霖四夫人是个独立而有主见的女子,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子女教育上,她本身没有文化,就背上书包去女子师范学校上课,成为奉天的大新闻。其自强不息的精神,赢得张家的一致尊重;张作霖的六夫人马氏非常传奇,嫁给张作霖只有18岁,是唱戏出身。有人说,马氏一脸旺夫相,谁娶了谁就会逢凶化吉,就凭这点张作霖娶了她。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马氏就陪在张作霖身边,张作霖被炸死,但23岁的马氏并无大碍。

要说张作霖钟爱一生的女人还是五夫人寿懿。其实,不是因为寿夫人模样俊秀,也不是寿夫人在这些夫人中最有文化。她是正经的奉天女子中学的高材生。高中学历的女子在当时是很少见的。那么是什么让已近半百的张作霖看上比自己小23岁的女学生呢?

分析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上得了台面。随着张作霖地位的不断攀升,尤其后期做到了北洋军阀的元首,实在需要一位出得厅堂的夫人。而前面4位夫人都没文化,上不了台面。张作霖与寿夫人相识颇具戏剧色彩。1917年张作霖应邀出席奉天女子师范学校的毕业典礼。典礼上,还是女学生的寿夫人作为优秀学生代表登台发言。深深地打动了张作霖。张作霖后来曾对寿夫人说起为何选择她的原因:毕业典礼上我见你面对几百号人,从容,淡定,侃侃而谈,觉得你不一般。我身边就缺少你这样的人,替我应酬。

二是,寿夫人系出名门。其实她们家族姓袁,他的父亲袁寿山,是明朝大将袁崇焕第八世孙,清朝职位不高的将军。甲午战争爆发时,袁寿山正在北京任职,闻知消息,他单骑奔赴辽东参战。在与日军激战中,子弹从他的右腹射入,左臀穿出,他面不改色继续迎敌。战斗结束后,身负重伤的袁寿山趴在马背上,被战马驮行30里才返回大营。1900年,沙俄攻陷齐齐哈尔时,守城的袁寿山在弹尽粮绝后自杀殉国。寿夫人可谓将门之后,继承了其父的勇敢品格,没有富家**的骄躁之气,相反却历尽贫寒的磨练,这也是她被张作霖欣赏的原因。

张作霖果然没有看错人。寿夫人很善于协调和其他夫人的关系,相处融洽,对下人也十分宽容,在帅府里上下口碑很好。一次,张作霖带着寿夫人到部队巡视,官兵列队欢迎。寿夫人抓住机会,即兴发挥,讲了几句张作霖爱兵如子之类的话,极为得体。说完还给官兵赏赐,赢得满堂彩。张作霖看在眼里,非常满意。此后,凡有应酬场合需要携夫人出席时,张作霖都要带上寿夫人,后来当北洋末期的元首时会见外宾,也指名寿夫人作陪。

1948年寿夫人带着一家老小从天津来到台北,当时家中还沿袭帅府的模式。吃饭时六夫人马氏在寿夫人后面站立服侍。后来家人劝说寿夫人,现在时代变了,不能让六夫人总站着,寿夫人从此改了老礼数。1974年,84岁的寿夫人去世。她的葬礼异常隆重,许多官员到会致哀。一路上宪兵车队开路。因为寿夫人救了很多东北老乡,有的人要被枪毙,寿夫人就跟蒋介石、宋美龄求情,每年都有人感谢寿夫人救命之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561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6
下一篇2023-1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