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手握30万大军,雍正动他的时候,他为何束手就擒不反抗呢?

年羹尧手握30万大军,雍正动他的时候,他为何束手就擒不反抗呢?,第1张

年羹尧是清朝有名的大将军,要说他在历史上显赫的战绩,他先是带兵平定西藏乱事,之后又平息了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叛乱,他为大清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康熙信任他,雍正敬重他。

但是,历史上关于年羹尧的结局,却让人有些意外。他被雍正列了90多条“罪状”,削官夺爵,惨淡死去。

原因是什么?

从明面上看,年羹尧被雍正处死的原因之一,主流说法是年羹尧狂妄自大、居功自傲。

但是细细分析之后,颜小二又觉得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就像有朋友指出的,当雍正动年羹尧的时候,他手上还有30万大军,却以近束手就擒,这不像是一个狂妄自大、居功自傲的将军会有的“痛快”。

在颜小二看来,首先,年羹尧或许从一开始就没有反心,所以在雍正动他的时候,他才没有反抗;其次,害死年羹尧的,可能不是恃宠而骄,而是那老生常谈的四个字“功高盖主”。

为什么这么说?请继续往下看。

1、关于年羹尧“失宠”原因的主流看法:恃宠而骄

关于年羹尧的“失宠”的原因,从颜小二收集的资料来看,主流观点大抵集中在年羹尧因为雍正的宠爱“恃宠而骄”这个观点上。

有不少朋友指出,年羹尧之所以让雍正下定决心除掉他,是因为功成名就的他,在雍正的敬重下,日益骄横,甚至到了嚣张跋扈的境地。

据记载,年羹尧帮助雍正平定青海的叛乱以后,雍正很是感激,于此便更加器重、宠爱他了。这种宠爱,主要表现在权力的赋予上,以及对年羹尧家人的关心上。

比如,每当朝中有重要的人员变动、重大岗位需要更换人员的时候,雍正都会与年羹尧商量,并且十分尊重年羹尧的意见。而在年羹尧的管辖区域内,他近乎拥有自治的权力,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更换管辖区域内的官员。同时,年羹尧本人或者妻子生病了,雍正也会亲自过问,甚至赐药。

因为雍正如此这般的宠爱,年羹尧日益骄横,甚至在雍正面前失了君臣之礼。

“御前箕坐,无人臣礼”,说的就是年羹尧。

除了在雍正面前表现得十分“无礼”,年羹尧在文武百官的任用上,还出现了排斥异己、培养个人势力的现象。

“异己者屏斥,趋赴者荐拔”说的也是年羹尧。

而年羹尧敢做到这一点,在许多网友看来,其底气,便是雍正的“宠爱”。因此,许多人认为,年羹尧最后死在雍正手上,原因在于他的“恃宠而骄”。

2、是恃宠而骄?还是功高盖主

诚然,说年羹尧因为雍正过于宠爱,导致看不清自己的位置,失了君臣礼仪,还徇私枉法,在朝廷中形成自己的“小团体”,继而自掘坟墓,这么说乍一看合情合理。

但是,上述的这种做法,不像一个在沙场上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大将军,会表现出的“鲁莽”。

关于年羹尧,他不仅是出色的将军,也是军师一样的人物,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曾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年羹尧领军平定青海的乱,他仅仅通过翻看地图,便知道第二天行军路上会遇到淤泥深坑,于此便让将士提前带好木板和草,以此应对第二天的“路况”。

结果到了第二天,果然如他所料,前进的行军路上十分泥泞,而且还有深沟,于此,士兵提前准备的木板和干草便派上了用场。

本来敌人是打算以此泥泞的路段阻碍年羹尧军队前进,但是却没有料到年羹尧仅仅通过地图,就能料到这一险情,行军进度大大出乎意料,敌军继而被打得措手不及。

于此,年羹尧也在历史上便留下了“料事如神”的名声。

在战场上能有如此出色的观察、推理能力,在朝堂上,年羹尧难道连雍正不满他的“恃宠而骄”都没能看出一丝一毫吗?

一个屡战屡胜的将军,靠的绝对不止是英勇,还有执掌大局、审时度势的能力。而年羹尧“料事如神”的名声早已在外,又岂会鲁莽到不知“不顾君臣之礼”是大忌吗?

如果他明知故犯,明知在雍正面前不可没大没小,但依旧我行我素,明知自己组建小团体是“公开的秘密”,但是却有恃无恐。那么就说明年羹尧有“反心”。

既然有“反心”,雍正动年羹尧时,他手上有几十万的军队,但是却反抗都不反抗一下,以近乎“束手就擒”的态势迎接死亡,这不像是丰功伟绩一辈子、驰骋疆场一辈子的将军,会表现出的“老实”。

于此,颜小二倒是觉得,或许害死年羹尧的,不是所谓的“恃宠而骄”,而是历史描述、或者说因为多种复杂因素,让他看起来“恃宠而骄”。而真正害死他的,可能是“功高盖主”。

3、年羹尧与韩信,不同的经历,相似的人生

年羹尧的经历让我想起了一个人,韩信。

韩信于战场上表现出来的智和勇,让后人叹服,而刘邦当年对韩信的敬重,丝毫不亚于雍正之于年羹尧。

韩信帮助刘邦打败项羽,成就霸业,但是功成名就以后,却也逃不过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韩信对于刘邦,早已表露忠心,比如蒯通当年以“功高盖主”为由劝韩信背叛刘邦,但是韩信给出的答复是“誓不叛汉”,甚至还把在项羽死后沦为逃亡将领的昔日好友钟离眛杀掉,谒见刘邦表忠心,但却依旧止息不住刘邦的疑心。

最后,在刘邦的默许下,韩信死于吕后之手。

年羹尧和韩信,何其相似。

一生为君主征战沙场,但是功高盖主世人皆知,这一点足以让君主从心底戒备他们。

而“君要臣死”,自古以来都需要“合情合理”的理由。

以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和韩信之死一样,雍正给出的年羹尧之死的理由,大抵可以浓缩为一个字“骄”。而真正害死年羹尧的,可能便是如韩信一般“功高盖主”的功绩了,各位觉得呢?

当然,以上也是颜小二的个人分析和看法,仅供参考,有不同看法欢迎提出讨论。

参考资料:

《清史稿》、《论年羹尧之死》、《史记》等。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首先,《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做四川总督靠的并不是八爷

根据剧情,年羹尧是雍正的家奴,最初在杭州韩副将军手下当参将。然后四爷到江南募捐筹款,安排赈灾的时候,年羹尧出来效力,四爷在康熙面前表扬了他,最后康熙决定把他调回京,在权力核心附近晃荡。

四爷实现了他的诺言,办理完赈灾筹款的事以后,就把年羹尧推荐回京了。

注意,四爷这时候是没有办法调动和升迁年羹尧的,四爷既不是康熙,也不是太子,没有那个权力。但是四爷用了很聪明的办法,让年羹尧负责跟康熙报喜。四爷和十三爷还在江夏镇被一帮流氓折腾的时候,年羹尧用了五天四夜,已经把好消息送到康熙面前了。

能够直接见到康熙,年羹尧自然也就有出头之日了。当然少不了四爷在康熙面前的褒奖和推荐。

也就是说,年的出头,是靠四爷垂青。接下来,四爷领了追缴国库欠款这个得罪人的差事。这一次,他重用了田文镜和年羹尧两个人。这两个人做事风格就很不一样。田文镜呢,虽然毫无保留,忠心耿耿,但是方法上是羞辱老状元,逼死老功臣,弄得来天怒人怨,还把太子的人也卷了进来,弄得康熙、雍正、八爷、十三爷都很尴尬。

而年羹尧就比较有保留了。十爷在街上撒泼的时候,年羹尧又要保田文镜,又不得罪九爷。先讲法,然后讲理,最后和十爷讲人情,最后实在不行了,自己来挡鞭子。这样呢,年在所有人心目中就留了个好印象。然后四爷追缴欠款这件事就算是失败了,其实本来也是会失败的。

看到四爷被打压了,八阿哥马上抓住机会跳出来拉拢四爷的人。当着所有人推荐年羹尧出任四川提督。年羹尧这种有野心,意志又不坚定的,马上就拜八爷的码头了。当然这一次八爷只是端着,两个人还没有深度接触,只是心照不宣。毕竟,年羹尧是四爷的老手下了。

八爷其实什么都没做,给年羹尧提供机会和平台的是四爷,八爷只是在关键时刻慷他人之慨,做了个顺水人情。

在查百官行述这件事上,年羹尧还是为四爷发挥了大作用,屠尽江夏镇,抢先在八爷,太子之前拿到了百官行述的当票。这时候他为什么要效忠四爷呢,因为一废太子以后,上书房议新太子人选的时候,康熙已经明确表示八爷出局了。所以在屠江夏镇的时候,年羹尧是下的狠手,明知道这里是八爷党的小金库,也不留情面,杀得片甲不留。

太子二次被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议储君的事,太子,大阿哥,八阿哥出局了,有希望继位的自然是十四爷和四爷了。这个时候机会来了,边患来了,需要人带兵,而兵部这个时候在十四爷手上。

关于出任大将军王,需要下面几个条件——

首先这个人要能带兵。其次必须有稳定的后倾供应给他,当然也是约束和限制。八爷的策略,是让十四爷出任大将军王,还要怂恿他去争皇位,而自己掌管后勤,没想到十四爷是个人精。我去了前线,你在后面断我后勤,我就和前面死的六万人一模一样。所以十四爷各种忽悠,最后八爷党上当,推举八爷。

康熙在驾崩的时候,对着诸位阿哥和上书房大臣说道传位于老四,但因为已经是油尽灯枯,所以声音很小。

这时候老八开始出来说话了,说道大家都没有听清,让康熙再说一遍,很明显已经是弥留之际的康熙根本开不了口了,老四说道老八何必多此一问呢,明明说的就是传位于四阿哥。

老八一发话,老十自然是跟着说到只听道传位,并没有听道什么四阿哥。老九又说道的确是有个四字,不过是传位于十四阿哥而不是四阿哥。

八爷党之所以这样做,其动机在于混淆视听,以夺大权,并且为兵变做准备。

我们来看看老八这方的兵权,在康熙驾崩之际,老八这方已经掌握了京城外二营中的丰台大营。

而京城中的兵权在于九门提督隆科多,虽然老八并没有将隆科多拉倒自己这边,但很明显隆科多是一个墙头草,而且说不定跟老八有什么勾搭。因此在康熙驾崩当晚,隆科多派人去护送老八进宫的时候,老八对身边人是这样说道:“我和九爷十爷,有隆科多的人保护万无一失”。

可见老八是相当放心隆科多,而老四面对隆科多派人护送他进宫的情况,则是怀疑隆科多是老八的人,甚至犹豫的不敢进宫,这样一对比,可见隆科多跟老八的关系之密切。

再结合康熙驾崩以后,隆科多从畅春园去紫禁城取遗诏,是迟迟不出现。一直等到老十三在宗人府被放出再去丰台大营夺兵权,率领军队到了畅春园,在大局已定的时候,隆科多才马上出现宣读遗诏,说明隆科多这个墙头草是谁也不帮,看老八和老四那一方占优势了,才出来押宝。但他如此押宝,很明显是偏向于想要兵变的老八,毕竟老四是康熙指定的继承人,隆科多不只没有支持反而是壁上观。

所以说老八在康熙驾崩前,已经掌握京城外的丰台大营,打算实在不行以兵变的手段夺权。而且是与隆科多有一定勾搭,虽然隆科多没有支持老八,但最起码隆科多并没有支持老四,而是墙头草随风倒。

而既然要兵变,舆论上一定要下足功夫,不然名不正言不顺。因此康熙驾崩时,八爷党就开始混淆视听,故意扰乱秩序,使老四这个继承人的合法性一时半会确定不了,反而成为老四和老十四的争议了。这样一来,八爷党占了上风的话,那么肯定是兵不血刃控制局面。占不了上风的话,就召集丰台大营军队进行兵变了。

再来说说八爷党为什么造谣康熙是传位于老十四,而不是干脆造谣是传位于老八呢?

八爷党这样做,其实也是符合当时情况,因为老十四是大将军王,在竞选大将军王的时候,朝野上下都认为大将军王就等于是储君,甚至老八当着八爷党的阿哥和大臣都说道“不管是谁当这个大将军王,他就是皇阿玛的继位人”。

后来发生了死鹰事件,康熙为了稳定局势,利于老四顺利继位。更是想要祸水东引,想让老八等人认为他要传位老十四,使八爷党内乱,所以没有追查这件事,使大众更是认为康熙十有八九的要传位于老十四。

所以康熙驾崩时,八爷党造谣只能在老十四身上下功夫,因为当时大部分人都认为康熙是想传位于老十四。如果他们造谣说是传位于老八,那么根本难以负众,因为自议举新太子以后,康熙很是冷落老八,明眼人都知道老八没有希望了。所以他们造谣康熙传位于老八的谣言,肯定远远不如造谣康熙是传位于老十四那般有效果的。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从来都不是一个安分守已之人,不遗余力地往上爬,到处结交“贵人”。十四阿哥同样非池中物,羽翼未丰的时候挂靠八爷,翅膀硬的时候立刻单飞。

康熙五十七年,十四阿哥成了大将军王,马上带着年羹尧拜访八爷。这当中既有常规的例行公事,也有他们不可告人的秘密。

1、十四阿哥与年羹尧关系密切,需要彼此帮衬

十四阿哥在当上大将军王之前,曾与胤禛达成合作,胤禛保举他为大将军王,而他保举年羹尧为陕甘总督当做回馈。

年羹尧以为自己受到了八爷党的提拔,拜访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是古代官场的一种常规惯例。

在雍正上位之前,年羹尧的头顶两片云,一直飘忽不定。八爷曾经还公开推荐年羹尧为四川提督,年羹尧那个时候就拜过山头。只不过当时还不热,仅仅见了一面。这次由十四阿哥亲自引荐,正好可以加深与八爷的关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十四阿哥要去西北领兵打仗,后方的粮食全部需要由陕甘供应。而年羹尧即将成为陕甘总督,管着大军的粮饷。这样的关键人物,十四阿哥肯定需要将其发展成自己人。

2、临行前,拜访一下老大,顺便表个忠心

十四阿哥之前都是跟着老八玩的,现在羽翼渐渐丰满了,但朝中还是需要一个人照应着。所以,临行前过来拜访一下,表示尊敬。带着一个“助手”,更加显示对八爷的重视,也能让年羹尧更有存在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八爷府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的,更别说与八爷一起喝茶)。

在大将军王的人选上,胤禵与胤禩闹出一点不愉快,彼此之间有伤和气。借着这次拜访,胤禵也可以输诚,安抚一下老八,让双方重归旧好。

胤禵带上年羹尧这个封疆大吏,引荐给八爷,正好还能壮大八爷党的势力。胤禩一直都在笼络各种人才,对此自然是求之不得。年羹尧之前是胤禛的人,上了八爷的船就相当于间接地削弱了四爷的势力。

年羹尧一直都盼望着加入八爷的派对,只是苦于没有机会。经过这么一引荐,自然是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表示:

“羹尧这次能接任陕甘,多蒙八爷和十四爷提携。羹尧敢不竭忠尽力,以图报效!”

话音未落,吏部官员破门而入,坏消息传来,奏报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的折子被胤禛拿走了。三个人面面相觑,八爷和十四爷的眼光同时落到了年羹尧身上。

年羹尧也懵了,端起茶喝了一口茶,假装什么也不知道。最后,还是八爷先开口,知道年羹尧还没有拜访四爷,让他先去四爷府。

四爷为什么生年羹尧那么大的气,差点让他去不了陕甘?

一、李卫来信,已经报告给四爷一个大消息,那就是年羹尧进京了。奴才进京,事先都不通知主人,胤禛就已经表示怀疑了。

二、进京后,年羹尧没有先到四爷府拜访,反而到处乱窜,甚至跑到八爷府拜山头。这种变节的事,犯了主仆之间的大忌。在古代,主子可以有无数奴才,但奴才只能有一个主子。

三、给年羹尧提个醒,京城里面静水流深,不要陷进去了。让他知道,能够当上陕甘总督完全是主子的运作,不是其他人保举的。四爷一句话就能决定年羹尧的前途,所以年羹尧从此以后头顶只有四爷一片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200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