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的孙嘉诚,为什么冒死也要弹劾年羹尧?

雍正王朝中的孙嘉诚,为什么冒死也要弹劾年羹尧?,第1张

记得当年我看《雍正王朝》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孙嘉诚这一个人,就是这么一个忠君爱国,无任何私心的人为什么雍正就一定要送他去年羹尧那个必死的地方呢?难道雍正就不知道以孙嘉诚的性格,他去年羹尧那里几乎就是等同于送死吗?而孙嘉城难道就不知道雍正这是拿他来当诱饵吗,他为什么还要去呢?即使去呢?为什么还要如此的大义凛然呢?难道就不知道苟且偷生吗?说实话,那个时候我真的不理解,我不理解雍正为什么要那么狠,我不理解孙嘉臣为什么会那么傻。

直到现在我或许慢慢明白了,雍正其实知道孙嘉城的忠,但是也恰恰因为孙嘉城的忠,再加上孙嘉城作为清流党领袖的身份,才让雍正决定让孙嘉城去年羹尧那里试行“火耗归公”,他知道年羹尧不会让“火耗归公”在自己的地盘推广,他也知道孙嘉城一定会至死不渝地为他推广这项政策,所以年羹尧一定要杀了孙嘉城,但是这却恰恰是雍正想看的,孙嘉城一死那么清流党的官员们就一定会弹劾年羹尧,而天下的百姓也会一致的反对年羹尧,因为孙嘉城的忠与廉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也只有这样雍正才能杀掉年羹尧,也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落了个滥杀功臣的坏名声。所以在雍正的眼里虽知道孙嘉城的忠,但是与自己的王朝的稳定相比,孙嘉城却又算不得什么,而这也完美的窥视了什么才是“最是无情帝王家”。

那么此时的孙嘉城难道就不知道雍正的用意吗?我想他知道,但是他却还是去了,为什么?我想正如他当年与张廷玉所说的“

衡臣大人,我笑您小瞧了我,就我这么一个小小的京官,苦巴巴的熬资格,到老不济也能混个三品顶戴,我孙某若想吃这份安生衣食,又何必和阿灵阿大司徒翻脸,几乎身陷不测之地?张大人,你知道,皇上准了我的条陈,得益的是亿兆生民,受损的是墨吏脏官,就为这一条,孙某死且不惧,还怕这么一点小小处分?”

是的孙嘉城知道去年羹尧那里自己必死无疑,但是如果能让雍正杀掉年羹尧,这无疑得益的是亿兆生民,受损的是墨吏脏官。

想想看,就是因为年羹尧在西北按兵不动,就是因为年羹尧在西北搞了什么年选,大肆提拔那些只知道贪赃受贿、鱼肉百姓的污吏。百姓才会生活得如此苦难,因为年羹尧国库早已空空如也,那么国库没有钱了怎么办?只能向百姓再征税,百姓哪有那么多的钱的啊!最后被逼得连自己的口粮都被那些当官的拿走了,你说让百姓怎么活?所以孙嘉城明知必死,他依然慷慨赴义,只要年羹尧死西北的战事就能快速平定,只要年羹尧死,那些贪官污吏就彻底的失去了靠山,这样百姓的日子就能慢慢的好起来了,也正是因为此孙嘉城去了。

“为民而生,为民而死”我想这是对孙嘉城最好的诠释,他这一生是那么的刚正不阿,是那么的廉洁奉公,又是那么的忠君爱国。不管朝廷如何亏待于他,曾经的朝廷因孙嘉城长相丑陋就硬生生的将他从一甲探花降为二甲,这对于那些为科举考试奋斗一生的学子们无疑是最大的打击,但是对于孙嘉城却好似不是什么。也许在他的心里,他考科举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当大官,也只是为了能够为天下的黎民百姓说句话,做些事情,所以即使被降为二甲他也依然在兢兢业业地做着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事情,他也依然忠诚地对待着皇帝和朝廷,他也依然在做着自己那廉洁奉公的清官。

可以说为了黎民百姓,孙嘉城可以毫不在乎自己的性命,只求为民办事。他可以以小小户部主事的身份,就敢为铸钱之事与自己的主官打架,甚至敢公然的顶撞总理王大臣,为的是什么?是普通下的百姓,钱币的偷工减料只会让贪官得利,受损的只会是百姓,所以他哪怕知道皇帝不一定会听他这么一个小小的主事的话,但他只求问心无愧,只求为天下的百姓争取那么一丝丝的机会,所以他去了,最终他用自己的性命为百姓争到了那一丝的机会。

而到后面当百官都不敢去触怒此时如日中天的年羹尧年大将军的时候,只有孙嘉城站出来了,他又再一次用自己的性命去弹劾年羹尧,说出了那些王公贵族都不敢说的话,那就是年羹尧是大奸臣啊!为什么?为什么他明知道此时的年羹尧的权势足以让他死,他为什么还要去说真话呢?无他,因为他知道此时的朝廷国库早已被年羹尧弄的空空如也,如果再继续下去大清不知道会走到何处,百姓不知道又会遭受什么样的苦难,所以他再一次站出来了,最终他也用自己的诚心跪在烈日的太阳下长达数小时,感动了上天,上天降了一场大雨证明了孙嘉城说年羹尧是奸臣。

最终孙嘉城还是死了,他死在他忠心了一辈子的雍正手上,他是死在了自己呵护了一辈子的百姓手上。但是孙嘉城死的是那么的心甘情愿,他知道他的死最终能够拯救天下的亿兆生民们,也能让那些墨吏脏官纷纷下台,所以他明知必死却还是去了,所以他明知雍正是想让他死他也还是去了。

或许他在意的根本就不是朝廷的安稳与否,他在意的只是他心中的那份正义,他在意的只是他心中的那个“民”字,这或许就是孙嘉城吧。

主演:

集数:50集

导演:

状态:

编剧:

年份:

地区:中国大陆

首播时间:

首播平台:

类型:传奇

剧情介绍

康熙末年,战事不断,诸王夺嫡,国库空虚,官员腐败。平民学子孙嘉淦考中进士后,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位40年,从朝廷七品官翰林院检讨,做到国子监司业、安徽学政、国子监祭酒、南书房先生、直隶学政、顺天府尹、刑部尚书、吏部(兼刑部)尚书,从两部尚书做到封疆大吏直隶总督、湖广总督,从封疆大吏做到兵部右侍郎、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他在每任岗位上,都能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顾全大局,敢于直谏;勤政为民,务实清廉;不畏权贵,惩腐除恶;执法如山,敢于担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得到三朝皇帝的器重和老百姓的爱戴。特别是孙嘉淦的妻子,一生勤廉持家,相夫教子,既当勤内助,又当廉内助,替孙嘉淦守住了家庭不腐的底线。为开创大清风清气正的康乾盛世,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里,孙嘉诚可以说是最惨的背锅侠了,可是我觉得他也是死得其所的。孙嘉诚在《雍正王朝》里是一个特别敢说真话的人,也是一个一生清廉的忠臣。孙嘉诚不会阿谀奉承,只会说为国为民的好话。如果孙嘉诚不是被奸人挑唆利用,他根本不会落到这般田地。孙嘉诚自己也是不怕生死的,可以说是一个性子特别直的人了。

在《康熙王朝》里面,孙嘉诚是因为年羹尧的时候而死的。当时年羹尧是最有势力的时候,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当时朝中有很多人都看不惯年羹尧,可是大家都是敢怒而不敢言,因为没有人想当出头鸟,都不敢得罪年羹尧。就连当今帝王也是对此避重就轻。但是以孙嘉诚的性格,自然是忍受不了的。再加上当时有位皇子在中间挑拨,孙嘉诚一时间受不了年羹尧嚣张跋扈,就去禀告了当今陛下。

帝王自然是帝王,孙嘉诚想表达的意思,帝王怎么会不知晓呢。只不过帝王认为此时还不是除掉年羹尧的最好时机,所以假装看不到而已,可是没想到孙嘉诚这个时候误打误撞的来告年羹尧的状,帝王虽然很看好孙嘉诚,知道只有他一人是一个不怕强势力的人。也是真真正正为帝王分忧之人,但是也没有办法改变局势,所以为了就大怒之下要惩治孙嘉诚。

孙嘉诚为表忠心,就长跪在外,求上天下雨,来表明自己的忠心,没想到真的下起了瓢泼大雨,这让帝王是左右为难,一边是天地可见的孙嘉诚的忠心,一边又不敢贸然迁怒于年羹尧,就把孙嘉诚派去了西北,帝王也想到了年羹尧会气不过,下手处置孙嘉诚。就在路上年羹尧真的动手了。处置了孙嘉诚,帝王大怒,由此理由把年羹尧处置了。所谓是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年羹尧是一个阴险毒辣,杀伐决断,办事干净利索、临危不乱的人,从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的事情,就了解年羹尧的欲望和胆略了。孙嘉诚是一个贤臣,也是一个耿人,所有人他都敢喷,谁也不服气,那样的两个人放到一起,结果显而易见。雍正了解年和孙的性情,把她们俩放一起实属激化矛盾,可以说孙嘉诚是雍正派去的快穿炮灰,总之孙嘉诚的性情不担当不足,更不要命。

孙嘉诚与年羹尧的分歧原因

《雍正皇朝》中,孙嘉诚第一次登场,是为了更好地递折子上奏,期待根据折子给雍正意见反馈新钱缺点,但上官阿灵阿并没有理他,结果孙嘉诚和大司徒“左侍郎”阿灵阿打进雍正那边了,为了更好地阻拦雍正铸新钱,还怼了军机国家总理八爷胤禩,孙嘉诚得力陈,差点儿让雍正下不台了,孙嘉诚那时候的官衔是户部云贵川司主事,正六品,但这一孙嘉诚的身上户部,却环顾官府“以天下为己任”的这一平凡人。

那时候被雍正斥责:“你一个小小六品县吏,居然敢跟上官“左侍郎”扭打,还得罪军机国家总理王重臣,强暴出问题,甚至大错放纵已极。”

孙嘉诚原本是康熙皇帝六十年举人,考入探花的,是由于他自己相貌难看,才被降去户部的,尽管雍正当重臣们斥责了孙嘉诚一顿,但或是很赏析他的身上那一股坦率、忠实的性格,之后雍正还器重他了。

实际上,孙嘉诚和年羹尧都没什么相交,一个文武官一个将领,并且是官衔相差甚远。说起她们的第一次分歧,那便是年羹尧从西北大圣归来,曹娥跪迎,年羹尧不但没有下码,还目无皇权,在雍正还摆着铁架子,在曹娥眼前都不给皇上阶梯下,年羹尧仗势欺人到顶点,曹娥们对他只不敢说话,那时候直爽的孙嘉诚就看不顺眼了,在雍正那边参他一棒。

年羹尧的“贪”雍正早已知道,从当初灭江夏镇劫财,再到西北平乱中,不但奢侈浪费,仍在西北当到了“土皇帝”,雍正对年羹尧的为了然于胸,他的仗势欺人雍正也看在眼中,但真真正正让雍正观念君权遭受了威胁的,那么就“洗甲油”,雍正见炎热的夏天让官兵们洗甲油,但这种官兵们张口结舌,谁也没有动,年羹尧还一脸春风得意的说,官兵们只听军令,而不知道皇帝,这时候雍正的脸显著很尴尬了。

年羹尧尽管没有由于“洗甲油”引来祸端,但让雍正觉得了基本上不可以承受的侮辱,他返回宫使他的亲妹妹年秋月“洗甲油,脱,脱,脱”,直至年秋月衣服裤子一件一件脱掉,雍正才解恨,从这一点看得出,雍正对年羹尧早已极其不满意了。

年羹尧不仅是目无皇权,还结党私营企业,贪污受贿,还办说白了的“年选”,他的这种罪行,就早已够清流们参他一百遍了,而孙嘉诚便是意味着清流中的领导者人,早已看不顺眼年羹尧了,一直在雍正眼前督促惩办年羹尧,乃至说大旱是朝中有佞臣造成,并且这个人便是年羹尧,尽管被雍正罚去祈雨,但孙嘉诚罢年羹尧不尊行为,也是在为雍正尽忠。

雍正了解他是贤臣,因此 没有杀他,但西北的大局意识刚平复,还必须年羹尧平稳,如今还并不是跟年羹尧撕破脸皮的情况下,就算是轻轻地敲击都不好,要了解,年羹尧手上也有几十万“只知有军令,而不知道有皇上”的官兵,针对年羹尧,雍正只有临时憋住怒气,搞好抚慰,才可以控住年羹尧以及的同党。

而这时孙嘉诚恰好跳出来罢免年羹尧,尽管合乎雍正的心情,但必定会搅乱大局意识,于新政策不好,雍正为了更好地控住年羹尧,请年羹尧吃一顿饭,以部队投资理财为由,让年羹尧相互配合孙嘉诚在西北实行“火耗归公”,因而将年羹尧和孙嘉诚这两个死敌拉在一起,让她们自身消化吸收来到。

孙嘉诚是雍正用于应对年羹尧的棋子

雍正这一招,明眼都看得出,2个死敌,一个阴险毒辣,狂妄自大,一个清流直爽,性子又倔,那样的两个人一起,并不是年羹尧被气疯,便是孙嘉诚被杀掉,年羹尧连皇帝也不放眼中,更何况是孙嘉诚一个小小“芝麻官”呢,孙嘉诚难道说确实不要命吗,不清楚它是一步败局?

他自然了解,别以为孙嘉诚相貌丑,也有一些搞笑的主要表现,但他是聪明的人,明知道它是一步败局,他就敢去请自重,十三爷胤祥曾讲到:“你孙嘉诚自喻龙凰赵公明?”实际上,孙嘉诚就懂了,弦外之音便是龙凰赵公明就是指千载终臣榜样,是以死明志。

孙嘉诚了解,雍正早已对年羹尧起疑心了,这会由于局势政府,不太好对年羹尧着手,但雍正的这一招,是想借孙嘉诚清流直爽的性情来牵制年羹尧,监管年羹尧的一举一动,杀孙嘉诚并并不是雍正原意,但将孙嘉诚当一颗棋盘,损害孙嘉诚,就是他下一招狠棋,便是为了更好地图较大的子,找原因对年羹尧着手,即使孙嘉诚死,也死得其所。

因此 雍正用一根筋的孙嘉诚,去监管骄横跋扈的年羹尧,给年羹尧画的一条道德底线,假如年羹尧越过这根线,他也离存定期很近了,正所谓“击败对手祛除外患,击败自家人平内战!”

雍正这招棋出得又狠又黑,在意料之中,谋杀年羹尧元勋并不是出自于分别心,只是切合曹娥和清流们的念头,那样才不容易落个杀元勋的罪行。

孙嘉诚的死,年羹尧的不幸也来啦

年羹尧杀了孙嘉诚,激起清流们对年羹尧龇牙咧嘴,强烈谴责,陆续规定给年羹尧惩办,雍正了解这些人早已抱有那样的念头,这时也是一种唯恐天不乱的心理状态,雍正一时没法下决心决策。但张廷玉的一番话,让雍正下决心了信心,决策完全惩处年羹尧。

雍正立刻将年羹尧大元帅军权取回,免职到杭州市去扑点,到这时年羹尧都感觉雍正会看在当初他拥立贡献份上,会立在他这一边,不容易要了他的命,可是他看低了他在雍正的心理影响力,他居然还衣着黄马褂四处路招摇,真是便是目空一切,并没有要收敛性的心态,因此 雍正索性连他这一条命都不愿留了。

当雍正问张廷玉:“衡臣,年羹尧就确实可恶吗?”

张廷玉向来都是谨小慎微的,遵照“万言万当,比不上一默”的张廷玉,了解年羹尧是雍正的亲信,关联非常好,照理说,以张廷玉的性情不容易随便得出提议的,可是年羹尧罪行过重,一旦放虎归山必定造成大患。张廷玉给出去祛除年羹尧的三个原因:

第一,官府已经整顿吏治年羹尧只是受贿一项就贪了四百六十多万两银两,金额极大,令人震惊,如果不杀年羹尧,对官府实行新政策危害十分大。

第二,尽管年羹尧功过相抵,可是其他罪行要加在一起,年羹尧得罪大过度功,按规章制度他全是罪该万死。

第三,在杭州市衣着黄马褂趾高气昂,年羹尧如果一日不杀,皇帝的面部就一日遭受沾污!

不得不承认,张廷玉是有非凡的政冶聪慧,张廷玉得出的原因,足够让雍正肯定了心祛除年羹尧了,因此 雍正立即派李卫了断了他,这类身居高位的日子年羹尧也并没过去了多长时间。

尤其是最终,年羹尧要死了以前有一个界面,年羹尧和牧童下象棋中有一定的含义,一个西北有着二十万将兵的大元帅,居然沦为到和一个牧童下象棋,这时年羹尧才领悟到,胜负早就不重要了,自身并不是下象棋的那人,不过是他人的一颗棋盘而已。

因此 年羹尧的死,还可以说成自作自受,还可以说成鸟尽弓藏。

归根结底,不管孙嘉诚或是年羹尧,她们也不过是君权下的一个附属品,孙嘉诚去西北盟军,他的目地也很确立,一想着祛除年羹尧这一“佞臣”,因此 到西北后,对年羹尧的一举一动都不满意,便横挑鼻子竖挑眼,硬要拿“以卵击石”,逼着年羹尧杀了自身,当孙嘉诚去世后,清流们趾高气扬,都惦记着之后不容易像孙嘉诚一样死在义兄之手,把导火索都偏向了年羹尧,而雍正恰好是借势营销祛除仗势欺人的年羹尧,那样不容易落个鸟尽弓藏的唾骂。

雍正王朝的年羹尧恃宠而骄,和甄嬛传之中的华妃年世兰真的是一个性子,真是亲兄妹啊。从年羹尧选老婆再到吃东西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相当追求完美主义的偏执者,真怀疑他是不是处女座的。他明知道孙嘉诚就是雍正派来监督他的,每天在他面前转来转去就等着看他出错,说不定早就已经对他的工作方式指指点点,年羹尧能忍吗?

雍正当然知道年羹尧是忍不了孙嘉诚,所以他将孙嘉诚安插道年羹尧面前是有深意的。

一孙嘉诚弹劾了年羹尧。雍正内心已经对年羹尧非常不满了。但是怎么办呢?杀了年羹尧吧,他要背上过河拆桥的骂名,九子夺魁之中他一路杀出来已经背负很多舆论压力了,现在他真的很想给自己树立一个好口碑。不杀年羹尧又显得他包庇宠臣,况且年羹尧越来越张狂,越来越不把雍正放在眼里,雍正心里也不好受。

二孙嘉诚是一个好官,他官位没有年羹尧显赫,但是为百官敬重。他在百官面前弹劾年羹尧,雍正本来是极为不满的,告诫他不要借旱情整治年羹尧,岂料孙嘉诚在被雍正罚跪求雨的时候真的下雨了。这一场雨让雍正格外清醒,立刻把孙嘉诚安插到年羹尧身边。管什么?竟然管的是军中财物。年羹尧生活奢侈浪费,平时拿钱都要和孙嘉诚报备打交道,也算是对年羹尧的警告。

三孙嘉诚是带着圣旨去监督年羹尧的,也代表着朝中对年羹尧不满的大臣。年羹尧如果在孙嘉诚面前收敛一些还好,如果年羹尧动了孙嘉诚,不仅仅是忤逆了雍正的意思,也真正触怒了朝中百官。所以孙嘉诚就是雍正给年羹尧画的一条底线,年羹尧如果偏要跨过这条底线的话,雍正杀他也是顺应百官的想法,在情理之中,而不是出于私人的想法杀掉当年的功臣了。

而年羹尧是怎么做的呢?年羹尧一直都仗着雍正的信任和宠爱,高看了他在雍正心中的位置。即便是杀了孙嘉诚的一刻,他都觉得雍正会看在当年他拥立他坐上龙椅的功劳之上站在自己这一边。

孙嘉诚死后,朝中百官联名弹劾,一方面是出于气愤,一方面也生怕自己哪一天惹了年大将军不高兴,落得个惨死的下场。本来伴君就如伴虎,被皇帝杀了就够倒霉了,要是被同僚杀了可真是冤枉。

雍正惋惜孙嘉诚,马上将年羹尧降职,派遣到杭州去守门。岂料年羹尧竟然还穿着黄马褂去守门,简直就是目空一切啊,于是雍正干脆连他这条命都不想留了,直接派李卫了结了他。年羹尧死于雍正四年,这种位高权重的日子他也并没过了多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732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6
下一篇2023-1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