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雕连周全弟子女现状

冰雕连周全弟子女现状,第1张

四川省成都市的新繁镇有一条两百多米长的荣军路,而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荣军院的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便坐落在这条路的尽头。

2021年12月24号这天,在荣军院内正在举行一场颇为隆重的纪念仪式。

人们看到身着笔挺军装的仪仗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正步,庄严地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挂上了升旗杆。

随着仪仗队班长的一声“升国旗,奏国歌”,这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那慷慨激昂的旋律缓缓地升到了旗杆顶部。

此时,坐在轮椅上的周全弟眼中噙着泪水,望着飘扬的国旗不由自主地举起了已经没有手腕的胳膊。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敬了一个并不怎么标准的军礼。

军人的脚步依旧铿锵,冲锋的号角依旧嘹亮,但周全第的脸上早已布满了风霜。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志愿军老兵周全弟的日常生活,去聆听一番属于他和志愿军老战士们的奋斗与荣光。

一、周老的幸福生活

走进周全弟老人的居所,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客厅,客厅的墙上挂着老人自己书写的毛笔字。

如果单凭这幅书法作品去推测,人们根本想象不出这字会是一位没有四肢的老人创作出来的。

国家对于像他们这样的军人一直都重视。

不仅一日三餐的标准提高了,甚至还给他们配备了专门的护士以及医生,每隔一段时间医生就会主动上门来给他们检查身体。

2019年,政府还给休养院拨了一笔专款用来修建新的“荣军修养大楼”。

现在,每逢周六周日,周全弟的儿子就会来到休养院,专门给父亲下厨加餐。

看着一桌子美味佳肴,周全弟就像年轻小伙子一样胃口大开,将勺子缠在胳膊上,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在正常人的眼中,周全弟的用餐方式确实有些怪异,但这怪异的手法却是他独立吃饭的唯一方式。

当年,要强的周全弟为了不拖累别人伺候自己,便用布带将勺子绑在断肢上,反反复复练习这种吃饭技巧。

刚开始,周全弟没有经验,绑勺子的布条系得太紧,勒得胳膊阵阵发痛。

后来,周全弟在绑勺子的时候特意放松了一些力度,可如此一来,碗里的饭还没盛起来,胳膊上的勺子却先掉进了碗里。

在经历过不知多少次失败之后,周全弟终于找到了一种既不会让胳膊酸痛,也不会让勺子轻易脱落的力度。

可此时周全弟才发现,他所面临的麻烦还不止这一个。

人的胳膊毕竟没有双手灵活,我们正常人可以轻而易举地用手将食物送到嘴边,但就是这种简单的事情对于失去四肢的周全弟来说却十分困难。

那时候,周全弟吃一顿往往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因为这种吃饭方式实在太难了。

根据老人自己介绍,一开始的时候,这勺子不是将饭送到鼻子上,就是“喂”到眼睛里。

一顿饭下来,周全弟自己吃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则全都洒在了地上。

面对这些困难,周全弟迎难而上,他开始反反复复地练习起来。

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不仅吃饭、穿衣、洗漱这些生活基本技能已经被他驾轻就熟,就连用胳膊写毛笔书法的“绝活”也让他练了出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许多年过八旬的老人,在子女们的照料下才能正常生活。

但是,没有四肢,属于“一级伤残”的周全弟今年已经八十有七,却可以独立地完成大部分他想要做的事情,这实在是令人敬佩。

在与其他老兵闲聊时,周全弟时不时就会拿出两张照片向他们“炫耀”一番。

原来,这些都是他外孙们的照片,周全弟膝下一共育有一儿两女。

如今两个女儿都随着夫家去了广州生活,儿子则留在了四川方便照顾他的生活。

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周全弟也已是儿孙满堂,每当聊到这个话题,周全弟老人都会感慨。

“没想到,我这个没有四肢的残废也能享受天伦之乐呀。”

2022年12月24日,为了纪念长津湖战役胜利71周年,成都双眼井小学的师生们专程到访“荣军院”。

来聆听老兵们所讲述的,那场既波澜壮阔又惨烈悲壮的长津湖战役。

活动开始之前,有人曾给周全弟播放了一部**,这部影片就是此前创下了国内票房纪录的《长津湖》。

但是这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影片,周全弟却只看了三分之一。

当有人问他这是为何时,周全弟噙着泪水解释道:“我看这些画面就会想起我的战友们……心里太难受了,我看不下去……”

周全弟自称只看了**的小半截就再也看不下去了。

也许影片中的某一位角色让周全弟联想起了某一位牺牲了的战友,也许影片中所营造出的冬景让老人回想起了长津湖那寒冷刺骨的冰雪,

仅仅只是**里的枪声、爆炸声、飞机螺旋桨的嗡鸣声,就将周全弟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了71年前,拉回到了埋伏美军的雪夜,拉回到了他一生也忘不掉的长津湖……

二、鬼门关里走一回

1950年11月,正在福建沿海整训的解放军第九兵团突然接到命令,于这一月的中旬开赴中国东北中朝边境一带。

当时兵团中的基层官兵根本不知道他们此行的任务是什么,只知道是要“保家卫国”。

第九兵团曾一度被认为是解放台湾的主力军,所以该兵团的绝大部分士兵都来南方地区,部队的装备中也基本上还没有置办过冬的棉衣、棉裤。

可是,随着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第九兵团被紧急调往前线,大部分是士兵只能穿着单衣单裤开赴平均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的朝鲜。

所以刚进入朝鲜没多久,第九兵团就出现了大量被冻伤了的士兵。

1950年10月25日,周全弟所在的26军77师跨过鸭绿江,急行军30华里才暂做休整。

在士兵们原地休息的时候,上级首长们才告诉了他们此行的真正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由于一开始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暂时没有制空权,美军的飞机往往贴着山坡进行侦察。

所以周全弟和其他志愿军战士们只能在夜晚借着夜色的掩护急行军。

就这样走了半个多月,周全弟所在的部队终于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黄草岭。

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这里阻击美军的王牌部队“陆战第一师”。

为了不漏掉敌人一丝一毫的举动,师部给每一位志愿军战士都下了一道“死命令”:任何人都不准睡觉。

别说是睡觉,当时的志愿军战士甚至连眨一下眼睛都不敢。

当时周全弟才刚满16周岁,身体素质自然比不上那些老兵,在冰天雪地中长时间的匍匐隐蔽,周全弟自然产生了一丝疲倦。

可当他的眼皮刚一闭上,处在不远处的班长便立刻轻言轻语地提醒他道:

“小鬼!不要睡觉!”

1950年11月,朝鲜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寒潮,气温一度下降到了零下40多度。

但周全弟与其他志愿军战士们,在这样的严寒之下,硬是一动不动地埋伏了三天三夜。

如果饿了,战士们就缓缓地从衣服内兜里掏出一个冻土豆充饥。如果渴了,就干脆抓一把白雪塞进嘴里。

在苏联的步兵作战指导员建议,士兵在严寒的环境之下执行埋伏阻击任务的最大极限是4个小时,超过这个时间人体就可能出现冻伤、昏厥等症状。

但是志愿军战士们在这样的冰雪之中,硬是隐蔽了三天三夜,我们真的无法想象当时他们所承受的痛苦,也无法想象这些志愿军战士们的惊人毅力。

第四天,战斗终于打响了!

随着一阵嘹亮的冲锋号响彻夜空,无数志愿军战士从雪地里钻了出来,向山岭之下的美军第一师发起了冲锋。

可就在这时,26军77师231团1营2连的一位排长在点人头时忽然发现,自己的排里怎么少了一个人呢?

他挨个人头去查,终于知道了那个落了单的士兵是谁,原来排里最小的“小鬼头”周全弟没跟上队伍!

这个连长立刻叫来了4名战士,原路返回去寻找周全弟,终于在部队刚刚埋伏的阵地上,他们找到了已经意识模糊的周全弟。

战士们合力将他从雪堆里挖了出来,这时他们才发现,周全弟的嘴吹已经发紫,手脚冰凉且渐渐发黑,排长当机立断立刻叫人把他抬到了后方进行急救。

位于东北的后方军医院接收周全弟时,他已经陷入了深度昏迷,甚至用针扎他、用刀划他,周全弟也没有丝毫的反应。

与此同时周全弟的身体出现了高烧不退、血压降低、脉搏微弱等症状,情况十分危急。

军医院的医生们立刻为他进行了四肢截肢手术。

三、重拾生活信心

手术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但周全弟却并没有因此而苏醒,见此情况,当时的医生告诉部队领导:

“7天时间,如果7天内这小子还是醒不过来,那多半就是要见马克思了。”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在昏迷了7天7夜之后,周全弟竟真的苏醒了过来。

值得一提的是,周全弟这次苏醒并非自然苏醒过来的,而是被梦中战场上飞机的轰炸给炸醒的。

刚刚苏醒过来的周全弟,对自己的情况并不了解,他的记忆依旧停留在冰天雪地的黄草岭。

他只记得,冲锋号吹起后自己的四肢就不听使唤了,此后不久自己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后来,查房的医生护士们将事件的前前后后全都告诉给了周全弟。

当得知真相后,周全弟的心情瞬间跌落到了谷底。

那段时期,周全弟整日把自己藏在被子里哭泣,他感觉自己的人生毁灭了,自己这一辈子都要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度过了。

负责照顾周全弟的医生和护士们,见到这个才十六七岁的小伙子对生活如此绝望,便将他的情况反映给了医院的院长,以及部队的首长们。

医院的院长是个知识分子,他明白遭遇这样的事情,任何人都不可能风平浪静,想要迈过这道坎,只能靠他周全弟自己。

为了让周全弟重拾活下去的希望,这位院长特意送给了他两本书,其中一本正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从那之后,一有空周全弟就会请护士同志给自己读小说。

渐渐地,周全弟与小说中的保尔·柯察金产生了共情,他感觉小说中的男主角遭遇了与他相当的人生磨难,不仅疾病缠身导致全身瘫痪,最后甚至还失去了光明。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

连小说男主角保尔·柯察金都没有放弃生活,我又凭什么放弃呢?周全弟的内心开始重燃生的希望。

“没有四肢又怎样,咱照样能活出个人样来!”

此后周全弟开始练习独立吃饭、洗漱、穿衣、写字等技能。

在出院后,他被评为“一级伤残”住进了残障军人休养院,在休养院生活期间,周全弟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曾凡顺。

曾凡顺丝毫不介意周全弟残疾,两人结婚后育有一儿两女,生活幸福美满。

2001年,周全弟的老伴曾凡顺因病去世,他为此伤心了好一段时间。

2022年春节前夕,曾有媒体记者前来探访周全弟的日常生活,并邀请他用双臂展示一下书法绝技。

周全弟熟练地在宣纸上写下了“追光”二字,对于这两个字周全弟有他特殊的理解。

“我对追光的理解,就是我们要看到国家的光明,国家富强,人民生活提高,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如今的周全弟不仅能够独自吃饭、逛街,甚至用手机看新闻、聊微信这些“新技术”也难不倒他。

光阴流转七十载,周全弟把困难当成魔力,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如今,他还在发挥余热,向后辈讲述战场经历。告诉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杨虎城将军的第三位夫人谢葆真是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爱国主义者,***员。当北伐战争风暴席卷全国的时候,谢葆真拥戴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换上戎装,投身冯玉样将军的国民革命军女子宣传队,来到杨虎城将军的第十军,经党组织批准和杨虎城结婚。生子二人:拯中,拯亚。生女五人:拯美、拯英、拯汉、拯陆、拯贵。

谢葆真曾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8年之久,她34岁时在监房离世,对她死去的真相,鲜为人知。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之后,蒋介石命令杨虎城出国“考察”。谢葆真携幼子拯中随将军出国了。

在国外,她和杨将军一起传播中华抗日救亡的正义斗争,争取国际各方人士的支持,他们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国外进步人士、中国留学生和爱国侨胞的积极响应。杨虎城将军在法国人民争取和平的大会上发表演说;谢葆真在华侨妇女团体集会上讲演,到女子学校里去座谈……。

“七·七”事变爆发后,杨虎城决定回国参加抗战,当时各方人士都担心其安全,劝杨虎城放弃回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方面对蒋介石心存幻想,一方面抗战心切,把自己一家人的危险搁置一边,谢葆真支持丈夫并与杨虎城一起回国抗战。

1937年11月27 日,怀着满腔爱国情回国参加抗日的杨虎城将军一行人,抵达香港。翌日,蒋介石来电邀杨虎城到南昌相会,并指令特务头子戴笠“迎接”。

11月30日上午谢葆真和儿子杨拯中乘车送杨将军到九龙机场,机场周围岗哨密布,戒备森严。

11时40分,飞机渐渐离开了跑道,谢葆真的眼睛里溢出了泪水,拯中向杨将军挥动着小手:“祝爸爸一路平安!”

谢葆真痴痴地看着远去的杨虎城,直至云团遮住了飞机,挡住了视线……

临行前,将军嘱咐谢葆真说:“你回西安后,要千方百计地支持青年们的抗日救国行动。”并对西安绥靖公署军需处处长王维之说:“我走之后,你把我的家眷送回西安。我到南昌就给你们拍电报。”

谢葆真遵嘱回到了西安。她每天在忧虑、焦躁中等待着丈夫的电报。一天、二天、三天、…·…依然杳无音信。她走出了家门,四处去打听。消息传来了:杨虎城将军被蒋介石骗到南昌囚禁了!壮志未酬,却身陷囹圄。此时此刻,谢葆真万分愤慨,痛恨之极!

谢葆真决定去救援杨将军。她要亲自去问扣押将军的特务头子戴笠:“抗日有什么罪?”

谢葆真顾不得个人安危,她愿与杨虎城将军共患难。

临行前,她把一部分钱和物资,捐献给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她安排母亲带着四个女儿拯美、拯英、拯汉、拯陆去四川投亲避难,儿子 杨拯亚 幼年早夭。为了使被囚禁的杨将军得到宽慰,她带着幼子拯中,上了飞机。

12月4日飞机抵达武汉,但谢葆真未找到杨虎城将军的下落。戴笠假惺惺地安排谢葆真和幼子拯中去了南昌,但杨将军并没有在那里。受骗的母子和副官阎继明、张醒民都被监禁了。原来,杨虎城返国被骗到南昌扣押后,蒋介石令戴笠将他押往湖南益阳去了。

最初特务对谢葆真表面还是以礼相待的。

1938年1月中旬的一天,戴笠给谢葆真找来一位军统局女内勤人员。他指示:“你比较干练。现在有一件事要你去做,要求你很好地去完成任务。这就是护伴杨虎城太太谢葆真。她现在住在南昌,身边带有一个男孩。你到杨虎城夫人那里去,应该懂得,杨虎城是高级将领,你平时对谢葆真应以夫人的礼仪对待她,做到亲如家人,和睦相处。即使杨太太心情不愉快时,你也要随时给予安慰与开导;特别要注意她的人身安全。她如有什么要求,必须及时地向主管人员反映情况。”

谢葆真住处设有警卫组。地址是在南昌市二卫路一号(或二号),是一座坐北朝南三间二楼的西式洋房,阳台上陈列着一些盆景,阳光充足,环境宽敞。她住在二楼当中一间,下面是办公室,大门进口处有传达室和警卫室,有护士一名负责谢葆真的护理工作,另有厨师、女佣人、便衣警卫共六、七人。

谢葆真用膳,每日三餐,早餐是牛奶、豆浆、小米稀饭、油条、面包、饼干、馒头等,逐日轮换。中晚饭则以鸡、鸭、鱼、肉为主,兼有各种海味,或红烧,或清炖,其它菜肴各取所好,皆以适合谢葆真的口味为主。她也会喝一点酒,以贵州茅台酒为主。

她中等体型,有一对传神的眼睛,光可鉴人的黑发,洁白红润的笑脸,爱穿兰色旗袍,新式皮鞋,举止端庄。她常压抑着内心的痛苦,向阳而泣。

她的孩子拯中,那时不过六、七岁,天真活泼,挺机灵的。内勤人员常与他拍皮球,做纸玩具,并教他识字,还经常买一些图书和玩具给他。

里面的服务人员王蒲臣、周康有时也来同吃饭。饭后,他二人会讲一些笑话,逗得谢葆真大笑不止,从而减轻了她对失去自由的痛苦。

同年四月,谢葆真提出要与杨虎城杨同住的要求,但得不到上面的及时批复。她因此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抱头痛哭不止,连饭都不肯吃了。

内勤人员想尽办法来安慰她,请她耐心等待,还要小拯中来劝说妈妈,冲淡谢葆真对杨虎城的思念牵挂。

这一年的六月,上峰批准了她的请求。谢葆真听到这个消息时,她真是欣喜若狂。小拯中得知快要与爸爸见面,也乱蹦乱跳起来。六月中旬,王蒲臣带着谢葆真母子同乘坐一辆专车,由南昌出发,直往湖南桃源进发。杨虎城夫妻父子乱后重逢,相见之下,热泪夺眶而出,怎不令人心酸!

桃源的住宅,是一座木结构的大院子。这里的负责人是李家杰、龚国廖,医师是戴夏民,护士是朱正霞,另有警卫人员十五、六人,厨师和女佣各一人。杨虎城夫妇团聚带着儿子能在一起生活,他们较之前的精神面貌好了许多。

杨虎城在这期间,上书蒋介石请缨杀敌,表示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亦无恨。但迟迟未得到答复,因而大动肝火,情绪激烈。李家杰、龚国廖于是对他多次劝慰。

杨虎城将军体型高大,讲起话来爽朗而宏亮,有大将风度。但他在软禁的日子里,心力交瘁,虽是四十开外的人,但早已经是银丝满头了。

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频频失利,战局影响到杨将军的安危,此后最高当局把他几度转移。

1938 年的冬天,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大部地区。国民党从武汉撤退时,杨虎城夫妇和幼子拯中被押解到贵州息烽秘密监狱的玄天洞,息烽秘密监狱是中美合作所的前身。

整个山沟都是中美特务合作的机构。玄天洞位于息烽县南山山麓的中段,洞高15米,洞内面积1300多平方米,是具有三百年 历史 的名胜古刹。这里群峰环抱,地势险峻,只有一条羊肠小道盘旋而上。幽深险峻、与世隔绝,恰好成为特务们秘密监禁爱国将领杨虎城一家的监房。

房子周围戒备森严。内、中、外三层警卫线,便衣特务星罗棋布。

谢葆真读着经过特务审查的报纸,向将军学习写毛笔字,教拯中读书认字、练习画画……正值学龄的拯中没有进学校读书的自由,谢葆真只好给年幼的孩子补课。

拯中,这个不满10岁的孩子,监狱生活使他懂得了同龄儿童难以理解的道理。他坚持用冷水洗脸、洗澡,磨炼意志。

军统特务早已获悉谢葆真是***员,他们得到指令:“对谢葆真以要犯防范。”

谢葆真担心年迈的母亲和四个年幼的女儿,生活没有着落。她写了一封接一封的家信,交特务送邮局。但这些信一封也没有邮走,都被特务点燃烧成了灰烬。她没有和外界联系的自由,岂能让她对外写信?

当她知道特务扣押了她写给母亲的家信时,她用丝线缠住食指,用剪刀刺破,在白绸子上写了血书,向国民党反动头子蒋介石抗议!

谢葆真性格泼辣,干练刚强,而这样的个性,在此种境地有害无益,加速了她与杨虎城的分离。

有一天,国民党贵州省主席杨森,带着他的老婆来到了玄天洞。他们站在牢房外,假惺惺地说什么“来看望”杨将军和夫人。谢葆真知道他们的险恶用心,忿忿地向杨森喊道:“坏蛋来了!”并把房内的砖头、凳子朝他们扔去,迫使他们扫兴而归。

谢葆真的反抗行为使特务恼羞成怒,不给她狱内的“自由”。

囚禁期间中,谢葆真生了一个女儿,只活了8天就夭折了。她在精神方面开始不稳定。

1941年春天,谢葆真又生了个女儿拯贵。她瘦弱的身子,没有奶水哺育拯贵。在杨将军的要求下,特务头子才应允由他们自己出钱雇一位奶妈。

特务编造了种种借口,迫使将军夫妇分居。特务们以让杨将军去温泉疗养的谎言,将杨虎城和拯中搬到新洞的房子里去囚禁,而谢葆真、拯贵和奶母吴晴珍仍住在旧洞的房间里。

谢葆真始终是爱憎分明的。她对祖国、对人民、对亲人,充满深情的爱;她对蒋介石及其驱使的特务们,怀着刻骨仇恨。一个性格高傲的人,在有限的人身自由里,精神的折磨是多倍的。谢葆真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1943年的秋天。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谢葆真抱着女儿拯贵跑出牢房,站在院中淋着。她说特务要谋害她们母女,她要站着死,不能让特务害死。她执意在大雨中淋了整整一夜。吴晴珍劝阻无效,只好把拯贵从她怀里夺过来。

1945年8月的一天,息烽群众庆祝胜利的锣鼓声,传到了死一样沉寂的监狱。

日本投降了!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的伟大胜利!寂寞的监狱沸腾了!各囚室的政治“要犯”们,都以各自的方式表达着无比喜悦的心情。

谢葆真冲到窗前,跳着,喊着,激动的喜泪“啁”淌下……抗日的胜利,给狱中受难的人们带来了获得自由的希望。杨将军和夫人向往着自由,憧憬着参加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斗争,展望着彩色斑斓的前景……

然而,蒋介石对爱国将领岂肯容生!他失败得越惨,对政治犯迫害得越烈。

1946年4月10日,杨虎城夫妇被押往重庆中美合作所内的杨家山,夫妻仍分室囚禁。这里的戒备更为森严。

谢葆真带着拯贵被囚在两间平房内,外加奶妈吴晴珍。她明白已无“释放”的希望,更加思念狱外的孩子们。她唯一能与之诉说心中思愁的人,只有已成为她知己的吴晴珍。此时,谢葆真留在母亲身边的四个女儿,由外婆领着,东躲西藏,受尽磨难。

谢葆真绝食了。这是她当时唯一能向敌人斗争的方式。

1947年腊月末的一天;谢葆真起得很早,不言不语地将衣服换得干干净净,仿佛要出门做客一样。吴晴珍端来早饭,她推开了。一整天不食一粒米,滴水未进。谢葆真开始绝食了。一连数天,无论吴晴珍怎么劝说,她只是平静地摇摇头,不言不语。

她面色越来越苍白,连走路都迈不出步子。吴晴珍实在无法,只好报告特务,谢葆真被拖进了陪都医院,这是中美合作所的内部医院。护士给她挂葡萄糖续命。医生一走,谢葆真拿着一枚金戒子放入口中,吞下去了,她急忙去找医生。

一天,她求吴晴珍去找些火柴头的粉末,吴晴珍找来一小包葡萄糖,谎称是火柴粉末,谢葆真吃了,奇怪自己没有被毒死。

谢葆真倒在床上呜呜哭泣:“看来他们不会放过我,我若另打主意,虎城没有羁绊,或许老蒋怜他孤单,他能早日回西安”。

作为妻子和母亲,她愿意把特务们的注意力引向自己,希望杨将军和他们的儿子能逃出虎口,安然无恙!

1947年2月8日(腊月三十),谢葆真无力地躺在床上,突然门外一阵杂乱的脚步响。

几位从成都赶来的医生,突然闯进谢葆真的病室。他们身着白褂,蒙口罩,眼色不善。

他们以治病为名,先把病床抬到屋子中间,然后蛮横地把谢葆真捆绑在床上,床旁铁架上挂着一瓶“药水”,连着药水瓶皮管的针刺进了谢葆真的小腿,随着“药液”的缓缓输入,她痛苦地挣扎着,渐渐地,她的眼球鼓出来了,脸色变得青紫了。当“医生”们收净物品,走出房门时,谢葆真已经停止了呼吸。这位年仅34岁的女***员就这样被杀害了。

等他们通知杨虎城赶来时,谢葆真的遗体已被白布单罩上,他颤抖着双手揭开被单,这位半生驰骋烈场的英雄,用他粗大的手指,轻轻顺理着妻子挣扎时零乱的头发。当他看到她身上被绳子捆绑的血印,触目恸心,突然像山崩地裂,发出了一声悲嚎,一转头,侵向床上去,肝肠寸断。

杨虎城将军亲自为夫人火化遗体,收了骨灰,日夜放在身旁。没有了妻子,囚禁的日子一天天捱着过。

蒋介石去台湾前,吩咐毛人凤,除掉杨虎城及其家眷。1949年9月6日,杨将军和20岁的儿子拯中、8岁的女儿拯贵及秘书宋绮云夫妇等人,被特务用匕首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戴公祠,并毁尸灭迹。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第二野战军负责同志从逮捕到的当时曾在渣滓洞站岗放哨的十一名特务兵中,了解到一些线索。于12月1日在戴公祠花坛内挖掘出杨虎城将军及次子拯中的遗体,而杨将军的遗体旁边就是谢葆真的骨灰盒。

全国解放后,在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杨虎城、谢葆真及随同遇难的烈士的灵柩,运回了西安。1950年2月7日,谢葆真与杨虎城将军一同葬于西安南郊韦曲少陵原杜公祠西侧的陵园。

历史 翻到了新的一页,山河还是旧山河,唯以纪念和行动告慰长眠九泉的忠魂。

感谢你看完全文。

文本由作者主观思想+ 历史 客观事实梳理撰写。

更多文章请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或移步 @文乎 主页

烈士何宝珍:刘少奇妻子,生3子女皆送人,32岁时被国民党杀害

刘少奇第六任妻王光美,与夫共荣辱,12年牢狱丈夫一双袜子陪她

王光美:刘少奇第六任妻子小他23岁,延安相识,20年伉俪情深

开国上将杨成武:求婚信写错姑娘名字,8天闪婚,革命伉俪一甲子

毛主席四子:毛岸红,三岁寄养在民间,后来找到的朱道来是他吗?

长津湖战役击退美军,周全弟-40 卧雪三天冻掉四肢,他16岁

104岁抗日老兵肖万世:十个一等功,却爱闯祸,只做了粮站站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6501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