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第40位粉丝
卡门不是一个舞种,他是一部歌舞剧,像我们的梁祝一样。这部歌剧是用西班牙舞蹈所表演。
关于歌剧的情况:
卡门(四幕歌剧)比才曲,作于1872年。梅尔哈克和阿勒维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1875年初次演出于巴黎。剧情:烟厂女工卡门是一个漂亮而性格坚强的吉卜赛姑娘。她爱上了军曹霍赛,运用自己罕有的女性魅力使霍塞陷入情网。霍塞不但因此舍弃了原来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埃拉,而且因放走了与人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后来甚至与上司祖厄加少校拔刀相见,不得不离开军队,加入卡门所在的走私贩行列。但此时卡门却早已与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海誓山盟了。于是导致霍塞与埃斯卡米里奥之间的决斗。决斗中卡门又明显地袒护斗牛士,更使霍塞难以忍受。随即盛大而热烈的斗牛场面开始了,正当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的胜利而欢呼时,霍塞找到了她。倔强的卡门断然拒绝了他的爱情,最后终于死在霍塞的剑下。 这是一部以合唱见长的歌剧,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首。其中烟厂女工们吵架的合唱形象逼真,引人入胜;群众欢度节日的合唱欢快热烈,色彩缤纷。歌剧着力刻划了女主人公卡门鲜明而复杂的性格。剧中描写卡门的主导动机,又称为“命运动机”,这个具有匈牙利或吉卜赛音阶特征(包含两个增二度)的动机贯穿于全剧,在关键处不断地预示或点明这部歌剧悲剧的结局。
第一幕中卡门所唱的哈巴涅拉《爱情就象一只不驯服的鸟》,是表现卡门性格的一首歌曲。它通过连续向下滑行乐句的不断反复,调性游移于同名大小调间,以及旋律始终在中低音区的八度内徘徊等特征,表现了卡门热情奔放、魅力诱人的形象。第一幕中另一首《西班牙塞吉第亚舞曲》带有咏叹调性质,以鲜明活泼的节奏、热情而又带有几分野气的旋律,进一步展示了卡门泼辣的性格。
第二幕中的《斗牛士之歌》 ,是埃斯卡米里奥答谢欢迎和崇拜他的群众而唱的一首歌。它采用单二部曲式(主、副歌形式)与分节歌的结合,雄壮的音调,有力的节奏,宛若一首凯旋的进行曲。
第三幕占卜一场,卡门与两位女伴的三重唱,对卡门作了深刻的心理刻划。歌曲采用回旋曲的形式,对比的几个插部,调式、调性和节拍都与主部形成对比,而由卡门唱出的“不管洗多少遍,这些无情的纸牌,总告诉你死!”这深沉而哀伤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揭示出卡门的悲剧命运。第四幕终场的二重唱,卡门音调冰冷和坚定的语气,与霍塞先是热烈,转而祈求,最后绝望的旋律形成尖锐对比,具有扣人心弦的悲剧力量和强烈而紧张的戏剧性。这部歌剧是近百年来各国上演最多的经典作品之一。
1古典乐和摇滚无违和感的结合
一般当我们听到莫扎特这个名字时,一般联想到的都是古典音乐,就是钢琴、管弦乐队在金碧辉煌的音乐厅里演奏;观众穿着正式,安静地欣赏(或打瞌睡)。
然而这部音乐剧让你误以为到了明星演唱会现场
(当然莫扎特的确算是巨星)
这部剧整个音乐曲风都是偏流行摇滚,然而用这么躁的音乐来讲述古典天才作曲家的故事却没有尴尬的违和感,这可能和莫扎特本身有些带有摇滚青年的个性有关吧~他在当时常常搞出新闻,做出一些创举,打破条条框框:例如大胆炒了自己的主教大人,不做宫廷乐师;要用德国人自己都吐槽的德语来创作歌剧;劝服皇帝给《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政治敏感剧”解禁 毕竟整部剧的故事是讲莫扎特17岁到35岁后半生的创作,当然不可避免的需要展示莫扎特的音乐。这里就出现了这部剧的亮点,原创曲目和莫扎特的音乐衔接的非常自然,而且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
2 演员惊艳不得不说
找到一个与角色气质相符的演员,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Mikelangelo(以下简称“小米”)在接到这个角色之前并不为大众所知,但演出过这部剧之后,曝光率直线上升,乌央乌央的粉丝晚上在员工通道处堵门要签名要合照。剧中的莫扎特的角色设定标签大致可以总结为“音乐天才”、“轻狂”、“单(二)纯(货)”、“挑战世俗”,小米在舞台上的表演非常到位地展现出了这特质。开场,小米被美女簇拥着出场。聚光灯下,华丽地鞠躬,起身后的表情、声音、动作都带着戏,把莫扎特好玩乐,喜庆天真的性格生动地显现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