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觉得很不错,特推荐给大家。该剧时间跨度大致为1915年袁世凯复辟到1921年中国***成立,可以视为一部剧版的《建党伟业》,相比于**受制于篇幅,长达43集的电视剧可以更细致地把 历史 进程的宏大叙事与细微处的 社会 众生相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好地讲述中国***为什么会在那个时代、那个 社会 诞生以及为什么 社会 主义是中国 历史 的必然选择。可以说,《觉醒年代》绝对是一部良心好剧,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用心观看。
一、可以学 历史 ,涨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审美情趣。首先,本剧主要讲述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共同寻找中国的出路,最后一起走上了革命道路的艰难历程。该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高度还原、再现 历史 ;客观评价、刻画人物。其次,作为一部革命 历史 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不仅没有观众刻板印象中的说教味,相反,它在确保思想性的同时,在美学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令人深深折服,做到了 历史 深度、思想深度、艺术深度的高度统一。每一个镜头都是美的,每一个场景都是设计过的。毛泽东出场,雨中的长沙,混乱的街头,横行的军阀,叫卖儿女的穷苦百姓,吃着三明治的富家子弟……此时二十八画生紧握着《新青年》逆行前往,冲破这一切的不和谐,与这些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鲁迅出场,十字街头,正要处死一名犯人,百姓如看客一样议论纷纷,还有一群人为了拿到人血馒头,争先恐后地给监刑的人塞钱,人头落地,大家一哄而上抢人血馒头……革命者一直在走一条被车辙碾压过的泥泞道路,这条道路是艰难的。“两千多年不变的车辙,如何去面对船坚炮利,只有一条路——觉醒。路,就是方向。寻找道路,就是《觉醒年代》的主旨。”
二、可以了解一些“名文”的创作过程以及近距离地感受有血有肉的民国大人物。首先,该剧呈现了一大批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文章的 历史 背景和创作过程,如:《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青春》《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狂人日记》《药》《呐喊》……其次,在观看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每集都像寻宝藏一样,出现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和人物形象就觉得很惊喜,蔡元培,周树人,章士钊,刘半农,钱玄同,辜鸿鸣,胡适,这些从来只出现在文史课本中的名字,如此具像化的出现在你眼前,他们的一举一动如此熟悉又陌生,有奇特的时空交错感。天印象最深的是漫天雪花中,陈,钱,刘三人在陶然亭中初会,虽素未谋面,却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颇有魏晋南北朝时曲水流觞的美妙意境。蔡公为请仲甫出山担任文学总长,冒着大雪三顾茅庐,隐隐就是当年刘备请诸葛亮的写照。而北大校园中,蔡公的主持下,首届评议会上,新文化运动派和守旧孔孟派的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又仿若看到了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盛景。无论是人物的言谈举止刻画,剧情的走向塑造,都带着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深深印痕,我们引以为傲的魏晋风骨,礼贤下士,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的君子本心,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治人之道,每个人物,都浸润着我们五千年文化的点点滴滴,有志士,有墨客,有大家,也有小卒,共同组成了这幅炫彩斑斓的史诗画卷。
三、可以感受觉醒年代的“情”和“爱”首先,该剧虽然是 历史 大剧,却也有饱满细腻的 情感 。父子情、夫妻情、朋友情……陈独秀父子从对抗、抵触到心心相惜;李大钊妻子虽然目不识丁,但深明大义,李大钊对她既爱又敬重,他称她为姐姐,她称他为憨坨;新文化运动的革新派与复古派之间,在学术上互相争辩,但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却能同仇敌忾,最后成了互相欣赏的朋友……其次,本剧里的爱,有个人的小爱,也有国家的大爱,更多的是大爱。在国家的大爱面前,青年们舍弃自己的小家小爱,真正诠释了什么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陈延年立志为国家献身,所以面对自己喜欢的人,还是坚持不谈恋爱不结婚。李大钊觉得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师长、对得起学生,却唯独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因为他知道革命即意味着牺牲……
四、剧情不注水,情节不拖沓《觉醒年代》剧情紧凑,不罗嗦,主线明晰,这是它的一个大亮点。对比现在大多数流量网红剧,情情爱爱、各种支线,把剧情扯个七零八碎,一条条重复拍,反复拍,生怕观众看不懂;二三十集就能讲清楚的故事,硬是拍出七八十集,啰啰嗦嗦,令人恶心;《觉醒年代》流畅、舒服太多。在剧情推进方面,《觉醒年代》碾压一切注水渣剧。实际上,《觉醒年代》完全有大量的注水空间,而且不会影响整个故事。要知道,剧集开始于1915年、1916年,当时的中国发生多少大事,袁世凯复辟,孙中山、蔡锷倒袁,黎元洪上台,府院之争……这些本可大书特书且与剧中情节紧密相关的 历史 事件,剧中只以主角的对白一笔带过,连一句旁白都没有。
陈延年
1927年7月4日晚,国民党反动军警将一个年轻的革命者押赴刑场。面对敌人的屠刀,这位革命者昂首挺胸,视死如归。敌人喝令他跪下,他巍然屹立,毫不理会。几个敌人强把他按下去。但敌人刚一松手,这位革命者一跃而起。敌人恼羞成怒,再一次将他强按在地,以乱刀残忍地将他砍死。这位壮烈牺牲的革命者就是陈延年。陈延年,又名遐延,安徽怀宁人,陈独秀长子,生于1898年。1915年,陈延年考入上海法语学校专攻法文,1917年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科。1919年12月下旬,陈延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陈延年屏弃原先信仰的无政府主义,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1922年6月,陈延年与赵世炎、周恩来一起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并担任宣传部长。同年秋,加入法国***。不久,经中共中央正式承认为中国***党员。1924年10月,陈延年赴广州工作,先后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驻粤特派员、中共广东区委秘书兼组织部长、中共广东区委书记。1925年6月,陈延年和邓中夏、苏兆征等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陈独秀对国民党右派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陈延年坚决反对,表示虽然和陈独秀是父子关系,“但我是***员,我坚决反对妥协退让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27年4月,陈延年接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同月,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他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7年6月,中共中央撤销江浙区委,分别成立江苏省委和浙江省委,陈延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6月26日,陈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敌人为了得到上海中共党组织的秘密,对陈延年用尽酷刑。但陈延年以钢铁般的意志,宁死不屈。敌人无计可施,遂将他杀害。陈延年牺牲时,年仅29岁。
陈乔年生平 (1902-1928)
安徽怀宁人,陈独秀次子。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1925年春回国,任中共北京地委组织部长、北京区委组织部长。1926年参与领导三一八北京群众示威游行。1927年中共五大当选 为中央委员、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江苏省委组织部长。1928年2月在上海被捕,6月在枫林桥英勇就义。 1928年6月初的一天夜里,在上海枫林桥畔,随着一阵密集的枪声,一批革命志土倒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其中一人,便是历任中国***五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的陈乔年。 陈乔年,安徽怀宁县人,1902年出生在扬子江畔的古城安庆。他是陈独秀的次子,陈延年的胞弟。“五四”运动后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时年仅26岁。
赵世炎
赵世炎是中国***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他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主要***之一。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斗争中,他紧紧把握斗争方向,注意加强起义队伍的组织建设。在斗争遭到挫折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组织好第三次武装起义,他和周恩来同志一起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并在斗争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打败了反革命武装,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领导广大上海工人群众继续坚持斗争。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他临危不惧,坚定表示:“***就是战斗的党,……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不愿意参加斗争,还算什么***员!”1927年7月2日,赵世炎不幸被捕。在凶残的敌人面前,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表现了***人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面对敌人的屠刀,高呼“中国***万岁”英勇就义,把26岁闪光的青春和满腔热血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恽代英
恽代英(1895-1931),革命家,中国***早期青年运动***之一。恽代英,原籍江苏武进,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1924年恽代英从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作。1925年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26年5月被党派到黄埔军校,任政治主任教官和中共党团干事。1927年1月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任政治总教官。同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行径进行坚决斗争。7月恽代英奉中央之命赴九江,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发动南昌起义。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1928年底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组织部秘书长等职,曾主编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29年6月在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 恽代英是敌人切齿痛恨的***人。早在黄埔军校,恽代英便被蒋介石认为是“黄埔四凶”之一。因此把他作为重点搜捕对象。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恽代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1931年4月29日被杀害于南京,时年36岁。“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是广州起义***之一、中国青年的领袖和导师恽代英就义前留下的感人肺腑的诗篇。
彭湃(18961022-1929830),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之一,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民主革命时期,早年在海丰第一高等小学、海丰中学、广州广府中学等校读书。1917年夏去日本求学,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1年回到广州,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同时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积极从事农民运动,同年10月在海丰县赤山建立中国第一个农会。1923年元旦,领导成立海丰县总农会并任会长。
大革命时期,1923年7月至1925年底,在广州举办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第一和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参加两次东征。1925年5月当选为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常委、副委员长。中共广东区委成立后,任区委委员,1926年10月任中共海陆丰地委书记兼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主任。1927年3月到武汉农讲所工作。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日参加了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在“八·七”会议上缺席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1月领导海陆丰武装起义,任海陆丰工农民主政府委员长和中共东江特委书记。1928年7月,在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冬任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被誉为农民运动的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白鑫出卖而被捕,30日在上海龙华与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同时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其著作编为《彭湃文集》。
附注:中共中央很快得到彭湃等四同志就义的噩耗。当晚,周恩来含着眼泪代表党中央起草了《告全国工人农民及其他劳苦群众书》,油印后,于笠晨发往各地党组织,并通知各级党组织举行哀悼。1930年8月30日,彭湃等四烈士牺牲一周年时,周恩来以冠生的笔名在《红旗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彭扬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一文,文章写道:“革命领袖的牺牲,有他不可磨灭的战绩,照耀在千万群众的心中,熔成为大革命的推动之力,燃烧着每一个被压迫群众热情,一齐奔向革命的火原,所以我们在四难得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泪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的继续着死难的烈士的遗志,踏着死难烈士的血迹,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斗争。”
1、电视剧《觉醒时代》是接档于《光荣时代》这部剧,在2019年11月7日北京卫视每晚19:33播出,这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一共有32集,由张永新执导,于和伟、张桐、张晚意、马启越、张思乐等实力派演员主演,期待该剧精彩开播。
2、电视剧《觉醒年代》是北京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星传媒投资有限公司出品,由张永新执导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3、该剧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讲述了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竖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文化运动由此发轫。陈延年和陈乔年因家庭原因记恨父亲陈独秀,父子三人矛盾重重、故事不断。在北大红楼,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以《新青年》为阵地与复古派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激烈争论,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陈独秀的原生家庭
陈独秀自幼丧父,6岁时就由祖父陈章旭启蒙教读。陈章旭为人思想保守,性格怪癖。家族的晚辈都称他为“白胡爹爹”。据说,在当地只要提起“白胡爹爹”几个字,哭闹的小孩子马上就不敢哭了,由此可见其严厉程度。
幼年的陈独秀很有小聪明,令他不解的是,却因此常常遭到爷爷惩罚,别的孩子读书,“白胡爹爹”较少过问,却时常盯着陈独秀不放,“恨不得要他一年之中把四书五经都读完,那样他才称意”。如果陈独秀背书背不出,“白胡爹安”便大发雷霆,吓得小陈独秀不敢说话。到陈独秀十岁时,“白胡爹爹”去世了;但他专横粗暴的家长作风,给陈独秀留下了终生不忘的印象。
因为生父早逝,所以,陈独秀在十七岁时,被过继给叔父陈昔凡为子。陈昔凡曾当过清朝的道台,告老还乡后,每日在家以诗画自娱。他的画以山水见长,功力深厚,在清末民初的安徽画坛上,风靡一时。陈昔凡的性格很谦和,“接见里人,如山林逸老,几不知曾为显宦者”。陈昔凡很喜欢陈独秀,外出做官时,常把陈独秀带在身边,可陈独秀受他的影响却很浅,不仅诗画平平,性格也很暴躁。后来陈独秀投身革命事业,陈昔凡害怕受牵连,便到宗祠办了“退继”手续,在表面上与陈独秀断绝了父子关系,却在暗中始终接济陈独秀的生活。
陈独秀在性格上,主要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其母查氏,“能干而慈爱”,但往往“优容奸恶,缺乏严肃坚决的态度。”陈独秀自己曾说过:早年有个“阴差先生”,常打着捉鬼弄神的幌子收取乡邻的财物;其母明知那是骗人的,却总是心甘情愿地受骗,请他买纸钱银锭,以“供奉祖先”。陈独秀认为自己一些事情也缺乏严肃、坚决的态度,有时一样会“优容奸恶”。所以他说:“母亲性格之遗传,也有影响”。
查氏对陈独秀的学习要求很严格,但她不赞成陈章旭对孩子的过度严苛,而希望对孩子循循善诱。陈独秀对人说,他不怕打、不怕杀,就怕母亲哭,“母亲的眼泪,是叫我用功读书之强有力的命令”。查氏常以举人、进士、状元等人的事迹,勉励陈独秀努力学习,不料陈独秀后来却只考了个秀才。陈独秀二十岁时,查氏便病故了。当时陈家在当地是个大家族,五世同堂。查氏病故后,陈昔凡的第二个妻子——射氏,就成为陈家的主宰;她的话谁也不能违抗,就像《红楼梦》中的贾母那样。但她对陈独秀很好,很体贴,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看待。后来陈独秀留日回国,穿着西装。谢氏对此横竖看不惯,说他“穿着像鬼一样的衣服。”陈独秀不愿惹谢氏生气,只好再换上了长袍马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